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銀行局局長莊琇媛指出,在兩銀行合併基準日前,金管會就定期了 解進度,也提醒星展銀與花旗銀在「資料移轉」與「系統容量」上, 要特別留意。
現在一連串問題主要出在「系統容量不夠」,導致花旗客戶要登記 時系統運轉不順,連帶導致星展的電話客訴量暴增,客戶打客服都不 通,所以衝去分行,但分行服務量能沒上來,因此星展行員必須延遲 下班處理,造成一連串的問題。
兩銀行在合併前難道沒有做系統壓力測試?莊琇媛強調,之前已提 醒過星展銀,花旗銀有多少客戶量,星展應老早就知道,可能是估的 太過樂觀,一直到合併基準日前兩周,才開始讓花旗客戶上線登記, 時間太短導致14日所有客戶一湧進去,系統容量就不夠。
星展說明,絕無資料錯亂,無法對接情況,目前除人力尚未補足, 其他如頻寬系統容量不夠,導致花旗客戶進入系統運轉不順,及帳目 看不到等問題都已解決。兩銀行平台介面不同,星展針對銀行和信用 卡各有一個APP,但花旗只有一個,導致不少原花旗卡友下載銀行AP P而無法登入,在陸續向原客戶說明後,原花旗常態客戶已登入與註 冊星展網銀比率超過90%,登入與註冊星展card+ app的比率逾54% 。
在人力上,星展解釋,由於花旗員工85%轉至星展,針對15%人員 缺口,即使星展已加聘200多人,仍無法滿足整併初期需求,第一線 員工需加班處理,也積極加聘人員。
莊琇媛坦言,花旗銀有多少客戶、星展銀應該老早就知道,但星展銀估得太樂觀,合併基準日(8月12日)前兩周,才開始讓原花旗銀客戶上網登記資料,這兩周時間太短,估得過度樂觀。
畢竟不一定每位客戶都會在這兩周內去登記,最後結果星展銀發現、客戶都在8月14日(合併基準日的第一個營業日)進去,系統量就沒有估算到,才會有後面一連串問題。
金管會21日當天已請星展銀做兩大處理,一、系統容量需設定警示值,當達到警示值時就需擴充容量,解決源頭問題,二、星展銀寄發對帳單、信用卡繳款帳單時,需釐清費用是因合併造成的、還是客戶責任,報送聯徵時也需避免客訴,若有客訴也需盡最大誠意去解決。
至於外界傳出因為系統誤植,產生客戶個資錯置、財富管理風險評級錯誤進而衍生投資商品錯誤等亂象,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已請星展銀確認、釐清是否有相關問題,並對外說明。
星展對於此次爭議,則以三點聲明,強調一、引發爭議主因,是正式合併當日僅約85%花旗員工到職,雖然在合併前,星展銀已經多徵聘200多名員工,但仍未完全滿足,星展銀針對人力缺口,目前已經加速招募。
二、出現的個案問題,包括有一些原花旗卡友登記電話但沒有加入國碼,或是電腦沒有成功辨識卡友的名字中特殊字體等個案,星展都已經積極處理中。
三、對於很多客戶無法購買原本符合自身風險屬性的理財商品,據了解,原因出在星展與花旗兩家銀行,對於客戶投資理財商品的風險屬性適合度分析並不同,基於投資風險控管,花旗舊客戶在轉換成星展銀客戶後,需透過星展網銀App或是分行,重新測驗自身投資風險屬性,並非所謂「風險評級因為系統介接發生錯誤」的問題。
花旗集團亞太區執行長Peter Babej近期來臺,對花旗台灣團隊表示感謝,並強調花旗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隨著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出售完成,公司轉向聚焦於企業機構金融業務,並積極投資布局在財富管理方面。以下是Peter Babej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精彩內容:
記者首先關心花旗台灣消金業務出售後,公司的業務、品牌目標和策略。Peter Babej表示,花旗是一個全球品牌,擁有超越單一業務的全能銀行品牌。他認為,花旗在台灣的消金業務表現不錯,但未來投入資源及優勢有限,因此出售決定是對員工和公司長遠發展有益的。
Peter Babej提到,花旗台灣已經在企業機構業務上深耕60年,見證了這是一個極好的市場。花旗在台灣的投資非常值得,並將持續成長。他強調,花旗將在台灣繼續深耕銀行、金融服務、資本市場等業務,並以金融服務為例,約有4,660億美元的資產交給花旗台灣託管,市場占有率逾2成,處於領先地位。
在談到企業金融業務時,Peter Babej表示,花旗將繼續在台灣發揮領先的全球銀行角色,與各類客戶共同成長。他強調,花旗銀行的全球網絡是其核心競爭優勢,能夠幫助客戶拓展全球市場。
關於台灣市場在全球及亞太區域的角色,Peter Babej表示,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他指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花旗將繼續為計畫投資台灣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雖然地緣政治局勢可能對花旗在台發展產生影響,但花旗擁有超過200年的全球市場經驗,能夠為客戶管理風險、解決地緣政治問題。
對於花旗在台灣的發展,Peter重申,將持續深耕台灣,協助客戶 ,致力發展引領市場的企業機構金融業務,運用花旗的全球網絡和產 品,支持客戶在台灣及亞太區域市場和全球的營運與茁壯。以下為P eter Babej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紀要。
記者問:花旗台灣消金業務出售完成,花旗台灣後續的業務及品牌 目標和策略是什麼?
Peter Babej答:花旗本質上是一個全球品牌,是一個超越任何單 一業務的全能銀行品牌。花旗銀行身為全球等級企業,這才是真正的 優勢。
觀察業務時,你會發現它有點像打冰上曲棍球,不能單看冰球在哪 裡,必須看冰球移動的方向。花旗在台灣當地的消金業務看起來表現 不錯,但如果展望未來10年、20年,我們能夠投入的資源及優勢相對 有限,商業上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長遠來看,對花旗員工、對公司 本身都是正確的決定。
花旗集團2021年宣布全球策略變革,決定出售台灣等14個市場消金 業務的同時,在全球積極投資布局在財富管理與企業機構金融業務。 花旗台灣在企業機構業務已活躍了60年,見證這是一個極好的市場, 在台灣的投資非常值得,很值得繼續發展。花旗在台投資肯定會持續 成長。以金融服務為例,約有4,660億美元的資產交給花旗台灣託管 ,市場占有率逾2成,處於領先地位。
花旗會在台灣繼續深耕銀行、金融服務、資本市場等業務。
問:在企業金融業務方面,花旗台灣與其他本國和外國銀行的主要 區別和競爭優勢是什麼?
答:作為在台領先的全球銀行角色,花旗決心繼續在此大展身手, 與800家跨國公司、1,600家中小企業、100家本土龍頭企業的優秀客 戶群共同成長。具體來說,台灣企業客戶在拓展全球市場方面持續有 所斬獲,無論持續在台灣投資,或前進其他市場佈局投資,台灣企業 一直成長,花旗銀行的業務成長自然水漲船高。成功的策略就是提供 自己真正最擅長的,正是花旗銀行的全球網絡。
問:怎麼看台灣市場在全球及亞太區域扮演的角色?地緣政治局勢 會是影響花旗在台發展嗎?
答:對花旗而言,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全 球60%以上的半導體由台灣生產,超過90%都是最先進的高階晶片, 從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值得看好台灣,論人才、專業知識 、市場能力,花旗會致力於投資台灣市場,並有美好的未來,我們也 會繼續為計畫投資台灣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地緣政治局勢,這個議題是新的、也是舊的, 所以客戶需要一家有相關經驗的銀行建立夥伴關係。
花旗銀行立足全球市場超過200年,駐足亞洲市場已有120多年,歷 史上經歷不同時期、發生不同的地緣政治問題,為客戶管理風險、解 決地緣政治問題是我們的職責,更是花旗提供服務的真正核心,愈是 面對困難的地緣政治局勢,花旗的客戶愈能體會花旗全球網絡與知識 的價值。
星展銀行積極深耕台灣市場,日前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躍升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標誌著星展在台灣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也顯示了其對台灣市場的長期投入與信心。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表示,2023年是星展進入台灣市場40周年,整併的完成讓這個周年更加意義非凡。 整併後,星展銀行(台灣)在信用卡、投資、放款及存款業務上均有顯著成長,其營收預計將突破13億新幣。這項併購讓星展銀行(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成長速度至少加速10年,顯著提升了其市場份額。 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強調,星展集團持續深化亞洲市場布局,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是星展積極擴大重點發展市場營運規模的具體行動。星展銀行(台灣)的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量翻倍,達110萬,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超過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新台幣7,400億元和8,300億元。 此外,星展銀行(台灣)也迎來約3,000名新同事加入,共同為星展台灣創造新篇章。為支持在台灣的持續發展,星展集團在6月底再度增資新台幣520億元,用於支付併購交易價格及相關成本,確保星展銀行(台灣)擁有充裕資本,進一步拓展台灣市場。
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表示,星展集團持續深化亞洲的布局,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即是星展積極擴大重點發展市場營運規模的實際作為。此項併購除讓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業務成長至少加速10年,星展銀行(台灣)每年整體營收更將突破13億新幣(約新台幣300億元)。星展有信心提供客戶更具價值的服務,並協助企業客戶向外拓展業務,把握亞洲的契機與動能。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指出,2023年適逢星展進入台灣市場屆滿40周年,整併完成除了標誌星展台灣的重要里程碑,也讓40周年別具意義。現在,星展台灣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翻倍達110萬、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至超過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新台幣7,400億元和8,300億元。同時,星展也誠摯歡迎約3,000名新同事加入星展的大家庭,一起為星展台灣寫下新篇章。
看好台灣市場,星展集團於6月底再度增資新台幣520億元,用以支付併購交易價格及併購相關成本,同時確保星展銀行(台灣)具備充裕資本在台灣持續發展。
星展銀(台灣)總經理黃思翰表示,14日起的一個月內,第一要務 是安頓客戶,整併過程中因客戶資料龐大,部份細節還要再花時間處 理。
星展銀(台灣)消費金融處負責人孫可基指出,原本花旗銀在威秀 等通路刷卡優惠,星展承諾全部保留,花旗銀卡友在尚未取得星展信 用卡並開卡前,都可以使用原本花旗銀信用卡刷卡。將在一年內陸續 完成換卡,星展銀信用卡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估計應會逐月增加,最 終估計承接230萬名花旗銀信用卡客戶。
原花旗銀行財管、存放款客戶將改用星展新推出的簽帳金融卡,客 戶自14日起進系統開卡,星展資訊系統湧入大量客戶,服務時間持續 延長。星展銀(台灣)簽帳金融卡支援海外ATM提領14種外幣,對應 幣別存款帳戶扣款免手續費,複製花旗原有的簽帳金融卡,滿足這次 移轉過來的50萬客戶。
孫可基說明,整併後星展將有72家分行,已向金管會報備一年內不 會裁撤分行,將以長遠計畫及策略逐步進行調整,即目前有重疊或分 行緊鄰者,現都改為星展、且還會繼續營運。
經過這次整併完成,星展台灣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翻倍達110萬 、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至超過 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7,400億元和8,300億元。
星展銀(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昨天指出,併購效益最快在今年第4季展現。此外,星展銀分行數量將成長至72家,涵蓋花旗銀原本擁有的44家分行,以及花旗銀台北信義區營業部轉換成星展銀的市府分行。
至於未來是否有裁減或異動計畫?星展銀(台灣)消費金融處處長孫可基回應,星展銀承諾金管會一年內不裁撤分行,未來過於鄰近的分行將搬遷,例如天母就同時有兩家分行鄰近。
信用卡轉換上,孫可基說11月將啟動第一波換卡,首波以哩程卡為優先,影響卡友數量為20到30萬,花旗銀卡友權益不變,包括威秀等通路折扣權益,未來產品面數量上,孫可基指出,正在規劃中,因應花旗銀信用卡加入後的產品數量尚未確定。過去星展併購澳盛銀經驗,當時澳盛銀有29種信用卡,最終整併成九張信用卡。
星展集團消費金融暨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許志坤昨日則表示,星展亞洲財富管理規模已經是第三大,對這次台灣併購案相當注目,星展成為台灣最大外商銀行,不光在本土品牌為客戶服務,也可以服務海外台商,星展產品與服務已經追上資深私人銀行。
對於合併後台灣客戶資金流向新加坡疑慮,許志坤表示,絕對遵守主管機關要求,台灣客戶通過OBU以及DBU已有完整布局,會在既有規範下提供客戶服務,也會遵守台灣法律,目前台灣規定不能將客戶轉介。
花旗(台灣)消金業務12日正式切割移轉星展台灣,併購案2022年 1月公布時,對星展集團資本影響約22億星幣(約新台幣443億元)。 根據星展集團公布今年上半年財報,揭露收購花旗(台灣)消金業務 、累計有6,000萬星幣的整合成本,約新台幣14.4億元,加計6月間已 正式申請匯入台灣、為星展(台灣)增資的新台幣520億元,共計已 為此併購案砸下535億元。
星展為這次整併案準備的資金,已較預估多出新台幣92億元。根據 星展內部統計,目前準備的資金除已公告需支付花旗(台灣)約新台 幣198億元的溢價部位,及12億星幣(約新台幣245億元)支持星展( 台灣)風險加權資產的增加及資本需求。
【台灣金融新聞】8月信用卡換卡潮來襲!花旗銀行轉星展銀行,國泰世華、富邦銀行競爭激烈!
近年來,信用卡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8月份將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換卡潮。隨著國泰世華銀行與好市多(Costco)的联名卡7日到期,150萬張富邦Costco联名卡將全面啟用,同時國泰世華SOGO联名卡也將在15日停用,這場換卡潮預計將超過230萬張。而花旗銀行則在12日結束在台消金業務,其276萬張流通信用卡也將轉為星展銀行信用卡。
這場換卡潮對持卡人來說,意味著需要重新檢視信用卡的扣款授權,包括刷保費等都要重新授權,信用卡自動扣繳也要重設。此外,信用卡排名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對於國泰世華銀行來說,8月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過去一直穩坐信用卡發卡、刷卡金額龍頭寶座的國泰世華銀行,6月已被中信銀以報稅金額超車,落居第二。為了維護270萬國泰世華Costco联名卡卡友的權益,上半年已發220萬張CUBE卡,並在7月進行了一波換卡作業。目前CUBE卡已發出500萬張,能否替代兩大联名卡成為關鍵。
而台北富邦銀行今年上半年發卡量也衝出174萬張,其中富邦Costco联名卡就占8成。自7月起,富邦Costco联名卡的申辦量也顯著增加,平均每日申辦件數已達5月的1.5倍。這場換卡潮將引發新一波辦卡熱潮。
在信用卡前六大發卡行排名之戰中,國泰世華銀、中信銀、玉山銀、台新銀、花旗銀及北富銀的年底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排名,以及全年刷卡金額的變化,將在這場換卡潮後越來越明朗。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近期將展開轉型大計,從8月中旬開始,將集結花旗集團在全球市場領先的投資銀行、企業金融、現金管理、證券服務等強大業務,全力服務金融機構客戶以及跨國台商。這一轉型旨在借助花旗集團強大的平台基礎,加強互通性和連結性,加速跨境支付平台的數位轉型,與台灣市場的世界級企業客戶攜手共進。
花旗集團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負責人Tim Monger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對花旗來說是亞太區乃至全球的重要市場,「我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透過「One Citi」網絡,花旗在全球95個市場的服務無縫支援台灣及亞太團隊,助力機構法人客戶在台灣市場的發展,使台灣成為亞太區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Tim Monger於2022年7月被任命為花旗銀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主管,負責香港、大陸、台灣、韓國與澳洲的業務,在花旗亞太區具有重要地位。這是他上任後的首次訪談,正值花旗消費金融退出市場,轉向聚焦企業金融的新策略,展現了花旗集團對台灣市場的深厚關注和投入。
Tim Monger強調,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台灣法人客戶已經拓展至花旗支援的54個國際市場。在當前全球市場動盪複雜的背景下,許多台灣客戶轉向花旗尋求更多建議和支持。花旗能夠提供客戶深刻的全球視野和洞察力,這已經成為客戶的市場競爭優勢。
花旗銀行在台灣提供包括投資銀行、企業金融、現金管理、貿易、證券服務、風險管理和避險等領域的服務。Tim Monger舉例說明,花旗能夠與客戶進行風險管理或現金管理工作,或擔任聯貸銀行,這些都是基於「One Citi」整體網絡的支援。客戶選擇花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花旗對當地的深入瞭解,以及企業客戶在亞洲多個市場都使用花旗的服務。這些特色使得花旗在全球業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花旗集團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負責人Tim Monger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表示,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重要市場之一,「花旗銀行看 好台灣的光明前景」,透過遍佈全球95個市場的「One Citi」網絡, 由台灣及亞太團隊無縫支援,促成機構法人客戶對台灣市場進一步成 長的企圖心,讓台灣成為亞太區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2022年7月被任命為花旗銀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主管,Tim Monger 督導香港、大陸、台灣、韓國與澳洲之業務,在花旗亞太區舉足輕重 。Tim Monger就任以來第一次接受訪問,正值花旗消費金融退出市場 、聚焦企金的新花旗台灣,展現花旗集團對台灣市場的重視,要讓台 灣監管機關、企業界能夠了解,花旗銀行深耕台灣、協助企業成長的 決心與努力。
Tim Monger表示,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台 灣法人客戶已跨足花旗支援的54個國際市場,面對當前極為動盪且複 雜的全球市場,許多台灣客戶轉向花旗尋求更多的建議和支持,正因 為花旗能夠提供客戶深具內涵及洞察力的全球視野,長期以往已內化 為客戶的市場競爭優勢。
花旗銀行在台灣服務於法人金融的投資銀行、企業金融業務、現金 管理、貿易、證券服務、風險管理和避險等重要領域,Tim Monger舉 例,能與現有客戶進行更多的風險管理或現金管理工作,或者擔任聯 貸銀行,都以「One Citi」的整個網絡支援,「客戶選擇花旗的部分 原因,是因為我們對在地的深入瞭解,而且企業客戶在亞洲許多市場 ,都使用花旗的服務!」有些台灣銀行業或是區域性銀行,實際上缺 乏類似花旗的網絡,也只有花旗銀行做得到全球業務。
信用卡最大換卡潮引發持卡人要檢視各信用卡扣款授權,如刷保費 等都要重新授權,另外信用卡自動扣繳也要重設等。更重要的是信用 卡排名亦恐洗牌,國泰世華銀8月面臨嚴峻考驗,北富銀是否能超車 亦待觀察。
國泰世華銀過去原本穩座信用卡發卡、刷卡金額龍頭寶座,6月已 被中信銀以報稅金額超車,落居第二,8月二大聯名卡到期,信用卡 爭霸戰勢必打得更加辛苦。但國泰世華銀為維護270萬國泰世華Cost co聯名卡卡友的權益,上半年已發220萬張CUBE卡,因應80萬張SOGO 聯名卡的停用,7月也有一波換卡作業。國泰世華銀CUBE卡目前已發 出500萬張,是否替代兩大聯名卡數量及刷卡將是關鍵。
北富銀今年上半年發卡量也衝出174萬張,富邦Costco聯名卡就占 8成,來勢洶洶,Costco賣場在8日正式開放富邦Costco聯名卡獨家使 用,預估將引發新一波辦卡熱潮。台北富邦銀行表示,到7月27日, 富邦Costco聯名卡發卡量已突破150萬張,且自7月起每日申辦量亦顯 著增加,平均每日申辦件數已達5月的1.5倍。
而信用卡前六大發卡行排名之戰,即國泰世華銀、中信銀、玉山銀 、台新銀、花旗銀及北富銀的年底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排名,與全年 刷卡金額究竟會如何變化,在8月史上最大換卡潮後,應會越來越明 確。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將消費金融業務正式移轉給星展台灣商業銀行,這項重大轉變的正式分割日已確定為8月12日。從8月1日起,消費金融服務將進入暫停階段,許多細節服務都將暫時停止。在這段高峰期,消費者可能會遇到一些不便。 從8月4日至13日,將進行兩家銀行系統的轉換工作。特別注意的是,8月11日下午3點30分起,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的各地分行將正式終止營業。 針對這次轉移,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提醒客戶要特別注意兩個重要事項,以確保個人資料的轉換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首先,客戶應該透過網路銀行下載近三個月的台幣和外幣交易明細,並妥善保存,以供將來參閱和核對。其次,由於8月11日是轉移前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因此客戶需要提前或盡早到分行辦理相關事宜,以免超過營業時間而無法完成。
花旗(台灣)提醒客戶作好兩大要務,確保個人資料轉換無虞,一 是透過網路銀行下載近三個月台/外幣交易明細,提供留存參閱核對 ;二是8月11日需提前或盡早到分行辦理,一旦超過營業時間將無法 完成。
2022年全年國人刷卡額是3.49兆元、年增12%,2023年上半年就已刷破2兆元,來到約2.1兆元,市場預料,海外消費回溫,國內外旅遊潮又大爆發,加上物價高漲進一步推升刷卡消費額,估今年全年刷卡額有望衝4兆元。
據財政部統計,今年5月綜所稅稅收攀至2,440.4億元、年增近四成,其中,刷卡繳稅額達1,993.2億元,占該稅總稅額81.7%,單卡平均刷了約17萬元稅金,十年成長了三倍。銀行認為,主因是各銀行對繳稅大戶祭出高回饋,吸引用戶刷卡繳稅賺優惠。
統計前五大發卡行6月刷卡繳稅款約1,435億元,占總體刷卡繳稅款七成,其中,單月刷中信銀信用卡繳稅款達500億元、居冠,更創下單一銀行刷卡繳稅款新高紀錄。
據各銀行公告的6月刷卡數字,扣除尚未揭露的花旗銀、星展銀、土銀及台企銀,全台國人6月刷卡額已達5,002億元,一口氣衝破5,000億元大關,若加計這四家銀行繳稅月刷卡額並以其平均兩成的月增率推估,國人6月單月刷卡總額將達5,400億元。
2022年因疫情而延後一個月繳稅,因此2022年7月才有刷卡稅金入帳,若以相同「繳稅月」來做比較,即以今年6月5,400億元對比去年7月4,079億元,繳稅月的刷卡額年增率是24.5%。
若以6月5,400億元刷卡額來看,上半年已刷出約2.11兆元,首度出現半年就刷破2兆元的佳績、較去年同期年增37%。
若以前五大發卡行來看,中信銀6月單月刷卡額一口氣飆破千億元、達1,218億元,是信用卡史上,單一銀行、單月刷破千億元的首例,較去年7月刷卡繳稅月則成長逾四成。
累計前六月中信銀刷卡額攀升到3,811.6億元、年增近六成,是睽違11個月後,再度拿下「單月、上半年」雙料刷卡王。
國泰世華銀和玉山銀6月刷卡額均衝破800億元,各攀升到854.8億元及832.8億元,均是該行單月史上高峰,較去年7月繳稅月,也各成長近四成和逾兩成,累計上半年各刷出3,627.8、2,841.6億元,分居刷卡亞、季軍。
台新銀6月刷卡額攀至610億元、北富銀則是444億元,6月繳稅季台新銀拿下單月刷卡額第四大,主因台新銀刷卡稅款就貢獻了244億元。但若與去年7月繳稅季相比的成長力道來看,則北富銀6月繳稅季,有四成的高成長。
【台北訊】近日來,金融業界再掀波瀾,星展銀行即將完成與花旗銀行的合併大業。這次合併對台灣金融市場來說,不僅是兩大銀行的結合,更是台灣金融業數位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根據最新消息,為了順應合併後的業務調整,花旗銀行在台的ATM將於8月12日合併基準日的當周周末正式退役,而星展銀行則將推出全新的簽帳金融卡,提供「國內跨行提款免手續費」的優惠,讓客戶無痛換卡。 星展銀行昨(11)日宣布,為了確保客戶權益,新發行的簽帳金融卡將提供上述免手續費的服務,顯示出星展銀行對台灣市場的承諾。對於合併後的實體分行調整,星展銀行消費金融處負責人孫可基表示,今年內不會進行調整,因為合併後星展銀行在台實體分行數量增加,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預計最快明年才會根據地理位置等細節進行調整。 孫可基進一步指出,花旗銀行ATM的拆除是符合星展銀行數位化發展的方向。金管會也強調,星展銀行已提供多項優惠措施,包括國內跨行提領免手續費等,而星展銀行本身並沒有自行營運的ATM,這也是為了未來的數位化發展做好準備。 此外,星展銀行昨日還宣布,併購花旗銀行的最後一哩路——全新簽帳金融卡正式亮相。這款金融卡分為三種卡別,為客戶提供更細緻尊榮的專屬權益,不僅是星展銀行對客戶服務的升級,也是對台灣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貢獻。
對於併後花旗銀後的實體分行地點或家數調整,星展銀(台灣)消費金融處負責人孫可基昨日回應,今年不會有調整,面對合併花旗銀後,星展在台手握實體分行家數增加,必須全面考量,最快明年才會針對全台分行,根據其地理位置等細節調整。
孫可基指出,花旗銀ATM拆除,符合星展銀數位方向。金管會強調,星展已提供優惠措施,如國內跨行提領免手續費等,而星展銀目前原本就沒有自行ATM。
星展銀昨日宣布,併購花旗銀最後一哩路──簽帳金融卡全新亮相,別劃分三種卡別,為客戶打造更細緻尊榮的專屬權益。
【金融新聞】 哇塞,大新聞來啦!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跟星展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要交接啦,這個轉折點就要在7月份啦!花旗在台灣經營消金業務都差不多40年啦,客戶數量也累積到50萬人呢,真的超厲害的。 但是,因為各國的金融監管法規在變動,特別是美國那邊的「肥咖條款」真的很讓人頭痛。所以,花旗台灣決定要加緊步伐,從7月起開始通知部份客戶,要他們確認身份,並在期限內提供FATCA的有效表格。這是為了要在法定分割讓與移轉日前,降低那些情況不確定的客戶數量。 如果這些客戶沒有在期限內提供有效的身份證明,那麼他們就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第一種是,他們的美國來源投資商品的配息或收益回報會被預先課稅30%。第二種是,銀行會拒絕接受美國公民、美國居民或有美國居留權者的特定金錢信託服務。第三種是,他們將無法以特定金錢信託帳戶新增申購任何金融商品。 花旗雖然是美商銀行,但美國國稅局這十年來一直在追美國公民的跨境稅款,還跟各國銀行簽了FATCA條款,要求所有美國稅務居民和外国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國稅局報告美國客人的帳號資訊。花旗台灣作為台灣子行,在肥咖條款這個問題上,早已不接美國公民、美國居民或有美國居留權者的特定金錢信託服務。現在這個公告再次強調,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美國境內居留超過183天以上的人,還是會受到肥咖條款的規範哦!
據悉,這些灰色地帶的客戶若沒有在期限內提供有效的身分書面說 ,面臨三種情境,一是客戶獲得美國來源投資商品的配息/收益回報 將被預先課稅30%;二是銀行會不接受美國公民、美國居民或有美國 居留權者委託的特定金錢信託服務;三是客戶將無法以特定金錢信託 帳戶新增申購任何金融商品。
花旗雖然為美商銀行,但美國國稅局近十年來都在向美國公民跨境 追稅,與各國銀行業簽署FATCA條款,要求所有的美國稅務居民和外 國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國稅局報告其美國客人的帳號資訊。花旗( 台灣)銀行為法定身份獨立的台灣子行,在肥咖條款當前,早已不接 受美國公民、美國居民或有美國居留權者的委託為特定金錢信託服務 。因此在此項最新公告中再次強調,客戶若有下列三種身份者,仍視 同為肥咖條款規範對象,即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美國境內居留超 過183天以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