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新聞】近來,市場情況穩定,金融業務逐漸走出衰退陰影,台灣四家外資銀行今年前三月的營收表現亮眼,其中花旗(台灣)銀行以驚人的120%成長率,成為獲利最佳的外資子行。金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花旗(台灣)銀行累計稅前盈收達新台幣31.84億元,超越去年上半年。而渣打、豐等銀行也呈現出強勁成長。此外,星展(台灣)銀行則表現不如預期,累計前三月年減5%。
花旗台灣銀行昨(3)日舉辦了第18屆花旗全球義工日,這次活動以「糧食安全」為主題,與社團法人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攜手,讓花旗同仁們透過認購食品物資,包裝超過1,200個食物箱,分送給43家育幼院,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安置機構的孩童們,享受到健康美味的食品,同時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溫暖。 近年來,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不斷造成農產量下降,再加上烏俄戰爭導致的糧食出口混亂,讓糧食危機逐漸嚴重。花旗台灣銀行今年全球義工日,積極響應集團的號召,透過北中南的串聯活動,讓花旗人的影響力遍及各地。 活動當天,超過2,800名花旗同仁及眷屬參與其中,他們在5、6月分別前往晁陽綠能園區及本之山農場,親自體驗食農教育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花旗(台灣)銀行董事暨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長安孚達表示,這是同仁們引頸期盼的年度盛事,今年他們將關懷投向兒少安置機構的院童,透過多種方式展現企業的關懷與支持。 等家寶寶協會的王子瑜執行長也感謝花旗同仁的鼎力相助,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攝入太多人工添加食品的脆弱家庭孩童來說,花旗提供的無毒蔬果和營養補充,無疑是莫大的幫助。 自2006年以來,花旗全球義工日已在全球80多個國家、450個城市舉行,累積超過500萬小時的義工服務。花旗台灣同仁的參與人數也累積超過2.8萬人次,這個數字不僅是數字,更是花旗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氣候風險帶來極端水災跟旱災,導致農產下降;烏俄戰爭,打亂農糧出口,帶動食品與原物料價格攀升,糧食危機與日俱增。花旗台灣今年全球義工日響應集團號召,鎖定「糧食安全」主題,北中南串聯,讓花旗人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超過2,800名花旗同仁及眷屬參與全球義工日,並於5、6月分別前往晁陽綠能園區及本之山農場,一步一腳印深入園區日常,具體了解食農教育和糧食安全對台灣的重要性。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暨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長安孚達表示:「花旗全球義工日是同仁們熱烈參與、引頸期盼的花旗傳統年度盛事!今年主題鎖定在幫助兒少安置機構的院童們,讓這個活動更具意義。今天,花旗夥伴們群策群力,無論透過捐款、認購健康食品或無毒蔬果、或挽起袖子打包配送食物箱,齊心把份企業關懷與支持,傳遞到台灣各角落。」
等家寶寶協會王子瑜執行長說:「台灣每年有超過600位的嬰幼兒失去原生家庭,進入到兒少安置機構,這些來自脆弱家庭的孩童,多數患有嚴重過敏、過動症狀,無法攝入太多人工添加食品,感謝花旗同仁這次鼎力相助,認購食物箱與無毒蔬果,提供等家寶寶安全且安心的營養補充。」
自2006年起,每年5、6月間的「花旗全球義工日」,在全球80多個國家,450個城市舉行,總計已累積超過500萬小時的義工服務。回顧過往,花旗台灣同仁參與「花旗全球義工日」,已累積超過2.8萬人次。
金管會本國銀行財務曝險資料顯示,今年前三月(2023Q1)花旗( 台灣)銀行累計稅前盈收新台幣31.84億元,重拾獲利最佳外銀子行 ,相較去年同期(2022Q1)成長120%,是近年來少見的強力成長, 且超越2022H1的25.89億元;金融同業主管分析,花旗出售的消金/財 管業務已確定8月12日為法定交割日,在此之前,花旗台灣團隊需衝 刺交割前的獲利回升,否則去年1月估價的金額將被調整。實際情況 ,花旗財富管理近月來密集電扣客戶進行交易,7、8月移交期恐有些 會受到暫停交易影響。
渣打台灣在疫情期間因辦公室搬遷、業務調整,成本支出超過昔日 而出現基期低,在2022Q1出現累計稅前盈餘3.75億元的谷底,及至2 022前六個月累計有8.29億元,今年前三個月則跳升為14.51億元,爆 發成長高達287%!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表示,渣打銀行經營台灣 財管市場「很有成就感」,今年來的跳躍式成長,主要歸功於產品愈 見齊全和財管團隊完整,更重要是數位金融財管APP的補位成功。
滙豐台灣今年前三月累計稅前盈餘28.4億元,同樣賺贏 2022年上半年的22.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2022Q1)成長153%。滙豐財管業務近兩年因花旗業務移轉,加上私人銀行業務到 位,吸收到許多高資產客群。
四家外銀台灣子行今年來的營收表現,唯有星展(台灣)銀行,累 計前三月年減5%、較去年上半年亦衰退42%,OBU業務的新加坡商星 展銀行則同期盈餘3.61億元。
【台北訊】近來市場動盪,股東名單也跟著變動,兆豐金控在22日公布最新的前十大股東名單,讓我們來看看這次的變化有哪些。首先,壽險公司持股減少,其中富邦人壽被擠出十大股東名單,台灣菸酒也掉出榜單。而新、舊勞退基金以及新加坡政府持股則是增加,成功打入前十大股東。 在兆豐金的十大股東中,我們看到財政部持股8.4%,國發基金持股6.11%,中華郵政持股3.61%,這三家的持股比例與去年相同。台銀持股2.46%,寶成持股1.41%,排名和持股比例也沒有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還在十大股東榜上的壽險公司中,有兩家減少持股,包括國泰人壽持股從3.07%降為2.6%,減少了0.47個百分點,持股縮水5.45萬張;富邦人壽則完全消失在十大股東之列。唯一增加持股的壽險公司是台灣人壽,持股從2.24%加碼至2.26%,增長0.02個百分點,持股增1萬張,排名第六。 政府基金方面,新制勞退基金持股從去年的1.88%增長到目前的2.17%,增加持股約4.67萬張,排名第七。而花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持股1.77%,持股近24.7萬張;舊制勞退基金持股1.39%,持股19.36萬張,兩者都成功進入十大股東名單,分別排名第八和第十。 兆豐金因為兆豐產險防疫保單理賠與提列準備金近105億元,以及去年升息循環導致股市動盪,使得金控的其他綜合損益減損近140億元,去年稅後純益183.3億元,比前一年同期衰退29%。儘管如此,兆豐金今年前四個月累計稅後純益達139.9億元,EPS為1元,年增率高達80.28%,4月平均殖利率3.69%,穩定度讓政府基金更加青睞兆豐金。
【台灣金融新聞】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宣布將於7月23日停止「全球速匯服務」,影響台灣客戶使用頻繁的匯款方式。此一決定將使得客戶必須尋找其他匯款管道,例如前往分行辦理國外匯款或回歸傳統的實體照會方式。另外,星展銀行預計將於8月接手相關業務,但可能無法提供此服務。
花旗銀行也提醒持有小花卡的客戶,由於紅利點數轉換華航哩程將會「打對折」,建議客戶在7月底前盡快完成兌換。此外,花旗消費金融業務將於8月12日移轉至星展銀行,影響超過250萬小花卡友、上百萬存貸客戶及財富管理客戶。
花旗基金理財網服務將提供至112年8月11日下午3點30分,之後客戶需至星展銀行官方網站查詢相關服務。而7月23日將停止的「全球速匯服務」是花旗小額匯款的最強服務,但將於轉移過程中暫停其他市場的服務,包括台灣的對外網絡。
對於小花卡友來說,花旗禮享家計劃Citi ThankYou SM Rewards點數兌換將於7月31日到期,而「中華航空華夏哩程酬賓計劃」點數轉換將在8月14日後打折提供。花旗銀行提醒客戶,為了避免未來的不便,應盡快完成點數兌換。
根據已公布的兩家服務未來轉換內容,花旗紅利點數轉換華航哩程 已知會「打對折」,因此提醒小花卡友們應在7月底前快快換完。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將移轉到星展(台灣)銀行,影響 超過250萬小花卡友、上百萬存貸客戶、財富管理客戶的金融使用, 今年8月12日為分割基準日,原本是向金管會報備的「暫定」。
實際上花旗已把最後一日壓在8月11日,陸續公告服務終止都以此 為限。
花旗基金理財網服務,根據花旗公告,將提供至分割基準日前一日 當天下午3點30分止,即服務將提供至112年8月11日下午3點30分。8 月12日起相關服務項目及內容,客戶要至星展(台灣)銀行官方網站 查詢。
7月23日將停止服務的花旗「全球速匯服務」,是運用花旗全球網 絡讓花旗客戶「平行」跨國匯款,不僅當日可以匯到、且免手續費, 一直是花旗小額匯款的最強服務。
在這波業務轉移過程,先中止花旗出售消金業務的部份其他市場, 如墨西哥的服務,接下來就會把台灣對外網絡都中斷。
另一部分是小花卡友的紅利兌換,花旗禮享家計劃Citi ThankYou SM Rewards點數兌換,5月初已中止Apple產品兌換。近日再通知點數 兌換活動將於7月31日到期,自2023年8月1日起,調整更新優惠內容 ,第一為轉換期間自8月1日至8月13日止,原各項點數兌換皆維持不 變。
但據了解,其中「中華航空華夏哩程酬賓計劃」點數轉換,在8月 14日(含)後的點數兌換內容,將會打折提供,小花卡友們的保險作 法是在7月底前全部兌換,未來的內容將是星展決定。
據兆豐金年報,十大股東前三名依然是財政部持股8.4%、國發基 金持股6.11%,及中華郵政持股3.61%,持股比例與去年年報相同。 第五名台銀持股2.46%、第九名寶成持股1.41%,排名和持股比例亦 沒有變動。
但去年在十大股東榜上的三家壽險中,有兩家減少持股,包括仍居 第四名的國泰人壽從持股3.07%降為2.6%,減少0.47個百分點、持 股縮水5.45萬張;去年第七名、持股1.94%的富邦人壽,現已不在前 十大。唯一加碼的壽險業者是台灣人壽,從2.24%微幅加碼至2.26% ,比去年多0.02個百分點、持股增1萬張,位居第六。
政府基金方面均加碼,新制勞退基金從去年1.88%到目前2.17%, 增加持股約4.67萬張,位居第七。花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新加坡 政府投資專戶持股1.77%,持股近24.7萬張;舊制勞退基金持股1.3 9%,持股19.36萬張,兩者都擠進十大股東之列,分別為第八及第十 。
兆豐金因受到兆豐產險防疫保單理賠與提列準備金近105億元、加 上去年升息循環導致股市動盪,金控的其他綜合損益(OCI)減損近 140億元,去年稅後純益183.3億元,比前一年同期衰退29%,今年可 用來發放股利的金額也較往年縮減,但基於配息穩定,董事會通過動 用保留盈餘配發股利,且配息大方、配發每股現金1.24元及股票0.0 8元,等同於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1.32元,配息率100%。
兆豐金自結今年前四個月累計稅後純益139.9億元,EPS為1元,較 比去年同期的77.6億元,年增率高達80.28%,4月平均殖利率3.69% ,也因高穩定度,受到政府基金的青睞。
【金融新聞】中信金控、富邦金控前十大股東名單出爐!長期配息穩定,吸引新制勞工退休金、政府基金搶進!
近日,中信金控與富邦金控分別公布其前十大股東名單,結果顯示,兩大金控的配息穩定性吸引不少新制勞工退休金及政府基金搶進。其中,中信金控受到壽險業的熱烈追捧,富邦金控則有合佳投資公司首次入列前十大股東。
中信金控方面,富邦人壽以3.88%的持股比率穩坐前十大股東之首,新光人壽以1.55%的持股比率躍進前十大。此外,新加坡政府基金和挪威央行也持續在前十大股東之列,其中新加坡政府持股從去年的1.72%增加至3.12%,增長幅度達到1.4個百分點。
富邦金控方面,除了台北市政府、新制勞退基金和花旗台灣受託保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外,董事長蔡明興、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及其家族持股也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合佳投資公司去年首次入列富邦金十大股東,今年持續以1.5%的持股比率入列,排名第八大股東。
儘管中信金控去年受到防疫險重創,獲利大縮水,但該公司仍努力維持配息穩定,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元,現金殖利率達4%以上。由於配息穩定,中信金控長期名列金融定存股名單,成為壽險業的熱門選擇。除了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外,國泰人壽也持股1.38%、居第11大股東。
花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持股,從去年的1.72%增加到3.12%,增加1.4個百分點;花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挪威中央銀行投資專戶持股,從1.44%增加到1.47%,增加0.03個百分點。中信金控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六大股東維持不變,只有持股比重略有變化。
富邦金控18日公布前十大股東,多數和往年一樣,台北市政府、新 制勞退基金與花旗台灣受託保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外,就都是由 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及其家人持股。
由於合佳投資登記代表人為林陳海、即寶佳集團,在市場上以擅長 投資為名,去年首度入列富邦金十大股東引起市場關注,去年合佳持 股1.19%,今年則以1.5%的持股,排名第八大股東。
中信金最新前十大股東中,富邦人壽持續以3.88%的持股比率,名 列中信金前十大股東之首,新光人壽以1.55%躋進前十大;新加坡政 府基金、挪威央行也持續在前十大股東之列,新加坡政府持股更從去 年的1.72%拉高到3.12%。
中信金雖然去年受到防疫險重創,獲利大縮水,但仍努力維持配息 穩定,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元,符合市場預期,以5月18日收盤價24. 1元來看,現金殖利率達4%以上。由於配息穩定,長年名列金融定存 股名單,是壽險業的最愛,除了富邦人壽、新光人壽是前十大股東外 ,國泰人壽也持股1.38%、居第11大股東。
政府基金同樣偏好中信金,其中花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新加坡 政府投資專戶持股,從1.72%增加到3.12%、增加1.4個百分點;花 旗(台灣)銀行受託保管挪威中央銀行投資專戶持股,從1.44%增加 到1.47%,增加0.03個百分點。
中信金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六大股東都維持不變,只有持股比重 略微變化。大股東辜家的宜高投資,持股比率從2.4%略降至2.39% 名列第三,新制勞工退休金持股比重從2.11%增至2.14%,中信金員 工福利儲蓄信託基金專戶、中信銀受中信金及子公司員工持股信託專 戶則持股都上升至2.02%、1.74%。其他如台銀維持持股比1.54%、 居第八大股東,銓緯投資以1.43%居第十大股東。
四大外銀今年前二月稅前盈餘大爆發!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台灣銀行業界今年前兩個月的表現實在是驚人,累計稅前盈餘幾乎回到了疫情前的水準,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現還會更亮眼呢!其中,花旗銀的表現格外亮眼,稅前盈餘高達21.94億元,位居四大外銀之首,其次是豐銀,17.98億元,第三名是渣打銀,8.77億元,第四名則是星展銀,3.55億元。 看起來,這些外銀子行今年的成長比率也是驚人,渣打銀的成長比率最高,達到278%,其次是花旗銀的195%,星展銀的191%,最後是豐銀的138%。但別忘了,這些數字還只是前兩個月的呢! 不過,有個大變動正在發生。星展銀計劃併購花旗銀在台的消費金融業務,這將引發外銀獲利的重大洗牌。預計併購後,星展銀在台的財管資產規模將成長3.5倍,活存金額將成長4.7倍,成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 外銀主管們分析,去年金融市場波動加上疫情影響,銀行在業務拓展和利差方面並沒有太大進展。但從去年3月開始,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台灣央行也跟進升息,這讓銀行的利差擴大,帶來了可觀的盈餘。 花旗銀今年前兩個月的利息收入年成長141%,星展銀的利息收入成長116%,手續費收入成長8%。而豐銀的利息收入年成長161%,這個成長率在外銀子行中位居第一,而且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及負債利益的累計數也超過了去年同期。 看來,台灣銀行業界在今年開出了漂亮的一局,未來的發展更是值得期待啊!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二月花旗銀稅前盈餘21.94億元,其次為滙豐銀17.98億元,第三為渣打銀8.77億元,第四為星展銀3.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比率,則以渣打銀最多達278%,其次為花旗銀195%、第三為星展銀191%,最後為滙豐銀138%。
惟今年7月星展銀規劃完成併購花旗銀在台消金業務,外銀獲利將出現大洗牌,預期屆時星展銀獲利將吃大補丸,超越渣打。根據星展銀內部估算,併購完畢後,星展在台財管資產規模成長3.5倍,活存金額成長4.7倍,將成為台灣最大外商銀行。
外銀主管指出,去年受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疫情影響未散,加以去年2月仍是利率低點,銀行在業務拓展以及利差部分都沒有太大挹注。
但美國聯準會去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台灣央行也跟進升息,擴大銀行利差。
外銀子行龍頭花旗銀今年前二月累計稅前盈餘21.94億元,為最高,年成長195%,其中利息收入年成長141%。
星展銀前二月累計稅前盈餘3.55億元、年成長191%,其中利息收入成長116%,手續費收入成長8%。星展銀指出,今年前二月出現爆發性成長原因有二,第一為受惠升息循環,挹注淨利息收入成長;第二為外匯市場與匯率波動出現一些獲利挹注。
滙豐銀今年前二月累計稅前盈餘17.98億元、年成長138%,超過疫情前2019年前二月稅前盈餘水準,其中利息收入累計較去年同期成長161%、年成長率位居外銀子行第一,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及負債利益的累計數為325.86億元,也超過去年同期表現。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近期發布重要公告,對250萬名持卡人產生影響。首先,關於花旗信用卡紅利兌換蘋果產品系列,由於Apple公司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花旗決定於5月21日終止該服務。這一決定讓許多卡友感到意外,因為這項服務曾經是花旗禮享家的一大亮點,提供給卡友們超越其他銀行的紅利兌換選擇。 此外,花旗(台灣)銀行也宣布,其消費金融業務將出售給星展(台灣)商業銀行,並已獲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核准。這項交易預計將於8月12日生效,從此星展台灣將以自己的名義經營消費金融業務,並享有花旗台灣相關業務的權益。 雖然這兩項重大變動將對花旗的營運產生影響,但花旗強調,在業務移轉基準日之前,花旗的各項業務包括信用卡、信用貸款、存款、投資帳戶等,都將照常運作,不受影響。對於即將終止的蘋果產品兌換服務,花旗仍將在5月21日之前,為卡友們提供多元化的兌換選擇,以滿足不同需求。
目前花旗禮享家的Apple Products提供尚屬完全,明顯超越部份本 國銀行信用卡紅利兌換的蘋果品項,或有刷卡單消門檻才能使用紅利 點數折抵消費。但Apple商品價格普遍較高,紅利兌換也動輒上萬點 數,許多小花卡友靠著跨年累積紅利才能完成兌換單品,這次公告估 引起卡友社群騷動。
花旗(台灣)銀行把消費金融業務出售與星展(台灣)商業銀行一 案,已取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花旗銀行指出,這個交易案預 計在8月12日(或有更動將由銀行公告或通知之日)起生效,即「業 務移轉基準日」,自基準日起,星展台灣將以其名義經營消費金融業 務,並根據交易案取得花旗台灣消費金融業務之權利及利益。
花旗銀行強調,在基準日之前,花旗一切營運如常,包括信用卡( 包含紅利點數)、信用貸款、存款、投資帳戶,或透過花旗申購的任 何產品都不會受到立即影響。因此,針對花旗紅利兌換蘋果商品的5 月21日終止,在此之前仍會持續提供卡友多元的兌換選擇。
花旗(台灣)銀行商業金融事業群近日在台北盛大舉辦「疫後經濟大未來暨供應鏈新思維論壇」,活動現場高朋滿座,超過百位貴賓共襄盛舉。這場論壇特別邀請了花旗經濟學家為與會者深入剖析疫情後的經濟趨勢,對於2023年美國升息戰線拉長、中國大陸經濟重啟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等三個重點,進行詳細的經濟觀察。 花旗(台灣)商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余苑菱表示,在這樣的複雜經濟環境下,企業必須善用供應鏈的多元布局策略和數位平台,有效管理風險,降低通貨膨脹和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提高營運效率。隨著疫後經濟的需求和供給逐步復甦與調整,企業也應該重新評估運營和現金流需求,強化營運韌性,追求永續成長。 花旗(台灣)銀行商業金融事業群積極協助1,600多家隱形冠軍與優質台商企業客戶應對挑戰,拓展國際業務版圖。該行深耕台灣超過半世紀,目前為800多家跨國公司與100多家本國頂尖企業集團及金融機構提供銀行服務,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 余苑菱還提到,近期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建置第二個資金管理備援中心。對此,花旗(台灣)銀行財資與金融貿易事業群負責人程雯強調,建置資金管理備援中心需要全面考慮各層面的影響。 花旗(台灣)銀行的財資與金融貿易業務,透過現金管理、營運資金、流動性管理和貿易融資等服務,協助台灣企業在布局供應鏈時,有效處理營運資金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例如,虛擬企業卡可應用於各種付款需求,如數位廣告、雲端服務、國內外供應鏈、線上訂閱制服務與會議活動等;此外,企業虛擬卡付款當下,企業仍可保留現金部位在手,延長付款天期。而遠期信用狀等銀行工具,則提供企業資金調度餘裕,收付更具彈性。
花旗(台灣)商業金融協助1,600多家隱形冠軍與優質台商企業客戶應對挑戰,拓展國際業務版圖。深耕在台超過半世紀,花旗在台灣為800多家跨國公司與100多家本國頂尖企業集團及金融機構提供銀行服務,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
花旗(台灣)銀行商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余苑菱認為,企業需善用供應鏈的多元布局策略與數位平台,以有效管理、降低通貨膨脹和全球市場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提高營運效率,隨著疫後經濟的需求和供給逐步復甦與調整,企業需重新評估運營和現金流需求,調適強化營運韌性,追求永續成長與發展。
花旗觀察近期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思考是否建置第二個資金管理備援中心。
花旗(台灣)銀行財資與金融貿易事業群負責人程雯強調:「建置資金管理備援中心,需多方考量各層面的影響。」花旗的財資與金融貿易業務,透過現金管理、營運資金、流動性管理和貿易融資等服務,協助台灣企業布局供應鏈時,處理營運資金所帶來的壓力跟挑戰。
例如虛擬企業卡可應用於許多付款需求,包括數位廣告、雲端服務、國內外供應鏈、線上訂閱制服務與會議活動等;此外,企業虛擬卡付款當下,企業仍可保留現金部位在手,延長付款天期。遠期信用狀等銀行工具,則提供企業資金調度餘裕,收付更具彈性。
近期市場波動中,台灣成長股逆勢回溫,羅素1000成長指數表現亮眼,超越其他指數和MSCI世界指數。根據理柏統計,最近一周十大強勁股中,七檔與成長股和科技股相關。安聯投信分析,隨著升息走入尾聲,今年有望見到升息頂點,成長股評價逐步回穩。預期AI技術將帶動多個產業發展,其中軟體、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公司將是最大受益者。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認為,今年可能是AI應用突破年,將帶動相關產業保持強勁發展。
根據理柏統計,最近一周擠進前十強者中,有七檔均與成長股與科 技股主題有關。安聯投信表示,成長股近期走勢明顯利空不跌,且表 現甚至優於防禦板塊。針對市場陸續出現的美歐銀行風波、聯準會的 鷹鴿言論不定與市場對利率政策期待的落差,這股擔憂氛圍在面對市 場波動之際,反倒讓市場開始把焦點重回成長領域。
安聯投信指出,隨時升息走入尾聲,今年有望看到升息頂點,歷經 大幅修正的成長股,評價面伴隨市場期待產業下半年、甚至是明年的 復甦,也在部分市場資金青睞下而逐步回穩。
預期生成式AI在未來將快速發展,進而有機會帶動生成式內容質量 和多樣性,並且廣泛應用在醫療保健、金融和交通等多個產業。
除此之外,從圍繞生成式AI和GPT技術消息等消息,也顯示考量訓 練人工智慧模型計算要求與運行需求,有望長期挹注AI基礎領域長期 需求,帶動相關產業保持強勁發展。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資深產品經理Anjali Bastianpillai分析,今年 可能是許多人工智慧應用出現的突破年,軟體、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 公司將是生成式AI的最大受益者,隨著對運算、記憶和網路解決方案 的需求增加,半導體需求也在成長。
近兩年在台外銀生態丕變,美國最大銀行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同樣擁有台灣子行執照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快速超車,奪 下獲利最佳外銀皇冠。滙豐(台灣)商業銀行總經理暨台 灣區總裁陳志堅破例在工商時報獨家專訪中,剖析這一路以來的轉折 ,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2022年在台外銀體系發生很大的變動,滙豐(台灣 )銀行在這段期間趁勢而起,稅前盈餘躍升為台灣市場第一大外銀。 能和大家分享銀行的數據嗎?
答:滙豐集團最新發布2022年全年財報,調整稅前盈餘 達240億美元,成長17%;我們全球的業務都展現強勁成長,尤其是 亞太區的獲利與營收都有成長,較2021年增加約12%。其中,台灣的 表現非常亮眼,讓我們感到自豪。2022全年滙豐(台灣) 銀行的稅前盈餘新台幣56.2億元,加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台北 分行共計58.67億元,我們很榮幸成為台灣獲利最高的外商銀行。
堅持做下去 實現承諾
問:據了解,滙豐對台灣消金市場經營早在2021年就規 劃新的方向,調整的作法也很多元。如果沒有花旗退出台灣消金/財 管市場,滙豐台灣仍有機會成為今天的獲利最佳外銀子行嗎? 為什麼?
答:業績好、獲利佳不會是單純因素所帶來的,2022年市場充滿挑 戰,我在「總經理的一封信」(CEO BLOG)裡向同事們說,「因為我 們團結一心,才能繳出這麼令人驚豔的成績單」。自己則想起往事, 小學一年級期中考考到全班第一名,心裡偷偷開心,二個月後再考試 就沒有第一,一路念書過來考試失常也有,偶而生病無法專心念書, 除了一直持續做好承諾的事,外界沒有人注意到你努力的過程,也要 堅持撐下去。我認為,獲利好,高興一天就好,「拿一時,也要爭千 秋」,最後如何爭萬世,才是重要。外界看到滙豐銀行很 久很久以來的承諾有成功了,那就代表我們真正在做!現在的ě 77;豐台灣,不僅是台灣外商銀行的第一名,更是台灣唯一一家大型 國際性銀行。
一條龍打通 升級行動App
問:消費金融業務在銀行家數過多的台灣,是一種成本昂貴的業務 ;但部分在台僅有財管業務的外銀台北分行很想要台灣子行的執照, 能隨時抓到一般零售客戶。滙豐台灣消金業務的中期策略 為何?
答:滙豐台灣是台灣唯一的大型國際性銀行,而且是唯 一「一條龍打通」的金融服務國際銀行,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打通 「私人銀行業務+零售金融」,除了信用卡產品權益升級、加碼回饋 ,更持續推動金融服務數位化,全新升級行動銀行App,方便客戶隨 時隨地透過手機輕鬆交易海外股票、買賣基金、或24小時進行換匯, 享受一站式即時投資服務;高資產財管都有國際資源的鏈結,有香港 金融產品的引進,用一個人的人生旅程做為比喻,從中學到退休的全 金融服務,從金額小、保障大的定期保險,到中年的財富配置、退休 醫療保險等,滙豐都能提供服務。
砸35億美元 發展亞太財管
問:滙豐的財富管理優勢/無敵競爭力為何?請列舉三 大關鍵點。
答:就像前面所說,業績好、獲利佳不會來自單純因素,有三件事 決定了滙豐的業績,其一,平台(Platform):包括商品 提供、國際網絡,排名,我簡單形容,想要出國旅遊時會選旅行團, 會先參考目的地、行程內容,價格比較等,然後再看是否符合國際水 準,旅行社經營有沒有讓人安心、值得信任嗎?滙豐銀行為讓 客戶十分明白這一點的重要,在滙豐銀有參與的60個市場,其 最大的國際機場空橋廣告全部買下來。其二,銀行的服務團隊:團隊 無堅不摧,全球滙豐最大的強項就是PEOPLE。不同背景、不同 文化的客戶想的事情都不一樣,客戶的社會地位更不同,有錢人把錢 在世界各地放,滙豐銀行不能用賣產品的心態思考服務,而是 要為客戶創造價值。舉例前陣子英國退休基金爆雷事件,滙豐 台灣團隊第一時間回覆法人客戶、財管客戶,讓大家安心。
其三、能見度(visibility),持續做好承諾,客戶在找服務時能 在滙豐找到安心和信任,我們也要讓總部看到台灣市場的 努力成果。滙豐銀行旗艦型財富管理中心全新落成時,掌理全 球財管業務的滙豐環球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行政總裁馬勵 濤(Nuno Matos)專程訪台進行揭幕,同時拜會監理機關相互肯定, 總部會願意為台灣加碼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納入全球化布局優勢當中 ,滙豐已承諾在近幾年投入35億美元,發展亞太區的財富管理 業務,台灣就在其中,這都是能見度的重要。我們努力提高滙 ;豐集團在台灣市場的能見度,也讓更多國際眼光看見滙豐台 灣!這三件事,滙豐台灣一直同時做,缺一不可,才能成功!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小檔案
滙豐是全球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透過三大 環球業務,包含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工商金融,以及環球銀行暨證 券服務,為約3,9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業務網絡遍及歐洲、亞洲、 中東及非洲、北美與拉丁美洲,覆蓋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上海豐銀行有限公 司」的子公司,於2010年5月1日正式營運,總部設在台北。在此之前 ,曾在2007年收購台灣應收帳款管理業迪和公司;2008年3月收購中 華商業銀行。台灣目前是豐集團在亞洲的主要成長市場之一,全台共 有30個營業據點。
國泰世華、中信、玉山、台新、台北富邦銀、花旗、聯邦、永豐等 前八大發卡行,2月刷卡都創同期新高,八家合計達2,180億元,占總 刷卡量的81%。
國泰世華銀指出,2月有情人節及228連假,民眾出遊、聚餐及購物 消費需求強勁,同步帶動旅遊業績成長,航空業及旅行社簽帳皆較去 年同期成長8倍以上,海外消費簽帳更成長逾100%,國內旅遊亦推升 飯店住宿簽帳,同期成長超過70%。
國泰世華銀2月發卡、停卡都爆量,單月發卡逾71萬卡、停卡逾10 萬張。主要是Costco聯名卡效應,持有多張好市多聯名卡,換發時也 收到同等張數的CUBE卡新卡。
中信銀表示,2月簽帳較去年同期成長20%,已連續五個月創史上 同期新高,主要有三大動能,一是今年前二個月海外旅遊交易量就成 長70%、較去年同期大增70億元。另二動能是長期布局產業生態圈、 經營行動支付綁定。中信銀2月發逾10萬卡,主要來自LINE Pay卡、 中油卡/和泰卡、飛航商務卡、百貨聯名卡、現金回饋卡等。
北富銀2月信用卡刷卡金額26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也創同 期新高,且成長率為市場第一,主要是海外簽帳成長驚人,尤其日本 消費成長達7倍以上,航空消費成長更高達15倍,旅行社消費成長達 7倍。同時單月發卡數衝38萬卡,即富邦Csotco聯名卡,上市短短一 個半月核卡已近50萬張,預估8月8日正式店內使用前,還將再掀一波 辦卡潮。
台新銀2月簽帳達285億元,其海外消費較疫情間呈現翻倍成長,航 旅類消費有7倍成長。
永豐銀行2月簽帳金額94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 7%,即國人旅遊潮簽帳爆發性成長、及卡量持續拓展。當月發卡數 逾2.3萬張,主要是永豐魔獸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