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據銀行局統計,國銀8月放款增加2,451億元,主要是國內總分行授 信增加2,112億元、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增180億元、海外分行 增118億元、大陸分行增41億元。
若以放款對象來看,民營企業增加1,393億元、個人放款則增1,06 6億元、政府放款增141億元、公營企業放款則減少179億元;若看放 款用途,企業周轉金放款增加1,480億元,不動產抵押放款增加846億 元、動產擔保放款增加132億元、企業投資放款則減少7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8月存款餘額減少404億元,主要因為企 業客戶資金調度轉出,多數是因適逢發放股利旺季的財務操作;且出 口相對較弱,企業收到的外銷貨款沒有那麼多。8月放款增加2,754億 元,創今年單月增幅第三高,主要是因股利發放旺季因此企業周轉金 需求增加,另部分銀行配合政府推廣疫後振興專案貸款也有影響。
在個別銀行方面,8月放款增加較多的有星展(台灣)、彰銀、合 庫,其中星展(台灣)因為併購花旗消金業務,放款增加1,793億元 最多,彰銀與合庫都增加350億元左右;存款方面也是星展單月增加 2,834億元最多,其次為第一銀行425億元、中信銀行352億元。
【台灣金融新聞】星展銀行併購花旗消金後陳情案暴增,金管會緊盯督導改善
近期,星展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併購花旗銀行後,陳情案件數量不斷攀升,引起了金管會的高度關注。據了解,自8月12日併購以來,短短20天內,金管會已經收到250件相關陳情案,平均每天就有12件,顯示客戶對於服務的不滿和問題相當嚴重。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已經要求銀行局密切監控客訴情況,並將對星展銀行進行進一步的督導,要求其盡速改善。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則強調,已經按「周」掌握星展銀的客訴,包括網銀連線不順暢、客戶來電等待時間過長、申訴案件處理狀況等,並對於近期客訴量破萬的傳聞,表示會請星展銀行說明情況。
具體來說,客戶反映的問題包括領不到錢、客服電話打不進去、客戶中文名字變成韓文、收到星展寄「別人的」信用卡、信用卡被盜刷,以及財管風險分級錯誤、員工工作量暴增等。此外,金管會還發現,星展銀行在8月底的不動產放款比率超過了銀行法規定的3成上限,這也是因為整併花旗消金業務後造成的。
對此,金管會表示,會給予星展銀行改善期限,並讓其業務繼續發展。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從8月12日到8月31日,星展銀行的陳情案數量已達250件,顯示了客戶對於服務的不滿和問題相當嚴重。黃天牧強調,金管會將會督導星展銀行提出說明,若說得不清楚,將進一步督導其改善。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現在已按「周」掌握星展銀的客訴,包 括網銀連線不順暢、客戶來電等太久、申訴案件處理狀況等,對於傳 出星展銀近期客訴量破萬,可能是取樣不同,會再請星展銀說明情況 。
星展(台灣)8月12日整併花旗消金後,就被指不斷出現客戶領不 出錢、客服電話打不進去、客戶中文名字變韓文、收到星展寄「別人 的」信用卡、信用卡被盜刷,以及客戶財管風險分級錯誤、員工工作 量暴增等。
金管會26日又公布,星展銀8月底不動產放款比率超過銀行法第72 -2條規定的3成上限,也是因為整併花旗消金業務後超標,因此銀行 局給予時間改善,卻引來立委質疑。
金管會指出,金融機構因整併,造成部分指標超過法規標準,都會 要求銀行需提出改善期限,星展銀已報改善計畫給銀行局,因此,初 步並不會限制新增房貸,仍會讓星展銀業務接續發展,金管會將給一 個較長的調整時間,一般約是二至三年時間。
根據金管會所統計的資料,從8月12日到8月31日短短20天內,金管 會已收到250件有關星展銀行的陳情案,平均一天12件。
黃天牧強調,「銀行任何一個客戶發生問題都是金管會的責任,都 會督導銀行去改善」,會要求星展銀行提出說明,「若星展銀說得不 清楚,金管會將進一步督導」。
【台灣金融新聞】鬼月房市熱絡,國銀房貸餘額創新高!花旗銀行併購案影響星展放款比率突破紅線
近日,台灣房市熱絡,鬼月前部分地區湧現交屋潮,加上財政部青安貸款政策的推動,8月份國銀房貸餘額創下15個月來新高。根據統計,8月國銀房貸餘額月增金額達643億元,月增率0.67%,年增率則為5.13%,顯示房貸市場的活絡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星展銀行因併購花旗消費金融業務,導致不動產放款比率超過29%,這是自去年以來首次有銀行超過此紅線。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星展銀行的存款績效增長,而放款績效沒有跟進,導致放款比率上升。
童政彰進一步指出,整體來看,國銀房貸仍呈現緩步下滑的趨勢。土建融貸款餘額為3兆6,091億元,年增率為7.42%,連續兩個月不到8%。此外,國銀不動產放款比率小幅上升到26.47%,但從去年8月以來,此比率一直未能回升至27%以上。
對於星展銀行的情況,童政彰表示,將給予星展銀行一定時間的改善期,預計改善需2年至3年不等。這將對星展銀行的房貸放款策略產生影響,同時也將對台灣房貸市場的整體走向產生關鍵影響。
【台北訊】近日來,金管會對於星展銀行在8月份的業務表現進行了檢視。根據銀行法第72-2條規定,銀行的不動產放款總額不得超過總存款加金融債總額的30%,而星展銀在8月份的這一指標上,竟然飆破了大關,超過了法定上限。金管會昨日(26日)對此表達了關注,並已要求星展銀行提出改善期限。 這次星展銀行的不動產放款飆升,主要是因為他們在8月份併購了花旗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由於花旗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規模龐大,這一併購使得星展銀的不動產放款總額「分子」大幅增加,而「分母」即總存款加金融債總額並未同步增加,因此導致了這一指標的逾限。 金管會副局長童政彰表示,對於金融機構的整併案,金管會會嚴格監控各項指標,一旦發現有超過法規標準的情況,都會要求相關銀行提出改善期限。至於星展銀行,他們已經提交了一個改善計畫,金管會初步決定不會限制新增房貸,將允許星展銀行的業務繼續發展。為了給銀行充分的調整時間,金管會將給予較長的期限,通常約為二至三年。 根據金管會昨日公布的數據,8月份的房貸、建融以及銀行辦理商辦不動產的放款情況,都達到了銀行法第72-2條的規定上限。這一數據的公布,也讓市場對於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依照銀行法第72-2條,銀行辦房貸、建融及商辦等不動產放款總額,以總存款加金融債總額30%為限,市場視為「不動產放款天條」。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8月星展銀併了花旗銀消金業務,因為花旗銀消金數字龐大,不動產放款「分子」遠遠超過總存款加金融債的「分母」,導致逾限。
金管會面對金融機構整併案,銀行哪些指標會超過法規標準,都會要求銀行需提出改善期限,星展銀已經報了一個改善計畫過來,初步並不會限制新增房貸,仍會讓星展銀業務接續發展,金管會將給一個較長的調整時間,一般約是二至三年時間。
金管會昨公布8月房貸、建融和加計銀行辦理商辦不動產的銀行法第72-2條的數字。
根據金管會統計,8月國銀房貸餘額月增643億元、月增率0.67%, 為去年6月以來單月增幅高點,去年5月月增681億元或0.76%,國銀 的房貸月增金額也已連續4個月單月增加超過500億元;8月房貸年增 率5.13%,為今年3月以來的新高,尤其今年5月年增率最低點4.51% 後,連續三個月年增率成長。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最近三個月房貸增加,主要是部分地區 湧現交屋潮,及財政部實施青安貸款政策,產生購屋效應,但成長幅 度相對於2021年6月年增率在10%以上高點,整體來看國銀房貸還是 呈現緩步下滑趨勢。土建融從2021年1月以來的高點16.77%後就一路 下滑,8月年增率為7.42%,僅較7月的今年低底的7.36%微幅上升, 但土建融年增率已連續兩個月不到8%,8月土建融貸款餘額為3兆6, 091億元。
童政彰指出,8月土建融年增率有較7月微幅增加,主要是國家住宅 與都市更新中心有新建社會住宅,與都市更新危老案件政策性放款增 加導致,但整體來看仍呈現下降的趨勢。
國銀不動產放款比率上,8月小幅上升到26.47%,為今年以來新高 ,但比率從去年8月跌落到27%以下後,至今仍未回升到27%之上。
8月超過29%有一家銀行,是睽違12個月掛零後出現有一家超過29 %,主要是因為星展銀行併花旗消金業務後,存款總餘額(分母)增 長沒有不動產放款(分子)來得多,因此超過29%比率,會給予星展 銀一定時間的改善期,這段期間仍可新增房貸,預估改善需2年∼3年 不等。
【金融新聞】台灣銀行整合風波:星展合併花旗出現客戶服務問題,金管會強調改善必要性
近期,台灣金融市場出現了一則引人關注的新聞。星展銀行於8月14日合併花旗銀行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然而,在整合過程中卻遭遇了一系列客戶服務上的問題。
根據相關消息,合併後的客戶資訊出現混亂,導致日常業務無法正常進行。金管會於21日約談了星展銀總經理黃思翰,並要求銀行改善系統容量問題。
金管會局長莊琇媛指出,在合併基準日前,金管會就對兩家銀行的整合進度進行了定期了解,並特別提醒了資料移轉和系統容量上的關注點。
莊琇媛強調,合併前應該已進行過系統壓力測試,但由於星展對花旗客戶量的估計過於樂觀,導致合併基準日前兩周才開始讓花旗客戶上線登記,時間過短,造成系統容量不足。
星展銀行表示,絕無資料錯亂,目前除人力尚未補足外,頻寬和系統容量不夠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由於兩家銀行的平台介面不同,導致不少原花旗客戶在登錄新系統時遇到困難,但目前已經有超過90%的原花旗常態客戶成功登入與註冊星展網銀,逾54%的客戶登入與註冊了星展card+ app。
在人力方面,星展銀行解釋,由於花旗員工中有85%轉至星展,為了應對15%的人員缺口,銀行已經加聘了200多人,並積極進行人員招聘,以滿足整合初期的需求。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了金融機構在進行整合時,必須對系統容量和客戶服務進行充分的考量和準備,以確保整合過程的順利進行。
【金融新聞】近來,星展銀行與花旗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合併,卻因系統問題引發一系列爭議。據悉,上周一(21日),銀行局長莊琇媛透露,銀行局已約談星展銀總經理黃思翰,了解合併後的資料移轉問題,主要出在系統容量不足,導致客戶登記時系統運轉不順,進而造成客服打不通、行員加班等後續問題。莊琇媛坦言,雖然花旗銀有多少客戶星展銀早就應該知道,但星展銀對合併基準日前的資料移轉計劃估得太樂觀,最終導致系統量不足,問題重重。金管會當天已要求星展銀做出兩大處理,一是設定系統容量警示值,二是對帳單和信用卡繳款帳單需釐清費用來源。此外,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表示,已要求星展銀確認是否有客戶個資錯置、財富管理風險評級錯誤等問題,並對外說明。對於此次爭議,星展銀則以三點聲明強調,合併當日僅約85%花旗員工到職,對人力缺口已加速招募;個案問題已積極處理;客戶無法購買原本符合風險屬性的理財商品,是因為風險屬性分析不同,而非系統介接發生錯誤。
銀行局局長莊琇媛指出,在兩銀行合併基準日前,金管會就定期了 解進度,也提醒星展銀與花旗銀在「資料移轉」與「系統容量」上, 要特別留意。
現在一連串問題主要出在「系統容量不夠」,導致花旗客戶要登記 時系統運轉不順,連帶導致星展的電話客訴量暴增,客戶打客服都不 通,所以衝去分行,但分行服務量能沒上來,因此星展行員必須延遲 下班處理,造成一連串的問題。
兩銀行在合併前難道沒有做系統壓力測試?莊琇媛強調,之前已提 醒過星展銀,花旗銀有多少客戶量,星展應老早就知道,可能是估的 太過樂觀,一直到合併基準日前兩周,才開始讓花旗客戶上線登記, 時間太短導致14日所有客戶一湧進去,系統容量就不夠。
星展說明,絕無資料錯亂,無法對接情況,目前除人力尚未補足, 其他如頻寬系統容量不夠,導致花旗客戶進入系統運轉不順,及帳目 看不到等問題都已解決。兩銀行平台介面不同,星展針對銀行和信用 卡各有一個APP,但花旗只有一個,導致不少原花旗卡友下載銀行AP P而無法登入,在陸續向原客戶說明後,原花旗常態客戶已登入與註 冊星展網銀比率超過90%,登入與註冊星展card+ app的比率逾54% 。
在人力上,星展解釋,由於花旗員工85%轉至星展,針對15%人員 缺口,即使星展已加聘200多人,仍無法滿足整併初期需求,第一線 員工需加班處理,也積極加聘人員。
莊琇媛坦言,花旗銀有多少客戶、星展銀應該老早就知道,但星展銀估得太樂觀,合併基準日(8月12日)前兩周,才開始讓原花旗銀客戶上網登記資料,這兩周時間太短,估得過度樂觀。
畢竟不一定每位客戶都會在這兩周內去登記,最後結果星展銀發現、客戶都在8月14日(合併基準日的第一個營業日)進去,系統量就沒有估算到,才會有後面一連串問題。
金管會21日當天已請星展銀做兩大處理,一、系統容量需設定警示值,當達到警示值時就需擴充容量,解決源頭問題,二、星展銀寄發對帳單、信用卡繳款帳單時,需釐清費用是因合併造成的、還是客戶責任,報送聯徵時也需避免客訴,若有客訴也需盡最大誠意去解決。
至於外界傳出因為系統誤植,產生客戶個資錯置、財富管理風險評級錯誤進而衍生投資商品錯誤等亂象,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已請星展銀確認、釐清是否有相關問題,並對外說明。
星展對於此次爭議,則以三點聲明,強調一、引發爭議主因,是正式合併當日僅約85%花旗員工到職,雖然在合併前,星展銀已經多徵聘200多名員工,但仍未完全滿足,星展銀針對人力缺口,目前已經加速招募。
二、出現的個案問題,包括有一些原花旗卡友登記電話但沒有加入國碼,或是電腦沒有成功辨識卡友的名字中特殊字體等個案,星展都已經積極處理中。
三、對於很多客戶無法購買原本符合自身風險屬性的理財商品,據了解,原因出在星展與花旗兩家銀行,對於客戶投資理財商品的風險屬性適合度分析並不同,基於投資風險控管,花旗舊客戶在轉換成星展銀客戶後,需透過星展網銀App或是分行,重新測驗自身投資風險屬性,並非所謂「風險評級因為系統介接發生錯誤」的問題。
花旗集團亞太區執行長Peter Babej近期來臺,對花旗台灣團隊表示感謝,並強調花旗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隨著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出售完成,公司轉向聚焦於企業機構金融業務,並積極投資布局在財富管理方面。以下是Peter Babej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精彩內容:
記者首先關心花旗台灣消金業務出售後,公司的業務、品牌目標和策略。Peter Babej表示,花旗是一個全球品牌,擁有超越單一業務的全能銀行品牌。他認為,花旗在台灣的消金業務表現不錯,但未來投入資源及優勢有限,因此出售決定是對員工和公司長遠發展有益的。
Peter Babej提到,花旗台灣已經在企業機構業務上深耕60年,見證了這是一個極好的市場。花旗在台灣的投資非常值得,並將持續成長。他強調,花旗將在台灣繼續深耕銀行、金融服務、資本市場等業務,並以金融服務為例,約有4,660億美元的資產交給花旗台灣託管,市場占有率逾2成,處於領先地位。
在談到企業金融業務時,Peter Babej表示,花旗將繼續在台灣發揮領先的全球銀行角色,與各類客戶共同成長。他強調,花旗銀行的全球網絡是其核心競爭優勢,能夠幫助客戶拓展全球市場。
關於台灣市場在全球及亞太區域的角色,Peter Babej表示,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他指出,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花旗將繼續為計畫投資台灣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雖然地緣政治局勢可能對花旗在台發展產生影響,但花旗擁有超過200年的全球市場經驗,能夠為客戶管理風險、解決地緣政治問題。
對於花旗在台灣的發展,Peter重申,將持續深耕台灣,協助客戶 ,致力發展引領市場的企業機構金融業務,運用花旗的全球網絡和產 品,支持客戶在台灣及亞太區域市場和全球的營運與茁壯。以下為P eter Babej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的紀要。
記者問:花旗台灣消金業務出售完成,花旗台灣後續的業務及品牌 目標和策略是什麼?
Peter Babej答:花旗本質上是一個全球品牌,是一個超越任何單 一業務的全能銀行品牌。花旗銀行身為全球等級企業,這才是真正的 優勢。
觀察業務時,你會發現它有點像打冰上曲棍球,不能單看冰球在哪 裡,必須看冰球移動的方向。花旗在台灣當地的消金業務看起來表現 不錯,但如果展望未來10年、20年,我們能夠投入的資源及優勢相對 有限,商業上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長遠來看,對花旗員工、對公司 本身都是正確的決定。
花旗集團2021年宣布全球策略變革,決定出售台灣等14個市場消金 業務的同時,在全球積極投資布局在財富管理與企業機構金融業務。 花旗台灣在企業機構業務已活躍了60年,見證這是一個極好的市場, 在台灣的投資非常值得,很值得繼續發展。花旗在台投資肯定會持續 成長。以金融服務為例,約有4,660億美元的資產交給花旗台灣託管 ,市場占有率逾2成,處於領先地位。
花旗會在台灣繼續深耕銀行、金融服務、資本市場等業務。
問:在企業金融業務方面,花旗台灣與其他本國和外國銀行的主要 區別和競爭優勢是什麼?
答:作為在台領先的全球銀行角色,花旗決心繼續在此大展身手, 與800家跨國公司、1,600家中小企業、100家本土龍頭企業的優秀客 戶群共同成長。具體來說,台灣企業客戶在拓展全球市場方面持續有 所斬獲,無論持續在台灣投資,或前進其他市場佈局投資,台灣企業 一直成長,花旗銀行的業務成長自然水漲船高。成功的策略就是提供 自己真正最擅長的,正是花旗銀行的全球網絡。
問:怎麼看台灣市場在全球及亞太區域扮演的角色?地緣政治局勢 會是影響花旗在台發展嗎?
答:對花旗而言,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全 球60%以上的半導體由台灣生產,超過90%都是最先進的高階晶片, 從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值得看好台灣,論人才、專業知識 、市場能力,花旗會致力於投資台灣市場,並有美好的未來,我們也 會繼續為計畫投資台灣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地緣政治局勢,這個議題是新的、也是舊的, 所以客戶需要一家有相關經驗的銀行建立夥伴關係。
花旗銀行立足全球市場超過200年,駐足亞洲市場已有120多年,歷 史上經歷不同時期、發生不同的地緣政治問題,為客戶管理風險、解 決地緣政治問題是我們的職責,更是花旗提供服務的真正核心,愈是 面對困難的地緣政治局勢,花旗的客戶愈能體會花旗全球網絡與知識 的價值。
星展銀行積極深耕台灣市場,日前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躍升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標誌著星展在台灣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也顯示了其對台灣市場的長期投入與信心。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表示,2023年是星展進入台灣市場40周年,整併的完成讓這個周年更加意義非凡。 整併後,星展銀行(台灣)在信用卡、投資、放款及存款業務上均有顯著成長,其營收預計將突破13億新幣。這項併購讓星展銀行(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成長速度至少加速10年,顯著提升了其市場份額。 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強調,星展集團持續深化亞洲市場布局,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是星展積極擴大重點發展市場營運規模的具體行動。星展銀行(台灣)的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量翻倍,達110萬,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超過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新台幣7,400億元和8,300億元。 此外,星展銀行(台灣)也迎來約3,000名新同事加入,共同為星展台灣創造新篇章。為支持在台灣的持續發展,星展集團在6月底再度增資新台幣520億元,用於支付併購交易價格及相關成本,確保星展銀行(台灣)擁有充裕資本,進一步拓展台灣市場。
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表示,星展集團持續深化亞洲的布局,成功整併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即是星展積極擴大重點發展市場營運規模的實際作為。此項併購除讓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業務成長至少加速10年,星展銀行(台灣)每年整體營收更將突破13億新幣(約新台幣300億元)。星展有信心提供客戶更具價值的服務,並協助企業客戶向外拓展業務,把握亞洲的契機與動能。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指出,2023年適逢星展進入台灣市場屆滿40周年,整併完成除了標誌星展台灣的重要里程碑,也讓40周年別具意義。現在,星展台灣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翻倍達110萬、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至超過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新台幣7,400億元和8,300億元。同時,星展也誠摯歡迎約3,000名新同事加入星展的大家庭,一起為星展台灣寫下新篇章。
看好台灣市場,星展集團於6月底再度增資新台幣520億元,用以支付併購交易價格及併購相關成本,同時確保星展銀行(台灣)具備充裕資本在台灣持續發展。
星展銀(台灣)總經理黃思翰表示,14日起的一個月內,第一要務 是安頓客戶,整併過程中因客戶資料龐大,部份細節還要再花時間處 理。
星展銀(台灣)消費金融處負責人孫可基指出,原本花旗銀在威秀 等通路刷卡優惠,星展承諾全部保留,花旗銀卡友在尚未取得星展信 用卡並開卡前,都可以使用原本花旗銀信用卡刷卡。將在一年內陸續 完成換卡,星展銀信用卡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估計應會逐月增加,最 終估計承接230萬名花旗銀信用卡客戶。
原花旗銀行財管、存放款客戶將改用星展新推出的簽帳金融卡,客 戶自14日起進系統開卡,星展資訊系統湧入大量客戶,服務時間持續 延長。星展銀(台灣)簽帳金融卡支援海外ATM提領14種外幣,對應 幣別存款帳戶扣款免手續費,複製花旗原有的簽帳金融卡,滿足這次 移轉過來的50萬客戶。
孫可基說明,整併後星展將有72家分行,已向金管會報備一年內不 會裁撤分行,將以長遠計畫及策略逐步進行調整,即目前有重疊或分 行緊鄰者,現都改為星展、且還會繼續營運。
經過這次整併完成,星展台灣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數翻倍達110萬 、資產管理規模逾新台幣2,800億元,信用卡帳戶數成長近5倍至超過 300萬,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也分別突破7,400億元和8,300億元。
星展銀(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昨天指出,併購效益最快在今年第4季展現。此外,星展銀分行數量將成長至72家,涵蓋花旗銀原本擁有的44家分行,以及花旗銀台北信義區營業部轉換成星展銀的市府分行。
至於未來是否有裁減或異動計畫?星展銀(台灣)消費金融處處長孫可基回應,星展銀承諾金管會一年內不裁撤分行,未來過於鄰近的分行將搬遷,例如天母就同時有兩家分行鄰近。
信用卡轉換上,孫可基說11月將啟動第一波換卡,首波以哩程卡為優先,影響卡友數量為20到30萬,花旗銀卡友權益不變,包括威秀等通路折扣權益,未來產品面數量上,孫可基指出,正在規劃中,因應花旗銀信用卡加入後的產品數量尚未確定。過去星展併購澳盛銀經驗,當時澳盛銀有29種信用卡,最終整併成九張信用卡。
星展集團消費金融暨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許志坤昨日則表示,星展亞洲財富管理規模已經是第三大,對這次台灣併購案相當注目,星展成為台灣最大外商銀行,不光在本土品牌為客戶服務,也可以服務海外台商,星展產品與服務已經追上資深私人銀行。
對於合併後台灣客戶資金流向新加坡疑慮,許志坤表示,絕對遵守主管機關要求,台灣客戶通過OBU以及DBU已有完整布局,會在既有規範下提供客戶服務,也會遵守台灣法律,目前台灣規定不能將客戶轉介。
花旗(台灣)消金業務12日正式切割移轉星展台灣,併購案2022年 1月公布時,對星展集團資本影響約22億星幣(約新台幣443億元)。 根據星展集團公布今年上半年財報,揭露收購花旗(台灣)消金業務 、累計有6,000萬星幣的整合成本,約新台幣14.4億元,加計6月間已 正式申請匯入台灣、為星展(台灣)增資的新台幣520億元,共計已 為此併購案砸下535億元。
星展為這次整併案準備的資金,已較預估多出新台幣92億元。根據 星展內部統計,目前準備的資金除已公告需支付花旗(台灣)約新台 幣198億元的溢價部位,及12億星幣(約新台幣245億元)支持星展( 台灣)風險加權資產的增加及資本需求。
【台灣金融新聞】8月信用卡換卡潮來襲!花旗銀行轉星展銀行,國泰世華、富邦銀行競爭激烈!
近年來,信用卡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8月份將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換卡潮。隨著國泰世華銀行與好市多(Costco)的联名卡7日到期,150萬張富邦Costco联名卡將全面啟用,同時國泰世華SOGO联名卡也將在15日停用,這場換卡潮預計將超過230萬張。而花旗銀行則在12日結束在台消金業務,其276萬張流通信用卡也將轉為星展銀行信用卡。
這場換卡潮對持卡人來說,意味著需要重新檢視信用卡的扣款授權,包括刷保費等都要重新授權,信用卡自動扣繳也要重設。此外,信用卡排名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對於國泰世華銀行來說,8月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過去一直穩坐信用卡發卡、刷卡金額龍頭寶座的國泰世華銀行,6月已被中信銀以報稅金額超車,落居第二。為了維護270萬國泰世華Costco联名卡卡友的權益,上半年已發220萬張CUBE卡,並在7月進行了一波換卡作業。目前CUBE卡已發出500萬張,能否替代兩大联名卡成為關鍵。
而台北富邦銀行今年上半年發卡量也衝出174萬張,其中富邦Costco联名卡就占8成。自7月起,富邦Costco联名卡的申辦量也顯著增加,平均每日申辦件數已達5月的1.5倍。這場換卡潮將引發新一波辦卡熱潮。
在信用卡前六大發卡行排名之戰中,國泰世華銀、中信銀、玉山銀、台新銀、花旗銀及北富銀的年底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排名,以及全年刷卡金額的變化,將在這場換卡潮後越來越明朗。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近期將展開轉型大計,從8月中旬開始,將集結花旗集團在全球市場領先的投資銀行、企業金融、現金管理、證券服務等強大業務,全力服務金融機構客戶以及跨國台商。這一轉型旨在借助花旗集團強大的平台基礎,加強互通性和連結性,加速跨境支付平台的數位轉型,與台灣市場的世界級企業客戶攜手共進。
花旗集團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負責人Tim Monger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對花旗來說是亞太區乃至全球的重要市場,「我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透過「One Citi」網絡,花旗在全球95個市場的服務無縫支援台灣及亞太團隊,助力機構法人客戶在台灣市場的發展,使台灣成為亞太區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Tim Monger於2022年7月被任命為花旗銀北亞與東亞區事業群主管,負責香港、大陸、台灣、韓國與澳洲的業務,在花旗亞太區具有重要地位。這是他上任後的首次訪談,正值花旗消費金融退出市場,轉向聚焦企業金融的新策略,展現了花旗集團對台灣市場的深厚關注和投入。
Tim Monger強調,台灣是花旗集團在亞太區和全球的重要市場,台灣法人客戶已經拓展至花旗支援的54個國際市場。在當前全球市場動盪複雜的背景下,許多台灣客戶轉向花旗尋求更多建議和支持。花旗能夠提供客戶深刻的全球視野和洞察力,這已經成為客戶的市場競爭優勢。
花旗銀行在台灣提供包括投資銀行、企業金融、現金管理、貿易、證券服務、風險管理和避險等領域的服務。Tim Monger舉例說明,花旗能夠與客戶進行風險管理或現金管理工作,或擔任聯貸銀行,這些都是基於「One Citi」整體網絡的支援。客戶選擇花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花旗對當地的深入瞭解,以及企業客戶在亞洲多個市場都使用花旗的服務。這些特色使得花旗在全球業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