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德動能科技(興)公司新聞
華德動能上月與欣欣客運簽定22輛電動公車採購訂單,總計營收貢獻逾2.2億元,今年前先交車16輛,其餘明年上半年交車完畢,加上將交車淡水客運及指南客運總計18輛,則華德動能光第4季就交車34輛,營收挹注逾3億元,母公司車王電百分之百認列。
後續,欣欣客運規劃與華德動能共同申請交通部示範型補助計畫,將羅斯福幹線所屬的28輛柴油公車,全部汰換為電動公車。
車王電與華德動能供應欣欣客運電動大巴與整體系統,繼木柵1電動車停車場後,也將於110年3月底前,在深坑建置一座三能(創能、儲能、用能)的示範充電場站。
此充電站搭配302平方公尺面積之太陽能板(平均每日可產出約150度的綠能電力),更採用車王電子開發的充電機(具OCPP功能)及充電智慧排程管理系統,可透過遠端電腦按個別車輛之所需里程、剩餘電量及排班自動運算及完成充電程序,不僅使充電場站的台電契約容量有效降低40%,更能有效減少人工及電費支出。
欣欣客運的這批電動巴士,是第二次採購華德動能自主開發設計製造之全新電動巴士,其為全球同級12米電動公車當中,唯一搭載六段自動變速箱,適用於全區域地形,且耗能最低,重量最輕,爬坡力最強、時速最高,性價比極具國際競爭優勢。
車王電兼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明年將是台灣電動巴士「大量運行的元年」,明、後年將著重外銷市場。
至於欣欣計畫行駛大台北公車819路的6輛電動巴士,華德計畫明年4月先交4輛,7月再交2輛,總金額6,210萬元。
華德交給欣欣16輛電動公車28日通車,是繼欣欣2018年採購華德12輛低地板大客車電動公車,總價1.44億元,行駛66路線-木柵動物園至松山火車站路之後,又一宗大規模電動公車通車案。
蔡裕慶認為,明年將是台灣電動巴士「大量運行的元年」,未來車王與華德除布局國內市場外,明年、後年將著重外銷市場,包括日本、東南亞、南美洲及英國市場。其中,日本與東南亞市場,是透過由華德的大股東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推動。
另英國市場由車王電旗下英國子公司負責推動。至於中南美洲市場,車王電集團未來會設立子公司,並與當地業者合作推動,目前相關細節,公司還在規劃中。
台北市交通局長陳學台指出,北市自2018年起引入電動公車,為擴大電動公車服務路網達北市初期設定2022年400輛電動公車上路的營運目標,北市公運處今年已協助客運業者向交通部申請258輛電動公車相關補助,未來交通部公布電動公車示範型計畫,及明年一般型補助計畫後,預計再向交通部申請223輛,若全數獲交通部核准補助,累計2022年底電動公車上路營運數,預計可達529輛,持續朝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方向邁進。
欣欣客運這次採購華德電動巴士,是全球同級12米電動公車當中,唯一搭載六段自動變速箱,適用於全區域地形,且耗能最低,重量最輕,淨重12噸,爬坡力最強、時速最高110km/h,性價比極具國際競爭優勢。
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再掀熱潮,凱勝綠能與華德動能科技兩大電動巴士廠商同時獲得大量訂單,展現台灣電動巴士技術的領先地位。凱勝綠能宣布與台南府城客運簽訂15輛「K9DA電動低地板大客車」的合約,總價值達1.8億元,這是凱勝繼去年後再次拿下電動低地板大客車的訂單。華德動能則在短短幾天內,與淡水汽車客運及指南汽車客運分別簽訂了10輛和8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的採購合約,總金額超過1.9億元。 凱勝綠能強調,這批15輛電動大巴將是嘉義新廠第一個生產的新車K9DA,該廠已落成,年產量可達650台電動大巴,將全力配合國家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公司積極尋求與當地客運業者合作,規劃優秀續航力和可靠度的產品,並期望成為市府推動綠能公共運輸的生力軍。此外,凱勝也向綠寶達綠能科技採購了57輛電動大客車動力電池模組,總金額逾1.42億元。 華德動能科技則展現了強大的市場應對能力,與兩家客運公司簽訂的合約,顯示了其在電動巴士市場的穩定發展。凱勝與華德的連續訂單,不僅反映了台灣電動巴士技術的成熟,也顯示了市場對台灣電動巴士產品的信心。 凱勝砸下逾5億元,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購地興建新廠,第一期廠房與研發測試設備已啟用,成為台灣電動車產業最大的產研基地。這些動態不僅為台灣電動巴士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台灣在綠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這是凱勝繼去年7月5日分別與大都會客運及台北客運簽訂各10輛全 新款電動公車的銷售合約,總金額各1.2億元之後,又一次拿下電動 低地板大客車訂單。
同樣地,華德動能8月14日與淡水汽車客運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型 客車10輛」採購合約,合約總金額1.05億元(含5%營業稅、不含貨 物稅)。同日,華德也與指南汽車客運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8 輛」採購合約,合約總金額0.84億元(含5%營業稅、不含貨物稅) 。
府城客運繼導入雙層巴士獲得市民朋友廣大迴響後,大力響應政府 改善空污政策,4日首次訂購15輛凱勝綠能電動大巴,總金額約1.8億 元。
凱勝表示,府城客運訂購的15輛電動大巴,為凱勝綠能嘉義新廠第 一批生產新車K9DA電動大巴,嘉義新廠已落成,年產量可達650台電 動大巴,因此,公司可全力配合國家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及台南市 政府每年汰換30輛電動公車的目標。
凱勝指出,公司目前積極尋求當地客運業者合作,透過在地的深耕 ,規劃具備優秀續航力和可靠度的產品,在獲得上述訂單後,將成為 府城客運公司第一批電動公車,也期望能成為市府推動綠能公共運輸 的生力軍。
此外,凱勝也向綠寶達綠能科技採購57輛電動大客車動力電池模組 ,總金額逾1.42億元,採購進貨後,用以銷售電動大客車。
凱勝砸下逾5億元,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購入萬坪土地興建嘉義 新廠,第一期廠房與研發測試設備已落成啟用,成為台灣電動車產業 最大產研基地。
華德動能科技(2237)昨(27)日宣布,與知名客運公司欣欣客運簽下了22輛電動公車的採購大單,總金額達2.2億元。這批電動公車預計在年底前先交付16輛,剩下的將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到位。華德動能透露,未來還將與更多客運業者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綠色運輸。 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表示,這次與欣欣客運的合作,加上將來與淡水客運及指南客運的18輛車,讓華德動能在第四季的交車量達到34輛,對營收的挹注將超過3億元。這對母公司車王電動來說,將認列逾1.5億元的營收。 欣欣客運為了響應政府推動的綠能政策,已在木柵設立了電動車停車場,並計劃在深坑站建立一個三能(創能、儲能、用能)示範充電場站。這次與華德動能的合作,對於發展綠色大眾運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欣欣客運的電動巴士遮雨棚上還裝設了302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每日可產生約150度的綠能電力。這些電力除了供應行控中心的日常用電外,還可以回充至車王電動子公司設計的智慧儲能系統(ESS),用於日間尖峰用電時段的補充充電。 華德動能與欣欣客運的這筆採購案,今年將交車16台,淡水與指南客運的18台也將在年底前全部交付。除了這兩家公司外,華德動能還積極與台灣多家客運業者聯繫,預計明年還將獲得更多電動公車的新單。 對於2021年的展望,蔡裕慶表示,在政府的積極補助和扶持下,明年電動車市場預計將有大幅成長。加上車載儲能、電動車及智能工具領域的持續看好,華德動能明年的業績將會優於今年。
車王電子(1533)董事長蔡裕慶昨(27)日透露,汽車產業的回溫加上歐系大廠的一階供應商轉單,讓公司自9月起出貨量不斷攀升,單月營收創下15個月來的新高。對於第4季的營運,蔡裕慶表現出樂觀態度,並積極爭取電動公車補助案,預計明後年營運將繼續看漲。 蔡裕慶昨日出席旗下華德動能與欣欣客運的結盟說明會,華德動能因獲得欣欣客運的電動公車大單,車王電有望認列逾1.5億元營收。市場分析師指出,車王電的營運表現在第4季將優於第3季,明年業績預期持續看好。 交通部補助電動巴士的規模將達百億元,蔡裕慶表示,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電動大巴三年補助計畫,明年將率先補助300輛一般型電動公車,每部補助633萬元;示範型則補助150輛,每輛補助1,000萬元,總計補助金額上看34億元。後年與第三年分別補助450輛與550輛,總計補助金額將超過110億元,相關供應鏈業者將獲得豐厚商機。 華德動能積極準備明年爭取示範運行的製造廠資格,期望成為第一家通過審核的業者。在基本面強有力的支持下,車王電昨日股價上漲1.4元,收盤價32.6元。 法人預估,車王電在業績大幅成長的背景下,今年第3季營運有望轉盈,未來一到兩年內營收將逐季上升,今年營收預計逆勢成長5%以上,全年獲利值得期待。 蔡裕慶強調,車王電第4季的樂觀態度並非僅因華德動能的34台電動大巴即將交車,其他業務表現也相當亮眼。由於市場需求旺盛,車王電第4季起全面加班並增聘人手,以滿足客戶需求。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許多客戶轉向台灣採購,近期一間歐洲重量級汽車供應廠轉單向車王電採購,預期將為公司帶來長期營收挹注。
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表示,若加上將交車淡水客運及指南客運總計18輛,則華德動能光第4季就交車34輛,營收挹注逾3億元,母公司車王電可望認列逾1.5億元營收。
欣欣客運為了全力支持政府的綠能政策,於木柵建置電動車停車場後,將為此標案在深坑站建置一座三能(創能、儲能、用能)示範充電場站,此次與華德動能合作,是發展綠能大眾運輸的重要的里程碑。
欣欣客運電動巴士遮雨棚上方建置302平方公尺面積之太陽能板,平均每日可產出約150度的綠能電力,除了提供行控中心日常用電之外,剩餘電量可回充至車王電子公司所設計智慧儲能系統(ESS),以作為日間尖峰用電時段之補充用充電功能。
華德動能與欣欣客運的採購案,今年交車16台,另外淡水與指南客運則有18台,都會在今年底前全數交車完成。在此之外,華德動能與台灣多家客運業已積極聯繫,明年可望再獲得更多電動公車新單。
展望2021年,蔡裕慶指出,在政府積極補助及扶持下,明年電動車預估將大幅成長,加上車載儲能、電動車及智能工具領域都持續看好,明年業績將會優於今年。
蔡裕慶昨日出席車王電子旗下電動大巴廠華德動能與欣欣客運的結盟說明會,華德動能因獲得欣欣客運電動公車大單,車王電可望認列逾1.5億元營收。法人指出,車王電以營運面來看,第4季優於第3季,明年業績仍持續看俏。
對於爭取電動公車補助案,交通部補助電動巴士將有逾百億元規模,蔡裕慶表示,依據交通部公路總局電動大巴三年補助計畫,明年率先補助一般型電動公車將補助300輛,每部補助633萬元,示範型則補助150輛,每輛補助1,000萬元,總計450輛,補助金額上看34億元。後年補助450輛(一般型300輛、示範型150輛),第三年補助550輛(一般型300輛、示範型250輛),三年總計補助總金額將逾110億元,相關供應鏈業者可望大啖商機。
車王電旗下的華德動能正積極準備,明年有機會爭取第一家示範運行的製造廠,期望成為第一家通過相關審核資格的業者。車王電在基本面支撐下,昨日股價上漲1.4元以32.6元作收。
法人估,車王電在業績大幅成長之下,今年第3季營運有機會轉盈,且未來一到兩年內有望呈現逐季增高格局,今年營收逆勢成長5%以上,全年獲利可以期待。
蔡裕慶強調,車王電的第4季樂觀並不只是因為轉投資公司華德動能有34台電動大巴即將交車,車王電其他的相關業務也都相當好。
由於市場需求強勁,車王電第4季起不僅全面加班,而且還持續增聘人手,以滿足客戶端的需求。由於美中貿易戰的相關因素,許多客戶端轉向台灣採購,近期一家歐洲重量級的汽車供應廠即轉單向車王電採購,有效帶動營收,而且預期將會有相當長期的營收挹注。
目前國內主要有四家電動巴士製造廠,包括華德動能(2237)、凱勝綠能(2246)、唐榮汽車、創奕能源。華德動能是第一家通過經濟部標檢局CNS(15511)充電設備安全規範,也於104年7月通過交通部的六項性能驗證規範,且國產自製率高達65%以上,是國內少數具有申請政府補助計畫的電動巴士製造廠商。
主攻中大型電動巴士的華德動能,為目前國內市場上唯一符合「交通部公路公共運輸補助電動大客車作業要點」的電動大客車;華德動能藉由優異的性價比規劃在六都完全取代柴油客車之行銷方案,業者自籌款及營運費用皆低於柴油巴士,在電動車補助之都會區營收較柴油車大幅提升,可順利完成柴油巴士升級電動巴士的世代交替之路。
因應未來市場快速增長之需求,去年11月與母公司車王電於台中港區興建占地6,200坪、建物面積12,600坪的鋼構、綠能現代化工廠,投資金額25億元,先進設備包括預組立機器手搭配萬用治具台銲接、高精度骨架合籠設備、高張力蒙皮冷帳拉設備、高潔淨無污染噴塗房結合全自動化噴塗機器手臂、環境測試及智能聯網車輛檢測設備,一座亞洲最先進的智動化電動巴士及底盤三電生產工廠。新工廠預計2021年7月啟用投產。
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宣布,為了迎接自動駕駛車的時代,台中市政府與豐榮客運、鼎漢工程顧問、緯創資通、工研院及台佳光等單位攜手合作,成立了「台中自駕車團隊」。這個團隊將在水湳智慧城打造一個自動駕駛巴士的測試場域,預計今年第四季開放給民眾試乘。這個計劃不僅是台中市對於未來交通發展的投資,也是台灣在自動駕駛車領域的實踐步驟。
葉昭甫強調,自動駕駛技術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台灣的業者們也在積極布局。目前,包括豐榮客運、車王電與華德動能及勤威國際等三個自駕車團隊已經順利成軍,並受到廣泛關注。
在測試場域的設計上,團隊透過網路連接區內的道路號誌,並安裝攝影機監視系統,進行智慧安全路口與車聯網設備的測試。此外,他們還嘗試使用新一代車聯網通訊系統(C-V2X),以確保自駕巴士能夠即時接收號誌資料與道路配置圖,提升運行安全性。
車王電與華德動能的合作更是引人注目。他們將華德的電動中巴改裝成自駕電動中巴,並在台中水湳智慧城進行試運行。這款中巴不僅載客量更大,更適合作為接駁車使用。此外,車王電還與工研院合作,計劃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
彰化縣政府與勤崴國際的合作也不容小覷。他們共同推動的彰濱自駕觀光小巴WinBus,已經完成全台首件經濟部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的審查,並在彰濱工業區進行試運行。這項計劃的實施,將為台灣的自駕車技術發展提供更多實戰經驗。
中華電信作為5G龍頭企業,負責提供WinBus自駕車所需的路側通訊,並與中華資安合作,確保全場域的資通訊安全。這種跨領域的合作,將為台灣的自駕車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由於自動駕駛被是全球下一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引發土洋業者進行自動駕駛車運行的市場卡位戰,目前國內的豐榮客運、車王電與華德動能及勤威國際等三個自駕車團隊已順利成軍,備受矚目。
台中市交通局在水湳智慧城打造自動駕駛巴士測試場域,透過網路連接區內的中科路及大鵬路的路口號誌,及攝影機監視系統,進行智慧安全路口與車聯網設備安裝測試。
葉昭甫指出,團隊更嘗試採用新一代車聯網通訊系統(C-V2X),利用通訊低延遲特性,使路側設備與自駕巴士直接通訊,讓車輛即時接收號誌時相資料與道路配置圖,提升運行安全性,為未來導入5G行動通訊技術,預為準備。
無獨有偶,由車王電與旗下華德動能的自駕電動中巴(又稱無人駕駛電動中巴),也結合工研院、台灣大學與iAuto等合作團隊,將華德的現有電動中巴,改裝成自駕電動中巴,曾在台中水湳智慧城試運行。
車王電主導自駕電動中巴,車體是由華德打造,為國人自主研發製造,比起國外的自駕小巴,中巴可以載運的乘客更多,更適合作為接駁車。另外,由工研院攜手車王電集團,將共同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
由彰化縣政府與勤崴國際、車輛中心共同推動彰濱自駕觀光小巴WinBus,給合中華電信、中華資安、宏碁智通、創奕能源科技,及時代動力等公司,已完成全台首件經濟部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審查,目前WinBus已在彰濱工業區載客試運行。
至於WinBus自駕車所需的路側通訊,則由5G龍頭中華電信負責,並透過中華資安來把關全場域的資通訊安全驗證,以確保無駭客入侵妨害WinBus運行安全。
台灣電動巴士龍頭企業華德動能科技於昨日(22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進行董事改選,並確認蔡裕慶繼續擔任董事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持有華德6.57%股權,但並無意參選董事,僅作為大股東與策略夥伴與華德攜手並進。 董事長蔡裕慶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華德正租用車王電的中港新廠一樓,預計明年7月開始量產新電動巴士。他強調,若新廠採用二班制生產,年產量可達1,500至1,700輛,完全滿足台灣市場的需求。此外,新廠的「底盤車」年產能預計將超過6,500輛。 對於海外市場,華德動能科技透露,原計劃向巴拉圭出貨三輛電動巴士,但由於南美洲疫情嚴重,至今尚未實現。而在東南亞市場,華德已與印尼某家業者簽訂合作備忘錄,計劃將電動巴士以及「底盤車」和「底盤三電」外銷至印尼。 蔡裕慶還預測,隨著政府推動電動車政策,2026年以後,國內新購買的巴士將有約九成為電動車,這一預測顯示出華德對於電動巴士市場的信心。 然而,華德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政府對新柴油巴士的補助政策。蔡裕慶認為,政府可能會逐步調整柴油巴士補助政策,以更好地推動電動車發展。 華德動能科技的營運模式以台灣電動巴士訂單為基礎,但蔡裕慶強調,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走向國際市場,與亞洲其他地區的電動巴士大廠如比亞迪及廈門金龍競爭。他提到,除了硬體銷售,華德還將提供服務,包括車輛維修等,以增加營運利潤。 最後,蔡裕慶指出,截至去年底,華德累計稅後虧損達4.47億元,佔實收資本額的一半。為彌補虧損,會中決議使用2019年的資本公積1億元,並撥補3.47億元的虧損,同時去年度不發放股息、員工及董事酬勞。
蔡裕慶表示,華德租用車王電的中港新廠一樓,預計明年7月量產 。他指出,華德中港新廠若二班制生產,電巴整車年產量1,500至1, 700輛,符合台灣市場需求。另「底盤車」年產能6,500輛以上。
海外市場方面,公司透露,疫情前原要出貨三輛電巴至巴拉圭,但 因南美洲疫情非常嚴重,迄今尚未出貨。另在東南亞市場,華德也與 印尼某家業者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打算將電動巴士或「底盤車 」、「底盤三電」外銷至印尼。
面對政府希望公車、客運及遊覽車業者2030年新購買的巴士都要採 用電動車,蔡裕慶昨大膽預測2026年以後,國內新採購的巴士約九成 都是電動車,不用等到2030年。
華德目前營運最大挑戰,就是政府對於購買新的柴油巴士還有補助 ,且有些縣市政府對柴油巴士補助金額還很高。蔡裕慶認為,上述新 柴油巴士補助政策,政府可能會逐步調整,以符合推動電動車政策。
蔡裕慶以華德營運模式為例,台灣電動巴士訂單是公司營運基礎, 但邁向國際市場才是真正要走的路,如果華德不能赴海外市場與大陸 電動巴士大廠比亞迪及廈門金龍競爭,華德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蔡裕慶說,公司賣電巴的獲利來源不是只有硬體,還要賣服務,甚 至把車輛維修都承包,以增加營運利潤。至去年底為止,華德累計稅 後虧損4.47億元,達實收資本額的二分之一,會中決議去年度不分股 利、員工及董事酬勞,並以2019年資本公積1億元撥補虧損後,待彌 補虧損金額3.47億元。
【電動巴士新篇章】華德動能科技帶領台灣電動巴士進入自駕時代!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漸提升,電動車不僅成為汽車業的焦點,機電業者也紛紛加入競逐。工研院主導,與車王電集團旗下華德動能電動巴士攜手,整合了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及福華電等14家廠商,共同打造了一個涵蓋馬達、儀表、系統、感測器、圖資及聯網資安等自駕駛產業鏈。這個聯盟將在6月底完成首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的量產。
華德動能科技在這個項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與車王電集團的合作,讓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再掀高潮。雖然特斯拉的崛起讓全球汽車廠家都投入電動車開發,但華德動能科技依然看到了自駕駛巴士領域的巨大商機。
車王電集團去年底與工研院簽約合作,雙方計劃在2021年底前共同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原定今年第一季問世的試量產自駕電動巴士,因疫情影響,進度略有延宕,但工研院已經宣布,首輛自駕電動巴士將在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為了這個項目,先投資了1.6億元進行自駕電動巴士的產品研發。華德動能科技採用了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並結合車王電的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建置了一個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這個平台與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次系統技術進行整合,將台灣的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鍵零件整合為先進的電動公車平台。
車王電集團預估,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的年需求將達到1,000~1,500輛。為了在全球市場中立足,華德動能科技不僅要滿足台灣市場的需求,還要放眼全球,搶攻每年新台幣千億元以上的電動巴士市場商機。
工研院表示,這個項目整合了來自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岩田友佳、華德動能、明泰科技、宸曜科技、四零四科技、上濱空調、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的優勢,合作項目涵蓋感知系統、空調、系統整合、網路、儀表、空壓機、雷達、V2X(車聯網)、動力馬達、感知平台、電動巴士、監控平台、高精圖資及影像機等,目標是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業者表示,特斯拉電動車異軍崛起,催化歐美、日本及大陸各大汽車廠投入電動車開發。疫情攪局,造成國際油價暴跌,放緩今年電動車需求,明年電動車從今年200萬輛增至300萬輛,業者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產值約2,500∼3,000億美元。不只汽車廠積極部署,機電業者也想分一杯羹。
車王電看好自動駕駛巴士領域未來龐大商機,為掌握電動巴士發展平台,投資取得電動巴士自主開發資格認證的電動商用車廠華德動能。車王電集團去年底與工研院簽約合作,雙方預計2021年底前,共同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首輛試量產自駕電動巴士原定今年第一季問世,受疫情干擾,進度延宕。工研院表示,第1輛自駕電動巴士預計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為此先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電動巴士產品研發。其中,華德動能採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結合車王電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建置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與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次系統技術做整合,將台灣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組鍵零件整合為先進電動公車平台。
車王電集團預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年需求1,000∼1,500輛,無法單靠台灣市場存活,必須行銷全球,搶攻每年新台幣千億元以上電動巴士市場商機。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整合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岩田友佳、華德動能、明泰科技、宸曜科技、四零四科技、上濱空調、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合作項目涵蓋感知系統、空調、系統整合、網路、儀表、空壓機、雷達、V2X(車聯網)、動力馬達、感知平台、電動巴士、監控平台、高精圖資及影像機等項目,目標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股市近期呈現穩定整理的態勢,興櫃市場成交值更是創下近期新低。在這波波動中,部分個股表現亮眼,其中華德動能科技表現特別出色,帶動股價上漲。以下為詳細報導:
近期,台灣股市在疫情影響下,市場態度逐漸轉趨觀望,大盤在缺乏有力量能的情況下,於區間持續橫盤整理。而興櫃市場上周成交值銳減至31.05億元,創下近期新低,資金往基期偏低的個股移動,以降低風險。
在這波波動中,華德動能科技表現突出,位列興櫃上周漲幅前十大個股之一。該公司專注於電動巴士產業,近期交付12台全新電動巴士進入雙北地區的公共運輸系統,帶動元月營收高達8,715萬元,年增長達45.34%。股價也因應此利多消息,自年線附近強勢反彈,上周大漲38.01%,創下波段新高。
此外,其他表現亮眼的個股還包括德河、納諾*-KY、凱勝綠能、立弘等。德河近年積極轉型,朝向高毛利及高附加價值的保養品產業發展,股價上周狂飆85.83%。奈米材料廠納諾*-KY則是因子公司昆山納諾新材料獲得復工核准,股價出現慶祝的反彈行情,周漲幅高達50.46%。
維生素業者立弘也受董事會通過申請股票上櫃案以及宣布將配發現金股利1元等利多消息影響,股價上周狂飆20.07%。無線光學滑鼠製造商寶德、金融科技業者智慧光、國內最大半導體產業VOCs處理廠商華懋、生技業者基米、體外檢測醫材公司安盛生等,上周也皆有12~17%左右的周漲幅。
總結來說,在市場波動中,部分台灣公司依然能夠表現出色,華德動能科技便是其中之一。隨著疫情逐步受控,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仍值得期待。
興櫃上周漲幅前十大個股包括德河、納諾*-KY、凱勝綠能、立弘、 寶德、智慧光、華懋、基米、安盛生及華德動能。
養殖業者德河近年積極轉型,朝向高毛利及高附加價值的保養品產 業發展,隨新產品已獲國際認證後,2020年可望投入量產,帶動營運 重回正軌,加上公司早已調整營運模式降低疫情衝擊,上周股價達到 谷底後鹹魚大翻身,單周狂飆85.83%,後續能否順利脫離雞蛋水餃 股的行列,關鍵仍在實際營運能否如實反映。
奈米材料廠納諾*-KY受元月工作天數銳減、納米耗材及自動化業務 衰退及雷切及環保設備業績表現平淡,導致元月營收年增、月增呈雙 率雙退,惟孫公司昆山納諾新材料獲得復工核准後,股價出現慶祝的 反彈行情,周漲幅高達50.46%,成功收復年線。
電動巴士業者凱勝綠能元月交付12台全新的電動巴士進入雙北地區 的公共運輸系統,帶動元月營收高達8,715萬元,年增45.34%,同步 激勵股價自年線附近強勢反彈至今,上周更大漲38.01%,強勢創下 波段新高。
此外,維生素業者立弘股價也擺脫低迷景況,受惠董事會通過申請 股票上櫃案以外,公司也宣布將配發現金股利1元,若以21日均價19 .38元計算,殖利率高達5.16%,加上元月營收月增達1.9倍,利多簇 擁下,股價上周狂飆20.07%,漲勢凌厲。
除上述4檔個股外,無線光學滑鼠製造商寶德、金融科技業者智慧 光、國內最大半導體產業VOCs(揮發性有機氣體)處理廠商華懋、生 技業者基米、體外檢測醫材公司安盛生及電動巴士業者華德動能,上 周也皆有12∼17%左右的周漲幅。
華德動能科技,這家我們熟悉的電動巴士製造商,最近可是喜事连连!就在剛剛,他們與基隆客運簽下了18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的採購合約,總金額高達1.89億元,這可是近一年多來再次取得的大單啦!這次的合作,對華德來說,不僅是金錢上的收穫,更是技術與品質的肯定。 話說回來,凱勝綠能也不甘示弱,他們在上周三前,已經先交付了大都會客運和台北客運各六輛全新款式的電動巴士,而且元月的營收已經超過了8,714萬元,看來這個年頭,他們的生意做得挺紅火的。 華德動能的總經理楊誌榮表示,這個合約的總金額是1.89億元,包含5%的營業稅,但不包含貨物稅,預計今年6月就可以交車,這對公司的營收和獲利都是一個很好的幫助。這不是華德第一次取得這樣的大單,2018年他們就與欣欣客運和南台灣汽車客運簽下了合約,這次再次取得大單,也顯示了華德在電動巴士領域的實力。 為了充實營運資金,華德還進行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私募對象是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總金額高達4.5億日圓,這對華德來說,是強大的後盾。 凱勝綠能的董事長陳怡仁也透露,他們是國內唯一使用鋁合金打造車體的大型巴士廠商,與亞洲地區獲得歐洲百年資歷商用車龍頭廠商合作的順豐客車合作,導入了來自瑞士的Co-Bolt4模組化鋁合金車體技術,這對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華德總經理楊誌榮表示,該合約總金額1.89億元(含5%營業稅、不含貨物稅),預定今年6月可交車,屆時可增加公司營收及獲利。
這是華德繼2018年5月22日與欣欣客運簽訂「甲類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共計12輛,合約總金額為1.44億元(未稅),及2018年9月5日與南台灣汽車客運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採購合約,共計11輛,合約總金額1億多元(未稅)之後,又一宗「電動低地板大客車」採購合約。
華德為充實營運資金,並引進策略性投資法人,以私募方式,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私募對象為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總金額4.5億日圓(約新台幣1.23億元),以每股發行價格新台幣25元,換算現金增資發行新股492萬2,875股,已全數收足,住友商事持股比重6%多。
凱勝表示,公司去年7月5日與大都會客運及台北客運簽訂首批全新款電動公車的銷售合約,訂單金額總計2.4億元,上周三前,已分別交付給大都會客運及台北客運各六輛電動巴士,分別在台北市和新北市進行高運量幹線公車與捷運接駁公車服務。
凱勝2019年合併營收3.4億元,已開始轉虧為盈,而上述首批12輛挹注元月營收逾8,714萬元,加上未來第二批八輛,更已進入全速生產,使公司2020年營運後市可期。
凱勝董事長陳怡仁透露,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使用鋁合金打造車體的大型巴士廠商,更與亞洲地區獲得歐洲百年資歷商用車三大龍頭廠認證的順豐客車合作,導入源自瑞士、採用通用於航太客機與軌道車輛的Co-Bolt4模組化鋁合金車體技術,在台生產。
台中市政府昨(6)日再傳招商引資佳音,日本五十鈴汽車株式會社(ISUZU)決定將台中作為海外發展的重要據點,簽署了投資策略合作協議書,將在台中設立環保商用車生產基地,預計投資金額將超過百億元。這個消息對台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的鼓舞,也顯示了台中作為產業重鎮的吸引力。 ISUZU表示,這座生產基地將在2021年投入生產,預計將創造至少200個工作機會,並計劃未來在台中設立研發中心和產學合作機構。車王電與華德動能的電動巴士新廠,也將在台中港加工區興建,預計2021年7月開始投產,這兩個重頭戲的來臨,將對台中乃至整個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車王電與華德動能的新廠,投資金額約25億元,將成為亞洲最先進的智動化電動巴士及底盤三電生產基地,規劃年產1,700輛整車及6,000輛底盤三電系統,並以出口市場為主要目標。這兩家公司的進駐,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對台中地區的經濟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簽約儀式由ISUZU海外營業第三部部長合田和生與台中市經發局長張?源共同主持,市府副祕書長朱康震見證。ISUZU作為日本歷史悠久的卡車製造商,其產品銷往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市占率領先,這次選擇台中,看中的是台中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產業基礎。 台中市長盧秀燕強調,與ISUZU的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台中市的產業水平,更能在打擊空汙、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發揮作用。而關於設廠地點和產能規劃的細節,市府方面表示將尊重日方的商業機密,不會提前公佈。 合田和生則表示,台灣作為ISUZU海外發展的重要夥伴,將在台中建造自有品牌的工廠,這不僅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將進一步深耕ISUZU品牌。這次合作,對於台中乃至整個台灣來說,都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