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首購族受限於總價預算考量,通常只能在都會外圍新屋、與市 區老舊公寓或小坪數空間之間作出選擇,雖然精華地段被認為是傳統 購屋不敗守則,但在都會擴張、交通路網更綿密下,不少具潛力的新 興重劃區長期仍處房價增值的階段,以通勤時間換合理房價、宜居環 境,仍是高房價下購屋主要策略。
房地產專家建議,可以從當地長期人口出或移入來判斷這個區域處 於城市發展的哪個周期,以及區域房市需求消長,近年近年人口持續 淨移入代表住宅新完住宅以及因就業、居住而購屋設籍的人口數量多 ,處於城市發展的上升階段,房價更具增值潛力。
中信房屋企研室副理莊思敏表示,年輕族群受限於購屋預算,多數 傾向鎖定相對外圍的區域,例如新北林口、淡水,桃園、青埔、新竹 寶山、台中北屯等地,都是市中心外溢人口的熱門選項,房價相較市 區親民,可以買到屋齡較新、屋況更佳的房子。
不少購屋者對於購買成屋和預售屋難以作出選擇,莊思敏指出,預 售屋因門檻較低、付款方式彈性,讓買方能先卡位、再逐步規劃資金 ,單身族、職涯剛起步的年輕人,或需要靈活理財規劃的民眾,多半 偏好預售屋。收入穩定的族群,或以家庭需求為主的買方,則更傾向 選擇成屋,因為成屋看得見、摸得著,可立即入住,同時也能避免建 商違約等潛在風險。
年輕族群在購屋時如果想要判斷價格是否合理,可參考實價登錄, 查看周邊同類型物件的成交價和價格趨勢,如果屋主開價接近實價登 錄的平均行情,就可視為相對合理的價格。買方可先蒐集實價登錄資 料,掌握同類型物件成交價,再結合現場觀察屋況、屋齡、周遭環境 等,作為談判依據。
一般而言,若該生活圈交易量偏低或待售物件較多,屋主心態往往 較易鬆動,買方可以先試探性提出心中理想價格,再依對方反應逐步 調整,以爭取合理讓利空間。同時展現「確實有意願成交」的誠意, 更能提升議價成功率。
外銀積極響應政府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願景,並透過金 融跨業策略,加速布局高資產財富管理市場,隨高雄專區7月正式啟 動,揭開台灣財富管理市場全新戰局,三大外銀的渣打、滙豐、星展陸續就位,並且採取跨業合作共贏策略加速搶進。
因應高資產客群日益多元且複雜的財富管理需求,外銀展開「團體 戰」成為最新策略運用,積極擴展產品線,強化服務深度,持續豐富 財管方案的選擇。渣打銀行繼8月攜手保誠人壽,成為首家推出「保 費融資」服務的外商銀行後,10日再宣布與第一金投信合作,推出首 檔「未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基金,境外私募信貸策略類型產品 ,凸顯「金融跨域結盟」新模式日益成形,不僅提升高資產客戶服務 深度,也為台灣財管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與國際化資源,共創亞洲 資產管理新藍海。
渣打銀行說明,未具證券投資信託性質的境外基金,主要投資標的 並非一般的股票、債券等,而是投資於如私募股權、房地產、私募債 權等另類資產的基金,主要投資者為機構法人或私人銀行的高資產客 戶,基金投資的門檻高,產品也較為複雜。後續將加快進駐亞洲資產 管理中心後的產品與服務推出速度,為高資產客戶降低投資組合的整 體波動,以期達到避險、抗通膨的目標。
滙豐銀行自2024年3月獲准開辦財管2.0業務以來,也積 極引進多元投資商品,協助高資產客戶靈活因應市場變化;星展銀行 則規劃導入更多具前瞻性的金融方案與資產配置工具。
三大外銀預計下半年陸續推出進階財富管理商品,包括質借業務、 保費融資與金融資產組合融資(Lombard Len ding)等,藉此提升高 端客戶的資產靈活運用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在台灣高資產財管市場的 布局。
外銀積極響應政府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願景,並透過金 融跨業策略,加速布局高資產財富管理市場,隨高雄專區7月正式啟 動,揭開台灣財富管理市場全新戰局,三大外銀的渣打、滙豐、星展陸續就位,並且採取跨業合作共贏策略加速搶進。
因應高資產客群日益多元且複雜的財富管理需求,外銀展開「團體 戰」成為最新策略運用,積極擴展產品線,強化服務深度,持續豐富 財管方案的選擇。渣打銀行繼8月攜手保誠人壽,成為首家推出「保 費融資」服務的外商銀行後,10日再宣布與第一金投信合作,推出首 檔「未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基金,境外私募信貸策略類型產品 ,凸顯「金融跨域結盟」新模式日益成形,不僅提升高資產客戶服務 深度,也為台灣財管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與國際化資源,共創亞洲 資產管理新藍海。
渣打銀行說明,未具證券投資信託性質的境外基金,主要投資標的 並非一般的股票、債券等,而是投資於如私募股權、房地產、私募債 權等另類資產的基金,主要投資者為機構法人或私人銀行的高資產客 戶,基金投資的門檻高,產品也較為複雜。後續將加快進駐亞洲資產 管理中心後的產品與服務推出速度,為高資產客戶降低投資組合的整 體波動,以期達到避險、抗通膨的目標。
滙豐銀行自2024年3月獲准開辦財管2.0業務以來,也積 極引進多元投資商品,協助高資產客戶靈活因應市場變化;星展銀行 則規劃導入更多具前瞻性的金融方案與資產配置工具。
三大外銀預計下半年陸續推出進階財富管理商品,包括質借業務、 保費融資與金融資產組合融資(Lombard Len ding)等,藉此提升高 端客戶的資產靈活運用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在台灣高資產財管市場的 布局。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歷經防疫險大規模理賠考驗後,產險業整體資本體質依舊穩健。根 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國內產險公司在114年上半年資本適 足率(RBC)普遍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雖然不同公司之間仍有 明顯差距,但整體清償能力仍處於穩健範圍。
依各產險在1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台灣產險以741%居冠,顯示資 本緩衝最為雄厚;兆豐產險為580%,泰安產險531%,第一保494% 等RBC值相對較高;明台產險與旺旺友聯分別為431%與430%;新光 產險降至392%,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逆勢上升至385%,華南產險與和 泰產險分別為355%與349%;兩大型公司國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的RBC 在341%與315%。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是監理機關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 要指標之一,愈高代表公司承擔風險的緩衝空間愈大。雖部分公司較 同業偏低,但與疫情期間曾面臨的資本壓力相比,目前整體產險業水 位仍屬健康範圍。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產險業RBC整體確實明顯下滑。產險業者表示 ,主因在自去年底起,RBC計算公式納入所有險種的巨災風險,同時 部分風險係數調升,導致去年底各產險的RBC大幅下降。不過,若今 年上半年與去年底相比,產險RBC降幅就不那麼明顯,有些產險公司 不降反升。
法人分析,資本適足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公司財務體質,也牽動承保 策略與投資配置。未來在極端氣候風險與理賠壓力持續下,產險公司 仍需透過資本管理、再保安排與風險分散,確保穩健經營與長期韌性 。
瞄準雙11、耶誕節及跨年檔期的電商促銷活動,加上中國十一長假 及海外觀光人潮回流帶動消費,麗豐-KY、羅麗芬-KY、軒郁、達爾膚 等美容保養品族群紛紛祭出新品搶市,力拚第四季營運逆轉勝。
為搶攻第四季旺季商機,麗豐旗下克麗緹娜與永立榮合作的外泌體 保養品,預計10月上市;羅麗芬聯手北醫與訊聯,推出兩款醫研保養 新品「煥能修護安膚水」與「逆時青春霜」,也在兩岸同步上市,初 估可望為單季營收挹注人民幣3,000萬元。
另外,達爾膚則加大保健食品行銷、配合旺季檔期刺激需求;軒郁 規畫推出外泌體應用保養品、新成分保健食品及新劑型等新品。
麗豐今年雖受中國市場調整影響,前八月合併營收23.83億元、年 減11%,惟近三個月營收已連續月增。公司表示,第四季將靠「單店 效益提升」、「產品組合優化」與「線上線下協同」等三大驅動力, 加上大陸政府強化對直播電商的監管,反而凸顯實體門市的信任優勢 ,有望在旺季創造較上半年更強勁的動能。
羅麗芬第二季獲利交出近18季新高的成績單,每股純益1.38元,毛 利率更達69.61%。展望下半年,公司鎖定電商雙11、雙12大檔期, 配合三款新品上市與社區型門店擴張,預期全年營運可續創佳績。
達爾膚在藥妝通路年度大檔期受惠,8月營收創下同期新高。雖然 今年新品數量較前二年較少,但公司已將保健食品列為新成長動能, 法人預期,第四季營收有望挑戰全年次高水準。
軒郁今年在營收雙位數下滑下,轉向深耕毛利率與淨利率,第四季 除推出新品外,也增加實體活動以迎戰雙11銷售檔期。法人看好在毛 利率提升及阿原 IPO準備加持下,整體營運結構已逐步改善。
法人表示,美容保養品族群進入第四季旺季循環,無論是藉由新品 策略、通路檔期還是毛利率結構調整,都具備亮點。雖然國際經濟環 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各公司針對產品組合與行銷策略的積極布局, 第四季營運將成為全年營運的關鍵拐點,帶動業績逆轉勝。
全球醫美產業快速成長,功能型保養與醫美植入產品需求持續升溫 ,吸引美容保養品業者加入戰局,並鎖定外泌體、膠原蛋白與玻尿酸 等領域出擊。法人認為,具備研發、品牌與通路三位一體優勢的公司 ,最具利基。
麗豐-KY、羅麗芬-KY是以策略合作布局外泌體保養品;科妍專注於 玻尿酸產品,已前進國際賽局,雙美深耕兩岸膠原蛋白市場,近兩年 獲利已坐穩美容保養品龍頭寶座。
麗豐攜手永立榮搶攻抗衰老商機,從去年合作推出首款小鹿羊水活 萃保養品「原生肌秘」後,今年永立榮斥資打造的外泌體創研先導製 造中心啟用,首個商轉產品即是與麗豐克麗緹娜合作的外泌體保養品 。
永立榮董事長簡奉任表示,公司以「平台+合作」模式切入,未來 可望擴大出貨,放大長期效益。
羅麗芬以「醫研合作+品牌行銷」策略,與北醫、訊聯攜手開發外 泌體產品。董事長羅麗芬表示,集團鎖定四大引擎與三大通路分眾經 營,全面提升品牌滲透率,布局兩岸醫美市場。
科妍策略為「多市場、多產品」並進,降低單一產品風險,強化全 球競爭力。旗下玻尿酸產品,近期已取得俄羅斯許可,預計年底開始 挹注營收,並同步推進巴西市場布局。
兩款自研新品PCL與PLA也將於第四季上市,法人認為,隨著產品線 多元化,科妍明年營收可望迎來顯著放大。
雙美的膠原蛋白植入劑產品供不應求,新一代第四代產品已在台灣 取得許可,並積極拓展東協市場。
受惠新廠將於2027年全面投產,屆時產能倍增,有望帶動業績跳升 。
中信造船聯手美商Leidos爭取無人船大單,除將在18日登場的202 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出「中信5號」多功能智慧無人艇, 19日也將與美商Leidos簽署MOU(合作備忘錄),開啟美商設計、台 廠製造的新商模,聯手開發智慧無人船市場。
此外,市場傳出,中信造船與Leidos合作,還有為海軍2026年啟動 下一代6,000噸級作戰艦(小神盾)合約設計案布局。據了解,Leid os旗下有一家子公司Gibbs & Cox(G & C)是軍艦艦體設計商, 2023年曾來台參加航太展,與中信造船簽訂海軍2,000噸輕型巡防艦 艦體設計案。
另外根據瞭解,台船也與Leidos等數家國外設計公司簽署技術協助 協議(Technical Assistance Agreement),除了能與國外公司合作 執行海軍現役巡防艦的延壽升級,同時,可針對海軍未來神盾級巡防 艦設計建造進行合作。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將在18日開展,包括台船的「奮進 魔鬼魚」、中信的「中信5號」(進駐國防產業發展協會展位)、龍 德的「黑潮」無人艇、雷虎的「海鯊號600」等無人船都將參展。其 中,中信將在會場透過指揮中心,遠端遙控在淡水河口的「中信5號 」無人船進行定點巡航展示功能。
中信造船總經理、造船公會理事長韓育霖表示,無人船是台灣造船 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無人船涉及跨域技術,包括人工智慧、資 通訊、航電、感測器整合等,相較傳統船舶更具挑戰,將促使國內船 廠與資訊電子、航太、國防產業建立跨域合作,提升智慧造船、系統 整合能力,帶動產業鏈創造更多投資機會。
中信造船結合傑海達機器人、智勤科技、凌華科技、卓肯雲端科技 等國內團隊,自主研發中信五號;同時與G & C策略合作,結合人工 智慧無人船技術與系統研發實力,聯手開發智慧無人船市場,有助於 提升台灣造船業在全球無人船市場的競爭力與市場份額。
業界稱,各國從俄烏戰爭看到無人船改寫海戰規則,紛紛打造無人 艦艇陸續成軍,意味無人船產業邁向規模化量產,除國防安全、海上 巡弋,還有商業、科研應用等商機龐大,台廠也開始積極布局,爭取 與國際技術領導者交流,提升台灣造船業在全球無人船市場的競爭力 。
隸屬聯華神通集團的無人機廠-神耀科技,近期正式啟用占地約2 ,000坪的富岡新廠,作為公司發展各型無人機與機動載具的核心研發 基地,並強化在國防自主與非紅供應鏈中的戰略角色,展現神耀作為 國防AI創新推手的嶄新布局。
此外,神耀為深化無人機自主研發能力,已成功發展地面導控系統 (GCS)與AI Box,以強化無人機影像辨識、追蹤與優化效能。近期 並與國際大廠Maxar技術合作,運用數位雙生及3D高精圖資,有效解 決GPS失聯後的導航任務,展現公司在國防無人機領域的技術領先地 位。
神耀表示,近期亦獲國防部多項國防創新小組(DIO)釋商案,後 續將持續聚焦無人機(UAV)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測試與應用 整合,攜手集團資源與國家隊合作夥伴,共同推進國防自主,成為亞 洲領先的國防AI智慧解決方案供應商,邁向國際舞台。神耀指出,富 岡新廠規模為現有龍潭廠的3倍,並全新打造專屬的無人機生產、維 修與測試實驗室,具備高度彈性化製造與系統整合能力,凸顯公司看 好未來無人機產業的發展。
無人機業界咸認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運用 ,結合AI技術,進行即時影像辨識、目標追蹤、自主導航與任務自動 化,已成為現代戰爭的決勝關鍵。尤其,AI導入國防領域,已迅速成 為全球軍事戰略科技的焦點。神耀憑藉在「5G+AIoT」與無人系統的 技術基礎,積極投入國防AI應用,拓展自主研發與在地製造能力,並 致力於成為國防科技創新與非紅供應鏈的核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神通團隊自2017年即投入無人機領域,承攬海巡署 無人飛行載具專案,成功交付20架中型單旋翼無人機,成為當時國內 最大規模的無人機建置案,躋身於國內具備全系統建置與維運經驗的 領導廠商。
資料中心擴建熱,帶動UPS(不斷電系統)需求大增。不過「不斷 電」商機不只BBU(備援電池模組),資料中心的機房、建築物也要 裝置UPS,來穎(7816)、碩天(3617)大啖資料中心UPS商機,明年 成長看好。
四大CSP廠今年在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上看3,000億美元,相比前一年 有高達40%以上的成長。電池模組廠指出,不斷電系統只是其中一環 ,但是從其擴產規模和資本支出增長率就可以看出需求成長動能強勁 。其中BBU是跟著伺服器,確保資料存取不中斷,用量很大。但是在 外的機房、建築物同樣也都會裝置UPS,所以資料中心是穩定的UPS產 業當中成長最大的一個應用領域。
來穎今年續拓UPS應用,除原有半導體客戶廠房、交通號誌等應用 外,今年也延伸至資料中心機房的不斷電系統,隨著資料中心建置規 模放大,相關應用市場可望持續擴張。另外公司也持續投入BBU的驗 證,期望明年開花結果。
碩天近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資料中心UPS系統,透過代理商出貨 到海外。公司表示,AI趨勢帶動新機房建置,UPS建置是很重要的一 環。目前資料中心占合併營收比重超過30%,而且產品單價高,毛利 率高,是營收、獲利成長的驅動力。
旭隼表示,因為設備跟資料都需要UPS保護,資料中心建置帶動大 型UPS成長。現階段旭隼大型UPS出貨比重還是個位數。隨資料中心需 求成長,委外持續增加,旭隼也增加技術儲備,大型UPS產品線已經 準備好,期待客戶打開委外的大門。
至於BBU方面,目前日本BBU廠商仍是主要供應商,而且在電芯採購 上有其優勢,不過越來越多台灣廠商切入,目前AES-KY、順達和新盛 力已經穩定供貨,系統電將在今年第四季出貨,可望擠身BBU供應商 。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殷切,士電( 1503)、中興電(1513)、亞力(1514)、華城(1519)等機電四雄 ,持續斬獲新訂單,訂單能見度都已達2028年,除本土法人看好,機 電四雄近期也重獲外資青睞。
士電8月合併營收28.57億元、年增12.64%,前八月合併營收245. 94億元、年增5.89%,改寫同期新高。士電指出,產業AI化及AI供應 鏈電力需求強勁、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加速汰舊換新變壓器等重電設備 ,推動士電營運表現。目前變壓器訂單年增逾10%,部分訂單能見度 已看到2028年。士電樂觀今年每季營運均可優於去年同期,全年營運 將優於去年。
中興電8月合併營收22.97億元、年增4.63%,前八月合併營收181 .71億元、年增9.77%,單月與累計營收均創同期新高。美系外資看 好中興電氣體絕緣開關(GIS)居領導地位,與台電合作緊密,訂單 能見度佳,是最大受惠者,預估未來幾年,每年獲利兩位數成長,預 估2025∼2027年EPS分別是8.3、10.1、11.6元。
亞力8月合併營收10.52億元、年增75.04%,主因是出貨給台電大 幅增長;前八月累計合併營收65.25億元、年增18.11%,改寫同期新 高。
亞力指出,亞力近期新接獲台電多所GIS及電驛訂單逾8億元,台鐵 智慧化變電所訂單近10億元、海內外半導體擴建新廠訂單超過20億元 ,電信公司、電子大廠AI及IDC機房訂單合計10億元以上,在手訂單 維持105億∼110億元,其中台電占比至少40%、半導體業訂單25%∼ 30%、智慧變電所等軌道工程20%,整體訂單年增10%∼15%,訂單 能見度看到2028年。
華城8月合併營收17.03億元、年增7.32%,前八月合併營收144.3 4億元、年增28.03%,創同期新高。華城近年獲多州美國電力公司配 電及電力級變壓器訂單,去年第四季又新增德州星際之門計畫AI算力 中心20億元訂單,預計今年小量出貨,集中在明後年出貨,今年外銷 營收占比首度突破50%。
臺灣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商品國際化,響應主管機關將臺灣打造為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由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出席9月12日 於東京證券交易所(TSE)舉辦的大和資產管理公司ETF掛牌典禮。
此次掛牌商品為大和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之連結國泰投信00881台灣 科技龍頭ETF的跨境商品;這是日本市場首檔連結臺股的ETF,除了提 供日本投資人便利參與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管道,也更進一步落實資本 市場的合作與交流。
掛牌典禮中,李愛玲致詞時表示,臺灣作為一座智慧科技島,AI、 半導體等科技類股占總市值約72%,因此,在全球AI產業爆發性成長 下,資本市場表現十分亮眼,不僅加權指數屢創新高,ETF 市場也持 續蓬勃發展。
她同時指出,日本資本市場近年亦展現顯著成長,東證股價指數( TOPIX)自2020年以來已上漲近80%,今年更已成長超過10%,顯示 臺日市場皆具備強勁成長動能與高度吸引力。
李愛玲強調,此次合作只是起點,期許未來透過雙方交易所、資產 管理業者及各中介機構的持續合作,促成更多跨境商品上市,攜手推 動資本市場共同成長。
證交所此次赴日,也同時拜會日本交易所、當地重要業者及公協會 ,除了透過與當地業者、公協會的深入交流,了解日本資本市場與E TF發展概況,同時也積極推廣臺灣資本市場亮點,並分享我國ETF市 場近年快速成長,以及全民參與投資的成功經驗。
證交所表示,此次合作是臺日資本市場與兩地資產管理業者在跨境 ETF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象徵臺灣資本市場持續深化國際連結,並 展現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境商品多元化 發展,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合作商機。
臺灣證券交易所持續優化「e添富」網站,為因應投資人日益多元 的資訊需求,9月12日推出全新改版內容,聚焦強化主動式ETF資訊揭 露及新增「跨境ETF專區」,進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與資料架構,提升 資訊透明度,並擴大與國際市場連結。
主管機關為促進金融商品多元化,並推升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 心,去(113)年12月25日修正相關規範,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 資產ETF,使我國ETF產品線更為完整,並吸引國際資產管理機構參與 。
今年主動式ETF發行後,截至9月12日,已有7檔主動式ETF於我國市 場上市,顯示制度推動已見成效。
證交所表示,此次e添富網站改版,也因應主動式ETF在資訊揭露上 更貼近共同基金特性,新增基金經理人、投資策略與績效走勢三大關 鍵資訊,協助投資人掌握商品核心特性與績效表現,提升投資決策的 精準度與效率。
在跨境ETF方面,金管會去年12月19日正式公告,日本為臺灣承認 的境外ETF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為臺日ETF相互掛牌合 作奠定制度基礎。
為因應此發展,此次e添富改版亦新增「跨境ETF專區」,整合臺灣 與境外市場相互掛牌的ETF資訊,並提供中、英、日三語版本,以利 國際投資人查詢。
主動式ETF與跨境ETF的同步推進,不僅體現臺灣資本市場的創新與 國際接軌,更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的重要成果。
證交所表示,透過e添富平台的持續升級,將有助於加深國內外投 資人對ETF市場的掌握,進一步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與競 爭力。
e添富主站:www.twse.com.tw/zh/ETFortune/
e添富跨境ETF專區:www.twse.com.tw/zh/ETFortune-cr oss-border/
投資人期待本周FOMC會議宣布降息利多,台股12日以上漲258點至25,474點,再創收盤新高點,台指期則是上漲226點至25,459點,期現貨呈現逆價差15.64點。而美股那斯達克指數12日再創歷史新高,台指期夜盤則是持續高檔震盪,以小跌80點至25,378點作收。法人表示,目前未看到明顯反轉訊號,建議投資人以動態調整應對。
台指期淨部位方面,三大法人淨多單減少1,492口至5,340口,其中外資淨空單增加2,241口至18,558口,連續四日維持在2萬口以下,十大交易人中的特定法人全月份台指期淨空單增加6,121口至4,635口。
選擇權未平倉量(OI)部分,9月F2大量區買權OI落在25,600點,賣權最大OI落在25,400點;月買權最大OI落在26,600點,月賣權最大OI落在25,000點;全月份未平倉量put/callratio值由1.36上升至1.54;VIX指數下降1.27至19.39;外資台指期買權淨金額1.44億元;賣權淨金額0.06億元。整體選擇權籌碼面偏多。
永豐期貨表示,台股已經連8日上漲,高點難以預測,因為驅動行情的不是基本面數字,而是資金與人性,貪婪往往沒有極限,因此若未做好準備便會被迫站在場外看戲,錯失波段行情。籌碼觀察顯示,融資餘額與年初相比仍有明顯距離,代表散戶資金尚未全面進場,離籌碼凌亂的高檔環境還有一段距離,這也意味著目前行情雖有短線過熱的疑慮,但尚未進入全面失控的瘋狂狀態。
總體來看,這一波行情的動能來自降息預期與資金面,並未看到明顯反轉訊號,高點暫時難以推估,但操作策略上應以動態調整為主,避免過度追高的同時,也不要因恐懼而錯過多頭主升段。
【永豐期貨證券/期貨雙分析師劉佳倫提供,楊淨淳整理】
9月11日公布美國CPI數據,8月CPI年增率為2.9%,雖高於前值2.7%,但符合市場預期,而核心CPI則持平為3.1%,同樣與市場預期相符。不過同日公布的初領失業金人數則大幅高預期,達26.3萬人次,不僅高於市場預期值23.5萬人次,更創下2021年以來新高,顯示勞動市場明顯降溫。
這些訊號強化市場對聯準會即將降息的期待,推動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跌破4%,美元指數震盪後走低,美股主要指數走揚,資金風險偏好回升。
市場預期聯準會貨幣政策預期轉向帶動下,美股主要指數走高,11日的三大指數同步改寫歷史新高。道瓊首次收盤站上46,000點大關,標普500指數漲幅0.85%,收於6,587.47點,那斯達克指數則連續第四日創高,首次站上22,000點整數關卡。
整體而言,近期美股持續刷新歷史新高,反映市場對降息的高度期待,導致資金持續流入風險資產。不過,由於周四凌晨(18日)即將公布FOMC利率決策結果,加以周五(19日)為9月合約的四巫日,就歷史經驗而言,四巫日前後常伴隨市場波動加劇,甚至可能成為波段轉折點。
因此,雖然不鼓勵猜頭看空,但在容易出現高波動的時間點,建議降低槓桿避免過度曝險,若須調節部位,則可考慮期交所的相關期貨商品操作。
【凱基期貨提供,楊淨淳整理/】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最新月報中維持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的樂觀預測,預估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30萬桶/日。然而國際能源署(IEA)則持相反立場,認為全球供應將大幅成長,市場過剩風險升高。
IEA預估2025年全球供應日增270萬桶,2026年再增210萬桶,2026年可能出現供過於求情況。
儘管布蘭特原油仍維持在每桶67美元附近,但市場對美國需求疲弱與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仍在。
俄羅斯方面,IEA指出其8月原油與成品油銷售收入降至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之一。
在油價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全球能源產業正面臨新一波裁員潮,且企業同時加速導入AI技術與業務外包,以因應長期低油價環境。
美國頁岩油業者面臨獲利壓力,目前油價僅略高於鑽探損益平衡點。全球油氣資本支出預估將下滑4.3%,為2020年以來首見。
整體而言,全球油市正面臨多重挑戰,供需預期分歧加劇,OPEC與IEA對未來展望出現明顯落差,反映出市場對能源需求與供應動態的高度不確定性。
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包括俄羅斯制裁、美中貿易摩擦及中東局勢緊張,皆可能影響原油流動與價格波動。
同時,能源產業結構加速調整,企業面臨獲利壓力,裁員與成本控管成為常態。市場情緒趨於保守,投資人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復甦力道、政策變化與地緣局勢,以掌握油市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