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年年報出爐,各家壽險業不動產租金收入全都露,其中全台最大包租公國壽以年租金收入100.72億元稱冠,首度破百億元,遠高過第二名富邦人壽的41餘億元與第三名新壽的39餘億元。
壽險業在全台投資不動產累計金額破兆元,雖然近年租金收益率不斷下滑,平均收益率降為2.44%,跟七、八年前動輒3.5-4%以上已不能比,但整體壽險業2018年仍靠租金收入進帳近253億元。
依據國泰人壽的年報,去年底投資不動產累計金額共4,271億元,年收租金達100.72億元,居各壽險業之冠,國壽近幾年積極地推動都市更新、老樓拉皮等,其租金收入去年站上百億元,依市價認列租金的平均收益率約2.36%。
富邦人壽去年底投資不動產累計金額2,086億元,高過2017年的2,049億元,全年收租金近41億元,排名壽險業第二。富邦人壽去年宣布投入400億元,開發高雄凹子底複合式開發案,預計今年底前動工,四年後蓋好,預期報酬率逾5%,屆時應可帶動租金收入再成長。
新光人壽國內不動產件數約介於200至210棟,是僅次於國泰人壽的第二大包租公,去年以年租金39億元暫居第三。新壽法說會透露持有不動產,去年底評價時較持有成本大增逾710億元,整體不動產市值衝至2,171億元。
新光人壽今年有新光南港軟體園區大樓、新板傑仕堡三棟大樓等陸續完工,公司估年租金可望達到42億元,未來兩年陸續完工的大樓,預估可挹注年租金6億元,問鼎亞軍。
南山人壽方面,受惠台北市信義區南山廣場落成後,招租九成以上,每坪租金價創國內商辦新高價,尤其微風南山百貨去年正式開幕,一年租金收入年增7億元,是壽險公司單年增加最多者。
國壽表示,未來若保險會計IFRS17上路後,投資不動產「未必是好標的」,主要是未來保單負債將依市價列帳,即會隨利率升降,價值會變動,最能匹配的是債券等固定收益型的資產,不動產反而無法跟著利率變化。
另外就是國內近期釋出的幾乎都是地上權,政府已不再拍賣大型土地,但若投資地上權,50或70年後價值就趨零,因此國壽表示,若不是所有權的不動產,也不在其優先投資範圍。
國壽在2012年投資不動產大爆發,一下買了土城廠房、南京東路大樓、宏遠證券大樓、太子敦南大樓等,共投資逾222億元,之後就轉趨低調,每年只有20∼80億元的投資額,2014年甚至在國內沒有投資不動產。
前幾年國壽都在看國外不動產、倉儲用地,近期並沒有鎖定標的,最近一次大額投資是去年12月以76.6億元買下台中3,260多坪土地,打算興建商場、辦公大樓及飯店。
近年投資國內不動產較積極的反而是富邦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南山人壽,各家主要也都是以商辦、商場及飯店為主,手中都有不少在建工程,新壽則轉向要攻樂齡高級住宅。
而這四家公司除了富邦人壽還有10%的國外投資額度,其他三家公司國外投資額度相對「較緊」,因此除了國內股票,不動產投資亦是其今年會較積極投資的標的。
另外如台銀人壽、中華郵政近年亦有較大額投資不動產,以增加租金收益,至於全球人壽、宏泰人壽及遠雄人壽則以開發型為多,若出售建案也會一次認列數十億元的獲利,但因金管會不樂見壽險資金「開發住宅建案」,因此近年已鮮少投資。
【金融新聞】金管會密切監控下,台灣壽險業4月調降宣告利率,但卻有一家公司「異軌而行」,宣告利率超乎預期。這家公司就是南山人壽,它將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設定在3.73%,新台幣則是2.72%,這一舉動讓市場驚呼! 4月份,各壽險公司都在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宣告利率,希望能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避免成為被監管關注的焦點。大多數公司將美元利率上限設定在3.7%,新台幣則是2.65%。然而,南山人壽卻在這波調整中「跳脫常規」,將其主力產品利率設定得更高。 這樣的行為讓市場感到意外,因為以來外商壽險公司通常較為保守,利率設定通常不會高於本國公司。但南山人壽此次卻以2.72%的利率在團體企業年金市場上發力,顯示其對市場的信心和競爭意圖。 對於南山人壽的這一舉動,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宣告利率較高,但由於其保單提供增額、1到6級殘障豁免保費等優惠,因此在成本上有所增加。然而,部分公司對於保險局在區隔資產宣告利率上的差異化管理表示微詞。 尽管市場對於南山人壽的宣告利率感到意外,但根據目前金管會的政策方向,預計5月份各大壽險公司也不太會盲目跟進至友邦人壽的宣告水準。南山人壽的這次行動,無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未來其市場表現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台灣金融新聞】 近期,南山人壽積極應對IFRS9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成功將過去長期「沉在水底」的股票出清,為公司帶來正面的影響。南山人壽董事長李紀珠1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在IFRS9實施後,公司已將部分股票從「備供出售」項下轉移至「綜合損益」項下,並趁機將這些股票出清,減少了公司的投資損失。 李紀珠表示,這些股票在IFRS9實施前都處於「備供出售」項下,隱藏在眾多債券及股票未實現利益中。去年,南山人壽及其他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和新光人壽,都將這些股票從「備供出售」項下轉移至「綜合損益」項下,並實現了損失。根據數據,四大壽險公司去年共實現了555億元的股票損失,整體壽險業則實現了近600億元的損失。 此外,有關新光金控副董事長李紀珠指責新光人壽未實現虧損152億元藏在股東權益內,沒有反應在損益表的問題,南山人壽財務長徐順鋆進行了解釋。徐順鋆表示,這部分是過去長期投資的股票,其中一些因為產業、景氣變化,股票早已低於投資成本多時,回復無望。在IFRS9上路之後,這部分股票被分入「綜合損益」項下,實現投資虧損列入淨值項下,不會過損益表。 徐順鋆強調,這項「策略性轉換」讓南山人壽去年現金股利增加30多億元,將錢轉入股價低波動、高股息的類債券股票,讓公司體質變得更好。這種現象僅僅出現在去年,因為去年是接軌IFRS9的第一年,之後放在「綜合損益」項下的股票大部分都是要長期持有、領股息的個股,投資團隊可不用花心力去隨時注意股價變化。
壽險公司在3月的最後一周到處打探消息,希望了解競爭對手宣告 利率上限,大家都希望不要比其他公司低太多,以免失去市場競爭力 ,但又不能高太多,變成被保險局盯上的「出頭鳥」,一直到3月29 日,各家壽險公司大多訂下美元3.7%、新台幣2.65%的上限。
但周六、周日陸續傳出有公司想「突圍」,希望宣告利率高一點, 增加競爭力,大家諜對諜,結果台灣人壽美元利變壽險主力商品訂在 3.73%,只降27個基本點,新台幣最高也有2.72%,網路投保新台幣 利變年金2.72%;全球人壽美元最高喊到3.73%,新台幣最高2.73% ,網投利變年金有2.71%;遠雄人壽分期繳新台幣宣告2.74%,南山 人壽則是在團體企業年金上宣告2.72%。
有公司對這種「偷吃步」已經跳腳,結果宣告利率1日確定後,發 現友邦人壽美元宣告利率3.83%、新台幣2.83%,比本國壽險公司都 高的「倒掛」現象。以往外商壽險公司相對保守,多以長期持有債券 為主,因此宣告利率鮮少高於本國壽險公司,但4月卻出現「宣告利 率倒掛」的意外情況。
據了解,友邦人壽強調其美元利變壽險與新台幣利變壽險,都有極 大的保障成本,因此可以宣告較高的利率,但其保單有的增額、1到 6級殘豁免保費,本國壽險公司也有同款商品,因此有公司對保險局 「厚此薄彼」、「差異化管理」,頗有微詞。
壽險業者表示,若依據現有區隔資產宣告利率的公式,4月美元宣 告3.7%、新台幣2.7%,都是遠低於可宣告的上限,但金管會政策宣 示已很明顯,有些公司私下暴跳如雷,但5月估計也不太敢直接調高 到友邦人壽的宣告水準。
新光人壽投資股票逾百億元未實現虧損還藏在淨值中?新光金控副 董事長李紀珠1日表示,去年上路的IFRS9,將一些股票分類在透過綜 合損益按公允價值(FVOCI),讓新壽「沉在水底的股票已趁機會出 清」,強調並沒有外傳隱藏大量股票投資未實現損失。
其實去年四大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新光人 壽,都有類似動作,即將過去長期「沉在水底」的股票趁機出清、實 現損失,這些股票在IFRS9實施前都放在「備供出售」項下,隱藏在 眾多債券及股票未實現利益中。
在去年重分類在OCI項下後,實現損失不用進損益表,因此四大壽 險公司去年共實現555億元的股票損失,整體壽險業則實現近600億元 ,若扣掉這些損失,其實壽險業去年稅後只賺348億元,以過去財會 標準來看,應是七年獲利新低。
網路瘋傳一篇曾任會計師的專業投資人文章,指新光金2018年上半 年稅後獲利167億元,比2017年同期大增147億元,但其實有未實現虧 損152億元藏在股東權益內,沒有反應在損益表。
對此新光金財務長徐順鋆表示,這部分是過去長久以來投資的股票 ,有些因為產業、景氣變化,股票早已低於投資成本多時,回復無望 ,例如曾經的股王、股后之類,在IFRS9上路之後,將這部分股票分 入OCI,實現投資虧損列入淨值項下,不會過損益表,這都是公報的 精神,且新壽趁機出清這些股票後,將錢轉入股價低波動、高股息的 類債券股票。
徐順鋆強調,這項「策略性轉換」,讓新壽去年現金股利增加30多 億元,以前擔心影響損益,不敢處分的股票趁時機出清後,將錢轉進 高現金殖利率股,會讓新壽體質變得更好,長久下來是正面的,「並 沒有什麼不對」。
壽險業也表示,這種現象只有去年才會出現,因為去年是接軌IFR S9的第一年,之後放在OCI的股票大部分都是要長期持有、領股息的 個股,投資團隊可不用花心力去隨時注意股價變化。
南山人壽推出「好易保」專案,以AI預測模型為基礎,簡化投保流程,為民眾提供更便捷的保障方案。從18日起,對於精選保戶,無需複雜的程序,如簡易告知、免體檢等,即可申請加保住院日額搭配意外身故保障,或是購買新推出的「南山人壽全方位長期照顧終身保險(SLTC)」。這項新措施,讓民眾在保障自己同時,也能感受到南山人壽對照護保障的用心。
南山人壽表示,隨著金融科技時代到來,公司已開始運用AI預測模型,並以「好易保」專案為例,對已有保戶的醫療照護保障缺口、收入狀況、投保行為、消費習慣等資料進行分析,建立AI數據資料庫預測模型,進而精準定位目標保戶,從而簡化投保流程。
在「好易保」專案中,保戶可以選擇加保住院日額搭配意外身故保障,或者購買全新的「南山人壽全方位長期照顧終身保險(SLTC)」。這款長照險的最大特色是,保戶在住院時,可以根據實際住院日數申請住院看護保險金,並提供居家看護保險金。當保戶符合長期照顧或完全失能條件時,還會一次給付整筆保險金,並每年領取生活扶助保險金,全面保障短期與長期照顧的風險需求。
南山人壽這次推出的「好易保」專案,不僅反映了公司對照護保障的承諾,也展現了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進步。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深化AI技術的應用,為民眾提供更多創新、實用的保障方案。
台灣壽險業近五年總共賺了5,516億元,但股東們並沒有從中獲得太多回報。根據保險局26日公布的消息,這五年間只有七家壽險公司申請並獲准發放現金股利,總計發放金額約725億元,股東獲利回饋率僅有13.25%。其中國泰人壽和中國人壽是這五年來發放現金股利次數最多的兩家公司,但今年都決定不發放,中斷了連續發放的紀錄。富邦人壽則在過去五年中有三年發放現金股利,今年也確定不會配發股息。
在這些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中,國壽2015至2018年共上繳逾413億元現金股利給國泰金控,是發放金額最多的公司;富邦人壽在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上繳近200億元現金股利給富邦金控;中壽則在2014至2018年共發出約90億元的現金股利。這三大壽險公司四年現金股利總額達703億元,佔了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97%。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壽險業面對保險會計(IFRS17)的挑戰,每年需要多提準備金,並將獲利多保留在帳上,以增加淨值和資本。此外,2018年底大型壽險公司的淨值項下都出現了未實現損失,因此今年大多無法發放現金股利。
保險局還公布,2015至2018年共有七家壽險公司獲准發放現金股利,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合庫人壽和康健人壽。康健人壽和合庫人壽預計今年將發放6.5億元現金股利,若獲保險局核准,則將追平國壽和中壽的四年發放紀錄。
然而,據保險局統計,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在過去五年都沒有發放現金股利。整體來看,台灣壽險業2014至2018年雖然賺了5,516億元,但僅發放731億元現金股利,發放率僅略超過13%。
南山人壽表示,隨著金融科技時代來臨,已開始建立及運用AI預測模型,以此次推出的「好易保」專案為例,選定投保「南山人壽住院費用給付保險附約」(HIR)三年以上,且保單持續有效的客戶,透過分析既有保戶的醫療照護保障缺口、收入狀況、投保行為、消費習慣等動態與靜態的大數據資料,建立AI數據資料庫預測模型,並找出目標保戶,更進一步簡化現階段投保流程。
南山人壽提供符合「好易保」專案的保戶,可選擇加保住院日額搭配意外身故保障,或添購「南山人壽全方位長期照顧終身保險(SLTC)」。其中,「南山人壽全方位長期照顧終身保險(SLTC)」為全新推出的照護險商品,可選擇繳費10年或20年。有別於其他長照險,其最大特色在於,保戶若發生住院情事時,可依實際日數申請住院看護保險金,還另外提供居家看護保險金。
同時,若符合長期照顧或完全失能條件時,即一次給付整筆保險金,每年可再領取生活扶助保險金,等於一次保障未來可能發生的短期照顧與長期照顧的風險需求。
其中,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從2015∼2018年都有獲准核發現金股利,是五年來發放次數最多的兩家壽險公司,但今年都已確定不發現金股利,中斷連續發放的紀錄;另外,富邦人壽五年來也有三年發放現金股利,今年也確定不會配股息。
國壽2015∼2018年共上繳逾413億元現金股利,給國泰金控,是壽險業配現金股利金額最多者;其次是富邦人壽在2015年與2017、2018年,上繳近200億元現金股利給富邦金控;中壽2014∼2018年則共發出90億元左右的現金股利。三大壽險公司四年現金股利達703億元,占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97%。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表示,壽險業未來要因應保險會計(IFRS17)都已有點喘,每年應要多增提準備金,且獲利應多保留在帳上,厚實淨值與資本;同時2018年底大型壽險公司淨值項下都出現未實現損失,因此今年應該都無法發放現金股利。
保險局公布,2015∼2018年曾被核准發現金股利的共有七家壽險公司,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合庫人壽、康健人壽,共發出近725億元的現金股利,其中國壽及中壽連續四年都有發放股息,今年預計要送件申請發現金股利的則有康健人壽與合庫人壽,預計要發6.5億元,若能獲保險局核准,則近五年來發放現金股利的年數才能追平國壽、中壽的四年。
據保險局統計,如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近五年來都沒有發現金股利,整體壽險業自2014∼2018年稅後共賺5,516億元,但僅發出731億元左右的現金股利,發放率僅約13%多。
台灣高齡社會的醫療與長照需求不斷攀升,南山人壽秉持著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推動了「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醫務社工在照顧病人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不僅在醫院裡提供治療上的協助,還逐漸將關懷服務擴及到社區,關注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因此,我們特別創立了「南山醫務社工獎」,以表彰這些默默奉獻的醫務社工。
今年度,我們在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團隊身上看到了對於醫療專業邊界的突破,他們不僅在醫院內提供優質服務,更走出來,進入社區為高齡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顧。高雄榮總甚至創辦了全國第一家醫學中心級的日照中心,讓醫務社工與醫護團隊能夠深入社區,關心長輩的身心狀況。
在這些醫務社工的照顧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溫馨的故事。他們每天記錄長輩的喜怒哀樂,就像他們的幼稚園老師一樣,關心著每一位長輩的生活。此外,他們還與中山大學合作,設計適合長輩使用的樂器和復健動作,透過定期的練習,增進長輩們的互動機會,減緩退化,並舉辦成果發表會,讓長輩們在音樂的陪伴下,重拾童年的快樂。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則成立了失智共照中心,醫務社工積極連結多元資源,為失智者建立一個友善的環境。他們在社區舉辦各種活動,如中秋節的月餅DIY與品嚐,以及培訓超商店員接受「失智友善課程」,讓社區成員都能夠成為失智症長者的守護者。
南山人壽表示,這些醫務社工的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對於長輩的關懷不僅僅是職業,更是一份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社會的責任。我們期待未來能夠與更多單位合作,共同推動高齡照顧的發展,讓台灣的長輩們能夠健康、快樂地度過晚年。
【專欄報導】 哎呀,這個月壽險市場可是熱鬧得不得了呢!有關注的讀者可能已經聽說了,保險局最近可是動了真格的,對那些宣稱高利率的壽險保單來說,可能就要緊張一點了。 先說說這個南山人壽,它家的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有3.94%,看起來不錯吧?但保險局最近給它們來了一記重拳,要求它們調降宣告利率。其實不只是南山人壽,其他像國泰、新光、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甚至遠雄、中國、富邦人壽,這些壽險公司也都被保險局盯上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宣告利率太高了!像南山人壽,它家的保單滿六年的內部報酬率(IRR)大約是3.3%以上,10年則是3.5~3.6%,這些數字看起來還不錯,但實際上已經高於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了。這些公司去年的股債價格下跌,還有大量的未實現損失,如果再加上去,宣告利率根本到不了4%。 保險局這次可是下了決心,要讓壽險公司的宣告利率更加合理。他們要求保單宣告利率必須貼合區隔資產的實際報酬率,有合理關聯性,回歸「穩健經營、足以抵禦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這樣一來,那些宣稱高利率的保單可能就要說再見了。 這次保險局的行動,對於那些期待高利率保單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會有些影響。不過,從長遠來看,這對於整個壽險市場的穩定發展是好事。畢竟,保險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追求短期的高利率。 總之,這次保險局的動作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於市場監管的嚴肅態度,也讓我們對於未來的壽險市場有了更多的期待。
南山人壽表示,南山醫務社工獎由衛生福利部指導、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醫務社工協會舉辦,今年特別肯定高雄榮總與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團隊,以突破醫療專業的圍牆,走入社區,展現跨領域專業服務,為台灣高齡化危機尋找出路。
高雄榮總創辦全國第一家醫學中心級的日照中心,南山人壽說,醫務社工與醫護團隊深入社區提供結合治療與身心保健全方位服務,每天愛心聯絡簿上寫著長輩每天情緒變化、需特別留意的地方,有如他們的幼稚園,透過醫務社工跨領域的照顧,讓家屬能放心在職場上奮鬥。
同時,高齡醫學中心也透過醫務社工整合資源的能力,與中山大學合作設計適合長輩使用的樂器和復健動作,定期練習增加互動機會減緩退化,並為長輩們舉辦成果發表會,讓長輩們在音樂伴奏下,一同唱唱跳跳,彷彿回到孩童時光,創造美好回憶。
此外,南山人壽說,陽明大學則是成立失智共照中心,醫務社工也積極連結多元資源,讓服務從院內延伸到社區,建立網網相連的照護網,為失智者建構友善環境;一位醫務社工說,「雖然阿嬤失智了,但和她逗陣出來玩,真的很歡喜,能讓她想起過去很多事,其實我們平常應該多陪陪她」。
同時積極在社區舉辦活動,像是在中秋節前夕舉辦月餅DIY與品嚐活動,用食物幫助失智長輩喚起記憶,以及培訓超商店員接受「失智友善課程」,成為社區守護失智症長者的一份子。
保險局此舉已非常「明白」告訴壽險公司,3月維持現有宣告利率不調高「是不夠的」,4月必須「調降」宣告利率,否則就要到保險局「喝咖啡」,喝完的結果恐怕還是必須調降利率,以符合實際投報率及穩健經營的要求,也就是保戶4月恐怕就買不到宣告利率4%以上的美元利變壽險。
其實不僅是宣告利率4%以上的美元利變壽險被盯上,有些宣告3.97%、3.98%的保單,因為只收低附加費用率,又給保戶折扣,保單6∼10年的內部報酬率與宣告4%的保單一樣,這些公司一樣被保險局盯上,同樣也「暗示」4月應調降宣告利率。
目前市場美元利變壽險宣告4%以上的公司,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其他如遠雄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都有宣告3.97∼3.98%的保單,南山人壽則宣告3.94%左右,保單滿六年的內部報酬率(IRR)大約都3.3%以上,10年是3.5∼3.6%,其實都高於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
「宣告4%真的是太誇張」,某壽險公司財務長表示,去年第四季股債價格下跌,各公司都有大量的未實現損失,若把這部分加上去,宣告利率根本到不了4%。
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近新台幣16.7兆元,占可運用資金近69%,加上去年匯兌成本達2,209億元,在金管會擋起國際板債券投資限額後,壽險資金轉往債券ETF,規避海外投資上限等種種現象,引起立委關注,逼得金管會須出手管理。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已表示,第一步必須從「源頭」管起,即壽險公司若一直宣告「過高」利率,資金要去化,就必須投資高風險、高報酬的標的,海外投資就會一直增加,因此會要求保單宣告利率必須貼合區隔資產的實際報酬率,要有合理關聯性,回歸「穩健經營、足以抵禦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
台灣壽險業龍頭南山人壽最近宣布了一個重大的增資計劃,要進行現金增資,總金額預計達到12.25至15.31億股,每股價格介於16至20元之間,計劃募資金額將高達245億元。這次的增資行動,不僅是南山人壽自2011年以來的首度現增,也是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因應策略。
隨著資本市場的波動,許多壽險公司都在尋求增資來強化自己的資金基礎。除了南山人壽,中國人壽也宣布將現增4.5億股,每股25元,募資金額達112.5億元。這兩大壽險公司的增資規模相當可觀,總計將募資逾357億元。
去年,國泰人壽已完成420億元的現金增資,全數由國泰金控認購;台灣人壽則是在去年底辦理現增3.33億股,每股30元,由中信金全數認購,增資金額達99.996億元;富邦人壽則是透過盈餘轉增資,一口氣增資278.6億元。
然而,由於去年資本市場的波動,許多壽險公司的淨值項下都有未實現損失,這對他們的配股能力造成影響。例如,中壽就在21日公告,今年將完全不配發股利,這是中壽7年來首次完全不配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
國泰金也於21日公告,國泰人壽今年不會向母公司配給現金股利。去年國壽的税後獲利達302.97億元,但提列了28.7億元的法定盈餘公積和127.3億元的特別盈餘公積,最後未分配盈餘為0元。
南山人壽自2016年至2018年間,連續三年以公司債進行增資,總金額達420億元。今年則轉向以普通股進行增資,這是潤成投資入主後的第二度增資。2011年10月,南山人壽曾以每股10元增資13.7億股,共募資137億元,這次則計劃以每股16至20元之間的價格增資,預計募資245億元。
增資後,南山人壽的股本將近1,250億元,成為壽險業股本第一大的公司,超越富邦人壽的1,108億元,以及國泰人壽的572億元,位居第四。
台灣南山人壽昨日(21日)傍晚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即董事會決議進行普通股現金增資,總金額達245億元。這次增資每股價格將在16元至20元之間,由董事長訂定。與此同時,另一家壽險公司中壽也宣布將進行112.5億元的現金增資,發行4.5億股,每股發行價格暫定為25元。 這次南山人壽的現金增資,是自2011年潤泰集團旗下潤泰企業與寶成集團合資成立潤成投資控股,成為南山人壽最大股東以來的第二次現金增資。2011年11月,南山人壽已經進行過一次137億元的現金增資,當時潤成投控承諾出資100億元參與增資,員工及小股東也分別認購了10億元和3億元。當時南山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約為210%。 本次南山人壽的現金增資,距離上次增資已經過去了七年多,且增資金額遠超過上次。公司表示,這次增資主要是為了強化財務結構和提升資本適足率。截至去年底,南山人壽的RBC資本適足率為272%,高於主管機關要求的200%最低標準。 巧合的是,中壽也於昨日宣布進行現金增資,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現資。中壽的增資金額用於應對業務成長、強化資本結構,並提升資本適足率。此次增資由原股東認購八成,員工認購一成。中壽董事會還決議今年不配股不配息,這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 南山人壽昨日於股市觀測站公告,決議發行股數在12億2,500萬股至15億3,125萬股之間,其中90%的新股將分配給原股東認購,10%分配給員工。若原股東及員工認購不足,董事長將授權洽談特定人認購。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去年終於遞件申請興櫃。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業申請IPO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淨值比須達5.5%及同業平均。截至2018年底,金管會公布九家達標公司,南山人壽未在名單中。市場分析認為,大股東此時適時注資補強財務結構,將有助南山人壽符合申請上市櫃的要求。
國泰人壽去年就已完成420億元的現金增資,由富爸爸國泰金控在去年上半年全數認購,台灣人壽去年底也辦理現增3.33億股,每股30元,由中信金全數認購,增資99.996億元,富邦人壽去年是盈餘轉增資,一口氣增278.6億元。
同時因為去年資本市場大波動,各壽險公司淨值項下應都有未實現損失,影響配股能力,如中壽21日亦公告,今年完全不配股利,這是中壽7年來首次完全不配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2012年時曾只配發股票股利0.3元,不配現金股利,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則是不發股票股利及現金股利。
國泰金21日也公告國泰人壽今年也沒有配給母公司現金股利,去年國壽稅後獲利302.97億元,提列28.7億元的法定盈餘公積、及127.3億元的特別盈餘公積,並以特別盈餘公積12.36億元彌補虧損後,未分配盈餘為0元。
南山人壽在2016到2018年間連續三年都用公司債增資,金額共420億元,今年則是要以普通股增資,這是潤成投資入主南山人壽後的第二度增資,2011年10月增資13.7億股,當時以每股10元增資,共募資137億元,這次則是要以每股16∼20元之間的價格增資,預計要募245億元。
現增之後,估計南山人壽的股本將近1,250億元,是目前壽險業股本第一大的公司,第二大則是富邦人壽的1,108億元,國泰人壽股本則為572億元,略低於新光人壽的579.8億元,排名第四大。
2011年8月潤泰集團旗下潤泰企業與寶成集團合資成立的潤成投資控股,成為南山人壽最大股東,同年11月南山人壽即辦理137億元現金增資,其中潤成投控履行對金管會承諾,拿出100億元參與增資;10多億元由員工認股、3億元則給原來小股東認股,當時南山人壽RBC(資本適足率)約210%左右。
南山人壽第二度辦理現金增資,距離第一次現增間隔七年多,且金額遠高過上次137億元,引發市場側目,時隔七年多,再辦大規模普通股現金增資,公司表示,主要是為強化財務結構並提升資本適足率,至於資本適足率截至去年底為止,都還符合主管機關的200%最低要求。
據了解,南山人壽截至去年第3季底公告的RBC資本適足率為272%,去年前三季RBC低於300%的壽險公司僅有三家,除了南山人壽,還有新光人壽的268%及三商人壽217%。
巧合的是,中壽昨日也宣布辦理4.5億股現增,這是2011年來首度現資,資金用途為因應業務成長、強化資本結構並提升資本適足率,以利公司長期經營與發展,並由原股東認購八成,員工認購一成;董事會並決議今年不配股不配息,這是中壽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不配股票股利,也是七年來首次不配現金股利,主要是截至去年第4季為止,帳上還有未實現損失,依保險局規定不得配發現金股利。
南山人壽昨日於股市觀測站公告,董事會決議發行股數12億2,500萬股~15億3,125萬股,授權董事長依最近每股淨值及市場價格等因素訂價,每股現增價區間16元~20元,其中發行新股數90%,給原股東認購,計11億250萬股~13億7,812萬股,10%員工認購,計1億2,250萬股~1億5,312萬股。原股東及員工認購不足或分配不足一股,授權董事長洽特定人認購。
南山人壽去年終於遞件申請興櫃,金管會日前首度要求保險業申請 IPO 時,淨值比須達 5.5% 及同業平均,截至2018年底,金管會公布九家達標,南山人壽未在名單中,今年保險淨值普遍回升,但風險挑戰仍大,市場解讀大股東此時適時注資補強財務結構,將有助符合申請上市櫃。
南山人壽近期對保費收費方式進行變更,導致超過2萬件保單受影響,其中200多件保單因為保戶未注意變更繳費方式而停效,另有2,000多件保單需要保戶墊繳。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立法院表示,將在一個月內對南山人壽作出處置,並對其開罰。目前,南山人壽正處於陳述意見階段。 去年底,南山人壽不再派遣收費員進行收費,改由保戶自行繳納保費。由於部分保戶未留意到這項變更,未能按時繳交保費,導致保單失效,這一改變在去年底引發了爭議。 顧立雄在立法院回答立委江永昌的質詢時指出,南山人壽的收費變更問題將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保險局局長施瓊華也強調,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的約定,包括收費方式,若要變更,必須得到客戶的同意。顧立雄還提到,金管會將會調查南山人壽在作出此決策時,內部評估流程是否及時做到了消費者保護。 對此,南山人壽發表了三點聲明。首先,雖然取消了派員收費的管道,但已經規畫了完善的配套措施,並由專人聯繫提醒保戶繳費。其次,對於因為疏忽未繳費而受影響的保單,公司已經全數聯繫並協助完成繳費,確保保單效力不受影響。最後,對於需要到府收費的保戶,公司尊重其意願,並提供協助,確保客戶權益不受損害。
台灣南山人壽再創新猷!針對小額終老保險保額放寬,金管會昨(20)日宣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小額終老保險的最高保額將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並允許已購買者加保至50萬元,無需再受一生一張的限制。這項新政策將為台灣高齡化社會的民眾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回顧2017年,金管會為應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開放小額終老保險,其保費比一般終身壽險便宜二至三成,但當時的保額上限為30萬元,並規定每人一生只能購買一張。然而,隨著年齡層的上升,民眾對於終老保障的需求不斷增加,許多人認為現行的30萬元保額過低,不足以應對日益昂貴的喪葬與靈骨塔費用。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台灣55歲至84歲的人口數達600萬,但小額終老保險的投保率僅為6.7%,保障範圍相對較窄。他建議,應該將小額終老保險的最高繳費年期從現有的20年延長,以適應人均餘命的增加。
對此,保險局局長施瓊華在立法院表示,保險業界對提高小額終老保額已有共識,並將實施從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的新政。此外,已購買小額終老保險的民眾,也將有機會加保至50萬元,不僅如此,最快下半年,這項新政策將正式實施。
根據保險局的統計,自2017年2月小額終老保險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底,總保費收入已達57.4億元,有效契約件數為43.57萬張。目前,共有13家壽險公司銷售小額終老保險,包括南山人壽、國泰、富邦、三商美邦、中壽、台壽、新光、第一金人壽、台銀人壽、中華郵政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等,這將進一步促進台灣壽險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