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金融新聞】近期,台灣壽險業對於國內債券的持有比率創下新低,這個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央行最新統計,今年2月底,五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與富邦人壽)的台債持有比率降至9.49%,為歷史新低,而這一比率曾經高達四分之一以上。其中,南山人壽的投資策略轉變尤其引人注目。 南山人壽作為台灣的壽險業領頭羊,近年來積極尋求新的投資渠道,以應對國內低利率環境帶來的挑戰。隨著台債利率持續走低,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為了提高投資報酬率,不斷拋售台債,並將資金轉向海外市場或債券ETF。 據分析,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拋售台債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實現獲利,彌補去年以來的匯損;二是國內債券利率太低,不足以滿足其投資需求。此外,外匯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也讓壽險公司對海外市場產生興趣。 然而,壽險業轉投海外市場並非易事。外匯避險成本高企,以及海外債券期限短、再投資風險大,都讓壽險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投資變得艱難。為此,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轉而加大對國內投信發行的債券ETF的投資。據估計,2018年,壽險業對債券ETF的投資金額達3,000億元以上,其中南山人壽等公司投資百億元以上。 面對壽險業大量投資外國債券ETF的現象,金管會表示將出手控管,以降低匯率風險。對此,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其投資策略,以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
金管會官員表示,保險業IPO規定適用於所有保險公司,以壽險公司為例,由於金控旗下子公司不能上市櫃,扣除金控下子公司後,目前尚未上市櫃的壽險公司,有南山、全球、遠雄及宏泰。
央行統計顯示,具有中央公債交易商資格的五大壽險,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與富邦人壽,近年來持券金額節節下滑,資深金融圈主管認為,壽險業大賣公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實現獲利,彌補去年以來的鉅額匯損;二是國內債券利率太低,壽險資金「錢」進海外,或轉買債券ETF,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債券商主管分析,這兩項主因,其實都反映壽險業經營上的困境,因為「賣老債」,其實等於「賣祖產」,雖然可立即實現獲利、貼補巨額匯損,卻是寅吃卯糧,因為未來再買進的債券,利率都遠低於過去投資的債券。
回顧2010年底至2013年底,五大壽險持券比率均占公債餘額的四分之一以上,隨後一路下跌,2015年底跌破二成,今年起再度跌至個位數。
台債利率太低,是不受壽險業青睞的主因,目前10年期主流公債利率跌破0.8%,遠低於1年期定期存款1.09%水準,遑論動輒2%以上的保單利率。
壽險資金遠走海外尋求較高的報酬率,卻踢到鐵板,外匯避險成本居高不下,承作Swap(換匯)須付出2.6%~2.7%的成本,即使海外債券利率較高,但扣除避險成本後剩下多少?且壽險業若購買國際債券,期限通常很短、僅5年,甚至還有贖回的可能,屆時壽險公司仍需面臨很高的再投資風險。
債券商主管表示,近期壽險業有了新的投資策略,那就是大舉加碼國內投信發行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指數型基金),據估計,2018年銷售逾3,000億元,其中六成來自壽險資金,包括國泰、南山、富邦人壽等都買了數百億元以上,新壽、三商美邦也買不少。
但金管會認為,壽險業大量投資國內發行的外國債券ETF,雖然是以新台幣計價,實際上卻是投資國外債券,依舊有匯率風險,只是隱含在投資報酬率裡而已,近期很可能會出手控管。
南山的壽險公司最近可是熱門話題!金管會最新公布,截至今年2月底,台灣的債券ETF市場已經有48檔產品掛牌,總規模高達5,121億元。其間,壽險業的投資占了46檔,佔整體基金規模的97.9%。這意味著,從去年2月底到今年2月,債券ETF規模的4,358億元新增量,全靠壽險資金來撐場子。 保險局在調查發現,有幾檔基金幾乎只有一個投資人,就是南山人壽這樣的壽險公司,它們吃下了超過9成的基金部位。比如南山人壽投資復華投信的六檔、群益投信的一檔債券ETF基金,還有台灣人壽和復華投信、新光人壽和新光投信的基金,這些基金投資部位都超過了規模的9成以上。這些行為被外界質疑是「量身訂作」,甚至有規避國外投資限額、操控基金配息方式之嫌。 立法院對此議題也開始關注,擔心會出現無流動性的問題。保險局現在正在調查壽險公司投資債券ETF的情況,並有幾個方案在考慮中,比如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增加匯率風險係數,或者調整目前的係數,還有增加淨值控管指標等。 不過,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則是這麼說的,基金流動性就是變現容易度,現在的ETF市場有兩種變現方式,一是在ETF交易市場賣掉,另一種是直接向投信贖回。蔡麗玲強調,債券ETF是追蹤指數的,投資人若要贖回,投信就會賣掉這一籃子債券,所以絕對有足夠的流動性。對於投資人過度集中的問題,蔡麗玲認為,隨著投資時間的拉長和基金規模的成長,參與者增加,集中度自然會降低。
保險局發現,有多檔基金幾乎只有一個投資人,即一家壽險公司吃 下逾9成的基金部位,如南山人壽投資復華投信的六檔、群益投信一 檔債券ETF基金;台灣人壽投資復華的中國信用債及新光人壽投資新 光投信的二檔基金等,都是投資部位逾基金規模的9成以上,還有部 分壽險公司是投資逾8成,這些基金有「量身訂作」的嫌疑,外界也 批評壽險公司用此方式規避國外投資限額,且可操控基金配息方式, 調節損益。
由於立法院也開始關心此議題,擔心無流動性,保險局開始調查壽 險公司投資債券ETF的情況,目前有幾項腹案,即在計算資本適足率 (RBC)時,要求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增加匯率風險係數6.61%,或 調整目前債券ETF的係數,目前為8.1%,再者是增加淨值控管指標等 。
但站在市場發展面的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則表示,基金流動性就是 變現容易度,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在ETF交易市場賣掉,一是直接 向投信贖回,債券ETF是追蹤指數,也就是一籃子債券,投資人若要 贖回時,投信就會將此一籃子債券賣掉,「絕對有足夠的流動性」。
針對投資人過度集中的問題,蔡麗玲表示,債券ETF募集成立初期 ,原始投資人會比較少,難免會有集中現象,但隨著投資時間愈長, 基金規模成長、參與者增加,集中度就會降下來。
全台唯一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南山醫務社工獎」,在第二屆的頒獎典禮上揭曉了得獎名單,共有六家醫院和六位醫務社工師榮獲殊榮。這個獎項是由南山人壽在下周二(19日)全球社工日當天舉行的頒獎典禮中,對醫務社工的付出與奉獻表示感謝與鼓勵。
自2013年開始推動的「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讓南山人壽深刻感受到醫務社工的專業與辛勞。為了進一步表揚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南山人壽舉辦了全台第一個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並在今年的推薦資料中評選出最優秀的得獎者。這些得獎者不僅是醫務社工界的模範,他們的無私奉獻更是讓人感佩。
本屆獲獎的團體組得主來自於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他們透過醫務社工的專業,為病友提供全人照顧,並在社會重大災難發生時,成為醫病間溝通的橋樑。像是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奇美醫院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等,都展現了醫務社工的重要角色。
個人組方面,得獎者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社工,都透過持續進修或整合社會資源,為醫務社工創造新價值。這些得獎者不僅在職場上展現創新服務,更在醫務社工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樣。
第二屆「南山醫務社工獎」頒獎典禮將於下周二(19日)在台北南山廣場藝文中心舉行,透過這個獎項,南山人壽期望能開啟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人員的關注,挖掘台灣各角落的醫務社工奉獻故事,為台灣社會增添更多幸福力量。
台灣南山人壽近期盛大舉辦全台唯一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南山醫務社工獎」頒獎典禮,為第二屆的比賽結果揭曉。這個獎項自2013年開始推動,旨在表彰那些在醫療領域默默奉獻的社工師們。今年,共有六家醫院、六位醫務社工師榮獲殊榮,預計將在3月19日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 南山人壽表示,這個獎項的設立,是因為他們深刻感受到醫務社工工作的辛勞與專業。在這個獎項的推動下,他們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多關注醫務社工的貢獻,並挖掘出台灣各地醫務社工的感人故事,讓這群默默付出的人們的精神得以傳揚。 今年獲獎的團隊和個人,都展現了卓越的專業能力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大型醫學中心還是區域醫院,他們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關懷著當地的居民。在人力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他們以少數的人員,發揮著巨大的力量,幫助病患度過難關。 個人組的得獎者來自不同階段的醫務社工,從剛入行的菜鳥到深耕20年的老將,他們都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服務,為醫務社工創造了新的價值。例如,林口長庚醫院的彭曉筠社工、台中榮民總醫院的張正瑋社工、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的張紀薇社工,他們積極整合資源,從燒燙傷病患的復原到病童的多元關懷,再到精神病人的社區融入,無一不展現了醫務社工的溫暖力量。 這次的頒獎典禮不僅是對得獎者的肯定,也是對整個醫務社工界的一次大加獎勵。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獎項,讓醫務社工的奉獻精神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尊重。
「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自2013年推動以來,深刻感受醫務社工的工作專業與辛勞。為進一步表揚醫務社工,南山人壽舉辦全台第一個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南山醫務社工獎」,今年獲廣大迴響,從近百件推薦資料中,評選出得獎者。
南山人壽表示,今年得獎的團隊與個人,都發揮醫務社工的專業,展現整合資源的熱情,不僅是醫務社工界的模範與榜樣,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令人感佩。
本屆獲獎的團體組得主,包括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顯現不分醫院規模大小,均長期在各地默默耕耘、關懷在地。相對歐美國家每百床設置25位社工人員,台灣目前僅設置一位醫務社工人力,獲獎的團隊都以極少的人力,發揮專業使命與團隊精神,在有限的資源下,幫助更多病友度過難關。
個人組方面,得獎者不論是剛踏入醫務社工界的新手,或是堅守醫務社工崗位逾20年的資深社工,都在工作上結合創新服務,透過持續進修或整合社會資源,為醫務社工創造新價值。
例如林口長庚醫院彭曉筠社工、台中榮民總醫院張正瑋社工、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張紀薇社工,積極整合各界資源,除了分別協助燒燙傷病患復原、推動病童多元關懷活動,更積極協助精神病人走入社區,展開新的人生。醫務社工則在器官捐贈、安寧療護推廣扮演溫暖的力量。
南山人壽將於下周二(19日)全球社工日當天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醫務社工的付出與奉獻,並為第一線醫務社工團隊鼓勵與喝采。
「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自2013年推動以來,深刻感受醫務社工的工作專業與辛勞。為進一步表揚醫務社工,南山人壽舉辦全台第一個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南山醫務社工獎」,今年獲廣大回響,從近百件推薦資料中,評選出得獎者。南山人壽表示,今年得獎的團隊與個人,都發揮醫務社工的專業,展現整合資源的熱情,不僅是醫務社工界的模範與榜樣,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令人感佩。
本屆獲獎的團體組得主,包括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相對歐美國家每百床設置25位社工人員,台灣目前僅設置一位醫務社工人力。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奇美醫院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等醫院,透過醫務社工的專業組成病友團體,為病友提供全人照顧,更在社會重大災難發生時,扮演緊急時刻醫病間最佳的溝通橋樑。醫務社工團隊也走入社區,包括高雄榮民總醫院、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針對社區在地化需求,建立完整醫療網路,成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守護者。
在個人組方面,得獎者不論是剛踏入醫務社工界的新手,或是堅守醫務社工崗位逾20年的資深社工,都在工作上結合創新服務,透過持續進修或整合社會資源,為醫務社工創造新價值。
第二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將於下周二(19日)於台北南山廣場藝文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期望透過醫務社工獎,藉此開啟社會對醫務社會工作人員的關注,發掘台灣各角落醫務社工奉獻故事,為台灣社會增添幸福力量。
南山人壽近期宣布,將以「創新」和「人才」為核心發展目標,以應對金融環境的變革。為此,公司將加大資源投入,推出首屆「儲備菁英計畫」,旨在培養屬於南山特色的優秀人才,共創「智慧保險新時代」。 計畫中,南山人壽預計招募內外勤人力超過6,500名,涵蓋投資、精算、理賠、核保、數據分析、程式設計等多個專業領域。總經理許妙靜強調,隨著南山人壽資產總額超過4.4兆元,市場業務持續成長,公司更需前瞻性策略,近年來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 許妙靜表示,南山人壽作為國內壽險業領軍者,對人才價值高度重視。今年推出的「儲備菁英計畫」將提供完整的人才發展藍圖,從培訓、學習到職涯發展,全面提升員工實力。內勤職缺分為六大類別,預計招募人數超過500人,並提供客製化訓練、學習平台和海外研習機會。 為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南山人壽同時增員6千名業務菁英,並推出全新的「優質人才培訓計畫」。該計畫提供超過200小時的系統化專業培訓,並配以南山全新端對端境界系統平台,協助新進人員高效管理業務和精準行銷。此外,還有每月專案獎金和新銷售業務獎金,讓優質人才在首年就能實現百萬元收入。
台灣壽險業龍頭南山人壽近日公布的財報亮麗,2月份單月稅後獲利達33.25億元,成為六大壽險公司中獲利最高的,累計前兩個月稅後獲利更達35.88億元,僅次於國泰人壽的36.9億元。南山人壽在業界中表現亮眼,獲利成長率達8%,是六大壽險公司中唯一未較去年同期衰退的公司。
南山人壽的淨值也在2月份再次回升,累計前兩個月已增加近570億元,主要得益於債券部位價值的上漲。由於新台幣匯率持續穩定,南山人壽在2月份增提了7.3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使得其外匯準備金餘額達73.7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三,有效平衡了外匯波動帶來的損益影響。
不僅如此,南山人壽的業績成長也受到業內關注。其他壽險公司如富邦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與台灣人壽在2月份的稅後共獲利91.74億元,淨值也普遍回升。其中,富邦人壽的單月獲利為18.7億元,排名第二,累計前兩月獲利為18.8億元,外匯準備金也增加到88億元以上,是壽險業的第二大外匯準備金。
國泰人壽則以14.6億元的單月獲利排名第三,累計前兩月獲利為36.9億元,並且在淨值方面有顯著回升,股債未實現部位從去年的虧損轉為利益,未來有機會實現更多獲利。新光人壽和中壽的業績也有所回升,外匯準備金也都有所增加,表現穩定。
南山人壽今年預計招募內外勤逾6,500名人力,專業範圍包括投資、精算、理賠、核保、數據分析、程式設計等內勤菁英及業務新秀。
南山人壽總經理許妙靜表示,南山人壽資產已超過新台幣4.4兆元,市場業務持續快速擴大。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更需要前瞻性的布局策略,因此近年積極朝向數位化轉型,斥資打造數位系統精進保險作業和客戶服務流程。
許妙靜指出,南山人壽作為國內優質的大型壽險公司,具有深厚的企業資源,一直相當重視人才價值,今年規劃推出首屆「儲備菁英計畫」,精心設計完整的人才發展藍圖,建構專業、紮實的職場實力。
今年內勤職缺主要為六大類別,包括投資、商品精算、金融暨法人機構通路、業務通路、客戶服務、程式設計等相關,預計招募人數逾500人。針對所有內勤人才的選育用留,南山擁有客製化的訓練規劃、學習平台以及海外研習等發展計畫,強化菁英人才培育。同時提供具巿場競爭力的獎酬制度、完善的福利規劃及員工團險保障。
除了將擴大招募內勤菁英,另將增員6千名業務菁英人力,以持續擴展業務成長動能。南山今年特別規劃全新的「優質人才培訓計畫」,透過為期一年超過200多個小時系統化專業養成訓練,輔以南山全新端對端境界系統平台,強力支援新人高效業務管理、精準行銷,並提供新人每月專案獎金方案,一年最高可達新台幣30萬元,再加上銷售業務獎金,幫助優質人才首年度收入突破百萬元。
南山人壽11日公告,2月單月稅後獲利33.25億元,拿下六大壽險公司2月獲利王,南山人壽累計前二個月稅後獲利35.88億元,僅次國泰人壽的36.9億元,但獲利比去年同期成長8%,是前六大壽險公司「唯一」獲利未較去年同期衰退者。
同時,南山人壽2月淨值再回升110億元,累計前二個月已增加近570億元,主要是債券部位價值回升,由於新台幣匯率平穩,南山人壽2月增提7.3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已達73.7億元,排名六大壽險的第三大,有助平衡外匯波動造成的損益影響。
富邦人壽11日公告2月單月稅後獲利18.7億元,是壽險單月獲利亞軍,累計前兩月稅後獲利18.8億元則暫居第四,但富邦人壽淨值在2月又回升200億元,二個月共增400億元,外匯準備金餘額也增加到88億元以上,是壽險業第二大,代表之後獲利應相對平穩、可期。
國泰人壽2月稅後獲利14.6億元,僅拿下單月第三名,但累計前兩月稅後獲利36.9億元站穩壽險業獲利王,同時國壽前二個月淨值共回升857億元,是六大壽險身價回升最多的一家,股債未實現部位更從去年的未實現虧損轉為未實現利益,未來可伺機實現成為獲利。
國壽二個月內也增提3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累計已有206億元,是壽險的「最大水池」,也是國壽史上外匯準備金最高點,即相對有本錢機動調整避險策略。
新壽前兩個月稅後獲利25.47億元是業界第三,同時二個月淨值回升近190億元,外匯準備金也有72.9億元,算是走出去年第四季的陰霾;中壽前二個月淨值也回升近160億元,且累積稅後獲利17.47億元,緊追富邦人壽,外匯準備金也回升到近40億元的水準。
據了解,卡達中央政府本次預計發行三種美元債券,5年期、10年期、30年期,5年期與10年期均未在台發行,僅30年期採台灣、盧森堡雙掛牌,3月6日訂價結果,票面利率為年息4.817%。這也是卡達第二次來台發債,第一次是去年4月23日,也是30年期、60億美元。
台灣壽險業今年搖身一變,美元保單成為業績的主力!金管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壽險外幣傳統保單準備金佔所有準備金的18.22%,雖然距離法定的35%還有段距離,但額度卻有新台幣3.77兆元之多,就算各大公司全力推銷美元保單,這個額度應該也還用不完。 由於新台幣保單利率較低,加上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今年各家壽險公司都把目光聚焦在美元利變壽險上。去年美元保單全年新契約保費達5,160億元,佔整體新契約保費的37.4%,預估今年這個比例將提升至40~50%,甚至有公司預計美元保單可能佔新契約保費的逾50%。 為了吸引客戶,各大壽險公司紛紛調高躉繳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如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等,已將利率調升至4%,全球人壽則更高至4.01~4.03%。雖然中壽3月將利率調降回3.98%,但如富邦人壽、遠雄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司,宣告利率仍維持在3.92~3.98%。 金管會去年11月調高外幣傳統保單占準備金的比率,從25%提高到35%,總額度從5.6兆元提高到近7.9兆元,讓美元利變壽險可再「放膽」銷售。若超過額度的外幣保單,則必須算入國外投資,這樣會吃掉部分的投資報酬率,對壽險業經營獲利反而不利。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指出,目前僅有安聯人壽因將傳統保單移轉給中國人壽,準備金減少,外幣傳統保單占比超過35%,必須申請額外提高額度或大量銷售新台幣保單。另外,有一家壽險公司已申請取得超過35%的外幣傳統保單額度。 今年1月美元保單銷售新台幣51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8.6%。這主要因為元月有高宣告利率的新台幣躉繳利變壽險停售,排擠了美元利變壽險保單的銷量。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的衰退較多,比去年1月衰退54.5%,推估應是去年有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的原因。
新台幣保單利率較低,又有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因 此各家壽險公司今年都已打定主意,要大賣美元利變壽險,去年美元 保單全年新契約保費共5,160億元,約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37.4%, 各家壽險公司預估今年應會占40∼50%,甚至有公司預估自家美元保 單可能會占新契約保費的逾50%。
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今年1月開始就調高躉 繳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直接衝到4%,全球人壽更拉到4.01∼ 4.03%,雖然中壽3月調降宣告利率到3.98%,但如富邦人壽、遠雄 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司都有宣告利率3.92∼3.98%的躉繳美元利變壽 險。
金管會去年11月調高外幣傳統保單占準備金的比率,由25%拉高到 35%,即總額度從5.6兆元提高到近7.9兆元,剩下的可承作額度由新 台幣1.52兆元變為3.77兆元,原本可能在今年觸頂的外幣傳統保單, 尤其是美元利變壽險可再「放膽」銷售,否則超過額度的外幣保單, 就必須算入國外投資,即吃掉部分的投資報酬率,對壽險業經營獲利 反而不利。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僅有一家公司,即安聯人壽因為將 其傳統保單移轉給中國人壽,造成準備金減少,所以其外幣傳統保單 占比則逾35%,必須申請額外提高額度,或是大量銷售新台幣保單, 否則外幣傳統保單就是會占到這家公司國外投資額度,另外有一家壽 險公司已申請取得逾35%的外幣傳統保單額度。
今年1月美元保單約銷售新台幣51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8.6%, 主要是今年元月有高宣告利率的新台幣躉繳利變壽險停售,排擠到美 元利變壽險保單的銷量;另外,衰退較多的是美元投資型保單,比去 年1月衰退54.5%,推估應是去年有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的原因 。
保戶投保壽險保單,只要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都可以進 行保單貸款,即保戶可以把繳出去的保費再「借出來」,但因為壽險 公司有承諾保單利率或要協助保戶投資,因此保戶若要用保單借款, 一般都要負擔比保單預定利率或實際投資報率更高的借款利率。
壽險公司有22兆多元的準備金,但保單貸款餘額僅約5,500多億元 ,僅占可運用資金2.3%,國泰人壽、新光人壽都各有上千億元的貸 款量,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則有500∼700多億元。
保險局表示,希望了解各家公司目前保單貸款利率訂定的依據、是 否合理,有無損及保戶權益,另外也希望未來壽險公會應整合公告各 家保單借款利率區間。
例如目前主要壽險公司都會公告不同保單有不同借款利率計算方式 ,如新台幣傳統壽險就是保單預定利率加0.5個百分點,一般都在4∼ 6.9%之間;若是美元傳統保單,因美元利率較高,則要加碼2.5個百 分點,借款利率多在6.25∼9%間;若是近年熱賣的美元利變壽險, 則是宣告利率加2.5個百分點,各公司多半介在5∼9%。
但若是投資型保單,各公司多半依實際投資報酬率加碼,有公司則 是用三行庫定存利率加碼,目前依幣別不同,在3.95∼9%不等。
有些壽險公司有公告借款利率下限,如美元利變壽險就是6.5%, 但若宣告利率不到4%,則加碼後應是低於6.5%;另外如新光人壽有 推出三年固定利率3.35∼3.45%的新台幣保單借款專案,比一般公司 短期借款4%左右的利率優惠,最近推一年利率更僅2∼2.9%。
近日,台灣國際板債券市場遭遇冷清,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僅有九檔國際板債券發行,總金額約6.92億美元(新台幣21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衰退近89%。這主要是由於壽險公司的投資額度受限,導致市場投資熱情下降。 過去,壽險業在國際板債券市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因為它們的投資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還因為部分大型壽險公司曾經手握數千億元的國際板債部位。然而,由於金管會去年11月實施新的投資額度管控措施,壽險公司的投資行為受到了限制。 新規定要求壽險公司的國外投資加上國際板債券的投資,不得超過已核定國外投資額度的145%,即最高只能占可運用資金的65.25%。這些限制措施對於一些壽險公司來說,意味著即將不能再大量投資於國際板債券。 儘管如此,一些壽險公司如國壽、富邦人壽等仍保有部分投資額度。然而,由於國壽對國際板的投資一向謹慎,其國際板債券只佔其資金約5%,因此即使還有額度,也不會一口氣拿走大量部位。此外,如果國際上的同評等債券利率更高,壽險公司會先選擇投資於國外債券,以保持更高的流動性。 去年2月,受到立法院及金管會考慮管制的新聞影響,國際板債券市場曾經短暫回暖,當月發行量達24檔、總金額60.58億美元,前二月合計發行量達38檔、總金額107.77億美元。但今年前兩個月,發行量僅為18檔,總金額16.6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衰退幅度達84.5%,其中2月份的衰退幅度更是高達88.6%。 在這波冷清的市場背景下,一些國際銀行如加拿大皇家銀行、蒙特婁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星展銀行等,仍然發行了30年期國際板債券,報酬率在4.6~5.4%不等,其中不少檔的利率甚至比去年發行時更高。
台灣壽險業近期受到金管會的關注,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多數壽險公司決定在3月份暫不調整宣告利率。其中,<南山人壽>更是積極配合,不僅不調整利率,還率先對熱銷的躉繳利變壽險進行調降。根據新聞報導,<南山人壽>將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從2月的4%降至3.98%,而新台幣保單的宣告利率則都下降了5個基本點,從2.97%及2.98%降為2.92%與2.93%。 金管會為了防止市場過度波動,今年除了關注壽險公司的淨值變化,也擔心公司們利用高宣告利率來吸引資金。於是,在1月底就開始對各家公司進行口頭勸導,要求他們應該考慮「審慎經營」的原則,並謹慎調整宣告利率。農曆年假後,金管會更是加強監督,迅速召集南山、台灣、中國、全球、遠雄及宏利人壽,了解他們的宣告利率情況及考量。之後,金管會又發函要求各家公司提供躉繳高利率保單宣告利率的決策過程及相關會議紀錄。 在金管會的緊迫監督下,國泰、富邦、新光、南山、台灣及全球人壽都表示,3月份不會調整現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而<中國人壽>則是率先作出調降決定,將三張躉繳保單的宣告利率調降2~5個基本點。值得一提的是,<中壽>今年1月才將美元利變壽險「美鑫」的宣告利率從4%提高,如今卻因為台美利差及投資避險成本等因素,不得不將利率調降至3.98%。 <中壽>表示,作出降息決定確實是經過了「煎熬」的過程。雖然美國已經暫停升息,但台美利差仍然存在,台灣央行未升息前,壽險公司國外投資的避險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投資部門每月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必須機動調整宣告利率。然而,降息後,公司必須面對行銷通路強大的壓力,以及與同業的激烈競爭。
不過2月發行九檔國際板債券中,有六檔債是30年期,投資人主要 仍是國內壽險業,但投資金額都相對謹慎,六檔總發行量僅有5.9億 美元(約合新台幣182億元)左右,與過去一檔債就2∼8億美元,且 都由壽險業承包情況,相距甚遠。
壽險業原本投資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因此不少壽險 公司是「狂吞」,如前年蘋果來台發10億美元,AT & T發14.3億美 元的國際板債券,都由壽險業分食,部分大型壽險公司去年初手中就 各有新台幣4千至8千多億元的國際板債部位,市場及立委抨擊金管會 放任不管,投資過於集中、流動性不佳下,恐造成壽險公司系統性風 險。
因此金管會去年11月已正式控管壽險公司投資額度,即國外投資加 上國際板債券,不得逾已核定國外投資額度的145%,最高就是占可 運用資金的65.25%,已有部分公司超標,金額是數百億到上千億元 ,就是即立即不得再加碼國際板債,必須等可運用資金增加或債券到 期,空出新額度才能再投資。
剩下如國壽、富邦人壽等還有額度,但國壽一向對國際板採小額投 資,國際板債占其資金僅5%上下,即便國壽還有不少額度,也不會 一口氣拿很大部位,且若國際上同評等債券利率更高,則壽險公司就 會先拿國外債,流動性相對較高。
去年2月因傳出立法院及金管會考慮管制,國際板債券單月就發行 24檔、60.58億美元,前二月合計是38檔、107.77億美元,即有逾新 台幣3,100億元的發行量,但今年前二個月僅18檔發行量,單是檔數 就衰退25%,發行金額合計16.65億美元,衰退84.5%,其中又以2月 衰退88.6%,幅度比1月更大。
2月如加拿大皇家銀倫敦分行、蒙特婁銀、摩根大通銀、法國巴黎 銀、星展銀等都發行30年期國際板債,且報酬率在4.6∼5.4%不等, 不少檔比去年發行時利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