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新台幣今年前四個月持續貶值,壽險公司有大量外匯利益足以支撐 獲利,前四月壽險業外幣部位若未避險,即有7,885億元的兌換利益 ,加上趁機降低避險比重,4月甚至出現淨匯兌利益24億元,不計避 險工具成本,前四月避險後的外匯利益逾2,000億元,支撐壽險獲利 。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台灣等前六大壽險公司,前四月 未避險的兌換利益就逾6,000億元,同時積極處份股票資本利得逾1, 400億元,六家公司前四月合計稅後獲利1,013億元,且每家都獲利, 新壽亦由虧轉盈,前四月稅後淨利32億元。
5月新台幣升值0.37%,壽險業坦言「有比較辛苦」,加上避險工 具仍貴,因此各家都有趁台股站上21,000點,實現不少股票資本利得 ,目前初步估計,前六大壽險5月多數仍能獲利,雖可能比4月單月賺 325億元大幅減少,但應也還有「小賺」數十億到上百億元的能力。
台股5月站上21,000點之上,單月上漲3.8%,4月底壽險業持有台 股市值已突破2兆元,創2022年4月以來新高,5月股市繼續漲,壽險 持股市值將持續上升,大型壽險股票未實現利益極大,如先前國壽透 露股票未實現利益逾千億元,新壽亦逾200億元,富壽應更可觀,5月 壽險仍可伺機從股市中實現不少資本利得,不至於出現大幅虧損,六 大前五月稅後獲利應有望破1,100億元。
壽險業者表示,過往觀察新台幣走勢,貶到一定幅度有可能出現調 整,4月中開始觀察新台幣就已有升值跡象,因應新台幣未來還可能 升值,已有機動調整避險策略,但接下來要進入股利發放旺季,外資 拿股息可能會換回美元,估計短期新台幣急升不易。
南山人壽宣告利率3.95% 面臨升息壓力
隨著美國降息時程延後,國內壽險市場競爭升溫。業界龍頭業者國泰人壽宣布6月將調高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至4.05%,國內七家壽險公司已將美元利變壽險最高宣告利率齊拉至4.05%。
由於業務資金淨流出,各壽險業者紛紛調高宣告利率以維持保費收入,避免現金流壓力擴大。值得關注的是,大型壽險公司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目前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僅3.95%,業界預估在國泰人壽帶頭調升後,勢必造成南山人壽等業者的宣告利率面臨壓力,後續可能出現進一步調整。
利變型壽險自2014年開始熱銷,2018年達到最高點,但受宣告利率新制與美國升息影響, 近年來銷售額有所下降。今年在壽險業者積極調升宣告利率下,預計將高於去年的2,627億元。
**壽險業搶錢潮再起 南山人壽發債300億創新高**
台灣壽險業者積極搶錢,紛紛宣布發債籌資,目前已公告發債的壽險公司有6家,發債總額達1,580億元,創歷史新高。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發行的台幣計價票面利率皆為3.7%~3.85%,不過南山人壽的發債額度達300億元,創下該公司史上最高,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擬與去年相同,在3.75%~3.88%之間。
由於國內債券市場規模有限,越晚發債的壽險公司,票面利率可能越高,為了避免發債成本墊高,各家壽險公司都搶著「先發先贏」。目前已公告發債的公司包括國壽、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邦、凱基等。
南山人壽發債額度創下300億元的新高,比去年115億元大幅增加,展現積極擴張的企圖。壽險業者表示,近年來因應疫情影響,台灣經濟成長減緩,壽險業投資收益率降低,因此需要透過發債籌措資金,以維持穩健的營運。
除了國內發債,壽險業者也積極尋求海外發債管道。國壽率先公告要在新加坡成立海外發債公司,南山人壽也跟進,將在新加坡成立特別目的載體(SPV),進行海外發債。新壽則計畫明年設立海外發債公司,預期壽險業的海外發債潮將在下半年持續發酵。
另據富邦金公告,富邦人壽將對其100%持股子公司Bow Bells House(Jersey)增資約新台幣9.9億元,用於投資歐洲不動產。過去富邦人壽積極在歐洲地區投資不動產,2014年以約新台幣75億元買下Bow Bells House大樓。
六大壽險公司首季獲利亮眼,利息與租金收入合計逼近 1,800 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81.79 億元。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以 531.19 億元拔得頭籌,南山人壽緊追在後,以 359.04 億元位居第二,富邦人壽則以 335.38 億元拿下季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僅有新光人壽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其餘五家公司皆有顯著成長。其中,富邦人壽利息與租金收入年增幅達 24.54 億元,國泰人壽緊隨其後,年增 23.9 億元,南山人壽以年增 21.39 億元擠進前三名。
壽險業主管表示,各家公司的利息收入與租金收入愈高,代表公司每年都能有穩定的收入進帳,有助於提升獲利。分析師指出,多數壽險公司首季利息與租金收入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市場利率或租金上升,或是投資部位與出租資產部位擴大,甚至兩項因素兼具。
此外,六大壽險公司今年首季的租金收入也較去年同期增加 3.1 億元。擁有許多土地與不動產的南山人壽每年藉由租金收入穩定獲利,穩坐「全台最大包租公」的寶座。
另外,新光人壽首季進帳262.26億元,凱基人壽為166.1億元,台灣人壽也有140.83億元的利息加租金收入落袋。與去年同期相較,六大壽險裡僅新光人壽略見下滑,其餘五大壽險均水漲船高。
各公司資料顯示,富邦人壽首季利息與租金收入年增金額24.54億元奪冠,國泰人壽年增23.9億元緊追在後,南山人壽年增21.39億元、擠入前三大。
此外,凱基人壽年增8.1億元,超前台灣人壽的4.64億元,新光人壽則是微幅減少0.79億元。
壽險業主管解釋,壽險公司投資債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現金股利與不動產租金等金額愈高,代表公司每年都能有「穩定收入」進帳,有助獲利提升。
壽險業高層分析,多數壽險公司首季利息與租金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有三,在投資部位變動不大前提下,可能是市場利率或租金上升;當市場利率或租金差不多時,即為投資部位和出租的資產部位變大;部分壽險公司同時兼有上述兩項因素。
至於新光人壽利息與租金收入微減,因投資部位變化不大,主要是銀行存款利息減少所致。
業者指出,擁有不少土地與不動產的大型壽險公司樂當「包租公」,每年都能藉此穩定取得租金收入。今年第1季,六大壽險的租金收入進帳88.26億元,光是國泰人壽就高達34.19億元、占比近四成,「全台最大包租公」封號當之無愧。
今年首季六大壽險租金收入88.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億元。富邦人壽、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首季分別賺進21.64億元、12.31億元與11.3億元的租金收入;台灣人壽與凱基人壽也有5.07億元與3.75億元的租金收入落袋。
美國降息延後,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4月一度上飆到4.7%,目前在 4.4%∼4.5%左右,加上新台幣貶值,保戶想要利差、匯差兩頭賺, 前幾年投保的美元保單解約率上升,業務面出現資金淨流出,讓壽險 業警戒,藉由拉高美元宣告利率維持保費進帳,以免現金流壓力擴大 。
6月最受矚目就是一向「淡定」的國壽跟進拉升宣告利率,直接拉 齊到市場最高的4.05%,同時間台壽、凱壽、全球、遠壽、台新、元 大等壽險的美元保單宣告利率,最高都是4.05%,只是有些是理財型 ,有些是保障型,目前都在3.9%∼4.05%之間激烈競爭。
由於業務面資金淨流出,加上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將大,投資型保單 前4月銷售804億元左右,大型壽險主力轉攻可真正帶入資金的利變壽 險或分紅壽險,原本預期美國上半年就會降息,因此壽險第一季宣告 利率多半保守、按兵不動,但現在降息時程延後,今年已快過半,利 變型壽險4月僅賣出195億元,創下近六個月新低,前4月僅有919億元 ,創近11年同期新低,逼得各公司紛紛拉高宣告利率,要替業績掛上 新馬力。
前六大除富邦人壽主力在分紅保單外,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美元利 變壽險宣告利率最高僅3.95%,國壽出手後,勢必造成新壓力,預估 大型壽險的宣告利率還可能再變化。
利變型壽險從2014年開始熱銷,最高峰在2018年,一年有近7,000 億元,但2020年開始受到宣告利率新制與美國升息影響,下降到一年 約3,000億元,去年僅賣2,627億元,今年在壽險業積極調升宣告利率 下,有機會賣超過去年。
因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可能越高,發債成本 就墊高,各壽險都想「先搶先贏」,國壽率先公告發債,另包含新光 、南山、 富邦、三商美邦、凱基等都已跟進公告發債。
富壽董事會公告發債額度為250億元,將全部發行新台幣計價,票 面利率4日出爐,十年期票面利率為3.7%、15年期為3.85%。
富壽的票面利率與國壽相當,國壽一開始公告史上最高500億元的 發債額度,其中9成為新台幣,票面利率也是3.7%∼3.85%,僅1成 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因應接下來有海 外SPV發債需求,與為強化ICS,國壽再度公告發債額度增加300億元 ,共計800億元,創其單年籌資最大量。
今年早已宣布發債的新壽,原訂額度80億元,以新台幣為主,但必 須找銀行保證,上半年預計先有55億元到位,後續還有25億元額度, 持續尋求銀行保證中,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接近4%。
南山人壽今年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其史上最高,比去年115億 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擬與去年相當,在3.75%∼3.8 8%。
後續還有三商美邦人壽、凱基人壽,正在向市場詢價中,三商壽與 新壽一樣要找銀行保證。另因國內債券市場小,壽險業積極尋求海外 發債籌資,國壽率先公告要在新加坡成立SPV海外發債,之後南山人 壽也跟進,同樣要在新加坡設SPV海外發債,新壽則計畫明年設立, 預期壽險業國內外發債潮下半仍將持續。
另富邦金4日公告,富邦人壽對100%持有子公司Bow Bells House (Jersey)增資2,395.8萬英鎊,約新台幣9.9億元,將待主管機關核 准。過去積極在歐洲地區投資不動產,2014年12月以1.97億元英鎊買 下Bow Bells House大樓。
**又一壽險發債!南山擬境外籌資1580億創新高**
隨著壽險業2026年接軌國際ICS制度腳步逼近,發債潮持續發燒。繼凱基人壽宣布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後,南山人壽也宣布將設立海外公司進行發債籌資,成為今年第二家在新加坡設立特定目的國外公司(SPV)的壽險業者。
南山人壽表示,將在新加坡設立全資子公司,並發行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以取得資金投資運用,充實資本。考量亞洲投資人為主要銷售對象,以及新加坡的便利性,因此選擇在當地設立SPV。
除了南山人壽外,今年至今已有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和凱基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宣布發債,總額達1,5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市場胃納量有限,各壽險公司爭相發債。除了六家已公告發債的業者外,台壽也表示有需求時會考慮發債。目前,各大壽險公司的發債總額已超過去年全年,顯示壽險業積極備戰接軌國際監理標準。
南山人壽發布公告後,表示擬設立的SPV額定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將向金管會提出申請設立,待核准後再進行後續作業。隨著壽險業發債潮持續,今年壽險業發債金額可望再創新紀錄。
**南山人壽發債腳步加快 設立SPV發行美元債券**
台灣壽險業持續展開發債動作,南山人壽於昨日(30日)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美元債券。此外,開發金旗下的凱基人壽也宣布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成為六大壽險公司中第五家宣布發債的業者,合計發債金額預計將達1,530億元。
南山人壽董事會昨日決議,將於新加坡成立100%持有的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該子公司設立後,計畫發行具資本性質的美元債券,並將募集資金運用於投資。
繼國泰人壽之後,新光、南山人壽等業者陸續宣布設立SPV的計畫,新光人壽預計於明年成立SPV公司。凱基人壽則將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自有資本及提升資本適足率。
壽險公司為配合IFRS 17與ICS新制上路,於去年掀起發債潮,今年的發債規模更大。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國泰、南山、新光、富邦等四家壽險已公布發債計畫,其中國泰發債額度最高,達800億元,南山人壽其次,擬發債300億元,富邦與新光分別發250億元和80億元,凱基人壽則擬發100億元。
凱基人壽公告,將發行10年以上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上限為100億 元,得依實際狀況需求一次或分次發行,票面利率將向市場探詢,債 券發行期間不超過15年。統計上半年還沒結束,已有國壽、富邦人壽 、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凱壽等六家壽險宣布發債, 其中國壽還包含一部分的海外發債,六家壽險已公告發債額度達1,5 80億元。
南山人壽公告擬設立100%持股的SPV,以海外發債籌資。南山人壽 表示,為充實資本以順利接軌國際ICS制度,且遵照法令開放腳步, 董事會決議擬在新加坡設立100%持有的子公司,額定資本額為2,00 0萬美元,設立後將以發行具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並以所取得的資金 進行投資運用為目的。
對於設立在新加坡,南山人壽說明,主要考量初次發行主要銷售對 象為亞洲投資人,加上地點具便利性,因此選擇於亞洲金融中心新加 坡,設立SPV,後續還要向金管會提出申請設立,並待金管會核准後 ,進行後續相關作業。
距壽險2026年接軌越來越近,發債潮越演越烈,今年前五月發債額 度就超過去年全年,已有國泰、南山、新光、富邦、三商壽、凱基壽 公告發債,若台壽今年也公告發債的話,今年前七大壽險公司全都有 發債。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 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可 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量海外發債的途徑。
因市場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就越高,各壽險公司先搶先 贏,六家壽險公司發債,合計已高達1,580億元,超過去年的1,110億 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過兩次,即2016年1,040億元及 去年1,110億元。
南山人壽昨日董事會決議擬於新加坡設立100%持有的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額定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設立後將以發行具資本性質美元債券,並以所取得的資金進行投資運用為目的。繼國泰人壽後,包括新光、南山人壽等都陸續宣布成立SPV規劃,新光人壽計劃明年設立SPV公司。
凱基人壽則是將發行上限100億元的10年至15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公司自有資本並提升資本適足率。
壽險公司因應IFRS 17與ICS新制接軌需求,大型壽險業者去年就掀起發債潮,今年的發債規模則是更大。六大壽險中,之前已經公布發債計畫的國泰、南山、新光、富邦等四大壽險,其中,國壽發債額度達800億元,其次南山人壽擬發債300億元,富邦發250億元、新光發80億元,昨天宣布的凱基人壽則是擬發100億元。
**南山壽險投資型保單成績亮眼 重回前五名**
在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向好的帶動下,台灣投資型保單銷售持續升溫。根據壽險公會統計,4月份壽險業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超過259億元,年增幅度超過4成。
投資型保單業績排名也出現大洗牌。安聯人壽憑藉穩健的傳統保經代通路,前四月投資型保費達178億元,超越過去長期稱霸的國泰人壽,躍居投資型保單一哥。
闊別投資型市場四年後,南山人壽今年重新加入,表現搶眼。4月份單月以32億元業績拿下第三名,前四月累計達76億元,擠上第五名,展現其強勁的業務實力。
國泰人壽4月份投資型保單業績約為41.2億元,前四月累計143.4億元,仍穩居業界第二。富邦人壽前四月業績為88.9億元,排名第三。安達人壽緊追在後,前四月業績接近88億元。
受到股市多頭行情的影響,今年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表現強勁。3月份新約保費達261億元,創下七個月新高。南山人壽在3月份單月賣出28億元,一舉衝到第四名,表現亮眼。
4月份投資型保單業績仍維持在250億元以上,但排名有所變動。安聯人壽憑藉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45億元,奪得龍頭寶座。國壽4月份因強化利變型保單銷售,投資型保單業績僅為41億元,位居第二。
南山人壽表現亮眼,4月份單月賣出32億元,超越富邦人壽的25.3億元,奪下單月第三名。外商壽險安達人壽也不甘示弱,單月賣出26億元,拿下第四名。三商美邦人壽單月業績為21億元,超越法國巴黎人壽的20.8億元,拿下第六名。
銀行銷售投資型保單的市占率約為2-3成,主要依賴業務員與傳統保經代通路。安聯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通路取得近113億元的業績,成為保經代通路業績龍頭。安達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通路獲取近85億元的業績,主要透過銷售投資型保單。
三商美邦併購題材再起!南山人壽傳評估
去年開始尋求策略投資的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近日股價狂飆,市場傳出有金控評估併購,其中「南山人壽」傳為熱門人選。
消息人士指出,過去一年多以來,三商壽積極尋找策略投資人以強化財務體質,甚至考慮一次性出售。近期傳出與一家外資接觸甚密,已向金管會報告,但雙方尚未達成共識。
除了國外策略投資,市場傳言三商壽也與其他公司商談併購,但尚未有明確對象。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洽談合併,認為目前三商壽賣相最好,可趁價格優時出售。
據了解,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包括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等,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若合併任兩家壽險公司,將改變現有排名。不過,考量到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壓力,市場認為此時進行「壽壽併」須具備財務實力或自信接軌過關,否則難以進行。
**新光金併購台新金挑戰中信金 南美人壽有望躍居第三**
新光金控大股東吳東進傳出有意與中信金控合併,若合併案順利通過,將動搖國內金控版圖,南山人壽也將因此受益。 合併後的新光金控和中信金控總資產將達到驚人的 13.46 兆元,超越國泰金,成為台灣最大的金控公司。在壽險業部分,南山人壽和新光人壽合併後,資產總額和新契約保費排名都將挑戰第三名。 根據今年第一季最新數據,南山人壽資產總額為 5.54 兆元,新光人壽為 3.67 兆元,兩家壽險公司合併後將有望挑戰資產總額第三大的富邦人壽(5.98 兆元)。 此外,在今年前四個月的新契約保費排名中,南山人壽以 266.7 億元排名第三,新光人壽則以 129 億元排名第六。合併後,兩家公司的總保費收入將達到 395.7 億元,躍居六大壽險業的第三大。 業界分析,壽險業績近年來持續回溫,南山人壽和新光人壽合併後將擁有更龐大的客戶群和業務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穩固在壽險業的前三大地位。**南山人壽恐面臨競爭對手威脅 中信金有意併購新光金**
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正積極研議合併事宜,市場傳出,中信金控也加入競標行列,有意併購新光金,以擴大規模。 中信金控總資產近8.4兆元,排名國內第三大金控,旗下擁有國內第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以及第六大壽險台灣人壽。若能成功併購新光金,中信金控的總資產將增至近13.5兆元,超越國泰金控,成為金控龍頭。 據透露,中信金控偏好併購新光金,而非京城銀行,但目前台新金控與新光金已進入合意併購階段,研究合併可行性。中信金控若要介入,可能也需採合意併購方式,洽談換股比率及價格。 市場分析,中信金控股價攀高,此時洽談合併換股,出價能力較強。新光金控目前收盤價為8.99元,而中信金控收36.05元。 新光金控創辦人吳東進積極尋求多家金控併購新光金,其中中信金控對此表示「心動」。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表示「不予評論」,中信金控則未回應。 金管會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金控申請併購,但若有業者申請,將依法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若中信金控成功併購新光金,新光金控旗下的南山人壽恐面臨競爭對手台灣人壽的威脅。台灣人壽目前為國內第四大壽險公司,市佔率約12%,而南山人壽則為第五大壽險公司,市佔率約11%。兩家壽險公司合併後,將躍升為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瓜分壽險市場版圖。市場傳出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積極尋找多家金控,迎娶新光金,僅 中信金「心動」,對此,新光金、中信金29日都表示「不予評論」。 據透露,中信金近期的確在研議併購新光金與京城銀行,希望二擇一 擴大版圖,其中又對新光金更為偏好,但目前台新金與新光金是以合 意併購為前提,研究合併可行性中,中信金要「介入」,應也是採合 意併購,洽談換股比率及價格,就要看新光金是否願意談,後續都要 看金管會是否核准。
新光金29日收盤價8.99元,中信金則收36.05元,台新金則是18.3 元,市場分析,中信金股價攀高,此時洽談合併換股,出價能力的確 較高。
台新金4月已接到新光金來函邀約研究合併可行性,5月初董事會已 通過,並回函新光金;未來雙方應會委請外部顧問,據指出,台新金 目前尚未啟動併購流程。金管會指出,未收到任一家金控申請併購。 但若有業者申請,金管會將依法審核。
中信金目前排名國內第三大金控,3月底合併資產近8.4兆元,市值 超過7,500億元,旗下有國內第一大民營銀行中信銀行,及第六大壽 險台灣人壽,前四月稅後純益260.27億元,EPS為1.33元,在金控中 排名第三。若能併購新光金,將成為規模第一大金控,壽險子公司規 模有望逾5.8兆元,超越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躍升第二大壽險,證 券、投信也跟著擴大版圖。
據了解,吳東進會找中信金等金控,是爭取除台新金外的各種可能 性,希望新光金要「嫁」也要有「好歸宿」。新光金、台新金過去多 次研究合併,價格一直談不攏,吳東進派大股東希望用每股淨值來談 ,台新金先前則以市價出具換股建議。
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表示,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也只是維持第四 大金控地位,但與中信金合併,會成為第一大,若真能合併「Why N ot」。
三商壽29日股價收在7.24元,應是2022年9月之後的新高,除與三 商壽首季淨值比回到法定標準3%以上外,也與市場傳出有買家評估 併購有關。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三商壽就積極尋求策略投資人入股,強化 財務體質,同時也不排除一次性出售,近期有洽談一外資入股,已向 金管會報告,但雙方仍未就入股條件達成共識。
市場人士表示,一年多來,幾乎大型金控、旗下沒有壽險的金控、 大型壽險公司都曾看過三商壽,但至今沒有人敢「拍板」,就是擔心 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三商壽亦有不少高利率保單,增資 壓力亦不小,現在除了花錢併購,未來可能要有增資責任。
三商壽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若有具體進展,會報董事會後對外 公告。三商壽在28日法說會透露年底前尋求機會出清投資失利的台灣 50反1 ETF,29日三商壽股價一舉站上7.24元。
金管會官員說,除原本洽談的國外策略投資人與現金增資、發債外 ,三商壽確實一直有跟其他公司談併購,但還沒有很明確的對象,策 略投資人與併購一直有在談。據了解,金管會並不排斥三商壽與金控 談合併,主要認為三商壽目前賣相最佳,可趁價碼最好時賣出,以免 最後賣不掉。
國內前八大資產逾兆元的壽險公司,即國泰、富邦、南山、新光、 凱基、台灣、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亦都有自家業務員團隊,任兩家 合併,都會改變現有排名,只是在2026年接軌前,各壽險公司光發債 、現增就已有很大壓力,此時要進行「壽壽併」,除非已有信心接軌 過關,或財務實力雄厚,否則應很難成行。
國壽4月投資型保單仍有41.2億元左右業績,前四月143.4億元,都 是業界第二,富邦人壽前四月88.9億元排名第三,安達人壽前四月以 近88億元緊追在後,南山人壽4月急起直追,前四月以76億元擠上第 五名,第六及第七名為法國巴黎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各有67.9億元 與67.8億元,相差極小。
今年股市多頭列車啟動,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3月有261億元,創七 個月新高,其中國泰人壽3月熱賣64億元,位居龍頭寶座,安聯人壽 單月賣45億元緊追在後,富邦人壽單月也賣近36億元拿下第三名,南 山人壽則以單月賣28億元,一口氣衝到第四名,第五名是法巴人壽賣 24億元,第六名是安達人壽單月賣22億元,三商壽3月賣近20億元為 第七名。
4月投資型保單仍然賣250億元之上,但排名卻大洗牌。安聯人壽4 月靠著強大的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4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至於3 月在一哥位子的國壽,因強化利變型保單銷售,4月僅有41億元,拿 下亞軍;南山人壽則超車富壽4月的25.3億元,靠著旗下強大的業務 部隊,單月賣32億元奪下單月第三名。
外商壽險安達人壽也不甘示弱,靠保經代通路單月賣出26億元,拿 下單月第四名;三商壽單月則賣21億元,超車法巴人壽的20.8億元, 拿下第六名。
銀行今年銷售投資型保單市占率僅2∼3成左右,主要靠各家業務員 與傳統保經代通路,安聯人壽前四月在傳統保經代拿到近113億元的 業績,亦是保經代通路的業績龍頭,其次是安達人壽拿到近85億元, 主要都是銷售投資型保單,其他則主要靠自家業務員或銀行銷售。
根據今年第1季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中信金總資產約8.38兆元,新光金總資產5.08兆元,台新金3.2兆元,假設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總資產規模為8.28兆元,有機會與中信金一較高下,屆時中信金將面臨被超車的挑戰,但若中信金與新光金合併,總資產規模將達13.46兆元,超越國泰金成為國內最大金控。
若以國內傳統六大壽險排名,根據保險局公開資料檢視2024年第1季底各壽險公司資產總額,依序為國泰人壽8.82兆元、富邦人壽5.98兆元、南山人壽5.54兆元、新光人壽3.67兆元、凱基人壽2.46兆元、台灣人壽2.25兆元。
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合併後資產總額,將可望挑戰第三大。
若以今年前四月新契約保費計算,前六大排名為富邦人壽368億元、國泰人壽351.9億元、南山人壽266.7億元、台灣人壽164.5億元、凱基人壽160.1億元及新光人壽129億元。
由於壽險業績持續回溫,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合併後加總新契約保費收入,將可躍居六大壽險業中第三大。
**壽險業苦尋避險成本「解方」**
為了解決壽險業每年龐大的避險成本,壽險公會向金管會提出了「外匯價格準備金」建議案,而這項建議案中,預計用於充實外匯準備金的六項準備金來源,其中之一的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金額也隨之曝光。
根據統計,在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等七家壽險公司中,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合計接近200億元。其中,國泰人壽以110.8億元居冠,新光人壽以56.4億元位居第二,南山人壽約13.5億元位居第三,顯示這些壽險業者在房地產投資上獲利頗豐。
壽險業高層強調,這項建議並非「一體適用」,而是採「個案申請」方式。當新台幣匯率貶值時,壽險業者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作為日後台幣升值時的沖抵損失之用。這項準備金猶如一個「水庫」,能緩衝匯率變動對壽險業獲利的影響。
同時,外匯準備金也能減少壽險業者每年支付的龐大避險費用,讓業者更靈活地運用資金。透過充實外匯準備金,業者不需過度加強避險,避免避險費用侵蝕投資報酬率,進而提升整體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