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南山人壽19日舉行股東會,尹崇堯會後受訪時表示,南山人壽持有 的信義計畫區部分商辦,將陸續在2026年至2027年完成,像信義區公 所A26案預計2026年完成,世貿三館A21預計2027年落成,屆時包含南 山廣場,2027年在信義區南側會有逾9萬坪的頂級商辦可出租。
尹崇堯分析,信義計畫區南側是北部頂級商辦很重要的基地,為讓 國際企業進駐,正規劃租客互動與公設組織,讓國際企業有群聚效益 ,三棟大樓間可互相支援。
南山人壽表示,其在信義計畫區南側的頂級商辦廊帶主要有四棟大 樓,包含南山廣場、A21、A26、南山人壽總公司所在的南山金融中心 ,因南山金融中心並未對外出租,A21、A26預計完工後可出租坪數約 6.3萬坪,加計南山廣場可出租總坪數超過9萬坪。
據南山人壽財報顯示,去年南山人壽投資用不動產租金收益約44. 3億元,第一季租金收入約11.3億元。2027年南山人壽有超過9萬坪頂 級商辦要出租,若以目前信義區頂級商辦大樓每坪租金4,500∼5,00 0元來推估,在租滿、不考慮屆時2027年租金漲跌情況下,初估可為 南山人壽一年多增加至少50億元的租金收入。
南山人壽近年積極投資信義計畫區不動產,在信義計畫區將擁有超 過1.4萬坪土地面積,在信義計畫區內的四棟商用樓地板面積(含商 場及辦公),總坪數約13.6萬坪,預估可超車富邦人壽,躍升為信義 計畫區壽險第一大地主及包租公。
至於今年的不動產投資計畫,尹崇堯透露南山不會「縮手」。在央 行3月升息半碼後,壽險不動產最低投報率拉高到2.97%,要在台北 市找到好標的不容易,今年仍有投資新不動產,如台南的化學倉庫。
至於股東及員工關心南山人壽申請上市的時點,尹崇堯回應上市櫃 是重要的里程碑,必須取得各利害關係人即員工、股東、工會等的共 識後,才能提出申請,短期內沒有具體時間表,亦不必為2026年接軌 急著上市,南山到2026年試算結果都會過關。
尹崇堯指出,南山與其他壽險業一樣,近二年都面臨保險給付大於 保險收入的情況,因美元利率高、若新台幣又貶值,就會觸發早幾年 投保的美元保單解約,但保費收入加上投資收入後,並不會有現金流 動性問題。
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亦說,整體壽險解約金相對過去約增加50% ∼100%,因保費、投資收益、債息收入等足以應付解約金給付,南 山目前並沒有現金流量問題。
南山人壽財務長蔡昇豐強調,去年南山人壽保險給付共3,400億元 ,其中解約金約2,200億元,主要因股市漲、ETF熱賣、高利定存吸引 資金移轉,去年南山合併總保費逾2,700億元、投資收益1,800億多元 ,合計超過4,600億元;首季保險給付約750億元,其中解約金約520 億元,解約金占給付約60%,保費收入加投資收益約有1,000多億元 ,足以支應流動性。
尹崇堯認為,在高利率時期可投資高利息債券,前提要有足夠新錢 ;蔡昇豐表示,去年底南山人壽總資產5.4兆元,債券部位占7成、約 3.4兆元,近三年到期債券每年約有200∼500億元,未來三年有約1, 000億元再投資。
南山人壽也首度揭露CSM(合約服務邊際)目標。尹崇堯指出,去 年CSM達550億元,今年目標朝600億元邁進,未來希望每年都累積逾 600億元。今年2月底重回暌違四年多的投資型保單戰場,到5月底業 績105億元,下半年將推附保證投資型保單搶市。
南山人壽銀髮保單擴充保障 投保最高80歲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南山人壽推出針對銀髮族的「長青安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投保年齡最高至80歲。此保單提供多項住院醫療保險金,還包含人工髖、膝關節等保障。 保戶如果身體健康未住院,每年最高可獲得年繳保費2%的「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另外,保單還提供「健康促進回饋金」和「防疫保健回饋金」,加總最高可享年繳保費12%的現金回饋。 南山人壽表示,保單特色包括:多項住院醫療保險金,針對高齡醫療需求提供保障;特定人工關節補助保險金,補強髖、膝關節退化風險;安寧療護一次性保險金,讓末期病人得到尊嚴的照護。 以60歲女性為例,投保10年期保單,單位日額2,000元,年繳保費11,400元。如果在第三年住院7天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加上前後兩周門診治療,合計可獲得9.6萬元的給付,並享有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 此外,全球人壽也有推出銀髮族專屬保單,針對特定傷病提供保障。樂齡有愛保障癌症、腦血管動脈瘤、良性腦腫瘤等4項傷病,初次罹患輕度傷病可領取保險費50%,重度傷病可領取102%。樂齡有保保障腎病變、肝硬化等6項傷病,樂齡有心則保障心肌梗塞、腦中風等5項傷病。南山人壽近期推出銀髮族專屬保單,持續擴大高齡商品險,推出的銀髮外溢保單「南山人壽長青安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SHI)」,提供多項住院醫療保險金,以及人工髖、膝關節保障,補強關節退化保障需求,該保單投保年齡依不同年期最高可至80歲,保單特色為外溢保單,也就是維持體況可以獲得保費回饋。
南山人壽指出,如果保戶維持健康狀況並未住院,年年有機會領取年繳保險費總和的2%,也就是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同時,亦提供健康促進回饋金及防疫保健回饋金,合計每年有機會最高可享年繳保險費總和的12%現金回饋,鼓勵保戶保持健康體況,另外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多項住院醫療保險金,強化高齡所需的醫療保障;第二,特定人工關節補助保險金,補強髖╱膝關節退化保障需求;第三,安寧療護一次性保險金,讓末期病人能享有優雅尊嚴的照護品質。
假設60歲女性投保10年期、單位日額2,000元,年繳保險費11,400元,假設第三保單年度,因實施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住院七天,並於住院前後兩周內因同一疾病接受四次門診診療,合計給付住院日額保險金、住院前後門診醫療保險金、特定人工關節補助保險金達9.6萬元,健康未住院的保單年度還可另外享有未住院健康鼓勵保險金。
全球人壽也有推出銀髮族專屬保單,包括樂齡有愛(LLA)、樂齡有保(LLB)、樂齡有心(LLC),投保年齡50到55歲起,最高可到80歲,保障特定傷病。
樂齡有愛保障四項特定傷病,包括癌症(輕度)、癌症(重度) 、腦血管動脈瘤開顱手術、良性腦腫瘤併神經障礙後遺症。假設初次罹患輕度特定傷病,以一次給付為限,第一保單年度內可以領到保險費總和的50%、第二保單年度後則可以領到保險金額的二成;假設初次罹患重度特定傷病,第一保單年度可以領到保險費總和的102%,第二保單年度則領到保險金額的100%,但給付後契約效力則即行終止。
假設50歲女性投保LLA 20年期、保險金額100萬元,年繳保費1.56萬元,假設55歲初次罹患第一期乳癌,則可以領到20萬元初次罹患輕度特定傷病保險金,65歲再度初次罹患第二期肺癌,則可以領到80萬元初次罹患特定傷病保險金,但給付後契約效力終止。
樂齡有保(LLB)保障六項特定傷病,包括末期腎病變、嚴重肝硬化症、嚴重全身紅斑性狼瘡腎病變、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肝病合併肝衰竭、病毒性猛爆性肝炎合併肝衰竭;樂齡有心(LLC)保障急性心肌梗塞(輕度)、急性心肌梗塞(重度)、腦中風後障礙(輕度) 、腦中風後障礙(重度)、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南山人壽實支實付險 10月1日起正本理賠
金管會宣布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措施,包括不再接受副本理賠,預計原定今年7月1日實施。不過,保險業者反映需要緩衝期,產壽險公會已向金管會建議延後到10月1日上路,且不溯既往。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考量保險業者調適需求,同意給予一定時間調整。同時強調新制不影響過去保單,民眾不必擔憂買不到保單。
根據保險局普查,產險業者希望10月1日上路,壽險業者則建議9月1日實施。經溝通後,兩業都將建議延至10月1日。
南山人壽表示,將待金管會確定上路時程,才能進一步盤點保單調整張數,但預計旗下實支實付醫療險都會受到影響,從10月1日起改為正本理賠。
壽險業者預估,因應新制,全國需調整保單張數約66張。國內中大型壽險中,國壽將調整22張、富壽12張、全球人壽3張、宏泰人壽約29張。
外商壽險部分,安聯人壽下架2張失能險、友邦人壽停售1張失能險、法巴人壽調整12張保單、保誠人壽停售分紅綜合險並推出新保單,停售2張失能險、安達人壽下架4張失能險。另有台銀、新光、凱基、三商美邦等壽險公司也在等待金管會確定上路時程後,再進一步盤點調整張數。
產險業者也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實支實付傷害醫療保障項目都將修正,不再接受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h1>壽險業新約保費破3,000億元</h1> <p>壽險市場持續火熱!根據統計,前五月壽險新約保費已經上探3,000億元,年增幅度超過10%,重回雙位數成長軌道。</p> <p>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前五月新約保費近332億元,主要是得利於利變型保單的銷售。此外,南山人壽近年來也積極推廣投資型保單,為保費收入帶來不小助益。</p> <p>除了南山人壽外,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也是壽險市場的領頭羊,前五月新約保費分別達到430億元和466億元。富邦人壽主打分紅保單,國泰人壽則採取雙管齊下策略,推動利變壽險和投資型保單。</p> <p>今年壽險業的成長主要來自於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和投資型保單等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這類商品約佔整體壽險新約保費的60%。</p> <p>展望第二季,壽險業者將持續強化利變型壽險和分紅保單的宣傳,並搭配投資型保單的推廣,以創造更多現金流收入,帶動壽險市場持續成長。</p>
**壽險業績回溫 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增4% 南山人壽暫居第三**
今年前5個月,台灣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達到1,821.2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成長4%,其中富邦人壽和國泰人壽都突破400億元大關,南山人壽以331.5億元排名第三。
根據壽險業者預估,今年5月份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前5個月可望達3,0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3%,顯示壽險業績持續回溫。
今年前5個月,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465.7億元,成長20%,主要受惠於傳統型商品和個人健康及傷害險亮眼表現;國泰人壽健康及意外險商品銷售成長穩健,5月相關商品保費較上月成長32%、較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份新契約保費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銷售項目為利變壽險商品和投資型年金,醫療險商品動能也持續穩健。
壽險業搶現金保費大作戰,5月前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達381億元, 預估整體壽險業5月新契約業績將近680億元,其中應近60%為利變壽 險、分紅保單等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壽險業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收入 有望破3,000億元大關,年增12%,重回保費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等前六大壽險公司,5月新 契約保費為38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4.5%,已連續三個月單月賣 超過300億元大關,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合計達1,821億元、年增約4 %,包含富邦、南山、台壽年增率都有2成,富壽是因為其分紅保單 熱賣,南山人壽、台壽則是利變型壽險銷量增加。
美國降息時程延後,且新台幣連貶四個月,今年以來美元保單解約 壓力增加,壽險業開始拉高宣告利率,強化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的 銷售,外商壽險則是主攻投資型保單。
在市場多頭及通路強勢推薦下5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預估逾20 0億元,壽險業5月新契約保費有機會超過680億元,將創去年8月以來 新高。
在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與投資型保單「三分天下」挹注下,壽險 業前五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有機會破3,00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2, 741億元,預期年增將逾1成,重回過往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以國壽、富壽衝最快,都已賣超過400億元, 前五月富壽以近466億元的新約業績拿下冠軍,主要是今年銷售重點 持續放在分紅保單,在股市多頭及金管會將有新制推升下,分紅保單 業績穩定上升。
國壽前五月業績近430億元,今年採雙管齊下策略,除推動美元利 變壽險外,也維持一定的投資型保單業績,但因去年國壽是唯一投資 型保單正成長的壽險,去年前五月投資型保單有近266億元業績,今 年則尚不到200億元,因此國壽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未出現雙位數成長 。
南山人壽前五月新約保費近332億元,主要是利變型保單銷售,同 時近期開始推動投資型保單亦帶入不少業績;台壽前五月新約業績也 逾200億元,應是業界第五。
凱壽、新壽今年也都是以銷售利變型壽險為主,有望在6月賣破20 0億元。
六大壽險今年5月保費收入出爐。根據各公司數據,六大壽險今年5月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合計為380.7億元,高於前一個月的354.3億元,月增7.5%;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為1,82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
壽險業者推估,今年5月整體壽險業合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今年前五月應可達到約3,080億元的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12.3%。
回顧今年前五個月,六大壽險業績回溫,1月與3月合計新契約保費均突破400億元,分別來到403.6億元與416.3億元;2月因適逢農曆春節,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266.3億元;4月與5月未達400億元,分別為354.3億元與380.7億元。
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裡,包括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已突破400億元,分別為465.7億元與429.3億元;南山人壽則是331.5億元、排名第三。
至於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新光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分別為215.9億元、199.8億元與179億元。
統計顯示,六大壽險合計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為1,821.2億元,年增4%;業者推估,整體壽險業界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約3,080億元,年增12.3%。
富邦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46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5月新契約保費9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另個人健康及傷害險業績表現亮眼,累計前五月較去年同期成長37%,轉型成果顯著。
國泰人壽指出,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成長,5月相關商品新契約保費較上月成長32%、較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新契約保費為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原訂7月1日上路的保單改革有三大新制,包含實支實付醫療險落實 損害填補,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與失能險不得用意外失能程度與 給付表,近期產、壽險業皆掀保單改版停售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 2日表示,保險業者表達需要更多調適時間,金管會願意給予業者一 定時間調整,也請消費者安心,新制不追溯過去保單,市場上也有定 額給付的保單,不會有買不到保單的情況。
保險局對保險業進行普查結果出爐,據了解,產險業爭取10月1日 上路,壽險業原建議可9月1日上路,在與產險業溝通後,將同步建議 10月1日上路。
因應新制,壽險業已進行保單改版調整。國內中大型壽險初估有6 6張保單需調整,國壽將調整22張,但18張是因應保單強制執行新制 ,僅一張失能險團險需調整,另三張因應旅平險意外死亡與失能費率 調降;富壽調整12張保單,其中住院醫療9張、意外醫療2張、1張利 變壽險;全球人壽須調整住院醫療、意外醫療正本理賠三張;宏泰人 壽初估約29張保單需改版。
外商壽險初估有21張,安聯人壽二張失能險下架,調整實支實付住 院醫療險及意外醫療險各一張;友邦人壽一張失能險自7月起停售; 法巴人壽有七張傷害險、五張醫療險,共12張需調整;保誠人壽7月 停售現有分紅綜合險,再推新分紅保單,二張失能險停售;安達人壽 月底四張失能險將下架。另如台銀、南山、新光、凱基、三商美邦等 壽險表示,將待金管會確定上路時程,才能進一步盤點保單調整張數 。
產險業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保障項目包含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都將 修正,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台股攀高助壽險大賺 4、5 月資本利得近 480 億**
今年 5 月台股站穩 21,000 點,六大壽險公司趁勢賣股,大賺資本利得。其中,南山人壽 5 月稅後純益達 5.65 億元,前 5 月累計稅後獲利超過 200 億元,居六大壽險第三名。
根據統計,六大壽險 4、5 月 реализовать資本利得近 480 億元,創下 2022 年 1 月以來的單月新高點。前 5 月,六大壽險的資本利得合計已達 2,000 億元,推升稅後獲利約 1,230 億元,年增 12.5 倍。
南山人壽發布 5 月財報,前 5 月稅後純益達 201.17 億元,僅次於國泰人壽(393.2 億元)和富邦人壽(378.7 億元)。其他六大壽險公司的獲利狀況分別為:台灣人壽 111.36 億元、凱基人壽 85 億元、新光人壽 60.5 億元。
壽險業坦言,5 月新台幣升值 0.37%,加上避險工具仍然昂貴,使得淨匯兌成本超過 300 億元,創下半年來單月新高。為了沖抵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兌換損失,六大壽險公司收回 122 億元的外匯準備金。
隨著台股持續上漲,六大壽險趁機賣出股票,實現資本利得。前 5 月台股漲幅超過 18%,壽險業者持有大量權值股、電信股和科技股,因此實現了近 2,000 億元的資本利得。
不過,六大壽險也表示,今年將採取總回報率的投資策略,同時考量股票資本利得和股利收入。若股價上漲過多,將考慮先賣出股票,再伺機回補,因此今年第三季的現金股利收入可能略低於去年。
上一次六大壽險實現如此高的資本利得是在 2022 年 1 月,當時台股站上 18,000 點,且債市也是多頭,壽險業者靠賣股和債券一個月就賺進超過 600 億元。今年 3 月和 5 月的資本利得也分別達到 400 億至 500 億元之間,其中九成以上來自股票,債券利得微乎其微。
南山人壽發債300億,搶佔債市灘頭
壽險業搶攻債市資金,南山人壽宣布發行無擔保累積次順位公司債300億元,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紀錄。此舉也讓壽險業者今年累計發債金額突破1,5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南山人壽此次發債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計與去年持平,約在3.75%至3.88%。今年壽險業者發債熱潮不斷,富邦人壽稍早也宣布發行250億元公司債,票面利率為3.7%至3.85%。
業者表示,由於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可能越高。因此,各家壽險業者搶先公告發債,以爭取較佳的利率條件。
統計顯示,壽險業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往年多在50億元至635億元之間。不過,2016年和2023年發債金額都超過千億元,顯示壽險業者對債市資金的積極搶奪。
除了南山人壽和富邦人壽,其他已宣布發債的壽險業者還包括國壽、新光、三商美邦和凱基等。國壽原先公告發債額度500億元,後續再追加300億元,創下單年最高籌資規模。
壽險業積極發債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應對利率上升的環境。透過發債,壽險業者可以鎖定較低的利率,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發債也能為壽險業者提供更多資金,以擴充投資標的和提升財務彈性。
南山人壽獲利穩健 5月稅後純益5.65億
受到新台幣升值壓力,六大壽險5月獲利普遍下滑。其中,南山人壽5月稅後純益為5.65億元,累計前5月稅後純益達201.2億元。南山人壽表示,保險本業表現穩健,加上權益證券資本利得,在匯率升值影響下仍維持獲利水準。
受惠於美股強勁,富邦人壽5月稅後純益飆漲至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5月及累計前5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為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393.2億元,為歷史次高。
其他壽險業者中,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凱基人壽5月獲利14.5億元,台灣人壽受惠於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
整體來看,六大壽險5月合計稅後純益為216.54億元,較3月與4月的高點下滑,為三個月低點。但相較於去年同期,仍成長7.87倍。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往年多是50億元到635億元之間,2015年、2022年甚至沒有發債,2016年、2023年發債破千億元,2016年曾高達1,040億元、去年發債金額高達1,110億元。
據富邦人壽公告,這次發行的無擔保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開始日 為2024年6月12日、甲券發行期限為十年期、固定利率年利3.7%、乙 券發行期限為15年期,固定利率年利3.85%。
富壽債票面利率與國壽相當,國壽一開始公告史上最高500億元的 發債額度,其中9成為新台幣,票面利率也是3.7%∼3.85%,僅1成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因應接下來有海 外SPV發債需求,與為強化ICS,國壽再度公告發債額度增加300億元 ,共計800億元,創其單年籌資最大量。
由於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可能越高,發債成 本就墊高,各壽險都想先搶先贏,國壽率先公告發債,另包含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邦、凱基等都已跟進公告發債。
今年早已宣布發債的新壽,原訂額度80億元,以新台幣為主,但必 須找銀行保證,上半年預計先有55億元到位,後續還有25億元額度, 持續尋求銀行保證中,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接近4%。
南山人壽今年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其史上最高,比去年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擬與去年相當的3.75%∼3.88%。
南山人壽11日公布5月稅後純益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賺破20 0億、達201.17億元,在六大中排名第三,前五月以國泰人壽稅後賺 393.2億元居冠,富邦人壽以378.7億元緊追在後,第四名是台灣人壽 111.36億元,凱基人壽有85億元,新光人壽則賺60.5億元,六大壽險 全數獲利。
5月新台幣升值0.37%,壽險業坦言「有比較辛苦」,加上避險工 具仍貴,六大壽險公司5月淨匯兌成本逾300億元,是半年來單月新高 ,六家公司共收回122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沖抵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兌 換損失。
前四月新台幣兌美元趨貶,六大壽險都還有兌換利益,5月則有損 失,各家趁台股站上21,000點,實現股票資本利得;前五月台股上漲 逾18%,握有不少權值股、電信及科技股的六大壽險公司,亦趁機實 現近2,000億元的資本利得,5月底帳上也還有股票未實現利益,6月 還有支撐。
六大壽險多已表示,今年股票投資採總回報率來看,即股票資本利 得與股利合計要最大化,即未必要等領現金股利,會考慮股價若已漲 多,領股利可能跌掉股價,就會先賣出股票,再伺機回補,因此今年 第三季現金股利收入,可能會比去年略低。
六大壽險實現資本利得的單月新高,是在2022年1月,當月估計有 逾600億元的資本利得,主要是當時台股站上18,000點,且債市也是 多頭,壽險業手中股債都值錢,一個月靠賣股債就有600億元的投資 資本利得,今年則是3月及5月各有400億∼500億元之間的資本利得, 且9成以上是股票,債券幾乎很少利得。
南山人壽昨(11)日公告獲利,5月稅後純益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為201.2億元。南山人壽表示,保險本業表現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掌握市場實現權益證券資本利得,即使面對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仍維持穩健的獲利表現。
六大壽險5月賺進216.54億元,低於今年3月與4月的314.81億元與324.69億元,為三個月新低。
回顧今年3月,新台幣匯率從31.577元下滑至31.99元,全月貶值4.13角,貶值幅度為1.29%;到了4月,新台幣匯率貶值5.52角,貶幅擴大至1.7%。
5月富邦人壽獲利居冠,稅後純益為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為378.7億元,5月及累計前五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
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93.2億元,為歷史次高。
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月增2.2%,累計稅後純益60.4億元。
凱基人壽5月獲利14.5億元,今年前五月稅後獲利為85億元。台灣人壽受惠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挹注,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
**南山人壽重返戰場 助推投資型保單銷量激增** 近日全球股市欣欣向榮,帶動投資型保單需求大增。台灣壽險業者紛紛推出新商品搶攻市場,而沉寂多年再度重返投資型保單市場的南山人壽,更成為吸金亮點。 四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達到 259 億元,年增幅超過 40%,連續兩個月突破 250 億元。其中,安聯人壽以 177 億元拔得頭籌,國泰人壽以 143 億元緊追在後。而南山人壽則憑藉 76 億元的銷量,拿下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南山人壽自今年 3 月才回歸投資型保單市場,短時間內便繳出亮眼成績單,可見其品牌號召力不容小覷。 壽險業者表示,隨著股市持續走強,投資型保單預計將持續熱銷。各家公司將持續推出新商品,以爭取市場占有率。
前四月投資型保單市占率較高的前七大壽險公司,累計都賣破60億 元,七家合計前四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近710億元,占整體投資 型保單的88%以上,前七大依序是安聯、國泰、富邦、安達、南山、 法巴與三商美邦人壽,其中南山人壽是沉寂四年多後,今年3月才重 回投資型保單市場,銷量大爆發。
3月開始股市多頭列車啟動,投資型保單單月賣出261億元,創七個 月新高,其中,國壽3月熱賣64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安聯人壽則以單 月賣45億元緊追在後,富邦人壽單月也賣近36億元拿下第三名,南山 人壽一口氣就到第四名,第五名是法巴人壽、第六名是安達人壽、三 商壽為第七名。
但4月卻出現大洗牌,安聯人壽單月賣出45億元,藉由保經代通路 站穩住投資型一哥,前四月累計177億元,也是第一;國壽4月因衝刺 利變型保單,失守投資型龍頭寶座,4月賣出41億元,排名第二,累 計前四月143億元,亦是第二;南山人壽4月以32億元拿下單月第三名 ,前四月76億元,則是第五名。
安達人壽4月以26億元拿下單月第四名,前四月是近88億元,也是 第四;富邦人壽專注在分紅保單,4月投資型保單賣25億元拿下單月 第五名,前四月則是以近89億元,排名第三,三商壽4月則以8.13億 元,超車法巴人壽的8.05億元,拿下單月第六名,累計前四月則是法 巴以不到2千萬元差距,暫居第六,三商壽第七,可見投資型保單的 排名亦每月瞬息萬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