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和泰產物保險再創新猷!集團旗下新創事業操盤手吳品璁,帶領團隊推出全新旅遊規畫APP「去趣」,整合集團豐沛資源,打造整合型數位移動生態系。這款APP不僅串接i-Rent、yoxi、HOTAI購線上商城等服務,還與各大旅行社合作,提供一站式的旅遊服務。吳品璁表示,他對「去趣」充滿信心,相信它能成為旅遊愛好者的最佳旅伴。六大核心功能包括行程規畫、景點探索、移動服務、線上購票、旅遊保險以及旅遊小書分享,讓旅遊變得更加便捷和愉快。
吳品璁表示,歷經3年疫情,如今i-Rent已是台灣第一,yoxi的司機、會員也迅速成長,民眾對HOTAI購線上商城也更熟悉、依賴度增加,現在再推出「去趣」這個全新旅遊規畫APP,正可有效串接集團資源,提供旅遊愛好者一站搞定的服務。
外界雖以智多星看待他,但越是這樣,吳品璁可是越戰戰兢兢。他認為,如果沒能幫老闆賺錢,新創事業就是個可怕的坑,所以一定要全力以赴,「去趣」就是集團深化旅遊業經營的完美新產品。他有信心讓消費者在規畫旅遊時,只要用「去趣」就能搞定,而且用過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疫情下,為減少接觸,大家被迫擁抱數位,越來越多人用手機叫車,司機也逐漸能接受刷卡付帳。同樣的,在數位的浪潮下,「去趣」可說是因運而生的產品,而且因為好用,user會變多、黏著度更高,喜歡旅遊的人,不用再像以往要上Google、Excel取得碎片式的資訊,只要進入「去趣」,就可以一站搞定,甚至可以在這平台分享自己的或別人的旅遊經驗。
和泰旗下目前除了有自己的旅行社,也將透過「去趣」串接國內旅行社夥伴,如KKday、雄獅旅遊…。吳品璁強調,不是搶生意,而是旅行社的幫手,一起把旅遊的餅做大。
話題回到和泰集團MaaS新服務-「去趣(chicTrip)」。這個全新的旅遊景點探索與行程規畫工具,是以「罩你的旅遊、照你的玩」為核心價值,希望能成為大家有趣、可靠的旅遊夥伴,滿足旅遊者在行程出發前景點靈感蒐集、資料查找、路線規劃、旅遊商品購買、分享旅遊體驗等需求,減少跨轉平台與碎片資訊彙整的繁瑣步驟,讓旅遊愛好者透過「去趣」就能輕鬆安排出遊行程、自在抵達各個景點。
仔細了解「去趣」產品內容,歸納起來大致有六項,完善這六大核心功能後,不僅可以開啟user的智慧旅遊新體驗,更將會是No.1的旅遊規畫APP。
六大核心功能包括:行程規畫一鍵排序最順路(踩點效率最大化)、輕鬆拖拉排序規畫行程、豐富景點探索出遊靈感、便利使用和泰三大移動服務(iRent/yoxi/專車接送)、線上訂購景點票券及旅平險、旅遊小書分享精美回憶。
比如說,透過「去趣」可以串接和泰集團旗下各移動服務,無論是共享汽機車、計程車、門市租車、機場接送服務,在規畫旅遊時便可同步預約。行程表內會貼心自動顯示iRent、yoxi服務按鈕,在旅遊過程中隨時可使用。
另外,串接HOTAI購線上商城中的旅遊館及和泰產險服務,購買景點票券、體驗券、或旅遊平安險,直接在線上購買即可,非常方便。
而旅途中拍下的精彩影片、照片,或記錄下來的文字,也可上傳至個人檔案中,在「去趣」平台上分享美好體驗,經營專屬社群。
每年一到夏季,台灣的天氣就像小孩臉一樣說變就變,梅雨季節和颱風季節來襲,常常帶來一波波的豪雨。這幾年因為氣候變遷,天災的頻率變高了,讓我們預測不準,也讓淹水災情變得越來越頻繁。颱風的威脅性雖然有點減少,但對我們的影響卻是加劇了。
今年,蘇拉和海葵兩個颱風陸續襲來,南部地區下了好幾天的豪雨,讓南部好多地方都淹水了。看到自己的愛車泡在水中,車主們的心情一定很痛苦。
淹水時,車子裡面的泥濘很難清潔,泡水車的維修费用也很高,常常要五萬以上,嚴重的話甚至要六萬多元。因為颱風是自然災害,不是一般汽車保險可以承保的範圍,所以和泰產險就提醒大家,在投保汽車保險時,可以考慮加保一個「車體險天災事故附加條款」。
這個附加條款讓我們在保險契約的有效期間內,如果車子因為颱風、龍捲風、地震、海嘯、冰雹、洪水、因雨積水或土石流等天災事故狀況造成損失,就可以啟動保單進行理賠。
和泰產險強調,我們無法預測災害會帶來多少損失,但我们可以事先做好預防,規劃風險分擔。他們也提醒大家要好好檢查自己的保單,提高保障,避免災害成為我們經濟上的重擔。
今年因蘇拉、海葵雙颱來襲,連續幾日的豪雨傾瀉南台灣,讓南部 多處傳出淹水的災情,而車主們看到自己的愛車泡在水中時,更是苦 不堪言。
由於淹水通常夾帶泥濘,泡水車的維修不易,金額動輒5位數起跳 ,嚴重則會高達6位數,由於颱風屬於天災,非一般汽車保險的承保 範圍,因此和泰產險建議民眾在投保汽車險時,可加保附加的「車體 險天災事故附加條款」,只要被保險汽車在保險契約有效期間內,因 颱風、龍捲風、地震、海嘯、冰雹、洪水、因雨積水或土石流等天災 事故狀況造成損失時,即可啟動保單進行理賠。
和泰產險表示,我們無法預估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不過我們可以事 先做好預防措施、規劃風險分擔,和泰產險提醒民眾審視自身保單的 全面性,提高自身保障,不讓災害損失成為經濟上的重擔。
今年來,國定連續假期多到數不完,許多人紛紛規劃海外旅遊,就算機票、飯店、租車的價格飆升,也一票難求。這時候,除了要搶先訂好機票、飯店和租車,和泰產險也提醒大家,在出遊前還要留意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投保!
和泰產險為了滿足民眾的海外旅遊需求,特別推出了全新的「海外逍遙遊」專案。這個專案超級方便,只要上網輕鬆點幾下,就能試算保費,出發前1小時內投保,3分鐘就能搞定,簡直就是旅遊防護網的強力後盾。
在海外旅遊時,天災可能會導致航班延誤,從幾個小時到跨日都有可能,這不僅會打亂原有的行程,還會讓住宿和交通費用增加,對荷包來說是一大打擊。雖然有些信用卡購買機票會附贈旅平險,但保障範圍和保額有限,可能無法完全補償損失,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額外投保。
「海外逍遙遊」專案包含了旅平險、旅遊不便險、海外突發疾病和急難救助等多項保障,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案。比如說,如果遇到班機延誤超過4小時,就能啟動班機延誤保險,最高可獲得新台幣8,000元的賠付;如果在多段航班轉機過程中行李延誤超過6小時,也能得到5,000元的賠付。
和泰產險的網路投保平台24小時全天候開放,就算臨時規劃出國行程或出差,出發前1小時使用手機上網就能投保。以「海外逍遙遊」專案的基本型為例,身故或失能保額高達300萬元,5天的保費只要363元,實在是超值。
此外,和泰產險官網投保旅遊平安險還有月月抽好禮的活動,如果透過LINE PAY保險館投保,還能額外獲得LINE POINTS點數,讓你既能享受旅遊假期,又能獲得好禮和點數,真是太方便了!
和泰產險最新力作「海外逍遙遊」專案上線,讓旅遊保險投保更簡單、快捷!為了滿足民眾在國外旅遊時的各種需求,和泰產險特別推出這項新服務,讓你輕鬆投保,出發前最後1小時也能搞定,3分鐘內就能完成投保,為你的旅程增添一道安全防線。 過去,因為天災導致的航班延誤,讓許多旅客面臨住宿、交通費用的困擾,這時候,投保旅遊不便險就顯得格外重要。雖然有些信用卡購買機票會附贈旅平險,但保障範圍和保額通常有限,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額外投保,以確保自己的權益。 「海外逍遙遊」專案涵蓋了旅平險、旅遊不便險、海外突發疾病、急難救助等,還有其他費用補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投保方案。例如,班機延誤4小時以上,就能啟動班機延誤保險,最高可賠付新台幣8,000元,若在保險期間內遭遇二次班機延誤,最高可賠付16,000元。此外,如果行李延誤超過6小時,也能獲得5,000元的賠付。 和泰產險的網路投保平台24小時全天候開放,即便是突然決定出國,也能在出發前最後1小時通過手機網絡完成投保。以「海外逍遙遊」專案基本型為例,身故或失能保額300萬元,5天保費僅需363元,非常實惠。 另外,和泰產險官網還有投保旅遊平安險月月抽好禮的活動,如果你透過LINE PAY保險館投保,還能額外獲得LINE POINTS點數,真是超級實惠又方便!快來和泰產險體驗這項全新服務,讓你的海外旅遊更加安心、放心!
在國外,直接因天災所導致的航班延誤狀況,衍生的住宿、交通費用讓民眾的荷包苦不堪言,凸顯投保旅遊不便險的重要性,雖然用部分信用卡購買機票會附贈旅平險,但保障項目較少,保額也較低,建議民眾還是要另外投保。和泰產險全新的「海外逍遙遊」專案,包含旅平險、旅遊不便險、海外突發疾病、急難救助,還有其他費用補償,可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投保方案。在遇到班機延誤4小時以上,就能啟動班機延誤保險,依約給付最高新台幣8,000元,保險期間內若遭遇二次班機延誤事故,最高可賠付16,000元的保險金;如在多段航班轉機過程中發生行李延誤超過6小時的情況,則可賠付5,000元,讓旅客們的度假之旅多一層保障。
和泰產險網路投保平台24小時全天候開放受理,即便是臨時規畫出國行程或出差,出發前1小時使用手機上網就能投保,以「海外逍遙遊」專案基本型為例,身故或失能保額300萬元,5天保費僅363元。在和泰產險官網投保旅遊平安險月月抽好禮,若透過LINE PAY保險館投保,還能額外獲得LINE POINTS點數。
在國外,直接因天災所導致的航班延誤狀況,輕則滯留幾小時,重 則跨日,不僅打亂原有行程,衍生的住宿、交通費用也讓民眾的荷包 苦不堪言,凸顯投保旅遊不便險的重要性,雖然用部分信用卡購買機 票會附贈旅平險,但保障項目較少,保額也較低,可能無法填補損失 ,建議民眾還是要另外投保。
和泰產險全新的「海外逍遙遊」專案,包含旅平險、旅遊不便險、 海外突發疾病、急難救助,還有其他費用補償,可依個人需求選擇合 適的投保方案。
在遇到班機延誤4小時以上,就能啟動班機延誤保險,依約給付最 高新台幣8,000元,保險期間內若遭遇二次班機延誤事故,最高可賠 付16,000元的保險金;如在多段航班轉機過程中發生行李延誤超過6 小時的情況,則可賠付5,000元,讓旅客們的度假之旅多一層保障。
和泰產險網路投保平台24小時全天候開放受理,即便是臨時規劃出 國行程或出差,出發前1小時使用手機上網就能投保,以「海外逍遙 遊」專案基本型為例,身故或失能保額300萬元,5天保費僅要363元 。
和泰產險官網投保旅遊平安險月月抽好禮,若透過LINE PAY保險館 投保,還能額外獲得LINE POINTS點數,讓你輕鬆擁有保障享受旅遊 假期。
八月儘管有半個月的傳統鬼月淡季影響,但台灣車市卻異常火熱,各上市車廠的營收都表現得相當亮眼,多數車廠的營收都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三陽、和泰車、汎德永業等車廠的8月及前八月營收均創下同期新高,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和泰車在這波車市熱潮中表現亮眼,8月營收達228.6億元,年增率31.22%,前八月營收1,853.05億元,年增率18.56%,都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和泰車表示,今年營收能夠大幅成長,主要得益于LEXUS日本原廠供應量增,以及TOYOTA RAV4供應轉趨正常,讓8月營收大增逾3成。此外,和泰車轉投資的和潤企業、和運租車營收皆有成長,和泰產險也有出售不動產投資利益,共同挹注了和泰車的8月營收。 汎德永業8月營收41.69億元,雖然月減9.33%,但年增率達12.27%,前八月營收361.57億元,年增率22.42%,也創下同期新高。汎德永業分析,這主要得益于旗下經銷豪車品牌BMW全新X5、X6於8月新車大量抵港交車,以及保時捷全新Cayenne休旅車市場接單熱絡,預期業績將持續成長。 三陽8月營收53.75億元,年增率15.77%,前八月營收439.85億元,年增率32.92%。三陽表示,這主要得益於機車銷售持續熱絡,以及汽車經銷子公司南陽的新車銷量年增約400輛。 中華車8月營收27.2億元,年增率23.39%,前八月營收243億元,年增率26%。這主要得益於MG品牌車產能擴大、交車量增。 裕日車8月營收年增81.35%,單月年增幅居同業之冠。裕日車表示,去年受疫情、上海封控及港口塞港等不利因素衝擊,造成料件與成車供應短缺,影響車輛產銷情況,以致去年8月營收基期偏低。
隨著各廠目前在手訂單仍高,再加上年底前新車上市及擴產效益, 五大上市車廠皆看好,全年營收將較去年成長。
車市龍頭和泰車自結8月營收228.6億元、年增31.22%,前八月營 收1,853.05億元、年增18.56%,皆為歷年同期新高。和泰車分析, 今年以來受惠LEXUS日本原廠供應量增,包括NX、RX及UX系列皆較去 年增加,為今年營收續衝高主因。此外,進入下半年後,銷售神車T OYOTA RAV4供應轉趨正常,推升8月營收大增逾3成。
除雙品牌新車銷量挹注,和泰車說明,轉投資包括和潤企業(659 2)、和運租車營收皆有成長,和泰產險有出售不動產投資利益,同 樣挹注和泰車8月營收成長。
汎德永業8月營收41.69億元,雖月減9.33%,但年增12.27%,創 同期新高;前八月營收361.57億元、年增22.42%,續寫同期新高。
汎德永業分析,受惠旗下經銷豪車品牌BMW全新X5、X6於8月新車大 量抵港交車,推升業績成長,另一經銷品牌保時捷的全新Cayenne休 旅車,市場接單反映熱絡,預期業績持續成長。依照目前訂單情況來 看,雙品牌累計接單仍相當高,尤其純電車接單優於預期,下半年到 港新車數量仍將較去年同期增加,看好全年業績成長動能。
三陽8月營收53.75億元、年增15.77%,前八月營收439.85億元、 年增32.92%。三陽說明,除機車銷售持續熱絡,汽車經銷子公司南 陽的新車銷量年增約400輛,成推升8月整體營收的主因。
中華車(2204)在MG品牌車產能擴大、交車量增挹注下,8月營收 27.2億元、年增23.39%,前八月營收243億元、年增26%。
裕日車(2227)8月營收年增81.35%,單月年增幅居同業之冠。裕 日車說明,主因去年受疫情、上海封控及港口塞港等不利因素衝擊, 造成料件與成車供應短缺,影響車輛產銷情況,以致去年8月營收基 期偏低。
【產險業新聞】 台灣產險業上半年表現亮眼,眾多公司扭虧為盈,其中和泰產物保險更是表現突出,成為業界獲利冠軍。上半年,和泰產物保險的稅後盈餘達到12.41億元,這一成績的背后,除了公司自身的努力,還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近期,行政院宣布自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個案可免通報、免隔離,這一決策讓產險業提前走出防疫保單的陰影。和泰產物保險作為防疫保單的「重災戶」,去年全年虧損達369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已經扭虧為盈,稅後盈餘大幅增長。 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及兆豐產險等其他承保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上半年稅後損益則是各有不同。富邦產險上半年防疫險損失達63.3億元,但若排除防疫保單影響,核保利潤年成長達14.3%。兆豐產險則因防疫保單理賠,上半年虧損17.39億元。 整體來看,產險業上半年稅前損益為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5億元。全體產險7月淨利再增加28億元,使產險業前七月稅前盈餘增加至64億元,同比增長614億元。 在資本適足率方面,除了和泰產物保險因土地房地產過戶需要時間,其他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均已達到法定標準之上。和泰產物保險表示,年底前RBC即可達法定標準之上。這一點也反映了和泰產物保險的穩健發展和強大的經營實力。
行政院決定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可免通報、免隔離,讓產險業 提前走出防疫保單災難,上半年稅後盈餘逾10億元的五家業者中,大 半都因收回去年提列防疫險理賠準備金,在第二季「獲利大增」,其 中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等更是防疫保單「重災戶」,去年全年分 別虧損471億元、369億元,但上半年稅後盈餘已達17.22億元、12.4 1億元,成為產險業上半年獲利冠亞軍。
承保防疫保單前六大產險中的另四家,即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 、中信產險及兆豐產險,上半年稅後損益分別是-32.26億元、1.81億 元、0.91億元及-17.39億元。富邦產、兆豐保險上半年虧損原因主要 仍在防疫保單理賠。
富邦產險法說時指出,富邦產上半年防疫險損失63.3億元,防疫保 單自留賠款6月底準備金餘額9.2億元,可因應後續理賠需求,若排除 防疫險影響,核保利潤年成長達14.3%,自留綜合率87.6%;由於投 資績效持穩,投資報酬率達4.84%。
依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上半年稅前損益為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 加505億元;全體產險7月淨利又增加28億元,使產險業前七月稅前盈 餘增加至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14億元。
至於各產險的資本適足率(RBC)部分,除和泰產險因處分土地房 產過戶需要時間外,其餘所有產險上半年均已達到法定標準(200% )以上;至於和泰產險已向金管會保險局報告過,和泰產表示,今年 底前RBC即可達法定標準之上。
產險業經過去年底的一系列資本調整後,整體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其中,和泰產物保險表現亮眼,在眾多產險公司中脫穎而出。根據最新數據,去年底資本適足率不足的五家產險公司中,已經有四家達到標準,而和泰產物保險也正在積極規劃,預計今年底前能夠符合法定標準。 去年底,和泰產物保險的資本適足率為負321.06%,但今年上半年已提升至74.93%,雖然RBC未達標,但已顯著改善。公司除了依靠母公司——和泰汽車的增資外,還計劃出售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的不動產,預計將獲利8.5億元。此外,和泰產物保險也計劃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以強化資本水準。 在業務方面,和泰產物保險前身為蘇黎世產險,具有在大型跨國性商業火險、外銷產品責任險等領域的豐富經驗。公司目前正積極拓展車險業務,除了與關係企業合作外,還鎖定大型車隊及其他車險銷售通路,以提升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和泰產物保險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54.6億元,稅後純益為12.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0.52元,表現相當亮眼。預計在未來的時間裡,和泰產物保險將繼續努力,以達到更好的成績。
近期,台灣產險業界掀起了一股增資熱潮,為了解決因防疫保單虧損所帶來的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不足問題,眾多產險公司紛紛出手,共籌集了超過1,500億元的資金。其中,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的增資金額均超過300億元,顯示了對市場的信心和對未來的投資。而兆豐金也宣布將進行公募現增,以確保其風險資本適足率(RBC)達標,展現了對產險子公司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
2022年,產險業的財務指標拉响了警報,各公司為了維持RBC,紛紛進行增資。新安產在東京海上及裕隆集團的支持下,已經四度增資,累計總金額達到400億元;富邦產險則是二度增資,總計310億元;和泰產險則是三度增資,總計305億元。其他如中信產、國泰產、兆豐產等公司也陸續增資,合計達到1,500億元,創下了產險業史上最大的增資潮。
儘管增資潮為產險業帶來了一線希望,但防疫保單的虧損問題仍然存在。兆豐金董事長雷仲達表示,現增計畫將以注資產險子公司,確保其至明年底的RBC達標為目標。這次現增將對兆豐金的產險子公司產生正面影響,並有望提升整體的財務穩定性。
在這波增資潮中,和泰產險的表現特別引人注目。作為台灣重要的產險公司之一,和泰產險的增資行動不僅展現了對自身業務的信心,也對整個產險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資金注入,和泰產險將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總結來說,這次產險業的增資潮,不僅是對過去虧損的補救,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投資。在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各大產險公司積極進行資本運作,不僅有助於提升自身的財務穩定性,也為整個產險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2年底有五家產險資本嚴重不足,即資本適足率小於50%或淨值低於0,分別為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及中信產險,在經過一連串增資過後,已有四家達標。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五家在去年底資本嚴重不足的產險公司2023上半年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皆已出爐,兆豐產險由去年底RBC負8.8%、淨值比0.05%,提升為RBC 347.76%、淨值比15.93%;中信產由RBC負1,680.92%、淨值比負65.16%,提升為RBC 340.05%、淨值比21.52%;富邦產RBC從負37.25%回到267.19%、淨值比從4.27%回到15.69%;新安產RBC從負1,078.76%提升到258.16%、淨值比從負87.92%回到18.78%,皆符合法定標準。
而和泰產資本適足率去年底為負321.06%、淨值比為負19.14%,在今年上半年提升到74.93%與6.8%,雖淨值比超過規定的3%,RBC仍未達標。除了母公司和泰汽車累計對和泰產險增資305億元以及去年防疫險損失迴轉之外,和泰產險也將透過處分不動產或其他規劃強化資本水準。
和泰產險表示,目前規畫透過二種方式提升RBC,第一為出售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的不動產,由財團法人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於6月時,以13.27億元買下,預估獲利8.5億元;第二為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和泰產前身為蘇黎世產險,在大型跨國性商業火險、外銷產品責任險等險種較有經驗,也是和泰產較強的業務。
車險業務方面,除了和泰的關係企業,還鎖定大型車隊及其他車險銷售通路以拓展業務,進而提升獲利,預計今年底RBC可符合法定標準200%的水準。
和泰產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4.6億元,稅後純益達12.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0.52元。
產險業2022年財務指標拉警報,紛紛增資搶救RBC。新安產在日本東京海上及裕隆集團兩大股東支持下,四度增資累計總金額400億元;富邦產二度增資310億元、和泰產三度增資305億元、中信產四度增資205億元、國泰產二度增資200億元、兆豐產二度增資80億元,合計達1,500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但防疫險衝擊未消失,兆豐金睽違八年將辦理現增,兆豐金董事長雷仲達日前表示,現增計畫會以注資產險子公司維繫財務指標滿足法令要求為準做規劃,兆豐金將以產險至明年底RBC達標前提辦理公募現增。
近日來,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動向引人關注。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高雄大地主「高雄陳家」的陳啟川文教基金會,近期在北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上展開積極布局。該基金會以13.27億元的高價,向和泰產險購得台北站前忠孝西路一棟屋齡53年的老商辦,此交易案成為台北站前商圈七年來總價最高的不動產交易案,並位居今年北市商辦總價第三高。 陳啟川文教基金會近年來在北台灣已投入26億元資金,布局於北車商圈、西門町、桃園青埔等地的商辦。該基金會的董事長陳田圃,屬於陳家三房,近年來在北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上的布局相當積極,已取得超過5,000坪的新、舊商辦。其中,包括2020年底以5.58億元買下的重慶南路「台開金融大樓」商辦地下室,以及2020年至2021年間以2.72億元買下的桃園青埔「布拉格之星」14樓整層商辦等。 和泰產險的台北分公司目前仍設於該棟商辦的7和9樓,預計短期內將採取售後回租的方式繼續運用。而陳啟川文教基金會的此項投資,多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台北車站、青埔高鐵站等成熟商圈,尤其台北車站商圈在西門戶計畫下,預先收購老商辦卡位精華地段,現成可收租,未來還有都更機會,商機潛力巨大。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陳啟川文教基金會的這種投資模式,是因為其擁有整棟或多層大面積商辦,未來改建的整合將更容易推動。這次陳啟川文教基金會的投資,不僅反映了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熱度,也顯示了投資者對於北台灣商業地帶未來發展的信心。
實價登錄顯示該基金會6月以13.27億向和泰產險下買下台北站前忠 孝西路屋齡53年整棟老商辦。
據統計,陳啟川文教基金會近四年已在北台灣的北車商圈、西門町 、桃園青埔等地投入26億資金,布局精華地段商辦。
陳啟川文教基金會買下忠孝西路商辦的交易案,是台北站前商圈七 年來總價最高的不動產交易案,也是今年北市商辦總價第三高的交易 案。
目前和泰產險的台北分公司仍在該棟7和9樓,推估短期內仍採售後 回租的方式繼續運用。
而買方陳啟川文教基金會大有來頭,由高雄已故前市長陳啟川家族 創立,該家族過去曾留下祖訓「只租不賣」,為了守住家產,將所有 土地資產都放在「南和興產」公司名下,持有大量高雄精華區土地, 據悉市值高達千億元,高雄在地建商就曾說:「高雄市區看到的停車 場,八成都是陳家的。」更有人戲稱在高雄市開車一定會經過陳家的 地。
不過也因為資產都在公司名下,家族成員難以動用,因此部分家族 成員將手中南和興產的股權賣給港商亞太置地,亞太置地取得主導權 後先減資99%拿走20億元,更打破家族只租不賣的祖訓,2015年迄今 賣掉土地約5.6萬坪,獲利超過350億元。
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現任董事長為陳家三房的陳田圃,近年在北 台灣布局商用不動產相當積極,合計已取得超過5,000坪新、舊商辦 ,包括2020年底以5.58億買下重慶南路「台開金融大樓」商辦地下室 ;2020年、2021年間合計以2.72億買下桃園青埔「布拉格之星」14樓 整層商辦,2021年以4.7億向晶華酒店創辦人潘思源的新華開發買下 西門町「利福商業大樓」部分樓層。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陳啟川文教基金會持續 入手北台灣商用不動產,多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台北車站、青埔高鐵站 等成熟商圈,尤其台北車站商圈在西區門戶計畫下,預先收購老商辦 卡位精華地段,現成可收租、未來還有都更機會,商機潛力大,而在 大樓擁有整棟或多層大面積,也使未來改建的整合更容易推動。
和泰汽車今年上半年大放異彩,成功扭轉去年防疫期間的虧損陰霾,業績暴衝!新車銷量衝高、轉投資獲利增加,以及和泰產險迴轉利益,讓公司第二季獲利達70.47億元,每股純益12.65元,創單季獲利新高紀錄。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121.1億元,年增2.48倍,每股純益21.74元,賺逾兩個股本。
和泰汽車董事會於10日通過加薪案,員工平均加薪2.93%,表現優異員工最高調幅可達7.5%,並回溯自今年7月起算。公司表示,本業及各轉投資獲利穩定成長,樂觀未來表現,因此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去年和泰產險虧損重創,但今年仍維持高額績效獎金傳統,員工在6月底已領到平均6~7個月的年中獎金。
上半年獲利增加主要來自車輛銷售本業貢獻,其中LEXUS新車銷售1.69萬輛,年增71.8%,創同期新高,連五個月奪豪華車銷售冠軍,大幅挹注本業獲利。TOYOTA品牌各車款穩居各車種銷售第一,銷量亦較去年同期成長9.1%。下半年還有LM及Yaris Cross等新車上市,可望帶來新一波銷售佳績,加上小金雞和潤業績也有成長,法人看好和泰車今年每股純益可望挑戰逾37元。
中華汽車在MG新車熱銷挹注下,上半年稅後純益30.26億元,創近19年新高,每股純益5.55元則創同期最佳。下半年在新車上市效益下,業績同樣不看淡。裕隆日產汽車上半年營業利益2.55億、年增3.47倍,但受大陸轉投資東風日產汽車獲利銳減影響,上半年整體稅後純益僅5.15億元,較去年同期腰斬。不過,裕日車強調東風日產下半年將有新車上市,業績應可逐步回穩,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
隨著營運恢復正常,今年營收獲利皆可望衝高,和泰車10日董事會 亦同步通過加薪案,員工平均加薪2.93%,表現優異員工最高調幅可 達7.5%,並回溯自今年7月起算。和泰車表示,本業及各轉投資獲利 穩定成長,樂觀未來表現,因此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此外,和泰車 儘管去年歷經和泰產險大虧重創,但今年仍維持高額績效獎金傳統, 員工在6月底已領到平均6∼7個月的年中獎金。
和泰車表示,上半年獲利增加,主要來自車輛銷售本業貢獻,其中 豪華進口車品牌LEXUS新車銷售1.69萬輛,年增71.8%,創同期新高 ,連五個月奪豪華車銷售冠軍,大幅挹注本業獲利;TOYOTA品牌各車 款穩居各車種銷售第一,銷量亦較去年同期成長9.1%。隨下半年還 有LM及Yaris Cross等新車上市效益,可望帶來新一波銷售佳績,再 加上小金雞和潤業績也有成長,法人看好和泰車今年每股純益可望挑 戰逾37元。
中華汽車在MG新車熱銷挹注下,上半年稅後純益30.26億元,同樣 創近19年新高,每股純益5.55元則創同期最佳;下半年在新車上市效 益下,業績同樣不看淡。
至於裕隆日產汽車上半年營業利益2.55億、年增3.47倍,但受到大 陸轉投資東風日產汽車獲利銳減影響,上半年整體稅後純益僅5.15億 元,較去年同期腰斬,每股純益1.72元,其中第二季稅後純益僅1.2 9億元,創2010年以來單季新低,其中營業利益1.1億元,大陸轉投資 貢獻獲利僅剩不到2,000萬元。不過,裕日車強調東風日產下半年將 有新車上市,業績應可逐步回穩,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