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2023年19家產險業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出爐,在本土產險公司中,第一產險RBC達747.26%、淨值比42.22%;台產RBC735.35%、淨值比49.06%;泰安產RBC704.78%、淨值比36.52%,三家資本最為充足,皆高於700%以上,明台產、新光產、旺旺友聯產、華南產、南山產、中信產的RBC則在400%以上,兆豐保險、國泰產、新安產、和泰產、富邦產亦順利達標。
其中,和泰產在去年6月時,RBC僅74.93%,屬於資本顯著不足,淨值比則為6.8%,不過在經過母公司和泰汽車累計對和泰產險增資305億元以及防疫險損失迴轉之外,和泰產險也透過處分不動產或其他規劃強化資本水準,在去年底RBC已大幅拉高至293.67%,遠高於法定最低門檻,淨值比亦提高至15.15%。
在擺脫防疫險理賠陰霾後,產險業也積極推展各項業務,據金管會統計,產險業2月稅前盈餘29億元,與1月持平,累計前二月賺58億元,較去年同期虧轉盈。產險業淨值亦回升至1,334億元,年增九成。
**產險業獲利創歷史次高 和泰產險奪冠**
產險業去年獲利喜訊不斷,保發中心統計,整體產險業稅後純益達155.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的佳績,僅次於2021年的196.3億元。
各產險業者也公布了去年財務資料,其中獲利王寶座由和泰產險奪下,稅後純益達36.5億元。若以每股稅後純益(EPS)來看,新光產險以9.22元奪冠。
在獲利排行榜上,新安產險以32.3億元居次,新光產險緊追在後,稅後純益達29.1億元。泰安產險、明台產險、國泰產險、旺旺友聯產險、台產產險、華南產險以及第一產險也名列前十,稅後純益皆超過10億元。
不過,兆豐保、富邦產險以及法巴產險仍未能走出虧損,分別虧損14.6億元、23.2億元以及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產險業簽單保費大幅成長,達2,437億元,年增10.6%,創下歷史新高。產險業者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10%的潛力。
各大險種今年也有不同的成長空間,其中火險預計成長8%,貨物運輸險7.5%,航空險20%,汽車保險6%,工程險7.6%。
**產險配息優於往年 新產王座不變**
去年產險業繳出漂亮成績單,今年產險公司配息水準明顯大增。目前已公布2023年股利的五家上市產險公司中,「金融股王」新產以每股配發4.99元現金股息奪得頭籌,創下新高,且配發率達54%。
受高額股利的激勵,新產股價一度飆漲至86.5元,穩坐金融股王寶座。中再保每股配發1.4元現金股利,近五年次高,配發率達53.6%。過去中再保自2022年無配發外,2021年、2020年及2019年每股分別發放現金股利1.8元、1.3元及1.9元。
第一保每股配發1.13元現金股利,高於前一年度0.72元;台產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創近13年新高,配發率達48.1%。
由於虧損因素,旺旺保決定不發放股利。而和泰產險與富邦產險則因彌補2022年巨額虧損,分別通過不配發股利及辦理減資的決議。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在2021年獲利大爆發,稅後純益達196.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卻在2022年遭遇防疫險理賠風暴,整體產險業大虧1,725.6億元,而在一連串的商品改革及風控管理之下,2023年轉虧為盈,整體產險業稅後純益達155.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
就各產險公布的資料,獲利第一名由和泰產以稅後純益36.5億元拿下,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新安產稅後純益32.3億元、新光產29.1億元、泰安產15.4億元、明台產12.5億元、國泰產12.4億元、旺旺友聯產12億元、台產9.7億元、華南產9.1億元及第一產6.3億元。但去年仍有三家產險包括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未能擺脫虧損,分別虧14.6億元、23.2億元及1億元。
以EPS來觀察,則由新光產險9.22元奪冠,第二至第五依序為國泰產6.23元、旺旺友聯產5.37元、泰安產5.21元及新安產5.04元。而其他包含明台產、華南產、中信產、台產、第一產EPS皆達2元以上。
而2023年產險簽單保費達2,437億元,年成長10.6%,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產險業者指出,儘管國內外政經環境,仍呈現不確定狀態,但在業者重新推展各項業務,積極落實風控之下,仍樂觀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10%的潛力。
另外,據產險公會預估,2024年保費將達約2,577億元,較2023年2,437億元,增加140億元,約可成長6%。各大險種今年分別有5至20%的成長空間,其中,今年火險總保費預估約435億元左右,較去年成長約8%;貨物運輸險自去年21.3億元增加至22.9億元,成長7.5%;航空險預估成長20%;汽車保險成長約6%,全年總保費可能增加至1295.2億元;工程險今年保費量預估由去年的111.5億元增長至120億元,成長幅度約7.6%。
新產董事會決議通過每股配發4.99元現金股利,較前一年度配發2.54元,幾乎增加一倍,超乎預期的股利激勵股價表現,一度衝上86.5元,持續坐穩金融股王。
中再保每股配發1.4元現金股利,近五年次高,配發率亦達53.6%。回顧中再保過去股利配發,除2022年無配發外,2021年、2020年及2019年每股分別發放現金股利1.8元、1.3元及1.9元。
第一保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1.1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53.6%,高於前一年度配發0.72元;台產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創近13年新高,配發率48.1%。
另外,旺旺保因彌補虧損的原因,決議不發放股利;和泰產險董事會為彌補2022年巨額虧損369億元,通過不配發股利並決定辦理減資。富邦產險董事會同樣決議辦理減資彌補虧損。
**產險業去年稅後盈餘創次高 和泰產險逾10億元**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產險業直接總賠款減少37.5%,但賠款率仍高達77%,其中健康險賠款率最高。 產險去年保費成長近11%,理賠金額減少37%,整體稅後盈餘達156億元,為歷史次高。其中,和泰產險等七家產險公司年度盈餘超過10億元,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則出現虧損。 防疫保單影響下,健康險損率飆高,產險業者全面調整傷健險商品。因金管會研議改革實支實付醫療原則,實支實付醫療險經營策略可能調整。 產險公會預期,今年傷害險及健康險業務成長幅度有限,保費量估計年增約6%。產險去年保費成長近11%、理賠金額少37%,依保發中心資料顯示 ,整體產險去年稅後盈餘達156億元,為歷史次高,對於產險去年稅 後盈餘貢獻多,年度盈餘達10億元以上則有和泰產、泰安產、明台產 、旺旺保、新光產、國泰產、新安產等七家。不過,仍有三家產險包 括兆豐保、富邦產及法巴產出現虧損,分別虧15.4億元、24.5億元及 0.72億元,其他產險業者去年都有獲利;2022年時產險有九家出現虧 損,當年稅後損益為虧損1,697.2億元。
因防疫保單理賠,使健康險損率近二年大提升,在防疫保單停賣之 後,產險業者也全面檢討傷健險商品。產險業者表示,因過往實支實 付醫療險理賠經驗不佳,部分產險業於去年第四季陸續調整傷害險商 品組合,包括降低實支實付額度及損失經驗不佳通路之合作策略,使 傷健險保費量在去年12月保費量呈現負成長。
產險業者指出,因金管會於去年12月底已開始研議改革實支實付醫 療將回歸損害填補原則政策,未來產險業之實支實付醫療險商品將可 能調整其經營策略,在金管會還未調整之前,各產險業者已將傷害健 康險理賠較有爭議或損率較高的商品已先行下架。
產險公會預期,今年度傷害險及健康險業務整體成長幅度可能不會 太高,預估保費量可來到275億元,較去年的260億元,年增近6%。 去年傷害險、健康險實際保費分別約220億元、健康險40.54億元,其 中健康險保費明顯低於2022年的57.6億元。
【臺北訊】近期產險業界動盪,先是和泰產險8日宣佈減資260億元,如今富邦產險也跟上步伐,13日通過116億.78元的減資案,希望以此彌補過去因防疫險造成的虧損。這次的減資比率達到79.56%,減資後的股本將為30億元。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去年臺灣七家產險公司合計增資530.85億元,隨著防疫險的理賠陸續結束,產險業的獲利也逐漸回穩。為了改善財務結構,多家產險公司從去年開始陸續辦理減資,以彌平累積的虧損。 去年,因應防疫險龐大的理賠,包括兆豐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富邦產險、和泰產險、中信產險、南山產險等六家產險公司都進行了增資,總計增資額達530億元。 然而,由於防疫險的理賠金額龐大,產險公司從2022年開始陸續減資。例如,兆豐產險減資24.2億元,減資比率近55%,減資後資本額降至20億元;中信產險去年減資30億元,減資比率達6成,減資後資本額也是20億元;國泰產險去年減資50.57億元,減資幅度超過71%,減資後資本額也是20億元。 和泰產險本月8日董事會決議減資260億元,減資比率為92.85%,減資後股本降至20億元;富邦產險則在13日通過減資116.78億元,減資比率79.56%,減資後股本為30億元。 富邦產險表示,這次的減資主要是因為獲利回穩,為了改善財務結構與未來營運發展需要。減資後,實收資本總額將回歸到疫情前的水準,達到30億元,這不會影響公司股東的權益與資本適足性。 富邦產險在2月的稅後純益為3.42億元,累計今年前兩月獲利達8.87億元。2月的整體簽單保費為47.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累計前兩月簽單保費收入達117.05億元,年成長19.6%,簽單市佔率維持在25.2%,繼續保持在市場的領先地位。
和泰產物保險近日宣布將進行260億元的減資,這一決策在保險業內引起矚目。緊隨其後,富邦產險也在13日通過了116億.78元的減資案,這一數字相當於股本總額的79.56%,減資後的股本將達到30億元。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數據,去年國內七家產險公司共計增資530.85億元。隨著防疫險的理賠陸續結束,產險業的獲利逐漸回穩。為了改善財務結構,多家產險公司從2022年至今年陸續辦理減資,以彌補累積的虧損。 去年,由於防疫險的龐大理賠,包括兆豐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富邦產險、和泰產險、中信產險、南山產險等多家產險公司進行了增資。這六家產險公司合計進行了530億元的現金增資。 然而,由於防疫險的理賠金額巨大,產險業從2022年至今年開始陸續減資以彌平虧損。例如,兆豐產險在2022年減資24.2億元,減資比率達到55%,減資後資本額降至20億元;中信產險去年宣布減資30億元,減資比率為60%,減資後資本額同樣為20億元;國泰產險去年減資50.57億元,減資幅度超過71%,減資後資本額也是20億元。 和泰產險本月8日的董事會決議減資260億元,減資比率達到92.85%,減資後股本將降至20億元。而富邦產險則在13日的董事會上通過了減資116.78億元的案,減資比率為79.56%,減資後股本為30億元。 富邦產險在2022年8月及2023年5月分別增資150億元與160億元,合計增資310億元。去年底實收資本總額為146.78億元。富邦產險強調,這次減資主要是為了改善財務結構與未來營運發展的需要,希望將資本回歸疫情前的水準,減資後實收資本總額為30億元,這將不影響公司股東的權益與資本適足性。 值得注意的是,富邦產險2月的稅後純益達到3.42億元,累計今年前兩月獲利達到8.87億元。2月的整體簽單保費為47.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了6.8%。累計前兩月的簽單保費收入為117.05億元,年成長達19.6%。簽單市佔率維持在25.2%,繼續維持著市場領先地位。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國內七家產險公司合計增資530.85億元,隨著 防疫險理賠陸續結束,產險業獲利逐步回穩,為改善財務結構,多家 產險公司從2022年至今年陸續辦理減資,彌平累虧。
統計去年國內多家產險公司因應防疫險龐大的理賠,持續辦理增資 ,包括兆豐產險增資6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200億元、富邦 產險增資160億元、和泰產險增資45億元、中信產險增資50億元、南 山產險增資15億元,合計六家產險現金增資530億元。
因為防疫險龐大理賠金額,產險從2022年至今年開始陸續減資以彌 平虧損,兆豐產2022年減資24.2億元,減資比率近55%,減資後資本 額20億元;中信產去年宣布減資30億元,減資比率6成,減資後資本 額為20億元,國泰產亦是去年減資50.57億元,減資幅度逾71%,減 資後資本額20億元。
和泰產險本月8日董事會決議減資金額達260億元,減資比率為92. 85%,減資後股本降至20億元;富邦產董事會13日通過減資116.78億 元以彌補虧損,減資比率79.56%,減資後股本30億元。
富邦產險2022年8月及2023年5月分別增資150億元與160億元,合計 增資310億元,去年底實收資本總額146.78億元。富邦產強調,主要 是因獲利回穩,為改善財務結構與未來營運發展需要,才辦理減資彌 補虧損,希望將資本回歸疫情前水準,減資後實收資本總額30億元, 不影響公司股東權益與資本適足性。
富邦產險2月稅後純益3.42億元,累計今年前兩月獲利8.87億元。 2月整體簽單保費47.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累計前2月簽單 保費收入117.05億元,年成長19.6%,簽單市佔率25.2%,維持市場 領先地位。
和泰產險自2017年由和泰集團接管並更名以來,堅持「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在產險領域逐步展現其實力,如今已躍升為業界第七名。去年,面對困難,和泰產險不僅獲利創下新高,還榮獲保險龍鳳獎的殊榮,並獲選為最受歡迎的產險公司。公司也積極與員工共享成果,2023年內勤職員薪資總額調升9.4%,預計今年正職員工年薪將突破16個月,這反映了和泰產險對員工價值的重視,並努力打造一個讓優秀人才感到幸福的職場。
在人才培養方面,和泰產險投入大量資源,建立了完善的訓練系統。2019年,公司以大專院校為參考,結合豐田管理實務(TOYOTA WAY)與勞動力發展署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創立了「和泰保險大學」,內設E+學院、創新學院、通識學院、專業學院、管理學院、菁英學院等六大學院。其中,E+學院專注於保險基礎教育,助新進同仁跨越產業門檻;通識學院則提供卡內基、商務簡報、口才訓練等軟實力課程,提升員工職能;創新學院則提供品酒、手作、繪畫等多元化課程,讓員工在工作之餘也能追求興趣。
和泰產險不僅注重員工的職業成長,也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平衡。公司提供優於法規的健檢補助、旅遊優惠券、家庭日等福利,並將工時調整為優於勞基法的7.5小時,每年還提供一日的志工假,鼓勵員工為社會貢獻。和泰產險將持續提升員工體驗,確保員工的貢獻與價值得到肯定,並與員工一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士還是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和泰產險都熱誠歡迎有志之士加入,共築美好未來。
和泰產險在人才培訓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建構完善的訓練系統,於2019年以大專院校為藍本,結合豐田管理實務(TOYOTA WAY)與勞動力發展署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打造專屬和泰產險的內部訓練體制-「和泰保險大學」,主要分為E+學院、創新學院、通識學院、專業學院、管理學院、菁英學院等六大學院。其中以保險基礎教育為主的E+學院,幫助非金融保險科系畢業或沒有保險業經歷的新進同仁,跨越產業門檻,奠定基礎的保險知識;而以培訓職能為重的通識學院,則網羅了卡內基、商務簡報、口才訓練、數據分析及溝通協調等軟實力課程,讓員工可以加強各種職能專業。
除了專業知識與職場軟實力,以「Work-Life Balance」精神開創的創新學院,則囊括品酒、手作、繪畫、運動、旅遊、飲食等多元化的課程,讓公司員工能在工作之餘,培養更多的興趣,發掘自我的可能性;而除了公司主辦的課程外,和泰產險也鼓勵集結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創立「社團」,打造零壓力的交流環境,增進同事之間的情誼。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同時也是推進公司營運的動力,和泰產險持續朝幸福企業的方向邁進,隨著營運發展優化員工福利,除了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節慶禮金外,提供優於法規的健檢補助、旅遊優惠券、家庭日等各種福利措施,注重員工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及家庭生活的平衡;在工時上調整為優於勞基法的7.5小時外,更提供每年一日的志工假,組織企業志工團,鼓勵員工在工作之餘為社會貢獻出一份心力。
和泰產險未來將持續提升良好的員工體驗(Employee Experience),肯定員工的貢獻與價值,共創公司與同仁能一起進步的職場環境;不論是有經驗的從業人員,亦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和泰產險都誠摯歡迎有志之士加入,一同打造全新的未來。
和泰產險推出「海外逍遙遊」專案,為旅遊愛好者提供全方位保障!隨著2023年台灣旅遊熱潮的掀起,日本和韓國再次成為台灣旅客的最愛。然而,由於颱風、豪雨等氣候因素以及航空業人力吃緊,航班延誤成為常見問題。為了幫助旅客安心出遊,和泰產險特別提醒大家,投保旅遊不便險絕對是旅遊計畫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根據和泰產險的資料,若旅客在旅遊途中遇到航班延誤超過四小時,即可依據保單條款申請最高8,000元的賠付。對於長途航班旅客,若在轉機過程中行李延誤超過六小時,也能申請最高5,000元的理賠金。這樣的保障,讓旅客在面對航班延誤時不再束手無策。
以和泰產險「海外逍遙遊」專案基本型來說,保額可達300萬元,而五天的保費僅需363元,實惠又實用。現在透過和泰產險官網進行網路投保,還有機會抽中6,000元百貨公司商品禮券!投保國外環旅險的旅客,更能獲得旅行社好禮即享券。網路投保既快速又便利,讓旅客小額投入就能享受全方位保障。
據知名旅遊電商平台的數據統計,2023年台灣人最喜歡旅遊的國家 ,前兩名
分別是美食集結的日本及購物聖地韓國;雖然日本、韓國跟 台灣的飛行距離僅需
要三小時左右,不過因為氣候因素,航班容易受 到颱風、豪雨等影響,再加上航
空業人力仍十分吃緊,導致班機延誤 的狀況屢屢發生。
因此,和泰產險提醒民眾,不論是長途旅程或是短程航班,投保旅 遊不便險
都是旅遊計畫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在旅遊期間遇到航 班延誤四小時以上,
投保和泰產險「海外逍遙遊」專案的民眾,即可 依據保單條款申請賠付最高新台
幣8,000元的班機延誤保險理賠金。
而如果是搭乘長途航班的旅客因為轉機過程中,發生行李延誤超過 六小時,
亦可依據保單條款申請最高新台幣5,000元的理賠金。
以和泰產險「海外逍遙遊」專案基本型為例,身故或失能保額300 萬元,五
天保費僅要363元,現在於和泰產險官網完成網路投保即可 抽6,000元百貨公司商
品禮券,投保國外環旅險更加碼抽旅行社好禮 即享券,網路投保快速又便利,小
額輕鬆享保障。
和泰產險在經歷了防疫保單的鉅額理賠後,如今重新振翅高飛。隨著母公司現金增資逾300億元,和泰產險的資本適足率(RBC)已回升至法定標準200%以上。去年,和泰產險的簽單保費達到新台幣131.7億元,稅前純益則為42.6億元,兩項數據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預計今年保費成長目標將達到10%。
董事長蔡伯龍在23日的新春記者會上感謝母公司的全力支持,以及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他指出,防疫保單的理賠對和泰產險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大家齐心協力,終於度過了這一關。現在營運已回穩,RBC回升至200%以上,未來和泰產險將有更多餘裕拓展業務。
總經理顏思齊透露,去年簽單保費較前一年成長了7%,從123億元增長至131.7億元。自結稅前盈餘則從前一年的虧損388.9億元轉為盈餘42.6億元。顏思齊表示,員工在處理防疫保單的核保及理賠工作中非常辛勞,因此去年全體內勤職員薪資調升了約9.4%。此外,由於業務需求和人員異動,今年將繼續徵人,目前員工數為923人,與疫情前相較略減。
顏思齊還提到,和泰產險將打造一支堅強的團隊,讓每位員工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所長。除了薪資調薪外,2024年員工健診補助預算將調升67%,總預算達700多萬元。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福利的關注。
除了和泰產險,去年多家產險公司也報出佳音。例如,國泰產險稅後盈餘達13.3億元,華南產險則有9.16億元,台產稅前盈餘為11.78億元。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全體產險業去年自結稅前盈餘達175億元,明顯優於前一年的虧損,並且是歷史次高紀錄。
適足率(RBC)已回升到法定標準200%以上。據和泰產險自 結去年簽單保費達
新台幣131.7億元、稅前純益42.6億元,雙雙創歷 史新高,預估今年保費成長目標
為10%。
和泰產險董事長蔡伯龍在23日新春記者會上表示,防疫險理賠所造 成重大損
失對和泰產險是一大災難,很感謝母公司全力支持和泰產險 及全體員工不眠不休
努力處理防疫保單的核保及理賠,挺過防疫保單 的衝擊,和泰產險營運在去年已
回穩,RBC回升到200%以上,和泰產 險未來將有餘力可以拓展更多業務。
和泰產險總經理顏思齊表示,去年簽單保費為131.7億元,較111年 的123億元
成長7%;自結稅前盈餘42.6億元,111年則是虧損388.9億 元。由於去年已轉虧為
盈,慰勉員工在核保及理賠防疫保單辛勞,在 去年時全面調升內勤職員薪資,依
員工績效及薪資水準分別給予不同 的調薪幅度,薪資總額調升幅度約為9.4%,另
因應業務需求以及人 員異動,今年將持續徵人,目前員工數為923人,在疫情前
約有近千 人。
顏思齊進一步指出,和泰產將打造堅強團隊,適才適所,依照組織 、個人生
涯發展分專業職及管理職讓員工適才發揮其所長,除了對員 工調薪之外,2024年
員工健診補助預算將調升67%,總預算約700多 萬元。
除了和泰產險去年獲利攻頂外,各家產險去年獲利都陸續報佳音, 目前已公
布去年自結數字且有獲利的產險公司包括國泰產險稅後盈餘 13.3億元、華南產險
9.16億元以及台產稅前盈餘11.78億元,每股稅 前盈餘為3.25元。據保發中心資料
統計,全體產險業去年自結稅前盈 餘是175億元,明顯優於111年的虧損1,905億
元、且僅次於110年稅前 盈餘226億元,為歷史次高。
春暖花開,遊戲心動,準備好踏上繽紛的旅遊旅程了嗎?在出發前,可别忘了為這段旅程增添一份安心保障。台灣的產險公司們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方案,讓民眾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保險商品。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台灣各大產險公司的最新保險方案吧! 首先是<和泰產物保險>,他們推出的「真顧家居家綜合險專案」就非常受歡迎。除了傳統的住宅火險,還包含了住宅日常生活責任險以及機車火災事故等保障。不僅如此,如果家裡發生火災等事故,動產或不動產的損失都能得到理賠,而且沒有自負額。住宅日常生活責任險的保障範圍也很廣,像是寵物未拴鍊好傷人、陽台花盆掉落傷人等情況,只要符合保單條款,就能申請理賠。 接著是第一保旅平險,他們提供全方位保障的旅平險,並在3月底前,於網路投保專區完成「會員註冊+首次投保」,就能獲得電子禮券。而且,他們還會加碼捐贈給第一社福基金會。 國泰產險則建議民眾同時投保旅遊不便險與旅行平安險,以轉嫁班機延誤、旅程更改等風險。如果民眾提供航班資訊,只要班機延誤達理賠標準,就能輕鬆辦理理賠申請作業。 新安東京海上則提醒民眾,旅遊保險、汽車保險等保障都應該納入行前規畫,並在網路投保平台上找到合適的保障方案。他們還推出了「好禮三重抽」抽獎活動,讓民眾有機會把iPhone 15 Pro等超過7,000項好獎帶回家。 華南產險則強調,投保「旅行綜合保險」可以轉嫁班機延誤等各種風險,並提供高額的旅平險保障。 而兆豐保險則推出了「新郵輪旅遊綜合保險」,只要是搭乘以台灣為母港的郵輪皆可投保,並提供多項保障。 旺旺友聯產險則在網路投保方面下功夫,打造了嶄新平台,提供多種保險商品線上投保服務,並有月月抽黃金、禮券等開運好禮。 最後,臺灣產物保險的「租事大吉」保險新商品,則是為房東和房客提供客製化保單產品,讓雙方都能在風險規畫上獲得更全面的保障。 總之,無論是遊覽天下、居家生活還是公共安全,台灣的產險公司都能提供適合的保險商品,讓民眾和企業能夠安心生活、安心經營。
第一保旅平險
首次投保拿禮券
對此,第一保表示,將為民眾提供全方位保障的旅平險,同時,今年3月底前,於第一保網路投保專區完成「會員註冊+首次投保」,即可獲得電子禮券,第一保再加碼捐贈給第一社福基金會,詳情請洽第一保官網。
國泰旅遊不便險
轉嫁風險輕鬆保
國泰產險則建議民眾,可同時投保旅遊不便險與旅行平安險,萬一發生班機延誤、旅程更改或因意外傷害、突發疾病導致住院或診療等情況,皆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若民眾投保時,主動提供航班資訊,只要搭乘的班機延誤達理賠標準,國泰產險將主動通知,客戶只須回傳登機證,即可輕鬆辦理理賠申請作業,快速獲得理賠金。
新安東京海上
好禮三重抽抽樂
新安東京海上提醒,意外來臨時總令人措手不及,建議民眾可將旅遊保險、汽車保險等保障納入行前規畫,尤其網路投保時間、空間不受限制,隨選隨買超便捷讓行程說走就走,各族群都能在網路投保平台找到合適的保障方案,即日起至3月31日止,完成網路投保並符合活動條件,還可參加「好禮三重抽」抽獎活動,有機會把iPhone 15 Pro等超過7,000項好獎帶回家。
華南產險旅綜險
班機延誤心不驚
華南產險表示,為避免旅途中的意外打亂行程,建議民眾可於出國旅遊前投保「旅行綜合保險」來轉嫁班機延誤等各式風險,為自己增添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意外傷害的高額旅平險外,「旅行不便險」保障包含旅程取消、班機延誤、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旅行文件損失等6項,也是近期民眾出國旅遊重視的保障項目。
明台產險車險
高規格保障完整
至於駕車出遊、通勤,則最怕遇上交通事故,明台產險提供保戶日式高規格保障,「車の好險—新式共用保額汽車第三人責任險」除第三責任每一事故理賠最高2,000萬之外,更有別於傳統汽車第三責任險就身故、傷害及財損各有限額;「車の好險」僅就總額約定,讓車主於發生事故時,可將理賠金彈性運用於第三人之身故、傷害或財損理賠,讓愛車保障更聰明。
兆豐保險旅綜險
郵輪出行最夯選
瞄準郵輪旅遊商機,兆豐保險獨家推出「新郵輪旅遊綜合保險」,只要是搭乘以台灣為母港的郵輪皆可投保,提供旅程取消費用補償、旅程更改費用、旅行文件損失費用、醫療等四大保障;保戶在出發前1小時上網完成投保,即可享有海外急難救助醫療轉送最高新台幣300萬元保障。
旺旺友聯產險
網路保險選擇多
在網路投保方面,旺旺友聯產險打造嶄新平台,提供汽機車強制險、任意險、國內外旅遊平安險、住宅火災險、行動電話險等商品線上投保服務,及24小時不間斷保險服務,包括保單查詢與批改、理賠申請、快速續保等,即日起至4月9日上網投保任一商品,月月抽黃金、禮券等價值數10萬元的開運好禮,還有機會抽中最夯台彩刮刮樂,詳情可上旺旺友聯產險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和泰產險居家險
居家內外全都保
居住方面,和泰產險推出「真顧家居家綜合險專案」,除傳統住宅火險,還 包括住宅日常生活責任險,及機車火災事故等保障。如因火災等事故導致的動產或不動產損失,於理賠時不扣折舊且無自負額;住宅日常生活責任險的保障範圍則較廣,如寵物未拴鍊好致誤傷路人、陽台花盆掉落砸傷路人等,符合保單條款約定便可申請理賠,並有慰問金費用可補償第三人,居家內外都有保障,幫民眾顧好家。
臺灣產物保險
客製保單租事大吉
有租屋就會有糾紛,臺灣產物保險研發的「租事大吉」保險新商品,房東房客租屋皆享保障。臺灣產物保險始終認真傾聽保戶聲音,為有效移轉廣大租賃族群的特定租賃事故損失,「租事大吉」提供房東與房客個別客製化保單產品,讓雙方都能在風險規畫上獲得更全面保障。
泰安產險意外險
餐飲經營降風險
針對營業場所或策展單位,泰安產險提醒,人潮較多時,意外發生相對提高,建議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減輕業者經營風險。另可視需求加保附加條款,例餐飲業可加保「食品中毒責任附加條款」;營業場所設有電梯可加保「電梯責任附加條款」,增添一層保障。更多保險諮詢請洽24小時免費客服專線(0800)012-080或LINE搜尋「泰安產物保險」。
綜上所述,民眾或企業不論是出遊、居家、公共安全,都可透過產險商品增加保障,同時,更可藉由網路投保時間、空間不受限制的優勢,輕鬆完成投保,轉嫁風險。
雖然防疫保單的風波已經平息,但對於產險公司來說,理賠的請求期還有兩年。最近,六大主要銷售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逐月收歛,前11個月就噴掉了超過520億元。其中,富邦產險以154億元的理賠金額領先,其次是國泰產險的107億元,和泰產險近80億元,中信產險74億元,兆豐產險64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41億元。 富邦產險在11月份的防疫保單理賠案件數超過千件,而其他五家產險公司的案件數都已經降至數百件以下。尤其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因為「調帳」的原因,11月份的理賠件數竟然出現了負數,單月理賠金額只有81萬元,成為六大產險公司中最早脫險的公司。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2022年全年12家防疫保單的理賠案件超過410萬件,理賠金額高達1,693億元;疫苗保單的理賠件數超過101萬件,理賠金額423.3億元。加上六大產險公司2023年前11月的理賠金額,總計全年雙險理賠金額達2,116.4億元。這場防疫保單風暴的代價雖然沒有原先預估的3,000億元到3,500億元那麼高,但還是讓產險業賠掉了30年來累積的盈餘。 儘管如此,國泰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在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上,多者超過百億元,少者也有40億元,但在前三季度的財報中,這三家公司的稅後盈餘都相當亮眼,分別是9.71億元、29.1億元和26.54億元。 國泰產險的高層表示,這主要是因為2022年底提存了相關準備金93.8億元,以及2023年第一季實際賠款超過預期,所以增提準備金,導致第一季還是虧損。但到了第二季,累積損益已經轉正。 產險業界人士指出,儘管防疫保單讓產險業慘賠,但從2023年的財報來看,業內的獲利數字還是相當不錯。這除了與年核保利潤及投資收益有關,還與去年多提列準備金回沖有關。不過,無論如何,產險業已經從防疫保單的傷痛中走出,整體前三季的稅後盈餘已經回到百億元以上。
六產險公司中除富邦產險在11月理賠千餘件防疫險外,其餘五家產 險都已降至數百件以下,新安東京海上產更因「調帳」而出現-313理 賠件數,單月理賠金額降至81萬元,成為六產險最早脫險公司。
總計六產險前11月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富邦產154億元最多、國泰 產107億元次之、和泰產近80億元、中信產74億元、兆豐產64億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41億元。
據金管會統計資料,2022年全年12家防疫保單理賠超過410萬件、 理賠金額逾1,693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101萬件以上,理賠金額423 .3億元,總計全年雙險理賠達2,116.4億元。若再加計六產險2023年 前11月理賠逾2,636億元,顯示這場防疫險風暴代價雖沒有原先預估 3,000億元∼3,500億元那麼高,但還是賠掉30年來累積的盈餘。
經過這次巨災後,國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前11月份防疫 保單理賠金額多者逾百億元、少者至40億元,但前三季財報中,三家 產險稅後盈餘都相當漂亮,分別是9.71億元、29.1億元及26.54億元 。
國泰產險高層表示,主要因2022年底提存相關準備金餘額93.8億元 ,2023年第一季實際賠款超過預期賠款增提準備金,所以到第一季仍 是虧損,但第二季累積損益轉正。
產險業者指出,數家產險2023年財報獲利數字佳,絲毫看不出防疫 保大失血的傷痕,除年核保利潤及投資收益不錯外,與去年多提列準 備金回沖有關。但不管如何慘賠,產險業確定從防疫保單傷痛走出, 整體前三季稅後盈餘已經又回到百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