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產物保險(公)公司新聞
和泰產險不僅是保險界的佼佼者,更是社會公益的熱心推手。這家公司在長年累積的公益行動中,不斷展現出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自2020年成立「和泰產險志工團」以來,我們的同仁們在關懷獨居老人、照顧失親孩童、陪伴流浪動物以及推動環境保育等各個領域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這份對公益的熱忱,讓和泰產險榮獲了第25屆保險信望愛獎的兩項殊榮,分別是公司類的「最佳社會責任獎」以及個人類的「最佳社會貢獻獎」。這不僅是對和泰產險公益成果的肯定,也是對同仁們無私奉獻的讚譽。
和泰產險在推動環境永續的方面也不遺餘力,從設置玩具回收箱,號召同仁參與二手玩具的整理,到成為「玩聚窩」的首家駐點企業志工,他們讓玩具重獲新生,同時減少了塑膠污染。此外,和泰產險還參與了楊梅共享園區的玩具貨櫃屋彩繪,並提供專業的保險規劃,將愛與永續的觀念傳遞給每一個角落。
在關懷弱勢方面,和泰產險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為經濟弱勢民眾提供「只有微你」微型保險專案,並將這份愛心延續到南台灣,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為高雄的弱勢民眾提供保險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和泰產險同仁對公益的熱忱不僅止於公司活動,個人的公益行動也相當積極。屏東服務中心經理高嘉修就是一個典範,他在工作之餘加入國際同濟會,關懷弱勢,並曾經在2015年為八八風災受災戶捐款捐物。每年,他還會定期資助偏鄉學校的球隊和學生,減輕家庭就學的負擔。
和泰產險以行動實踐著「善」的文化,用陪伴和幫助體現對他人的關懷。未來,和泰產險將繼續投身於公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穩定與繁榮盡一份力,讓這份「善」的循環不斷擴散。
和泰產險不僅是保險業的領航者,更是關懷社會的熱心公益企業。自2020年以來,它不斷深化對社會公益議題的關注,成立了「和泰產險志工團」,從關懷獨居老人、失親孩童,到照顧流浪動物以及推動環境保育,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這種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讓和泰產險在公益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榮獲第25屆保險信望愛獎公司類「最佳社會責任獎」及個人類「最佳社會貢獻獎」等殊榮。 對於環境永續的承諾,和泰產險從2020年起設置玩具回收箱,並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期間,他們協助整理超過1,000公斤的二手玩具,讓這些玩具重獲新生,同時減少了塑膠玩具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泰產險還是「玩聚窩」的首家駐點企業志工,與長者和孩童一起學習資源再生的重要性,以及愛物惜物的理念。此外,它還參與楊梅共享園區的玩具貨櫃屋彩繪,並提供專業的保險規畫,推廣愛與永續的價值。 和泰產險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為經濟弱勢民眾投保「只有微你」微型保險專案,展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之後,它更將這份愛心帶到南臺灣,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為高雄市民提供微型保險的保障。 和泰產險的員工對公益的熱忱也不遑多讓。例如,屏東服務中心經理高嘉修在職業生涯中,不僅關懷弱勢,還加入了國際同濟會,積極參與慈善活動。他曾與同濟會成員一起為八八風災受災戶小林村籌集民生用品,並定期資助偏鄉學校的球隊及學生獎助學金,減輕偏鄉家庭就學的經濟壓力。高嘉修的善行,讓他榮獲最佳社會貢獻獎,這是對他愛心與貢獻的肯定。 和泰產險以行動實踐「善」的文化,用陪伴體現幫助他人的心。未來,和泰產險將繼續投身於公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穩定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這份「善」能夠持續循環並擴散。
和泰產險重視環境永續,響應資源再生運用,從2020年起設置玩具回收箱,進而號召員工加入志工的行列,期間協助整理超過1,000公斤的二手玩具,不僅讓玩具們重獲新生,也減少塑膠玩具造成的污染,並率先成為「玩聚窩」的首家駐點企業志工,陪同長者與孩童從二手玩具中學習資源再生的重要性及愛物惜物的觀念;另外還參與楊梅共享園區的玩具貨櫃屋彩繪及提供專業的保險規畫,讓愛永續傳承。
同年,在臺北市政府媒合下,和泰產險與民間公益團體合作,為設籍在臺北市的經濟弱勢民眾投保「只有微你」微型保險專案,更於隔年將愛遠播南臺灣,與高雄市政府聯手,也為高雄市民眾撐起微型保險的保護傘。
除了企業的公益成果外,和泰產險員工對公益也滿腔熱忱,此次榮獲最佳社會貢獻獎的屏東服務中心經理高嘉修,在工作之餘加入國際同濟會,燃起對關懷弱勢的善心;曾在2015年與同濟會成員,集資採買民生用品,親自送往八八風災受災戶小林村;每年定期資助偏鄉學校的球隊及頒發獎助學金,減輕偏鄉家庭就學的經濟負擔。高嘉修的大愛與對慈善的熱忱,奪得最佳社會貢獻獎優選可謂實至名歸。
和泰產險以行動實踐「善」的文化,以陪伴體現幫助他人的心,未來和泰產險也將持續地投身於公益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安定貢獻自身的一份力,讓這份「善」能持續的循環並擴散。
和泰產險重視環境永續,響應資源再生運用,從2020年起設置玩具 回收箱,並號召同仁加入志工的行列,期間協助整理超過1,000公斤 以上的二手玩具,不僅讓玩具重獲新生,也減少塑膠玩具造成的污染 ,並率先成為「玩聚窩」的首家駐點企業志工,陪同長者與孩童從二 手玩具中學習資源再生的重要性及愛物惜物的觀念;另,還參與楊梅 共享園區的玩具貨櫃屋彩繪及提供專業的保險規劃,讓愛永續傳承。 在台北市政府媒合下,和泰產險與民間公益團體合作,為設籍在台北 市的經濟弱勢民眾投保「只有微你」微型保險專案,更於隔年將愛遠 播南台灣,與高雄市政府聯手,為高雄弱勢民眾撐起微型保險的保護 傘。
除企業公益成果外,和泰產險同仁對公益也滿腔熱忱,此次榮獲最 佳社會貢獻獎的屏東服務中心經理高嘉修,在工作之餘加入國際同濟 會,燃起對關懷弱勢的善心;曾在2015年集資採買民生用品,親自送 往八八風災受災戶小林村;每年定期資助偏鄉學校的球隊及頒發獎助 學金,減輕偏鄉家庭就學的經濟負擔。高嘉修的大愛與慈善的熱忱, 奪得最佳社會貢獻獎優選可謂是實至名歸。
和泰產險以行動實踐關懷的「善」的文化,以陪伴體現幫助他人的 心,未來和泰產險也將持續地投身於公益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 社會安定貢獻自身的一份力,讓這份「善」能持續的循環並擴散。
多家保險業界近期掀起人事風雲,開發金旗下中國人壽昨日(27日)召開董事會,正式通過更名為「凱基人壽」,並同步進行高層主管的更動。而和泰產險也宣布,原副總經理顏思齊獲金管會核准,正式接任代理總經理一職。
凱基人壽的更名案,經過約三個月的專案計畫運作,昨日股東會正式通過。開發金表示,年底前將旗下所有面對大眾市場的零售業務相關子公司,統一名稱為「凱基」,並更新品牌識別系統CI。不過,開發金的另一子公司開發資本,由於業務屬性面向機構法人、投資銀行與私募基金,因此暫不考慮更名。
中壽也在昨日董事會中通過風控長異動,新任風控長為副總經理呂雅菁,預計8月31日生效。這是中壽今年來繼董事長、總精算師異動後,再次進行高階主管調整。
第一金人壽方面,昨日董事會決議,董事長一職由曾任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的楊棋材出任。楊棋材原本擔任華南金旗下華南永昌證券董事,昨日第一金人壽董事會決議由楊棋材擔任新董座,並同步辭去華南永昌證董事職務。這也是第一金第二次向外借將出任子壽險董事長。
和泰產險方面,原副總經理顏思齊在莊瑞德請辭後,代理總經理職務。金管會保險局於26日正式核准顏思齊真除生效,顏思齊將正式接任總經理一職。
中壽更名凱基人壽,經歷約三個月的「中國人壽更名凱基人壽專案計畫」運作,昨天召開股東會正式通過更名案,後續送金管會許可即可進行更名,年底前開發金旗下所有面對大眾市場的零售業務相關子公司,即全數統一名稱「凱基」與品牌識別系統CI。
開發金另一重要子公司開發資本,業務屬性為面對機構法人、投資銀行與私募基金領域,則暫不考慮更名。開發金表示,面對普羅大眾市場提供金融商品與服務的子公司中,唯一不叫凱基的中壽也更名一致化,中文名「凱基」、英文為KGI,有利開發金共同行銷與成本效益。
中壽也在昨天董事會通過風控長異動,新任風控長為副總經理呂雅菁,預計8月31日生效,這也是中壽今年來繼董事長、總精算師異動,又一高階主管調整。
第一金旗下第一金人壽昨天董事會決議,董事長改由曾任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的楊棋材出任,原任的陳芬蘭則改專任第一金總經理,楊棋材原本擔任華南金旗下華南永昌證券董事,昨天第一金人壽董事會決議由楊棋材擔任新董座,楊棋材也同步辭任華南永昌證董事職務,即日生效。
這也是第一金第二次向外借將出任子壽險董事長,過去第一金多是由金控內部人出任壽險董座。
楊棋材在2005年加入三商美邦之前,曾任第一金管顧、第一創投總經理,這次也算「回娘家」。
和泰產險昨天公告,原副總經理顏思齊代理總經理,金管會保險局26日正式核准顏思齊真除生效。顏思齊是在前總經理莊瑞德請辭為防疫險之亂負責下台後,代理總經理職務,6月13日和泰產董事會通過顏真除,送保險局審核,日前收到核准函正式生效。
台灣防疫保險理賠潮逐漸退潮,和泰產物保險等產險公司增資順利進行。隨著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以及新冠肺炎降級,防疫保險與疫苗保險的理賠金額逐月下降。金管會統計,6月防疫雙險理賠僅有6.7億元,首度跌破10億元大關,理賠件數與金額皆減少7成以上。今年上半年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為600億元,去年至今總計2,716.3億元。多家產險公司增資到位,包括和泰產物保險增資305億元,整體產險業增資款達1500億元。保險局預計年底前所有產險業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台灣保險新聞】近期防疫雙險理賠潮落幕,產險業獲利預期上看漲!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6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及理賠金額均大幅減少,整體產險業運營逐漸回穩。而多家產險業積極增資,其中和泰產物保險增資305億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台灣產險業防疫雙險理賠潮即將告終,和泰產物保險增資進度緊跟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六月的599.95億元,過去一年半,這防疫雙險讓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16.4億元,幾乎吃掉產險業逾20年的獲利,這兩年的增資額則達1,515億元。
據金管會統計,5月單月產險業稅前盈餘27億元,已連兩個月「翻正」,累計前五月賺22億元,主因是承保利益大增所致,累計前五月產險業承保利益157億元,是去年同期11億元的14.3倍,顯示產險業營運正從谷底翻揚,市場預料6月獲利將更趨樂觀。
法人指出,隨防疫險理賠告終、加上去年下半年因開始認列防疫險虧損造成低基期,這兩大利多將會讓今年產險業下半年獲利轉趨成長,有助保險型金控獲利穩定。
另一法人則說,後續對獲利較大變數,是漢諾威再保需攤賠防疫險331億元的部分,這部分則需視雙方協商結果而定,衝擊較大者如兆豐產。依兆豐產今年首季財報,目前與國際再保協商,應攤回再保賠款共約112.2億元。
金管會昨公布6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6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1萬8,140件、理賠額僅剩6.65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5.71億元、疫苗險理賠0.94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均同步月減約七成。
累計今年前半年理賠件數148萬1,715件、理賠金額599.95億元。產險業者說,6月底防疫險保單已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已邁向終點。
理賠潮邁向終點,增資款項也進入收尾。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去年截至7月4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增資額共1,500億元已全數到位,僅剩南山產15億元仍在規劃中,但林志憲強調,南山產增資15億元並未僅針對防疫險,還有補強財務規劃的需求。
若以近兩年增資款項來看,其中以新安東京共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8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七家產險業共增資1,515億元。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09.7億元,增資額則已達1,575億元。
市場預料,6月底幾乎所有保單全數屆滿,估近2,800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抗疫史,讓業者付出上千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公布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5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6萬47件、理賠額僅剩26.54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3.54億元、疫苗險理賠3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各月減29%及20.5%。
累計今年前五月理賠件數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593.3億元。產險業者說,隨6月底防疫險保單將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理賠潮告終,但增資潮可能要到今年底。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今年截至6月6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到6月底的產險業半年報,仍會有一家產險業者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均尚未達法定標準。
據了解,該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因其需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財務指標才能達標。
若以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已高達1,575億元。
其中以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1,575億元。
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新冠肺炎降級 ,今年1、2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單月還在200億元以上,到3月開始大 幅度下降,5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6月更是降到僅剩5.7 億元,預估理賠即將進入尾聲。
據保險局4日公布最新理賠統計,6月防疫險理賠1.5萬件、理賠金 額5.7億元,比起5月減少76%;疫苗險理賠6月下降到剩約3,000件、 理賠金額僅剩1億元,比起5月減少67%。
今年來防疫雙險理賠額從3月起快速下降,理賠最高是1月的220億 元,4月下降只剩下33.4億元,5月只有26億元,6月跌破10億元以下 、僅剩6.7億元。
今年上半年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為600億元,加計去年的理賠金額2, 116.3億元,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5月突破2,700億元大關,去年至今 年6月底產險防疫雙險的總理賠金額為2,716.3億元。目前還有先前已 確診保戶還未申請理賠,預估之後還陸續會有零星理賠金額,但預期 單月理賠已不會超過10億元。
防疫險理賠到尾聲,多家產險增資款也陸續到位。據保險局統計至 7月3日,已有六家產險完成增資,包含國泰產增資200億元、中信產 增資205億元、富邦產增資31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增資400億元、 和泰產增資305億元、兆豐產增資80億元,整體產險業已完成增資達 1500億元。
目前剩下南山產險,增資已獲保險局核准但未完成,預計增資15億 元,整體產險業增資款去年至今達1,515億元。保險局表示,6月底各 家產險公司增資完成後,將會只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 比還未達法定標準,將會再次啟動增資,希望在年底所有產險業的資 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在昨日(27日)的股東會上,對今年車市展望表達了樂觀的看法。他表示,雖然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可能放緩,但全球車用晶片短缺情況有望改善,加上國際疫情管制逐漸鬆綁,民間消費力回升,預計今年車市規模將能超越45萬輛。
蘇純興還提到,和泰車已將LEXUS今年的銷售目標從原先的2.3萬輛上修至3萬輛,增加7,000輛,其他品牌也陸續調高全年銷售預期。儘管和泰車對全年車市的預估仍維持在45萬輛,但蘇純興認為,若情況理想,車市規模有望達到46萬輛。
在銷售目標方面,和泰車將三個品牌TOYOTA、LEXUS及HINO的銷售目標設定為17萬輛,創下年度銷售新高。蘇純興表示,公司將全力爭取小型車銷售22連霸、商用車銷售蟬聯第一的紀錄。
此外,和泰車也宣布,和泰聯網將釋出33900仟股,吸引策略性投資人參與投資,將由多間汽車公司及和裕投資合計入股和泰聯網30%股權,和泰車對和泰聯網的持股將從100%降至70%。
去年,和泰車因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的理賠,導致全年虧損193.3億元,每股虧損35.39元。然而,蘇純興強調,這是短期內的一次性事件,和泰產險作為和泰汽車的重要子公司,近年來營運表現良好。他並表示,和泰集團的核心業務及周邊事業發展和獲利都十分穩健,今年已恢復成長動能。
若以和泰車上周甫上修LEXUS全年銷售目標自2.3萬輛上修至3萬輛 ,一口氣大增7,000輛,加上目前各品牌也陸續上修全年估值,雖和 泰車對全年車市看法目前仍維持45萬輛,但是否有機會進一步成長至 46萬,蘇純興表示:「確實有希望。」
而隨著LEXUS上修,和泰車設定三品牌TOYOTA、LEXUS及HINO今年銷 售目標也將增至17萬輛,將創年度銷售新高,蘇純興表示,公司將全 力達成小型車銷售22連霸、商用車銷售蟬聯第一的紀錄。
和泰車27日股東會亦說明和泰聯網釋股33900仟股,引進策略性投 資人參與投資和泰聯網,將由國都汽車、北都汽車、桃苗汽車、中部 汽車、南都汽車、高都汽車、蘭揚汽車、東部汽車及和裕投資合計入 股和泰聯網30%股權,和泰車對和泰聯網持股則由原先100%降為70 %。
和泰車去年受到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衝擊,導致全年虧損193.3 億元,每股虧損35.39元。儘管如此,和泰車仍配出現金股息2元及股 票股利0.2元,合計股利2.2元。
雖去年大虧,不過,蘇純興指出,本業及價值鏈周邊事業於去年皆 表現亮眼,主要受到防疫保單理賠的衝擊,對公司獲利造成重大損失 。
蘇純興強調,和泰產險為和泰汽車重要之子公司,近年營運均呈現 正向成長,此次防疫險理賠虧損為一次性事件,相關理賠及損失預估 均已於去年認列,對公司僅造成短期影響,和泰集團核心業務及周邊 事業發展、獲利均仍十分穩健,今年也已恢復成長動能。
台灣保險業近期來強度增資,不僅為應對疫情保單的理賠需求,也為未來的國際標準接軌做準備。在這波增資潮中,壽險與產險業者都積極動作,不僅發債規模上看千億元,更已有產險公司增資金額達到1,500億元。 由於去年底財務指標未達法定標準,或今年前五月虧損百億元,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新光人壽三家壽險公司須進行增資。其中,三商壽已完成三次現金增資共112.51億元,並在尋覓私募策略性投資人;新光金已增資3億美元,而宏泰人壽則規劃公開標售不動產,預計增資80億元。 不僅如此,壽險業還因2026年要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而掀起發債潮。金管會4月中已開放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具到期日的資本債券,已有多家壽險公司公告發債,總規模達980億元。 而在產險方面,六大產險公司為支應防疫保單理賠,至本月20日止已共增資1,500億元。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四次增資共近400億元,資本適足率(RBC)可逾200%。其他如富邦產、和泰產、中信產、國泰產及兆豐保也分別增資,RBC都在200%以上。 特別是和泰產險,該公司正處分不動產,預計年底前將RBC提升至200%以上。此外,台銀人壽也於4月底通過辦理60億元現金增資,由台灣金控股全數認購,將於金管會核准後另開董事會訂定實際定價日及價格。
三家壽險因去年底財務指標未達法定標準,或今年前五月虧損百億 元,需進行增資,保險局指出,今年到本月21日,只有三商壽3月有 增資約25億元,其他增資計劃都尚未到位。
三商壽表示,去年至今完成三次現金增資共112.51億元,目前仍在 尋覓私募策略性投資人;新光金則表示,子公司新壽去年已增資3億 美元,強化資本,新的增資計劃正規劃中;宏泰人壽指出,已規劃公 開標售不動產,預計增資80億元。
壽險業也因2026年要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掀起發債潮, 金管會4月中開放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具到期日的資本債券, 已有台壽、中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告發債,合計 規模達980億元。
產險至本月20日止,防疫保單市占前六大產險共增資1,500億元, 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四次增資共近400億元,資本適足率(RBC)可 逾200%。富邦產、和泰產、中信產、國泰產及兆豐保分別增資310億 元、305億元、205億元、200億元及80億元後,RBC都在200%以上。
和泰產險則正處分不動產,在處分資金入帳後,預估年底前將RBC 提升至200%以上。
台銀人壽4月底通過辦理60億元現金增資,由台灣金控股全數認購 ,將於金管會核准後另開董事會訂定實際定價日及價格。
每年一到暑假,就是旅遊熱潮的高峰時期,許多產險公司也趁機推出各種旅平險專案,來滿足旅客的需求。其中,旺旺友聯產險推出的旅平險就相當受歡迎,它提供旅客在旅遊期間的多項保障,像是意外身故失能、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還有旅行不便等,讓旅遊更安心。特別的是,它還有班機延誤的保障,只要延誤時間滿4小時,就能獲得5,000元的定額給付,每次給付上限是1萬元,而且無須單據實報實銷,理賠非常方便。 兆豐保險的國外旅行綜合保險專案,承保範圍廣泛,包括旅行平安保險、海外旅行不便保險等,它還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只要延誤4小時,就能主動通知理賠。不僅如此,還有行李延誤、旅程更改或取消的補償,以及海外急難救助費用,保障非常完整。 和泰產險則針對租車的旅客推出「租車旅遊趣」網路投保專案,除了基本的意外身故或失能保險金、個人責任保險金外,還有「駕駛他人汽車車體損失責任保險」。和泰產險認為,即使是短期的國內旅遊,也不能忽視風險,所以它推出的租車旅遊趣保障型方案,3天僅需新台幣222元,就能增加旅遊途中的保障。 而臺灣產物保險則針對海外旅遊的旅客提供海外突發疾病保險,近期由於疫情升溫,這項保險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臺產提供網路投保,保額最高可達100萬元,保費相對低廉,每日約僅需300元,是很多人投保的首選。 在節能產業方面,泰安產險推出「泰安產物能源技術服務業財產及節能績效保險」,這項保險承保內容包括節能設備損失保險及營業收入中斷損失保險,還有針對節能績效合約約定可能的損失,設計節能績效保險給付,保期最長可達7年,以支持綠能產業發展。 住宅火災地震險也是保險的重要項目,面對屋齡較高的老舊建築,投保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非常有必要。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可保障已投保房屋達到「全損」理賠標準時,獲得保險金額最高150萬元,臨時住宿費用20萬元。 華南產險的「喜福保個人傷害保險專案」則是意外險的好選擇,年保費低至1,451元起,每天只需4元起,就能享有一整年的完整意外事故保障。 最後,第一產物保險則與矽谷教育新創MEandMine、Teach ForTaiwan為台灣而教、小草書屋等機構合作,推出「小海狸永續助學計畫」,透過遊戲與系統化教材幫助偏鄉學童認識自己,學習情緒管理,建立自信。 總結來說,台灣的產險商品種類繁多,保障範圍廣泛,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保險,轉嫁風險,讓生活更安心。
案。
旺旺友聯旅平險
班機延誤定額給付
旺旺友聯產險就推出的旅平險,完整提供保戶旅遊期間意外身故失能、實支實付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及旅行不便等多項保障,於班機延誤事故率先提供延誤每滿4小時即定額給付5,000元,每次給付上限1萬元的保障,且採定額給付無須單據實報實銷,理賠方便快速;另提供含「法定傳染病」的「海外突發疾病」商品供消費者選擇,除住院外,門診、急診醫療同時提供,保障完整。
兆豐國外旅綜險
承保廣泛智慧理賠
兆豐保險的國外旅行綜合保險專案,承保內容廣泛,含旅行平安保險,保障旅遊期間遇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損失;海外旅行不便保險,出國旅遊遇班機延誤智慧理賠,投保時提供航班資訊,結合區塊鏈,延誤4小時主動通知理賠;若因航空業失誤,託運行李延誤超過6小時理賠;若遇突發事件導致旅程更改或取消,提供費用補償,另有海外急難救助費用,專案亦含遇劫機或食物中毒、遭竊,甚至導致第三人損失保障等。
和泰產網投專案
國內租車旅途安心
除一般的國內旅平險外,和泰產險針對租車的民眾,推出「租車旅遊趣」網路投保專案,除備有基本的意外身故或失能保險金、個人責任保險金外,並附加「駕駛他人汽車車體損失責任保險」。此外,國內旅遊大多僅有兩三天,民眾往往省略保險環節,但即便是國內旅遊仍不可忽視風險,和泰產險租車旅遊趣保障型方案3日僅需新台幣222元,即可增加自身在旅途中的保障,讓旅程更平安。
海外突發疾病險
臺產最獲保戶青睞
近期國外疫情升溫,猴痘亦持續有確診案例,而多國入境已免疫苗證明,多數民眾今年未再施打疫苗加強劑,出國旅遊染疫風險提高。臺灣產物保險建議投保旅綜險時,可選擇海外突發疾病保險,將法定傳染病納入保障範圍。海外突發疾病保險近期需求飆升,臺產提供網路投保,保額最高有100萬元保障,針對國外就醫的門診、急診、住院費用都有相關理賠,以日本旅遊5天保額1,000萬元為例,每日保費約僅300元,是最多人投保選擇。
泰安節能績效險
ESCO業者營運助力
在節能產業方面,泰安產險深入了解節能業者運作模式及ESCO業者對保險的需求後,推出「泰安產物能源技術服務業財產及節能績效保險」,承保內容有節能設備損失保險及營業收入中斷損失保險,另針對節能績效合約約定可能的損失,設計節能績效保險給付,保期最長可達7年,提供ESCO業者降低營運中面臨的風險負擔,支持綠能產業發展,減緩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住宅火災地震險
守護民眾居家財產
面對屋齡較高的老舊建築,民眾容易陷入沒必要投保的迷思。地震保險基金建議,民眾不論有無房貸、住宅新舊,都應持續投保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以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為例,可保障已投保房屋達到「全損」理賠標準時,獲得保險金額最高150萬元,臨時住宿費用20萬元。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自開辦以來,投保率約37.43%,顯示民眾對於自身住宅財產已頗具風險意識,若想提高保額或替住宅內動產投保可洽各產險公司。
華南喜福保專案
每日4元事故無恐
至於意外險,目前市面一年期專案型意外險商品種類眾多,以華南產險「喜福保個人傷害保險專案」為例,年保費1,451元起、每天只要4元起,就能享有一整年的完整意外事故保障,包含:一般意外身故及失能、重大燒燙傷、傷害醫療給付(住院日額、實支實付)、出院慰問金和身故完全失能保險金,以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搭乘客用電梯、火災特定事故、車輛交通事故共4項特定意外事故的增額給付等多項內容。
第一產助學計畫
跨界實踐永續教育
公益方面,第一產物保險為實踐企業ESG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今年起與矽谷教育新創MEandMine、Teach ForTaiwan為台灣而教、小草書屋等機構合作「小海狸永續助學計畫」,將全球教育界最重視的「社會情緒學習」帶入偏鄉學校與弱勢家庭,透過遊戲與系統化教材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學習情緒管理、建立自信。第一階段將有超過20所學校、340位學童受惠,未來也將與兒童早療單位合作,持續實踐永續教育,共創社會影響力。
整體而言,我國的產險商品多元又優惠,民眾可以善加運用,轉嫁風險。
台灣保險業界近期來經歷了相當不尋常的防疫雙險理賠潮,這股潮流似乎即將落幕。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5月份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件數和金額均較上月大幅下降,顯示COVID-19疫情降級後,中重症確診才會進行的理賠機制使得理賠金額迅速減少。5月份的理賠件數為6萬47件,理賠金額則降至26.54億元,較上月減少了超過二成。整體來看,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的理賠額為2,116.4億元,加上今年前五月的593.3億元,累計已達2,709.7億元,這筆數字讓產險業者在過去近三年的抗疫歷程中付出了相當大的成本。 隨著防疫保單在6月底將全部到期結束,預計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因此理賠潮將正式告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增資潮可能還會持續到年底。金管會主秘古坤榮透露,截至6月6日,已有六家產險業者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達530億元,但仍有家產險業者的財務指標未達法定標準。 其中,和泰產險因賣地時間較久,預計要到年底前才能達到財務指標的標準。根據了解,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已累計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高達1,575億元,新安東京產險增資400億元最多,其次是富邦產險310億元,和泰產險305億元、中信產險205億元、國泰產險200億元、兆豐產險140億元、南山產險15億元。這次增資潮對產險業的影響不可小覷,尤其是對和泰產險而言,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防疫保險理賠漸減,產險業拚6月底回歸正軌
近日來,隨著新冠疫情趨緩,防疫保險的理賠金額逐漸降低,讓產險業終於見到一絲曙光。根據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防疫雙險(防疫險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僅為26億元,較前月減少近兩成,與今年1月份的220億元相比,跌幅達88%。不過,從去年開始至今,產險業在防疫保險上的累計理賠金額已達2,709.6億元。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產險業紛紛拚增資,以提升資本適足率(RBC)至法定標準。截至6月6日,已有3家產險公司完成增資,總額達300億元,其中和泰產物保險增資45億元,成為眾多產險公司中的一大亮點。
根據保險局的預測,隨著增資的進行,6月底將有更多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達到法定標準。目前僅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未達標準,預計將再次啟動增資。保險局期望在年底前,所有產險業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