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投資型保單市場今年將迎來大翻身!隨著全球股市多頭行情持續,加上南山人壽重返銷售陣容,今年投資型保單的總銷售額有望重返3,000億元以上,成長率至少達到二位數。這一點從1月的銷售數據中就能看出端倪,當月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額達到173億元,年增率12%,顯示市場已經開始回暖。 不僅如此,去年由於新規定上路前的停售效應,以及資本市場方向不明,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額並不理想。但今年情況大不相同,南山人壽的回歸帶來新的競爭格局,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安達人壽、三商美邦人壽與台灣人壽等壽險公司也紛紛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以保住市場地位。 去年南山人壽因金管會的限制,暫停了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銷售。但2019年,該公司的投資型保單銷售額仍達4,152億元,顯示其市場份額的強大。而2018年的銷售額則高達5,034億元,成為歷年次高紀錄。今年,隨著南山人壽的回歸以及市場對台股多頭行情的看好,投資型保單的銷售勢頭預計將持續上升。
資型保單,並同步送保險局備查,南山壽在四年前一年可賣逾 600億元的投資
型保單,今年重返,將重掀新的投資型保單龍頭之戰 。
去年投資型保單前五強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富 邦人
壽、及安達人壽,南山人壽靠著舊投資型保單續繳,一年保費也 能排入第十
名,今年累積四年能量後,應可一舉攻入前五強,甚至角 逐投資型保單龍頭地
位。
南山人壽業務員已開始對外銷售新的投資型保單,首波四張投資型 中有三
張是變額年金,即相對投資成份較高,在市場行情佳時,吸引 力亦較高。
南山人壽2019年因更換新核心系統「境界成就」接軌不順,遭金管 會限制
業務,停止投資型保單新契約銷售,一禁就是四年,在境界系 統改善,並完成
第三方查核驗證後,金管會今年認可南山人壽完成改 善,1月初開放可恢復銷
售投資型保單。
南山壽24日已將首波開賣的四張投資型保單,在業務員開賣同時亦 送保險
局備查,四張首波主打的投資型保單,一張是美元計價的變額 萬能壽險,三張
是變額年金險,其中一張是新台幣計價、兩張是美元 計價。
南山壽董事長尹崇堯日前接受訪問曾表示,南山壽客戶必然對投資 型保單
有需求,重新開賣後即可提供全面向的商品,對提高市占率有 所幫助。
南山壽26日也表示,對於能恢復銷售投資型保單,業務員均抱持積 極樂觀
態度,26日是開賣的第一個工作日,但因保單有審閱期限制, 還沒有辦法確定
業績,但對於投資型保單的銷售,深具信心。
南山人壽在2019年投資型保單停賣前,2018年全年投資型賣近683 億元,
市場排名第二,在被勒令停賣前的一個月、即2019年8月,南 山人壽投資型單
月末業績將近105億元,更是市場第一名,投資型保 單銷售占南山人壽新契約
保費逾6成,是當時的主力保單之一。今年 恢復開賣後,投資型保單可望重回
南山人壽的主力商品。
入銷售行列,去年僅賣2,565億元、創七年新低的投資型 保單,今年可望重燃買
氣,至少站上3,000億元,成長率至少二位數 。
由於全球股市仍處多頭行情,債市亦因美國今年將降息,資金持續 挹注,去
年7月上路的投資型保單新規範,今年亦已消化差不多,加 上接軌IFRS17及ICS,
賣投資型保單即可有業績、又能減輕資本負擔 ,預期壽險公司都會將投資型當成
主力保單之一。
1月投資型保單買氣已加溫,單月銷售173億元,年增12%。在南山 人壽2月
下旬重回投資型保單市場後,勢必再激起新一輪競爭,國泰 人壽、富邦人壽、安
聯人壽、安達人壽、三商美邦人壽與台灣人壽等 都可能祭出更具競爭力的投資型
保單,以保住市場排名。
去年6月、7月因新規定上路前的停售效應,投資型各熱賣396億元 、420億
元,但全年因資本市場方向不明,單月多賣不到200億元,1 1月、12月因市場還
在觀望,連兩個月各賣不到130億元。今年1月賣 出173億元,較去年下半年起單
月只賣110億元∼130億元,買氣已回 溫不少。
壽險業者表示,投資型保單與資本市場連動性高,隨美國今年可望 降息,台
股、美股都在上漲,預估今年包含壽險業務員、銀行通路或 傳統保經代通路,投
資型保單銷售動能都有望回溫,且市場多看好台 股延續多頭行情,再加上南山人
壽重返投資型保單市場的效應,今年 投資型商品買氣可望正向成長。
南山人壽在2019年9月被金管會限制停止投資型保單新契約銷售, 觀察2018
年投資型當年銷售達5,034億元,應為史上次高,2019年因 後面4個月南山人壽停
售,當年賣出4,152億元。
台灣金融業界近期盛大舉辦了「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頒獎典禮,這場活動旨在表彰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綜合指標四大面向表現卓越的金融機構。在這場典禮中,我們看到許多業界佼佼者,包括富邦人壽在內的12家金融業者榮獲殊榮。 這次評鑑活動共吸引了57家金融機構參與,其中銀行業34家、證券業9家、保險業14家。這項評鑑由金管會主辦,並由台灣金融研訓院、證基會及保發中心共同協辦。與其他評鑑不同,此次評鑑不設立排名,而是著重於激勵優秀的金融業者,發揮標竿作用。 在此次評鑑中,富邦人壽以其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成功獲得頒獎,這也展現了該公司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與成果。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表示,透過這樣的評鑑,台灣金融業能更加重視ESG課題,並與國家永續政策方向相呼應。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蘇建榮也強調,金管會推出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框架下,永續金融評鑑機制的設立,目的在於推動金融業強化永續經營規畫和服務品質,同時加強氣候韌性。這樣的機制對於促進金融產業對永續的影響力,以及企業客戶加速淨零轉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次永續金融評鑑的舉辦,不僅讓台灣金融業更重視ESG,也強化了金融業面對氣候風險、永續轉型風險的因應韌性。富邦人壽的獲獎,更是對其積極參與永續金融生態圈建構的肯定,對於台灣金融業未來的發展,相信將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台灣金融業的永續發展再下一城!金管會於昨日(23日)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菁業堂盛大舉辦「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頒獎典禮,富邦人壽榮獲頒獎,與11家優秀金融機構一同入選排名前20%的保險、銀行、證券等領域。這次評鑑以多項國際永續標準為基礎,評估各機構在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表現,富邦人壽在這些關鍵指標上表現亮眼,與國際接軌,展現出積極的推動成果。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在頒獎典禮上強調,永續發展是當今人類與地球共存的重大課題,富邦人壽將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作為核心價值,不斷在氣候風險管理、淨零轉型、減碳節能、普惠金融、人權人力發展及資訊安全與透明等ESG議題上努力。陳世岳也表示,富邦人壽在這次評鑑中獲得肯定,是對公司全方位努力的一個認可。
富邦人壽不僅在ESG作為上不遺餘力,更在內部管理上著手精進。公司推出全程無紙化行動投保、推廣電子保單,並與價值鏈夥伴共同推動永續轉型。此外,富邦人壽也透過董事會轄下的「永續發展委員會」,持續推動永續政策,並將董事會及高階主管的績效評核指標與ESG相連結,顯示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富邦人壽秉持「永續經營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石」的理念,對員工的關懷不遺餘力。公司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福利,舉辦多元員工友善健康活動,打造人才留任的幸福職場。同時,富邦人壽也積極參與社會關懷,推動河川保育、倡議運動平權、關注偏鄉就醫問題等多元友善服務與行動。
這次評鑑結果凸顯了富邦人壽在減碳、多元包容、治理透明度等方面的堅實表現,展現了公司作為永續企業的韌性。未來,富邦人壽將繼續以永續為核心價值,遵循國際永續標準,積極推動金融業的永續發展,為客戶、股東、員工及社會創造永續價值鏈的影響力,成為永續金融標竿企業,引領台灣Run For Green。
台灣金融業界近期傳來佳音,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和台北富邦銀行在金管會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中榮獲前20%績優殊榮,這項殊榮對於富邦金控來說,不僅是對其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表現的肯定,也展現了富邦在永續發展路上的堅定步驟。
根據新聞稿,富邦金控承襲「低碳、數位、激勵、影響」的永續策略,富邦人壽和台北富邦銀行積極推動各項永續金融行動方案。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強調,公司將不斷深化在氣候風險管理、淨零轉型、減碳節能等ESG議題上的具體成果,並矢志打造一個「共同的永續未來」。
富邦人壽不僅在內部推動無紙化行動投保和電子保單,更設立了「永續發展委員會」來推動永續政策,並將董事會及高階主管的績效評核與ESG相關連結,顯示對永續發展的重視。而台北富邦銀行則設有「永續發展執行小組」,自上而下引領員工實踐節能減碳,並積極推動產業淨零碳排,其綠色授信餘額已突破2,600億元。
北富銀還關注員工的永續發展,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福利和人才發展計畫,並與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和學校合作,關懷社會弱勢、推廣金融教育、優化高齡友善服務,並倡議身心障礙金融平權。此外,北富銀與刑事局合作開發的「鷹眼模型」AI偵測專利技術,已與超過30家銀行分享,共同加強金融安全防護。
這次的殊榮對富邦金控來說,不僅是一個里程碑,也是對其永續發展策略的強力肯定。在未來,富邦金控將繼續深化ESG實踐,以實際行動為台灣金融業的永續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金管會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23日舉行頒獎典禮,表揚2023年在 環境、社
會、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綜合指標四大面向,表現優良的金 融機構。富邦金控
旗下子公司富邦人壽、台北富邦銀行,雙雙榮列前 20%績優殊榮,彰顯企業積
極發揮金融專業,以具體行動全方位落實 ESG,獲得主管機關肯定。
承襲富邦金控「低碳、數位、激勵、影響」永續策略,富邦人壽與 北富銀
發展相應之永續金融行動方案,致力氣候風險管理、節能減碳 、普惠金融、金
融友善等多項議題,計畫性地落實ESG,持續擴大應 用廣度及深度,讓綠色影
響力無遠弗屆。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富邦人壽致力於氣候風險管理、淨零 轉型、
減碳節能、普惠金融、人權人力發展及資訊安全與透明等ESG 議題的具體成
果,未來也將繼續深耕,矢志打造「共同的永續未來」 。
不僅接軌世界級永續標準,富邦人壽從各面向著手精進ESG作為, 包括推
出全程無紙化行動投保、推廣電子保單等,更透過董事會轄下 「永續發展委員
會」,由上而下持續推動永續政策,提高決策層級, 也將董事會及高階主管績
效評核指標連結ESG,展現對永續之重視。
北富銀積極推動永續經營,內部設有「永續發展執行小組」,由總 經理擔
任執行長,自上而下引領全體員工落實永續。對內力行節能減 碳、採購綠電,
2023年累計轉供345萬度,減碳1,706公噸;對外推動 產業落實淨零碳排,除了
授信政策導入ESG評量指標,也創新綠色融 資案型,全力支持企業客戶綠色轉
型,2023年主辦多件綠色聯貸案, 加計綠建築融資,綠色授信餘額突破2,600億
元。
在發揮永續影響力上,北富銀將員工視為永續發展種子,提供具競 爭力的
薪資福利及人才發展計畫;對外串聯社會正向力量,結合非營 利組織、社會企
業、學校等資源,持續關懷社會弱勢、推廣金融教育 、優化高齡友善服務、倡
議身心障礙金融平權等,實踐普惠金融。北 富銀關注金融防詐,主動與刑事局
合作開發「鷹眼模型」AI偵測專利 技術,並與超過30家銀行分享此技術、聯手
阻詐,強化金融安全防護 網。
並發揮金融業對產業的永續影響力,促進金融業強化永續經營規畫及金融服務品
質,加速國內永續金融生態圈的建構,由金管會主辦,台灣金融研訓院、證基會
及保發中心共同協辦的「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頒獎典禮,23日舉行,表揚在環
境、社會、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綜合指標四大面向表現優良的金融機構,包括元
大銀、中信銀、玉山銀、北富銀、第一銀、國泰世華銀、彰銀、宏遠證券、統一
證券、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等12家金融業者獲獎。
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受評機構,銀行業有34家,證券業9家,保險業14家,共計57
家業者受評。該項評鑑由金管會、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相關周邊單位及外聘專
家學者等組成,初期按各業別公布20%機構名單,不公布成績高低排名,以激勵
優良金融業者、發揮標竿功能。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結果排名前20%業者,計銀
行業7家、證券業2家及保險業3家。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蘇建榮表示,金管會在「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框架下,推出
永續金融評鑑機制,目的是促進金融業強化永續經營規畫和服務品質,納入淨零
決策考量與強化氣候韌性,進一步擴大金融產業對永續的影響力。因銀行、證券
與保險金融3業的屬性、機構業務特質不同無法互相比較,因此3業間的評鑑分數
結果不具相互比較性。
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指出,透過舉辦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讓我國金融業更重視
ESG課題,且在推動永續業務的同時,能配合我國永續政策推動方向,藉由評鑑
指標內容及權重比率之設計,強化金融業面對氣候風險、永續轉型風險的因應韌
性,金融機構也能夠善用投融資力量,創新永續金融服務或商品,從而驅動企業
客戶加速淨零轉型。相較於現有市場ESG評比較注重企業現階段永續績效之對
比,永續金融評鑑更強調引導功能,透過獎勵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 能,且更能促
進金融業攜手產業一同打造永續金融生態圈,促進臺灣逐步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
標。
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菁業堂舉行「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頒獎典禮,富邦人壽與
11家榮列排名前20%的保險、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齊聚一堂,獲金管會頒獎
肯定。
永續金融評鑑以多項國際永續標準,以及國內金融保險業永續發展進程為基
準,搭配現行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項目,具備兼容國內外永續金融發展趨勢的評
鑑機制;富邦人壽榮列保險業前20%,顯示在環境、社會、治理等關鍵指標,
均積極與國際接軌並展現亮眼具體的推動成果。
富邦人壽獲金管會認證永續績優生,更將矢志打造共同的永續未來。富邦人壽
總經理陳世岳表示,「永續發展」是人類與地球共存的嚴峻課題,富邦人壽以
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價值,矢志於發揮保險業加強管理與降低風險的本
質,在永續發展的進程上扮演重要角色。
陳世岳表示,能在第一屆永續金融評鑑的多項指標中名列前段班,受到主辦單
位與評鑑委員的肯定,反映出富邦人壽全方位致力於氣候風險管理、淨零轉
型、減碳節能、普惠金融、人權人力發展及資訊安全與透明等ESG議題的具體
成果,未來也將繼續深耕,為打造「共同的永續未來」而努力。
富邦人壽接軌世界級的永續標準,從各面向著手精進ESG作為,包括推出全程
無紙化行動投保、推廣電子保單,攜手價值鏈夥伴共促永續轉型等;更透過董
事會轄下的「永續發展委員會」,由上而下持續推動永續政策,提高決策層
級,也將董事會及高階主管績效評核指標連結ESG,展現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另一方面,富邦人壽秉持「永續經營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石」的理念,將員工
視為永續發展的種籽部隊,除提供具競爭優勢的薪資福利、舉辦多元員工友善
健康活動,打造人才留任的幸福職場,也不斷提供社會關懷的支持,積極推動
河川保育、倡議運動平權、關注偏鄉就醫問題等多元友善服務與行動。
這次評鑑結果凸顯富邦人壽積極減碳、推動多元包容、加強治理透明度等方面
的堅實表現,這項成就除展現富邦人壽永續企業韌性,更顯示公司積極回應全
球永續發展的前瞻性行動。
未來富邦人壽將繼續以永續為核心價值,並承諾將持續遵循國際永續標準,積
極推動金融業的永續發展,並為客戶、股東、員工及社會創造永續價值鏈的影
響力,善用投融資力量、發揮對產業的永續標竿功能,協助政府加速推動國內
永續金融生態圈的建構,成為永續金融標竿企業,引領台灣Run For Green™。
台灣壽險市場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元月的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再度出現下滑,這個月較上月減少了1,531人。雖然如此,保代和保經業務員人數則維持正成長,其中保經業務員人數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將突破9萬人大關。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在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只有壽險公司的登錄業務員人數出現了衰退,從上月的20萬7,002人減少到這個月的20萬5,471人。而代理人公司的登錄業務員人數則增加了366人,達到7萬8,366人;經紀人公司的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22人,達到8萬9,352人,創下歷史新高,並有望在今年突破9萬人大關。總計來說,台灣的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4,720人,較去年底減少了1,143人。 近年來,保經代人數規模不斷擴大,壽險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高達44.8%。與此同時,經代業務員合計高達16.8萬人,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的差距也在縮小。從2011年的相差7.9萬人,到2023年只差4.1萬人,這個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未來甚至可能出現「死亡交叉」的情況。 具體到各壽險公司的情況,1月份僅有南山人壽、台新人壽、安達人壽、保誠人壽及台銀人壽這五家公司的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呈現單月成長,其中南山人壽增加了294人,台新人壽增加了54人。然而,凱基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和富邦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的業務員人數都較去年底減少了200人以上。 保經業者表示,消費者的選擇對於通路的成長至關重要。在資訊透明化的今天,消費者可以輕鬆上網獲取保單相關資訊,不必一定要透過保險業務員。而保經可以銷售多家壽險公司的保單,對於需要多家保險保障的消費者來說更加方便。這對於業務員來說,意味著他們的業務範圍不再受限制。
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僅有壽險公司出現衰退,1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531人,來到20萬7,002人;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增加366人,來到7萬8,366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22人,達8萬9,352人,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有望突破9萬人大關;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4,720人,較去年底減少1,143人。
近年來,保經代人數規模大幅成長,在壽險市場的占有率合計高達44.8%,經代業務員合計高達16.8萬人,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的差距,也從2011年的相差7.9萬人,到2023年只差4.1萬人,差距也愈來愈近,若持續按照此態勢發展,不排除出現「死亡交叉」的情況。
以各壽險公司來看,1月僅有五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分別是南山人壽增加294人、台新人壽增加54人,安達人壽、保誠人壽及台銀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正成長。而包含凱基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都較去年底減少200人以上。
而保經業者指出,消費者的選擇決定通路成長與否,在資訊透明化的時代,消費者上網就能找到保單資訊,不見得需要透過保險業務員才能得到資訊,而保經可銷售各家壽險公司保單,對需要各家不同保障的消費者來說更便利,對業務員來說較不受限。
富邦金控在今年的元月以驚人的稅後獲利140.7億元,一舉奪下金控界的冠軍寶座。董事長蔡明興在21日的團拜活動中,對員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並鼓勵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努力,期待再創高峰。蔡明興說,龍頭搖了一下,龍尾也會搖得很漂亮,顯示出對公司未來的信心。
蔡明興在團拜上還指出,今年市場面臨兩大風險:一是通貨膨脹和利率是否會如期下降,二是大陸景氣低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他強調,儘管面對這些挑戰,他對今年經濟的展望仍是「審慎樂觀」,預期會有較去年溫和的成長。
富邦金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661億元,成長41%,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富邦金股價也在21日收在66.3元,成為金控股王。蔡明興對員工的付出表示感謝,並希望員工在龍年繼續努力,創造更好的成績。
2022年,由於聯準會急速升息導致債券價格大跌,加上防疫保單慘賠,富邦金獲利從前一年的1,472億元降至467億元,但仍然是獲利第一。去年獲利回升到661億元,今年元月再創高,獲利達140.7億元,是14家金控中唯一單月獲利破百億元者。
蔡明興表示,1月份不管是盈餘還是營業業績都遙遙領先同業,這是成功的一半。他對整年度的成績也抱有期待,希望可以繼續創造佳績。
富邦金元月的獲利再創高峰,子公司富邦人壽首月稅後賺90.8億元,成為壽險獲利王。同時,富邦人壽的台股未實現獲利也是壽險業最高的,只要台股持續強勁,富邦人壽有望維持獲利王地位。台北富邦銀行首月獲利34.9億元,在金控下銀行排名第四,對前三大銀行構成威脅。信用卡業務也位居前三,甚至有機會挑戰全年第一。
蔡明興認為,今年還是會有許多挑戰和變數,因此要求員工做好風險管控,同時積極推動業與ESG,相信富邦金一定會在今年的市場中再創高峰,展現龍騰馬躍、龍馬精神的形象。
蔡明興點出今年市場二大風險,一是通貨膨脹和利率是否如期下降 ,二是大陸景氣低迷影響全球經濟。即美國通膨率若居高不下,聯準 會未如預期降息,對資本市場恐有一定影響,大陸經濟若未成功提振 ,亦會感染全球景氣,但他對今年經濟仍是「審慎樂觀」,預期較去 年溫和成長。
富邦金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逾661億元,較2022年成長41%,蟬聯金 控獲利王,富邦金股價21日收在66.3元,亦是金控股王,蔡明興在團 拜時感謝、肯定富邦員工的付出,鼓勵員工龍年繼續努力。
2022年因聯準會急速升息,債券價格大跌,讓壽險金控都出現鉅額 未實現虧損,再加上防疫保單慘賠,富邦金2022年獲利由前一年的1 ,472億元,降到467億元,仍是獲利第一,但卻是九年來相對低點, 去年獲利回升到661億元,今年元月又賺140.7億元,是14家金控唯一 單月獲利破百億元者。
蔡明興表示,1月不管是盈餘或營業業績都「遙遙領先同業」,好 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期待整年度可續創佳績。
富邦金元月獲利搶下首勝,子公司富邦人壽首月稅後賺90.8億元, 亦暫居壽險獲利王,同時富壽帳上台股未實現獲利應也是壽險業最高 ,還有極粗獲利本可實現,只要台股續強,富壽應可維持獲利王地位 ;台北富邦銀首月獲利34.9億元,在金控下銀行排名第四,對前三大 極具威脅,同時信用卡亦是坐三望二,甚至要挑戰全年第一。
蔡明興認為今年仍是有相當多的挑戰和變數,因此要求作好風險管 控,同時積極推動業與ESG,相信今年富邦金一定會更創高峰,成就 龍騰馬躍、龍馬精神的一年。
【台北訊】近期,台灣金融市場再掀一波獲利高潮,其中,壽險業的表現格外亮眼。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的最新報告,台灣主要金控在元月的獲利表現大幅超過市場預期,主要得益於匯兌收益以及高鐵聯貸的一次性收益。報告中提到,中信金和永豐金成為大摩在台灣金融股的首選,給予「優於大盤」的評等,目標價分別為31.3元和22元。 報告指出,在14家金控中,元月的單月稅後純益達539億元,較去年12月大增近九倍,創下歷來元月獲利第三高紀錄。其中,中信金和永豐金的獲利表現更是出色,中信金的現金股利殖利率吸引人,而永豐金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則有顯著提升。 在壽險公司方面,元月的獲利月增259%,主要因為新台幣對美元的貶值帶動。雖然避險成本仍高,但富邦人壽、國壽海外以及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等公司的獲利表現依然亮眼。富邦人壽在元月的實現資本利得達135億元,完全抵消避險成本,稅後純益高達91億元;國壽海外則在元月淨利為47億元,低於富邦人壽;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則因投資收益可觀,以及美元強勢帶來的避險收益,1月獲利轉為正值,達42億元。 至於銀行股方面,受惠於核心業務穩定,放貸、財富管理及信用卡的手續費收入增加,元月的銀行股獲利月增155%,其中富邦銀的元月獲利月增401%,國泰世華銀的元月獲利則創歷史新高,月增率高達845%。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台灣金融市場的強勁活力。
大摩認為,相較於台灣的保險股,台灣銀行股的獲利較有韌性,而且現金股利殖利率較高。其中,中信金的現金股利殖利率有吸引力,永豐金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提升。
14家金控元月自結獲利上周出爐,受新台幣貶值、股市大好帶動,整體金控元月單月稅後純益達539億元,較去年12月大增近九倍,較去年同期則是翻倍成長,創下歷來元月獲利第三高紀錄。
大摩就當中11家主要金控出具報告指出,相關金控1月獲利為501億元,遠高於去年12月的31億元,月增率高達1,531%,主要是因為匯兌收益和資本利得、手續費收入增加和提存備抵呆帳減少。
在壽險公司方面,元月匯兌收益增加,但傳統避險成本仍高。五大壽險的元月獲利月增259%,受惠於新台幣在元月兌美元貶值1.8%(相較於去年12 月升值1.7%)。不過,避險成本仍居高不下,元月的換匯交易成本仍高達4.13%,只略低於12月的4.17%;元月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成本則是4.46%,低於12月的6.33%。
富邦人壽的避險成本高,但元月實現資本利得達135億元,高於去年12月的54億元,完全抵消避險成本,因此1月稅後純益高達91億元;國壽海外資產龐大,避險成本也更高,元月淨利為47億元,低於富邦;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1月獲利轉為正值,成為42億元,主要來自於投資收益可觀,並且有美元強勢帶來的避險收益。
至於銀行股,則受惠於核心業務穩定,來自於放貸、財富管理及信用卡的手續費收入高,元月的銀行股獲利月增155%,且提存備抵呆帳低於12月。其中,富邦銀的元月獲利月增401%,國泰世華銀的元月獲利更創歷史新高,月增率高達845%。
【台灣金融新聞】元月壽險業績旺,富邦人壽獨占螢頭!六大壽險公司元月新契約保費總計超過400億元,年增37%,其中富邦人壽以近118億元的保費表現,年增率達近80%,一舉奪下元月「保費王」的寶座。這波業績成長主要來自美元利變、健康險和分紅保單的推升。國泰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司也表現亮眼,業績均超過80億元。此外,台灣人壽的元月新約保費年增達119%,在六大壽險中成長幅度最大。整體來看,元月壽險業績有望創半年來新高,年增4成。
台灣壽險業即將迎接重大變革!2026年,台灣的壽險公司將全面接軌國際金融報導準則(IFRS 17)與國際壽險標準(ICS)新制。這一變革對業界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許多壽險公司正在緊锣密鼓地規劃未來的商品策略。 以富邦人壽為例,這家台灣壽險業的龍頭企業,2024年的商品策略將以「保障優先、友善高齡」為核心。富邦人壽期望透過推出多元化的保險商品,幫助民眾達到豐足退休與健康生活的目標。這包括健康醫療險、高齡專屬商品的保障型商品,以及美元利變型、連結月撥回或附保證給付投資型商品。 隨著台灣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富邦人壽積極擴展商品和服務的範圍,近年來更與外溢保單機制結合,為樂齡族群提供更全面的醫療保障。其中,高齡外溢保單涵蓋住院、手術、防癌與長照險等多項保障。 除了富邦人壽,其他壽險公司也展開了各自的商品策略。例如,南山人壽則著重於回歸保險保障本質,提升高齡社會的保障,並進行分眾分群,精準行銷。南山人壽將推動保障型質的壽險、意外及健康險或長期照顧險等商品,以提升國人的保障額度,並順利接軌IFRS 17。 總之,台灣壽險業正面對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各大公司都在努力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國際標準,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台灣壽險業在2024年開年就交出亮眼成績單!根據最新統計,六大壽險公司在1月份的新契約保費(FYP)總計約403.4億元,這個數字創下了下半年新高,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7%。預計整體壽險業在1月份的新契約保費將達到658億元,年增率有望超過四成,看來今年壽險業的發展前景非常看漲。 對於今年保單銷售前景,業界高層普遍樂觀,認為今年元月新契約保費的年增率可望達到四成以上,這主要得益於去年比較基期偏低,以及整體業績的回溫。雖然今年新台幣匯率的波動、保單宣告利率的調整以及聯準會的降息時程等都是影響業績的重大變數,但業內人士普遍對今年的壽險業保費收入成長持樂觀態度。 在這波壽險業的「開門紅」中,富邦人壽表現亮眼,1月份的新契約保費達到117.9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成。這個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而個人A&H(意外及健康險)商品的銷售也顯著增長,比去年同期成長近七成。此外,國泰人壽和南山人壽的1月份新契約保費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分別是84.7億元和83.8億元,其中南山人壽的利變壽險躉繳商品表現特別出色。 不過,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和台灣人壽的1月份新契約保費則有小幅減少,分別為38.5億元和46.6億元。其中,凱基人壽的減少主要受去年基期較高影響,而台灣人壽的減少則是因為去年基期較高以及市場環境變化。 總的來說,台灣壽險業在2024年的開局非常喜人,各大壽險公司紛紛交出亮麗成績單,這也讓人們對今年壽險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在利變保單與健康險挹注下,單月業績也各逾 80億元,同比都回到成長軌道,台灣人壽亦靠傳統型保單,元月新約 保費近47億元,成長119%,在六大中是成長幅度最大者;推估整體 壽險業元月新契約保費會應逾600億元,應是半年來單月新高,且年 增4成。
為搶下業績開門紅,多家壽險今年初推出新的美元利變保單,1月 也有壽險公司拉高宣告利率,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升破4%,買 氣回溫,加上新台幣與外幣保單責準利率調升,帶來新一波買氣,分 紅保單持續熱銷,與去年底實支實付醫療險停售效應遞延,1月六大 壽險新契約保費達到404億元,為去年7月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搶購 潮後的六個月新高,較去年一月年增109億元或37%。
國壽、富壽、南山壽、新壽、凱基壽、台壽等六大壽險,1月有五 家新約業績都超過去年同期,主要都靠傳統型保單支撐。像富壽受惠 分紅保單熱銷,單月拿下118億元,年增53億元或81%,拿下元月的 「保費王」,也是2024年第一家單月賣破百億元的壽險。
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五家壽險,主要是利變型保單回溫與健康險銷 售。國壽元月新契約保費84.7億元,拿下亞軍,比去年同期成長5% ,傳統型保單占率逾75%,投資型保單占率則近25%,健康險與意外 險銷售年增1.6倍,利變型保單銷售也年增近2成。
南山壽1月則以近84億元業績緊追在後,且南山今年將重回投資型 保單市場,蘊釀四年後的初期爆發力可期。台壽、新壽首月業績年增 7成到1倍,凱基人壽元月也賣近40億元。
元月雖以利變保單、分紅保單業績較佳,但投資型保單估計亦有1 50億元以上的業績,應也是近三個月的新高。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2024年商品策略,將以「保障優先、友善高齡」為主軸,期望透過提供多樣化保險商品讓民眾能達到豐足退休、健康生活的理想目標,像是以健康醫療險及高齡專屬商品的保障型商品,以及以美元利變型、連結月撥回或附保證給付投資型為主的理財型商品。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泰人壽積極拓展商品和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近年更結合外溢保單機制,協助強化樂齡族群醫療保障防護網,高齡外溢保單囊括住院、手術、防癌與長照險。
富邦人壽表示,2024年商品策略主力仍聚焦高CSM商品,逐步轉向銷售健康暨意外險(A&H)系列商品,並彈性視市場趨勢推出分紅與利變型等高保障壽險。
在A&H系列商品部分,富邦人壽將結合特定族群商機,持續開發重大傷病、醫療、長照、癌症及意外等高貢獻度商品,並結合富邦幸福more生態圈推廣;分紅與利變型商品部分,將持續擴充商品線,提供差異化額外給付項目,並以高保障壽險為主軸,同時因應特定通路需求,規劃專屬商品。
南山人壽2024年主要商品策略包括:回歸保險保障本質、提升高齡社會的保障、分眾分群, 精準行銷及擴大外溢商品群。
南山將推動具保障型質之壽險保障型、意外及健康險或長期照顧險等商品,以提升國人保障額度、補足民眾醫療或長照上的缺口,並能順利接軌IFRS 17,讓保險得以穩定正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