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金管會統計顯示,今年1、2月產險、壽險整體網路投保件數達121 .81萬件,年增37%;保費收入達8.36億元,年增率33%,投保熱絡 。產險業最熱銷的險種包括機車保險、旅綜險(含旅遊不便險)、汽 車保險,投保件數分別達24.81萬件、23.37萬件、15.89萬件,都比 去年同期成長。銷售業績最好的是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 險。
產險熱賣的旅平險、旅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 發疾病醫療險,件數達5.38萬件、5.17萬件、4.24萬件,分別較去年 成長27%、29%、100%;壽險銷售最好前三大是台壽、國壽、富壽 。
隨旅遊潮延續,大幅挹注網路投保的保險,統計去年有3成是屬於 旅遊相關需求保險,包括產險業的旅遊不便險、壽險業的旅平險、旅 平險附加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提醒民眾,若是要透過網路投保保單之前,應 注意四大事項,一是民眾可以透過保險公司或異業建置網站專區、網 頁或行動應用程式(APP)投保平台,隨時瀏覽網路投保的保險商品 說明、保單條款等,充分瞭解保險商品內容後,慎選符合自己需求的 保險商品,以避免投保後因認知不同而衍生爭議。
二是若以網路投保的壽險商品,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需為同一人,但 以自然人憑證註冊或要保人為7歲以下未成年子女投保旅行平安保險 者,不在此限;三是以網路投保的壽險保單,身故受益人以被保險人 直系血親、配偶或法定繼承人為限;四是若以網路方式投保2年期以 上之人壽保險,要保人仍有「契約撤銷權」,得於收受保單的翌日起 十日內申請契約撤銷。
金管會最近出大招,要讓我們國內的保險業在網路投保這塊,能夠更加多元、更加便利。2022年,金管會就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在網路投保的人身保險商品中,要新增一個叫做「日額型住院醫療健康保險」的產品。這個新產品的出現,主要是希望能夠滿足大家對數位規劃醫療保險的需求,讓我們的全民醫療保險更加完善。 不過,這個新產品的推出,可不只是金管會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像富邦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這些大壽險公司,可都搶著要加入這場醫療保險的戰局呢!其中,富邦人壽更是別出心裁,推出了業界首張外溢型網路投保日額醫療健康險「富邦人壽網投日安心定期健康保險」。這個產品不僅僅是基礎型醫療保險,還有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的保障,而且保費還是平準型的,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可是個非常實惠的選擇。 你說,年輕人哪有那麼多錢投保啊?沒錯,富邦人壽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只要年滿18歲至55歲,就能投保這個產品。而且,這個產品還有一個很實用的外溢機制,就是鼓勵保戶多走路。只要你在指定天數裡,平均每天的步數達到一定的門檻,就能享有續年度最高3%的保費折扣,步數越多,保費折扣越高,這不是很好嗎? 再來看看國泰人壽,它推出的「iCare一年定期住院日額醫療健康保險」,也是一個很實用的產品。這個保單不僅僅有基礎型醫療保險,保費還親民,而且還有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的雙重給付項目保障。對於女性保戶來說,這可是個非常實惠的選擇。以18歲女性為例,投保保額1,000元,月繳保費最低只需41元,年繳保費更是低至470元。 而新光人壽也不甘示弱,推出的「Shiny Health住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以18足歲男性為例,投保住院醫療日額500元,年繳保費只要620元,就能享有五大住院醫療保障,從住院日額、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住院手術到出院療養,一應俱全。這樣的產品,讓我們在疾病或意外傷害來臨時,至少能夠減輕一點經濟壓力。 現在,你想要在網路上投保,可真是選擇多多。除了這些新推出的醫療保險,還有旅平險、意外傷害險、定期壽險、實支實付型健康險、傳統型年金險、利變型年金險、投資型年金險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
冬季冷風呼嘯,心血管疾病也隨之襲來,成為威脅全民健康的隱形殺手。你說奇不奇,明明還是秋天,就這麼冷了,心臟病居然也來報到。衛福部統計,去年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二,癌症才第一,還有51萬人次因心臟病住院,住醫的日子平均超過六天,不少還得做手術,用介入性醫材,這些醫材又貴,健保只能補助一點,實際花費還是要自己掏腰包。
拿塗藥血管支架來說,能夠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但一個支架自費就要5到7萬,2021年全台就用了4.8萬件,自付差額還是塗藥支架的71%,平均每人用1.66支。更別說人工心律調節器,一個就要8萬元,這對中壯年來說,可是不小的負擔。
所以,如何讓保障效益最大化,成為提升心臟保障的關鍵。富邦人壽就提出了解決方案,他們建議在已有的醫療保障上,加購心臟醫材的保險附約,比如他們新推出的「心有醫靠定期健康保險附約」,就是針對40到65歲這個心血管疾病好發族群,提供心臟特殊醫材補助保險金的專屬附約。
以40歲男性為例,只要在原保單上附加「心有醫靠」,年繳保險費只要1,925元,每天只要5塊錢,就能擁有五項心臟手術醫材補助保障。而且,如果十年保險期間沒有發生理賠,還可以領回年繳保險費總和的30%呢!這麼划算的保險,難怪很多人都在問。
而且,這個「心有醫靠」附約,它不會像市面上那些醫材給付保險商品那樣,把保險給付項目搞得太複雜,它就是專門針對心臟醫材的保障,容易用小預算建立階段性需求的高保障,特別適合心臟風險逐漸提高的中壯年。只要主附約搭配合宜,每天幾塊錢,就能享有高保障,這麼好的保險,你說會不會吸引人呢?
為讓年輕人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也能獲得基本醫療保障,富邦人壽推出業界首張外溢型網路投保日額醫療健康險「富邦人壽網投日安心定期健康保險」,只要年滿18足歲至55歲即可投保,商品具備四大特色:按日給付的基礎型醫療保險、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保障強化給付、保費採平準型費率,且其具有外溢機制,鼓勵保戶養成健走運動好習慣,於各年度最高步數之指定天數平均每日步數達到保費折扣門檻,即可享有續年度最高3%保費折扣,步數愈多保費折扣愈高。
國泰人壽則是首家推出網路投保「iCare一年定期住院日額醫療健康保險」的業者,該保單具備三大特色,以按日給付的基礎型醫療保險、保費親民,以及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保險金雙重給付項目保障。且國壽推出羽量級保費易負擔險種,以18歲女性為例,投保保額1,000元,月繳保費最低僅需41元(年繳保費470元),同時還可以搭配「iHealth一年期住院醫療健康保險」,加強實支實付醫療保障。
新光人壽則推出「Shiny Health住院醫療定期健康保險」,以18足歲男性為例,投保住院醫療日額500元,年繳保費620元,即可輕鬆擁有住院日額、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住院手術及出院療養保險金等五大住院醫療保障,可補償因疾病或意外傷害而住院期間經濟損失;同時還可以搭配「My New Way定期壽險」,保險期間可選擇六或十年期,一年保費最低140元起,在關鍵時刻可為自身與家人減輕生活負擔。
目前民眾在壽險公司網路投保能買到的險種,包含旅平險、意外傷害險、定期壽險、實支實付型健康險、傳統型年金險、利變型年金險、投資型年金險等。
根據衛福部2022年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而每年心臟疾病住院的患者更高達51萬人次,平均住院天數超過六天,需要手術住院的機率相當高,且大多需要用到介入性醫材。
然而,隨著醫療日益進步,民眾雖然有更多優質醫材可供選擇,但自費額大多所費不貲,價差也相當驚人,例如塗藥血管支架表面塗有藥物,可降低再狹窄機率,但每支自費約5至7萬元,健保統計,2021年國人總計使用4.8萬件心臟支架,其中自付差額使用塗藥支架站占71%,平均每人放置1.66支,人工心律調節器平均自付差額更高達8萬元。
心臟疾病好發的中壯派,多半是家中經濟支柱,面對高額的醫材費用,如何善用附約擴充包的概念,讓保障效益最大化,成為民眾提升心臟保障的關鍵,富邦人壽建議在既有的手術險、實支實付型&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等基礎醫療保障上,加購心臟醫材的保險附約,不僅能精準補足中壯族群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醫材費用缺口,更能以小預算買到大保障,規劃最具CP值的保險組合。
例如富邦人壽新推出的「心有醫靠定期健康保險附約」,便是針對40歲到65歲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族群,提供心臟特殊醫材補助保險金的專屬附約,以40歲男性為例,在原保單附加「心有醫靠」投保1單位,年繳保險費1,925元,相當於每天只花5塊錢銅板價,就能擁有五項心臟手術醫材補助保障。假設十年保險期間皆未發生上述理賠且屆滿時仍生存者,還可領回年繳保險費總和30%。
此外,市售有些醫材給付保險商品大多包含其他保險給付項目,保障範圍看似豐富,卻未必符合保戶需求,而「心有醫靠」可單獨加強心臟醫材的醫療保障的特色,更容易用小預算建立階段性需求的高保障,非常適合心臟風險逐漸提高的中壯派,只要主附約搭配合宜,銅板價也能享有高保障。
【台北訊】近期分紅保單在市場上熱賣,單月銷售額甚至可達百億元以上,不過隨著市場熱潮的興起,保險局也急著研商新的規定,確保保戶的權益不受損。14日,保險局召開壽險業界會議,共同討論分紅保單新規範的草案。 會議中,壽險業者普遍認同大方向,但在商品設計規格上還是有意見。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透露,業者們對於草案中「保單定價時要採現金流量測試」的規定有疑慮。他解釋,因為在紅利金額不變的情況下,要通過現金流量測試實在是個挑戰,特別是當選擇利率情境最差的35%時。 現階段,銷售分紅保單的主要是富邦人壽、保誠人壽和法國巴黎人壽。這三家業者在保險局公布新規定後,都表示短期內不會推出新的分紅保單。他們認為,由於分紅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相對較低,即利潤貢獻度不高,對接軌幫助不大。此外,ICS(預定保留資本)要求相對較高,行政成本也高,且可能因為不當行銷產生爭議,所以初步仍傾向以利變壽險為主力保單。 在市場轉多頭的影響下,分紅保單的熱度持續升溫。金管會也加緊訂定分紅保單銷售注意事項,包含招攬面、揭露面、商品設計面、管理面與罰則等。蔡火炎表示,業者在會議中提出了一些文字修正建議,金管會也積極採納。對於保單設計的規格,業者們也提出了意見,最終決議將由壽險公會研議後,再提供金管會修正。 至於保戶最關心的招攬面和揭露面,壽險業普遍認同保戶的利益應該得到保障。未來的文宣與建議書將只能列出最可能的紅利金額、較低紅利金額,甚至可能為零的假設。分給保戶的分紅金額不得低於可分紅金額的70%。此外,壽險公司將每年寄發紅利分配通知書給保戶,若連兩年沒有達到最可能分紅金額的累積值時,要向保戶說明原因。 總結來說,雖然分紅保單新規定還在討論階段,但保險局已經積極聽取業者的意見,並且努力保護保戶的權益。希望在6月底前,能夠推出一個既公平又合理的分紅保單新規定,讓保戶在購買保單時更加安心。
富邦人壽創紀錄!壽險業前兩月新契約保費突破千億,開門紅行情持續延燒
今年開春以來,台灣壽險業的市場氛圍格外熱鬧。在美元利變保單、分紅保單等傳統型壽險產品的推波助瀾下,壽險新契約保費成長迅猛,前兩個月的總保費已經突破了千億元大關,讓整個壽險業界一片驚艷。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台灣壽險業新契約保費累計達到了671億元,年增率約為9%。這個數字相較於去年同期,成長了28%以上,足見市場對壽險產品的熱情。雖然2月份因為春節連假,上班天數較少,對保費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整體來看,壽險業的開門紅行情依然持續延燒。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表現格外亮眼。這家壽險公司連兩個月都保持了新契約保費的最高紀錄,2月份的保費收入達到了66億元。無論是分紅保單的熱銷,還是其他產品的出色表現,都讓富邦人壽在市場上領先一籌。
而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國泰人壽和南山人壽,也依靠利變型保單的銷售,表現不差。國泰2月份賣出57億元,南山則因為剛剛回歸投資型保單市場,帶來了強大的銷售動能,2月份也賣出了54億元。此外,凱基、台壽、新光等公司也分別在2月份繳出了30億元、30億元和27億元的保費收入。
不僅如此,各家壽險公司在1月份也都創造了保費開門紅。整體來看,1月份壽險新契約保費達到了666億元,年增率為43%。其中,富邦人壽1月份的新契約保費更是衝破百億元,以近118億元的成績,拿下了壽險業的首勝。
總結來說,今年台灣壽險業的前景看漲,市場對壽險產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在這股熱潮中,富邦人壽的表現尤其亮眼,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也為整個壽險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了解,14日會中壽險業者主要對草案中「保單定價時要採現金流 量測試」有疑慮。保險局在草案中明訂,分紅保單送審時要附上現金 流量測試的利潤測試資料;壽險業者認為,在可能紅利金額不變的情 況下,要通過現金流量測試,實務上並不合理,因為現金流量測試是 選擇利率情境最差的35%,若紅利不變,就不可通過現金流量測試。
目前銷售分紅保單的主要是三家壽險,即富邦、保誠及法國巴黎人 壽,在保險局公布分紅保單新規定草案後,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仍是 表示,短期內不會推出分紅保單,主要是分紅保單的CSM(合約服務 邊際)相對較低,即利潤貢獻度不高,對接軌幫助不大;且在ICS上 被要求的資本相對高,行政成本也高,且可能因為不當行銷產生爭議 ,所以初步仍傾向以利變壽險為主力保單。
資本市場轉多頭,帶動分紅保單近期熱賣,單月可賣逾百億元,金 管會加緊訂定分紅保單銷售注意事項,據保險局草案,當中包含招攬 面、揭露面、商品設計面、管理面與罰則等。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 出,與壽險業者開會時,業者有一些文字修正建議,金管會也採納, 業者並針對保單設計的規格有意見,最後決議請壽險公會研議,再提 供金管會修正意見。
蔡火炎說明,壽險業者對商品設計有意見,但與草案實質上沒太大 改變,針對分紅保單不應過度宣染分紅率、分紅金額等方向都認同。
針對保戶最在意的招攬面、揭露面,壽險業多表示認同,包括未來 文宣與建議書僅能列出最可能的紅利金額、較低紅利金額、可能紅利 為零的假設,分給保戶的分紅金額不得低於可分紅金額的70%;壽險 要每年寄發紅利分配通知書給保戶,若連兩年沒有達到最可能分紅金 額的累積值時,要向要保人說明原因;禁止業務員將保單報酬率跟公 司股息率做比較,也不能用保單報酬率有高於同業的保單、高於銀行 存款利率等做比較。
2月因春節連假、上班天數少影響,保費遞延效應,前六大壽險2月 新契約保費為2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2億元,年減21%,但估計其 他壽險公司可能在投資型保單及利變壽險提升下,有逾300億元保費 ,全體壽險2月應有560億元上下的業績。
富邦人壽受惠於分紅保單買氣旺,今年連兩個月都是新契約保費最 高,2月為66億元。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國泰人壽、南山人壽,2月靠 著利變型保單銷售表現也不差,國泰2月賣出57億元,南山因剛回歸 投資型保單市場,夾帶強大氣勢2月也賣出54億元。利變型保單銷售 回溫,也讓凱基、台壽2月各繳出30億元的成績,新光2月也賣出27億 元。
各家壽險元月都創造出保費開門紅,整體壽險業1月新契約保費來 到666億元、年增43%,尤其富邦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衝破百億元,以 近118億元拿下首勝,2月受到春節連假影響,各壽險公司銷售動能不 如1月,預期2月壽險新契約保費約近400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 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飆破千億元大關,高於去年前兩個月的973億元 。
近期,隨著2026年接軌日的逐漸逼近,壽險市場的發債熱潮不斷加溫。今年第一季,已經有國泰、南山、新光、富邦四大壽險公佈的發債額度,累計高達1,130億元,創下至少10年來的新高。而金管會也開放壽險公司可以設立特殊目的機構(SPV)在海外發債,預計今年壽險發債總額將接近1,500億元。 由於市場的胃口有限,發債的時間越晚,票面利率就越高,因此各家公司都搶著先發制人。第一季還沒結束,四大壽險已經搶發債,總額高達1,130億元,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過去十年中,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僅有兩次,分別是2016年的1,040億元和去年的1,110億元。 其中,率先公佈發債的國泰人壽,發債額度拉高到500億元,創下國壽史上新高。將採分次發行,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約在3.7%~3.85%,只有1成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的6.1%略低。据了解,國壽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超過500億元的一半以上。 接下來是宣布發債的新光人壽,發債額度80億元,以發行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為4%。去年發行的130億元次順位債,票面利率高達4%,吸引了大量專業投資人搶進,今年80億元的發債也有望迅速額滿。 排名第三的南山人壽,發債額度達到300億元,創下南山史上最高紀錄,比去年的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在3.75%~3.88%之間。富邦人壽則是第四家公佈發債的公司,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則要待市場詢價。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在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慮海外發債的途徑。去年前六大壽險公司均發債,包括台灣、凱基、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人壽等,總額達1,110億元。今年四大壽險發債已超過去年發債額度,加上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國泰人壽董事會已率先通過設立SPV至海外籌資,只待金管會正式開放,預計今年壽險國內外發債可能接近1,500億元。
因市場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就越高,各公司都打算先搶 先贏,第一季還沒結束,已有四大壽險搶發債,合計高達1,130億元 ,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過兩次, 即2016年1,040億元,及去年的1,110億元。
率先公告發債的國泰人壽,額度拉高到500億元,創國壽史上新高 ,將採分次發行,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約3.7%∼3.85%,僅1成 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據了解,目前國 壽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超過500億元的一半以上。
第二名宣布的是新光人壽,發債額度80億元,以發行新台幣為主, 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來到4%,去年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票 面利率高達4%,吸引不少專業投資人搶進,今年80億元也有望很快 額滿。
搶第三名的南山人壽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南山史上最高,比 去年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在 3.75%%∼3.88%;富邦人壽是第四家宣布,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 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還要向市場詢價。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 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可 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量海外發債的途徑。
去年前六大壽險皆發債,包括台灣、凱基、國泰、富邦、南山、新 光人壽等合計額度達1,110億元,今年光四大壽險發債就已超過去年 發債額度,加上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國泰人壽董事會已率先 通過設SPV至海外籌資,就等金管會正式開放,預估今年壽險國內外 發債可能近1,500億元。
近期,壽險業界掀起一股資金運用風潮,主因是預計今年避險工具的成本將突破新臺幣4,600億元。在這股風潮中,富邦人壽領先發起緊急提案,主張提高外匯準備金的提存率和沖抵率,這樣一來,預計可以將超過千億元的資金留在帳上,進而增厚資本,提升投資回報。 目前,外匯準備金的提存率為每月固定提存國外曝險額的萬分之5,一年即提0.6%。在這個前提下,若有匯損,可用準備金沖抵50%,而有匯兌利益時,則增提50%。然而,富邦人壽提出的新方案將提存率提高至一年的1.2%,沖抵率也提高至100%,直到準備金為零。當然,在有匯兌利益時,增提率也達100%,並且可以申請額外增提。 按照壽險業一年固定增提350億元計算,新方案下的全年固定提存金額將超過700億元。如果新臺幣貶值,還將有額外增提數百億元。這樣一來,壽險公司每年可多留超過千億元在帳上,從而降低避險成本,並將資金進行有效運用,提升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壽險業在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等避險工具上的成本已達3,600億元,今年1月又花了390億元,預計全年將超過4,600億元。這讓壽險業者深感壓力,認為將資金留在帳上,厚植資本,比每年花數千億元給外銀購買避險工具更為實際。 富邦人壽強調,未來十年避險工具的花費將達1.6兆元,這是一種無謂的浪費。因此,他們積極在壽險公會提案,希望提高外匯準備金的提存及可沖抵比率,並逐步降低避險比重。這樣一來,每年數千億元的避險成本將可省下一半以上,十年下來至少可省下超過8,000億元。 此提案由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聯名提出,將於13日先由公會小組進行初步討論,再提上理監事會。若能形成共識,將會向金管會提出建言。 此外,壽險業者還提出將RBC的未避險係數扣除準備金支應部分,以及將攤銷後成本不避險等建議,但這些建議涉及會計原則,實現的可能性較低。然而,這並不妨礙壽險業界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資金運用效益而努力。
現行外匯準備金每月固定提存國外曝險額的萬分之5,一年即提0. 6%,若有匯損可用準備金沖抵50%,有匯兌利益則增提50%。
壽險業提案將提存率拉高到一年1.2%,但沖抵率亦拉上100%,直 到準備金為零,但有匯兌利益時亦增提100%,並可申請額外增提。
依壽險業一年固定增提350億元上下計算,新方案全年固定提存金 額將逾700億元,若新台幣貶值,還有額外增提數百億元,壽險公司 有獲利即可申請單筆自願增提,估計一年可多留逾千億元在帳上,省 下避險成本,資金還可運用,增加收益率。
壽險業去年光花在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等成本高 達3,600億元,此資金「一去不回頭」,今年1月又花390億元,估計 全年將逾4,600億元,壽險業者認為接軌在即,增資都來不及,還要 每年花數千億元給外銀買避險工具,不如留在帳上,厚植資本。
壽險業強調,未來十年避險工具花費將高達1.6兆元,是一種「浪 費」,因此緊急在壽險公會提案,爭取拉高外匯準備金提存及可沖抵 比率,再逐步降低避險比重,可將每年數千億元的避險成本,逐步省 下一半以上,十年下來至少省逾8,000億元。
初步提案是由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聯名提出,13日將先由公會小組 初步討論後,提上理監事會,若形成共識,就會向金管會提出建言。
壽險業者表示,為了新台幣波動,每年花數千億元避險,但實際上 壽險公司根本沒有處份資產,等於是每月要用匯率「清算」,浪費避 險成本,不如以外匯準備金方式留負債項下,可作資金運用增加收益 ,若有匯損時,可100%沖抵,同樣可穩定損益表,且省下每月300∼ 400億元的避險成本。
也有壽險公司爭取RBC的未避險係數亦要扣除準備金支應部分,也 有人爭取攤銷後成本不避險,但涉及會計原則,AC不避的過關機率較 低。
六大壽險公司再創佳績!2月合計稅後淨利暴增逾4,300億元
近來股市一飛沖天,壽險業也跟著水漲船高,六大壽險公司的2月稅後淨利再創新高,合計超過4,300億元!這一結果讓人驚艷,其中富邦人壽表現亮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富邦人壽在2月公佈的稅後淨利為8.34億元,六大壽險公司合計的稅後淨利則高達153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近16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壽險公司的淨值比去年10月市場最波動時,還多出4千多億元,顯示出壽險公司的穩定增長。
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及臺灣人壽這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二月因新臺幣貶值及股市回升,合計稅後獲利近3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63億元。
不僅如此,六大壽險公司的外匯準備金也逐漸增加,2月底合計外匯準備金餘額達902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25.7億元。雖然比前年提存高峯少了近1,443億元,但這也反映出市場的穩定。
六大壽險公司的淨值下金融資產也逐漸回升,去年10月股債雙跌時的損失已縮小到近2,100億元,有壽險公司甚至已經由虧損轉正,累積之後的獲利本錢。
富邦人壽在前二月六大壽險公司的稅後獲利中表現最亮眼,達133.5億元,同比增長451%。其他壽險公司如國壽、南山壽、臺壽、凱壽、新壽也都表現出色,獲利均顯著成長。
整體來看,隨著新臺幣貶值和臺股續旺,壽險業今年獲利可望穩定成長,外匯準備金和淨值也有望創近25個月新高。
臺灣壽險業今年來表現亮眼,受多項利多因素影響,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前二月稅後盈餘達373.8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90億元相比,扭轉了不利的局面。其中,國泰人壽以2月75.2億元的稅後純益,一枝獨秀,累計稅後純益122.4億元,顯示公司投資操作穩健,經常性收益挹注有力。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回暖,投資操作得宜,保險本業營運穩定,讓財務表現十分亮眼。2月份,股市因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超過預期而大漲,國泰人壽把握波段操作機會,實現資本利得。此外,市場對聯邦儲備銀行(Fed)降息預期修正,美元反彈,新臺幣對美元單月貶值0.87%,減緩了避險成本壓力。 富邦人壽也表現出色,2月稅後純益達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133.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超過300%。富邦人壽強調,本月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臺股走升也為公司帶來不錯的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則表示,經常性收益穩定挹注,加上臺美股市上漲實現資本利得,以及新臺幣貶值減緩避險成本壓力,讓2月稅後純益達8.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63.75億元。 臺灣人壽也受益於新臺幣貶值,減緩避險成本壓力,加上處分利得挹注,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為14.35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達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新光人壽則受惠於新臺幣貶值和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盈餘達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整體來看,臺灣壽險業在今年的開局非常亮眼,各大公司都把握住市場機會,實現了豐厚的投資利得,並且經常性收益的穩定挹注也讓整體獲利表現更為堅固。
根據各公司公告數據,今年2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153.86億元,低於元月的220億元,主要是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
其中,國泰人壽2月稅後純益75.2億元、高居六大壽險之冠,累計稅後純益122.4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泰人壽指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回暖,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財務表現亮眼。2月受惠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表現優於市場預期,激勵股市大漲,國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另市場修正對Fed降息的預期,帶動美元反彈,新台幣兌美元單月貶值0.87%,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上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帶動整體獲利表現。
富邦人壽2月稅後純益為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133.5億元,單月及累計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300%以上。富邦人壽指出,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2月台股持續走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表示,受惠於經常性收益穩定挹注,及掌握台美股市上漲實現資本利得,同時新台幣兌美元續貶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使南山人壽2月稅後純益約8.3億元,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63.75億元。
台灣人壽也受惠於新台幣貶值,減緩避險成本壓力,加上處分利得挹注,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
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為14.35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達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
新光人壽同樣受惠於新台幣貶值,及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賺進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原中國)及台灣人壽是國內總資 產前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二月因新台幣貶值及股市回升,六大公司 前二月合計稅後獲利近374億元,比去年同期獲利增加近463億元。
同時,因為連二個月因有匯兌利益,增資外匯準備金,六大壽險2 月底合計外匯準備金餘額達902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25.7億元,但仍 較前年提存高峰少近1,443億元,主要還是去年初及去年第四季新台 幣兌美元急升,用掉不少,今年又開始逐步提存。
而六大壽險淨值下金融資產在前年重分類後曾一度回升,但去年1 0月再因股債雙跌,實現損失擴大到近6,500億元,隨著台股及美股去 年第四季至今年前二個月不斷創新高,且債市回穩,六大壽險2月底 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縮小到近2,100億元,有壽險公司甚至 已經由虧損轉正,累積之後的獲利本錢。
前二月六大壽險累計稅後獲利以富壽的133.5億元最高,較去年同 期成長451%;排名第二是國壽的122.4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26億元 ,增加逾148億元;第三是南山壽的63.8億元,同比增近57倍;台壽 前二月稅後賺48.97億元、凱壽是30.14億元,都較去年顯著成長,新 壽2月單月獲利近6億元,亦將前二月累計虧損縮小至24.88億元,亦 比去年同期少虧近49億元。
估計整體壽險業2月底外匯準備金亦可明顯回升到1,200億元至1,3 00億元之間,淨值亦有望回升到近2.3兆元,可創近25個月新高,因 此只要新台幣趨貶、台股續旺,壽險今年獲利即可穩定成長。
睽違了整整十年,富邦人壽這家壯大的壽險公司終於在2023年的第二季度吹起了一陣新風,宣佈重新推出生機勃勃的分紅保單。結果出人意料,首年開賣就大放異彩,總銷售額逼近300億元大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富邦人壽以黑馬之姿在市場上衝出重圍,緊緊咬住分紅保單市場的領頭羊——保誠人壽,兩家公司的銷售業績差距僅剩20幾億元,可謂是勢均力敵。 去年第二季度,富邦人壽高調宣佈重新出擊,結果全年分紅保單的銷售額竟然達到了293億元,與保誠人壽的315億元僅差20幾億元,這一成績實在是驚人。其中,賣得最好的分紅保單是「美富紅運分紅終身壽險」,去年熱賣到102億元,創下了分紅保單賣破百億元的新紀錄。今年前兩個月,富邦人壽的分紅保單業績也早已突破百億大關,1月份的銷售額超過77億元,2月份則是超過百億。而去年創下的「百億神單」美富紅運,在今年1月就賣出36億元,成為當月賣得最好的傳統型壽險保單。 以分紅保單為銷售主力的保誠人壽,今年1月的傳統型保單銷售額也高達4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分紅保單。而近期入主分紅保單市場的巴國巴黎人壽,今年1月賣得最好的分紅保單也超過1億元。 過去十幾年,分紅保單在臺灣市場一直處於冷門地位,就像是被打入冷宮一樣。然而,在2023年的第二季度,富邦人壽突然宣佈要用分紅保單取代傳統的投資型保單,這可是壽險業界的頭一遭。在富邦人壽大舉進軍分紅保單市場之前,保誠人壽一直是市場的領頭羊,它創造了許多第一,不僅是第一家推出英式分紅,還是第一家推出將分紅與健康保障及意外保障綜合的保險公司。保誠人壽的分紅保單在種類、數量和幣別上都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富邦人壽近來在分紅保單市場掀起了一股熱潮,讓許多人對這種保單產品興趣缺缺。不過,看起來其他壽險公司也都在默默觀察著這股趨勢。像國泰、南山人壽這些大型壽險業的高層們,他們都表示會關注並研究分紅保單,但目前還沒有推出相關產品的規畫。 雖然富邦人壽的分紅保單賣得超級熱,但這些壽險公司的高層們也不免有些擔憂。因為金管會即將在第二季度對分紅保單推出新的規定,這可能會對銷售動能造成衝擊。未來分紅保單還能不能像現在這樣熱賣,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有一家大型壽險業者就透露,他們的內部確實在研究分紅保單,但這種保單的複雜性不僅僅是利變型保單可以比擬的。分紅機制的複雜性,讓這種保單不像利變型那麼容易解釋和銷售。 而相較於本國壽險公司,一些外商銀行則是摩拳擦掌,準備進入這個市場。像是保誠人壽這樣長期經營分紅保單的外商壽險公司,去年底也加入了戰局,推出了首張分紅保單「法商法國巴黎人壽鴻運旺旺來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這是一款6年期的新臺幣繳費終身壽險商品,適用投保年齡為0至70歲的人。 更令人矚目的是,目前外商安聯及安達人壽等壽險公司都表示正在評估中,並不排除今年就搶進這個市場。看來,分紅保單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富邦人壽去年第2季宣布推出分紅保單,全年締造293億元的銷售佳績,相較於保誠人壽315億元、僅剩下20幾億元的差距。
富邦2023年賣得最好的分紅保單「美富紅運分紅終身壽險」,為去年熱賣102億元的「百億神單」,創首張分紅保單賣破百億元的新紀錄。2024年前兩月,富邦人壽整體分紅保單的業績也已突破百億。光是今年1月,富邦人壽售出逾77億元的分紅保單,加計2月已超過百億,去年的「百億神單」美富紅運,開年第一個月就賣出36億元,為今年首月賣最好的傳統型壽險保單。
以分紅保單為銷售主力的保誠人壽,今年1月傳統型保單賣逾40億元,絕大部分都是分紅保單;近期進軍分紅保單的巴國巴黎人壽,今年1月賣得最好的分紅保單也超過1億元。
過去十數年分紅保單在台灣「賣不動」、猶如被打入冷宮,富邦人壽在2023年第2季表態,富邦人壽擬用分紅保單取代投資型保單,為國內大型壽險公司首見。
在富邦人壽揮軍分紅保單市場前,保誠為國內分紅保單「一哥」,在台灣創造了許多第一,除了是第一家推出英式分紅以及第一家推出分紅結合健康保障及意外保障綜合保險的業者,保誠人壽的分紅保單商品種類、數量以及幣別皆為巿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