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外溢保單是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新商品,即保險公司推出保單提供保 障的同時,也以保費折讓或現金回饋等方式,鼓勵被保險人強化健康 ,減少出險,即可延長保戶壽命、亦能減少保險理賠,即保單的「外 溢效果」。
隨著壽險公司大力推動,2023年外溢保單共銷售近113萬件,相較 2022年123萬件,雖年減約8%,但新契約保費持續成長至207.48億元 ,較2022年的155.6億元,年增近52億元或33%。
現行外溢保單以健走步數型、健檢指數型與混合型為主流,其中又 以國壽、南山壽競爭最激烈,去年新契約保費是國壽以105.6億元拿 下外溢保費王,南山壽以61.2億元居亞軍,,兩者保費市占率達80. 3%;若以件數來看,則是南山壽60萬件居外溢件數王,國壽38.3萬 件居次,兩者件數市占率逾87%。
若再加上第三名的富邦人壽,外溢保單有7.9萬件、保費25.8億元 ,三大壽險就吃掉外溢保單逾9成的市場,等於其他壽險公司無論在 件數及新契約保費上占率都不大。
據保險局統計,2023年以健走步數型外溢保單買氣最熱,即保戶上 傳健走步數,可折減保費、增加保額或現金回饋,市場上共有78張此 類保單,去年全年熱賣超過40萬張,比2022年的26.4萬張、年增52% ,去年熱賣113.8億元,也較2022年70.5億元、年增61%,以國泰、 新光、三商美邦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賣較好。
其次是健檢指數型保單,即依照健檢的結果,如血糖、血壓、體重 等,去折減保費或回饋,市場上共有60張此類保單,去年共賣出27萬 件,較2022年25萬件、年增8%,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9.7億元,較20 22年的38.3億元年增30%,如南山壽、安達人壽、保誠人壽都是此類 銷售較多者。
去年保險業網路投保件數為621.2萬件,比2022年的424萬件,年增 47%;新契約保費44.1億元,較2022年的37.3億元,年增17%。去年 網路投保多來自產險業的貢獻,投保件數達538.1萬件,年增36%, 全年簽單保費收入達38.8億元,年增近10%;壽險業去年網路投保件 數暴增到83萬件,年增高達1.36倍,新契約保費收入5.3億元,年增 28%。
業績前三名,壽險業為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國泰人壽;產險業為 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國泰產險。賣最好險種,清一色都是 旅平險相關,產險業銷售的旅綜險(含旅遊不便險)去年網路投保熱 賣101.4萬件,較2022年只有22萬件,一年暴增3.6倍,去年保費收入 更高達5.09億元,比2022年僅0.6億元,年增7.5倍。
壽險業去年網路投保最夯的前三名也全都是旅平險,去年壽險網路 投保賣旅平險達31.2萬件、年增97%,新契約保費超過1億元、年增 1.46倍;賣第二好的是旅平險附加的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險,去年賣 出近30萬件,年增近1倍,保費收入達0.28億元,也年增1.3倍;第三 熱賣的是旅平險附加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去年網路投保賣出近2 0萬件,年增8.46倍,保費收入有0.65億元,年增4.9倍。
即去年國人透過網路投保買旅平險,不管是產險業的旅綜險、不便 險,還是壽險業的海外突發疾病等,去年共賣出高達181.9萬張,佔 整體網路投保件數621.2萬件的近30%,也較2022年投保件數54.9萬 件,年增2.3倍;去年國人藉由網路投保買旅平險貢獻保費收入達7億 元,約占整體網路投保保費收入16%,也較2022年的1.3億元、年增 4.4倍。
國人疫後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各家壽險兵家必爭之地。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3家公司共206張具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據保險局統計,2023年外溢保單賣出112.9萬件,件數較2022年減少9.9萬件、年減8%,但初年度保費收入達207.5億元,突破200億元大關,較2022年增加51.9億元、年增33%。
在銷售外溢保單的13家公司中,若以初年度保費來看,國泰人壽保費收入105億6,417萬元,拿下「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保費收入61億1,949萬元,富邦人壽保費收入25億7,811萬元,排第二、三名。以件數來看,南山人壽以59萬9,982件取勝,搶下「外溢件數王」,國泰人壽件數38萬3,475件,富邦人壽達7萬9,850件,三大壽險囊括逾九成。
外溢保單依性質區分,若扣除「其他類」混合型保單,外溢保單主要分為以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走型保單、以體況數值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檢型保單、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共三大類型。
2023年以健走型保單買氣最佳,初年度保費收入逾113.8億元、新契約件數約40.2萬件,其次為健檢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49.7億元、新契約件數逾27.1萬件,至於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5.5億元、新契約件數7.8萬件。
另外,金管會已核准及備查六家壽險業、一共44張實務給付型保險商品,根據統計,2023年銷售件數年增28%至28.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年增11%至35.8億元。而初年度保費收入前三名的保險公司依序為國泰人壽、全球人壽、台灣人壽。
實物給付型保單主要分為殯葬服務、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三種類型,其中最受歡迎為提供「醫療服務」保單,2023年賣出28.1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累計為35.8億元,目前僅三家保險業者推出。「殯葬服務」保單2023年僅銷售96件、初年度保費收入177萬元;「健康管理服務」保單仍掛零。
【台灣新聞】 去年台灣公發公司募資熱絡,總金額衝破1.32兆元,創下歷史新高!金管會證期局指出,去年公募金額達1兆元,私募金額則為3,054億元,年增率分別達32%與81%。百億元以上個案增多,特別是普通公司債募資案大幅增加,其中富邦人壽以225億元的發債金額入列前五大發債案之一。 證期局主任秘書尚光琪表示,普通公司債發債量增加,是因為企業為了擴大股本、稀釋每股盈餘,普遍選擇發行公司債進行籌資。去年發行普通公司債的企業包括國泰人壽、中油、富邦人壽、台電等,其中富邦人壽的發債金額高達225億元。 台電去年受俄烏戰爭影響,燃料成本激增,上半年已發行普債623億元,並進行私募普通股1,499億元,成為去年私募金額大幅增加的主要推手。而台積電上半年也發行了600億元的普債。 在募資計劃資金運用方面,償還債款佔43%,充實營運資金佔34%,擴充廠房設備佔18%。其中充實營運資金的使用件數最多,達221件。企業在募資時會根據當時狀況選擇募資用途,若無明確擴充廠房需求,則會先以充實營運資金為主。 國內募集金額佔總募集金額的93.64%,海外募集僅佔6.36%,顯示企業募資仍以國內市場為主。
【台北訊】近年來美國聯準會(Fed)的鷹派升息,對台灣保險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特別是對外幣保單的銷售表現影響甚巨。金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1月的外幣保單銷售成績單讓人吃驚,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38%,總計2,449.3億元,這是五年來的最低紀錄。在這波風潮中,投資型外幣保單的銷售更是慘淡,直接砍半,年減51%,降至602.5億元。 傳統型外幣保單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年減32%,保費收入為1,846.7億元。從品牌來看,投資型外幣保單銷售前三大分別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傳統型則是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顯然,富邦人壽在傳統型保單的銷售上依然保持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美元保單銷售下滑的影響,去年前11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四成,僅剩75.54億美元。而澳幣保單則因為澳洲景氣好轉和澳元升值,去年前1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年增233%,達到6億澳元。這一現象也反映出市場對外幣保單的偏好正在發生變化。 在這波外幣保單銷售的風波中,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收入也繼續衰退,年減59%,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1億人民幣。對於這些數據,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保險公司需要加強市場研究,提供更多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證期局主任秘書尚光琪分析,公發公司募資金額去年創新高,主要 是百億元以上個案較多,光是普通公司債募資案就有26件,較2022年 只有15件多出11件,資金用途以件數來看,多半是「充實營運金」; 以金額來看,多是「償還債務」。進一步觀察,普通公司債發債量拉 高,主要是企業籌資以發新股容易擴大股本、稀釋每股盈餘,因此去 年大多在衡量利率水準、利息負擔後,採發公司債來籌資,其中普通 公司債就有26件,前五大發債案包括國泰人壽250億元、中油236億元 、富邦人壽225億元、台電兩筆各222億元與219.5億元,且台電發六 次普債、台積電也發四次普債。
台電去年狂募資主要受俄烏戰爭衝擊,全球性燃料成本飆漲導致虧 損嚴重,上半年普債就發623億元;台積電上半年也發600億元。另外 ,台電上半年辦理私募普通股1,499億元,也是推升去年私募金額增 到3,054.07億元、年增高達82%的主因。
就募資計劃資金運用,償還債款達4,157.88億元、占43%,且年增 47%;其次充實營運資金、擴充廠房設備分別占34%、18%。以件數 來看,充實營運資金最多、有221件,其次償還債款206件,擴充廠房 設備僅44件。
尚光琪說明,一般公司在募資時,會依當時狀況來填寫募資用途, 若是募資當下沒有明確擴充廠房需求,就會先以「充實營運資金」為 主,今年是否有擴充廠房設備的需求難預測,企業會依營運需求來籌 資。另公發公司國內募集9,501.02億元占總募集金額93.64%,海外 募集644.93億元僅占6.36%,顯示企業仍以國內募資為主。
其中,對比投資型與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投資型衰退最嚴重,直接砍半、年減51%,降至約602.5億元;傳統型保單也僅剩下約1,846.7億、年減32%。根據金管會統計,投資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大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傳統型則依序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
總計去年前11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38%,從上一年度同期3,926.1億元,降至去年同期的2,449.3億元。外幣保單還沒回到上一年度光景。2022年前11月,光傳統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就達2,708.2億元,遠遠超過去年前11月整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
根據金管會統計,近五年前11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比,2019年為40.15%、2020年為54.07%、2021年為57.29%、2022年為54.61%,2023年重摔至39.41%。
去年市場外幣保單買氣,「出現美元保單吹冷風、澳幣保單掀熱潮」。受到美國聯準會去年升息影響,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前11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減四成,僅剩75.54億美元,又由於美元保單為外幣保單中大宗,因此影響整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下滑。其中,投資型美元保單收入年減59%降至15.63億美元;傳統型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58.91億美元、年減32%。
澳幣保單去年逆勢狂飆,受到澳洲景氣好轉與澳元升值,推升澳幣保單去年前1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成長至6億澳元,年增233%。其中,投資型保單成長368%,保費收入達5.29億澳元,遠超過傳統型澳幣保單保費收入0.71億澳幣、年成長6%。
人民幣保單保費收入則續衰退,去年前11月年減59%,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1億人民幣,其中,投資型人民幣保單年狂減62%、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0.83億人民幣,傳統型年減23%降至0.17億人民幣。
【新聞稿】 「美聯儲(Fed)今年首場利率決策會議即將登場,市場普遍預期此次會議利率不動,壽險業也將宣告利率持保守態度。與1月份兩家壽險公司帶動美元宣告利率衝高不同,2月份各家壽險公司普遍按兵不動,市場最高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為4.05%,新台幣利變型保單最高為2.6%。 年初,遠雄人壽和全球人壽先後調高美元宣告利率,將其拉升至4.05%,台新人壽也將美元宣告利率調升至4%,三商壽則調升至3.55%。但2月份,各家壽險公司普遍維持原狀,等待市場對聯準會利率決策的回應。 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元大人壽和宏泰人壽等公司均未調整宣告利率。1月份調升宣告利率的遠雄、全球、台新和三商人壽等公司,也維持不變。 新台幣和美元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調升,預期將使傳統型保單保費降低,進而帶動1月份壽險業的買氣。儘管金融市場開始討論Fed降息,美債殖利率回落有利於利變型保單銷售,但新台幣走勢不明,台美利差未見縮小,壽險業對2月份的宣告利率調整持觀望態度。 遠雄人壽將6張美元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升至4.05%,全球人壽則將約7張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拉升至相同水平。市場上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最高的還有台灣人壽、台新人壽、元大人壽和國泰人壽,分別為4%、4%、3.9%和3.85%。」
【新聞報導】 哇靠,大家聽說沒?今年台灣的公共建設大熱門啊!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潛在商機,我們看到物流中心成為了新亮點,而且壽險資金也來當推手啦!這個趨勢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來來來,我們先來看一個重頭戲,就是經濟部推動的大型物流中心,這些地方真的是「金錢堆疊」啊!像是新竹縣湖口鄉那個大型物流中心,富邦人壽投資141億元,真的讓人驚嘆!再來是桃園楊梅的多溫層綜合物流中心,國泰人壽投資了40.8億元,這筆錢可不少啊!最後是桃園大園的統一航空城大型物流中心,統一超商投資了104.6億元,這個數字真的是壯觀。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今年還有高雄市政府推出的中區再生能源發電廠BOT案,以及退輔會推動的長照設施案,這些案子真的是多元到讓人眼睛都花啦! 財政部還告訴我們,現在促參法修法了,新增了公共建設的類別,像是影視音設施、綠能設施、資源循環再利用設施以及數位建設等等,這些新的案件類別真的是讓人期待不已。 所以啊,各位看官,今年台灣的公共建設真的是一片繁榮景象,各大壽險公司也紛紛湧入,像富邦人壽這樣的大咖也加入其中,真的是讓人期待未來的發展!
【臺北訊】隨著農曆春節的即將到來,壽險市場的宣告利率大戰似乎暫時告一段落。在這波利率戰中,許多知名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全球人壽、元大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與台新人壽等,均於2月份保持利率不變。目前市場上,以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的美元保單利率4.05%為最高。 回顾上個月,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大刀闊斧地調升美元保單利率,最高達到4.05%,成為當時市場的領頭羊。然而,到了2月份,除了這兩家壽險公司外,元大人壽和台新人壽的美元保單利率也維持在4%的水準。在這11家主要壽險公司中,近四成的公司美元保單利率已突破4%。 全球人壽在1月份調升了七張美元利變型保單的利率,每張保單上升了10個基本點,使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達到4.05%。遠雄人壽則將六張美元利變保單的利率提升5個基本點至4.05%。而台新人壽也將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提升5個基本點,最高達到4%。 目前來看,凱基人壽、南山人壽和國泰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利率分別為3.95%、3.9%與3.85%。富邦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利率則分別為3.65%與3.55%。在這波利率調整中,富邦人壽的利率仍然較其他幾家較低,顯示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年初兩家壽險公司帶頭調高美元宣告利率,讓美元宣告利率一舉升 破4%大關,包括遠雄人壽、全球人壽,都將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 率拉上最高4.05%,台新人壽也一口氣調升美元宣告利率最高到4% ,三商壽調升最高到3.55%。
目前來看,2月各家壽險宣告利率戰將暫時停火,主要是觀望今年 首次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已公布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南山 、凱基、元大、宏泰人壽等,美元與新台幣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都不 動,1月調升過的遠雄、全球、台新、三商人壽等,2月也維持不變。
由於今年新台幣、美元等責任準備金利率已調升,傳統型保單保費 可望較便宜,讓1月買氣回溫,壽險業樂見新年開門紅。壽險業者表 示,金融市場近期開始討論Fed降息,美債殖利率回落也有利於利變 型保單的銷售,但因新台幣走勢還未明,台美利差沒有明顯縮小,避 險成本壓力仍大,讓壽險2月調整宣告利率轉呈觀望。
年初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拉高美元宣告利率,受到市場的矚目,遠 雄人壽一口氣調升6張美元利變型保單各5個基本點,美元宣告利率最 高拉到4.05%;全球人壽針對現售美元保單拉高3個基本點∼10個基 本點,約有7張美元保單宣告利率都來到4.05%,正式突破去年台灣 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宣告利率4%高位。
綜觀目前市場上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最高是遠雄、全球的4 .05%,再來是台灣人壽、台新人壽的4%,其他元大人壽最高到3.9 %、國泰人壽最高到3.85%。
目前財政部已公布的潛在商機中,主要大案集中在經濟部推動的大型物流中心,包括新竹縣湖口鄉大型物流中心、桃園楊梅多溫層綜合物流中心、桃園大園統一航空城大型物流中心等。
新竹湖口大型物流中心預估投資額141億元,是由富邦人壽投資;楊梅物流中心則是由國泰人壽投資約40.8億元;航空城大型物流中心則由統一超商投資約104.6億元。
另外今年潛在案源還包括高雄市政府推出的中區再生能源發電廠BOT案,以及退輔會推動的長照設施案等,案件相當多元。
財政部指出,促參法修法後,新增促參公共建設類別,包含影視音設施、綠能設施、資源循環再利用設施及數位建設等,擴大促參案源,陸續出現新興案件類別。
回顧2024年1月,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大舉調升美元保單利率,最高利率達4.05%,為目前市場最高水準;到了2月,絕大多數的壽險公司未有進一步動作,除全球人壽與遠雄人壽外,元大人壽與台新人壽美元保單最高利率也有4%水準。
以11家主要壽險公司而言,目前近四成業者,美元保單最高利率突破4%大關。
2024年1月,全球人壽調升七張美元利變型保單10個基本點,美元保單宣告利率來到4.05%。
遠雄人壽則將六張美元利變保單調升5個基本點至4.05%。台新人壽則將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升5個基本點,最高來到4%。
目前凱基人壽、南山人壽與國泰人壽,美元保單最高利率分別為3.95%、3.9%與3.85%;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分別為3.65%與3.55%。
寒流一波接一波,冬天這個時節,我們不僅要注意保暖,還要留意身體健康。最近,由於心肌梗塞逐漸年輕化,不再是老人家才會得的疾病,所以心臟健康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富邦人壽看準市場需求,推出了一款全新產品——「心臟醫材保單」,讓大家用不貴的價錢也能享受高保障,實在是超級實惠! 這款「心臟醫材保單」是市場上第一張專為護心設計的擴充包,適合中壯年族群投保。它不僅能夠提供心血管疾病和手術常用醫材的補助給付,最高保障金額還可以达到100萬元呢!這樣的保障,對於那些擔心醫療費用的家庭來說,真的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富邦人壽這次推出的「心有醫靠定期健康保險附約」,是針對那些40歲到65歲的心臟疾病高風險族群設計的。它不僅能夠保護心臟,還能夠保護醫材和荷包,真的是三合一的超值保障。如果投保10年期間沒有出現理賠,還會有30%的無理賠回饋保險金,這樣的實惠條件,讓人怎能不愛呢? 「心有醫靠」的三大特色讓人印象深刻:首先,它是專屬於心臟的保單;其次,它提供了5項常見或高額心臟醫材的補貼給付;最後,保費親民,CP值爆表。這樣的產品,真的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啊! 總結來說,富邦人壽的這款「心有醫靠」保單,不僅僅是一份保險,更是一份對健康的關懷。在這個寒風刺骨的冬季,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心臟安個「小家」,享受一個健康快樂的過冬吧!
為因應民眾自費選擇較好醫材的需求,富邦人壽推出市場首張心臟專屬醫材保單「富邦人壽心有醫靠定期健康保險附約」,鎖定心血管疾病好發年齡族群,聚焦心臟疾病和手術常用到的醫材項目補助給付,最高保障100萬元,以附約形式打造銅板價護心專屬擴充包,協助民眾以低保費享有高保障,輕鬆補足心臟醫材保障,減輕醫療負擔。
富邦人壽「心有醫靠」特別為心臟疾病好發年齡族群打造,投保年齡從40歲到65歲,10年定期險,有鑑於中壯年族群多半是家中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心血管疾病,往往伴隨著龐大的醫療費用負擔,對家庭帶來重大影響。
「心有醫靠」讓中壯族群有三保:「保心臟、保醫材、保荷包」,如果10年保險期間無理賠且生存,保險期間屆滿給付年繳保險費總和30%的「無理賠回饋保險金」,給予保戶重視健康的實質回饋。
「心有醫靠」商品擁有三大特色:1、心臟專屬保單;2、5項常見或高額心臟醫材補貼提供定額給付;3、保費親民CP值爆表。
【專欄報導】寒流來襲,心臟疾病不請自來!如何保護自己?富邦人壽出新招!
這陣子寒流來襲,大家開心迎接歲末歲首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冬季低溫引發的心臟疾病風險。近年來,心臟病不再是高齡族專屬的疾病,年輕人也逐漸成為心臟病的高危群。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心臟疾病已經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讓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富邦人壽率先出手,推出市場上首張專屬於心臟疾病醫材的保單——「富邦人壽心有醫靠定期健康保險附約」。這個產品針對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年齡族群,聚焦於心臟疾病治療中常用的醫材項目,提供補助給付,最高保障金額可達100萬元。而且,這個附約的價格非常親民,每日只需5元,就像一個小銅板那麼便宜,就能享有高保障,真的是一個補充心臟醫材保障的好選擇!
心臟疾病治療中,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介入性醫材,這些醫材的價格相當昂貴。比如說,塗藥血管支架,它能降低再狹窄的機率,但一支自費就要5~7萬元。根據健保統計,2021年使用的心臟支架總數達到4.8萬件,其中自負差額使用塗藥支架的比例高達71%。這個數字讓人震驚,也讓患者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
對此,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患者有機會選擇更優質的醫材,但自付差額卻往往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因此,「心有醫靠」保單的設計理念就是為了加強保戶的心臟醫材保障,並與手術險及實支實付險等醫療保險相結合,提高保障金額,降低未來的醫療支出。
最讓人欣慰的是,如果10年的保險期間內沒有理賠且保戶仍然生存,保險到期時將給付年繳保險費總和30%的「無理賠回饋保險金」。這樣的設計,不僅讓保戶感受到保險的保障,也讓他們感受到富邦人壽對於健康重視的實質回饋。
2024年一開始,台灣大型企業就展開了發債潮,這股熱潮比預期來得早。根據債券商主管的透露,包括國泰金控、富邦金控和台積電等重量級企業,都在農曆年前紛紛在市場上詢價或舉行債券標售。其中,除了金控大舉發行主順位債外,業界預測今年壽險業的次債發行規模將再度突破千億元。 國泰金控正積極籌備發行主順位公司債,目前市場上詢價中,初步條件為5年期1.65%、10年期1.78%,預計發行金額達100億元。富邦金控也跟著腳步,詢價條件與國泰相同,預計發行50億元。而台積電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將於本周五標售,總計發行金額120億元,其中5年期預計發行65億元、10年期55億元,都是綠色債券。 台積電的債券利率預估在5年期1.55%至1.6%,10年期則是1.7%至1.75%。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董事會去年已通過1,200億元的公司債發行額度,其中857億元已在初級市場標售,剩下的343億元將以綠色債券形式發行。 在壽險業方面,為應對2026年接軌ICS 2.0的挑戰,去年已經發生一波次債發行潮,業界預測今年這股熱潮將持續。除了國泰人壽已通過500億元的發債額度外,其他大型壽險業者也不排除將繼續發債籌資。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曾經表示,富邦人壽今年應該會發債,因為壽險業需要因應ICS 2.0的接軌需求。 至於今年是否會持續發行次債,南山人壽、凱基人壽、新光人壽等業者均表示將視市場及公司狀況進行評估。根據櫃買中心統計,去年六大壽險發行次順位債,合計規模達新台幣1,050億元,其中國泰人壽發債規模達350億元居冠,富邦人壽發行225億元居次,其他如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和凱基人壽的發債規模也相當可觀。
心臟疾病治療大多需要用到介入性醫材,病患的經濟壓力也隨著各 式醫療自費額調升愈來愈高,如塗藥血管支架表面塗有藥物,可降低 再狹窄機率,但每支自費約5∼7萬元,健保統計,2021年總計使用4 .8萬件心臟支架,其中自負差額使用塗藥支架佔71%,平均每人放置 1.66支,人工心律調節器平均自付差額更高達8萬元。
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隨著手術醫材不斷 進化,患者雖有機會選擇更優質的醫材,自付差額卻所費不貲,動輒 數萬到數十萬元,「心有醫靠」保單設計理念就是為了加強保戶的心 臟醫材保障,搭配既有的手術險及實支實付險等醫療保險,在原先基 本保障上疊高醫療保障金額,降低未來不可預期的醫療支出。
富邦人壽「心有醫靠」保單,如果10年保險期間無理賠且生存,保 險期間屆滿給付年繳保險費總和30%的「無理賠回饋保險金」,給予 保戶重視健康的實質回饋。
債券商主管表示,國泰金控有意發行主順位公司債,目前正在市場上詢價,初步開出的條件為5年期1.65%、10年期1.78%,預計發行金額為100億元;同為大型金控的富邦金控,先前同樣在市場上詢價、開出的利率條件與國泰金相同,預計發行50億元。
台積電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將於本周五標售,預計3月中旬發行,其中5年期預期發行65億元、10年期預計發行55億元,合計120億元,均為綠色債券。債券商主管預估,台積電5年債利率約在1.55%至1.6%之間,10年債則是介於1.7%至1.75%。
據了解,台積電董事會2023年通過1,200億元的公司債發行額度,已在初級市場標售出857億元,剩餘的343億元將以綠色債券形式發行。
因應2026年接軌ICS 2.0,壽險業2023年爆發一波次債發行潮,業界預估,今年熱潮將持續,除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已通過500億元的發債額度外,其餘大型壽險業者也不排除將持續發債籌資。
券商主管指出,國壽近期在市場上詢價,擬發行10年期次債,利率約3.7%至3.85%。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先前表示,「富邦人壽今年應會發債」,壽險業須因應ICS 2.0的接軌需求,因此,各家業者根據規模和經營狀況,多少都會發一些。對於今年是否持續發行次債,包括南山人壽、凱基人壽、新光人壽等業者均表示,將視市場及公司狀況進行評估。
據櫃買中心統計,2023年六大壽險發行次順位債,合計規模達新台幣1,050億元。其中,國壽發債規模達350億元居冠,富邦人壽發行225億元居次,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均發行130億元,南山人壽與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則分別發行115與100億元。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壽險業龍頭富邦人壽也加入了發債搶錢的行列。根據最新消息,富邦人壽預計將發行10年期次順位公司債,金額上限達500億元新台幣,市場上已經開始詢價,票面利率預計在3.7%~3.85%之間,與去年發行次債的利率相當。不僅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也都在今年評估發債的可能性。
富邦人壽的發債規劃不僅為了強化財務結構,也是為了提升資本適足率。公司表示,將會進行發債的可能性評估,並且若評估結果有發債需求,將經過董事會通過後對外公告發債規模。
除了發債,壽險業今年還積極進行增資。台新金23日公告,台新人壽將以私募方式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私募股數達1.36億股,增資額度30億元,每股新台幣22元,由台新金認購。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台新人壽財務體質強健,但為了支撐業務成長,決議對人壽進行增資。
隨著金管會規劃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及保險負債會計處理準則IFRS 17,壽險業去年掀起一波十年來最大的發債潮,去年前六大壽險發債高達1,050億元,若計入增資,去年共籌資近1,800億元,可見壽險業對資金的需求相當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