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台灣兩大金控27日公布今年股利,其中富邦金控以每股2元股利,包括1.5元現金股利及0.5元股票股利,展現對未來經營的信心;而國泰金控則動用資本公積,每股配發0.9元現金股利。雖然富邦金控今年股利較前兩年每股4元的水準有所下降,但以去年稅後純益469.26億元來看,整體股利配發率仍達56.5%,維持近年水準。富邦金控的現金股利來源主要是子公司上繳現金,而國泰金控則因子公司未實現評價損失,動用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兩大金控同時公告,將提請股東會授權董事會辦理長期資金募集,未來將用來強化財務結構或因應業務發展。
【台北訊】近期,台灣產險業面臨一項新的挑戰:國際再保公司對防疫險賠款的疑慮。這場風波影響了包括富邦產險在內的多家產險公司,導致他們在防疫險再保金額方面遭遇拖延和補件要求。面對這一現狀,金管會表示將全力協助解決問題,並強調再保金額達331億元的重要性。 從去年開始,防疫險的理賠金額已經超過了2,600億元,其中再保款約佔11%。這意味著,若再保公司不能順利理賠,將對產險業造成重大損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財委會上指出,再保公司對數位化確診證明、快篩陽性、居家照護等三部分有所疑慮,產險公會將會進行詳細解釋。 保險局指出,所有防疫政策都有法源依據,政府將依法處理,並會協助產險業者提供法源上的說明。雖然有產險業者不排除走向「國際仲裁」,但保險局認為,目前再保公司並未拒賠,只是希望針對疑慮進行詳細說明。若再保公司拒賠,將依據合約進行「國內仲裁」。 值得一提的是,自5月1日起,新冠肺炎將從第五類傳染疾病降級到第四類,指揮中心也將解編,這意味著防疫險理賠正式告一段落。黃天牧強調,從3月20日起,大部分的防疫險理賠已得到解決,降級也將是防疫險的重要關鍵。
台灣產險業面臨防疫保單追討再保攤回款的頭痛問題,隨著疫情降級,產險公司必須處理再保事宜。產險公會表示,由於各公司再保狀況不同,不便主動介入,但已提供法律建議並協調同業採取一致作法。漢諾威再保是台灣產險業防疫保單的主要再保公司,但與台灣產險業的往來多經由保險經紀人進行。在防疫保單六大受災公司中,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兆豐產險等都有再保安排,其他公司則較零星。漢諾威再保不願意理賠的原因是堅持依照原始保單條款及精神,並認為產險公司有義務通知變動,但對於去年防疫險理賠認定放寬不認同。產險業者指出,這類爭議需要回到保險合約內容及精神解決,預期未來可能走向國際仲裁,尋找雙方平衡點。由於過去少見類似案例,仲裁結果預期雙方會遵守,除非一方認為仲裁不公,才會尋求司法途徑解決。
台灣金融壇近來動靜不斷,各大金控紛紛發放股息,讓股東們感到滿意。在合庫金控率先動用資本公積發放股息之後,國泰金控也跟上腳步,昨日(27日)宣布動用資本公積發放普通股現金股息每股0.9元,成為第二家這麼做的金控公司。而富邦金控則是更大手筆,決議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息1.5元及股票股利0.5元,每股合計配發2元。 國泰金控財務長陳晏如表示,這次董事會在決定動用資本公積發放股利時,綜合考慮了多個因素,包括資本市場情況、股利政策對金控財務指標的影響、未來營運需要以及股東對股利的期待。國泰金現金股利發放率為34.9%,以昨日收盤價42.2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有2.1%。 富邦金控的股利發放則是來源於主要子公司,除了富邦產險因防疫險衝擊、富邦人壽因金融市場波動無盈餘上繳外,北富銀及富邦證均全數上繳,以及富邦證及日盛證合併後上繳的資本150億元,總股利配發率達56.5%,維持穩定平衡的股利政策。過去三年,富邦金每股分別發放4元、4元與2元的股利,去年現金3.5元加股票股利0.5元,2020年為現金3元加股票1元,2019年則是現金2元。 另一家金控公司第一金則是每股配發0.8元現金、0.3元股票,合計1.1元,盈餘分配率守住70%,但較上年度分配率79%減少。其中每股配0.8元股息,更下探八年低點。以第一金昨日收盤價27元估算,現金殖利率2.9%。第一金去年稅後純益創歷史新高205.9億元,年增4.3%,每股1.56元,但股息縮水,關鍵原因是第一銀行作為「不能倒」的重要性系統銀行,需要多保留資本在帳上。 華南金則是每股配發0.59元現金,盈餘配發率僅46%,為2008年以來16年來首度全部配發現金。若以華南金昨日收盤價22.8元來看,現金殖利率2.6%,略低於第一金。華南金2022年稅後純益173.08億元,每股純益1.27元、年增0.6%,但因反映股債評價減損的「其他權益」項下虧損182.4億元,即便有62.3億元IFRS開帳日特別盈餘公積可補缺口,配息額仍受限。
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昨(27)日舉行董事會,會議中通過了多項重要的增資案。其中,富邦金決定對子公司富邦產險進行160億元的現增資,這將對富邦產險的發展帶來強大的後盾。同時,富邦人壽也決定參與韓國富邦現代人壽的增資案,投資金額不超過3億元,這將使富邦人壽在韓國壽險市場的持股比率從77%提升至83%。 對於韓國富邦現代人壽的增資,富邦人壽表示,這是因為韓國今年(2023年)已率先實施IFRS 17及K-ICS標準,為了持續支持富邦現代人壽維持資本水準和業務的長期穩健發展,並看好該子公司在韓國壽險市場的未來潛力。這次增資總金額不超過3,925億韓元(約新台幣92億元),富邦人壽將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增資,如果增資全數由富邦人壽認購,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77%上升至83%。 此外,富邦人壽董事會還決定參與禾碩綠電的現增資案,按原持股比例30%參與,投資金額最多不超過新台幣3億元。這將使富邦人壽對禾碩綠電的累計投資總額達到6.27億元。禾碩綠電是由富邦人壽及富邦金控創投在2017年與國內產業型公司及國內大型壽險公司共同合資成立。 這一系列的增資行動,顯示了富邦金控對旗下子公司的強力支持,也展現了富邦對未來市場的信心。不僅如此,這些投資也將為富邦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和市場競爭力。
去年以來防疫險理賠金額已有2,600億元,在輕症不視為法定傳染 病後,理賠已近乎尾聲,而再保款約佔理賠金額11%,並不算小數。
國際再保公司對防疫險賠款有疑慮,導致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泰安產等面臨防疫險再保拖延攤回賠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 7日在財委會上答詢時指出,再保公司主要是針對數位化確診證明、 快篩陽性、居家照護等三部分有一些疑慮,產險公會將會跟再保公司 做詳細說明。
據保險局統計,因當初不是每一家產險都有再保,整體產險業防疫 險再保金額約331億元。從去年以來防疫險理賠金額超過2,600億元, 若能順利賠款,約可回沖331億元,對產險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助 益。
但再保公司的疑慮,包含數位化確診證明、快篩陽性、居家照護等 ,都與當初國內的防疫政策有關。保險局說明,所有的防疫政策都有 法源依據,政府是依法處理,必要時會協助產險業者提供法源上的說 明。
日前產險業者指出不排除走向「國際仲裁」,保險局認為,目前再 保公司並沒有說拒賠,只是希望針對疑慮再詳細說明,若再保公司真 的拒賠,依照幾家產險業者與再保公司的合約來看,就是走「國內仲 裁」。
此外,5月1日起新冠肺炎將從第五類傳染疾病降級到第四類、指揮 中心解編,代表防疫險理賠正式告一段落。黃天牧強調,其實主要從 3月20日起通報調整後,大部分的防疫險理賠就已得到紓解,當然降 級也將會是防疫險重要的關鍵。
產險公會表示,因各公司再保狀況不一,且涉及各公司業務機密, 公會不方便「主動」介入,目前已就法律面,提供各產險公司建議並 協調同業儘可能採取一致作法,希望各產險公司不要被「個個擊破」 。
漢諾威再保是台灣產險業防疫保單主要再保公司,但和台灣產險業 往來幾乎都是透過保險經紀人。在防疫保單六大受災公司中,富邦產 、國泰產、兆豐產都有其再保安排,另一家是泰安產等,其他產險公 司的則是相當零星。四家主要產險公司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不願說 明情況。
產險業者私下透露,漢諾威再保不願意理賠的原因,主要是堅持一 切理賠都依照原始保單條款及精神,漢諾威當初願意承保台灣防疫保 單,是已知道承保風險。後台灣防疫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時,再保公司 認為產險公司有義務通知再保公司,讓再保公司考慮是否要繼續承保 。但去年防疫險理賠認定放寬時,漢諾威並不認同,而是由政府直接 宣布,因此漢諾威不願意賠付。
產險業者指出,這件事已不是主管機關出具政策證明就可解決爭議 ,漢諾威堅持回到保險合約內容及精神,畢竟這是「國際間」的商業 合約,並不是主管機關要再保公司賠,他們就會賠,這和中央再保公 司屬於台灣公司不同,預期未來國內產險和漢諾威走「國際仲裁」機 率高。因為「國際仲裁」不會依國內產險說法,也不會完全按漢諾威 的堅持,應可以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由於過去很少有類似案例,產險業者強調,無法預估這國際仲裁會 走多久,通常仲裁結果一出來,雙方還是會遵守,除非有一方感覺仲 裁不公平,才會尋求司法途徑解決爭議。
以27日收盤價來看,國泰金、富邦金現金股利殖利率各為2.13%、 2.59%,且將分別發出132億元及185億元現金股利。
富邦金今年股利雖較前兩年每股配發4元的水準腰斬,但以去年稅 後純益469.26億元來看,整體股利配發率達56.5%,仍維持近年的水 準,且和2019年及2020年每股2元的股利相當。
富邦金連續三年配發股票股利,今年配0.5元,是動用資本公積配 股,股東拿到股利時無須繳所得稅,且強調是對未來經營有信心,不 擔心資本增加短期小幅稀釋的情況。
富邦金現金股利配發來源主要是子公司上繳現金,除富邦產險受防 疫險衝擊,及富邦人壽因金融市場波動致無盈餘上繳外,北富銀上繳 現金75.54億元、富邦證上繳16.26億元,及富邦證券及日盛證券合併 後所上繳的資本150億元。
國泰金今年以資本公積配發普通股每股0.9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 率在2%左右,創九年來新低。主要是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 行去年底帳上都有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其中除國壽今年不上繳現金 股利,國泰世華銀上繳20.56億元、國泰投信上繳14.6億元、國泰證 券上繳9.9億元、國泰創投上繳1億元,共有46.06億元,創近年相對 低金額。
但由於金管會已同意,金控今年可彈性運用資本公積及法定盈餘公 積發放現金股利,國泰金資本公積逾2,000億元、法定公積超過700億 元,因此有額度支撐今年發放0.9元。以國泰金近五年股利政策來看 ,現金股利以2022年配發3.5元最高,2018年、2021年維持在每股配 發2.5元水準,2020年每股配發2元,2019年則是每股配發1.5元。
另外,兩大金控27日同時公告,擬提請今年股東會授權董事會辦理 長期資金募集,均以不超過15億股為上限,未來將用來強化財務結構 或因應業務發展。
富邦金控昨天也決議,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息1.5元及股票股利0.5元,每股合計配發2元。
過去三年,國泰金均全數發放現金股利,普通股部分為每股3.5元、2.5元和2元。去年受美國激烈升息影響、獲利受到衝擊,為兼顧未來營運需要與符合股東期待,最終決議動用資本公積配息。
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指出,這次董事會綜合考量資本市場情況、股利政策對金控重要財務指標影響、考慮未來營運需要及全體股東對股利期待,最後決議動用資本公積發放股利。國泰金現金股利發放率為34.9%,以昨天收盤價42.2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有2.1%。
富邦金本次配發現金股息1.5元,以昨天收盤價57.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2.6%。富邦金指出,去年稅後純益469.26億元,每股純益(EPS)3.54元。
富邦金表示,這次股利發放綜合考量整體獲利及子公司上繳盈餘情況,此次配發現金股利來源自主要子公司,除富邦產險受防疫險衝擊、富邦人壽因金融市場波動致無盈餘上繳外,北富銀及富邦證均全數上繳,以及富邦證及日盛證合併後上繳的資本150億元,總股利配發率達56.5%,維持穩定平衡股利政策。
過去三年,富邦金每股分別發放4元、4元與2元的股利,去年現金3.5元加股票股利0.5元,2020年為現金3元加股票1元,2019年則是現金2元。
第一金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0.8元現金、0.3元股票,合計1.1元、盈餘分配率守住70%、但較上年度分配率79%減少,其中每股配0.8元股息、更下探八年低點,以第一金昨收27元估算,現金殖利率2.9%。
第一金去年稅後純益創歷史新高205.9億元,年增4.3%,是金控成立20年來首度衝破200億元,每股1.56元,但股息縮水,關鍵主因是第一銀行是「不能倒」的重要性系統銀行,需要多保留資本在帳上。
華南金每股配發0.59元現金、盈餘配發率僅46%,為2008年16年來首度全部配發現金,若以華南金昨收22.8元來看,現金殖利率2.6%,略低於第一金。華南金2022年稅後純益173.08億元,每股純益1.27元、年增0.6%,但因反映股債評價減損的「其他權益」項下虧損182.4億元,即便有62.3億元IFRS開帳日特別盈餘公積可補缺口,配息額仍受限。
富邦人壽指出,韓國今(2023)年率先接軌IFRS 17及K-ICS,為持續支持富邦現代人壽維持資本水準及業務長期穩健發展,同時也看好子公司於韓國壽險市場的未來發展,董事會通過參與富邦現代人壽增資案,總增資金額不超過3,925億韓元(約新台幣92億元),將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增資,如本次增資全數由本公司認購,持股比例將從目前77%上升至83%。
另外,富邦人壽董事會也決議,按原持股比例30%參與禾碩綠電現增,最多不超過新台幣3億元,加計2023年以前投入的金額,累計對禾碩綠電投資總額將達6.27億元。禾碩綠電是由富邦人壽及富邦金控創投在2017年與國內產業型公司及國內大型壽險公司共同合資。
台灣產險業界在第一季度的成績單上,顯示出明顯的成長動態。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產險簽單保費總額達到614億元,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3億元,年成長率超過了9%。其中,有12家產險公司的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了1成,表現亮眼。 在這12家成長的公司中,我們看到了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明台產險、旺旺友聯產險、泰安產險、台產險、南山產險、美商安達產險、中國信託產險、美國國際產險、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險以及法國巴黎產險等知名公司的身影。這些公司的簽單保費年成長率分別達到了63%和36%,顯示出強勁的市場表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前三項產險項目分別是航空險、火險以及運輸險。從絕對金額來看,這53億元的增長主要來自任意車險的23億元、火險的8.6億元、工程險的6.3億元,以及運輸險和一般責任險保費的增長。 在任意車險市場中,富邦產險以52億元的保費收入,佔比接近2成(19.6%),表現穩定。然而,成長率方面,國泰世紀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等公司的成長率均超過了12%,高於產險業平均的9.7%。其中,和泰產險在首季任意車險市場中增長了近30%,保費額增加了逾5億元,成長率位居冠軍。 產險業界人士指出,首季簽單保費的成長,除了車險市場的明顯增長外,商業火險、工程險的成長也功不可沒。這與新冠疫情的降溫和國境解封有關,旅綜險、航空險和運輸險等險種的成長尤为顯著。此外,再保成本的提升也是推動保費成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過去賠率較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和寵物費率的調升。
據產險業統計,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 產、台產、南山產、美商安達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 商裕利安宜產以及法國巴黎產險等12家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 成,且由於去年基期低,包括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法國巴黎產首季 簽單保費年成長率分別達63%、36%。
統計並指出,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前三項產險項目分別是航 空險、火險以及運輸險;若絕對金額來看,首季增加的53億元簽單保 費,主要來自任意車險23億元、火險8.6億元、工程險6.3億元,另外 運輸險也增加3.6億元、一般責任險保費增加5.7億元。
再就首季任意車險保費265億元中,富邦產險以52億元、占比近2成 (19.6%);但成長率來看,以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 等成長率均逾12%,高於同業平均的9.7%,第一季保費在32億元至 21億元之間;和泰產首季任意車險多了逾5億元,成長率近30%居冠 。
產險業者強調,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原因,除車險明顯成長外,商業 火險、工程險也均成長,尤其和新冠疫情降溫、國境解封有關的旅綜 險和航空、運輸險等同為主要成長險種。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另一原因 是再保成本提升,過去賠率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及寵物費率 都跟著調升所致。
台灣富邦產險為了滿足現代消費者對於便利性與即時互動的需求,不僅在官方社群媒體帳號「富邦FUBON」上提供保單查詢、繳費、理賠通報等全方位服務,還特別推出了「LINE Call」和「LINE通知型訊息」兩項新功能。透過這些新服務,客戶可以更加便捷地與產險客服人員聯繫,並快速辨識重要保險訊息。 「富邦FUBON」是富邦金控旗下富邦產險、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及富邦證券共同打造的官方帳號,旨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消費體驗。目前,富邦產險已經在這個平台上整合了「試算投保」、「保單查詢」、「繳費服務」、「車險事故備案」、「理賠通報」、「續保通知」等多項服務。 為了提升與客戶的溝通效率,富邦產險特別導入了「LINE Call」服務。這項服務與傳統電話服務有所不同,客戶只需在「富邦FUBON」官方帳號上選擇相關選項,就能透過LINE直接聯繫客服人員,並獲得專業的保單和理賠諮詢。此外,還可以通過點選文字訊息中的連結,直接撥打電話進行其他服務的聯繫。 另一項新功能「LINE通知型訊息」則是為了改善傳統簡訊通知不易辨識的問題。透過「富邦FUBON」官方帳號發送的通知型訊息,客戶可以快速識別來自富邦產險的重要通知,確保不會錯過任何重要訊息。 這些新服務的推出,不僅體現了富邦產險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洞察,也展現了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
富邦產險表示,「富邦FUBON」為富邦金控偕同富邦產險、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及富邦證券成立的官方帳號,提供客戶一站式金融消費體驗及服務,目前富邦產險已於「富邦FUBON」中提供了「試算投保」、「保單查詢」、「繳費服務」、「車險事故備案」、「理賠通報」、「續保通知」等相關服務。為與客戶間溝通更加快速,特別導入「LINE Call」服務,LINE Call與傳統的電話服務不同,只要在官方帳號依序點選「最新活動及客服」、「客服」、「富邦產險」後,便可點選打客服,於服務時間即可透過LINE一鍵聯絡產險客服人員,由客服人員協助完成保單、理賠諮詢服務,而其他包括汽機車道路救援等服務,也可點選文字訊息所提供的連結直接電話撥出。
此外,LINE通知型訊息服務,也是這次富邦產險新導入的訊息通知方式,有別於傳統簡訊通知,對民眾較不好辨認發送對象的缺點,透過「富邦FUBON」官方帳號所發送的通知型訊息,能讓客戶快速辨認來自富邦產險的重要通知。
台灣產險業界近期有重大動向!中華信評在最新報告中對產險業的資本水準做出了評估,將其從「極強」調整為「非常強健」至「強健」。這意味著,由於低資本水平可能成為新常態,產險業界預計將面臨一些調整與轉變。報告中也提到,去年由於防疫保單帶來的重負,已經在保單到期及增資後有所緩解,但巨災再保險成本的上升,讓保險公司可能會尋求更具獲利性的業務,或是轉嫁成本來提高風險報酬率。展望未來,預期2024年產險業能夠走出防疫陰霾,恢復正常發展軌道。 中華信評報告還指出,防疫保單對產險業的衝擊不容忽視,部分產險公司為了彌補虧損,不會再重建過去那樣巨大規模的資本緩衝空間,甚至可能降低內控對資本的要求。雖然大多數受影響的產險公司已經補充了資本,但平均資本水準還是難以回到過去的水準。 根據金管會公布的資料,富邦產險、新安東京、和泰產險、中信產險等四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標準50%,這意味著這些公司需要進行增資以達到標準。其中,富邦產險作為台灣重要的金融服務機構,這次的資本適足率問題尤其受到關注。 在這樣的背景下,富邦產險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雖然面對防疫保單的壓力和再保險成本的上升,但富邦產險仍然堅定地走在市場的領先地位,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並尋求創新業務,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總結來說,台灣產險業界正在經歷一個轉變的時期,富邦產險等業者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展現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積極的應對策略。未來,隨著市場環境的穩定和防疫保單的影響逐漸消退,產險業有望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中華信評昨日公布報告指出,防疫險去年對產險業造成巨大衝擊,部分產險業者為弭平虧損,將不會重建過去巨大規模的資本緩衝空間,甚至降低內控對資本的要求,且雖然大多受防疫險影響業者已補充資本,但平均資本水準仍難回到過往水準。
根據金管會日前公布資料,包括富邦產、新安東京、和泰產、中信產等四家產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標準50%,需要進行增資。
富邦產險的分析師曹富凱最近在針對台積電的股價表現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即便國際股市近期震盪不斷,經濟前景看起來也不太明朗,但台積電這家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其營運動能卻依然強勁。曹富凱強調,由於高速運算和車用相關產品的穩定需求,以及雲端運算和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台積電的訂單量持續增加。特别是ChatGPT的推出,讓更多公司湧入AI領域,進一步推升了台積電的訂單量。 不僅如此,由於貿易戰和疫情影響,高端晶片成為了各國爭奪的戰略資源。而台積電在這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其競爭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因為投資價值的提升,讓獲利創下了新高。去年,台積電的累計每股純益達到了39.2元,創下了歷史新高,比前一年度的23.01元大幅成長。尤其是去年第四季的每股純益,約11.41元,也創下了新高。 曹富凱還提到,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方面持續領先業界,對於3奈米製程的應用也持續保持樂觀態度。他預計,投片客戶、出貨片數和良率都將優於預期,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產品設計定案數量將是5奈米的兩倍以上。此外,台積電在2奈米先進製程上也領先競爭對手,預計將在2025年上線並在新竹寶山量產。 從技術面來看,台積電的期貨目前仍然站在季線以上,並且守住了農曆年前的跳空缺口,長期方向偏向多頭。在長期基本面展望樂觀的背景下,台積電的股價有望持續強勁。
隨雲端運算、AI被企業大量導入,對高效能運算的強勁需求仍處爆發性成長階段。ChatGPT推出後,各大公司紛紛投入AI領域,帶動台積電訂單大增。貿易戰和疫情使高端晶片成為各國爭搶的戰略資源。
地緣政治的摩擦沒有讓台積電競爭力減少,反而增加投資價值,獲利依然來到新高。去年累計每股純益39.2元,創新高,較前一年度23.01元大幅成長,其中去年第4季每股純益約11.41元,同步改寫新高。
曹富凱表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持續領先同業,並且持續樂觀看待3奈米製程的應用,投片客戶、出貨片數與良率皆優於預期,量產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產品設計定案數量將是5奈米的兩倍以上。另外,台積電在2奈米先進製程,也持續領先競爭對手,預期將在2025年上線並且在新竹寶山量產。
技術面觀察,台積電期目前仍然站在季線以上,並且守住農曆年前的跳空缺口,長期方向偏多看待,在長期基本面展望樂觀下,可望持續強勢。
台灣產險業界近期風雲變幻,由於防疫險的影響,許多產險公司的營運面臨嚴峻挑戰。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為了改善財務結構,決定進行大規模的減資。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於3月底在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宣布,將減資132.99億元,減資幅度高達99.99%,減資後的資本額僅剩3,000元。這是該公司第三次減資,並為了第四度增資做準備。 自去年8月起,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經開啟了多次減增資計畫。首先減資29.9億元,並完成147億元的增資;接著在12月底進行了第二次減增資,並通過了第三次增資80億元;今年第一季又完成了80億元的增資。然而,由於資本適足率(RBC)尚未達到法定標準,公司董事會於3月底再次通過減資案,再度減資99.99%,減資金額達132.9億元,股本僅剩3,000元。按照公司的規畫,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第四度增資。 新安東京產險發言人呂文泉上周對於資本不足的議題表示,公司將會在6月30日前完成增資,並達到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增資計畫正在積極準備中。 根據去年底公布的資料,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資本適足率(RBC)為-1,079%,淨值比為-88%。雖然防疫險全數保單在今年2月中到期,理賠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預估總理賠金額可能超過500億元。金管會截至今年第1季底統計,被點名資本嚴重不足的產險業者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是其中之一。該公司已經增資280億元,並預計在6月底前還將有新一波增資計畫,增資總金額可能突破300億元。 此外,根據各產險業去年底的財報,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中信產險等四家產險業者的資本適足率全低於50%或淨值為負數,顯示了台灣產險業在防疫險後的財務壓力。
據了解,這是新安東京海上第三度減資,減資是為了第四度增資作準備。公司從去年8月開啟多次減增資計畫,先減資29.9億元,並完成147億元增資;12月底二度減增資並通過三度增資80億元,今年第1季完成80億元增資。
考量RBC仍未達法定標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3月底再通過減資案,再度減資99.99%,減資金額132.9億元,減資後股本僅剩3,000元,勢必得進行第四度增資,依照公司規畫,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
上周新安東京產險發言人呂文泉回應資本不足議題時表示,「一定會在6月30日前完成增資、符合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增資計畫正在準備當中。」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去年底,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資本適足率(RBC)為-1,079%、淨值比-88%,雖然防疫險全數保單在今年2月中到期,理賠的情形也已明顯改善,一路從高峰滑落,去年12月的72.2億元、今年1月19.3億元、2月15.5億元,但預估總理賠金額恐逾500億元。
金管會截至今年第1季底統計,被點名資本嚴重不足的有四家產險業者,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是其中之一,前後已經增資280億元,目前看來6月底前還會有新一波增資計畫,增資總金額料將突破300億元大關。
據各產險業去年底財報,富邦產、新安東京、和泰產、中信產等四家產險業者資本適足率全低於50%或淨值為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