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國泰產險表示,只要在出國前有投保旅遊不便險的民眾,遇到原定航班起飛延誤超過4小時,且符合條款約定事項時,即可啟動班機延誤的定額補償,星宇航空滯留機場事件牽涉到的就是「班機延誤」,保戶於備妥申請理賠所需文件後,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
國泰產建議,旅客於排定旅遊行程後,就可以接續投保旅平險及旅遊不便險,以因應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
另外,中信產險也表示,旅遊不便險為旅平險中的加購選項,目的是為補償因突發情況導致旅行計劃受阻而造成的損失。若發生班機延誤或取消事件,可能導致行程受到影響,包括損失機票費用、衍生住宿費用等,建議旅客在出國旅遊前投保旅平險並附加旅遊不便險,享有全面的保障。
民眾可以在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購買旅行平安保險,特別提醒,旅遊不便險的班機延誤險、行李損失險等,只能在「產險公司」投保,建議可以直接在產險公司一次購足所需的保額保障。此外,保額高低的考量,需以旅遊計畫的預算及目的地的風險程度為主,建議旅客購買足夠的保額,以確保在不幸事件發生時能獲得充分的補償。
富邦產險則說,大多數信用卡附加的旅平險是有條件式的贈送,由於持卡人無需額外支付費用就享有保障,因此針對保障身份、保險期間亦多有限制。例如保障對象僅限信用卡持卡人本人、配偶或是25歲以下未婚子女;且所附贈之旅平險保障期間僅限於往返機場期間、於機場內等候搭機期間及搭乘飛機期間,民眾實際遊玩期間幾乎是沒有受到保障。
富邦產險建議,民眾可將信用卡贈送之旅平險視為輔助、加成的保障,出國前仍應選擇投保符合自身需求的旅遊保險,才可完整涵蓋整段旅程中的人身風險並將旅程中可能所帶來的不便及風險降到最低,避免因保障不足而產生額外費用之損失。但因各家保險業者對於保障額度及承保內容皆有些許不同,民眾可視自身需求及預算選擇投保內容及方案。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台灣的企業也不免要面對這個挑戰。就在世界環境日(6月5日)前夕,台灣的產險業界傳來了一個大新聞:富邦產險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的目標,展現了對環境永續貢獻的決心。這家台灣知名保險公司,不僅要自己做起,還要帶領客戶一起邁向淨零碳排的未來。
富邦產險與友達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友達宇沛攜手合作,提供專業的綠色永續解決方案。他們要幫助企業客戶實現節能減碳,打造完整的淨零碳排方案,並一起朝著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
企業的碳排主要來自三大範疇:營運的直接排放、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以及供應鏈和投資對象的間接排放。富邦產險已經取得環保署的「雙標籤認證」,並在總部大樓拆除過程中,導入先進的回收機制,成為全球首例獲得UL2799金級認證的營建拆除工程。
「2050淨零承保」意味著富邦產險將不再承保那些沒有具體減碳行動或低碳轉型計畫的煤炭及化石燃料產業廠商。對於這些產業的既有保單,也將從今年開始不再增加承保比例。
自2017年起,富邦產險就開始參與綠色能源發展,並逐步減少與煤相關的企業保險。現在,他們提出「2050淨零承保」,希望透過商品和風險諮詢服務,幫助客戶進行轉型綠色能源的保險規劃,並提供損防建議。
年初時,富邦產險與友達宇沛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廣淨零碳排的理念。友達宇沛擁有豐富的碳管理專業經驗,將協助企業客戶建立碳管理平台,提升碳盤查效率,並完備企業內部的碳管理制度。
富邦產險的這個行動,不僅是對環境的貢獻,也是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在這個環保意識日益提升的時代,富邦產險的「2050淨零承保」將成為台灣產險業的一個新標竿。
車險市場又來一波大戰!為了搶攻強制險投保市場,各大產險公司紛紛推出各種優惠,讓消費者可以省下不少保費。中信產險昨(29)日推出的「e保汽車險」專案,就帶來三大好康,保費最高可享15%折扣,還有免費道路救援服務。不僅如此,富邦產險、新光產險、國泰產險等也陸續出擊,各種優惠等你來挑!
先來看看中信產險的「e保汽車險」專案,它有三大利多:一是保費比傳統通路辦理還要便宜,最高可省下15%;二是只要車險保費超過5,000元,就能免費享有業界最高100公里的道路救援服務;三是投保流程超簡單,五步驟五分鐘就能完成,線上刷卡後,電子保單即時發送。
富邦產險也不甘示弱,推出網路投保汽車強制險最高可省330元,投保任意險則有九折優惠。對於乙、丙式車體險,只要附加約定駕駛人條款,就能享保費八一折。新光產險則在6月30日之前投保汽車強制險,一年期可以省下330元,投保任意險也有八八折優惠,而且投保車體險、任意險滿3,000元以上,還能享最高30公里的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國泰產險則是送出超值好禮,投保甲乙丙式車體險就送100公里不限次數的道路救援。至于任意險網路投保,泰安產險、臺灣產險、兆豐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公司,最高可享八二折優惠。
這麼多優惠,消費者還在等什麼?趕快上網比價投保,省下保費還能享受更多服務,真的是一舉兩得啊!
中信產昨(29)日推出「e保汽車險」專案,具三大利多,第一:保費較傳統通路辦理最多享15%優惠;第二:車險保費達新台幣5,000元以上,免費享有業界最高100公里道路救援服務;第三:輕鬆五步驟、五分鐘完成投保,線上刷卡電子保單即時發送。
富邦產推出網路投保汽車強制險最高省330元的保費優惠,投保任意險優惠九折,投保乙、丙式車體險,附加約定駕駛人條款就享保費八一折。
新光產同樣有車險網路投保優惠,只要在6月30日之前投保汽車強制險,一年期省330元,投保任意險優惠八八折,若投保車體險、任意險滿3,000元以上,可享最高30公里免費道路救援服務。國泰產險則推出投保甲乙丙式車體險,就送100公里不限次數道路救援。
任意險網路投保方面,泰安產險、臺灣產險、兆豐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最高可享八二折優惠。
同時,富邦產險並攜手友達集團旗下提供綠色永續解決方案專業服務的子公司友達宇沛(AUO Envirotech),共同協助企業客戶落實節能減碳、完備淨零碳排方案,與客戶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依據國際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規範,企業碳排主要分成三大範疇,包含來自企業營運的直接排放、外購電力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及包括供應鏈廠商、承保對象、投資對象等企業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
在這三大範疇中,富邦產險為力行減碳目標,除了於2022年取得環保署碳標籤與減碳標籤的「雙標籤認證」外,同時亦展開各項節電及綠能使用計畫,包括富邦產險總部大樓在拆除過程,創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成為全球第一個獲UL2799金級認證的營建拆除工程。
富邦產險更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目標於2050年後,不再承保煤炭及化石燃料產業中未有具體減碳行動或低碳轉型計畫的廠商;且對於相關產業的既有保單,將以2023年為基準,不再增加承保比例。
富邦產險表示,自2017年開始參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同時,富邦產險已開始配合國際趨勢逐漸減少投入與煤有關的企業保險,而提出「2050淨零承保」,也希冀能結合商品及風險諮詢服務,協助客戶轉型綠色能源的保險規劃,並提供損防建議。
富邦產險更於年初時與友達宇沛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廣淨零碳排的理念,協助企業客戶建構碳管理能力,透過友達宇沛豐富的碳管理專業經驗,引導客戶建立碳管理平台,提升碳盤查效率,完備企業內部碳管理制度,以因應國內外相關法規與供應鏈的要求,有效達成碳管理,幫助企業邁向淨零與永續發展,守護環境同時提升企業競爭力。
根據國際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規範,企業碳排主要分成三大範疇, 包含來自企業營運的直接排放、外購電力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以 及包括供應鏈廠商、承保對象、投資對象等企業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 排放。在這三大範疇中,富邦產險為力行減碳目標,除於去年取得環 保署碳標籤與減碳標籤之「雙標籤認證」外,同時亦展開各項節電及 綠能使用計畫,包括富邦產險總部大樓在拆除過程,創世界首例導入 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UL2 799金級認證的營建拆除工程。
富邦產險表示,該公司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目標於2050年 後,不再承保煤炭及化石燃料產業中未有具體減碳行動或低碳轉型計 畫的廠商;且對於相關產業的既有保單,將以今年為基準,不再增加 承保比例。
2017年開始,富邦產險參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同時,即已開始配合國 際趨勢,逐漸減少投入與煤有關的企業保險,提出「2050淨零承保」 ,希冀能結合商品及風險諮詢服務,協助客戶進行轉型綠色能源的保 險規劃,並提供損防建議。
富邦產險指出,該公司更於年初時與友達宇沛簽訂合作意向書,共 同推廣淨零碳排的理念,協助企業客戶建構碳管理能力,透過友達宇 沛豐富的碳管理專業經驗,引導客戶建立碳管理平台,提升碳盤查效 率,完備企業內部碳管理制度,以因應國內外相關法規與供應鏈的要 求,有效達成碳管理,幫助企業邁向淨零與永續發展,守護環境同時 提升企業競爭力。
台灣產險市場即將迎來一項重大變革!由於特斯拉(TESLA)進入台灣市場後,其保險損率遠高於一般車險,使得目前國內產險市場對於特斯拉車主投保的審核條件較為嚴苛。但這種狀況即將改變,因為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架構不同,目前產險公會已在研議專屬電動車的保費費率架構,以利後續保險公司推出電動車的專屬險。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統計,2022年投保甲式車險的國產車有2萬1,259台,平均保費2萬4,708元,損率20.37%,賠款率59.54%;進口車有1萬5,776 台,平均保費4萬4,432元,損率27.45%,賠款率50.08%;其中,特斯拉損率達55.56%,賠款率65.30%,皆遠高於進口車平均數值。產險業表示,特斯拉每年都有超級高損失率,導致賠款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特斯拉只能「換」、沒有「修」,因此維修費用特別高,這也造成保險公司困擾。 目前來說,電動車的保險費率與一般車輛計費標準相同,並沒有因為是電動車而有保費較高的情形,但如該電動車有出險紀錄,確實可能因此而有續保時依照一般計費標準的調整係數而有較高的計費,這點每一種一般汽車都是相同的。不過,如今保險公司的困擾可望解除,由於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架構不同,目前產險公會已在研議專屬電動車的保費費率架構,以利後續保險公司推出電動車的專屬險。 富邦產險副總經理曾義陽表示,產險公會已成立小組,未來將把電動車的費率架構建立起來。由於電動車和傳統車在費用、燃油、維修、零件的內容完全不一樣,這些在獨立出來的新架構裡,都會根據電動車來量身訂作全新的保險制度。據了解,未來電動車不僅有專屬的保險費率,甚至會有電動車「充電樁」附加險、「電池自燃」附加險,所以車主不用擔心保不到車險。 然而,產險業者也提醒,若以車價380萬元,現在可以選配的附加險都投保來試算,乙式車險約7萬元、天災洪水險約1.8萬元、竊盜險約1萬元、第三人責任險約7,000元等都加上,保費將落在11~12萬元之間,屆時恐較一般燃油車貴上一倍。這將對電動車車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統計,2022年投保甲式車險的國產車有2萬1,259台,平均保費2萬4,708元,損率20.37%, 賠款率59.54%;進口車有1萬5,776 台,平均保費4萬4,432元,損率27.45%,賠款率50.08%;其中,特斯拉損率達55.56%,賠款率65.30%,皆遠高於進口車平均數值。
產險業表示,特斯拉每年都有超級高損失率,導致賠款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特斯拉只能「換」、沒有「修」,因此維修費用特別高,這也造成保險公司困擾。
目前來說,電動車的保險費率與一般車輛計費標準相同,並沒有因為是電動車而有保費較高的情形,但如該電動車有出險紀錄,確實可能因此而有續保時依照一般計費標準的調整係數而有較高的計費,這點每一種一般汽車都是相同的。
但如今保險公司的困擾可望解除,由於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架構不同,目前產險公會已在研議專屬電動車的保費費率架構,以利後續保險公司推出電動車的專屬險。富邦產險副總經理曾義陽表示,產險公會已成立小組,未來將把電動車的費率架構建立起來,由於電動車和傳統車在費用、燃油、維修、零件的內容完全不一樣,這些在獨立出來的新架構裡,都會根據電動車來量身訂作全新的保險制度。
據了解,未來電動車不僅有專屬的保險費率,甚至會有電動車「充電樁」附加險、「電池自燃」附加險,所以車主不用擔心保不到車險,但是產險業者表示,若以車價380萬元,現在可以選配的附加險都投保來試算,乙式車險約7萬元、天災洪水險約1.8萬元、竊盜險約1萬元、第三人責任險約7,000元等都加上,保費將落在11∼12萬元之間,屆時恐較一般燃油車貴上一倍。
富邦金控近期表現亮眼,旗下台北富邦銀行因升息及SWAP交易帶來的獲利創下同期新高。而富邦產險的防疫險理賠進入尾聲,富邦人壽獲利穩定,讓富邦金前四月稅後獲利年減幅度從7成縮減到64%。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表示,未來將逐步縮小獲利衰退幅度,並期待股市、利率、通膨等因素決定下半年金融業的榮枯。 去年,防疫險及資本市場的干擾對富邦金的獲利造成影響。韓蔚廷透露,富邦產防疫保單直接理賠近900億元,預估所有賠付不會逾950億元,並已完成160億元增資,未來將不用再增資。為應對市場波動,富邦金正積極籌備發債,其中富邦金與富邦人壽都將發行至少百億元規模的公司債。 在法說會上,富邦金公布首季稅後純益達139.83億元,其中北富銀受惠台美利差擴大與外幣放款業務大幅成長,首季稅後賺68億元,對金控獲利貢獻度近半。韓蔚廷強調,銀行與壽險都是金控子公司,誰當獲利引擎都好,富邦人壽4月稅後淨利近52億元也開始回升,今年目標是希望能逐步縮小獲利同比衰退幅度。 富邦產防疫險理賠已近尾聲,帳上自留賠款準備金餘額有23億元,足以因應後續理賠。防疫險再保金額約200億元,分別向四家再保公司投保,部分已理賠,剩下部分持續與再保公司溝通中。韓蔚廷強調,目前富邦金和富邦人壽都沒有流動性問題,並正積極籌備發債,以維持相關財務指標穩健。 對於今年下半年金融業的發展,韓蔚廷認為,股市是否正向發展,以及利率、通膨的走勢都攸關景氣表現,進而牽動金融業的發展,還需再觀察。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在最近的法說會上宣布,富邦金控及富邦人壽即將進行發債計劃,預計第二季度啟動。金控將發行主順位公司債,人壽則是次順位債,兩者金額至少各100億元。韓蔚廷強調,這次發債旨在進行財務結構調整,並非因為流動性問題。對於外界關注的防疫險理賠問題,他認為陰霾已經過去,累計理賠金額預計不會超過950億元。此外,富邦產險對於電動車的保險承保策略也正在調整中,將設立專門架構來面對電動車的特殊需求。富邦人壽則正積極推動商品結構轉型,力圖讓分紅保單的初年度保費占比今年底達到一成以上。
台灣產險業近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2022年因應「防疫險之亂」,累計至今年4月底,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經接近2,683億元,這個數字幾乎吞噬了產險業過去20年的獲利。為了讓資本適足率(RBC)能夠達到法定的200%,產險業已經展開了破千億元的增資計劃。其中,富邦產險昨(18)日完成了第二次增資160億元,並即將到位,接下來中信產、新安產、和泰產等公司也將陸續完成增資,目標是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儘管如此,由於近3,000億元的鉅額理賠,業界預估可能需要30年才能彌平這個損失。2022年全年理賠額為2,116.4億元,加上今年前四月的566.75億元,整體產險業已經賠付了2,683.2億元。市場預測,5至6月保單全數屆滿時,理賠額可能再達2,800億元左右,這近三年的抗疫歷史,讓產險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根據保險局的統計,自去年至今年4月底,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等公司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然而,金管會近期還是宣布了五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的200%,包括富邦產險、兆豐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中信產險,其RBC分別低於50%,資本嚴重不足。 幸運的是,兆豐產險已經在3月完成增資,資本適足率達標;富邦產險的第二次增資也將在5月底前完成,RBC將恢復並超過法定標準;中信產險則計劃在5月進行第四次增資,約50億元;和泰產險將進行45億元的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的現金增資,目標是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韓蔚廷昨在法說會後受訪時表示,富邦金控和富邦人壽都沒有流動性問題,金控發債是進行財務結構調整,人壽考量為充實資本,相較國壽發行美元與新台幣的次債,富邦人壽計畫發行新台幣次順位債,主要是新台幣債券利率(資金成本)較低。
外界關注,富邦產險防疫險理賠黑洞問題,韓蔚廷強調,「防疫險陰霾大致過去了」,2022年至今防疫險累計理賠逼近900億元,研判理賠總金額「不會超過950億元」。
韓蔚廷說明,富邦產的防疫險有近200億元屬於再保公司分出,由國內的中央再保險、德國漢諾威、一家美商與一家港商共四家再保公司承保,再保的理賠部分目前正在溝通。另外,富邦產因防疫險去年虧損400億元,今年第1季虧損53億元,合計賠了超過453億元。
針對國泰產險內部公告,針對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Model X Plaid等二款高階車種不再以目前的車體險承保,富邦產是否跟進?富邦產資深副總曾義陽回應,富邦產並未拒保,不過電動車損率偏高,且與傳統車不論結構、燃料、維修、零件等完全不同,產險公會已成立研議小組,來訂定承保電動車的獨立架構。
為接軌新制,富邦人壽推動商品結構轉型、力推分紅保單逐步取代投資型保單。韓蔚廷指出,目前分紅保單業務才剛開始推展,希望今年底分紅保單初年度保費(FYP)占比能達一成以上。
不過即便如此,近3,000億元的鉅額理賠的損失,有產險業者預估,恐怕要花30年才能彌平。
據統計,2022年全年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四月的566.75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683.2億元。市場預料,後面5至6月到保單全數屆滿,理賠額估上探2,800億元左右,換言之,過去這近三年的抗疫史,讓產險業者付出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據保險局統計,從去年至今年4月底為止,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但即便如此,金管會日前仍宣布有五家產險公司2022年底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200%門檻,包含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及中信產,其RBC分別是負37.25%、負8.8%、負321.06%、負1,078.76%及負1,680.92%,皆低於50%資本嚴重不足。
其中,兆豐產險3月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富邦產險第二次增資160億元,也將於5月底前完成,屆時RBC將恢復且高於法定標準,而中信產險去年三次增資金額共155億元,規劃5月第四度增資約50億元。和泰產險則將進行45億元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現金增資,目標趕在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去年防疫險及資本市場干擾富邦金獲利進度,韓蔚廷表示,富邦產 防疫保單直接理賠近900億元,預估所有賠付不會逾950億元,已提存 相關準備,5月已完成160億元增資,未來將不用再增資;但要因應市 場波動、強化財務與資本結構,正積極籌備發債,最快這二個月內富 邦金與富邦人壽都將發行至少百億元規模的公司債。
富邦金18日舉行法說會公布首季稅後純益139.83億元,其中北富銀 受惠台美利差擴大與外幣放款業務大幅成長,首季稅後賺68億元,對 金控獲利貢獻度近半,首度和富邦人壽幾乎並駕齊驅。韓蔚廷說:「 銀行與壽險都是金控子公司,誰當獲利引擎都好」,富邦人壽4月稅 後淨利近52億元也開始回升,今年目標是希望能逐步縮小獲利同比衰 退幅度。
富邦產防疫險理賠已近尾聲,帳上自留賠款準備金餘額有23億元, 足以因應後續理賠。防疫險再保金額約200億元,分別向四家再保公 司投保,部分已理賠,剩下部分持續與再保公司溝通中,並沒有外界 傳聞的理賠爭議。
韓蔚廷強調目前富邦金和富邦人壽都沒有流動性問題,現在沒有現 金增資或特別股贖回重發的計畫,但考量財務結構穩健,確實正積極 籌備發債,其中金控發債是要維持相關財務指標穩健;富邦人壽則是 為強化資本結構,目前正評估發行10年以上次順位債。金控則可能發 行公司債,規模都至少100億元以上,最快本季待主管機關核准就可 發行。
今年下半年金融業是否可期待新一波榮景?韓蔚廷認為,金融市場 變動是最直接影響,股市是否正向發展,以及利率、通膨的走勢都攸 關景氣表現,進而牽動金融業的發展,還需再觀察。
台灣產險市場近來表現亮眼,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0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64億元,年增率達8.7%。在這波成長中,九家產險公司的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成,表現不俗。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和法國巴黎產分別以51%和27%的成長率,奪得冠亞軍寶座。 雖然近一年來產險業界不斷有高層異動,且因防疫保單帶來的「核爆型」影響,讓各產險公司承保業務更加謹慎,但已不見過度殺價爭取業績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產險市場的穩定成長,實屬不易。 具體來看,航空險在國境解封後,隨著海外旅遊的復甦,保費暴增,前四個月保費來到2.1億元,年增率達242%。此外,商業火險保費也大幅成長,前四個月保費近58億元,年增率近28%。產險業者表示,去年3月台灣發生多起工廠大火,再加上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也跟著調升。 若以絕對金額來看,前四個月增加的64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來自任意車險和火險。其中,任意車險保費342億元,富邦產險以67億元、占比達19.6%的優異表現,繼續蟬聯冠軍寶座。在車險成長方面,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公司車險成長率都逾12%,其中和泰產以28%的成長率稱霸;台灣產險、中國信託產險等公司車險成長率也逾10%,均高於同業平均的9%。
台灣產險業近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已突破2,600億元,對產險公司造成不小的壓力。根據最新數據,截至5月12日,已有13位產險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換人,創下產險業的新紀錄。這其中,防疫保單的影響不容忽視。 自去年4月起,產險業開始面對防疫保單的風暴。在六家主要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前總經理莊瑞德成為第一位因防疫保單請辭的產險高層。之後,兆豐產險前總經理游建烽也請辭,由副總經理顏思齊、翁英豪代理,並在今年的正式升任總經理。富邦產險方面,前董事長陳伯燿退休後,由富邦財險總經理許金泉接任。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在經過防疫保單風暴後,日方股權已超過50.18%,董事長陳忠鏗、副董事長陳潤智退休,日方的志摩昌彥接任董事長,裕隆集團的許國興擔任副董事長。總經理林榮泰在5月3日為防疫保單事件請辭負責,賴麗敏接任。中信產險則在5月11日聘請前富邦產險資深副總經理林承斌擔任總經理。 這場風暴對產險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五家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因推出防疫保單造成重大虧損負責。即使有些公司表面上看似平靜,但內部早已掀起檢討聲浪。相關部門的主管或離職、調職,甚至被記過,這場產險業的大災難讓少有公司能倖免於難。 在這13位換人的產險業高層中,有6位與防疫保單的巨額理賠有關,其餘7位則是因其他因素去職。例如,泰安產險總經理郭鴻文及第一保總經理呂秋敏退休,新任總經理分別由原公司副總經理王修德、陳信坤升任。也有因法人代表換人,如前中再保總經理鄭靜芬轉任長榮其他公司任職,該公司總經理也由副總經理鍾志宏升任。 此外,外商產險分公司近一年也有兩家更換在台負責人。新加坡商美國國際產物總經理林建忠退休,改由廖曉俐接任;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物則有內部職務異動,台分公司負責人由原財務長游振東升任。
根據產險業統計,明台產、和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 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及法國巴黎等九家產 險,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成,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 、法國巴黎產前四月簽單保費成長率分別達51%、27%,分居第一、 二名。
產險近一年雖有不少高層異動且因防疫保單受到「核爆型」震撼教 育,使各產險承保各項業務更加謹慎,已不見隨意殺價爭業績。
統計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以航空險居冠,在國境解封後,海外 旅遊恢復過往忙錄,航空險保費暴增,前四個月保費來到2.1億元, 去年同期才0.6億元,成長242%;商業火險前四個月保費近58億元, 去年同期才45億元,年成長率近28%。產險業者表示,去年3月台灣 一連出現十起工廠大火,加上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也會跟著 調升。
若以絕對金額來看,前四個月增加的64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來自任 意車險28億元、火險25億元。再就任意車險保費342億元中,富邦產 險以67億元、占比達19.6%仍居冠。另車險前四個月成長率,國泰世 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車險成長率都逾 12%,其中以和泰產成長率28%居冠;另台灣產險、中國信託產險等 車險成長率都逾10%,同樣高於同業平均的9%。
產險業從去年4月開始刮起一場防疫險風暴,六家主要防疫保單主 要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前總經理莊瑞德是第一位為防疫保單請辭的 產險高層,接著是兆豐產險前總經理游建烽請辭,分別由兩家公司副 總經理顏思齊、翁英豪代理,今年兩人都已正式升任為總經理;富邦 產險前董事長陳伯燿也申請退休後,由富邦財險總經理許金泉接任。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經過這場防疫保單風暴後,由於增減資後,日方 東京海上股權已過半,來到50.18%,董事長陳忠鏗、副董事長陳潤 智退休,4月11日董事會通過日方的志摩昌彥擔任董事長、裕隆集團 的許國興擔任副董事長;緊接著總經理林榮泰在5月3日為防疫保單事 件請辭負責,董事會並通過由賴麗敏接任。另外,中信產險董事會也 在5月11日通過聘前富邦產險資深副總經理林承斌擔任總經理一職。
產險公司中五家董事長或總經理因推出防疫保單造成重大虧損負責 ,即使有些公司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公司內部早已檢討聲四起、 炮聲隆隆,相關部門的主管或離職或調職或被記過,面對這一場產險 業大災難,少有公司「倖免於難」。
產險業高層13人換人只有6位是跟防疫保單巨額理賠有關,另7位是 其他因素去職,如泰安產險總經理郭鴻文及第一保總經理呂秋敏等退 休,新任總經理分別有原公司副總經理王修德、陳信坤升任;也有因 法人代表換人,如前中再保總經理鄭靜芬轉任長榮其他公司任職,該 公司總經理也由副總經理鍾志宏升任。
外商產險分公司近一年也有二家更換在台負責人,即新加坡商美國 國際產物總經理林建忠退休改換廖曉俐;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物內部 職務異動,台分公司負責人由原財務長游振東升任。
保險業界近日來面臨的財務壓力,讓許多投資者和消費者緊張不已。根據金管會10日的立法院報告,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公司財務比率未達法定標準,必須進行增資。這七家公司分別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以及中信產險。其中,三商美邦人壽和宏泰人壽屬於壽險業,兩家都已經計劃出售不動產來解決資金問題。而產險業方面,五家公司在今年底前預計可以成功自救。
金管會也承諾將會協助保險業度過難關。未來壽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與ICS2.0,金管會將研議相關「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對於ICS的部分,將根據保險業的實際情況,在股票、不動產、公共建設等方面提出應對策略,預計今年底前會公布相關措施。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將於11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內容包括國內產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淨值比、營運情形以及改善計畫。黃天牧明確指出,部分保險公司的財務比率低於法定標準,已在3月31日發函要求在一个月內提出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所有保險公司都已提交改善計畫。
在壽險業方面,三商美邦人壽和宏泰人壽去年底的財務比率均未達法定標準。三商美邦人壽去年底的資本適足率為155.83%,低於法定標準的200%,淨值比也連續兩期低於法定標準的3%,屬於「資本不足」。宏泰人壽的淨值比則是連續兩期低於2%以下,屬於「資本顯著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三商美邦人壽除了增資外,也計劃出售不動產並引進其他投資人,宏泰人壽則規劃出售不動產來提升資本等級。
在產險業方面,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以及中信產險去年底的資本適足率皆已轉為負數,其中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中信產險的淨值比也轉為負數。這五家產險公司均已提出改善計畫,包括減資、增資以及持續規劃增資。其中,新安東京產已辦理減資並規劃再增資;兆豐產已在首季增資達標;富邦產、新安東京產、中信產預期6月底前增資後可達標;和泰產則規劃6月底前先現增45億元,並預計12月底達標。
【台北訊】最近金控業界真是喜事不斷啊!4月份的獲利報告一出,整個市場都為之振奋。上市金控4月份的獲利亮點滿滿,14家金控的合計稅後純益高達336億元,看來今年金控業的獲利走勢真的是月月高升,前四月累計的稅後純益已經突破了千億大關,達到1,115億元,這個成績比去年同期衰退幅度縮小到約四成,真是可圈可點。 其中,富邦金控累計獲利率先突破200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76元蟬聯獲利王,實在是太厲害了!國泰金控4月份的獲利也是翻倍成長,累計EPS 0.86元,這個成績也是非常亮眼。 4月份新台幣兌美元的貶值對壽險業來說可是個福音,這個因素大大挹注了匯兌利益,讓壽險型金控幾乎都獲利成長,整體金控4月份的獲利也因此增加了12%,前四月的獲利也成功跨越千億關卡。 不過,雖然整體成績看起來很棒,但4月份單月獲利還是比去年同月衰退了超過17%,這個數字讓人不禁想到升息、通膨、經濟景氣放緩等變數,還有資本市場的高檔震盪,這些都是對金控旗下各子公司營運的考驗。 來看富邦金控,4月份的稅後純益有78.85億元,月增19.2%,年減46%,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218.68億元,年減64%,EPS為1.76元。子公司中北富銀前四月創下了歷年同期新高,富邦證券前四月創歷年同期次高,而富邦產險在4月份單月獲利更是自去年5月以來首次虧轉盈,這個成績對富邦產險來說可是個重大轉折。 國泰金控的4月份稅後純益則是59.6億元,月增1.2倍、年減37.7%,累計稅後純益128.4億元,年減70.8%,EPS為0.86元。國泰金控強調,4月份各子公司獲利持續提升,今年以來核心業務動能穩健,國泰人壽4月份獲利月增十倍之多,讓累計稅後轉虧為盈,這也是國泰金控累計獲利排名上升的主因。 開發金4月份的稅後純益是7.09億元,月減63%、年減54%,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42.11億元,年減62%,EPS為0.25元。四大子公司4月份的獲利都較前月下滑,這讓人不禁為之緊張,但相信在各公司的努力下,未來的成績還會更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