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新聞】 近期壽險業市場變動頻繁,傳統壽險新約保費在8月份可能重回百億元規模,但整體壽險業面臨新契約保費的保衛戰。根據最新數據,8月份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約308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衰退17%,但分紅保單的熱潮為市場帶來一絲亮色。 由於投資型保單新制於7月上路,市場正在適應新規定,加上利變保單的競爭力不如銀行優利定存,壽險業今年新契約保費恐將陷入7,000億元的保衛戰。若未能成功拉升銷售動能,全年新契約保費恐將創下17年來新低。 在這波市場變動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8月份新約收入約59億元,主要依靠利變保單的支撑。富邦人壽則以82.5億元的新約保費穩坐單月第一把交椅,其中分紅保單佔比超過5成。而國泰人壽則因未推出分紅保單,8月份新約收入僅71.8億元,排名第二。 面對市場挑戰,保險局也注意到行銷通路過度宣傳分紅保單的分紅預期,為避免給保戶帶來錯誤期待,已要求重新訂定分紅保單說明方式,並嚴管行銷通路。預計9月份分紅保單的買氣可能受到壓抑,對整體壽險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六大壽險八月業績亮麗,南山人壽穩坐第三把交椅
近日,台灣六大壽險公司的八月業績逐漸浮出水面,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維持在壽險市場的第三名位置。根據統計,今年前八月,六大壽險合計新契約保費逼近3,100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2%,但衰退幅度已經逐漸縮減。
在這六大壽險中,國泰人壽以1,008.7億元的新契約保費率先突破千億元大關,穩坐壽險龍頭寶座。而南山人壽以約488億元的新契約保費,穩定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其他如開發金旗下中國人壽、新光人壽與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新契約保費差距相當接近,分別為379億元、286億元與28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八月,壽險業全體新契約保費估計為4,733億元,年減幅度約17%。其中,國壽為六大壽險中唯一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的業者,年增達11.6%。而富邦與南山人壽的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衰退15至17%,中壽、新壽與台壽的衰退幅度則超過二成以上。
就單月來看,今年8月,富邦人壽以82.5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奪得冠軍,國壽以71.8億元居次,南山人壽則以65億元排名第三。其中,南山人壽的新契約保費成長逾二成,表現相當出色。
南山人壽指出,其銷售動能主要來自於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8月新契約保費較前一個月成長50%,較去年同期成長47%。此外,富邦壽表示,其8月新契約保費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預計總保費收入將排名業界第二。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在這次業績中表現亮眼,不僅維持了壽險市場的第三名位置,而且在銷售動能和產品結構上都有出色的表現,值得期待其未來的發展。
費為652億元、排名第二,南山人壽約488億元、維持第三。
此外,開發金旗下中國人壽,前八月新契約保費約379億元,奪下第四名;新光人壽與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戰況激烈,前八月新契約保費差距甚小,分別為286億元與285.3億元。
數據顯示,六大壽險前八月合計新契約保費3,098億元,較去年同期約減12%。
推估全體壽險業,8月新契約保費約495.6億元,年減16%。今年前八月,壽險業全體新契約保費估為4,733億元,年減幅度約17%。
統計指出,國壽為六大壽險裡,唯一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的業者,今年前八月年增11.6%。至於富邦與南山人壽,前八月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衰退15至17%,中壽、新壽與台壽,衰退幅度超過二成以上。
單看今年8月,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為82.5億元奪冠,國壽71.8億元居次,南山人壽65億元、排名第三。
進一步與去年同期相較,8月僅南山人壽與台灣人壽的新契約保費為正成長,南山人壽成長逾二成,台壽則是增長4%。
國壽指出,銷售動能穩健的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8月新契約保費較前一個月成長50%、較去年同期成長47%。
富邦壽表示,8月新契約保費約82.5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預估排名業界第一,總保費收入266.05億,預估排名第二。
南山壽表示,8月新契約保費約65億元,以利變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同時,持續擴增美元高保障長年期商品,以推升高保障商品業績。
但保險局注意到行銷通路過度宣傳分紅保單的分紅預期,擔心給保 戶錯誤期待,要求重新訂定分紅保單說明方式及嚴管行銷通路,9月 分紅保單買氣恐受壓抑,在投資型保單仍在適應新規定、利變保單競 爭力不如銀行優利定存下,壽險業今年新契約保費恐陷入7,000億元 保衛戰,一旦失守,將是17年來新低。
投資型保單新制7月已上路,7月還有保費遞延效應支撐,新制帶來 的衝擊8月顯現,8月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約308億元,為近4個月 新低,年減62億元或17%。
整體壽險新契約保費在投資型保單停售效應推升下,6月到7月各有 近619億、755億及741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前七月累計有近4,237億元 的新約保費收入,將年衰退幅度縮小到17%以內。
但8月不到500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同比衰退15%,累計前八月業績 僅4,734億元左右,依舊衰退近17%,若最後四個月銷售動能未拉升 ,則全年恐無法破7,000億元,將是2006年之後的新低。
8月新契約保費以富邦人壽的82.5億元,拿下單月第一,其中,分 紅保單成撐盤主力,估計約占5成以上,國泰人壽則未推出分紅保單 ,且投資型保單8月僅賣約35億元,因此8月新約收入71.8億元,排名 第二,第三則是南山人壽約59億元,主要是利變保單撐盤,另外如台 灣人壽8月有41.8億元,排名第四,中國人壽35.3億元,同樣都是利 變保單是主力。
六大壽險好不容易在8月累積新契約保費來到3,097.8億元,年減4 34.8億元或12%,去年7月就已超過3,000億元大關,今年晚了1個月 。
台灣六大壽險公司近期表現亮眼,其中南山人壽更是領先群倫。根據最新數據,8月份六大壽險公司稅後淨利共達171.6億元,但同比衰退近43%。不過,若考慮到新台幣對美元的貶值,若六大壽險公司完全不進行避險,其兌換利益將超過新台幣千億元。 南山人壽在六大壽險公司中表現突出,前八月累計稅後獲利達321億元,位居亞軍。而國泰、富邦、新光、中國及台灣等公司也各有獲利,其中富邦和國泰分別以389億元和283億元的稅後獲利位居冠軍和第三名。 由於新台幣對美元的貶值,壽險公司的匯兌利益、股利入帳以及股市漲可實現資本利得等三大利多,使得六大壽險公司在6月和7月各賺逾400億元。然而,8月份的獲利卻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新台幣貶值幅度較小,以及台股下跌和股利減少。 儘管新台幣已連續五個月貶值,但由於主要亞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更大,壽險公司的一籃子避險成本反而增加。此外,傳統避險成本也持續攀升,一年期年化成本約4.35%,較7月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壽險公司的外匯準備金提存多已達上限,如國壽、富壽、南山、新壽、台壽等公司均達到提存上限,不僅如此,還可以收回準備金,進一步幫助損益。 此外,股利旺季已過,六大壽險公司在6月和7月的股票現金股利分別為312億元和204億元,而8月份則只有124億元。不過,前八月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已實現逾1,100億元資本利得,這對公司的總體獲利仍有積極影響。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台灣六大壽險公司业绩亮眼,前八月累計獲利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南山人壽表現突出,8月份獲利62.34億元,奪得單月獲利冠軍。以下是詳細報導內容:
受惠於股利收入、資本利得入帳及新台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台灣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八月累計獲利突破千億元。其中,8月份六大壽險公司稅後純益合計為171.58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達1,139.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近35%,但相比去年同期,仍衰退近43%。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南山人壽8月份獲利62.34億元,位居第一。其獲利主要來源於保險本業穩健營運及穩定的經常性收益。今年前八月,南山人壽的稅後純益為321.44億元。
富邦人壽8月份獲利42.77億元,位居第二。其累計稅後純益為389.42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
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分別以35.12億元和15.03億元的獲利位居第三和第四。而新光人壽則在8月份出現淨損8.98億元,累計淨損76.48億元。
國壽8月份稅後純益25.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83.2億元。其單月獲利維持穩健,主要反映實現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中信金控旗下台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與股利收入挹注,8月份稅後純益達35.1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0.83億元。
開發金下中壽,受惠新台幣匯率貶值,加上實現資本利得有助獲利表現,8月份稅後獲利15.03億元,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91.35億元。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在六大壽險公司中表現亮眼,8月份獲利62.34億元,奪得單月獲利冠軍。其他壽險公司也各有優秀表現,共同推動台灣壽險業的發展。
與去年同期相較,六大壽險8月稅後純益年增近35%,但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仍較去年同期衰退近43%。多數壽險公司的現金股利高峰落於7月,加上8月股市震盪,六大壽險8月合計獲利,明顯低於6、7月的逾400億元水準。
六大壽險公司裡,南山人壽8月獲利62.34億元奪冠,富邦人壽42.77億元居次,台灣人壽、國泰人壽與中國人壽分別為35.12億、25.3億與15.03億元;新光人壽8月稅後淨損8.98億元。
南山8月稅後賺進62.34億元,主要是受惠於保險本業穩健營運及穩定的經常性收益,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為321.44億元。
富壽8月稅後賺進42.7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89.42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
國壽8月稅後純益25.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83.2億元。8月單月獲利維持穩健,主要反映實現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壽高層指出,儘管新台幣匯率8月貶值1.3%,但因採取替代避險,韓元、日圓、星元、人民幣等貶幅超前新台幣,使匯兌利益減少,僅抵銷掉部分的避險成本;而7月新台幣貶勢超過其他貨幣,扣除避險成本後,匯兌利益逾100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信金控旗下台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與股利收入挹注,8月稅後純益達35.1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0.83億元。
開發金下中壽,受惠新台幣匯率貶值,加上實現資本利得有助獲利表現,8月稅後獲利15.03億元,今年前八月稅後純益91.35億元。
新光金控旗下新壽8月稅後淨損8.98億元,累計稅後淨損76.48億元,主要是8月股息收益較少,股市震盪減少資本利得。
其中富壽前八月累計稅後獲利389億元、南山則有321億元,暫居冠 、亞軍,國壽前八月稅後賺283億元,則居第三。
8月因韓元、人民幣、日圓、星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全數大於新台幣 ,壽險一籃子避險未奏效,反而增加避險成本,因此若完全不避險, 六大壽險公司可有兌換利益逾千億元,但在避險後,8月外匯利益僅 近15億元,遠低於6月的106億元、7月的258億元。
受惠新台幣貶值有匯兌利益、股利入帳、及股市漲可實現資本利得 等三大利多,六大壽險6月及7月各賺逾400億元,8月六大壽險僅賺1 71.6億元,不到7月429.7億元一半,主要有兩因素,一是新台幣兌美 元相對貶較少,第二是台股下跌且股利減少。
新台幣雖已連五個月貶值,8月再貶逾4.2角或1.3%,但主要亞幣 較新台幣貶更多,韓元8月重貶3.6%、新幣貶1.5%、人民幣也貶2% 、日圓貶2.6%,一籃子避險成本比7月重,抵銷掉原本新台幣走貶帶 來的匯兌利益。
同時,台美利差仍大,壽險業避險絕大多數仍以傳統避險(CS)為 主,傳統避險成本續攀升,傳統避險(CS)一年期年化成本約4.35% ,比7月4.16%再更高,8月底無本金遠期外匯(NDF)成本一年期約 3.6%,也較6月底的3.16%提高。
且大型壽險外匯準備金提存多已達上限,像國壽、富壽、南山、新 壽、台壽等皆已達提存上限,不用提存外還可收回準備金,挹助損益 。
第二是股利旺季已過,六大壽險6月及7月股票現金股利各有312億 及204億元,8月則只有124億元,部分公司有加大實現資本利得,前 八月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已實現逾1,100億元資本利得。
台灣壽險業第二季現金部位低於兆元,南山人壽積極加碼投資
近來,台灣股債市場逐漸回穩,壽險業也把握這個機會,積極加碼投資。根據各家壽險公司的財報顯示,第二季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9,622億元,這是自去年第三季以來,現金部位再度低於兆元大關。
去年第三季現金部位下降的主因是美元保單解約潮,而今年第二季現金部位下降則是因為壽險業趁股債市場回檔時,積極逢低加碼投資。
6月底新台幣兌美元還在31.135元,但7、8月新台幣持續重貶,目前已逼近32元,這將成為壽險業第三、四季預留現金部位的重要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個月已稍微拉高現金部位,並密切觀察9月美聯準會的動作。若美聯準會持續升息,新台幣急貶,將可能導致外匯交割款跟保證金現金支出增加,同時也希望預留更多現金部位,以利於股市回檔時有更多的逢低進場加碼空間。
去年聯準會大舉升息,導致美元保單解約增加,壽險業現金部位在去年第三季降低到9,033億元,為五年來最低。然而,美國升息持續,多家壽險公司在去年底積極處分股債部位來預留現金,單季就增加2,286億元。
今年第二季美元保單解約潮情況已緩解,上半年壽險總給付為1兆1,245億元,其中過半來自解約金。由於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搶購潮,5月、6月新契約保費皆突破600億元,上半年總保費收入為1兆1,087億元。
雖然上半年壽險資金仍呈現淨流出158億元,但已比前五月淨流出金額約443億元減少許多,更比去年下半年淨流出逾1,500億元少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壽險業現金部位再度低於兆元大關,來到9,622億元,比第一季減少1,017億元。其中,六大壽險公司中有4家現金部位單季減少逾百億元,富邦人壽減少487億元最多,其次是國泰人壽減少266億元,台灣人壽減少224億元,南山人壽減少137億元。
「我願意用很多的日子,去換來一天『我媽媽還記得我』。」這句話讓人深刻感受到藝人林志玲對母親的思念與對失智症的關注。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南山人壽在60週年慶典上,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於9月國際失智症月發表了「黃金60幸福指南」,展現對失智友善未來的承諾。
自今年1月起,南山人壽便推動「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計畫,至今全台已累積超過2萬3,000名業務及內勤同仁完成認證課程。此外,109個通訊處也已成為失智友善組織,共同為台灣的失智友善環境努力。
南山人壽不僅在產品上發展了業界最完整的短照、長照保障商品,更倡議每個家庭都要早一步預防失智,做好預防準備。董事長尹崇堯表示,適逢南山人壽60週年,特別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發表「黃金60幸福指南」,呼籲國人關注自身健康及預防失智症。
自2014年起,南山人壽便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等組織合作,透過網站、紀錄片影展、講座及APP等方式,推動大眾失智認知教育。今年推出的「黃金60幸福指南」關懷禮,將全方位長照服務資源、熟齡族健康資訊、失智識能書籍及童玩沙包等物品包裝,限量認購,為失智者募款。
此外,南山人壽還開辦失智症識能課程,從三大面向全台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包括「失智友善天使認證」、「失智友善組織認證」以及「在地失智友善關懷」,連結各在地通訊處與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力量,前進社區舉辦或參與合作醫院、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機構的志工服務或失智、長照宣導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人壽也響應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呼籲,邀請眾多名人齊力關懷失智,包括藝人張小燕、郎祖筠、郭采潔、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前監察院監察委員江綺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長鍾安住及執行長鄧世雄等,共同拍攝系列宣導影片「愛記」,正向推廣失智症各項議題。
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9,622億元,是繼去年第三季後再 度低於兆元大關,相較於去
年第三季主要是美元保單解約潮所致,今 年第二季現金部位下降,主要是壽險業
趁股債市回檔時積極逢低加碼 投資。
6月底新台幣兌美元還在31.135元,但7、8月新台幣持續重貶,目 前已逼近32
元,將成為壽險業第三、四季預留現金部位的關鍵。壽險 業者表示,近幾個月有
稍微拉高現金部位,新台幣近期有較大的貶值 ,將密切觀察9月美聯準會的動
作,若美持續再升息,新台幣急貶, 外匯交割款跟保證金現金支出有可能增加,
同時也希望能預留較多現 金部位,有利於股市回檔時較多逢低進場加碼的彈性空
間。
聯準會去年大舉升息,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美元保單解約 增加,去
年第三季壽險業現金部位降低到9,033億元,水位至少為五 年來最低,但美國仍持
續升息,因此多家壽險在去年底積極處分股債 部位來預留現金,單季就增加2,286
億元,去年第四季壽險業帳上現 金與約當現金部位回升到1.13兆元,之後連續兩
季維持在兆元以上水 位,今年第一季仍維持在1.06兆元。
今年第二季美元保單解約潮情況已緩解,上半年壽險總給付為1兆 1,245億
元,過半來自解約金,但由於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搶購潮 ,5月、6月新契約保
費皆突破600億元,上半年總保費收入為1兆1,0 87億元,雖上半年壽險資金仍呈現
淨流出158億元,但已比前五月淨 流出金額約443億元減少許多,更比去年下半年
淨流出逾1,500億元少 很多。
美元保單解約潮緩解,但壽險業第二季現金部位仍再度低於兆元大 關,來到
9,622億元,比第一季減少1,017億元。其中六大壽險中就有 4家壽險現金部位單季
減少逾百億元,富邦人壽減少487億元最多,其 次是國泰人壽減少266億元,台灣
人壽也減少224億元、南山人壽減少 137億元。
南山人壽不只發展業界最完整的短照、長照保障商品,更倡議每個 家庭都需早一步預防失智或在罹病風險來臨前做好準備。南山人壽董 事長尹崇堯表示,適逢南山人壽60週年,特別攜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 金會共同發表「黃金60幸福指南」,呼籲國人為自己的健康及預防失 智症做準備。
南山人壽自2014年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等組織合作,建置「樂 齡好靠山」網站、舉辦紀錄片影展、講座及運用APP等,推動大眾失 智認知教育,今年推出「黃金60幸福指南」關懷禮,集結「南山健康 守護圈」中的全方位長照服務資源、熟齡族健康資訊、失智識能書籍 及童玩沙包等物品包裝而成,限量認購,為失智者募款。
並開辦失智症識能課程,三大面向於全台建構失智友善防護網,一 是「失智友善天使認證」,一年培訓超過2萬3,000名內外勤完成認證 課程;二是「失智友善組織認證」,109個通訊處完成各縣市政府認 證;三是「在地失智友善關懷」,連結各在地通訊處與南山人壽慈善 基金會力量,前進社區舉辦或參與合作醫院、日照中心及關懷據點等 機構的志工服務或失智、長照宣導活動。
南山人壽也響應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邀請眾多名人齊力關懷失 智,由藝人張小燕、郎祖筠、郭采潔、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前監察院 監察委員江綺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長鍾安住及執行長鄧世 雄等一起拍攝系列宣導影片「愛記」,正向推廣失智症各項議題。
團體保險一直是企業雇主照顧員工的重要手段,不僅是福利的一部分,更是關懷員工健康的直接表現。近期,南山人壽與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攜手舉辦了「團體保險發展趨勢與挑戰研討會」,旨在結合產業與學術力量,讓團體保險與時並進,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選擇,為勞資雙方帶來更大效益。
南山人壽自1963年成立以來,一直領先台灣團體保險市場。1971年,南山人壽率先成立團險部門,引入國際集團的全球資源,推出業界首張團險保單,幫助企業轉移風險,保障員工。截至目前,南山人壽在台灣團險市場的佔有率已達25.3%,成為市場龍頭,照顧著超過3.7萬家企業及190萬名員工。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盛季瑩強調,團體保險在近年來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尤其在疫情影響下,企業和員工對於「身心健康」的關注更加重視。團體保險不僅是企業留才留財的重要工具,隨著台灣企業國際化發展,為海外駐外員工提供團險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企業需求,南山人壽今年發表了國內首份《團體保險投保調查》,希望幫助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此外,與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合辦的研討會,則是為了集結各界力量,共同推動團體保險市場的健全發展。
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彭金隆表示,團體保險與每個人都息息相关,但過去學界和實務界對此的研討相對少見。本次研討會從保障多元、法理基礎、會計表達等多個面向進行探討,期待能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讓團體保險更好地應對時代變遷,發揮更大的價值。
自從1972年南山人壽與台灣摩托羅拉公司簽下全台第一張團險保單,就開啟了台灣企業團險業務的新篇章。隨著時間的推移,團險業務也經歷了許多變革。從全民健保的開辦到《勞動基準法》的擴大適用範圍,團險市場進入了黃金年代。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團險的商品設計也逐漸從雇主的角度轉向了關注員工的健康和體驗。
美世保經董事長許永燦強調,現在的雇主們都清楚團險在事故發生時能夠代替自己履行對員工的道義責任,同時也能減免法律責任。而且,團險福利已經成為求職者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來,許永燦建議團險必須更加關注員工的體驗,並加入心理健康的保障。他也呼籲整體業界共同努力,讓團險市場能夠進一步發展。
怡安保經資深副總陳業君則從海外市場的趨勢出發,提到了「國際共保」、疾病預防和精神健康的照顧等三個重要趨勢。
韋萊韜悅副總劉世煒也強調了員工健康與情緒議題的重要性,並建議企業從員工福利出發,促進員工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則提到了《保險法》對團險適用的疑義,並建議從團險營運架構重新思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陳賢儀則提到了IFRS17新制對團險的三大變革。
南山人壽成立於1963年,在1971年率業界之先成立團險部門,引進 國際集團全球資源,在台灣推出業界首張團險保單,協助企業移轉經 營風險、提供員工團險保障。多年來,南山人壽持續引領台灣團體保 險市場發展與演進,憑保險專業與服務,至2022年止,南山人壽在台 灣團險市場占有率已達25.3%,穩居市場龍頭地位,照顧全台超過3 .7萬家企業及合計達190萬名的員工。
南山人壽資深副總盛季瑩指出,團體保險承擔責任重大,尤其這幾 年因疫情,讓企業雇主及員工對「身心健康」關注度提高,團體保險 已然成企業「留才」與「留財」重要工具;隨台灣企業國際化發展, 不少台灣企業到海外設點,企業為駐外員工提供團體保險的需求持續 提升。綜觀以上趨勢,都讓團體保險討論度大幅提高,並看到雇主與 企業員工對於團體保險的期待更為多元。
南山人壽觀察,企業的經營模式不同,有些企業可能對其所處風險 缺乏充分了解,無法準確評估風險程度,也有些企業面臨保額抉擇困 難,無法評估自身企業的保額水準,以上狀況都使企業團險規劃不夠 到位。為此,今年南山人壽發表國內第一份《團體保險投保調查》, 希望為企業提供全面且客觀的風險評估。
除此之外,南山人壽透過與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合辦「團體保險發 展趨勢與挑戰研討會」,希望集結各界力量,協助推動團體保險市場 的健全發展。
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彭金隆表示,團體保險與每個人切身相 關,但過往學界、實務界,鮮少有針對團體保險的研討會議。本次與 南山人壽一同透過研討會的方式,分別從保障多元、法理基礎、會計 表達等面向,讓學界及各方業者得以共同激盪,祈能使團體保險因應 時代演進,發揮更大的效益與價值。
美世保經董事長許永燦指出,企業團體保險發展至今,多數雇主都 能了解到團體保險,於事故發生時,可代替自己履行對員工的道義責 任,同時也可以減免法律責任,並有越來越多雇主了解到,團險福利 也是求職者的重要考量之一。
展望未來,許永燦建議團險必須更關注「員工體驗」,並納入心理 健康保障;同時,也要因應零工經濟等趨勢發展,呼籲整體業界一同 下功夫,讓團險市場能漂亮地演進到下一個層次。美世保經副總蔡世 寶呼應,心理健康對員工的影響是長遠的。尤其,在疫情後,居家工 作時間拉長、職場互動減少下,員工的心理健康更需重視。
怡安保經資深副總陳業君則分享海外趨勢,首先是「國際共保」, 當越來越多企業朝向海外發展,如何透過國際共保來轉嫁風險、節省 成本,將是未來趨勢;其次,是疾病預防,保險業者如何幫客戶管理 保險資料,甚至分析不同企業的疾病發生率,與醫護配合預防疾病的 發生,以降低醫療成本。第三是精神健康的照顧,企業員工面臨越來 越多壓力,相關成本能否由保險轉嫁,值得業界思考。
韋萊韜悅副總劉世煒也強調員工健康與情緒議題的重要性,企業可 思考從員工福利出發,促進員工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尤其,在員工心 理健康上面,企業應有能力、也被期待能在疾病發生前,就做好預防 性照護。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彭 金隆提到,《保險法》是以個人保單為主要規範對象 ,導致團險在 適用《保險法》時常有妾身未明的疑義,彭金隆建議可從團險營運架 構重新思考,如參考「微型保險」的集體投保模式,即可避免團體保 險在適用保險法核心條文時長久產生的疑義。
從投保形式來看,團險利用集體投保方式減少紙本浪費,是很重要 的綠色保單,各家企業如何藉由團體保險做好員工照顧、提升員工福 利,與企業的ESG發展相契合,將是企業可持續思考的地方。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陳賢儀會計師提到IFRS17新制後, 團險將面臨的三大變革。在接軌後,未來財報可清楚看出哪些保單有 虧損,讓團險合約的盈虧變得更透明。其次,是費用分攤,依據準則 ,團險應進行費用攤分,以合理反映團險的合約履行成本;第三,是 經驗管理,為管理未來團險的績效表現,建議保險公司可建立合約經 驗追蹤機制,以做為調整承保條件或策略的依據。
台灣壽險業近年來積極應對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的挑戰,六大壽險公司今年紛紛發債籌資,發行具到期日長天期次順位債,總發債額度達到1,110億元,創下十年來最高紀錄。截至8月底,已有超過半數的資金到位,總計超過645億元已募集完成。 其中,台灣人壽和中國人壽已完成發債,共募集230億元;國泰人壽發債額度350億元,已募集285億元;新光人壽原訂發行額度100億元,但因票面利率高達4%,在市場上非常「搶手」,22日公告增加發債額度至130億元,並已額滿募集。 台灣人壽與中國人壽是上半年最早公告發債的公司,分別發行10年期與15年期新台幣次順位公司債,總額為130億元與100億元,兩家均已募集完成。國泰人壽則發行新台幣與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總額約350億元,其中美元計價的次順位債約佔10%。 新光人壽除了發債,還私募發行普通股,上限為70億元。新壽預估,在股、債200億元資金全到位後,可望將資本適足率(RBC)帶回法定標準200%之上。 富邦人壽和南山人壽也加入發債行列,富壽發行上限為250億元,南山發行上限為150億元,兩家均處於募集中。富壽的10年期票面利率為3.7%,15年期為3.85%;南山的10年期票面利率為3.75%,15年期為3.88%,兩家票面利率相差不大。
南山人壽以溫暖心靈、活力滿滿的精神,不僅在保險專業上展現卓越,同時也以優質服務贏得市場肯定。近期,南山人壽榮獲第十屆臺灣保險卓越獎四項大獎,這一榮耀的獲得,無疑是對其努力與貢獻的最好證明。在風險與變數無處不在的今日,南山人壽成為了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
南山人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積極推動永續經營。2021至2022年,公司公益投入總經費達新臺幣31億元,這一數字不僅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也證明了南山人壽對公益事業的堅定承諾。此外,公司還積極參與微型保險政策推展,自2014年以來,累計捐贈微型保險保費超過新臺幣6,800萬元,幫助超過28萬人次弱勢民眾享有基本保障,這一貢獻獲得了「公益關懷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的肯定。
在服務品質上,南山人壽同樣不遺餘力。公司高度重視客戶體驗,提供全面且包容的服務,將不同族群的需求融入服務流程,打造出友善的金融環境。這一努力讓南山人壽榮獲「保戶服務卓越獎」銀質獎,這已經是南山人壽第八次獲得此獎項,充分展現了「誠信第一、服務至上」的企業理念。
在商品策略方面,南山人壽始終關注市場變化,並以客戶需求為導向。2022年推出的「南山人壽精選傷病定期保險(2)」涵蓋41項傷病保障,提供保險金整筆給付,並將「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術」比照重大疾病納入一次給付,這一創新獲得了「商品創新專案企畫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
面向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堅守保險業的核心價值,提供客戶溫暖的關懷服務及多元創新的保險商品,與保戶、社會大眾攜手追求健康美好的未來。
南山人壽,這家臺灣保險界的明星企業,近年來以其創新的商品和溫暖的服務,不斷在臺灣保險產業中領跑。剛剛,它榮獲第十屆臺灣保險卓越獎一金三銀的殊榮,這次獲獎,對南山人壽來說,是對其專業與服務品質的再次肯定。南山人壽始終秉持著溫暖、活力的精神,不斷提升保險專業,讓服務品質更上一层樓。 在關注客戶體驗和感受的方面,南山人壽更是不遺餘力。它提供的全面包容、更友善的服務,讓不同族群的客戶都能在服務流程中感受到尊重和關懷。這種對客戶的用心,讓南山人壽第八次榮獲「保戶服務卓越獎」銀質獎,這個榮譽,再次證明了南山人壽「誠信第一、服務至上」的企業理念。 在商品策略上,南山人壽也不斷推陳出新。它針對人口老化和國人生活型態的變化,於2022年推出了涵蓋41項精選傷病保障的「南山人壽精選傷病定期保險」,並提供保險金整筆給付。這款商品不僅具備創意,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也獲得了「商品創新專案企畫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 除了創新,南山人壽還非常重視社會責任。過去兩年,它累計投入逾新臺幣31億元的公益經費,這種對社會的關懷,讓它榮獲「公益關懷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此外,南山人壽還積極參與微型保險的推廣,自2014年以來,已累計捐贈微型保險保費超過新臺幣6,800萬元,協助弱勢民眾超過28萬人次,這種貢獻,讓它榮獲「微型保險推展卓越獎」金質獎。 南山人壽,這家以客戶為中心的保險公司,不僅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在社會責任上表現亮眼。它以創新商品、溫暖服務,持續在臺灣保險產業中佔據領先地位,這次獲獎,只是它不斷努力、追求卓越的結果。
南山人壽重視客戶的體驗與感受,提供全面包容更友善服務,將不同族群的需求融入在服務流程中,打造友善金融環境,獲頒「保戶服務卓越獎」銀質獎,此為南山人壽第八次拿下該獎項,彰顯誠信第一、服務至上的企業理念,永遠將客戶放在第一位。
在商品策略上,南山人壽持續開發創新且符合保戶所需之商品,著眼於人口老化及國人生活型態改變,南山人壽於2022年推出涵蓋41項精選傷病保障的「南山人壽精選傷病定期保險」,提供保險金整筆給付。該商品具備創意及市場競爭力,獲頒「商品創新專案企畫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
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南山人壽積極將永續與經營策略緊密結合,累計2021至2022年公益投入總經費逾新臺幣31億元,獲得「公益關懷卓越獎-壽險組」銀質獎肯定。同時,南山人壽積極配合政府及主管機關對微型保險之政策推展,自2014年開始截至2022年底,累計捐贈微型保險保費已超過新臺幣6,800萬元、協助弱勢民眾超過28萬人次,獲頒「微型保險推展卓越獎」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