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根據國家太空中心的訊息指出,獵風者衛星(TRITON)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衛星,重量約250公斤,搭載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在低地球軌道上蒐集訊號,進行颱風強度預測等研究。
據了解,獵風者衛星是台灣自製的第一顆氣象衛星,該計畫自2014年啟動,歷經九年的努力,終於將在今(14)日起運,自桃園機場送至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發射場,預定9月搭乘亞利安公司的Vega型火箭升空。
獵風者衛星是繼福衛五號後,完全由我國自行打造的第二顆衛星,包含相關酬載等共達82%均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象徵台灣的太空科技能力已然進階,激勵近來相關個股如華泰、新鼎等股價強勢表態。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獵風者衛星的GPS導航接收機是由華泰負責,新鼎、凌群、國眾等負責地面衛星操控中心的建置,漢翔負責衛星結構體工程,卓越與鑫豪則專注在光纖陀螺儀,至於衛星保險則由富邦產險、台產承攬。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華泰、新鼎等「獵風者衛星概念股」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挑選相關連結的認購權證進行布局。挑選標準,則以價內外20%以內、剩餘天數超過100天以上等條件為主,藉以放大槓桿利潤。
台北市政府仁愛路口,一處傳統與創新的交會點,富邦產險的全新總部大樓即將在這裡矗立。這不僅是一個建築物的重建,更是富邦產險與台灣金融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棟大樓自2022年開始拆除重建,預計在2026年完工,將成為地上27樓、地下5樓的現代化大樓,不僅提升都市景觀,也為富邦產險帶來長期穩定的租金收入,同時也對周邊商業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動土典禮上表示,從1961年創立至今,富邦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多領域的綜合性集團。富邦產險作為集團的「起家厝」,這次重建工程對於富邦來說意義非凡。在拆除重建過程中,富邦產險更是創下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最大程度減少廢棄物填埋及焚化。 這棟新建的大樓將採用最新的節能、智慧、環保概念,目標是取得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從拆除到新建的過程,富邦產險展現了對綠色發展的堅定承諾,也象徵著集團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領域邁向新里程碑。 未來的富邦產險總部大樓將不僅是辦公空間,更是一個綠色、智慧、人本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大樓將透過綠建築的建材、環境周邊綠化、基地保水、室內日常節能等前瞻性設計,打造一個既舒適又環保的辦公空間。在「幸福職場」方面,大樓將提供「以人為本」的舒適辦公氛圍;在「友善環境」方面,則將與富邦在ESG領域的目標相結合,努力創造社會共好。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表示,富邦集團自1961年從台灣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起家,走過一甲子的時光,至今成為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領域的綜合性集團,其中富邦產險是集團各關係企業中成立歷史最悠久者,堪稱「起家厝」。
這棟大樓在拆除過程中,創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促使廢棄物填埋及焚化量最小化;在大樓的新建設計上,則運用最新節能、智慧、環保概念,以取得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為目標。富邦產險大樓從拆除到新建,都展現富邦致力奔向綠色的具體行動,也象徵富邦集團邁向ESG願景的新里程碑。
富邦產險總部大樓新建工程預計2026年完工,過程將導入最新節能、智慧、環保概念,透過運用綠建築的建材、環境周邊綠化、基地保水、室內日常節能等前瞻性的「綠建築」概念設計,從幸福職場、友善環境兩大方向加以規畫。在幸福職場方面,辦公空間在設計提供「以人為本」的舒適辦公氛圍;在友善環境上,除打造讓員工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幸福職場環境,更將配合富邦在ESG領域推動環保、節能、實踐淨零碳排的目標,致力創造社會共好。
台灣金融壇近期傳來喜訊,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在6月份的稅後淨利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分別達到173億元與161億元。這兩大金控的獲利動能來自於旗下子公司的人壽保險、銀行業務,以及證券業務的亮眼表現。其中,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在6月份的獲利分別達到125.19億元與117.6億元,成為金控獲利的支柱。
富邦金控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429.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3.18元,穩坐金控獲利王寶座。其中,富邦人壽與台北富邦銀行的獲利分別為125.19億元與24.76億元,兩大子公司在6月份均創下最佳成績。國泰金控上半年稅後淨利則為329.1億元,旗下四大子公司在6月份的獲利也均創同期新高。
在銀行業務方面,北富銀6月份的稅後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成,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130.16億元。這主要得益於利息淨收益的穩定增加,以及手續費淨收益的顯著提升。國泰世華銀則在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175.4億元,年成長超過3成,主要受惠於央行升息以及放款成長。
在產險業務方面,富邦產險與國泰產險在6月份的獲利分別為3.24億元與3.5億元,兩家公司的累計稅後淨利也分別由虧轉盈。這主要得益於防疫險於6月全數到期,以及賠款準備金已足夠應對未來延後報案的賠款需求。
在證券業務方面,富邦證券與國泰證券在6月份的稅後淨利分別為10.18億元與3億元,上半年稅後淨利則分別為34.4億元與10.4億元,年成長率均超過40%。
台灣富邦產險大樓於10日盛大舉行開工動土儀式,這座大樓自2022年1月開始拆除並進行新建工程,不僅是台灣金融保險界的重點建設,更是全球環保建築的典範。這座大樓的建造過程中,富邦產險創下了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分類回收機制,將廢棄物處理與回收做到最極致,同時追求循環經濟的目標。 新大樓預計在2026年完工,將成為地上27樓、地下5樓的現代化建築,不僅是富邦產險的新總部,也將成為富邦金控的旗艦總部。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儀式上致詞時表示,這座大樓對富邦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公司發展的起點,更是富邦集團各個事業的發展基礎。大樓完工後,將成為富邦的象徵,延續公司的光輝,再次點亮富邦的金字招牌。 蔡明忠強調,從1961年創立至今,富邦集團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陰,從台灣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起家,發展至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多個領域的多元化集團。其中,富邦產險作為集團的「起家厝」,歷史最悠久,也是富邦集團發展的重要支柱。 在這次大樓拆除及新建工程中,富邦產險特別注重環保與節能,導入了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將廢棄物處理到最小化,並在大樓新建設計上,採用最新的節能、智慧及環保概念,目標是取得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這不僅是富邦對環保承諾的具體行動,也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的一個實例。
台灣金融龍頭富邦集團昨日(10日)在台灣地標建築富邦產險大樓舉行了盛大的開工動土儀式。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典禮上感性地表示,從1961年創立台灣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富邦集團一路走來,已經跨越一甲子的歲月,成長為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多領域的綜合性集團。富邦產險作為集團的「起家厝」,其歷史更是源遠流長。 位於台北市的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這座將成為富邦產險新總部的建築,自2022年1月開始拆除重建,預計在2026年完工。重建後的大樓將擁有27層地上建築和5層地下空間,不僅將成為富邦產險的全新據點,更將為台北市的都市景觀帶來新風貌。富邦金控強調,重建工程不僅對都市景觀有著顯著的改善作用,同時也能為富邦產險帶來長期的穩定租金收益,並促進周邊商業活動的發展。市場預估,改建後的大樓價值將達16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重建工程在拆除過程中,創下了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廢棄物填埋及焚化的量。在大樓的新建設計上,富邦產險也積極採用最新的節能、智慧、環保概念,目標是取得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 去年開始的拆除作業中,為了減少噪音、振動及空氣污染,富邦產險採用了先進的切割拆除工法。為了避免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可再利用資源被浪費,公司還採用國際最高標準的作法,對拆除過程中的營建廢棄物進行實質追蹤,並建立材料後續再利用的軌跡履歷。
位於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的富邦產險大樓,於2022年1月開始進行拆除及新建工程,預計2026年完工蛻變為地上27樓、地下五樓的新一代富邦產險總部大樓,富邦金控指出,重建後不僅有利重塑都市市容,也有助富邦產險獲取長期穩定租金收益,並帶動周邊商業活動量能。市場估算,改建後價值約為164億元。
富邦金控指出,這棟大樓在拆除過程中,創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Zero Waste to Landfill)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促使廢棄物填埋及焚化量最小化;在大樓的新建設計上,則運用最新節能、智慧、環保概念,以取得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為目標。
富邦產險總部大樓去年開始拆除作業,為減少噪音、振動及空氣污染,重資採用切割拆除工法。為避免拆除所產生的可再利用資源被任意棄置,採國際最高標準的作法,兼顧實質追蹤拆除之營建廢棄物的流向,透過UL2799的分類機制,建立材料後續再利用軌跡履歷。
富邦產險大樓完工後,富邦金控、產險將再搬入,成為富邦真正的 旗艦總部。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富邦產險大樓開工動土儀式典禮 致詞表示,富邦從產險大樓開始開枝繁盛,成為富邦各事業的起點, 大樓完工後富邦金控、產險將再搬回本棟大樓,成為富邦真正的旗艦 總部,相信將延續光輝、再度擦亮金字招牌。
蔡明忠強調,富邦集團自1961年從台灣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起家, 走過一甲子時光,至今成為橫跨金融、電信、不動產、公益、文創等 領域的集團,其中富邦產險是集團各關係企業中成立歷史最悠久者, 堪稱「起家厝」。
大樓拆除過程中,創世界首例導入UL2799廢棄物零填埋(Zero Wa ste to Landfill)認證的分類回收機制,使廢棄物填埋及焚化量最 小化;在大樓新建設計上,運用最新節能、智慧、環保概念,以取得 LEED鉑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鑽石級標章為目標。富邦產險大樓從 拆除到新建,展現富邦致力奔向綠色的具體行動。
富邦金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429.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3.18元,不 論單月獲利、上半年累積獲利,與每股盈餘均穩坐金控獲利王。獲利 動能來自於富邦人壽6月大賺125.19億元、北富銀賺24.76億元,兩大 子公司皆是最佳6月成績。
國泰金上半年稅後淨利329.1億元,旗下四大子公司6月獲利皆創同 期新高,包括國壽6月賺117.6億元、國泰世華銀行賺26.6億元,國泰 證稅後淨利3億元、國泰投信獲利1.6億元。
人壽獲利回穩,富壽6月因台股走高,股息收入加上實現資本利得 ,及新台幣貶值貢獻匯兌利益,6月貢獻富邦金獲利逾7成;國壽6月 亦重新成為金控獲利主力,單月貢獻國泰金獲利達73%。
兩大金控第二獲利引擎的銀行部分亦維持穩定獲利,北富銀6月稅 後獲利較去年成長逾3成,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130.16億元,主要是 因為利息淨收益穩定增加,手續費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27%,主要 來自財管及信用卡收益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國泰世華銀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175.4億元,續創歷史新高,年成 長超過3成,主要受惠於去年央行數次升息,放款成長及外幣有價證 券等價量均增,累計淨利息收入年增近2成;信用卡累積消費金額增 加,累計淨手續費收入持續成長。
兩大金控6月也走出防疫險陰霾。富邦產險6月稅後純益3.24億元, 累計稅後虧損32.39億元,已連三個月出現獲利;國泰產險6月稅後淨 利3.5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1.8億元由虧轉盈,因防疫險於6月 全數到期且賠款準備金已足以因應未來延後報案的賠款需求,正式宣 告擺脫防疫險對損益的影響。
另受惠台股6月價量齊揚,富邦證6月稅後純益10.18億元,較上月 成長1.5倍,上半年34.4億元為歷年來次高,年成長51%;國泰證6月 稅後淨利3億元,上半年稅後淨利10.4億元,年成長41%。
寶晶能源旗下城市發展電業與富邦金控旗下的銀行、產險、證券子公司,近期共同簽署了一項綠電購售契約。這項合作由富邦金控主導,將與理念相近、能夠提供長期穩定供電的寶晶能源進行綠電交易。根據契約,寶晶能源將在簽約後一個月內完成相關作業,並預計從7月1日起正式開始供電,這將大大助力富邦金控在2040年實現RE100目標,即100%使用再生能源,對全球淨零碳排和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表示,能夠成為富邦金控實現綠色承諾的夥伴,寶晶感到非常榮幸。這次合作不僅創下了大型企業綠電採購的新典範,也創下了台灣金融機構在採購綠電案中,覆蓋據點及電表數量最多的紀錄。對於完成富邦金控全台91個分行據點、122顆電表同步導入綠電的艱鉅任務,蔡佳強調,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由於寶晶能源的超前部署和與富邦金控的合作無間,以及與台電的攜手努力,最終在短時間內成功實現了再生能源覆蓋近百個營運據點,達成了全台最多據點、最多電表同步轉供綠電的目標。 蔡佳還提到,隨著企業對導入綠電需求的日益增強,太陽能作為一種日間穩定供應的能源,採取太陽能轉供可以大幅滿足日間使用潔淨能源的需求,並通過取得電證合一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來抵扣碳排放,這是企業推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實現RE100目標最積極且有效的做法。 寶晶能源長期在屏東地層下陷區及不利耕作區深耕,自持案場,提供穩定的綠電供應,已經獲得多家優質企業的採購。寶晶能源在南台灣的持續耕耘和案場建置,預計到2024年將能夠提供200MW以上的太陽光電給企業界,成為各行業最充足、穩定、可靠的綠電來源。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寶晶很榮幸能成為富邦金控實現綠色承諾的綠電供應夥伴。
此次合作創下大型企業綠電採購新典範與新紀錄,除了是台灣首次由金控整合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採購綠電,還寫下台灣金融機構採購綠電案中,覆蓋據點及電表數量最多的紀錄。
要完成富邦金控全台91個分行據點、122顆電表同步導入綠電,是項艱鉅的任務,執行管理及台電各區處審核作業的複雜度皆屬前所未見。由於寶晶能源超前部署,與富邦金控合作無間,從事前充分評估、事中專業建議規畫、事後耐心嚴謹執行,共同與台電攜手克服所有挑戰,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再生能源覆蓋近百個營運據點,完成全台最多據點、最多電表同步轉供綠電的典範。
蔡佳晋表示,企業對導入綠電的需求日益增強,太陽能具有一年四季日間穩定供應的優勢,採取太陽能轉供可大幅滿足日間使用潔淨能源,取得電證合一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以抵扣碳排放,是企業推動ESG、實現RE100最積極且有效的做法。
寶晶能源長期深耕屏東地層下陷區及不利耕作區,自持案場,供給穩定綠電,已獲得多家優質企業採購。寶晶持續在南台灣耕耘並建置案場,預計2024年將得以提供200MW以上太陽光電給企業界,成為各行業最充足、穩定、可靠的綠電來源。
台灣產險業近期來風風雨雨,不過隨著防疫保單理賠金額逐漸減少,這場風暴似乎即將告一段落。根據金管會的統計,防疫險與疫苗險的單月理賠金額從4月開始大幅下滑,6月份的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僅有6.7億元,這是自3月以來首度降到10億元以下,理賠件數與理賠金額都減少了7成以上。 從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再被列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新冠肺炎的降級,今年1、2月的防疫雙險理賠金額還在200億元以上,但3月開始大幅度下降。5月的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6月更是低至5.7億元,預估理賠金額將逐漸進入尾聲。 保險局4日公布的最新理賠統計顯示,6月防疫險理賠1.5萬件、理賠金額5.7億元,比5月減少了76%;疫苗險理賠則下降到約3,000件、理賠金額1億元,比5月減少了67%。今年上半年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為600億元,加上去年的2,116.3億元,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在5月已經突破2,700億元。 雖然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逐漸降低,但多家產險公司的增資款已陸續到位。截至目前,已有六家產險完成增資,包括國泰產增資200億元、中信產增資205億元、富邦產增資31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增資400億元、和泰產增資305億元、兆豐產增資80億元,整體產險業已完成增資達1500億元。 目前還有南山產險,其增資已獲保險局核准但尚未完成,預計增資15億元,整體產險業增資款去年至今達1,515億元。保險局表示,6月底各產險公司增資完成後,將會只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還未達法定標準,將會再次啟動增資,希望在年底所有產險業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台灣產險業防疫雙險理賠潮落幕,富邦產險增資領先
【台北訊】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3年6月台灣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件數和理賠金額均大幅下降,顯示這波理賠潮已經邁向終點。其中,防疫雙險的理賠件數為1萬8,140件,理賠金額則為6.65億元,這兩項數字均比上月減少了七成。這意味著防疫雙險對產險業的壓力逐漸減輕。
過去一年半,台灣產險業為防疫雙險已賠付了2,716.4億元,這幾乎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的獲利。不過,隨著防疫雙險理賠的落幕,市場預期產險業的獲利將會轉趨樂觀。金管會指出,5月產險業的稅前盈餘達27億元,連續兩個月「翻正」,累計前五月賺22億元,這主要得益於承保利益的顯著增長。
在這波防疫雙險的風波中,富邦產險表現亮眼,其增資額高達310億元,在產險業中位居領先。而其他產險業者也陸續進行增資,以應對市場的挑戰。據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透露,去年至今年7月4日,六家產險業者的增資額共1,500億元已全數到位,僅剩南山產的15億元增資仍在規劃中。
值得注意的是,漢諾威再保需要攤回防疫險的331億元賠款,這部分賠款將對兆豐產等產險業造成影響。兆豐產今年首季財報顯示,目前與國際再保協商,應攤回再保賠款約112.2億元。金管會昨日公布的資料也顯示,6月底防疫險保單已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這也意味著產險業的營運將逐漸回穩。
台灣產險業面對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潮,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5月份理賠件數和金額均大幅減少,顯示COVID-19疫情降級後,防疫險的負擔逐漸減輕。5月份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為6萬47件,理賠金額為26.54億元,相比上月減少了超過二成。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達2,116.4億元,加上今年前五月的593.3億元,總計已賠付2,709.7億元,這對產險業的獲利造成不小的壓力。 隨著6月底防疫險保單的到期,預計理賠潮將正式告終。然而,保險業增資潮可能還會持續到年底。截至6月6日,已有六家產險業者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達530億元,但還有一家產險業者的財務指標尚未達到法定標準。這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由於賣地過程較為複雜,預計今年底才能達標。 在這波防疫險增資潮中,富邦產險以310億元的增資額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安東京產險的400億元。其他產險業增資額分別為和泰產險305億元、中信產險205億元、國泰產險200億元、兆豐產險140億元、南山產險15億元。總計增資額達1,575億元,這對維持產險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六月的599.95億元,過去一年半,這防疫雙險讓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16.4億元,幾乎吃掉產險業逾20年的獲利,這兩年的增資額則達1,515億元。
據金管會統計,5月單月產險業稅前盈餘27億元,已連兩個月「翻正」,累計前五月賺22億元,主因是承保利益大增所致,累計前五月產險業承保利益157億元,是去年同期11億元的14.3倍,顯示產險業營運正從谷底翻揚,市場預料6月獲利將更趨樂觀。
法人指出,隨防疫險理賠告終、加上去年下半年因開始認列防疫險虧損造成低基期,這兩大利多將會讓今年產險業下半年獲利轉趨成長,有助保險型金控獲利穩定。
另一法人則說,後續對獲利較大變數,是漢諾威再保需攤賠防疫險331億元的部分,這部分則需視雙方協商結果而定,衝擊較大者如兆豐產。依兆豐產今年首季財報,目前與國際再保協商,應攤回再保賠款共約112.2億元。
金管會昨公布6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6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1萬8,140件、理賠額僅剩6.65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5.71億元、疫苗險理賠0.94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均同步月減約七成。
累計今年前半年理賠件數148萬1,715件、理賠金額599.95億元。產險業者說,6月底防疫險保單已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已邁向終點。
理賠潮邁向終點,增資款項也進入收尾。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去年截至7月4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增資額共1,500億元已全數到位,僅剩南山產15億元仍在規劃中,但林志憲強調,南山產增資15億元並未僅針對防疫險,還有補強財務規劃的需求。
若以近兩年增資款項來看,其中以新安東京共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8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七家產險業共增資1,515億元。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09.7億元,增資額則已達1,575億元。
市場預料,6月底幾乎所有保單全數屆滿,估近2,800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抗疫史,讓業者付出上千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公布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5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6萬47件、理賠額僅剩26.54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3.54億元、疫苗險理賠3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各月減29%及20.5%。
累計今年前五月理賠件數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593.3億元。產險業者說,隨6月底防疫險保單將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理賠潮告終,但增資潮可能要到今年底。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今年截至6月6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到6月底的產險業半年報,仍會有一家產險業者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均尚未達法定標準。
據了解,該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因其需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財務指標才能達標。
若以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已高達1,575億元。
其中以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1,575億元。
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新冠肺炎降級 ,今年1、2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單月還在200億元以上,到3月開始大 幅度下降,5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6月更是降到僅剩5.7 億元,預估理賠即將進入尾聲。
據保險局4日公布最新理賠統計,6月防疫險理賠1.5萬件、理賠金 額5.7億元,比起5月減少76%;疫苗險理賠6月下降到剩約3,000件、 理賠金額僅剩1億元,比起5月減少67%。
今年來防疫雙險理賠額從3月起快速下降,理賠最高是1月的220億 元,4月下降只剩下33.4億元,5月只有26億元,6月跌破10億元以下 、僅剩6.7億元。
今年上半年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為600億元,加計去年的理賠金額2, 116.3億元,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5月突破2,700億元大關,去年至今 年6月底產險防疫雙險的總理賠金額為2,716.3億元。目前還有先前已 確診保戶還未申請理賠,預估之後還陸續會有零星理賠金額,但預期 單月理賠已不會超過10億元。
防疫險理賠到尾聲,多家產險增資款也陸續到位。據保險局統計至 7月3日,已有六家產險完成增資,包含國泰產增資200億元、中信產 增資205億元、富邦產增資31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增資400億元、 和泰產增資305億元、兆豐產增資80億元,整體產險業已完成增資達 1500億元。
目前剩下南山產險,增資已獲保險局核准但未完成,預計增資15億 元,整體產險業增資款去年至今達1,515億元。保險局表示,6月底各 家產險公司增資完成後,將會只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 比還未達法定標準,將會再次啟動增資,希望在年底所有產險業的資 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富邦金控今(28)日大动作宣布,旗下台北富邦銀行、富邦產險及富邦證券與綠電大廠寶晶能源的城市發展電業簽署了439.1萬度的綠電採購合約!這次的合作,將在富邦金控的91處營運據點、122個電表上同步導入太陽光電,預計7月份正式開始轉供綠電,這將使富邦金控在台灣金融業的再生能源覆蓋率達到17%,創下多項紀錄。
這次的綠電導入案,是富邦金控首度整合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規劃、統一採購並同步轉供的綠電案,也是台灣金融機構單次採購綠電覆蓋據點及電表數量最多的紀錄。這不僅落實了富邦金控2040年海內外營運據點百分百使用綠電的承諾,更展現了其在綠電導入上的決心。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這次案件讓富邦金控邁入了綠電導入的「深水區」,從「單點購電」進入了「全面部署,分批實現」的新階段。未來,富邦金控將與旗下子公司一起,依循減碳及灰電減降目標路徑,持續提升營運據點的再生能源覆蓋率。
導入綠電需要兩個重要步驟:換裝智慧電錶和申請綠電轉供。過去金融業大多以總部大樓為單點購電,作業較為簡單。但富邦金控這次跨子公司、多據點同步導入綠電,需要克服選擇據點、評估採購電量、跨區域申請換裝智慧電錶、節點執行管理及審核作業等多重難關。
值得注意的是,富邦金控去年9月已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審查(SBT),並成為RE100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會員。面對碳排減量目標,富邦金控將持續透過節能、創能和購能三面向,逐步減降營運灰電用量,並響應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同時,富邦金控也將發揮投融資力量,引導價值鏈綠色轉型。
富邦金控昨(28)日宣布了一個大好消息,旗下台北富邦銀行、富邦產險和富邦證券與綠電業界的寶晶能源子公司城市發展電業簽署了一個439.1萬度的綠電採購合約。這個合約可是大有來頭,因為它不僅是台灣金融業的首例,還是首次由金控整合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規劃、統一採購並同步轉供綠電的案例。這樣的規模可是創下了台灣金融機構單次採購綠電覆蓋據點及電表數量最多的紀錄呢!預計7月份,富邦金控的91處營運據點、122個電表將同步導入太陽光電,這意味著富邦金控國內據點的再生能源覆蓋率將達到17%。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這個案子凸顯了富邦金控在綠電導入上的進步,已經從「單點購電」進入了「全面部署,分批實現」的新階段。這也展現了富邦金控對於國際減碳及綠能倡議的堅定承諾。未來,富邦金控將與旗下子公司一起,按照減碳及灰電減降目標路徑,不斷提升營運據點的再生能源覆蓋率。 導入綠電的過程可不容易,尤其是像富邦這樣跨子公司、多據點同步進行的。從挑選據點、評估採購電量,到跨區域申請換裝智慧電錶、節點執行管理及審核作業,再到備妥大量轉供作業文件,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富邦金控堅持不懈,於2022年9月通過了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審查(SBT),並成為RE100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會員,以國際高規格標準執行營運減碳。 面對碳排減量目標,富邦金控將透過「節能」、「創能」及「購能」三面向,逐步減少營運灰電用量,並持續推動永續環境的發展,響應臺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同時,富邦金控也將發揮投融資力量,引導價值鏈綠色轉型,為台灣的綠色發展盡一份力。
富邦金表示,此案創下台灣金融業多項紀錄,除是首例由金控整合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規劃、統一採購且同步轉供的綠電導入案,亦寫下台灣金融機構單次採購綠電覆蓋據點及電表數量最多紀錄,落實2040年海內外營運據點百分百使用綠電承諾。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本案凸顯富邦金控已邁開大步跨過綠電導入「深水區」,由「單點購電」邁入「全面部署,分批實現」的嶄新階段,更顯示富邦金控履行國際減碳及綠能倡議承諾之決心。
未來富邦金控將偕同旗下子公司依循減碳及灰電減降目標路徑,持續擴大提升自身營運據點之再生能源覆蓋率。
商業據點導入綠電共有兩大要件:換裝智慧電錶、申請綠電轉供。目前金融同業多以總部大樓「單點購電」,以單一據點申請導入綠電,作業難度較低;相較之下,富邦跨子公司、多據點同步導入綠電,需克服挑選據點、評估採購電量、跨區域申請換裝智慧電錶、節點執行管理及審核作業,到備妥大量轉供作業文件等諸多難關。
富邦金控於2022年9月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審查(SBT),並成為RE100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會員,以國際高規格執行營運減碳,穩健朝2040年海內外據點全使用綠電目標邁進。面對碳排減量目標,富邦金控將持續透過「節能」、「創能」及「購能」三面向,逐步減降自身營運灰電用量,持續共促永續環境,響應臺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將持續發揮投融資力量,導引價值鏈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