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未)公司新聞
裕隆公告申報賣出裕融1.23萬張,出售後還持有21.33萬張。裕隆去年因旗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拖累,導致去年虧損,2022年合併營收770.7億元,年減1.24%,稅後虧損46.97億元,每股淨損4.8元;但裕隆仍然配息,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1元,殖利率約1.28%。
由於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2023年2月中旬全數到期,對於裕隆集團獲利已不會再造成影響;考量到長期的業務發展,裕隆董事會日前啟動相關籌募充實營運資金計畫,首先用於償還債務及改善財務結構,同時也為新能源車生產,並且強化綠能事業發展與裕隆城等業務成長預作準備。
裕隆董事會日前通過處分裕融甲種特別股(不超過2,400萬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7,000萬股,以及發行70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等決議;昨天再宣布在市場出售持有的部分裕融持股以增加現金流。
裕隆由於轉投資鴻華先進將登創新板,以及自有品牌納智捷電動車推出與新店裕隆城開始營運等題材,有利未來營運。
【台北訊】近期汽車市場交易熱絡,台灣汽車金融領域的兩大強者——和潤(6592)與裕融(9941)均創下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其中,和潤3月營收達23.21億元,年增29.04%,連續六個月穩站20億元以上;裕融則在3月實現34.55億元的營收,年增23.73%,單季稅後純益更創下17.91億元的新高。 裕融第一季營收累計97.82億元,年增16.32%,各月營收均超過30億元,單季營收與獲利均刷新紀錄。裕融分析,這主要得益於汽車分期等本業業務的穩健表現,以及轉投資公司如新鑫的獲利增長。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的防疫險損失提列策略也對裕融的獲利有所貢獻。去年採取保守策略的提列,在3月份實現了回沖利益,推升了稅後純益至17.91億元,年增達10.5%。 和潤方面,3月營收年增29.04%,累計今年第一季營收65.64億元,年增26.62%。和潤指出,台灣地區營收持續穩定成長,主要因為客戶數量增加帶動利息收入上升,以及轉投資事業和雲行動服務iRent的運營穩健。大陸地區則因去年基期較低,政府減稅政策以及疫後經濟復甦,營收表現優於預期。 展望第二季,和潤表示,即將迎來車市銷售旺季,新車供貨逐漸回穩,市場買氣持續熱絡。雖然面臨央行升息帶來的資金成本增加壓力,但和潤將持穩定保守的營運策略,並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透過高效財務管理控制風險,多角化經營事業,追求穩中求進的經營目標。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昨日舉行董事會,原董事任期屆滿進行改選,將董事席次由原本15席縮減至11席,依持股比率,大股東日本東京海上擁有六席、裕隆集團五席;同時分別由日方、裕隆集團推派代表出任董事長、副董事長。
新安東京海上副總、發言人呂文泉表示,「針對縮減董事席次雙方股東皆有共識,原本15席中日方占七席,裕隆集團八席,但經雙方協議裕隆集團希望借重日方專業經驗與技術,因此日方股份稍微多一些,董事席次也依照股權比例大小分配。」
他強調,這是有共識、雙方協商後的結果。
他表示,早在去年8月增資後,雙方股東就協商目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改由日方負責經營,目前持股比率為東京海上集團50.18%,裕隆集團49.48%。
新任董事長志摩昌彦表示,台灣對日本東京海上集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同時也在海外策略上占有關鍵地位,代表日方股東出任董事長後,將在穩健的風險管理基礎下持續成長。
裕隆集團認為,新安東京海上產具經營價值,期望藉這次新的股權架構,結合日本東京海上產險商品開發及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優勢,發揮互補資源。
新安東京海上董事會昨日改選後,裕隆集團推派裕融總經理、裕隆集團決策委員許國興擔任副董事長,集團代表層級升高,顯示裕隆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重視。
裕隆集團表示,日方在產險有足夠專業背景,有利新安東京海上發展,裕隆集團中裕融為集團橫向事業整合主體,包括汽車金融,中古車、汽車租賃等相關事業,由裕融總經理許國興出任副董事長,可望為營運加分。
志摩昌彥擔任東京海上控股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曾歷練管理東亞、 中東、中國、香港、韓國及埃及等市場,具豐富國際保險經驗。他表 示,台灣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同時在海外策略上佔有關鍵地位,他代 表日方股東出任董事長後,將在穩健風險管理基礎下持續成長,全面 優化保險服務。
累計裕融第一季營收97.82億元、年增16.32%,第一季各月營收已 站穩30億元以上規模,單季營收及獲利都同步刷新紀錄。
裕融分析第一季營收獲利成長主因表示,包括汽車分期等本業業務 表現持續穩健外,包括新鑫等轉投資公司獲利同步成長挹注。
除此之外,去年採最保守方式提列新安東京防疫險損失,於3月也 有回沖利益實現,因此皆推升稅後純益17.91億元創高,年增達10.5 %。
和潤3月營收23.21億元,年增29.04%、月增10.28%,累計今年第 一季營收65.64億元、年增26.62%,單月、單季營收皆再刷新高紀錄 。
和潤分析,今年第一季汽車分期、消費分期及企業金融等各項業務 皆穩健成長,以營運地區別來看,台灣地區第一季營收年成長28.22 %,大陸地區年成長18.61%。
台灣地區營收維持穩定成長動能,和潤說明,主要原因為保有客戶 持續增加,帶動利息收入增加,及轉投資事業和雲行動服務iRent營 運持續穩健;大陸則受惠於去年基期相對較低,及搭配政府減稅政策 ,且疫後經濟復甦,公司營運得宜,整體營收狀況優於預期。
展望第二季,和潤看好,即將邁入車市銷售夏季競賽,新車供貨已 逐漸回穩,且新車、中古車市場買氣續熱,然而,面臨央行升息,資 金成本及利息費用增加之壓力,和潤企業對第二季營運持穩定保守看 待,但仍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持續透過高效財務管理控制風險,多角 化經營事業,提升經營績效,營運可望穩中求進。
台灣產險業近期風雲變幻,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公司為應對財務壓力,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本調整。根據最新消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為改善財務結構,決定在3月底進行減資,減資金額高達132.99億元,這是該公司第三次減資,減資後資本額將縮水至3,000元。這次減資的目的是為了未來的第四度增資做好準備。 從去年8月起,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經開始了多次減增資的計畫。首先,它減資了29.9億元,並完成了147億元的增資。到了去年12月,公司進行了第二次減增資,並通過了第三次增資80億元。今年第一季,公司再次完成了80億元的增資。 然而,由於公司的資本適足率(RBC)仍未達到法定標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董事會在3月底再次通過減資案,這次減資幅度達到99.99%,減資金額132.9億元,股本僅剩3,000元。按照公司的規畫,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第四度增資。 新安東京產險發言人呂文泉上周表示,公司將會在6月30日前完成增資,並達到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增資計畫正在積極準備中。 根據去年底公開的資料,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資本適足率為負數,達到-1,079%,淨值比為-88%。儘管防疫險全數保單在今年2月中已到期,理賠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預估總理賠金額仍可能超過500億元。 金管會截至今年第1季底統計,有四家產險業者的資本嚴重不足,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便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自去年以來已經增資280億元,但看來在6月底前還將有新一波增資計畫,增資總金額預計將突破300億元。 台灣的產險業界在面對防疫險帶來的財務壓力時,正努力調整資本結構,以確保業界穩定發展。
據了解,這是新安東京海上第三度減資,減資是為了第四度增資作準備。公司從去年8月開啟多次減增資計畫,先減資29.9億元,並完成147億元增資;12月底二度減增資並通過三度增資80億元,今年第1季完成80億元增資。
考量RBC仍未達法定標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3月底再通過減資案,再度減資99.99%,減資金額132.9億元,減資後股本僅剩3,000元,勢必得進行第四度增資,依照公司規畫,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
上周新安東京產險發言人呂文泉回應資本不足議題時表示,「一定會在6月30日前完成增資、符合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增資計畫正在準備當中。」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去年底,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資本適足率(RBC)為-1,079%、淨值比-88%,雖然防疫險全數保單在今年2月中到期,理賠的情形也已明顯改善,一路從高峰滑落,去年12月的72.2億元、今年1月19.3億元、2月15.5億元,但預估總理賠金額恐逾500億元。
金管會截至今年第1季底統計,被點名資本嚴重不足的有四家產險業者,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是其中之一,前後已經增資280億元,目前看來6月底前還會有新一波增資計畫,增資總金額料將突破300億元大關。
據各產險業去年底財報,富邦產、新安東京、和泰產、中信產等四家產險業者資本適足率全低於50%或淨值為負數。
保險業龍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積極應對市場挑戰,緊急增資以穩固財務基礎!近期,台灣保險局公布,截至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於3月底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務業務改善計畫。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五家產險公司因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須立即增資。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作為五家資本嚴重不足的產險公司之一,已於2月完成60億元增資,RBC已拉升至200%以上。其他四家產險公司,包括中信產險、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及兆豐產險,則必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增資。 在防疫保險方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是表現亮眼。去年至今,六家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新安東京產險三次增資共280億元。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 對於壽險業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 2.0可能帶來的增資壓力,黃天牧表示,若接軌要讓業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不是接軌的目的。強調是為了強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及商品結構調整,但該增資的公司仍是會督促自救。黃天牧還強調,保險局會在2026年台灣正式接軌前,要求需要增資的壽險公司進行必要的增資,金管會亦會推出符合台灣特性的在地方監理措施,協助壽險公司都能如期接軌。
【台北訊】最近啊,台灣的產險業界可是熱鬧非凡呢!根據最新的財報,有四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低得讓人擔心,這四家公司分別是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以及中信產險。他們的資本適足率不是低於50%,就是淨值成負數,這讓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直言不諱,這些公司已經是「資本嚴重不足」了,按照規定,這些公司得馬上增資。 像富邦產險就說,他們會盡快辦理增資,以符合法規要求。中信金則表示,防疫保單要到4月底才會全部到期,預計第2季會啟動增資,具體金額本月底會有明確數字。和泰產險的總經理顏思齊則說,他們會在董事會開完會後,對外公告增資計畫。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發言人呂文泉則很有信心,他們會在6月30日以前完成增資,並達到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 金管會統計,今年第1季底,六家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共增資1,125億元,其中被點名資本嚴重不足的四家產險業者就增資了845億元,占了總增資金額的75%。這四家公司的增資金額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80億元、和泰產險260億元、中信產險155億元以及富邦產險150億元。但這些增資金額顯然還不足以解決問題,今年還是得再啟動新一波增資。 蔡火炎說,除了國泰世紀資本適足率、淨值比都達標,兆豐產險在2月底完成60億元的增資後,可望在今年6月底的半年報中,資本適足率回升到200%。但是,其他四家產險公司還是得再次增資。 金管會規定,只要資本適足率低於200%,或者連續兩期淨值比低於3%,就屬於資本不足;淨值比連兩期介於0至2%之間,是資本顯著不足;淨值為負數或是RBC低於50%則是資本嚴重不足,會被要求立即增資。根據去年底數字,資本適足率低於200%和連兩期淨值比低於3%的保險業共有七家,其中五家是產險公司,兩家是壽險公司。金管會已經發函請這些業者改善。 最後,金管會保險局統計,今年3月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還是達到115億元,從去年到今年3月底,防疫雙險共理賠了2,649億元。蔡火炎說,3月的理賠金額雖然下降了,但保戶在事故發生之後兩年內還是可以提出理賠申請的。
富邦產險表示,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標準,將盡快辦理增資相關事宜以符合法規要求;中信金回應,防疫保單到4月底將全數到期,預計第2季啟動增資,詳細金額本月底將更明朗;和泰產險總經理顏思齊表示,本月中旬開完董事會後對外公告增資計畫;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發言人呂文泉表示,一定會在6月30日以前完成增資、符合法定資本RBC 200%以上的標準。
金管會截至今年第1季底統計,六家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共增資1,125億元,被點名資本嚴重不足的四家產險業者就增資845億元、占75%,包括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280億元、和泰產險增資260億元、中信產增資155億元及富邦產增資150億元,但顯然遠遠不夠,今年勢必得再啟動新一波增資。
蔡火炎說,除國泰世紀資本適足率、淨值比都達標,兆豐產2月底完成60億元增資後,可望在今年6月底的半年報、資本適足率回升到200%,其餘四家都還得再度增資。
依金管會規定,只要資本適足率低於200%,或連續兩期淨值比低於3%,都屬於資本不足;淨值比連兩期介於0至2%之間,是資本顯著不足;淨值為負數或是RBC低於50%則是資本嚴重不足,會被要求立即增資。
蔡火炎說,以去年底數字來看,資本適足率低於200%和連兩期淨值比低於3%者,共有七家保險業,包括三商美邦、宏泰人壽二家壽險業,及新安、和泰、中信產、富邦和兆豐產等五家產險都是資本不足,金管會都已發函請業者改善。
兩家壽險業部分,三商美邦、宏泰人壽則是連兩期淨值比都低於3%,三商美邦資本適足率更低於200%,據了解,金管會已要求這兩家業者需在一個月內提財業務或增資改善計畫。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今年3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仍達115億元,總計去年至今年3月底,防疫雙險共理賠2,649億元。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3月理賠金額雖下降,但保戶在事故發生之後兩年內皆可提出理賠申請。
五家產險即中信產險、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及 兆豐產險,其中兆豐產險已在2月完成60億元增資,RBC已拉上200% 以上,另四家產險公司必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增資。
而壽險公司則是三商美邦人壽是RBC低於200%,且淨值已連續二期 不到3%,宏泰人壽是連續二期淨值比低於2%,都是限期提出財業務 改善計畫,尚未被限期增資。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至今,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 產險公司,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國泰世紀產二次增資共20 0億元,中信產險三度增資共155億元,富邦產增資一次150億元,新 安東京產亦是三次增資共280億元,和泰產也是二次共增資260億元, 兆豐產連同2月增資,二次合計80億元。
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 波的增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 標。
至於有立委指出,壽險業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 標ICS 2.0,恐增資逾7千億元,黃天牧亦回應:「若接軌要讓業界付 出這麼大的代價,不是接軌的目的」,強調是強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 管理及商品結構調整,但該增資的公司仍是會督促自救。黃天牧強調 ,保險局會在2026年台灣正式接軌前,要求需要增資的壽險公司進行 必要的增資,金管會亦會推出符合台灣特性的在地方監理措施,協助 壽險公司都能如期接軌。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最新公布的去年第4季案件統計顯示,保險業成為申訴及評議申請的頭號大戶,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更是爭議案件數量最高的三家公司之一。去年第4季,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共接獲1萬7,806件申訴及3,904件評議申請,其中保險業的申訴及評議申請數量分別為1萬7,331件和3,713件,佔比超過九成五。而產險遲延給付及拒絕承保成為主要申訴原因,其次為銀行業和證券期貨業。
在眾多保險公司中,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申訴件數分別為4,639件、3,342件及2,539件,顯示這三家公司的服務質量仍需提升。此外,申請評議的件數最多的也是這三家保險公司,分別為1,612件、689件及187件。
在產險業的爭議案件中,遲延給付占了59%,拒絕承保、解除或終止契約則占37%,約有1萬8,000多起爭議與這兩類案件相關。至於保險輔助人,如代理人、業務員、經紀人及公證人等,超過六成的爭議與業務招攬有關,其中錠嵂保經的申訴案件佔整體超過三成。
銀行業的爭議事件數較少,近兩成來自違反金融產品條件或風險說明。而證券期貨業的爭議點則集中在期貨信託基金銷售糾紛,逾四成皆是相關爭議,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券接獲的申訴最多。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也特別設置了防疫保單爭議申訴專區,以方便受影響的民眾進行申訴。這次統計結果再次提醒我們,保險業的服務品質和透明度有待提升,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
【台灣旅遊保險新風潮】國境解封後,桃園機場單日旅客量破10萬人次,創下疫後新高紀錄,旅遊熱潮帶動產險業搶攻商機,紛紛推出「旅綜險」。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最新上架的個人旅綜險,特別針對未滿15歲的孩童提供增額投保無喪葬費用的旅遊「傷害醫療保險」,同時滿15歲的旅客也能享受海外突發疾病、旅遊不便及海外緊急救援等多重保障。南山人壽與華南產險也陸續推出相關產品,如南山人壽的陪童旅行傷害醫療險,華南產險則推出保費低至百元的旅行綜合保險,讓民眾出國遊玩更加安心。
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資料顯示,保險業、銀行業及證券期貨業位居前三名,若將保險業拆開來看,又以產險及壽險業占去前二,分別為產險業1萬5,806件申訴、壽險業1,469件申訴、銀行業383件,富邦產險、和泰產險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申訴件數最多,分別為4,639件、3,342件及2,539件。
申請評議同樣由產壽險業位居一二,銀行業第三,分別為3,134件、521件及105件,申請評議件數最多的公司同樣是富邦產、和泰產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分別為1,612件、689件及187件。
爭議案件最多的產險業僅遲延給付便占了爭議類型的59%,另外拒絕承保、解除或終止契約也不少,占比37%,換句話說,約有1萬8,000多起爭議與遲延給付及拒絕承保案件相關。
保險代理人、業務員經紀人與公證人等保險輔助人部分,雖然爭議較少,但超六成都與業務招攬有關,又以錠嵂保經占最大宗,占整體申訴案件超三成。
銀行業及證期業爭議事件數較少,銀行業近兩成來自違反金融產品條件或風險說明爭議,為最主要爭議類型,證期業爭議點則多發生在期貨信託基金銷售糾紛,逾四成皆是相關爭議,分別以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券接獲最多申訴。
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已公布評議決定書顯示,第4季絕大多數爭議皆與防疫保單掛勾,產壽險爭議案件雙雙遽增,因此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也特別設置防疫保單爭議申訴專區,讓申訴相關案件的民眾更方便操作。
新安東京表示,最新上架的「平安御守個人旅行綜合保險」有別於市場,家長可為未滿15歲孩童增額投保無喪葬費用的旅遊「傷害醫療保險」;15足歲以上可選擇海外突發疾病、旅遊不便及海外緊急救援等多重保障。
華南產險旅行綜合保險則是,線上投保國外旅遊五天四夜,保障內容包含旅行平安保險意外身故及失能100萬元、傷害醫療5萬元、海外突發疾病(不含法定傳染病)住院保險金5萬元、個人責任保險10萬元,保費僅103元。
三五好友說走就走,租車或借車可讓旅程更有彈性,例如,可透過手機連結吉時保線上平台,投保短期租借車保險,降低意外事故後可能承擔的賠償責任,讓行車保障更全面,出遊更Chill(輕鬆)、更心安。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表示,當不幸意外事故造成他人財物損失,因強制險保障範圍不含財物,車主若有投保第三人責任保險,可適度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另外,民眾可加保超額責任保險,拉高對他人人身以及財物的保額,以提高自己承擔肇事後的賠償能力,讓行車更有保障。
華南產險也表示,政府規定的汽機車強制險,其保障範圍僅為每一個人傷害醫療最高20萬元、死亡或失能最高200萬元的基本人身保障,不包含財物損失。
近年民眾索賠意識抬頭,國內車禍死亡案件的和解金額動輒四、五百萬元,強制險的保額並不足夠。車主可另外投保任意第三人責任險,當不小心發生車禍意外事故,造成第三人體傷、死亡或車輛毀損,可補足強制險保額不足的部分。
華南產險指出,任意第三人責任險也可彌補強制險缺少的車體毀損等財物損失,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不過,裕隆集團指出,造成裕隆集團虧損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2023年2月中旬全數到期,裕隆與裕融企業並在董事會通過下,再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裕隆昨日股價收76元,下跌1.6元。
裕隆即使因業外轉投資造成虧損,該公司董事會仍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元。另外,業界也認為,產險對裕隆的損失已經全數認列,今年在電動車與各項業務持續成長下,營運獲利將可望高飛。
裕隆汽車與裕融企業董事會昨日分別決議通過,將分別增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新台幣14.91億元及5.4億元,主要因應轉投資公司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底董事會通過增資新台幣80億元,用以強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資本結構,並確保對全體保戶的承諾。
本次增資,裕隆集團與日本東京海上兩大股東依據既有股權比例49.48%及50.18%分別進行認列。
此外,裕隆汽車也在昨日董事會通過處分裕融甲種特別股,將不超過2,400萬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7,000萬股,以及發行70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等決議,相關籌募資金將優先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償還債務,以及改善財務結構,為新能源車生產、綠能事業發展與裕隆城等業務成長預作準備。
裕隆公司2022年合併營收約770.7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101.06億元,年增41.63%,稅後虧損46.97億元,每股淨損4.8元。公司表示,雖然去年受業外轉投資新安防疫險事件影響整體獲利狀況,裕隆汽車仍有充足的保留盈餘能力配發股息,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 1元,並將於後續舉行的股東會上提請承認。
裕隆昨日董事會後公告2022年財報,並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說明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增資。
裕隆去年的本業表現優於以往,排除新安東京海上的虧損,集團獲利優於以往,也因此裕隆公司仍決定配發現金股利。
裕隆去年營收為770.79億元,營業利益101.06億元、年增41.63% ,全年虧損46.97億元。裕隆說明,去年第四季認列虧損擴大,主因 公司採最保守認列方式,將業外轉投資虧損一次性在去年認列。
裕隆表示,新安產險防疫險已於今年2月中全數到期,防疫險事件 乃一次性影響,公司本業持續穩定獲利成長,預期今年營運表現將回 歸正常水準。
法人指出,即使新安產險防疫保單險仍至今年2月中旬才全數到期 。但隨著裕隆已在去年全數認列虧損,今年第一季財報將可順利轉盈 。
除通過去年財報,裕隆與裕融(9941)9日董事會亦分別通過增資 新安產險14.91億及5.4億元。裕隆表示,主要因應新安產險去年底董 事會通過增資80億元,裕隆集團與日本東京海上兩大股東依既有股權 比例49.48%及50.18%分別進行認列。
另裕隆董事會也通過處分裕融甲種特別股(不超過2,400萬股)、 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7,000萬股,及發行70億元五年期可轉換公 司債等決議。裕隆表示,相關籌募資金將優先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償 還債務及改善財務結構,為新能源車生產、綠能事業發展與裕隆城等 業務成長預作準備。
金管會昨(7)日公布防疫雙險理賠數字,2月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理賠金額為153.8億元、理賠件數38.25萬件,理賠金額及件數相較1月雙雙下滑;疫苗險理賠金額為43.11億元、理賠件數10.07萬件,合計防疫雙險2月理賠金額196.92億元。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表示,由於理賠數字仍在變動,理賠高峰是否已過還在觀察中。產險業者則表示,多數防疫險在今年4月到期,在此前當然都不能非常確定高峰已經過去,但若是觀察前波高峰落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初,理賠高峰遞延至今年2月,如今已經進入3月,理賠案量確實大幅降低。
該業者指出,現在看來上一波高峰已是最後一波,至於是否可放心不再有下一波?業者仍保守認為「不好說」,畢竟案量還在發展中,申請量雖已減少,但後續距離保單到期還有一至二個月,「還不能百分之百有把握確定地說,不過如果沒有再一波高峰,理賠金額應就會慢慢收斂。」
據保險局統計,目前已完成增資程序的產險業者有六家,分別是國泰世紀產200億元、中信產155億元、富邦產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和泰產260億元、兆豐產80億元,總計達1,045億元。另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在去年12月23日通過80億元的三度增資計畫,已取得金管會核准,預計會在今年完成。
短期借款部分,目前核准五家產險公司申請融通借款,據了解,這五家是和泰產、新安東京、兆豐產、富邦產和中信產。
至於雙險市售情況,目前業界已無販售防疫險,全保險業剩二家公司銷售疫苗險,由一家產險及一家壽險提供商品,產險疫苗險以續保件為主,壽險疫苗險則是團險,無法受理個人投保。
近年傳出了不少外送員發生交通意外事故,據指出,勞動部於去年 8月明訂「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要外送平台為外送員投保第三 人責任險,但國內三大外送平台仍未幫外送員投保,外送平台對外表 示,是因為目前沒有保險可保。
產險公會表示,有關外送員碎片式第三人責任保險商品,國泰產險 曾在2020年5月間報送並經保險局核准對外銷售,但是因六個月內皆 無人投保,依規定下架停售。國泰產險原擬重新再研議碎片式第三人 責任保險商品,但保險商品計價基礎,有賴平台業者配合提供資料, 以明確投保標的、計收保費及進行風險控管,相關外送資料提供確有 其必要性。
不過由於商品研發過程中,平台業者配合意願不高,為其外送員投 保責任保險之意願亦不高,雙方就外送資料頻率、內容未有共識,而 保險商品開發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及人力、物力等成本,經國泰產險內 部評估結果,決定停止該商品之開發。
雖然目前還沒有外送員碎片式第三人責任保險,產險公會指出,仍 有替代保險商品。若依勞動部「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第八點規定 ,要求雇主使勞工從事外送作業應提供勞工第三人責任保險,最低保 額為每一人傷害200萬元,每一意外事故400萬元。
產險公會表示,目前富邦、泰安、新光、國泰世紀、新安東京海上 等產險公司都有「汽車保險營業機車附加條款」,可供外送員投保或 平台業者代理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