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未)公司新聞
產險業第一季的營運狀況逐漸走出疫情的陰霾,不少公司損益表現亮麗。其中,和泰產險、泰安產險以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都成功扭虧為盈,去年虧損慘重的產險公司,今年首季的虧損金額也明顯降低。 在承保防疫保單最多的六大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今年第一季分別獲利2.27億元和7.58億元。去年全年虧損369億元的和泰產險,今年首季已經扭虧為盈,公司表示,這是因為去年下半年開始執行財務改善計畫,包括調整業務結構等措施,第一季的獲利是預期的成果。為了進一步強化財務結構,和泰產險已經通過將減資45億元,並在一年內辦理私募現金增資45億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虧損470億元,今年首季則由虧轉盈,稅後盈餘達7.5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8元。這主要歸功於去年多提列的賠款準備金回沖,以及營運回歸正常合理利潤。 泰安產險去年因理賠防疫保單全年出現虧損,但今年第一季已經轉虧為盈,稅後盈餘2.48億元,每股盈餘0.83元。 其他因防疫保單去年出現巨幅虧損的產險公司,如富邦產險、國泰產險、中信產險和兆豐產險,今年首季的虧損金額也明顯下降。 在五大金控旗下產險公司中,華南產險因防疫保單張數不多,近一、二年營運可維持正常,去年稅後盈餘4.58億元,今年首季稅後盈餘1.78億元,每股盈餘0.89元。
承保防疫保單最多的六大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和新安東京海上產 險今年第一季分別獲利2.27億元、7.58億元;和泰產險去年全年虧損 369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也大賠470億元。
今年首季帳上轉虧為盈,和泰產險表示,主要因去年下半年即執行 財務改善計畫,包含調整業務體質等措施,第一季獲利是預期中的成 果,為進一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營運資金及提升資本適足率,股東 會上周已通過將會再減資45億元,並在一年內辦理私募現金增資45億 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首季由虧轉盈,據了解是因為去年多提列賠款準 備金,預估今年虧損金額沒有原先預估高,因此,在會計師同意下將 賠款準備金回沖,再加上營運已回歸正常合理利潤,使得首季稅後盈 餘可達7.5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來到1.28元。
泰安產險去年同樣是因理賠防疫保單全年出現虧損9.84元,每股虧 損3.31元;然而第一季已轉虧為盈,稅後盈餘2.48億元、每股盈餘為 0.83元。
因防疫保單去年出現鉅幅虧損的另四家產險,首季虧損金額也明顯 下降。富邦產險首季虧損42.36億元、去年全年虧損則達399.6億元; 國泰產險首季虧損5.75億元,去年全年則是虧損196億元;中信產險 首季小虧9.7萬元,去年全年虧損金額是215億元;兆豐產險首季虧損 6.5億元、去年全年虧損金額是95億元。
五大金控旗下產險公司中唯有華南產險因防疫保單張數不多,近一 、二年營運可維持正常營運不受干擾,去年稅後盈餘4.58億元,稅後 盈餘2.29元;首季稅後盈餘為1.78億元,每股盈餘0.89元。
【產業新聞】台灣產險業前四月亮麗成績單,九家產險公司簽單保費成長率逾1成,<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表現亮眼!
近年來,台灣產險業的發展一直引人矚目。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四月,台灣產險業的簽單保費達到了80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4億元,年成長率達到了8.7%。這個成績,對於整個產險業來說,是一個非常亮眼的開始。
在這份亮麗的成績單中,有九家產險公司的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了1成,這些公司分別是明台產、和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及法國巴黎。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和法國巴黎的成長率分別達到了51%和27%,分列第一、第二名。
儘管近一年來,產險業面臨了不少高層異動,以及因防疫保單帶來的「核爆型」震撼教育,讓各產險承保各項業務更加謹慎,但整體來說,產險業已經不見隨意殺價爭業績的現象。
在這份成績單中,航空險的保費成長率居冠,主要得益於國境解封後,海外旅遊的恢復,使得航空險保費暴增。而商業火險的保費也因為去年3月台灣出現的工廠大火,以及再保費率的提高,而有所調升。
從絕對金額來看,前四個月增加的64億元簽單保費中,主要來自任意車險的28億元和火險的25億元。在任意車險保費方面,富邦產險以67億元、占比達19.6%的成績,仍然位居冠軍。而在車險成長率方面,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公司的車險成長率都超過了12%,其中和泰產的成長率更是高達28%,位居第一。
總的來說,這份成績單對於台灣產險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而<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在這份成績單中的表現,更是引人矚目,展現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產險業統計,明台產、和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 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及法國巴黎等九家產 險,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成,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 、法國巴黎產前四月簽單保費成長率分別達51%、27%,分居第一、 二名。
產險近一年雖有不少高層異動且因防疫保單受到「核爆型」震撼教 育,使各產險承保各項業務更加謹慎,已不見隨意殺價爭業績。
統計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以航空險居冠,在國境解封後,海外 旅遊恢復過往忙錄,航空險保費暴增,前四個月保費來到2.1億元, 去年同期才0.6億元,成長242%;商業火險前四個月保費近58億元, 去年同期才45億元,年成長率近28%。產險業者表示,去年3月台灣 一連出現十起工廠大火,加上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也會跟著 調升。
若以絕對金額來看,前四個月增加的64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來自任 意車險28億元、火險25億元。再就任意車險保費342億元中,富邦產 險以67億元、占比達19.6%仍居冠。另車險前四個月成長率,國泰世 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車險成長率都逾 12%,其中以和泰產成長率28%居冠;另台灣產險、中國信託產險等 車險成長率都逾10%,同樣高於同業平均的9%。
產險業從去年4月開始刮起一場防疫險風暴,六家主要防疫保單主 要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前總經理莊瑞德是第一位為防疫保單請辭的 產險高層,接著是兆豐產險前總經理游建烽請辭,分別由兩家公司副 總經理顏思齊、翁英豪代理,今年兩人都已正式升任為總經理;富邦 產險前董事長陳伯燿也申請退休後,由富邦財險總經理許金泉接任。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經過這場防疫保單風暴後,由於增減資後,日方 東京海上股權已過半,來到50.18%,董事長陳忠鏗、副董事長陳潤 智退休,4月11日董事會通過日方的志摩昌彥擔任董事長、裕隆集團 的許國興擔任副董事長;緊接著總經理林榮泰在5月3日為防疫保單事 件請辭負責,董事會並通過由賴麗敏接任。另外,中信產險董事會也 在5月11日通過聘前富邦產險資深副總經理林承斌擔任總經理一職。
產險公司中五家董事長或總經理因推出防疫保單造成重大虧損負責 ,即使有些公司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公司內部早已檢討聲四起、 炮聲隆隆,相關部門的主管或離職或調職或被記過,面對這一場產險 業大災難,少有公司「倖免於難」。
產險業高層13人換人只有6位是跟防疫保單巨額理賠有關,另7位是 其他因素去職,如泰安產險總經理郭鴻文及第一保總經理呂秋敏等退 休,新任總經理分別有原公司副總經理王修德、陳信坤升任;也有因 法人代表換人,如前中再保總經理鄭靜芬轉任長榮其他公司任職,該 公司總經理也由副總經理鍾志宏升任。
外商產險分公司近一年也有二家更換在台負責人,即新加坡商美國 國際產物總經理林建忠退休改換廖曉俐;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物內部 職務異動,台分公司負責人由原財務長游振東升任。
車廠界今年來走過一段艱難的時期,因為去年防疫險的影響,讓許多公司都陷入虧損的困境。不過,隨著今年第一季的獲利轉好,裕隆集團為了持續強化轉投資的產險公司財務,決定對旗下的裕隆、中華、裕融,以及和泰車旗下的和展投資進行增資。11日,裕隆集團董事會通過對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的增資案,預計將在6月底前完成,這將有效提升這兩家公司的資本適足率(RBC)。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在4月底已通過增資120億元,其中裕隆集團與日本東京海上兩大股東按照股權比例,分別認列49.48%及50.18%。接著,裕隆、中華及裕融董事會也分別通過增資22.35億元、28.9億元及8.2億元,預計將在6月底前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RBC提升至200%以上,恢復到法定資本適足水準。裕隆集團強調,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防疫險已於今年2月全數到期,這個事件對公司的一次性影響已經過去,預期今年的營運將回歸正常。 而和泰產險則預計在6月底前,透過和展投資以私募方式認購45億元的現金增資,並搭配不動產處分等規劃,預期將使資本適足率及淨值逐漸回復至法定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和泰產險去年已分別增資200億元及60億元,加上此次的45億元,累計現金增資已達305億元。
台灣裕隆集團旗下的三家公司——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融企業——昨日(11日)同時召開董事會,公布第一季財報。結果顯示,裕融企業和中華汽車的獲利均呈現成長,其中裕融企業的稅後純益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達到3.5元;但裕隆汽車則出現了衰退。裕融企業受汽車金融業務穩定成長帶動,第一季合併營收達97.8億元,年增長16.3%,營業利益23.1億元,年增長6.2%,稅後純益17.9億元,年增長10.54%,創下新高。中華汽車第一季合併營收90.76億元,年增長25.4%,營業利益6.8億元,年增長22.1%,稅後純益14.8億元,年增長16.9%,每股純益2.71元。這主要得益於MG新品牌的上市,讓中華汽車的營業收入、營業毛利和營業利益都較去年同期成長,顯示公司本業經營穩健且獲利能力提升。裕隆集團表示,今年是集團成立70週年,集團積極推動務實轉型,各項效益逐漸顯現,包括納智捷品牌電動車、裕日車及中華車的新車型、裕隆汽車的能源事業布局;金融水平事業在消金、企金及出行領域的成長、新店裕隆城商場開幕等,今年開始逐一展現成果,為集團中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至於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防疫險,已於2023年2月中旬全數到期,裕隆集團強調,防疫險事件僅為一次性影響,集團本業持續穩定獲利成長,預期今年營運將回歸正常。
台灣裕隆集團為了提升資本適足率,近日與日本東京海上產險共同支持子公司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進行增資。根據新聞稿,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於2023年4月底董事會通過增資新台幣120億元,裕隆集團與日本東京海上兩大股東全力支援,依照各自股權比率進行認列。昨日,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融企業董事會也相繼通過,將分別增資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計投資金額達到49.48億元、50.18億元及8.2億元,以強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資本結構。該公司目標在6月底前將資本適足率提升至200%以上,恢復到法定資本適足的水準,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受惠於汽車金融業務穩定成長,裕融企第1季合併營收97.8億元、年增16.3%,營業利益23.1億元,年增6.2%,稅後純益17.9億元、年增10.54%,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3.5元。
中華汽車第1季合併營收90.76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25.4%,營業利益6.8億元,年增22.1%,稅後純益14.8億元,年增16.9%,每股純益2.71元。主要係隨MG新品牌上市,2023年第1季營業收入、營業毛利和營業利益都較去年同期成長,顯示中華車本業經營穩健且獲利能力提升。
裕隆表示,今年是集團70年,集團積極推動務實轉型,各項效益逐漸顯現,包括納智捷品牌電動車、裕日車及中華車的新車型、裕隆汽車的能源事業布局;金融水平事業在消金、企金及出行領域的成長、新店裕隆城商場開幕等,今年開始逐一展現成果,形成集團中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礎。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已於2023年2月中旬全數到期,裕隆指出,防疫險事件乃一次性影響,集團公司本業持續穩定獲利成長,預期今年營運將回歸正常。
昨(11)日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融企業董事會通過,將分別增資轉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2.35億元、28.9億元及8.2億元,用以強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資本結構,俾使新安東京海上產險6月底前提升RBC到200%以上,恢復到法定資本適足的水準,為公司後續發展奠定穩健的基石。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於4月底通過增資120億,裕隆集團與日本東京海 上兩大股東按股權比例49.48%及50.18%認列,裕隆、中華及裕融董 事會再通過分別增資22.35億、28.9億及8.2億元,將有助新安東京海 上產險6月底前提升RBC至200%以上,恢復到法定資本適足水準。裕 隆集團強調,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已於今年2月全數到期,防疫 險事件為一次性影響,預期今年營運將回歸正常水準。和泰產險則預 計6月底前以私幕方式,由和展認購45億元現金增資,另搭配不動產 處分等規劃,預期資本適足率及淨值可逐漸回復至法定標準。和泰產 險去年已分別增資200億及60億元,加計此次45億,累計已現金增資 305億元。
保險業界最近有一大波動呢!金管會在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截至去年底,竟然有七家保險公司的財務比率不達標準,需要增資來穩定經營。這七家保險公司裡,有三家是壽險公司,分別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還有我們熟悉的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 其中,壽險公司方面,三商美邦人壽的資本適足率只有155.83%,低於法定的200%,而宏泰人壽的净值比也一直處於低於法定標準的水準。不過,這兩家壽險公司都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像是三商美邦人壽除了增資,還計劃出售不動產,宏泰人壽則是規劃出售不動產來提升資本等級。 再來是產險公司,受到防疫險的衝擊,五家產險公司的財務比率也出現問題,包括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這五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去年底都轉為負數,而且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中信產險的净值比也變成負數。這五家產險公司都提出了各自的改善計畫,包括減資、增資等。 對於這些保險公司的自救行動,金管會也表示將會提供協助,並且在2026年將會讓壽險業接軌IFRS17與ICS2.0,對保險業實務現況進行適應,並研議相關「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對於ICS的部分,將會針對股票、不動產、公共建設等提出因應措施,預計今年底前會公布相關方案。
【台北訊】近年來,台灣保險業面臨嚴峻挑戰,尤其防疫保單的理賠風暴,讓不少保險公司陷入財務困境。不過,根據最新資料,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標準,其中五家為產險業,兩家為壽險業。好消息是,金管會已經介入,並要求這些公司提出改善計畫,預計今年底前將全部達標。 這七家保險公司中,兆豐產險在2月底完成60億元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回升至200%的法定標準。而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和中信產險也預計在6月底完成增資,將能夠達到標準。和泰產險則因賣地案較為複雜,預計今年底前也能達到標準。 這波增資潮中,六家主力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總計增資金額已達至少1,450億元。而壽險業方面,三商美邦人壽和宏泰人壽也都在積極規劃增資和賣地,以提升適足率。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由於國際經濟金融情勢不穩定,加上疫情影響,金管會已採取六項措施來協助保險業。這些措施包括協助產險業準備重大事故準備金、減輕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負擔,以及幫助壽險業緩解現金流壓力等。 這次金管會的專案報告,將於今(11)日提交財委會審議。隨著這些改善計畫的逐步落實,台灣保險業有望逐步走出困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11)日將赴財委會對「國內保險業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及營運情形和改善計畫」做專案報告。
據報告指出,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業財務比率低於法定標準,金管會已在今年3月底請這七家公司,需在一個月內提增資、財業務改善計畫。
五家產險業中,兆豐產2月底完成60億增資後,已讓資本適足率回升到200%的法定標準,富邦產、新安東京和中信產也預期6月底完成增資後,都可達標,和泰產則因有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將達陣。
六家主力銷售防疫險的產險業,從去年啟動一波增資潮至今,總計增資金額已上看至少1,450億元。
另兩家壽險業部分,據了解,三商美邦人壽已增資、賣地、引進其他投資人,宏泰人壽也規劃賣地,以提升適足率達法定標準。
產險業則因防疫保單鉅額理賠,2022年大虧1,905億元,一年吃掉了產險逾20年的獲利。
金管會表示,因應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劇烈變動,及疫情影響,已採取六項協助保險業措施。
三項是協助產險業,包括允許產險業可視防疫險理賠情況,做重大事故準備金沖抵、可一次全額認列遞延所得稅資產,及居家照護融通額可減計提安定基金,以降低增資壓力、減輕虧損。
另三項是幫助壽險業,包括實施外匯準備金新制、准發行10年以上債券、放寬壽險業附條件賣回債券種類,藉以緩解壽險業現金流壓力、穩住獲利。
保險業努力自救,金管會亦承諾協助,即壽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 FRS17與ICS2.0,金管會表示,將研議相關「在地化及過渡化措施」 。ICS部分,將依保險業實務現況,在股票、不動產、公共建設等提 出因應措施,預計今年底前對外公布。
黃天牧11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國內產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 淨值比、營運情形暨改善計畫」,金管會明確指出,有個別保險公司 財務比率低於法定標準,已在3月31日發函要求一個月內提增資、財 務或業務改善計畫,保險公司皆已提出改善計畫。
兩家壽險去年底財務比率未達法定標準的,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 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去年底資本適足率(RBC)為155.83%,低於法 定標準200%,淨值比也連續兩期低於法定標準3%,屬於「資本不足 」;宏泰人壽則是淨值比連續兩期低於2%以下,宏泰人壽去年上半 年淨值比1.64%,去年底再掉到1.13%,屬於「資本顯著不足」。
金管會指出,三商美邦人壽已增資及持續規劃增資外,也將搭配出 售不動產、引進其他投資人,改善財務;宏泰人壽對則是規劃出售不 動產,以提升資本等級至符合法定標準。
另受到防疫險衝擊,有五家產險業財務比率未符法定標準,均屬於 「資本嚴重不足」,包含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 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去年底五家產險業資本適足率皆已轉為負數, 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中信產險淨值比也轉為負數。
五家產險各提出改善計畫,包含辦理減資、增資及持續規劃增資, 新安東京產已辦理減資並規劃再增;兆豐產已在首季增資達標;富邦 產、新安東京產、中信產預期6月底前增資後可達標;和泰產規劃6月 底前先現增45億元,淨值比將轉正,後續再處分不動產或其他規劃, 預期12月底達標。
台灣五家上市再保、產險公司第一季全數獲利,中再保稱霸冠軍! 近來,台灣的上市再保險和產險公司陸續公布第一季財報,讓人驚奇的是,這五家公司全部都取得了獲利的好成績。其中,中再保險以6.51億元的稅後盈餘傲視群倫,成為這波獲利潮的冠軍。 若以每股稅後純益來看,新光產險以每股1.43元的成績獲得最高分,顯示了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其次是旺旺友聯產險、中再保險、台產險以及第一保險,分別以每股0.89元、0.83元、0.67元以及0.25元的成績位居後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因承保大量防疫保單而陷入虧損的產險公司,在第一季依然保持虧損,但虧損金額逐月減少。金管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產險業因防疫保單已賠付2,683.2億元,防疫保單的理賠已接近尾聲。 面對如此巨大的理賠金額,防疫保單銷售量前六大的產險公司,包括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保險、中信產險,自去年起紛紛進行增資計畫,以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並逐步改善虧損情況。 以富邦產險為例,3月稅後虧損達18.07億元,第一季累計稅後虧損42.54億元;國泰產險3月稅後淨損9.5億元,首季稅後淨損為5.8億元;兆豐產險3月稅後虧損為7.19億元,第一季稅後淨損為6.51億元。而華南產險則因防疫保單銷售不多,去年和今年第一季都保持獲利,3月稅後盈餘為0.88億元,第一季稅後盈餘為1.79億元。
走出防疫保單風暴,五家上市的再保或產險公司第一季全部獲利, 以絕對金額來看,中央再保險第一季賺6.51億元居冠,若以每股稅後 純益比較,仍以新光產險每股1.43元最高。
上市再保或產險近期陸續公告第一季財報,以獲利金額來看,第一 名是中再保稅後盈餘6.51億元,其次是新產的4.53億元,台產稅後盈 餘有2.43億元,旺旺友聯產稅後盈餘有1.99億元,第一保稅後盈餘為 0.75億元。由於中再保去年辦理現金增資提高資本額,使每股盈餘被 稀釋,若以每股稅後盈餘比較,新產的1.43元最高,其他依序是旺旺 友聯的0.89元、中再保的0.83元、台產0.67元以及第一保0.25元。
去年承保大量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第一季依然虧損,但虧損金額 正逐月減少中。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產險業因防疫險已 賠付2,683.2億元,因疫情定義更改,防疫險理賠已接近尾聲。
面對如此鉅額理賠金額,防疫保單銷售量前六大的產險公司,包含 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保險 、中信產險,自去年起迄今紛紛進行多次不同金額的增資計畫,以符 合主管機關對保險業者所要求的法定標準,虧損情況也漸漸改善中。
依富邦金控先前公告,產險業龍頭的富邦產險3月稅後虧損18.07億 元,第一季累計稅後虧損42.54億元;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產險3月稅 後淨損9.5億元、首季稅後淨損則為5.8億元;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產 險,3月稅後虧損為7.19億元,第一季稅後淨損則為6.51億元。至於 華南金控下的華南產險因銷售防疫保單並不多,因此不管是去年或者 今年第一季都有獲利,3月稅後盈餘是0.88億元,第一季稅後盈餘1. 79億元。
近期來,台灣產險業界風雲變幻,由於去年以來防疫保單的賠付金額累計已超過2,600億元,對多家產險公司造成不小的損失。這股「震波」不僅讓多位產險公司高層職位出現變動,還引發了業界對於風險管理和市場策略的深度思考。 記者從相關消息人士處獲悉,去年7月,和泰產險總經理莊瑞德在就任不到一年後突然離職,這一離職事件在當時就引起了業界的關注。隨後,兆豐產險總經理游建鋒也步上了莊瑞德的後塵,離開了公司。而在富邦產險,董事長陳伯耀宣布退休,總經理一職則由許金泉接任。 就在這個背景下,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也傳來了總經理林榮泰請辭的消息。林榮泰在就任總經理期間,積極推動公司業務發展,不過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他在3日被證實請辭獲准。接替林榮泰的是賴麗敏,她將帶領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迎接新的挑戰。 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反映了台灣產險業在防疫保單賠付壓力下所面臨的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產險公司如何調整策略,降低風險,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在賴麗敏的領導下,未來將如何發展,讓人期待。
【台北訊】近期來,防疫保險的理賠風暴逐漸平息,卻又傳來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的一則人事變動。昨日(3日),新安東京海上正式公告,總經理林榮泰因應業務挑戰及公司發展需求,請辭獲准。接替林榮泰的是賴麗敏,預計於6月1日生效,並在金管會核准後正式派任。 新安東京海上發言人呂文泉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由於防疫保險帶來的各種紛擾,公司內部增資、減資等相關作業暫時告一段落。隨著理賠風暴逐漸走出陰霾,林榮泰為了讓公司能夠更好地負起經營責任,決定提前請辭。對此,市場普遍認為,賴麗敏的接任將為新安東京海上帶來新的活力。 賴麗敏擁有豐富的金融業經驗,此前曾在多家知名金融機構擔任要職,對產物保險行業有深入的了解。此次接任新安東京海上總經理,賴麗敏表示,將帶著對公司未來的熱忱和責任感,與團隊共同努力,推動公司發展,提升服務品質。 新安東京海上自創立以來,一直以「保障民生、創新發展」為使命,不斷推陳出新,為廣大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保險服務。此次人事變動,對公司而言,是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未來,新安東京海上將在賴麗敏的領導下,繼續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