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壽保險(公)公司新聞
全球人壽新推保單!下半年投資壽險新選擇!
7月1日,台灣壽險市場再掀波瀾,全球人壽保險公司推出多款新保單,讓消費者有更多投資選擇。這次全球人壽推出的新保單,以美元利變壽險為主,宣告利率介於3.1~3.3%之間,保單預定利率則在1.6~2%之間,提供消費者活著增加保障、身故資產傳承的雙重效益。
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新台幣投資工具有限,美元利變壽險成為傳統壽險保單的主力。全球人壽推出的「1314美好旺盛」保單,可選擇10、12或20年繳費,是市面上繳費期最長的保單之一。7月宣告利率達3.2%,保單預定利率為1.75%,還有高保額折減最高4%的優惠,適合各類消費者規劃保障與退休資產。
除了全球人壽,其他八大壽險公司也推出多款美元利變壽險,如國泰人壽的「吉利美滿」、富邦人壽的「富溢美利」、南山人壽的「美滿多福」等,均提供不同繳費期與保障型態,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
以南山人壽的「美滿多福」為例,提供六年期繳費,7月宣告利率3.2%,保單預定利率1.75%,高保額規畫及美元計價,可拉高壽險保障,並利用生命表上路之機,趁機拉高保障,累積資產、作資產傳承。
總之,全球人壽保險公司這次推出的新保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讓消費者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保單,規劃保障與退休生活。
低利率環境持續,保單預定利率低,加上新台幣投資工具不多,新台幣利變壽險幾乎不太具有競爭力;加上海外投資已無太多額度、匯兌成本波動又大,各壽險公司目前都以美元利變壽險為傳統壽險保單的主力,雖然保費高的「神單」多數是躉繳型,且多是銀行通路銷售,但在金管會政策引導下,壽險公司公開推薦的保單一定是多年期繳費的保障型商品。
但考量到台灣保戶還是偏好有儲蓄成份的保單,所以八家壽險公司多推薦六∼十年繳費美元利變壽險,保障型的宣告利率較高,目前都有3.1%以上,最高到3.3%,扣掉保單預定利率(1.6∼2%),都還有1.2∼1.55%的利差,乘上保單價值金後,就是保戶可以期待的增值回饋金。
再加上這類保單,壽險公司都給予轉帳加計高保費等折讓,即保費還有折減2∼6%不等,有助提高保單的內部報酬率(IRR),不過由於都分六∼十年以上繳費,短期投報率自然明顯低過躉繳保單,所以壽險公司訴求此類保單亦可當作「傳家保單」,即可進行資產傳承。
國泰人壽推薦下半年必買的一張傳統型保單即其「吉利美滿」,七年期繳費7月宣告利率3.2%,國壽推薦的理由是「兼顧理財與保障訴求」,透過宣告利率與保單預定利率1.8%的差額,即有增值回饋金,增加保單價值,身故保險金可採分期給付,亦可照顧遺族,最高可投保,最高可投保200萬美元。
富邦人壽推薦的亦是七年期繳費的美元利變壽險「富溢美利」,7月宣告利率3.1%、保單預定利率1.6%,比較特別的是第一年提供健檢,保戶健檢後,第二年到第七年保費可再折減1%,富壽推薦的理由是這張保單具有「健康促進、財富傳承、增值回饋及美元規劃」的四大功能,保戶最高可投保100萬美元。
南山人壽前五月在美元傳統型保單銷量排名第一,其推薦的是六年期繳費美元利變壽險「美滿多福」,7月宣告利率3.2%,保單預定利率1.75%,推薦理由是可透過高保額規畫及美元計價,拉高壽險保障,且7月1日第六回合生命表上路,長年期壽險費率相對會較便宜,可趁機拉高保障,再加上利變壽險宣告利率的增值回饋機制,再增加保障,亦可累積資產、作資產傳承。
新光人壽則是以其可六年、十年或20年繳費的新美元利變壽險「美欣富貴」來應戰,7月宣告利率3.3%,是各公司推薦保單中宣告利率最高者,與保單預定利率間的利差1.55%亦是最高,加上保費折減最高4%,算頗有競爭力的分期繳美元保單,且最低投保門檻3,000美元,也算是小資族能負擔的入門保單,最高則是200萬美元,新壽推薦的理由即是使用第六回生命表,保費相對便宜,可滿足保障規劃。
前五月美元傳統型保單銷售第二高的中國人壽,推薦的是6月就已開賣的「鑫美傳富」,7月宣告利率3.2%,保單預定利率2%,是八張保單中預定利率最高者,保費計算理論上就會比較便宜,六年或十、20年期繳費,保費折讓最高3%,投保門檻最低8,000美元,中壽推薦的理由是首年即有高保障,還有失能豁免保費,再加上增值回饋金、生命末期提前給付,累積財富又能自主運用,且可選擇一次或分期給付保險金,有助財富傳承。
台灣人壽推薦的是7月宣告利率3.25%的「富利美」,六年繳費,保單預定利率1.75%,最高可投資1,000萬美元,台壽推薦的理由是美元資產配置、繳費六年就終身保障,且有失能豁免保費、有機會額外拿到增值回饋分享金等。
三商美邦人壽推薦的是「增美滿」,7月宣告3.1%,二種繳別若是二年繳保單預定利率1%,六年繳則是1.75%,保額最低門檻3,000美元,三商壽推薦其可增值保額潛力,可分期給付,有利身故傳承規劃。
全球人壽則是推薦其新保單「1314美好旺盛」,可以10、12或20年繳,是八家中推薦繳費期最長者,7月宣告利率3.2%,保單預定利率則是1.75%,高保額折減最高4%,還有轉帳及彙繳件等折讓,全球強調這張保單繳費期間有高保障,繳費期滿保價金累積速度快,適合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作保障規劃,也能累積退休資產。
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第二季台北市A辦空置率為2.97%,正式跌破3%大關,即使新增供給的元大人壽大樓,也因供集團使用,全屬自用,因此無法緩解租金上漲、空置率下跌的供不應求局面,間接帶動辦公需求往東移動的趨勢。
瑞普萊坊調查,近半年來,企業置產、買殼有明顯東移的趨勢,尤其以松山、內湖、南港和汐止最為熱門,光是上半年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商辦大樓、廠辦大樓,總成交金額就有294億元。
其中,位於松山、內湖、南港和汐止的成交案,就囊括總成交金額的八成五。
就上半年前成交金額排名前十大的上述四大熱區商辦和廠辦大樓,有高達八棟是屬於企業用需求,而且以高科技產業居多。
包括威剛科技集團以38.53億元收購「長虹雲端科技大樓」、聯發科以32.6億元買下「遠傳內湖大樓」、安普新集團17.11億元買下「南軟一期D棟」一樓和二樓、惟義公司16.38億元買下「聯合科技中心A棟」、台灣立訊精密15.01億元買下「長虹新銳科技大樓」、和潤企業7.2億元買下「聯虹識野科技大樓」部分樓層、東碩資訊6.36億元買下「國揚矽谷」部分樓層、撼訊科技5.6億元買下「聯合科技中心B棟」一到四樓等。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分析,近年台北市中心辦公大樓嚴重供需失衡,供不應求,據調查,今年最新完工的兩棟新辦公大樓,早已經被預租一空,包括富邦遼寧大樓、全球人壽希望廣場,幾乎多已被預租;甚至租金、售價都逐年攀升,使得企業物色自有總部辦公大樓的方向,明顯向外圈延伸,走向郊區化、總部化的趨勢。
特色1:結合資產配置、認知功能障礙與壽險保障三者合一的美元保單。美元商品進行資產配置是目前許多國人的優先選項,而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同時具有保險保障及資產累積的功能,是配置首選。
特色2:提供認知功能障礙保障。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統計,國人的不健康平均存活年數8.4年,過程中可能面臨失能、臥病在床,長照費用將是沉重開銷。
特色3:指定保險金定額、定期給付予受益人。利用分期定額保險金給付功能,讓指定保險金能用定額的方式分期給付予受益人,達成資產傳承與規劃。
特色4、特色5:0~73歲皆可投保、2年或6年期繳費終身保障。以「全球人壽企開得勝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定額給付型)」為例,是目前市面上唯一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給付的美元保單,分批買進美元用以繳納保費,可分散匯兌風險。
台灣壽險業保單紓困貸款熱絡,核貸金額逼近百億!自7月1日開辦以來,平均每天增加逾4億元的速度核貸,到9日為止,核貸金額已超過30億元,動用保單貸數逾3.7萬張。其中,全球人壽保險公司表現亮眼,與其他壽險公司共同推動這項紓困措施,為民眾提供緊急資金援助。由於需求熱絡,預計8月初核貸金額將突破百億元。此外,富邦人壽也推出2%的安心貸專案,提供更多元化的貸款選擇。
壽險業者表示,保單紓困貸款增加速度真的超出預期,估計8月初左右,核貸金額即可能突破百億元。而這項紓困貸款將持續申請到9月底,台灣人壽則是可申請到12月底。
據統計,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及遠雄人壽等九大壽險公司,到7月9日就已核貸3萬6,926件,核貸金額已逾29.94億元,整體壽險業估計已逼近或超過31億元。
目前核貸量最大仍是國泰人壽,已逾1.3萬件,金額近11億元,其次是南山人壽有7,100件,金額逾6.6億元,富邦人壽亦有近5,300件,金額近4億元,另外如新壽、三商壽、中壽及全球等,核貸金額都逾1∼2億元。
考慮保戶1.28%保單紓困貸款額度可能仍不夠用,富邦人壽12日也宣布推利率2%的保單貸款,總額度150億元,保戶只要借滿30天沒有還款,就可享有120天年利2%的保單低利貸款。
富邦人壽表示,2%的安心貸專案,保戶若有富邦人壽的台幣傳統型保單、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變額保單,以及連結結構型債券的投資型保單等,即主要是傳統儲蓄險及投資型保單都可動用,但外幣保單及利變保單則不在2%的專案內。
壽險業從7月1日起開辦保單紓困貸款,保戶在每家保險公司若有保價金的保單(各家可借險種規定不同),最高可借10萬元,三年借款年息1.28%。
其中富邦人壽從開辦以來,每天借款金額逾5,600萬元,到7月9日止已借出近4億元,亦已開放投資型保單可適用1.28%專案,所以只要是新台幣計價的保單、有保價金,每位保戶最高可借10萬元。
但有些保戶可能早期投保連動債保單或是儲蓄險,有多張的保單價金超過10萬元,但1.28%一人在一家公司最多只能借10萬元,富邦人壽指出,若保戶仍然有資金調度的需求,可以申辦120天年率2%的貸款。
全球人壽指出,認知功能障礙保障可提供中重度失智的保障。國人平均的不健康平均存活年數來到8.4年,這過程中可能面臨「失能」、「臥病在床」等風險,需要專人照顧,長期下來的長照費用將會是沉重的開銷,規劃保障時不可忽視。
其次,許多人受疫情影響一年半來減少旅遊及購物消費性支出,可趁現在抓準時機配置美元資產,具資產累積功能的美元利變保單進行資產規劃,不但能補足壽險保障及風險缺口,還可累積退休資產。此外,對於希望能夠透過壽險保障來守護家人的民眾,還可利用分期定額保險金給付功能,讓指定保險金能用定額的方式分期給付予受益人,在滿足遺族照顧需求下,亦能達成資產傳承與規劃。
以全球人壽於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推出專屬銷售商品「全球人壽企開得勝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定額給付型)」為例,是目前市面上唯一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給付的美元保單;0∼73歲皆可投保,分別為2年期、6年期繳費終身保障,如客戶分批買進美元用以繳納保費,可分散匯兌風險。
近年來頻傳勞保等退休年金可能無法支撐未來民眾退休給付,當無法依賴社會福利制度,或是不想帶給子女扶養負擔時,退休準備還是要靠自己。全球人壽建議,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準備,透過「全球人壽企開得勝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定額給付型)」給家人跟自己及早備妥保障,享受樂退生活無煩惱。
台灣股市戰局再起,菱光集團總裁黃育仁率領旗下菱光、東友、光菱三家子公司,對鈺叡大股東達勝伍發出反收購強襲,展開激烈的反攻戰。對此,鈺叡昨日下午宣布,持股達五成的大股東達勝伍因應保險資金介入經營權爭奪,造成股東困擾,決定全面撤出鈺叡,並將所有股份轉讓給其他投資者。而擔任鈺叡及達勝伍董事長的郭冠群,預計將引入關係資金接手股權,繼續操刀收購案。
然而,戰局瞬息萬變。就在昨日晚間,黃育仁陣營的菱光、東友、光菱三家公司突然發函達勝伍,表示願以優於市場價格的條件,購買其手中全部的鈺叡股權。這一舉動,讓原本已經穩定下的鈺叢戰局,再次掀起波瀾。
這場收購戰中,黃育仁的菱光集團選擇了以保險資金作為後盾,而對手則是達勝伍背後的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中國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在這場資金戰中,黃育仁是否能夠成功反擊,讓菱光集團取得鈺叡的控制權,引人關注。
據悉,菱光集團總裁黃育仁表示,他們提出的收購條件是「優於市場可能或潛在買家之價格」,這意味著菱光集團願意為了取得鈺叡的控制權,不惜支付更高的價格。這一決定,讓人們對黃育仁的膽識和決心有了更深的認識。
而鈺叡方面,董事長郭冠群則表示,他對黃育仁的收購舉動表示欢迎,並期待有關方面能夠通過正當的渠道進行協商,以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收購條件。對於黃育仁的收購意願,郭冠群表示將保持開放態度,並將進一步與黃育仁及其代表團隊進行溝通。
總結來說,這場由黃育仁率領的菱光集團對鈺叡的收購戰,不僅是兩家公司的對決,更象徵著台灣保險業界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隨著戰局的發展,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場戰役的最新動態。
東元集團經營權之爭再起波瀾,菱光科技董座黃育仁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東友科技,近期也成為了公開收購的對象。根據新聞報導,安富國際投資已向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申報,計劃從7月8日至8月5日進行對東友科技的公開收購。這一收購案引發了市場對父子之爭延續的關注。
安富國際投資預計收購最高33,760,970股,約為東友科技已發行股份總數的三成,最低收購數量則為5,626,829股,約為5%。每股收購價格為18.2元,比東友科技7日收盤價15.8元高出15.19%。不過,安富國際強調,這個收購價已經得到會計師出具的价格合理性意見書,並指出若以近一年交易日均價計算,溢價率將達46.3%。
對此,黃育仁並不甘示弱,決定展開反擊。他計劃以優於市場或潛在買家的價格,買受達勝伍所持有之全數鈺叡公司股權。黃育仁還特別致函達勝伍創投,要求在出售鈺叡公司股權前,先行通知菱光科技、東友科技、光菱電子等公司,以確保達勝伍以最有利價格出售股權,避免損及公司及股東利益。
市場傳言指出,黃育仁已經以菱光科技、東友科技、光菱電子等三家公司名義,致函達勝伍創投,並要求督促其以最有利價格出售鈺叢公司股權。然而,黃育仁對此傳言並未表達明確態度,似乎仍留有後手。
鈺叡昨日下午宣布,持股五成的大股東達勝伍因為有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中國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資金投資,受到外界質疑以保險資金介入經營權之爭,造成股東諸多困擾,達勝伍最終決定完全撤出鈺叡,要將全部股份轉讓給其他投資人。擔任鈺叡及達勝伍董事長職務的郭冠群,預期將引入關係資金接手股權,繼續操刀收購案。
不料昨日晚間風雲變色,黃育仁陣營菱光、東友、光菱三家公司同時函告達勝伍,擬以優於市場價格買下其所持有全數鈺叡股權。
東元經營權之爭再掀案外案,安富國際投資7日向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申報擬公開收購東友科技,由於安富國際董事長高東海為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的民間友人,市場也將此收購案視為父子之爭的延長賽。
據安富國際揭露,公開收購東友科技期間自7月8日起至8月5日止,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3,760,970股(約為被收購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三成,最低收購數量為5,626,829股(約為被收購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5%),每股收購價格訂為18.2元,以東友科技7日收盤價15.8元計,溢價率僅15.19%。
惟安富國際投資強調,收購價18.2元已經會計師出具價格合理性意見書,若以東友科技近一年交易日均價計算,溢價率達46.3%,以前120、60、30個交易日均價計算,溢價率亦分別達到39.78%、32.46%、31.22%。
7日晚間,傳出不甘一直站在防守方的黃育仁,隨後也提出反制,決定以名下菱光科技、東友科技、光菱電子等三家公司的名義,致函給鈺叡的大股東達勝伍創投,擬以優於市場或潛在買家之價格,買受達勝伍所持有之全數鈺叡公司股權。
市場並傳黃育仁在函中還特別敬告達勝伍,在有意出售鈺叡公司股權前,能先行通知菱光科技、東友科技、光菱電子等公司,前往商議買受鈺叡公司股權細節。以免達勝伍未以最有利價格出售鈺叡股權而損及達勝伍公司、六大壽險公司包含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中國人壽等股東及其保戶的權益,並要求「確實督促達勝伍創投,是否有以最有利之價格出售鈺叡公司股權,以免權益受損而不自知。」
市面上已有東友科技、光菱電子等三家公司,致函給鈺叡的大股東達勝伍創投的文件流出,不過針對此市場傳言,黃育仁仍表示,暫不對此表示意見,似乎對此反制行為仍留有後手。
台灣壽險業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自7月1日起推出保單紓困貸款措施,結果出乎預期地熱烈。在短短三個營業日內,前八大壽險公司已核貸超過1.3萬張保單,總金額達10.88億元,而還有近千張保單、約8千萬元正在受理審查中。這個數字顯示,申請量比預估還要多,顯見保戶對此措施的需求殷切。
全台22家壽險公司同日上線,保險局也在6日公布,截至5日為止,共受理1萬4,369位保戶申請,涉及保單16,288張,申貸金額超過13億元。這項措施預計持續到9月底,只要是有保價金的保單,並符合各公司自行公布的條件,就能申請。
在這波紓困貸款中,年收入50萬元以下的人士每人可貸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已額滿,因此壽險業的保單紓困貸款成為接力者。每人在每家壽險公司最高可申請10萬元,三年內的利率低至1.28%,遠低於勞工紓困貸款的1.845%。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全球人壽等前八大壽險公司,在首三個營業日就吸引超過萬人申請。由於部分人會動用多張保單,因此截至5日為止,這八大公司共核貸超過1.33萬張保單,總金額超過10.88億元,平均每張保單借款超過8萬元。
其中,國壽已核貸3.82億元、南山人壽2.64億元、富邦人壽約1.7億元,是目前核貸金額最高的三家。其他五家也有數千萬元以上。大型壽險公司強調,目前已能達到受理申請後當天核貸,並迅速將金額匯入保戶帳戶。
此外,由於許多壽險業務員因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工作,業績受衝擊,也計劃利用保單紓困貸款。各家壽險公司表示,對保戶申請沒有限制身分,也沒有額度限制,業務員也能自由申請。
國壽特別提到,已為業務員提供多項紓困方案,若業務員仍需申請保單紓困貸款,只要主管確認後,也能立即辦理。
台灣保險業界近日掀起一陣波瀾,因為六家壽險公司捲入了東元父子之爭的風波。據了解,這六家壽險公司包括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以及中國人壽,他們共同投資了創投達勝伍,而達勝伍則是鈺叡創投的大股東,而鈺叡則是對菱光進行公開收購的主要力量。 由於壽險資金不得介入經營權之爭,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於6日透露,這六家壽險公司已經向達勝伍去函,要求召開股東臨時會,解釋參與鈺叡公開收購菱光一案的決策。然而,達勝伍目前尚未正式回應。 若達勝伍無動於衷,保險局表示,這六家壽險公司將不再參與達勝伍募集的相關創投基金。而若達勝伍同意撤出菱光的收購案,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也指出,收購資金的來源將需要重新公告。 保險局局長施瓊華在7月1日已經對此事件表態,強調壽險資金不得介入被投資公司的營運,包括轉投資創投。他要求這六家壽險公司檢討是否已經超越當初的投資目的,並考慮是否需要改變投資決策。 這六家壽險公司中,宏泰人壽和遠雄人壽各持有達勝伍21%以上的股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和全球人壽各持有10%,中國人壽則持有5.71%。保險局也於隔日召集這六家壽險公司的總經理開會,強調投資續後管理的重要性。 對於此事件,壽險業者也感到冤枉,他們指出,按照當前的規定,投資創投不能超過創投規模的25%,且不能出任董監事。他們強調,未來在考慮投資時,將增列相關「條款」,確保不會違反保險法,不會參與經營權之爭。 此外,有報導指出,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中嘉董事長郭冠群合作,成立了資本額達10億元的鈺叡公司,並於6月21日宣布以每股29元收購菱光最多50.1%的股權,菱光正是黃茂雄兒子黃育仁的核心事業。 目前,此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除了批評壽險資金參與經營權之爭外,也有關注到中信銀提供收購履約保證等問題。
此外,東元電機董事會6日決議,配合主管機關防疫需求,股東常會將延期至7月23日,於東元電機中壢廠舉行。針對股東會新訂日期,菱光表示,沒有異議,不過希望東元電機儘速提供包括選舉票格式、選票分割等攸關股東投票權公平、公正行使的相關資訊,並確保股東常會的報到、入場、投票等一切事務都能在充分、完整保障股東權益的情況下順利進行。
東元經營權之爭,因東元會長黃茂雄聯手私募基金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合資新設鈺叡投資,對菱光發動公開收購攻勢,讓經營權之爭延燒到菱光。
針對鈺叡投資公開收購菱光案,依法菱光須召開臨時董事會提具審議報告,供股東參考,惟菱光多次召開臨時董事會都因東元電機法人股東代表連昭志、東安投資法人股東代表余信達,以及光倫電子法人代表王健(王民)未出席,因出席董事未過半數,無法成會。
不過,菱光表示,因此次公開收購事宜對股東權益影響甚距,為維護股東利益,經出席董事討論,決議委聘兩位獨立專家,會同獨立董事就原審議委員會應審議之事項進行審議並提供專業意見,同時並聘任會計師出具股權價格合理性意見書給予股東參酌。
據菱光獨立專家和獨立董事審議結果,發現鈺叡和主要股東達勝伍在資本額、實收已發行股份總數與公開收購說明書不符,也無從判斷公開說明書內達勝伍主要股東投資狀況與投資金額。
此外,經查達勝伍主要股東包含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寶慶投資、宏佳投資及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著眼於保險業資金運用有明確限制,此部分亦尚待主管機關釐清。
再者,獨立專家和獨立董事咸認為鈺叡此次公開收購是為了取得菱光控制權,但鈺叡設定的公開收購價格僅29元,尚未達到會計師分析的合理價格區間29.86元至41.95元下緣。
據了解,達勝伍目前仍未正式回應六家壽險公司,但若達勝伍置之不理,未來壽險公司將不再參與此創投管理公司募集的相關創投基金;若達勝伍的資金應六大壽險公司要求撤出菱光的公開收購案,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亦表示,則公開收購的資金來源等要重新公告。
東元父子經營權之爭意外擴及保險及金融業者,保險局局長施瓊華7月1日即公開表態,對外界揭露鈺叡公開收購菱光案,背後大股東創投達勝伍有六家壽險公司投資達78%,恐有保險資金介入經營權爭奪的疑慮,施瓊華強調壽險資金不得介入被投資公司營運,轉投資創投亦同,將請六家公司檢討是否已超越當初投資目的及「投資決策是否要作改變」。
六家投資達勝伍的壽險公司即宏泰人壽、遠雄人壽都有21%多,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及全球人壽各10%,另外中國人壽則投資5.71%,保險局隔日亦找六家壽險公司總經理開會,要求強化投資續後管理,六家壽險公司在2日即發函達勝伍,要求儘速召開股東臨時會,說明參與公開收購菱光的決策。
壽險業者亦喊冤,現在投資創投不能逾創投規模的25%,且不能出任董監事,達勝伍投資鈺叡且參與公開收購菱光,這些壽險大股東事先根本不知情,創投基金也不用事先打招呼,但未來考慮投資時要增列「條款」,即被投資公司不得作違反保險法的相關投資,即不能參與經營權之爭。
外界報導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找上中嘉董事長郭冠群,合資成立資本額10億元的公司鈺叡,6月21日鈺叡宣布在6月22日到8月10日,以每股29元,公開收購菱光最多50.1%股權,而菱光即是黃茂雄兒子黃育仁的核心事業。
現在輿論除批評六大壽險資金參與經營權之爭,亦指如中信銀提供公開收購履約保證等,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銀行是依相關授信原則審查。
22家壽險公司都在7月1日同步上線,保險局6日亦公布22家壽險公司到5日止共受理1萬4,369位保戶申請保單紓困貸款,共有1萬6,288張保單,申貸金額13億1,700多萬元;這項保單紓困貸款可申請到9月底,只要有保價金的保單且符合各壽險公司自行公布的內容即可申請。
由於年收入50萬元以下、每人可貸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已額滿,壽險業保單紓困貸款7月接力,只要有保單價值金的保單(有些壽險公司沒有開放投資型保單或利變年金),每人在每家壽險公司最高可申請保單貸款10萬元,三年內利率只要1.28%,比勞工紓困貸款利率1.845%還低。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全球人壽等前八大壽險公司,三個營業日就湧進逾萬人申請,有些人會動用兩張以上保單,所以到5日為止,八大壽險共核貸1.33萬張以上保單,核貸金額逾10.88億元,平均每張保單借款8萬元以上。
其中,國壽已核貸3.82億元、南山人壽亦核貸2.64億元、富邦人壽則約1.7億元,是目前核貸金額最高的三家,其他五家亦都有數千萬元以上。大型壽險公司表示,目前已可達到受理保單紓困申請當天就核貸,甚至錢就馬上匯到保戶帳戶,以解保戶燃眉之急。
另外,由於許多壽險業務員行銷保單時也自己先投保,業務員在這波疫情中亦因無法正常拜訪客戶,業績受衝擊,亦打算動用保單紓困貸款,各家壽險公司表示,並沒有限制保戶申請的身分,且沒有額度限制,所以自家業務員要申請保單紓困貸款,一樣「從寬認定」。
國壽部分則表示已提供業務員多項紓困方案,若仍要申請保單紓困貸款,只要單位主管提報確認,亦可立即辦理。
台灣金管會保險局近期對壽險資金的使用設下了新規定,不希望這些資金介入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權。消息人士透露,針對此一原則,已有六家壽險公司聯合行動,向達勝伍創投發函,要求於7月17日舉行股東臨時會,並在會議中禁止使用其資金進行對菱光科技的公開收購。這起事件源於鈺叡公司欲公開收購菱光科技,而鈺叡的背後大股東達勝伍創投則由壽險資金支持,此舉引起了廣泛關注。 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雖然壽險業可以阻止郭冠群等人使用壽險資金收購菱光,但對於郭冠群與黃茂雄等人利用其他資金進行收購,則無能為力。預計鈺叡收購菱光科技的案件仍將繼續進行。 達勝伍創投為了進行這項收購,曾向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中國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募集資金,總額達12.3億元,佔達勝伍創投股本約78%。這筆資金最終被投資於鈺叡公司,並用於收購菱光科技。 金管會保險局官員強調,壽險資金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被投資公司的經營,這一原則有兩個法源依據:一是《保險法》第146之1條;二是《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第7條。官員進一步表示,各壽險公司都應依此原則管理其被投資公司。 為了落實這一原則,六家壽險公司已向達勝伍創投發函,要求在7月17日的股東臨時會議中,禁止使用其資金進行公開收購菱光科技。這意味著即使達勝伍創投投資了鈺叡,鈺叡也不得使用這筆資金進行收購。
鈺叡公司公開收購菱光股權案,因為鈺叡的大股東達勝伍創投背後為壽險資金,引發軒然大波。消息人士指出,壽險業可以擋下中嘉董事長郭冠群等人不用壽險業的資金收購菱光,卻無法擋住郭冠群與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等人用其他資金來收購菱光,預料鈺叡收購菱光還是會繼續下去。
郭冠群主導的達勝伍創投,向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中國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募集資金,合計12.3億元,占達勝伍創投股本約78%;達勝伍創投把募集來的資金,投資在今年6月15日成立的鈺叡公司,且用鈺叡來收購菱光。
金管會保險局官員昨日重申,金管會不希望壽險資金介入人家的經營,不管直接或間接都一樣,各壽險公司都應該依照這樣的原則來管理被投資公司。
保險局官員說,壽險資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涉入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有兩大法源,一是保險法第146之1條;另一為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第7條,「保險業不得直接或間接透過創投,介入被投資事業之經營管理及投資決策」。
消息人士透露,六家壽險公司昨日已發函達勝伍創投,要求7月17日舉行股臨會,六家壽險公司屆時將提議,禁止達勝伍創投的資金被用於公開收購菱光,也就是說,達勝伍雖然投資鈺叡,但鈺叡不可以拿達勝伍給的資本去收購菱光。
台灣保險業近期掀起一陣風波,關鍵焦點落在全球人壽保險公司身上。根據最新消息,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昨日於線上記者會上強調,將密切關注宏泰、遠雄、國泰、台灣、全球與中國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並要求其投資創投公司達勝伍不得介入經營權之爭。這起事件起因於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中嘉董事長郭冠群合資成立鈺叡,計劃收購黃育仁事業核心菱光公司過半股權,引發法律爭議。 黃茂雄在5月時宣布,將與郭冠群合資成立鈺叡,並計劃收購菱光公司過半股權。然而,黃育仁向金管會檢舉,指出鈺叡背後的創投公司達勝伍,其背後資金來源包括上述六家壽險公司,若被用來收購菱光,可能違反保險法。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保險公司資金來自大眾,投資創投公司不應該介入公司經營權之爭。她強調,持有鈺叡五成股權的大股東達勝伍創投,絕對沒有利用保險業資金介入企業經營權爭奪,收購菱光是著眼其轉型潛力,將協助菱光提升營運效能和規模。 不過,對於達勝伍創投的說法,施瓊華表示,金管會對個案本身沒有意見,但保險業資金具有公共性,不應該拿來做經營權之爭。她指出,若投資後目的不符合原來投資目的,保險業投資後的「續後管理機制」應該發揮作用,保險公司應該要檢視並作出決策處理。 根據保險局統計,目前六家壽險共持有達勝伍創投高達78%股權,總投資金額達12.3億元。施瓊華呼籲,保險業應善加行使股東權,檢視投資計畫與決策,盡到「續後管理」的責任。
台灣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近日強調,壽險資金不得介入被投資公司營運,轉投資創投亦同,針對近期東元經營權之爭,施瓊華指出,若創投達勝伍已介入經營權之爭,恐不符保險資金的公共性。此舉涉及全球人壽保險等六家壽險公司,讓人質疑保險資金是否介入經營權爭奪。施瓊華要求六家公司檢討是否已超越當初投資目的,並提醒壽險公司應以股東身分表達意見,若已不符合資金運用目的、不合乎保險法,將要求六家公司自行檢討「投資決策是否要作改變」。
針對此事件,保險局引用媒體報導,指出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找上中嘉董事長郭冠群,合資成立資本額10億元的公司鈺叡,並以每股29元,公開收購菱光最多50.1%股權。菱光即是黃茂雄兒子黃育仁的核心事業,而鈺叡最大股東、即持股50%的達勝伍創投,其78%的股權握在六家壽險公司手中,包括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及中國人壽。施瓊華強調,壽險業資金依據保險法不得介入被投資公司經營、不得出任董監事、亦不得與關係人合作介入經營權之爭,而壽險資金投資創投公司,創投公司再去投資其他公司,都要受同樣的限制。
施瓊華進一步指出,六家壽險公司投資達勝伍創投,都沒有超過25%、亦沒有出任創投董監事,即第一層是合法;第二層是目前菱光的公開說明書上已揭露,達勝伍後面有六家壽險公司投資,此時壽險公司必須善盡「續後管理」之責,即投資的創投在精神上亦不得介入任何經營權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