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壽保險(公)公司新聞
台灣保險業投資創投介入經營權引爭議,金管會保險局擬修正保險法子法,未來保險業投資單一創投與私募股權基金限額,由25%一口氣降到10%。這項政策調整意味著,未來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家業者加入同一檔基金才能完成募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保險局將於今日召開公聽會,與業界代表共同討論相關法規。
近期,東元父子之爭引發了廣泛關注,黃茂雄利用友人主持成立的鈺叡公開收購兒子黃育仁旗下菱光,而鈺叡背後持股五成大股東創投達勝伍,擁有六家壽險公司,包括遠雄、宏泰、國泰、台灣、全球及中國等,投資合計達78%,引發外界對於壽險業資金介入經營權之爭的疑慮。
保險局將於13日召開公聽會,邀請保險、創投、併購與私募股權、股權投資等公會或協會代表參與,討論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其中,將增訂投資後監督管理機制,保險業投資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要先以合約或協議方式,明訂不得直接或間接介入被投資事業的經營管理及投資決策,並定期檢視。若違反合約或協訂,就要有資金退場計畫或一定的措施。
保險局還計劃修改子法,將保險業對單一創投、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限額,由現行25%降到10%。此舉不僅適用於壽險業,也包括國家級私募股權基金、投信或券商募集投資在五加二產業的私募基金等。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先前發生的事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保險業資金不應該介入公司經營權之爭。若保險業者無法有效管理所投資的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保險局將傾向於縮減投資額度。公聽會將傾聽與會者的意見,未來法規也將進行預告。
全球人壽保險公司近日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原因是台灣保險局對壽險業投資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政策將進行重大調整。根據新聞報導,這次調整主要是針對近年來壽險業投資創投基金介入企業經營權的現象,為了保障保險業的穩定性,保險局決定將保險業投資單一創投基金的限額從25%降低至10%,並要求私募股權基金也遵守創投的管理規定。 這項政策的出台,源於今年7月東元電子家族內鬥事件,鈺叡家族意圖公開收購菱光公司,背後的創投達勝伍則有六家壽險公司投資,其中就包括全球人壽保險。由於這起事件涉及保險業資金直接涉入企業經營權之争,保險局認定其違反保險法規,並對此進行嚴管。 為了進一步規範保險業的投資行為,保險局將召開會議,與保險、創投、併購和私募股權等相關公會或協會代表討論「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這次會議將增訂「投資後監督管理機制」,要求保險業投資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前必須以合約或協議方式明確規定不得直接或間接介入被投資事業的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並定期檢視,違反者將執行資金退場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局還直接調整了保險業對單一創投、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限額,從25%降低至10%。這意味著以後基金募集的難度將大為提高,因為一檔基金需要找到的壽險公司數量將從四家增加到十家。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對台灣保險業的投資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今年7月因為東元父子之爭,鈺叡要公開收購菱光,鈺叡背後大股東創投達勝伍有六家壽險公司投資達78%,即遠雄、宏泰、國泰、台灣、全球及中國等六家壽險公司,意外「間接」捲入經營權之爭,保險局認定實質違反保險法,但因法規未明訂,因此由壽險公司以股東身份先去函達勝伍創投,最後達勝伍撤出鈺叡,但保險局認為有業者「亂搞」,決定嚴管。
保險局13日將找保險、創投、併購與私募股權、股權投資等公會或協會代表,討論「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其中將增訂「投資後監督管理機制」,保險業投資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要先以合約或協議方式,明訂不得直接或間接介入被投資事業的經營管理及投資決策,且要定期檢視,若違反合約或協訂,就要有資金退場計畫或一定的措施。
更重要的是保險局直接調整保險業對單一創投、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限額,由現行25%降到10%,等於以前一檔基金大約找四家壽險公司就募滿,現在得找十家,募集難度將大為提高。
AppWorks自2012年啟動第一支基金Fund I,最近完成第三號基金募集,主要投資人包括台灣大哥大、Axiom Asia Private Capital、富邦人壽、全球人壽、宏泰集團、緯創資通、國泰人壽、群聯電子及國發基金。前次募集的Fund II規模約5,000萬美元,因大量資金看好新創產業,AppWorks Fund III也被超額認購。
近幾年之初創投將投資聚焦在ABS(AI人工智慧、Blockchain區塊鏈、Southeast Asia東南亞)三大主題,去年取得E輪投資的Lalamove,在香港創業,擴大台灣與東南亞市場,之初是A輪投資者;最近新興的「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Token)風潮正夯,之初參與Animoca Brands新一輪美元募資,Animoca Brands將利用募得資金進一步加速成長,持續推廣NFT應用。
之初創投指出,AppWorks Fund III最初設定規模1億美元,因聚焦的ABS三大領域成長速度快,加上之初加速器校友、導師帶來案源,優質投資機會流入速度持續加快。
為讓股東把握三大引擎未來五至七年成長動能,增加公司在區域規模優勢、強化從種子輪到C輪能全方位領投,最後同意募滿股東合約允許的募資上限,總金額達1.5億美元。
東元父子之爭,黃茂雄藉友人主持成立的鈺叡公開收購兒子黃育仁旗下菱光,因鈺叡背後持股五成大股東創投達勝伍有六家壽險公司即遠雄、宏泰、國泰、台灣、全球及中國等六家壽險公司,投資合計達78%,有公司持股最高超過22%,引發外界對於壽險業資金介入經營權之爭的疑慮。
保險局13日將找保險、創投、併購與私募股權、股權投資等公會或協會代表,討論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其中將增訂投資後監督管理機制,保險業投資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要先以合約或協議方式,明訂不得直接或間接介入被投資事業的經營管理及投資決策,且要定期檢視,若違反合約或協訂,就要有資金退場計畫或一定的措施。
此外,保險局擬修改子法,調整保險業對單一創投、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限額,由現行25%降到10%。甚至包括國家級私募股權基金、投信或券商募集投資在五加二產業的私募基金等。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先前爆發的事件,社會極為關注,即保險業資金不宜介入公司經營權之爭,若保險業者無法有效管理所投資的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則保險局傾向投資額度限縮,13日公聽會將傾聽與會者的意見,未來法規也會預告。
秉持著「因為愛責任在」的品牌精神,台灣的全球人壽保險公司不僅在保險業界獨樹一幟,更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將愛與責任的種子播撒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最近,全球人壽榮獲第22+1屆現代保險「保險信望愛獎」,囊括「最佳社會責任獎」壽險組優選和「最佳整合傳播獎」優選雙項殊榮,這個榮耀的時刻,也選擇了線上直播的方式與眾分享。
這次獲獎,全球人壽實至名归。它不僅在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上表現亮眼,還長期支持忠義基金會,傳遞保險相互扶助的精神。從2012年到2021年,全球人壽透過「認養、體驗、義賣」三步驟,支持忠義基金會,累積友善農業義賣總金額超過新台幣1千萬元,並與捐血活動結合,累計募得18.5萬c.c.的血液,補充國家血庫。
公司還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陪伴弱勢孩童,增加他們的社會參與。此外,全球人壽也將可愛的石虎「Takemehome」設計理念融入輔銷贈品,引起大眾對忠義孩童和瀕臨絕種動物議題的關注。
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上,全球人壽也表現出色。2020年的企業責任報告書獲得第十三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的「企業永續報告獎─金融及保險業銀獎」和「企業永續卓越案例─社會共融獎」。2021年,公司出版了首份企業永續報告書,展現了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人壽的2019年品牌工程「因為愛責任在」整合傳播專案,榮獲本屆「最佳整合傳播獎」優選。而2020年的「MotherEarth全球挺全球」品牌傳播專案也入圍了「最佳整合傳播獎」。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球人壽在母親節推出的這個專案,運用多國語言,寫給地球母親的一封信,傳遞了對這片土地、世界以及對地球母親的愛與責任。
【台北訊】近日來,台灣壽險業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財務的衝擊,積極推動保單紓困貸款措施,受到廣大保戶熱烈迴響。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八家壽險公司累計核貸金額已達82.69億元,其中,全球人壽的貢獻相當顯著。 這波保單紓困貸款自7月1日開始實施,讓持有保價金保單的保戶,能夠在各自公司開放的險種及每人每家最高10萬元的額度內,享有三年借款利率1.28%的優惠。該措施旨在幫助保戶度過財務困難時期,減緩疫情對個人財務的影響。 從開辦至今,申請人數持續增加,7月上半月每天申請人數增長速度約為4至7千人,借款金額也以每天3至5億元的速度上升。不過,7月下半月申請人數逐日減少,顯示急需用錢者多已獲得借款。截至8月2日,累計已有9萬4,121人次申請,動用保單件數應已超過10萬張,申請貸款金額達84.54億元。 在這波紓困貸款中,全球人壽的貢獻不容小覷,核貸金額接近32億元,佔比近39%。其他如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公司,也分別核貸逾10億元、近10億元及7.12億元。而三商美邦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等公司,則各有近3至5億元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人壽是唯一一家可申請至今年12月底的公司,目前核貸金額約2.7億元。各公司以9月底為保單紓困貸款的最後申請期限,顯示出對民眾財務支持的重要性和決心。
全球人壽榮獲「最佳社會責任獎」壽險組優選肯定,不僅達成8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長期支持忠義基金會公益團體,傳遞保險相互扶助的精神。
全球人壽長期透過「認養、體驗、義賣」三步驟,支持忠義基金會,包括認養「我的一畝田、我的一畝茶」,保證收購以友善農法耕種的稻田及茶園,支持台灣農業永續發展,自2012∼2021年累積友善農業義賣總金額超過新台幣1千萬元;發揮二次公益的義賣結合捐血活動,2016∼2020年累計募得18.5萬c.c.的血補充國家血庫。
此外號召同仁響應,結合內外勤之志工活動陪伴,增加弱勢孩童社會參與,包含小朋友體驗割稻等數場志工陪伴活動與邀請參與大型健康促進活動;更將可愛石虎「Takemehome」設計理念融入輔銷贈品,邀請大眾關注忠義孩童及瀕臨絕種動物議題。
全球重視ESG議題,持續發揮影響力並將企業永續發展融入經營模式中,2020年之企業責任報告書獲得第十三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企業永續報告獎─金融及保險業銀獎」及「企業永續卓越案例─社會共融獎」兩項殊榮,2021年出版首份企業永續報告書,展現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
此外,全球人壽以2019年品牌工程「因為愛責任在」整合傳播專案,榮獲本屆「最佳整合傳播獎」優選。全球人壽也以2020年「MotherEarth全球挺全球」品牌傳播專案入圍「最佳整合傳播獎」。
2020年適逢新冠疫情全球延燒,全球人壽在母親節也推出與過往不同的「MotherEarth全球挺全球」品牌傳播專案,運用多國語言,以寫給地球母親一封信傳遞對這片土地、世界以及對地球母親的愛與責任。
壽險業從7月1日開辦保單紓困貸款,即每一保戶在每一家壽險公司 若有保價金的保單,可在各公司開放的險種及每人每家最高10萬元的 額度內,享有三年借款利率只要1.28%的優惠,以紓解保戶可能在這 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出現財務難關。
從開辦以來,申請人數不斷增加,7月上半個月幾乎每天都是增加 近4∼7千人的速度,借款金額也以每天3∼5億元速度增加,但7月下 半個月可能需金恐急者大多已借款,每天增加人數降到2千人左右, 借款金額已逐日有減少,7月30日跟8月2日單日申貸金額都不到2億元 ,申貸速度放緩,應是急需用錢者多已申請,下一波高峰可能是月底 開學前的學費調度潮。
至8月2日,累計已有9萬4,121人次申請保單紓困貸款,申請動用的 保單件數應已破10萬張,申請貸款金額84.54億元,累計已核貸82.6 9億元,預估本月就會突破百億元。
各壽險公司因保戶人數、開放可動支保單項目及辦理管道各不相同 ,核貸速度及金額也會有落差,到8月2日為止,國壽已核貸近4.5萬 件保單、核貸金額31.97億元為最多;其次是南山人壽逾1.6萬件、金 額13.6億元;富邦人壽則有近1.5萬件,金額逾10億元。
新壽以9千多件,金額7.12億元排名第四大;第五是三商美邦人壽 ,有6,750件,金額4.8億元。中壽及全球人壽各有4千多件,金額4億 及3.5億元左右,各家都是以9月底為保單紓困貸款最後申請期限,台 灣人壽則是唯一一家可申請到今年12月底,目前核貸近3,400件,金 額約2.7億元,但若看申請金額則已近3億元。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變動頻繁,由於公債殖利率下滑及保險局發出「黃牌」警示,六大壽險公司決定在8月份停止調升宣告利率。這些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和台灣人壽,他們都宣布將維持目前的宣告利率不變。 特別的是,三商美邦人壽成為唯一一家在8月份調升宣告利率的公司,他們將部分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上調了5個基本點,從3.1%升至3.15%。然而,由於市場無風險利率即公債利率的下降,以及保險局對於高利率吸引保戶的關注,大多數公司選擇按兵不動。 保險局近期對傳統型保單的躉繳保費比率進行了嚴格監管,並正在調查是否有公司利用高利率或高佣金來吸引保費。這些措施旨在確保保單相關成本和契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會為負,並減少壽險公司承受過高利率風險的風險。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上半年整體壽險業的躉繳傳統壽險、利變壽險以及利變年金新契約保費,佔整體壽險資產面新契約保費的32%以上。其中,台銀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和第一金人壽等公司的躉繳保費比率明顯超過平均值。富邦人壽、合庫人壽和全球人壽等公司的躉繳保費也略高於平均值。 上半年壽險新契約保費總額達5,156億元,其中躉繳保費(含投資型保單)佔66.3%。若排除不負擔投資風險的投資型保單,躉繳保費約占23%。這些數據顯示,保險業在吸引保費方面依舊依賴躉繳保費,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問題。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業在面對市場變化和監管壓力時,正努力調整其策略,以確保長期的穩定發展。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 都已確定8月宣告利率不調整,美元保單宣告利率仍維持7月水準,即 理財型最高2.7∼3%,保障型最高3.1∼3.3%。
目前僅三商美邦人壽表示,會調高部分美元保單宣告利率5個基本 點(1基本點是0.01百分點),調升後最高宣告利率由3.1%拉高到3 .15%。
市場人士透露,保險局最近又盯上躉繳保費比率過高的公司,要檢 視是否有用高宣告利率或高佣金,吸收保費的情況,希望注意保單相 關成本、CSM(契約服務邊際利潤)不得為負等問題,再加上市場無 風險利率,即公債利率走跌,各公司商品策略也都轉趨低調,暫不調 高宣告利率,以免被打入黑名單。
壽險公會統計,上半年整體壽險業躉繳傳統壽險、利變壽險以及利 變年金新契約保費,占整體壽險資產面新契約保費逾32%,明顯超過 32%的公司有台銀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 、第一金人壽等,富邦人壽、合庫人壽、全球人壽則比平均值超過一 點,這些公司主要都是躉繳利變壽險、利變年金銷售比重較大,也有 公司下半年推出新利變壽險,宣告利率較「積極」,也被保險局注意 到。
上半年壽險新契約保費5,156億元,其中躉繳保費(含投資型保單 )共3,417億元,占比約66.3%,但若扣除壽險公司不負擔投資風險 的投資型保單,躉繳保費約1,176億元,占率約近23%;若只看資產 面新契約保費(即扣除壽險公司不負擔保障風險的投資型保單),占 率則約32%。
據悉,保險局主要是希望壽險公司不要用高利率、高佣金吸收保費 ,且認為傳統型保單躉繳保費比率不宜過高,以免壽險承受過高利率 風險。
全球人壽保險自2019年起,秉持著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堅定承諾,積極落實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展現對環境永續的熱情。今年,公司正式推出首份「企業永續報告書」,將ESG理念融入企業治理3.0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透過互動式體驗,向大眾親切傳達永續理念。 報告書遵循國際準則GRI準則編製,並獲獨立第三方確信,內容豐富,涵蓋永續治理、客戶關懷、友善職場、幸福社會及環境保護五大藍圖。全球人壽不僅回應國際趨勢,落實14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個方面展現卓越的永續發展成果。 公司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相關投資項目累計逾60億元,並鼓勵保戶使用線上智能服務,成長率近30%。同時,全球人壽致力成為「幸福企業」,建構性別平等、多元包容的友善職場,女性主管職占比達46%,並連續三屆榮獲教育部「運動企業認證」。 副董事長林文惠表示,疫情與氣候變遷對全球帶來衝擊,顯示人與自然環境的緊密關係。全球人壽深信,落實ESG理念,是每個人的責任。公司不僅透過體育發展、教育成長及公益耕耘展現企業責任,更透過農學體驗與綠色產品義賣,傳遞愛與責任的信念,為臺灣注入更多幸福能量。
全球人壽搶攻數位轉型,成為第四家試辦遠距投保作業的壽險公司!隨著疫情持續,全球人壽積極響應保險局的政策,成功獲得核准,將推動「一刷、二錄、三簽」的簡易投保流程,讓保戶在這個特殊時期也能安全投保,保障不中斷,同時也幫助業務人員拓展事業不受限。
目前已有國泰、中國、富邦及全球人壽四家壽險公司取得遠距投保作業的試辦資格。與傳統的視訊投保不同,這四家公司可以透過電子簽章和視訊身份認證,實現投保無紙化,讓保戶和業務員都無需擔心紙本文件的傳遞。
全球人壽的遠距投保流程共分為五步:備、採、驗、簽、送。全程只需一機即可完成,並採用生物辨識技術來確認客戶身份,結合GPS定位和簽名數位加密,確保簽名的不可否認性。錄音錄影雙錄系統則能確保資訊不落地,保障保戶和投保流程的權益。
透過業務人員提供的連結下載APP,保戶可以輕鬆完成遠距投保。無論要保人、被保險人是不同人,或分處不同地點,都可以同時進行投保,達到零接觸、零落地、零紙本的效果,完全符合遠距投保作業的資安規格。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表示,公司近年來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以保戶和業務人員為核心服務對象,並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運用數位智能開拓新商機。
此外,全球人壽早已部署的mPOS「業務行動辦公室」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遠距投保作業迅速擴展。透過身分驗證和生物辨識雙重認證,即時錄製客戶簽署要保書的過程,並將錄影即時上傳,強化客戶資料安全。未來,全球人壽還將擴展遠距生調、保全與理賠等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服務範圍。
全球人壽2021「企業永續報告書」接軌國際,編製遵循國際準則GRI準則,揭露內容經獨立第三方確信;自主提升規格,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永續會計準則(SASB)」及「永續保險原則(PSI)」納入,內容完整涵蓋「永續治理」、「客戶關懷」、「友善職場」、「幸福社會」及「環境保護」五大永續發展藍圖,並回應國際趨勢落實14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闡述公司在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永續發展的績效及理念作為。
全球人壽將企業永續發展融入經營模式,積極響應政府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實踐綠色金融永續,相關投資項目累計逾60億元,並鼓勵保戶開通線上智能服務,成長率近30%。同時致力成為「幸福企業」。建構性別平等、多元包容的友善職場,其中女性主管職占比為46%,打造健康運動職場,更連續三屆榮獲教育部「運動企業認證」。
全球人壽副董事長林文惠表示,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對世界各地造成莫大衝擊,彰顯人類作為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我們相信落實ESG,守護世界萬物的愛,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而全球人壽推己及人,發揮企業責任最大價值,與永續共存,全球人壽將愛與責任轉化為體育發展、協助教育成長及落實公益耕耘的力量,全球不只認養,還透過農學體驗陪伴教育,讓愛與責任的信念,傳遞下一代;透過綠色產品的義賣,讓更多家庭享用無毒又健康的農產品,同時也能幫助失依兒少,成為善循環的起點,為臺灣挹注更多幸福能量。
目前已有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及全球人壽獲准試辦遠距投保作業,有別與沒有試辦的壽險視訊投保,這四家公司可以電子簽章加視訊等身份認證,作到投保無紙化、資料不落地,保戶或業務員亦沒有要繳回紙本等顧慮。
全球人壽強調遠距投保全程五步驟即「備、採、驗、簽、送」,且只要一機就能完成投保流程,且採生物辨識確認客戶身份,電子簽名結合GPS定位、簽名數位加密,可達到不可否認的效果,加上錄音錄影雙錄系統,資訊不落地確保資訊安全,可確保保戶及投保流程的各項權益。
全球人壽試辦的遠距投保作業,保戶只要點擊業務人員提供的連結並下載APP後,即可輕鬆完成遠距投保,且即使要保人、被保險人不同一人、且在不同地點,也可同時在線上進行投保,不須與業務員面對面,達到零接觸、零落地、零紙本,更符合遠距投保作業要求的資安規格,可滿足長期對抗疫情下的投保需求。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表示,全球人壽近年積極發展數位化轉型,以保戶與業務人員為兩大服務對象,並秉持公平待客原則以客戶的各式需求為導向,運用數位智能協助業務人員開創新商機。
全球人壽表示,多年前就已超前部署的mPOS「業務行動辦公室」,在這次疫情衝擊下,即可快速延伸至遠距投保,透過身分驗證與生物辨識雙認證,即時錄製客戶簽署要保書的過程,錄影即時上傳,強化保障客戶資料安全,未來亦可望延伸到遠距生調、保全與理賠等服務,擴大對客戶的服務範圍。
父親是家庭的中堅力量,確保他們的健康和經濟安全,對整個家庭來說至關重要。近期,南山人壽和全球人壽兩大保險公司都針對父親投保提出了專業建議,強調爸爸們應該擁有的五種保單: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傷病、癌險及失能險。這五種保單可以根據個人的收入和年齡,採取疊加、定期改終身等投保模式,確保在健康或生病時,經濟上不會有後顧之憂。
南山人壽建議,對於常是家庭經濟支柱的爸爸們來說,壽險、意外險、重大傷病及癌險的保額規劃,最好能達到家庭年收入的5~10倍。此外,還要考慮子女教育費用、房貸負擔等因素。在醫療險方面,每天2,500~5,000元的住院日額,可以享有較佳的醫療品質。長照險則以每月3~6萬元的看護費為基礎,以減輕高齡時的照護經濟壓力。
全球人壽則指出,由於新冠肺炎影響,部分產業停業或減班,一些負擔家計的爸爸們可能需要另謀生計,這時的壓力更大。因此,建議透過保單規劃,分擔意外或疾病造成的經濟壓力。全球人壽建議以變壽險為主約,搭配醫療險、癌險附約,視保障需求自行規劃保單組合。
根據父親的年齡或家庭責任階段,南山和全球人壽都提供了不同的投保建議。對於30~40歲的爸爸,或是新手爸爸,除了基本的壽險、意外險保障外,南山建議還要有日額及實支實付醫療險;全球則建議要有壽險搭配失能豁免及實支實付醫療。40~50歲的爸爸,除了基本醫療保障外,南山建議增加還本壽險,全球則建議強化重大傷病及多次給付的癌症保障。50歲以上的爸爸,則應完善醫療保障、準備退休金規劃,並增加長照保障,以避免人生不「晚美」。
南山人壽建議,常是肩負家庭經濟來源的爸爸們,壽險、意外險、重大傷病及癌險的保額規劃,最好是家庭年收入的5∼10倍,額外再考慮子女教育費用、房貸負擔等,若規劃住院日額醫療險,每天若有2,500∼5,000元,可享有較佳的醫療品質,規劃長照險則以每月3∼6萬元的看護費為基礎。
全球人壽則以新冠肺炎造成部分產業停業、減班,一些負擔家計的爸爸們恐必須另謀生計,肩上壓力更大,這種不能倒下的壓力,必須在經濟仍許可時,適度透過保單規劃,分擔意外或疾病造成的經濟壓力,建議可以利變壽險為主約,搭配醫療險、癌險附約的方式,視保障需求自行規劃保單組合。
南山及全球人壽都依父親的年齡或家庭責任階段提供投保建議,第一階段是30∼40歲,或是新手爸爸,初承擔成家負擔或迎接新生命,爸爸們必須有最基本的壽險、意外險等保障外,南山建議要有日額及實支實付醫療險;全球建議要有壽險搭配失能豁免及實支實付醫療。
第二階段是40∼50歲、或學業期爸爸,即子女從小學到大學階段,有額外的教育或補習支出,南山人壽建議此階段的爸爸除有基本醫療保障外,可增加還本壽險,因應若提早離開職場,現金流不中斷;全球則建議要強化重大傷病及多次給付的癌症保障。
第三階段是50歲以上、或空巢期爸爸,即子女逐漸完成學業,自己也進入退休準備期,南山及全球人壽都建議,除完善醫療保障、準備退休金規劃之外,應增加長照保障,減輕高齡需長期照護的經濟風險,避免人生不「晚美」。
全球人壽保險公司一直以「因為愛 責任在」作為品牌理念,不僅落實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責任,也積極響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決心。自2019年起,公司自主編製的報告書今年正式更名為「企業永續報告書」,並在官網的企業永續專區中,以互動式體驗的方式,親民地闡述永續理念。 這份報告書遵循國際GRI準則,並經過獨立第三方的確信,內容涵蓋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永續會計準則及永續保險原則,並聚焦於永續治理、客戶關懷、友善職場、幸福社會及環境保護五大發展藍圖。它回應了14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闡述了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績效及理念。 全球人壽副董事長林文惠強調,疫情和氣候變遷對世界的衝擊,讓人們更加意識到與大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她認為,落實ESG,守護世界萬物的愛是每個人的責任。公司透過體育發展、教育成長和公益耕耘,將愛與責任轉化為實際行動,透過農學體驗陪伴教育,以及綠色產品義賣,幫助失依兒少,為台灣帶來幸福能量。 全球人壽將企業永續發展融入經營模式,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更獲得第13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公司積極響應政府綠色金融行動方案,相關投資項目超過60億元,並將氣候變遷議題作為今年度的重要專案。公司還認養無毒茶米義賣,協助減少碳排放1,988.1 kgCO2-eq。 此外,全球人壽還致力於建立一個幸福企業,推動性別平等和多元包容的友善職場文化,並連續3屆榮獲教育部「運動企業認證」。2021年的「企業永續報告書」已經上線,大家可以至全球人壽官網(https://www.transglobe.com.tw)的企業永續專區下載閱讀。
全球人壽2021企業永續報告書遵循國際GRI準則,經獨立第三方確信,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永續會計準則及永續保險原則納入,內容涵蓋永續治理、客戶關懷、友善職場、幸福社會及環境保護五大永續發展藍圖,回應國際趨勢落實14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闡述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的績效及理念作為。
全球人壽副董事長林文惠表示,疫情、氣候變遷對世界衝擊,彰顯人類作為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落實ESG,守護世界萬物的愛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全球人壽推己及人,發揮企業責任最大價值與永續共存,將愛與責任轉化為體育發展、協助教育成長及落實公益耕耘的力量。透過農學體驗陪伴教育,讓愛與責任的信念傳遞下一代;透過綠色產品義賣讓更多家庭享用無毒健康的農產品,幫助失依兒少,成為善循環的起點,為台灣挹注幸福能量。邀請內外勤同仁與保戶、大眾等利害關係人將所得再次回饋給社會,永續落實農業與生態共存,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落實對保戶保障的永續承諾。
全球人壽將企業永續發展融入經營模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獲第13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獨立董事占所有董事席次過半數,響應政府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相關投資項目逾60億元,降低投資對環境負擔;氣候變遷議題亦成為全球人壽今年度重要專案,秉持生態保育初衷,認養無毒茶米義賣破千萬,協助減少碳排放1,988.1 kgCO2-eq。同時致力成為幸福企業建構性別平等、多元包容的友善職場,更連續3屆榮獲教育部「運動企業認證」。
2021「企業永續報告書」請至全球人壽官網(https://www.transglobe.com.tw)企業永續專區下載。
全球人壽指出,秉持「因為愛、責任在」品牌理念,從ESG落實愛 與責任,因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與環境永續,展現充分落實永續發展 的決心,自2019年開始自主編製報告書。
全球人壽2021「企業永續報告書」接軌國際,編製遵循國際準則G RI準則,揭露內容經獨立第三方確信;自主提升規格,將「氣候相關 財務揭露(TCFD)」、「永續會計準則(SASB)」及「永續保險原則 (PSI)」納入,內容完整涵蓋「永續治理」、「客戶關懷」、「友 善職場」、「幸福社會」及「環境保護」五大永續發展藍圖,並回應 國際趨勢落實14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闡述公司在環境、 社會、治理永續發展的績效及理念作為。
全球人壽副董事長林文惠表示,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對 世界各地造成莫大衝擊,全球人壽相信落實ESG,守護世界萬物的愛 ,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而全球人壽推己及人,發揮企業責任最大價值 ,與永續共存。全球人壽將愛與責任轉化為體育發展、協助教育成長 及落實公益耕耘的力量。
全球人壽不僅認養,還透過農學體驗陪伴教育,讓愛與責任的信念 ,傳遞下一代;透過綠色產品的義賣,讓更多家庭享用無毒又健康的 農產品,同時也能幫助失依兒少,成為善循環的起點,為台灣挹注更 多幸福能量。
全球人壽秉持愛護在地生態保育的初衷,2012年起透過「我的一畝 田」計畫認養無毒耕種稻田,不間斷地力挺台灣無毒農業與在地農家 ,所有認養的稻田皆採用無毒耕種的「自然農法」。2020年更創新結 合「我的一畝田」認養石虎米,復育當地石虎生態圈,自2012年至今 認養稻米56,954公斤,累積投入及義賣金額約2,065萬元。2018年起 推展「我的一畝茶」計畫,透過認養臺灣藍鵲茶的契作,至今已認養 茶葉450台斤,累積投入及義賣金額約56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