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壽險業RBC全數出爐 南山人壽達280%** 台灣21家壽險公司2023年資本適足率(RBC)全數公布。六大壽險公司中,凱基、富邦、國泰、台壽等大型壽險公司RBC均超過300%,南山人壽RBC達280%,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 金管會要求保險業RBC必須達到200%,淨值比不得連續兩期低於3%。南山人壽雖RBC小幅下降,但仍維持在280%以上,淨值比為6.66%。 宏泰人壽先前RBC僅145.82%,但積極處分資產,並提高出租投報率,目前RBC已回升至214.68%,順利達標。 新光人壽目前RBC為176.37%,淨值比為4.47%,為資本不足階段。新光金已轉增資70億元資金給新壽,並通過辦理現金增資,預計籌資125億元,此外,新壽也計劃發行次債籌資80億元。 三商美邦人壽RBC下降至111.09%,但去年底淨值比已回升至2.97%。三商壽表示,已通過普通股現增案,並擴大籌資管道,包括普通股、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 金管會已要求兩家未達標壽險公司全力達標。新光人壽預計在6月前完成籌資,三商美邦人壽透過調整資產配置、擴大籌資管道,也有望在6月前達標。**
壽險業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全數出爐,六大壽險公司中,包含凱基、富邦、國泰、台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的RBC皆在300%之上,南山人壽RBC達
280%,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而金管會也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在今年6月盡全力達標,兩家壽險公司也提出最新自救方案。
金管會以每半年度為基準,要求保險業RBC不得低於200%、淨值比不得連兩期低於3%,兩大指標為金管會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參考指標。2023年底壽險業經會計師查核的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也已全數公告。
21家壽險中,法巴人壽、合庫人壽、安聯人壽、安達人壽、友邦人壽等公司的RBC皆在500%之上,而六大壽險公司中,凱基人壽由去年6月RBC 299.58%、淨值比5.88%,提升為RBC 339.97%、淨值比6.47%;富邦人壽去年6月RBC為316.6%、淨值比8.99%,提升為RBC 336.09%、淨值比9.8%;國泰人壽由RBC311.54%%、淨值比7.64%,提升為RBC 323.45%、淨值比8.38%;台灣人壽去年6月RBC為289.27%、淨值比6.14%,提升為RBC 305.44%、淨值比6.93%;而南山人壽則小幅下降,但仍維持在280%以上、淨值比6.66%。
而宏泰人壽在去年6月底RBC僅145.82%,屬於資本顯著不足,淨值比2.42%,也未達標準,但宏泰人壽積極處分資產,去年12月就曾公告已處分台北市南港區玉成段二小段232地號土地,總交易金額逾30億元、預計處分利益5.5億元,加上提高出租投報率,努力提升RBC,在去年12月底RBC回升至214.68%、淨值比3.2%,順利達標。
如今僅剩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尚未達標,新光人壽去年12月底RBC為176.37%、淨值比4.47%,屬於資本不足階段。為了強化資本,新光金已於3月
28日以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資金外,3月29日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預計發行普通股16.7億股,目標籌資125億元進而注資新壽,另外,新壽也計劃發行次債籌資80億元。
三商壽RBC由去年6月140.23%下降至年底的111.09%,但是三商壽透過調整資產配置,強化股票部位操作,去年底淨值比已由6月2.84%回升至2.97%,已接近達標。三商壽表示,今年3月董事會通過各項籌資規劃,除再次通過普通股現增案,並將私募案由原本普通股外,新增納入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擴大籌資管道。後續各項規劃若能順利推展,RBC未來可望回升到法定標準以上。
**年輕人保險指南:南山人壽教戰三招「保夠保本保大」**
面對醫療進步和經濟風險,年輕族群應及早規劃保險。據金融研訓院調查,逾四成20~29歲年輕人金融素養低落。南山人壽提出「保夠再保本」、「保近再保遠」、「保大再保小」三招,協助年輕人用有限預算買到合適保險。
**優先保障醫療與意外風險**
南山人壽強調,規劃保險應優先考量「保障額度」是否足夠因醫療或意外造成的經濟衝擊。新型療法和藥物費用高昂,建議提前規劃足額保障。
**年輕族群投保三原則**
南山人壽提出三大投保原則:
- **保夠再保本:**避免迷思於「還本」和「終身」保障,優先確保「足額」保障。預算有限時,建議先用定期險規劃所需保障,再逐步規劃還本或終身型保險。
- **保近再保遠:**先規劃現階段或近期可能發生的風險,再考慮較長遠的退休、長照需求。大學生和社會新鮮人可優先規劃意外傷害險和醫療險。
- **保大再保小:**即將成家的年輕人建議先規劃住院日額、實支實付和手術等一年期商品,建立足夠的醫療保障。待行有餘力再考量其他家人保障。
**針對不同類型年輕人的保險建議**
南山人壽針對不同類型年輕人的保險需求提供建議:
- **愛運動族群:**意外風險較高,建議規劃意外傷害和運動保障險種。
- **保險小白:**優先規劃住院日額、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險。
- **打拚開創期:**優先規劃實支實付、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障,避免疾病造成收入中斷。
- **築巢準備期:**加強住院日額、實支實付、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障。
**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連續兩月衰退 南山人壽二月減少350人**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月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較上月減少1,167人,三大通路皆出現衰退。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來到20萬5,993人,連續兩个個月衰退;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減少154人,來到7萬8,212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減少四人,達8萬9,348人;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3,553人。
業者分析,業務員登錄衰退主要是因今年2月遇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加上各大保險公司有考核機制,因此影響業務員登錄情形。另外,經代業務員近年增長速度較快,到2月底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只差3.8萬人。
以各壽險公司來看,2月僅有六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但人數皆在百人以下。而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業務員人數都較上月減少350人以上。展望今年,六大壽險公司增員目標人數為22,500人,為了達標正在積極搶才。
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在2月皆出現衰退,2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009人,來到20萬5,993人,連續二個月衰退;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減少154人,來到7萬8,212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減少四人,達8萬9,348人;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3,553人,較1月減少1,167人。
壽險業者分析,業務員登錄連續二個月衰退,主要是因今年2月遇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公司增員速度也有減緩,加上各大保險公司有考核機制,因此影響業務員登錄情形。另外,經代業務員近年增長速度較快,到2月底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只差3.8萬人。
以各壽險公司來看,2月僅有六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但人數皆在百人以下,增加最多的是凱基人壽,較上月增加67人,安聯人壽、全球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及台新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正成長。而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業務員人數都較上月減少350人以上。
展望今年,六大壽險公司增員目標人數為22,500人,為了達標正在積極搶才。
南山人壽建議,應優先思考「保障額度」是否足以支撐因醫療或意 外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尤其隨醫療技術持續進步,如在罹病後想採用 新式療法及醫療藥物,更需要提前規劃足額的保障。
針對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南山人壽提出三大投保原則建議,一是 保夠再保本,建議年輕族群在規劃保險時,勿陷入「還本」或「終身 」保障等迷思,卻忽略「足額」保障的重要性。若年輕人預算有限, 建議可先以定期險規劃所需保障,待行有餘力,再進一步規劃還本或 終身型保險。
二是保近再保遠,應先著眼於人生現階段、或近年可能發生的風險 損失做保險規劃,再進一步思考未來退休、長照等較長遠的需求。大 學生或社會新鮮人經常會以機車通勤,發生交通意外的可能性較高, 建議此族群可優先規劃意外傷害險、醫療險。
三是保大再保小,針對即將步入成家階段的年輕族群,會建議優先 幫自己規劃住院日額、實支實付、手術等一年期商品,先建構足夠的 醫療保障,避免因意外或疾病對既有生活造成衝擊、甚至造成其他家 人的負擔;待行有餘力,再考量家中小孩或其他家人的保障。
針對喜愛跑步健行或出外旅遊的年輕族群,意外風險較高,南山人 壽建議可先考慮提供意外傷害及強化運動保障的險種;預算有限、尚 未有任何保險規劃的保險小白,可優先規劃住院日額、重大疾病及意 外傷害險;針對埋首工作、正值打拼開創期的年輕族群,為避免因疾 病造成收入中斷,建議優先規劃實支實付、重大疾病及意外傷害等保 障;對於開始成家或買房規劃的年輕族群,建議加強住院日額或實支 實付、重大疾病及意外傷害保障。
【金融新聞】央行升息壓力下,南山人壽勇敢自救!商辦投資幾乎絕跡,業界吹起冷風
最近金融圈沸沸揚揚,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壽險業界更是心驚膽戰。這次升息對壽險業的商辦投資來說,可說是雪上加霜。由於接軌2026年的大關將近,不少壽險公司正努力自救,而南山人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商辦投資,這個曾經讓壽險業興奮不已的熱門選擇,現在卻因為升息和接軌的壓力,幾乎要「絕跡」。由於升息,壽險不動產的投報率最低門檻拉上2.97%,而現行商用辦公室幾乎無法達到此報酬率,讓壽險資金難以繼續大舉進軍商辦大樓。
南山人壽在這波升息風波中,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勇敢自救。據了解,南山人壽正計劃出售部分不動產,以充實資本,並為未來的接軌做好準備。這不是南山人壽第一次在金融風浪中挺身而出,它也曾多次以創新策略,讓業界刮目相看。
回顧去年,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行動已經大幅減少,僅有國泰人壽、台新人壽出手,且都集中在台北以外的地區。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市場環境的變化,也顯示了壽險業對未來的谨慎態度。
儘管不動產價格高漲,但壽險業在這波升息和接軌的風暴中,不得不放緩不動產投資。去年整體壽險業不動產租金約340億元,連續兩年超過300億元,但這些數字在升息和接軌的背景下,顯得格外艱難。
南山人壽的行動,無疑為業界樹立了一個典範。在這波金融風暴中,它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勇敢地站了起來,為未來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這讓人不禁對南山人壽的未來充滿期待。
去年壽險業投資不動產行動銳減,僅兩家壽險、合計三筆,今年部 分壽險要自救,還將賣不動產,包含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都不 排除要出售不動產充實資本,大型壽險也可能出售不動產,以利未來 接軌。
央行從2022年開始利率連五升,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 從先前的2.095%已拉高到2.845%,上周央行意外升息半碼,最低投 報率再拉上2.97%,已逼近3%,壽險業者表示,現行商用辦公室幾 乎無法達到此報酬率。亦即壽險資金恐難再大買商辦大樓。
不動產市場價格仍處相對高檔,加上壽險業面臨2026年接軌保險負 債會計IFRS 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現在任何投資及業務,都須考 量接軌後資本適足率的影響,讓壽險業從去年開始就放緩不動產投資 。
去年僅有國泰人壽、台新人壽出手,國壽去年買的二筆土地分別在 桃園、台中,都不在台北,台新人壽去年購買竹北科技園區的大樓單 層,今年初也買下台南永康的廠辦,顯示壽險業近年在獵地或不動產 投資上,皆移往台北市以外的地區。且相較2022年有五家壽險、11筆 不動產交易,去年壽險不動產交易明顯大幅減少,早期壽險一年動輒 數百億元獵地買樓的景況亦不復見。
近年來不動產價格高漲,統計至去年底,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帳列 金額約1.53兆元,相較2022年的1.48兆元,年增3.4%。國壽仍是壽 險業最大的地主,帳列金額約5,000億元,富壽排名第二,帳列金額 2,630億元,南山、新壽不動產帳列金額也都超過2,000億元。
租金收益上,去年整體壽險業不動產租金約340億元,連續兩年超 過3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約15億元,年增約4.5%。最大包租公還是 國壽,全年租金收益將近120億元、年增近4億元,第二大是富壽,全 年租金收益有52億元、年增2億元。
雖然今年初春節假期影響,但壽險業卻迎來一個熱鬧的開門紅!根據最新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新契約保費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顯示出市場的強烈需求。其中,南山人壽的表現尤其亮眼,無論是分紅保單還是利變保單,都表現得相當出色。
不僅如此,前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兩個月的新契約保費總計達到671億元,年增率約9%。預計整體壽險業前兩個月累積新契約保費將超過1,200億元,同比成長28%以上。這個數字相當驚人,顯示出壽險業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
雖然2月份因為春節連假,保費收入有點受影響,但前六大壽險公司2月份的新契約保費還是達到了267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的322億元少了一些,但其他壽險公司可能在投資型保單和利變壽險的帶動下,整體保費收入估計會有300億元以上,整體壽險業2月份的業績應該會在560億元左右。
富邦人壽今年表現出色,連兩個月都是新契約保費最高,2月份更是達到了66億元。而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國泰人壽和南山人壽,則靠著利變型保單銷售表現也不差。其中,國泰2月份賣出57億元,南山則因為剛回歸投資型保單市場,帶來強大氣勢,2月份也賣出了54億元。
此外,凱基、台壽在2月份各繳出30億元的成績,新光則賣出27億元。這些數字都證明,利變型保單的銷售回溫,對於壽險業來說是一個好訊號。
至於1月份,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更是創下了666億元的紀錄,年增43%。其中,富邦人壽1月份的新契約保費更是衝破百億元,以近118億元的成績拿下首勝。雖然2月份受到春節假期影響,但預計2月份壽險新契約保費還是會接近400億元,整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有望突破千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73億元。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在今年初的市場表現相當亮眼,不僅是因為分紅保單和利變保單的銷售佳績,更是因為市場對於壽險產品的強烈需求。未來,隨著市場的持續發展,壽險業的前景看來相當光明。
全球知名製鞋龍頭寶成工業(9904)昨(14)日公布去年度的財報,結果讓市場驚呼一聲「咦!」營收2,466.34億元,年減7.8%,稅後純益106.24億元,年減16%。這下可真讓人吃驚,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是因為業外轉投資南山人壽的獲利減少,讓整體數字看起來不太漂亮。每股純益3.61元,雖然不低,但年減16%的數字還是讓人不得不關注。 看起來,去年第4季的狀況更是慘淡,合併營收608.7億元,但單季認列轉投資南山人壽虧損29.61億元,結果稅後純益只剩4,300萬元,單季每股稅後純益還是只有0.02元,真是讓人頭疼。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寶成工業表示,去年集團合併營收下滑,主要是因為消費信心疲弱和產業庫存調整,這兩個因素抵銷了運動用品零售業務的銷售復甦態勢,也影響了鞋類製造業務的營運表現。 雖然如此,寶成工業在高端鞋類產品訂單上還是保持相對穩健,平均售價還是從2022年的20.93美元上升到了21.34美元,年增長2.0%。但是,由於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和高基期效應,出貨雙數年減19.9%,製鞋業務營收年減14.6%,佔合併營收比重也從去年的65.8%下降到了63.9%。 運動用品零售業務方面,倒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消費環境復甦,實體門店客流回穩,線上銷售表現也保持強勁,再加上2022年疫情反覆造成的基期較低,整體銷售年增7.3%,佔合併營收比重從去年的34.2%上升到了35.7%。 儘管鞋類製造業務營運承壓,但寶成工業透過降本增效、動態優化產能配置,加上營業毛利率較高的運動用品零售業務占比增加,去年營業毛利率還是從2022年的24.2%提升到了24.8%,提高了0.6個百分點。不過,去年合併營業外淨收益還是比2022年減少了15.85億元,讓人不禁為寶成工業的未來感到緊張。
據了解,14日會中壽險業者主要對草案中「保單定價時要採現金流 量測試」有疑慮。保險局在草案中明訂,分紅保單送審時要附上現金 流量測試的利潤測試資料;壽險業者認為,在可能紅利金額不變的情 況下,要通過現金流量測試,實務上並不合理,因為現金流量測試是 選擇利率情境最差的35%,若紅利不變,就不可通過現金流量測試。
目前銷售分紅保單的主要是三家壽險,即富邦、保誠及法國巴黎人 壽,在保險局公布分紅保單新規定草案後,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仍是 表示,短期內不會推出分紅保單,主要是分紅保單的CSM(合約服務 邊際)相對較低,即利潤貢獻度不高,對接軌幫助不大;且在ICS上 被要求的資本相對高,行政成本也高,且可能因為不當行銷產生爭議 ,所以初步仍傾向以利變壽險為主力保單。
資本市場轉多頭,帶動分紅保單近期熱賣,單月可賣逾百億元,金 管會加緊訂定分紅保單銷售注意事項,據保險局草案,當中包含招攬 面、揭露面、商品設計面、管理面與罰則等。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 出,與壽險業者開會時,業者有一些文字修正建議,金管會也採納, 業者並針對保單設計的規格有意見,最後決議請壽險公會研議,再提 供金管會修正意見。
蔡火炎說明,壽險業者對商品設計有意見,但與草案實質上沒太大 改變,針對分紅保單不應過度宣染分紅率、分紅金額等方向都認同。
針對保戶最在意的招攬面、揭露面,壽險業多表示認同,包括未來 文宣與建議書僅能列出最可能的紅利金額、較低紅利金額、可能紅利 為零的假設,分給保戶的分紅金額不得低於可分紅金額的70%;壽險 要每年寄發紅利分配通知書給保戶,若連兩年沒有達到最可能分紅金 額的累積值時,要向要保人說明原因;禁止業務員將保單報酬率跟公 司股息率做比較,也不能用保單報酬率有高於同業的保單、高於銀行 存款利率等做比較。
2月因春節連假、上班天數少影響,保費遞延效應,前六大壽險2月 新契約保費為2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2億元,年減21%,但估計其 他壽險公司可能在投資型保單及利變壽險提升下,有逾300億元保費 ,全體壽險2月應有560億元上下的業績。
富邦人壽受惠於分紅保單買氣旺,今年連兩個月都是新契約保費最 高,2月為66億元。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國泰人壽、南山人壽,2月靠 著利變型保單銷售表現也不差,國泰2月賣出57億元,南山因剛回歸 投資型保單市場,夾帶強大氣勢2月也賣出54億元。利變型保單銷售 回溫,也讓凱基、台壽2月各繳出30億元的成績,新光2月也賣出27億 元。
各家壽險元月都創造出保費開門紅,整體壽險業1月新契約保費來 到666億元、年增43%,尤其富邦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衝破百億元,以 近118億元拿下首勝,2月受到春節連假影響,各壽險公司銷售動能不 如1月,預期2月壽險新契約保費約近400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 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飆破千億元大關,高於去年前兩個月的973億元 。
寶成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608.7億元,因單季認列轉投資南山人壽虧損29.61億元,稅後純益4,300萬元,單季每股稅後純益僅0.02元。
寶成表示,去年集團合併營收下滑,主要因為消費信心疲弱與產業庫存調整,抵銷運動用品零售業務的銷售復甦態勢,進而抑制鞋類製造業務的營運表現。
寶成去年高端鞋類產品訂單保持相對穩健,推升平均售價21.34美元,較2022年的20.93美元成長2.0%;但因全球終端需求不振與高基期效應,出貨雙數2億1,830萬雙、年減19.9%,致製鞋業務營收年減14.6%,占合併營收比重下降至63.9%。
運動用品零售業務方面,隨著主要營運地區中國大陸的消費環境復甦,實體門店客流回穩,線上銷售表現保持強勁,加上2022年因疫情反覆以致基期較低,帶動去年整體銷售年增7.3%,占合併營收比重增加至35.7%。
寶成去年合併營業毛利611.11億元、年減5.4%。儘管鞋類製造業務營運承壓,但透過降本增效、動態優化產能配置,加上營業毛利率較高的運動用品零售業務占比增加,推升去年營業毛利率達24.8%,較2022年的24.2%提高0.6個百分點;去年合併營業外淨收益為92.51億元,較2022年減少15.85億元。
距離2026年這個重要節點愈來愈近,壽險業的發債潮也越演越烈,今年第一季的發債公告額度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總和,這個數字高達1,130億元,這是至少過去10年來的新高。當中,南山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和富邦人壽這四大壽險公司的發債合計,更是創下了前所未有的紀錄。加上金管會已經放寬規定,允許壽險公司設立特殊目的機構(SPV)在海外發債,預計今年的壽險發債總額將近1,500億元。 由於市場的胃納量有限,發債時間越晚,債票的票面利率就越高,所以各家公司都想要搶先一步,獲得更多資金。在第一季還未結束時,這四大壽險公司已經搶發債,總額高達1,130億元,已經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而過去十年來,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分別是2016年的1,040億元和去年的1,110億元。 率先發債的國泰人壽,將發債額度提高到500億元,創下國壽史上新高,將會分次發行,主要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計在3.7%到3.85%之間,只有約一成的比例是美元,票面利率則是5.8%,比去年的6.1%稍微低一些。据了解,國壽的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經超過500億元的一半。 第二位發債的是新光人壽,發債額度為80億元,也是以新台幣為主,預計票面利率與去年相當,為4%。去年新光人壽發行了130億元的次順位債,票面利率就是4%,吸引了許多專業投資人的關注,今年的80億元也預計會很快滿額。 第三名則是南山人壽,發債額度為300億元,這也是南山人壽史上最高的發債額度,比去年的115億元多了很多,將會以新台幣為主,預計票面利率在3.75%到3.88%之間;第四家發債的是富邦人壽,他們在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則要待市場反應後再決定。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在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如果仍有需求,也會考慮發債。金管會已經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的途徑,台灣人壽也會考慮這個方案。去年前六大壽險公司都發行了債券,總額達1,110億元,而今年光四大壽險公司的發債就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發債額度,再加上海外發債的開放,國泰人壽的董事會已經率先通過設立SPV至海外籌資,只待金管會正式開放,預計今年壽險公司國內外發債總額可能達到1,500億元。
因市場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就越高,各公司都打算先搶 先贏,第一季還沒結束,已有四大壽險搶發債,合計高達1,130億元 ,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過兩次, 即2016年1,040億元,及去年的1,110億元。
率先公告發債的國泰人壽,額度拉高到500億元,創國壽史上新高 ,將採分次發行,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約3.7%∼3.85%,僅1成 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據了解,目前國 壽發債實際到位金額已超過500億元的一半以上。
第二名宣布的是新光人壽,發債額度80億元,以發行新台幣為主, 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來到4%,去年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票 面利率高達4%,吸引不少專業投資人搶進,今年80億元也有望很快 額滿。
搶第三名的南山人壽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南山史上最高,比 去年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在 3.75%%∼3.88%;富邦人壽是第四家宣布,8日公告發行10年期次 順位債,額度為250億元,票面利率還要向市場詢價。
去年發債搶頭香的台灣人壽表示,核算資本適足率(RBC)後,認 為今年沒有急迫性要發債,但後續有需求仍會考慮,金管會將開放可 設立SPV海外發債,也會考量海外發債的途徑。
去年前六大壽險皆發債,包括台灣、凱基、國泰、富邦、南山、新 光人壽等合計額度達1,110億元,今年光四大壽險發債就已超過去年 發債額度,加上開放設立SPV海外發債籌資,國泰人壽董事會已率先 通過設SPV至海外籌資,就等金管會正式開放,預估今年壽險國內外 發債可能近1,500億元。
【臺北訊】近期來,臺灣壽險業的市場氛圍可說是春風滿面,各大壽險公司紛紛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據統計,今年前二月,六大壽險公司累計稅後賺進373.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改善去年90億元的虧損狀況。其中,國泰人壽以2月75.2億元的稅後純益,成為六大壽險公司的冠軍。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的回暖,讓公司的投資操作得以穩健進行,加上保險本業的營運狀況良好,財務表現十分亮眼。特別是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表現超越市場預期,帶動股市大漲,國泰人壽把握波段操作,實現了資本利得。此外,市場對Fed降息預期的修正,也讓美元反彈,新臺幣對美元單月貶值0.87%,匯兌利得有助於緩和避險成本壓力。 富邦人壽的2月稅後純益達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3.5億元,同比成長超過300%。富邦人壽指出,這主要來自於利息收入以及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而臺股的持續走升,也讓公司有機會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則表示,得益於經常性收益的穩定挹注,以及把握臺美股市上漲的機會實現資本利得,2月稅後純益約8.3億元,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達63.75億元。新臺幣對美元的續貶,也有助於緩和避險成本壓力。 臺灣人壽、凱基人壽以及新光人壽也陸續報告了良好的財務表現。臺灣人壽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14.35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30.14億元;新光人壽則是受惠於新臺幣貶值及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賺進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南山人壽近日動作頻繁,為了穩固3月份的獲利,公司選擇在市場波動中,巧妙地處分了一批私募基金。這一舉動,讓南山人壽在這波資本市場的波瀾中,成功抓取了波動中的機會。根據最新資料,南山人壽這次處分私募基金,總金額高達12億美元,實現了2.7億美元的資本利得,換算成新臺幣,這個數字相當於近85億元,為公司的獲利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隨著3月的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新臺幣匯率方向不明,壽險業紛紛預作打算,要穩住本月獲利。不僅南山人壽,其他壽險公司也趁臺股攻上2萬點的時機,進行換股操作,實現資本利得。市場普遍預期,若臺股表現穩定,首季壽險業的獲利將可比去年同期「好很多」。 今年1月、2月,新臺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貶值,加上臺股衝高,讓壽險公司的獲利如獲至寶。不過,隨著美國聯準會降息時程延後,地緣政治不斷升溫,今年資本市場的變數依然充滿挑戰。新臺幣匯率的走勢變幻莫測,對於壽險公司的獲利構成了潛在威脅。 南山人壽表示,為了穩住首季獲利表現,公司已經在去年底處分了八檔私募基金,總計2.4億美元,實現了5,800萬美元的利益。這筆資金在今年1月已經認列,為公司帶來新臺幣逾18億元的資本利得。加上實現股票等資本利得,以及1月新臺幣貶值1.8%,臺壽元月的稅後淨利衝上41.67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第四。 而國泰人壽也在3月處分了21檔私募基金,總計12億美元,實現了2.7億美元的資本利得。市場預估,國泰人壽若再趁臺股上攻2萬點時實現股票資本利得,3月的獲利應可相對「抗波動」。 在臺股3月8日閃現2萬點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市場多空看法不一。各大壽險公司近期對股市投資佈局更加機動,視情況實現獲利,並轉進未來潛力股。南山人壽投資部門的經理人們會依照自身持股相對價值進行換股操作,逐步實現獲利。公司強調,會持續關注聯準會政策、經濟數據、國內外地緣政治變化,保持彈性並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凱基人壽則強調,會秉持穩健的操作原則,適時掌握市場波動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11日公佈財報,結果亮麗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2月份的稅後淨利竟然有8.34億元,這個數字還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六大壽險合計起來,2月份的稅後總收入竟然超過了153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多賺了接近166億元,這個成長幅度,真的讓人驚嘆不已。更別說,六大壽險的淨值,比起去年10月市場最波動的時候,還多了超過4,300億元,這個數字,對於投資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來看看這六大壽險是誰?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原中國)及臺灣人壽,這些名字,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陌生。今年前兩個月,因為新臺幣貶值加上股市回升,這六大公司的稅後獲利接近374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增加了近463億元,這個成長速度,讓人不禁對今年壽險業的前景感到期待。 話說回來,這個好成績,還要歸功於匯兌利益的加持。連續兩個月,六大壽險都有匯兌利益,這讓他們的外匯準備金餘額,在2月底時,竟然達到了902億元,比起去年底,增加了225.7億元,雖然還比前年提存高峯時少了近1,443億元,但至少今年開始有逐步提存了。 再來看看六大壽險的淨值下金融資產,去年10月因股債雙跌,實現損失擴大到近6,500億元,讓人緊張不已。但隨著臺股及美股去年第四季至今年前兩個月不斷創新高,加上債市回穩,六大壽險的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縮小到近2,100億元,甚至有些公司已經由虧損轉正,這對投資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具體來看,前兩個月六大壽險累計稅後獲利,以富壽的133.5億元最高,同比成長451%;排名第二的是國壽,獲利122.4億元,比起去年同時期增加了逾148億元;第三名則是南山壽,獲利63.8億元,同比增近57倍;臺壽獲利48.97億元、凱壽是30.14億元,都顯著成長,新壽2月獲利近6億元,將前兩個月累計虧損縮小至24.88億元,也比去年同期少虧近49億元。 整體來看,估計整體壽險業2月底外匯準備金也可明顯回升到1,200億元至1,300億元之間,淨值亦有望回升到近2.3兆元,創近25個月新高。只要新臺幣繼續貶值、臺股持續旺熱,壽險業今年獲利就能穩定成長。
受惠於保險本業的穩健回溫,加上股市沸騰和新臺幣匯率的下跌,今年來壽險業的獲利情形看起來相當樂觀。六大壽險公司累計前兩個月已經賺進了373.8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90億元的情況相比,可說是顯著的好轉。其中,南山人壽作為壽險業的佼佼者,也難逃這股獲利風暴。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2月份合計賺進了153.86億元,雖然這個數字比1月份的220億元少了點,但這主要是因為農曆春節假期影響了工作天數。國泰人壽在這波獲利潮中,以2月75.2億元的稅後純益傲視羣倫,累計至今已經達到122.4億元。這種亮眼的表現,主要歸功於金融市場的回暖和公司投資操作的穩健。 南山人壽也表現不錯,他們表示,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以及成功把握臺美股市上漲的機會實現資本利得,2月份的稅後純益約為8.3億元,累計今年前兩個月已經獲得了63.75億元的稅後純益。 富邦人壽的表現也值得注意,2月份的稅後純益為42.75億元,累計至今已經有133.5億元,這個成長速度達到了去年同期超過300%。他們指出,這個月的主要投資收益來源是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 凱基人壽和新光人壽也都有出色的表現,凱基人壽2月份的稅後獲利達到了14.35億元,前兩個月的累計稅後純益為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新光人壽則是受惠於新臺幣的貶值和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份的稅後獲利為5.96億元,前兩個月的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 這些壽險公司的亮麗表現,除了市場的助力外,也反映了臺灣金融市場的穩定成長。在這波好氣候下,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不僅保護了投資人的利益,也為臺灣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根據各公司公告數據,今年2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153.86億元,低於元月的220億元,主要是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
其中,國泰人壽2月稅後純益75.2億元、高居六大壽險之冠,累計稅後純益122.4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泰人壽指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回暖,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財務表現亮眼。2月受惠美國企業財報獲利表現優於市場預期,激勵股市大漲,國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另市場修正對Fed降息的預期,帶動美元反彈,新台幣兌美元單月貶值0.87%,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上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帶動整體獲利表現。
富邦人壽2月稅後純益為42.7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133.5億元,單月及累計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300%以上。富邦人壽指出,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2月台股持續走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
南山人壽表示,受惠於經常性收益穩定挹注,及掌握台美股市上漲實現資本利得,同時新台幣兌美元續貶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使南山人壽2月稅後純益約8.3億元,累計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63.75億元。
台灣人壽也受惠於新台幣貶值,減緩避險成本壓力,加上處分利得挹注,單月稅後獲利7.3億元,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48.97億元。
凱基人壽2月稅後獲利為14.35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達30.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
新光人壽同樣受惠於新台幣貶值,及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2月稅後賺進5.96億元,前二月虧損縮減至24.8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