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專家指出,今年科技業受惠AI熱潮,表現應該會相當不錯,對擴廠需求再增大,只要北台灣有釋出不錯的標的就會購入。
商仲業者指出,南山人壽在2016年從陽明海運手中買下此大樓,當時購置總價為18.89億元,昨日以22.2億元售出,八年來漲幅約17%。
至於利豐大樓,南山人壽在2007年以約17億元購入,昨日以25.7億元售出,17年來漲幅約51%。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表示,近年可以看到保險業陸續出售大樓,除了南山人壽外,新光也有陸續出售一些物件,顯見近年壽險業一反過往只進不出的態度,對財務結構有重新調整的計畫,開始會針對一些物件做獲利出場,讓整體操作變得更靈活。
證交所資料顯示,南山出售的瑞光大樓,土地面積為3,089.22平方公尺,折合約934坪;建物面積為1萬7,924.96平方公尺,折合約5,422坪,南山是在2016年以約19億元購入,處分金額為22.2億元。
至於利豐大樓,土地面積為3,501.21平方公尺,折合約1,059坪;建物面積2萬145.43平方公尺,折合約6,094坪;南山在2007年以約17億元購入,處分金額25.7億元。南山昨日處分這兩棟大樓的交易總金額為47.9億元。
南山人壽表示,這兩棟大樓從購入至今,每年均維持穩定租金收益,本次處分是因買方台達電基於集團自用擴增需求,向南山人壽洽談購置,公司經審慎評估整體資產運用布局,掌握市場脈動決定處分以實現獲利。
南山人壽表示,看好國內商用不動產投資前景,未來亦將持續以國內核心商業地區以及潛力發展地區為主,購置投資穩定收益型不動產。
南山人壽為國內的大地主,在1月12日也曾公告處分基隆市安樂區不動產,基地約1萬坪,成交價為13億元,買家為國盟開發公司。
據悉,台達電內湖總部主要為營運及研發中心,每年投入約占營收比重9%的預算,研發新技術,呼應未來中長期營運需求。此外,因應美中貿易戰後供應鏈分散化需求,台達電近年積極擴大海外布局、遍地開花,台達電執行長鄭平日前表示,去年是台達電有史以來最多廠房同時在全球各地興建的時刻。外界推估,台達電去年資本支出將超越2021年230.27億元高峰,改寫新猷。
依據台達電內部規劃,台灣中壢六廠將在今年下半年完工,中國大陸重慶廠正啟動中、印度四座廠近期有望完工、泰國有兩座新廠正規劃、東歐、美洲的廠房也已啟動評估計畫等。
台達電2022年資本支出218.24億元,年減5.2%,主要因疫情影響、缺工缺料等變數拖累,部分資本支出遞延,預期去年整體資本支出將高於前年,因應電動車訂單需求,台達電除已在美國購地建廠之外,旗下泰達電也將赴匈牙利設廠。
台灣新光金控近期對南山人壽的經營困境進行了坦白,揭露了多項實際情況。根據新光金控的公開聲明,以下是關於南山人壽的幾個關鍵點: 1. **資本需求巨大**:新光金控坦言,新光人壽在接軌國際標準之前,資本需求相當巨大,遠超過原先預計的70億元。這意味著單純的增資方案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2. **RBC再次不足**:去年底,新光人壽的資本充足率(RBC)再次低於200%,顯示了公司資本狀況的緊迫性。 3. **特別準備金問題**:新光金控表示,新光人壽有一筆「鉅額」的特別準備金,其他壽險公司如全球、國泰、南山等已經將此準備金轉列為資本,但新光人壽因金管會的規定無法採用這種做法。 4. **增資計劃**:新光金控規劃在第二季利用其他子公司的盈餘來增資新光人壽70億元,以達到主管機關的要求。 新光金控在聲明中強調,增資新光人壽是法定義務,公司將積極處理並遵循規範。同時,新光金控也承諾將與外部顧問合作,研議各種增資方案,並呼籲外界不要被前任經營者的做法所誤導。 這一系列的坦白,顯示了新光金控對南山人壽經營困境的認真態度,也讓外界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今年初,台灣企業發債潮提前湧現,南山人壽等知名企業積極尋求發行債券。這波發債潮不僅涵蓋了金控、電子大廠等重量級企業,更预示著今年壽險業次債發行規模將可能再創高峰。國泰金控、富邦金控與台積電等A咖企業紛紛在農曆年前於市場詢價或舉行標售,展現了市場對於債券市場的熱烈期待。
其中,國泰金控有意發行主順位公司債,市場詢價條件為5年期1.65%、10年期1.78%,預計發行金額達100億元。富邦金控則與國泰金控步調一致,在市場上詢價,預計發行50億元。而台積電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將於本周五標售,總額120億元,其中5年期預計發行65億元、10年期預計發行55億元,均為綠色債券。
南山人壽等壽險業龍頭也不甘落後,積極尋求發行次債以應對市場需求。據悉,國泰人壽已通過500億元的發債額度,而其他大型壽險業者也不排除將持續發債籌資。券商主管預估,南山人壽等企業將根據市場及公司狀況進行評估,決定是否發行次債。
從去年六大壽險發行次順位債的數據來看,國壽發債規模達350億元居冠,富邦人壽發行225億元居次,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均發行130億元,南山人壽與凱基人壽則分別發行115與100億元。這些數據再次證明了南山人壽在市場上的實力與地位。
總之,這波發債潮不僅體現了台灣企業積極拓展市場的決心,也反映了市場對於南山人壽等企業的信任與期待。未來,南山人壽將繼續秉持著專業與誠信,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債券商主管表示,國泰金控有意發行主順位公司債,目前正在市場上詢價,初步開出的條件為5年期1.65%、10年期1.78%,預計發行金額為100億元;同為大型金控的富邦金控,先前同樣在市場上詢價、開出的利率條件與國泰金相同,預計發行50億元。
台積電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將於本周五標售,預計3月中旬發行,其中5年期預期發行65億元、10年期預計發行55億元,合計120億元,均為綠色債券。債券商主管預估,台積電5年債利率約在1.55%至1.6%之間,10年債則是介於1.7%至1.75%。
據了解,台積電董事會2023年通過1,200億元的公司債發行額度,已在初級市場標售出857億元,剩餘的343億元將以綠色債券形式發行。
因應2026年接軌ICS 2.0,壽險業2023年爆發一波次債發行潮,業界預估,今年熱潮將持續,除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已通過500億元的發債額度外,其餘大型壽險業者也不排除將持續發債籌資。
券商主管指出,國壽近期在市場上詢價,擬發行10年期次債,利率約3.7%至3.85%。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先前表示,「富邦人壽今年應會發債」,壽險業須因應ICS 2.0的接軌需求,因此,各家業者根據規模和經營狀況,多少都會發一些。對於今年是否持續發行次債,包括南山人壽、凱基人壽、新光人壽等業者均表示,將視市場及公司狀況進行評估。
據櫃買中心統計,2023年六大壽險發行次順位債,合計規模達新台幣1,050億元。其中,國壽發債規模達350億元居冠,富邦人壽發行225億元居次,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均發行130億元,南山人壽與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則分別發行115與100億元。
■增資,遠非70億可解決
為了增資新壽,新光金亦考慮要辦理現金增資,24日新光金股價收 在8.51元,聲明中指出,若再以低於票面現增,恐再次打擊經營層信 心及造成投資人信心危機,過去以票面下募資數百億元,沒有一次成 功扭轉經營困境,因此金控募增案為「最後選項」。
新光金表示,增資新壽的資金來源,除金控現增募資外,正一併研 議是否有更適切可行的方案,新光金強調,增資新壽是法定義務,向 來遵循規範從無異議,並持續積極處理、並未阻擋增資。
■坦言新壽資本需求甚大
新光金聲明中罕見說出四大一直不敢直言的事實,一是新壽因過去 販售高利率保單及投資等導致經營不善,預估至2026年接軌ICS前, 為符合RBC達200%,資本需求甚大,遠非金控對人壽增資70億元所能 解決,必須多管齊下。
二是去年下半年新光金先以帳上自有資金注資15億元給新壽,也發 行次債130億元,因此新壽10月RBC已逾200%,超過原擬現增70億元 的效果,但去年第四季環境及匯率變化大,證實新壽RBC下降、再次 不足。
三是新壽帳上有一筆「鉅額」特別準備金,已有同業將準備金轉列 資本使用,如全球併國華人壽、國泰併國寶及幸福人壽,南山併朝陽 人壽等,新光金去年向金管會爭取比照這些同業,將死利差互抵責任 準備金列入RBC計算,很遺憾未獲同意。
四是積極規劃今年第二季,以其他子公司上繳盈餘,對新壽增資7 0億元,以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
■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新光金表示,新壽2026年接軌前,要維持RBC逾200%,要很大資本 ,已委請外部顧問協助,研議各種對新壽增資可能方案。
新光金強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金管會繼續協助, 讓新壽改善經營,轉變體質,脫胎換骨;新經營團隊有信心將新壽帶 到健康經營的道路,也呼籲外界不要被前任經營者誤導。
台灣壽險業今年再度吹起發債風潮,南山人壽隨著龍頭國泰人壽之後,也加入發債行列。根據最新消息,南山人壽正積極評估今年發債的可能性,並研議發行次順位債。這波發債潮不僅國泰人壽領頭,富邦、新光等壽險公司也加入其中,市場預期今年壽險業發債總額將達到相當高的數字。 南山人壽雖然尚未正式公告發債細節,但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市場行情和客觀情勢的變化,南山人壽將會分階段發行次順位債。票面利率預計將與去年發行的債券相當,約在3.7%至3.85%之間。 不僅如此,南山人壽也在積極規劃增資計劃,以應對業務成長的需求。近期,台新金控宣布對旗下台新人壽進行現金增資,私募股數達1.36億股,增資額度達30億元。這種積極的財務策略,對於壽險公司來說,是為了確保財務結構的強健和資本適足率的提升。 此外,隨著金管會規劃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及保險負債會計處理準則IFRS 17,壽險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去年,六大壽險公司發債總額高達1,050億元,加上增資,去年整體籌資額接近1,800億元,顯示了壽險業對未來的信心和對市場的積極態度。
國壽今年500億元發債金額創歷年來最大,但將視市場行情及客觀 情勢分次發行。國壽次債近期已在市場詢價,相較去年發次債同時有 新台幣、美元計價,今年則以新台幣為主,預計票面利率會在3.7% ∼3.85%,與去年國壽發行次順位債的票面利率相當。
美元計價部分,因目前並未有投資人探詢,因此暫定以發行新台幣 為主,但國壽也保持彈性,若後續有投資人探詢,不排除發行美元計 價,去年美元次債票面利率高達6.1%。
前六大壽險去年都有發行次順位債,國壽今年已公告發債,其他壽 險也正在評估,南山人壽、新光人壽都正在研議今年發債;富邦人壽 去年也有發行,富邦人壽表示,為強化財務結構及提升資本適足率, 會進行發行次債的可能性評估,若評估有發債需求,其發債規模等會 經董事會通過後對外公告。
除發債外,壽險業今年也積極增資。台新金23日亦公告台新人壽董 事會決議,以私募方式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私募股數1.36億股, 增資額度30億元,以每股新台幣22元,由台新金認購。台新金總經理 林維俊說明,台新人壽目前財務體質強健,各項比例都超出金管會要 求,但考量業務成長動能強勁,壽險業要有足夠資本額,才能支撐高 強度業務成長,因此決議對人壽增資。
林維俊強調,對人壽增資告段落,但未來業務勢必繼續成長,若有 需要會視情況討論增資。業務成長一定會有初年度虧損,後續就看金 融市場、利率、匯率及股市變動,只要股市好、債市好,初年度損壓 力將減輕。
金管會規劃2026年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及保險負債會計處理 準則IFRS 17,接軌進入倒數兩年,壽險去年掀起一波十年來最大的 發債潮,去年前六大壽險發債高達1,050億元,若加計增資,去年共 籌資近1,800億元。
【台北訊】2023年對壽險業來說是個挑戰重重的一年,保費收入低迷,但展望2024年,業界高層們看起來還是頗為樂觀。他們預計,聯準會將在下半年開始降息,這對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回升將是一大利多。 壽險公會指出,近年來業界配合政府政策,並因應IFRS 17新標準,持續優化商品結構。由於保費繳交年期從躉繳轉向分期繳,雖然短期內新契約保費會下降,但長遠來看,分期繳保費的累積將推動未來總保費收入的成長,並加強壽險業的現金流穩定性。 另外,聯準會降息預期的升温,對於美元保單的解約狀況也有望緩和。金管會已經公布2024年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對新台幣和美元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調升,將對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產生積極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壽險公司紛紛推動商品轉型。國泰人壽鎖定高齡市場,幫助民眾規劃退休財務。2024年,除了健康醫療和專屬於高齡族的保障商品外,還將推出美元利變型、連結月撥回或附保證給付投資型理財商品。 富邦人壽則積極推動商品轉型,提高分期繳占比,並關注未來超高齡化社會的需求,不斷推出適合目標客群的保障和退休規劃商品。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在2023年的新契約保費成長達15.8%,顯示商品轉型已取得明顯成果。 南山人壽也強調,隨著民眾對保障和健康管理的需求提升,公司將在2024年持續開發多元的保險商品,滿足不同族群、不同生命週期和不同風險偏好的需求。例如,近年推出的針對癌症新式醫療的補充包、新型檢測和療法補充包等,南山人壽將持續推陳出新,為民眾提供更多保障選擇。
壽險公會強調,近年壽險業配合政府政策及因應接軌IFRS 17,持續優化商品結構,保費繳交年期由躉繳轉向分期繳商品,導致新契約保費較先前年度下降;不過分期繳保費將逐年累積,可望帶動未來年度總保費收入逐漸成長,並有助提升壽險業現金流量的穩定性。
此外,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美元保單解約狀況可望緩和,且金管會已公布2024年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升主要銷售幣別新台幣及美元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對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同樣有所助益。
因應IFRS 17與ICS新制接軌,國內壽險公司持續推動商品轉型。壽險龍頭國泰人壽鎖定高齡商機,協助民眾完善退休的財務規劃,2024年除健康醫療、高齡專屬等保障商品外,理財型商品仍以美元利變型、連結月撥回或附保證給付投資型為主。
富邦人壽積極推動商品轉型,持續提高分期繳占比,同時,著眼未來超高齡化社會,持續推動目標客群所需之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其中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累計2023年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5.8%,商品轉型成果顯著。
南山人壽表示,民眾對於保障及健康管理意識需求提升,2024年將持續開發符合不同族群、不同生命週期及不同風險偏好的保險商品,例如,近年推出針對癌症新式醫療的補充包、新型檢測、療法補充包等,南山將持續推出創新商品,讓民眾有更多的保障選擇。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最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公布並頒發了2023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十大新聞,同時也對那些在防疫工作上表現卓越的企業進行了表彰。活動現場星光熠熠,吸引了不少重要來賓,包括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和形象大使劉香慈,他們現場分享防疫經驗,為全民帶來信心。 在這場活動中,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企業防疫的佼佼者,榮獲了頒發的「防疫尖兵獎」。這一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對南山人壽在防疫工作中努力付出的一個肯定,也反映了公司對員工健康的高度重視。 本次活動共有17間企業積極參與「企業防疫聯盟」,並透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的認證和疾病管制署的指導,榮獲各種頒獎。其中,獲得金獎的企業有IBM、世界先進、合作金庫銀行、安達保險、東京威力科創、原相科技、葡萄王生技和鴻海科技集團。銀獎則頒發給中華航空、台新金控、合作金庫證券、國瑞汽車和(ㄏㄨㄟˋ)豐銀行。而南山人壽則與凌巨科技、睿能創意和寶成工業一同獲得銅獎。 這次的頒獎典禮,不僅表彰了企業在防疫工作上的貢獻,也再次強調了疫苗接種對於全民健康的重要意義。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未來將繼續秉持著對員工和社會的責任感,積極推動疫苗接種,共同為台灣的防疫工作盡一份力。
近來,台灣的外溢保單市場熱鬧非凡,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數據,2023年前三季,這個市場的保費收入竟然達到了163.6億元,年增長率驚人地達到48%,顯示出壽險業中少見的旺勢。在眾多外溢保單中,健走型的運動外溢保單表現亮眼,賣出了近百億元,成為市場的明星產品。 目前,市面上共有13家壽險公司推出了197種外溢保單,2023年第3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84萬6,835件,雖然比去年同期略減少5%,但初年度保費收入卻大幅增加,達到163.57億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8%,成長速度非常快。 在這個市場中,南山人壽表現出色,以最多的新契約投保件數獲得優異成績。就新契約保費收入來看,南山人壽也名列前茅,與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並列前三名。而在新契約投保件數方面,南山人壽則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外溢保單主要分為三大類: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走型、衡量體況數值的健康檢查型、以及非現金給付型。其中,健走型的運動外溢保單最受人追捧,去年前三季賣出30.47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達92.92億元,同比增長40.35億元。保費收入方面,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分列前三名。 健康檢查型外溢保單去年前三季賣出20.52萬張,初年度保費收入36.7億元,銷售前三大壽險公司則是南山、安達、保誠。而非現金給付型外溢保單則由富邦人壽獨佔銷售。 綜觀整體,南山人壽在外溢保單市場上的出色表現,不僅體現了其產品創新的能力,也反映了其在壽險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目前市面上共有13家壽險公司推出合計197張外溢保單,截至2023年第3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84萬6,835件,較前一年同期89萬4,728件減少5%,初年度保費收入約163.57億元,較前一年同期110.80億元,增加48%,成長幅度相當大。就新契約保費收入來看,前三名依序為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從新契約投保件數來看,前三季以南山人壽最多。
外溢保單依照不同健康管理回饋項目類型,可以分為三大類: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加保額的健走型、衡量體況數值的健康檢查型、非現金給付型。
其中健走型的運動外溢保單續稱冠,大賣近百億元,總計去年前三季賣出30.47萬件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92.92億元,較前一年同期的52.57億元增加40.35億元,同時期保費收入前三名保險業者,依序為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健康檢查型次之,去年前三季總計賣出20.52萬張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36.7億元,銷售前三大壽險為南山、安達、保誠;非現金給付型外溢保單去年前三季則賣出5.7萬張,保費收入20.28億元,目前僅剩富邦人壽銷售。
本次共17間企業積極響應「企業防疫聯盟」,透過台灣疫苗推動協 會認證,疾病管制署指導,今年榮獲「防疫尖兵獎」金獎的企業共有 8家,包括IBM(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 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達國際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鴻海科技集團。銀獎5家,包括中華航空 公司、台新金融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庫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瑞 汽車股份有限公司、(ㄏㄨㄟˋ)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銅獎4家,包括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寶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壽險業2024年將展開力拼「開門紅」,隨著2023年12月市場的「熱身」,美元利變保單、分紅保單及健康險等銷售量都有顯著上揚,為2024年第一個月預作準備。在資本市場回溫的背景下,投資型保單的買氣也有望回升,業界預期2024年全年新契約保費將可比前一年成長。 近期,壽險業龍頭帶頭調升宣告利率,部分壽險公司推出新美元利變保單搶市,分紅保單持續熱銷。根據數據,2023年12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約達306億元,其中傳統型保單是主要推手。整體而言,2023年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近4,300億元,預估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約在6,800億元上下,創下16年來新低。 面對2024年新台幣與外幣保單責準利率的調升,業界預期將帶動一波買氣升溫。由於市場普遍認為美聯準會不會再升息,壽險業也開始拉高宣告利率,傳統型保單的買氣漸漸回溫,讓六大壽險12月新約保費成功守住在300億元之上。 不過,去年7月上路的投資型保單新制,讓保戶與壽險公司還需要時間適應。12月六大壽險主要依賴傳統型保單,如富邦人壽主要靠分紅保單挹注,其他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五家壽險,則將主力放在美元與新台幣利變型保單,其中部分大型壽險的利變型保單占新約保費的比例高達5成至8成。 去年,六大壽險有8個月賣逾300億元,其中6月因投資型保單禁令上路前搶購潮來到513億元,2023年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為4,294億元,年減約12%。預估整體壽險業2023年新契約保費約近6,800億元,年減逾12%。在這其中,國壽以1,329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奪得保費王寶座,富邦人壽以944億元位居亞軍,而南山人壽全年也賣出618億元。
南山人壽董總尹崇堯大爆料!投資型保單禁令解禁,2024年展望樂觀
近日,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接受專訪時,首次對投資型保單銷售禁令解禁一事進行說明。他指出,隨著禁令的解除,南山人壽將能夠提供全方位的保單產品,對於提升市佔率將大有幫助。對於2024年的市場展望,尹崇堯充滿信心,預計保費收入將有機會大幅成長,上市櫃目標持續,但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
回顧過去,南山人壽在2019年因境界成就系統接軌不順,遭到金管會暫停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銷售。這一禁令持續了四年半之後,終於在2024年初解禁。尹崇堯強調,南山人壽的客戶對投資型保單的需求是必然的,此次解禁將使得南山人壽能夠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並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於未來的經濟情況,尹崇堯表示,他對2024年的市場展望保持樂觀態度。他預計,美國聯準會將在2024年開始降息,這將對壽險業的保費收入產生積極影響,預計將見到保費收入的明顯成長。他指出,在過去高利率環境下,賣保單相對困難,因為投資人可以從其他投資渠道獲得更高收益。
關於南山人壽的上市計劃,尹崇堯表示,公司對資本強化持續關注,並在2022年對資本進行了挹注。上市櫃依然是南山人壽的目標,但目前尚未有具體的時間表。
此外,尹崇堯也提到了台灣壽險業面臨的兩大挑戰:IFRS17和ICS2.0。他強調,這兩項新規定對壽險業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金管會與國內壽險業共同努力,確保順利接軌。他對金管會的承諾表示信心,相信將會幫助壽險業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對於2024年的經濟前景,尹崇堯表示,台灣出口經濟在2023年第四季表現出色,經濟成長率超出預期。因此,他也對2024年的台灣經濟持正面看法,預期台灣經濟將會繼續保持良好的表現。
近來,隨著美國聯準會自2022年3月起實施的暴力升息,對台灣壽險業的保費收入造成衝擊。根據業內數據,六大壽險公司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FYP)合計約4,290.8億元,預估整體壽險業的FYP將低於7,000億元,創下自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對此,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預計2024年下半年聯準會開始降息,將對壽險業保費收入的回升有所幫助。 在這波壽險業低迷潮中,國泰人壽表現突出,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328.6億元,穩居業界第一。其中,12月份的新契約保費為74.4億元,月增33%,主要受益於理財型商品銷售動能的提升。富邦人壽則以944.6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排名第二,其中12月份的新契約保費為66.92億元,年增11.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 而南山人壽的表現則較為突出,雖然12月份的新契約保費為58.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4%,但若排除南山產險,新契約保費為51億元,全年新契約保費為617.8億元,在六大壽險中排名第四。凱基人壽、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的新契約保費分別為523.1、488.1與388.6億元。 分析壽險業保費收入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傳統型年金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由於公司對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與客戶對美國升息後宣告利率調漲的期待存在差距,導致客戶保持觀望或轉向其他資金用途,使得傳統型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減少。
台灣壽險業近來終於吹起一陣降息的暖風,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壓力逐漸緩和。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專訪中對2024年的壽險業前景頗為樂觀,強調投資型保單銷售禁令的解除將對公司保費成長與投資動能帶來正面影響。尹崇堯表示,Fed將在上半年進行降息,這將有利於保單銷售,預期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將從衰退中回復成長。此外,金管會解除對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銷售的禁令,不僅對保費收入有幫助,也將助長南山人壽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隨著美國高利率與保險業監管加劇,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去年減幅達21%,今年前11月又衰退6.3%,不過這將是連續第五年衰減的終結。尹崇堯認為,美元債券提供匹配的存續年期,未來將持續投資於美元公司債券。面對即將到来的總統大選,尹崇堯對未來政府有幾點期許,強調IFRS 17與ICS2.0等新規範不能忽視。南山人壽在規劃上市,但尚無具體時間表。該公司由原美國AIG集團經營,2011年後由潤泰集團與寶成工業合資的潤成控股入主,至今已經成為台灣第三大壽險公司。尹崇堯在2019年進入董事會,2022年獲准就任董事長。
2022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跌破兆元大關、僅7,730億元,沒想到2023年保費收入仍持續低迷、恐失守7,000億元,跌至2007年以來、17年最低。對此,壽險業高層認為,預估聯準會2024年下半年開始降息,將有助壽險業保費收入回升。
國泰人壽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穩居業界第一,2023年12月新契約保費74.4億元,受惠於理財型商品銷售動能提升,月增33%,其中美元傳統理財型商品保費收入月增85%,新台幣計價的利變型商品保費較前一個月成長44%,投資型商品年增17%;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328.6億元。
富邦人壽2023年新契約保費944.6億元,排名第二;2023年12月新契約保費66.92億元,年增11.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
富邦人壽積極推動商品轉型,持續提高分期繳占比,另著眼未來超高齡化社會,持續推動目標客群所需的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其中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累計全年新契約保費年成長15.8%。
南山人壽2023年12月新契約保費為58.8億元,較去年同期新契約保費水準衰退24%。若不含南山產險,新契約保費為51億元、全年新契約保費為617.8億元。至於凱基人壽、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2023年全年新契約保費分別來到523.1、488.1與388.6億元。
壽險業者分析,壽險業保費收入低迷,主要原因是,傳統型年金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整體來看,因公司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與客戶對於美國升息後宣告利率調漲的期待仍有差距,使客戶保持觀望或轉作其他資金用途,致傳統型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減少。
尹崇堯表示,「Fed勢必會降息,這對保單銷售有利」。他預期Fed將在上半年降息,利率轉向後將吸引民眾自高利率金融產品重新回來購買保單,台灣壽險業保費料將中止衰退、重返成長。
此外,金管會宣布解除2019年以來對南山人壽的投資型保單銷售禁令,尹崇堯指出,這不只對保費收入有幫助,也有助南山人壽衝刺市占率。
受到美國高利率與保險業監理逐年收緊的影響,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2022年創下空前減幅21%,在2023年1~11月衰退6.3%,勢將繳出連續第五年衰減的成績。
保費收入衰減告終,意味壽險業可望重拾擴張與投資力道。
尹崇堯認為,現在依然只有美元債券可以提供匹配的存續年期,未來也將持續聚焦美元公司債券。
在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之際,現年40歲的尹崇堯談到對未來政府的期許,他點出,IFRS 17與ICS2.0等財務與資本新規範是「房間裡的大象」,不能忽視。主管機關曾承諾新制會帶給業者正向影響,不會阻礙企業營運,希望未來仍朝向這個方向前進。
為接軌新規,南山與其他同業都有增資需求,尹崇堯未透露具體金額。他並表示,南山仍在規劃上市但無時間表。
南山人壽為原美國AIG集團所經營,於2011年後由潤泰集團與寶成工業合資的潤成控股入主。
根據該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第3季,資產總計台幣5.47兆元,為台灣第三大壽險公司,但排名在前的國泰與富邦背後都有金控集團的奧援。
潤成入主南山人壽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之子尹崇堯於2019年進入董事會,並獲推舉擔任董事長,然而當時主管機關以經驗不足為由拒絕此一人事安排,直至2022年才獲准上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