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南山的財務新篇章!南山人壽再下一城,董事會決議發行300億元公司債,創歷年新高紀錄
最近,南山人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驚喜!公司董事會於昨日(22日)決議,將發行一筆10年期以上的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這次的發行上限定在新台幣300億元,甚至可以等值於外幣,這可是南山人壽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債券發行呢!
這次的發行債券,幣別和利率將根據當時的市場狀況來決定。而這不是南山人壽今年第一次發行公司債了,這已經是南山人壽今年的第五次發行,總額達到300億元,創下了新的高紀錄。
去年,南山人壽也曾經發行過次債籌資,當時發行了10年和15年的新台幣次債,分別的利率是3.75%和3.88%,總額為150億元。不僅如此,南山人壽還在國泰人壽和新光人壽之後,成為今年第三家宣布發行次債籌資的壽險公司,整體發債規模高達880億元。
南山人壽強調,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非常穩健,清償能力也是絕對沒問題。這次發行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公司的財務結構和充實資本。
今年初,壽險龍頭國泰人壽率先發行次債計畫,發行上限高達500億元,創下了國壽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債籌資紀錄。新光人壽也在2月17日的董事會上決議發行次順位債80億元籌資。
目前市場上,10年期次順位債的利率為3.7%,15年債的利率為3.85%,而10年期還有美元次順位債,利率為5.8%,比去年的6.1%稍微下降一點。券商主管表示,國泰人壽今年決議發債500億元,其中包含美元次順位債,利率暫定為5.8%,也是2023年以及2024年至今,唯一一家發行美元次順位債的壽險公司。
為了幫助保險業2026年順利接軌ICS新制,金管會鬆綁了保險業可發行的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債籌資限制。去年,六家壽險公司陸續發行次順位債,規模超過新台幣千億元。
南山人壽的財務穩健和優異的經營績效,讓公司的清償能力指標RBC符合法令規範。在2023年底,南山人壽獲得中華信評給予的財務實力及信用評等為「twAA」。根據中華信評的分析,南山人壽的優勢包括營運地位強、銷售通路掌握度高以及穩固的規模優勢,並預期到2025年前,資本與獲利水準都能維持在「令人滿意」的等級。
台灣壽險業市場動態再現新變局!2024年1月,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發表,結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整體保險業務員人數呈現下降趨勢,但保代、保經業務員人數卻逆勢上漲,尤其是保經業務員數創下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將突破9萬人大關。以下是詳盡報導內容: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1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531人,總計為20萬7,002人。而代理人公司業務員人數則增加366人,達7萬8,366人。令人矚目的還是經紀人公司,業務員人數較上月增加22人,創下8萬9,352人的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將突破9萬人大關。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4,720人,較去年底減少1,143人。
近年來,保經代人數規模大幅成長,在壽險市場的占有率合計高達44.8%。與2011年相比,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的差距已從7.9萬人縮小至4.1萬人,差距逐漸縮小。這也引發了市場對「死亡交叉」情況的關注。
具體來看,1月僅有五家壽險公司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分別是南山人壽增加294人、台新人壽增加54人,安達人壽、保誠人壽及台銀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正成長。然而,凱基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都較去年底減少200人以上。
保經業者指出,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了通路成長與否。在資訊透明化的時代,消費者上網就能找到保單資訊,不必再依靠保險業務員。而保經可銷售各家壽險公司保單,對消費者來說更便利,對業務員來說較不受限。
為守護弱勢民眾,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截至2023年12月底止,已有28家保險業開辦微型保險,產、壽險有效契約人數約75萬人,較2022年同期之72.1萬人持續成長,對於普及弱勢民眾基本保險保障,已漸有效果。其中,壽險去年達成率為102.7%,順利達標。其中共六家壽險公司超額完成,分別是凱基人壽、遠雄人壽 、南山人壽、元大人壽 、中華郵政以及全球人壽,達成率皆超過100%。
微型保險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壽險公司設定2023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12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達59.2萬人,總保額1,838.8億元,總保費收入1億1,924萬元,總達成率102.7%,順利達標。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壽險業目標達成率,15家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達成率超過100%的壽險公司有凱基人壽(251.3%)、遠雄人壽(121.4%)、南山人壽(120.9%)、元大人壽(120.1%) 、中華郵政(119%)以及全球人壽(109%)。
另以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來看,截至去年12月底,南山人壽以12.1萬人占最多、提供約364.7億元的保障,之後依序為凱基人壽約有9.7萬人、保額約292.6億元,新光人壽則有8.8萬人、保額達245.1億元。
嚴陳莉蓮說,今年集團重頭戲是迎接納智捷n7電動車上市帶動價值鏈;她喊出,要用「一個裕隆」的精神,串聯移動服務,創造全新生態系。
她指出,裕隆集團今年有三大主軸,除了納智捷n7電動車大量交車外,還有新店裕隆城的營運,還有持續開創裕隆集團的「移動生活」服務價值鏈,將擴展裕隆集團多元化發展的觸角。
裕隆集團於昨在新店總部舉行新春開工祈福儀典,由嚴陳莉蓮帶領集團高階主管出席典禮,並透過直播視訊與集團各公司進行團拜,展望新局向前行。
嚴陳莉蓮表示,集團去年總獲利創下近五年最佳成績,為集團70周年增添光彩。展望今年,集團重頭戲是迎接納智捷n7電動車上市,期許大家發揮「一個裕隆」的團隊精神,將裕隆集團各事業體串聯成移動服務的生態系。
裕隆集團去年多家旗下事業都繳出亮眼成績,中華車在導入MG品牌加入之後,營收與獲利都大幅成長。裕融企業不只營運規模和獲利成長並推進布局中長期事業計畫,包括旗下新鑫公司以現有業務為基礎,持續擴大企業資融、光電及儲能業務的推動,打造多元獲利模式,主導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擴大事業版圖,與LINE聯手推出「LINE GO」一站式整合交通移動平台。凡此,對裕隆集團而言,都是重要成果。
今年對嚴陳莉蓮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件為n7電動車的發展,n7的在第1季開始交車,預計將在3月起大量交車,上半年將完成8,000輛的新車交付計畫,保守估計一個月至少要交出2,000輛。
其次,新店裕隆城在去年下半年開幕後,今年春節又迎來另一波高峰,春節期間五天破30萬人潮,顯示裕隆城的營運獲利在地認同。從製造台灣的國產汽車基地,到成為新北市最大商場的裕隆城在去年開幕,裕隆集團帶動大新店的產業聚落升級與轉型,以新店為核心打造創新移動服務場域,成就永續宜居生活圈。
其三,在汽車產業快速變革之下,裕隆集團串連發展的移動生活服務價值鏈更是嚴陳莉蓮的重要策略,而裕隆將持續開創台灣移動生活服務價值鏈的發展新局,是嚴陳莉蓮對於集團的期望。
據了解,今年為南山人壽第五次發行公司債,發債額度300億元,創歷年新高紀錄。回顧2023年,南山人壽也曾發行次債籌資,當時發行10年與15年新台幣次債,利率分別為3.75%與3.88%,發行總額為150億元。
在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後,南山人壽昨日宣布發行次債計畫,為今年第三家宣布發行次債籌資的壽險業者,合計發債規模高達880億元。
南山人壽強調,該公司整體財務狀況穩健且清償能力無虞,本次發行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主要是為強化財務結構、充實公司資本。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今年初率先決議,將發行10年期以上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上限高達500億元,創國壽有史以來最大發債籌資紀錄。新光人壽在2月17日的董事會上也決議要發行次順位債80億元籌資。
根據國壽目前在市場上詢價的情況,新台幣10年期次順位債利率3.7%,15年債利率3.85%,10年期還加發一檔美元次順位債,利率5.8%,較去年的6.1%略降。
券商主管說,國壽今年決議發債500億元,其中也包含美元次順位債,目前利率暫定為5.8%,國壽也是2023年,以及2024年至今,唯一一家發行美元次順位債的壽險業者。
為協助保險業2026年順利接軌ICS新制,金管會鬆綁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債籌資,去年六家壽險公司陸續發行次順位債,規模突破新台幣千億元。
南山人壽財務穩健、經營績效優異,清償能力指標RBC符合法令規範。2023年底,南山人壽獲中華信評給予財務實力及信用評等為「twAA」,根據中華信評報告分析,南山人壽的優勢包括營運地位強、銷售通路掌握度高及穩固的規模優勢,並預期到2025年前,資本與獲利水準均可維持在「令人滿意」等級。
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僅有壽險公司出現衰退,1月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531人,來到20萬7,002人;代理人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增加366人,來到7萬8,366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22人,達8萬9,352人,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有望突破9萬人大關;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4,720人,較去年底減少1,143人。
近年來,保經代人數規模大幅成長,在壽險市場的占有率合計高達44.8%,經代業務員合計高達16.8萬人,與壽險公司業務員人力的差距,也從2011年的相差7.9萬人,到2023年只差4.1萬人,差距也愈來愈近,若持續按照此態勢發展,不排除出現「死亡交叉」的情況。
以各壽險公司來看,1月僅有五家壽險業務員登錄呈單月成長,分別是南山人壽增加294人、台新人壽增加54人,安達人壽、保誠人壽及台銀人壽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正成長。而包含凱基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都較去年底減少200人以上。
而保經業者指出,消費者的選擇決定通路成長與否,在資訊透明化的時代,消費者上網就能找到保單資訊,不見得需要透過保險業務員才能得到資訊,而保經可銷售各家壽險公司保單,對需要各家不同保障的消費者來說更便利,對業務員來說較不受限。
2026年壽險業就將接軌保險負債會計準則IFRS 17與新清償能力指 標ICS,急需資金強化資本結構,預估近年都會出現壽險搶錢潮。去 年壽險發債籌資達1,110億元,創10年新高,有些公司太晚宣布,利 率訂價相對不利,今年各公司紛紛提早規劃並行動。
第一季才過半就已達到880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的860億元,今年壽 險業發債有機會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
今年由國壽打頭陣,發行10年期次順位債、上限新台幣500億元, 發債金額創歷年最大,但國壽表示應會分次發行,不會一次發完。5 00億元主要多是以新台幣為主,視買家需要,可能有少部分是美元計 價,美元計價比重不會超過1成。
據國壽目前市場詢價的票面利率,新台幣在3.7%∼3.85%,與去 年國壽的新台幣次債利率相當,美元計價部分估計是5.8%,去年美 元次債票面利率有高達6.1%。
新光人壽17日董事會決議,將發行10年期次順位公司債,額度約8 0億元,是第二家公告發債的壽險公司,預計將以新台幣計價為主, 票面利率還要向市場詢價,會先向金管會申請額度。
新壽去年也發行130億元的新台幣次順位債,票面利率達到最高的 4%,吸引不少專業投資人搶進,去年130億元申購額度全滿,今年新 壽發行的次順位債票面利率是否會延續去年4%,甚至是否有可能比 4%更高,受到市場關注。
去年較晚公布的南山人壽,今年搶在前三名。22日董事會決議發行 10年期次順位公司債,額度高達300億元,較去年額度115億元更多, 且延續去年,今年也將以新台幣計價為主。
票面利率還要向市場詢價,可望向國壽看齊來到3.7%∼3.75%, 去年發債利率為3.75%∼3.88%。南山人壽表示,這次發行累積次順 位普通公司債,主要是為強化財務結構、充實公司資本。
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對醫務社工的支持不遺餘力,近期又將舉辦第七屆「南山醫務社工獎」,表彰這些默默奉獻的社工們。這個獎項自開始以來,就一直在關注醫務社工的身心健康與執業安全,並提供一個讓他們專業與價值得以發揮的舞台。 報名活動已經開始,時間截止到3月31日。全國各醫療院所的社工團隊和那些在醫療院所及其附屬機構執業的社工人員,都有機會參與。這不僅是一個獲得肯定和表揚的機會,也是讓社會看到醫務社工重要性的時刻。 我們來聽聽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生伯是位遊民,當他被診斷出直腸癌三期時,心情非常低落,甚至想要放棄治療。但幸好有醫務社工的幫助,他申請了低收入戶資格,找到了居住的地方,並在社工的支持下重拾信心,開始固定回診接受治療。阿生伯的故事讓人感受到醫務社工的力量,他們用溫暖和專業為病患和家庭帶來希望。 南山人壽強調,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的專業,每一個社工的貢獻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病人和家屬面對疾病和生命考驗時,卻是照亮黑暗的明燈。在醫療這樣一個強調精準和效率的領域,醫務社工的作用更是顯得重要。 今年的評審團成員來自衛福部、醫療專業領域、醫務社工學界和媒體等,將從參賽者中選出團體組「卓越獎」和「優秀獎」各三組,以及個人組「卓越獎」和「優秀獎」各三名,並頒發獎座和獎金。更多有關「南山醫務社工獎」的資訊,可以上網查詢相關網頁。
「如果沒有他們,我今天這條命,早就沒了!」這是嘉義長庚醫院 醫務社工服務個案阿生伯,對醫務社工最真誠的一句感謝。身為遊民 的阿生伯,無固定收入,當被診斷出直腸癌三期時,一度意志消沉、 甚至想放棄治療,所幸有醫務社工的及時介入,協助阿生伯申請低收 入戶、找到居住的地方;在醫務社工的鼓勵下,阿生伯逐漸恢復自信 ,願意固定回診、接受治療。阿生伯的故事彰顯出醫務社工無以取代 的價值,用溫暖及專業為病患及其家庭連結資源,陪伴病人與家屬走 過生命中的低谷。
南山人壽表示,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的專業,每位社工的力量或許 僅如微光,但對正面臨疾病重大變故的病患及家屬來說,卻像是在黑 夜中指引迷途方向的亮光。尤其,在重視精準與效率的醫療領域,醫 務社工努力連結與整合醫療與救助領域,陪伴病患家庭承擔身心壓力 ,支持他們順利走過人生的考驗。
「南山醫務社工獎」今年的評審團由衛福部、醫療專業領域、醫務 社工學界及媒體等跨領域專家學者組成,預計遴選出團體組「卓越獎 」、「優秀獎」各三組,頒發獎座及獎金各12萬元、8萬元;個人組 「卓越獎」、「優秀獎」各三名,頒發獎牌及獎金各5萬元、3萬元。 更多資訊可搜尋「南山醫務社工獎」網頁查詢。
商業不動產市場再掀熱潮,南山人壽成為焦點!近期商用不動產交易規模節節攀升,1月份上市櫃公司商用不動產總交易額達到18.6億元,比去年同期激增一倍,市場活絡程度顯著提升。其中,南山人壽在這波熱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內湖二棟廠辦大樓以近48億元的天價易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僅如此,去年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規模僅有13.42億元,創近四年新低,但今年開春後,市場買氣轉趨熱絡,南山人壽的交易只是其中一例。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去年全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規模僅為13.42億元,而今年已經有超過8件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 市場變化不僅限於核心都會區,都會外圍的工業地產也開始受到關注。長春樹脂以30億元買下彰濱工業區土地,而國盟開發、微星科技、耀華電子等企業也紛紛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地產交易,顯示市場對工業地產的需求日益增加。 信義全球資產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指出,去年由於經濟成長緩慢,加上部分企業暫緩對工業地產的投資,導致工業地產交易規模減半。然而,隨著廠商去庫存完成、外銷市場復甦,以及全球對AI應用的需求增加,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加碼布局,加上ESG綠色轉型的趨勢,對於環保節能的工業地產需求大增,這些因素都將推動商用不動產市場重回成長軌道。 林建勛預測,隨著全球景氣的回升,廠商的投資動能將回穩,精華地段的工業土地和智慧廠房將成為今年市場的主流交易產品。同時,辦公租金的持續上漲,讓企業積極尋找高品質辦公大樓,進行小換大、舊換新、租轉買的動作,這將進一步推動商辦交易市場的活絡。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顯示,去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規模僅1,3 42億元,為近四年最低量,不過今年開春商用不動產交易買氣轉趨熱 絡,包括台達電以近48億元買下南山人壽位內湖二棟廠辦大樓在內, 合計就有超過8件總金額10億元的大型商用交易現身。
有別於過去商用不動產市場以核心都會區的商辦、廠辦為大宗,1 月商用不動產大型交易中,位於都會外圍的工業地產占比逾5成,包 括長春樹脂以30億元買下彰濱工業區土地等,也有多件總金額10億元 以上的交易,如國盟開發取得南山人壽基隆安樂區新城段倉儲用地、 微星科技取得桃園龜山山頂段廠房、耀華電子入手宜蘭利澤工業區土 地、台新人壽買下台南永康王行段近萬坪工業廠房等。
信義全球資產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表示,去年因經濟成長疲軟, 加上部分企業暫緩業對工業地產投資,工業地產交易規模僅約前年的 一半。
不過廠商去庫存告一段落、外銷復甦,全球AI應用需求浮現,台積 電等半導體科技大廠加碼布局,拓廠增加產能,加上企ESG綠色轉型 ,對具備環保節能題材的綠色工廠需求大增,工業地產可望成為帶動 商用不動產市場重回成長的最大動能。
林建勛表示,隨著全球景氣回升,廠商投資動能回穩,精華地段工 業土地、智慧廠房會是今年主流交易產品。此外,近年辦公租金上漲 ,企業積極尋找具氣派門面、大坪數或帶有ESG相關認證的辦公大樓 ,小換大、舊換新、租轉買的動機增強,帶動商辦交易持續看好。
台灣壽險業在2024年初打出了一記漂亮的好拳,六大壽險公司元月新契約保費 collectively 突破400億元,年增率達37%,創下半年來單月新高。其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元月新契約保費突破百億元,年增近80%,在眾多壽險公司中拔得頭筹。 美元利變保單、健康險以及分紅保單的熱銷,為業績成長注入強心劑。不僅如此,六大壽險公司中,除了台灣人壽的成長率達119%,為六大中最高,其他公司如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等,也都回到成長軌道。 富邦人壽的元月新契約保費衝破百億元,年增率達81%,成為當月「保費王」。而<南山人壽>的業績也緊追在後,達84億元,且今年將重回投資型保單市場,預計將有初期爆發力。其他公司如台壽、新壽、凱基人壽等,業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 此外,投資型保單的業績也在元月達到150億元以上,創近三個月新高。這一連串的好消息,讓台灣壽險業在新的一年開出一片綠意。
台灣壽險業即將迎接重大轉變,2026年將全面實施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與國際保險準則委員會(CICA)的ICS新制。這對壽險公司來說是一大挑戰,但也是機遇並存的關鍵時刻。許多壽險公司已經開始規劃未來的商品策略,以應對這一變革。 以南山人壽為例,他們在2024年的主要商品策略將著重於回歸保險的保障本質,並積極提升對高齡社會的保障。這意味著南山人壽將推出更多針對醫療或長期照顧的保障型商品,同時精準行銷,並擴大外溢商品群,讓更多民眾受益。 南山人壽不僅如此,他們還將積極推動與IFRS 17相容的商品,確保公司的發展與國際標準接軌。這樣的轉型對南山人壽來說,不僅是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更是對內部組織和技術的升級。 與此同時,南山人壽也將分眾分群,針對不同消費者群體提供更專業的保險解決方案。這種策略將有助於提升國人的保障額度,並補足民眾在醫療或長照上的缺口。 不僅南山人壽,其他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也在積極調整商品策略。國泰人壽以「保障優先、友善高齡」為主軸,提供多樣化的保險商品,期望讓民眾能夠實現豐足退休、健康生活的理想。而富邦人壽則將聚焦於高CSM商品,並逐步轉向銷售健康暨意外險(A&H)系列商品,同時不斷擴充分紅與利變型商品的線路。 隨著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壽險公司們的這些策略調整,無疑將對應來自社會的各種需求,並為民眾提供更全面、更實用的保險服務。
大型壽險業界在今年一月交出亮麗成績單!根據業內統計,六大壽險公司的新契約保費(FYP)總計達403.4億元,創下半年的新高,年增率更達37%,預計整體壽險業今年1月的新契約保費將突破658億元,年增率有望突破四成。這個成績對於壽險業來說,可說是「開門紅」,讓業界對今年整體表現抱持樂觀態度。
業界高層分析,今年元月新契約保費的年增率高於四成,主要原因是去年基期偏低,加上整體業績回溫,顯示今年有個良好的開始。他們強調,未來的保單銷售前景,除了受新台幣匯率影響外,保單宣告利率的調整以及聯準會的降息時程,都是影響壽險業績的關鍵因素。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表現亮眼,1月新契約保費達117.9億元,同比大幅成長八成,這主要得益於傳統型商品的銷售。此外,個人意外及健康險(A&H)商品的銷售也增長了近七成。國泰人壽的1月新契約保費則成長14%,同比增長5%,其中A&H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提升,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62%,並且理財型商品銷售動能也有所提升。
南山人壽在1月的表現也不俗,新契約保費達83.8億元,同比成長約二成。公司強調,利變壽險躉繳商品表現亮眼,同時,因應國人對醫療照護的需求,持續推出相關商品,使得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而台灣人壽的1月新契約保費則大增124%,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的新契約保費則同比減少了2%。新光人壽的1月新契約保費則同比成長73%,成為業界中的另一個亮點。
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在利變保單與健康險挹注下,單月業績也各逾 80億元,同比都回到成長軌道,台灣人壽亦靠傳統型保單,元月新約 保費近47億元,成長119%,在六大中是成長幅度最大者;推估整體 壽險業元月新契約保費會應逾600億元,應是半年來單月新高,且年 增4成。
為搶下業績開門紅,多家壽險今年初推出新的美元利變保單,1月 也有壽險公司拉高宣告利率,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升破4%,買 氣回溫,加上新台幣與外幣保單責準利率調升,帶來新一波買氣,分 紅保單持續熱銷,與去年底實支實付醫療險停售效應遞延,1月六大 壽險新契約保費達到404億元,為去年7月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前搶購 潮後的六個月新高,較去年一月年增109億元或37%。
國壽、富壽、南山壽、新壽、凱基壽、台壽等六大壽險,1月有五 家新約業績都超過去年同期,主要都靠傳統型保單支撐。像富壽受惠 分紅保單熱銷,單月拿下118億元,年增53億元或81%,拿下元月的 「保費王」,也是2024年第一家單月賣破百億元的壽險。
沒有推出分紅保單的五家壽險,主要是利變型保單回溫與健康險銷 售。國壽元月新契約保費84.7億元,拿下亞軍,比去年同期成長5% ,傳統型保單占率逾75%,投資型保單占率則近25%,健康險與意外 險銷售年增1.6倍,利變型保單銷售也年增近2成。
南山壽1月則以近84億元業績緊追在後,且南山今年將重回投資型 保單市場,蘊釀四年後的初期爆發力可期。台壽、新壽首月業績年增 7成到1倍,凱基人壽元月也賣近40億元。
元月雖以利變保單、分紅保單業績較佳,但投資型保單估計亦有1 50億元以上的業績,應也是近三個月的新高。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2024年商品策略,將以「保障優先、友善高齡」為主軸,期望透過提供多樣化保險商品讓民眾能達到豐足退休、健康生活的理想目標,像是以健康醫療險及高齡專屬商品的保障型商品,以及以美元利變型、連結月撥回或附保證給付投資型為主的理財型商品。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泰人壽積極拓展商品和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近年更結合外溢保單機制,協助強化樂齡族群醫療保障防護網,高齡外溢保單囊括住院、手術、防癌與長照險。
富邦人壽表示,2024年商品策略主力仍聚焦高CSM商品,逐步轉向銷售健康暨意外險(A&H)系列商品,並彈性視市場趨勢推出分紅與利變型等高保障壽險。
在A&H系列商品部分,富邦人壽將結合特定族群商機,持續開發重大傷病、醫療、長照、癌症及意外等高貢獻度商品,並結合富邦幸福more生態圈推廣;分紅與利變型商品部分,將持續擴充商品線,提供差異化額外給付項目,並以高保障壽險為主軸,同時因應特定通路需求,規劃專屬商品。
南山人壽2024年主要商品策略包括:回歸保險保障本質、提升高齡社會的保障、分眾分群, 精準行銷及擴大外溢商品群。
南山將推動具保障型質之壽險保障型、意外及健康險或長期照顧險等商品,以提升國人保障額度、補足民眾醫療或長照上的缺口,並能順利接軌IFRS 17,讓保險得以穩定正面發展。
對於今年保單銷售前景,壽險業高層表示,今年元月新契約保費年增可望逾四成,主要是去年比較基期偏低,但整體業界業績回溫,同樣顯示「今年有個好的開始」。展望今年,壽險業高層認為,除新台幣匯率強弱外,保單宣告利率調整及聯準會降息時程,均為影響壽險業績的重大變數。
另一家壽險業高層分析,2023年下半年投資型保單禁令上路,導致相關商品銷售狀況轉冷,但預料今年傳統型、利變型保單銷售情況將優於去年,特別是今年下半年,若聯準會調降利率,並促使新台幣匯率升值,將成壽險業銷售美元保單的大利多,對今年壽險業保費收入成長樂觀看待。
富邦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117.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成,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受惠分期繳商品推動成效顯著,個人A&H(意外及健康險)商品1月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近七成。
國泰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84.7億元,較前一個月成長14%、較去年同期成長5%,其中A&H(意外及健康險)商品銷售動能穩健提升,新契約保費較前一個月成長77%、較去年同期成長162%。另外,受惠金融市場回穩,理財型商品銷售動能提升,國泰人壽美元傳統理財型商品新契約保費較上月成長17%、投資型商品新契約保費較上月成長12%。
南山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8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二成。其中利變壽險躉繳商品業績表現亮眼,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台灣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46.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24%;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38.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新光人壽1月新契約保費31.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3%。
台灣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元月表現亮眼,由於新台幣貶值和台股持續走強,六大壽險中五家單月獲利,合計稅後獲利超過22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78億元形成顯著對比,讓今年的獲利「開門紅」格外亮眼。元月新台幣對美元的兌值貶值達近5.7角,若六大壽險對外投資完全未進行避險,將有超過1,900億元的兌換利益。雖然避險成本仍約4%,但避險與增提外匯準備金後,六家公司淨匯兌成本超過200億元。
在台股行情持續居高不下,台積電及AI相關高價股的帶動下,六大壽險元月實現近400億元資本利得,穩固了獲利成果。其中,富邦人壽元月稅後賺90.8億元,成為元月的獲利冠軍,南山人壽則以稅後淨利55.45億元位居第二,國泰人壽以47.2億元獲利排在第三,台灣人壽以41.67億元獲利緊追其後,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也有15.8億元的獲利。
受惠於台股的強勢,壽險公司手上持有的科技股也出現增值利益,元月已有不少股票被賣出,以應對龐大的匯兌及經營成本。雖然2月台股衝上萬八,壽險公司仍有股票獲利可期,但由於債券殖利率反彈,債券及債券基金價格持續下跌,對獲利造成一定壓力。
新台幣貶值1.8%,讓六大壽險單月增提127億元外匯準備金,其中國壽的外匯準備金達223億元,富壽的125億元,新壽、南山壽及凱基壽均超過百億元。避險成本方面,雖然1月稍微下降,但仍需待美國降息後才能真正降低。傳統避險CS成本從去年10月的4.4%下降至1月的3.9%,但傳統避險NDF成本仍偏高,去年底還有6%~7%,因此避險成本下降的影響還不明顯。
台灣壽險業開年紅!南山人壽領軍獲利創新高
新年伊始,台灣壽險業交出亮眼成績單。在台股走強、新台幣匯率貶值的雙重利多下,六大壽險公司元月合計獲利220.3億元,創下自2023年8月以來半年來的最高紀錄。其中,南山人壽表現特別亮眼,稅後純益達55.4億元,位居領先。
受惠於台股漲破「萬八」關卡,以及新台幣匯率單月貶值1.81%,各大壽險公司普遍實現資本利得,入袋為安。富邦人壽1月稅後純益高達90.7億元,主要來自利息收入和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南山人壽則是保險本業表現穩健,並且受惠於新台幣回貶,成功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同時在市場波段操作中實現資本利得。
國泰人壽1月稅後純益47.2億元,主要得益于資本利得和經常性收益的挹注。該公司把握美國經濟強韌帶動的股市創高機會,進行波段操作,並從新台幣匯率貶值中獲得匯兌利得,進一步降低避險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光人壽在六大壽險公司中獨一無二地出現虧損。而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則是名列第六,但整體業績仍保持增長。
這次六大壽險公司元月的佳績,除了股市和匯率的助力外,也反映了公司們在風險管理、投資策略和市場把握上的成熟。隨著台灣經濟持續穩步進行,預期壽險業將在未來继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元月新台幣兌美元貶值近5.7角,六大壽險若國外投資完全不避險 ,將有1,900億元左右的兌換利益,因台美利差大,避險成本仍在4% 左右,在避險與增提外匯準備金後,六家公司淨匯兌成本逾200億元 。
但因台股行情仍居高檔,如台積電及AI相關高價股都「有利可圖」 ,六大公司元月實現近400億元資本利得,穩住開門紅,僅新光人壽 單月稅後虧損30.8億元,其他五家都獲利。
富邦人壽元月稅後賺90.8億元,拿下首勝,其次是南山人壽稅後淨 利55.45億元,國泰人壽以47.2億元暫居第三,台灣人壽則以41.67億 元緊追在後,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亦有獲利15.8億元。
台股從2022年底的1萬4千點,到今年初仍在1萬7,890點左右,壽險 公司手中不少科技股都有增值利益可實現,元月亦賣掉不少,先「落 袋為安」,支應龐大的匯兌及經營成本,2月台股衝上萬八,壽險公 司仍有股票獲利可期,但因債券殖利率反彈,手中債券及債券基金價 格繼續下跌。
1月新台幣貶值1.8%,壽險公司出現匯兌利益,六大壽險單月增提 127億元外匯準備金,亦是元月獲利負擔,提存後,仍以國壽有223億 元外匯準備金最多,其次是富壽的125億元,新壽、南山壽及凱基壽 有逾百億元規模,但各家都已不在提存上限,因此每月都需增提外匯 準備金。
去年一直居高檔的避險成本,1月稍微下降,但仍要等美國降息, 成本才能真正降下來。壽險業者表示,傳統避險CS成本已不像去年1 0月高達4.4%,1月下降到3.9%,但傳統避險NDF成本仍偏高,去年 底還有6%∼7%,去年最後兩個月新台幣急升,壽險公司緊急拉高避 險比重,1月新台幣貶幅小,一籃子貨幣表現相對弱,因此傳統避險 成本較12月佳,但一籃子貨幣抵銷後,避險成本下降還不明顯。
據了解,包括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與凱基人壽(前中國人壽),今年1月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入袋為安;另外,新台幣匯率1月貶值1.81%,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是壽險公司元月締造佳績的主因。
富邦人壽1月稅後純益90.7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1月台股加權指數突破「萬八」,富邦人壽伺機增加實現資本利得,加上台幣匯率貶值1.81%,貢獻當月兌換利益。
南山人壽保險本業表現穩健,且經常性收益穩定成長,同時受惠於新台幣回貶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及掌握市場波段實現資本利得,1月稅後純益增至55.4億元。
國泰人壽1月稅後純益47.2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1月受惠美國經濟維持強韌,激勵股市持續創高,國泰人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另新台幣匯率貶值,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以在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下,獲利表現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