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人壽保險(公)公司新聞
其中,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從2015∼2018年都有獲准核發現金股利,是五年來發放次數最多的兩家壽險公司,但今年都已確定不發現金股利,中斷連續發放的紀錄;另外,富邦人壽五年來也有三年發放現金股利,今年也確定不會配股息。
國壽2015∼2018年共上繳逾413億元現金股利,給國泰金控,是壽險業配現金股利金額最多者;其次是富邦人壽在2015年與2017、2018年,上繳近200億元現金股利給富邦金控;中壽2014∼2018年則共發出90億元左右的現金股利。三大壽險公司四年現金股利達703億元,占壽險業發放現金股利的97%。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表示,壽險業未來要因應保險會計(IFRS17)都已有點喘,每年應要多增提準備金,且獲利應多保留在帳上,厚實淨值與資本;同時2018年底大型壽險公司淨值項下都出現未實現損失,因此今年應該都無法發放現金股利。
保險局公布,2015∼2018年曾被核准發現金股利的共有七家壽險公司,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遠雄人壽、合庫人壽、康健人壽,共發出近725億元的現金股利,其中國壽及中壽連續四年都有發放股息,今年預計要送件申請發現金股利的則有康健人壽與合庫人壽,預計要發6.5億元,若能獲保險局核准,則近五年來發放現金股利的年數才能追平國壽、中壽的四年。
據保險局統計,如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近五年來都沒有發現金股利,整體壽險業自2014∼2018年稅後共賺5,516億元,但僅發出731億元左右的現金股利,發放率僅約13%多。
台灣保險業近期風雲變幻,關鍵焦點落在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上。消息指出,保險局於22日傍晚急速發函給部分壽險公司,對於4月份的利變保單宣告利率提出關切。這一動作讓市場感受到保險局對於調降宣告利率的強烈意向。 根據報導,若壽險公司未規劃調降4月份的宣告利率,將必須與保險局約定時間進行說明,並在未說明前不得對外公告利率。這意味著,壽險公司若不願調降利率,將面臨與保險局的對峙。 不僅如此,保險局對於那些宣告利率略低的保單也表現出關注。例如,宣告利率為3.97%至3.98%的保單,因為收費低且給予保戶折扣,其6至10年的內部報酬率與宣告4%的保單相近,這些公司也同樣受到保險局的「暗示」,可能需要調降宣告利率。 在市場上,目前宣告4%以上的美元利變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等。其他如遠雄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等公司則有宣告3.97%至3.98%的保單,南山人壽則宣告3.94%左右。這些公司的保單滿六年的內部報酬率大多在3.3%以上,10年則在3.5%至3.6%之間,實際上都高於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 某壽險公司財務長表示,去年第四季股債價格下跌,各公司都承受了大量的未實現損失,這使得宣告利率根本到不了4%。此外,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近新台幣16.7兆元,占可運用資金近69%,去年匯兌成本也達2,209億元。金管會對此出手管理,強調保單宣告利率必須與區隔資產的實際報酬率相關聯,回歸穩健經營的原則。
保險局此舉已非常「明白」告訴壽險公司,3月維持現有宣告利率不調高「是不夠的」,4月必須「調降」宣告利率,否則就要到保險局「喝咖啡」,喝完的結果恐怕還是必須調降利率,以符合實際投報率及穩健經營的要求,也就是保戶4月恐怕就買不到宣告利率4%以上的美元利變壽險。
其實不僅是宣告利率4%以上的美元利變壽險被盯上,有些宣告3.97%、3.98%的保單,因為只收低附加費用率,又給保戶折扣,保單6∼10年的內部報酬率與宣告4%的保單一樣,這些公司一樣被保險局盯上,同樣也「暗示」4月應調降宣告利率。
目前市場美元利變壽險宣告4%以上的公司,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其他如遠雄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都有宣告3.97∼3.98%的保單,南山人壽則宣告3.94%左右,保單滿六年的內部報酬率(IRR)大約都3.3%以上,10年是3.5∼3.6%,其實都高於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
「宣告4%真的是太誇張」,某壽險公司財務長表示,去年第四季股債價格下跌,各公司都有大量的未實現損失,若把這部分加上去,宣告利率根本到不了4%。
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近新台幣16.7兆元,占可運用資金近69%,加上去年匯兌成本達2,209億元,在金管會擋起國際板債券投資限額後,壽險資金轉往債券ETF,規避海外投資上限等種種現象,引起立委關注,逼得金管會須出手管理。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已表示,第一步必須從「源頭」管起,即壽險公司若一直宣告「過高」利率,資金要去化,就必須投資高風險、高報酬的標的,海外投資就會一直增加,因此會要求保單宣告利率必須貼合區隔資產的實際報酬率,要有合理關聯性,回歸「穩健經營、足以抵禦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
小額終老保險的保額要升級啦!大家有聽說嗎?金管會前天(20日)公布了一個好消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小額終老保險的最高保額要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哦!這對大家來說可是個福音呢!已經購買過小額終老保險的親朋好友,也可以再買一張,最高保額也能達到50萬元,再也不用擔心保障不夠用了! 回顧一下,2017年2月金管會保險局為了應對高齡化社會,開放了小額終老保險,這個保險相較於一般終身壽險來說,價格便宜了二到三成,但當時保額上限還是只有30萬元,而且每人一生只能購買一張,這讓很多人感到保障不足。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民進黨立委江永昌提出了他的關注,他指出,台灣55歲至84歲的人口數有600萬,但小額終老保險的投保率只有6.7%,這實在太低了。再加上物價一直往上升,30萬元的保額根本不足以應對市面上的喪葬和靈骨塔費用。 江永昌還提到,現在的小額終老保險最高繳費年期是20年,隨著人們的餘命增加,繳費年限也應該進一步延長。 對於這些問題,保險局局長施瓊華在立法院回應,目前保險業者已經達成了共識,將把小額終老保險的最高保額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另外,已經購買過的民眾,也可以再買一張,讓保障更加完善,這項新政策最快會在下半年實施。 根據保險局的統計,自2017年2月小額終老保險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底,總保費收入已達57.4億元,有效契約件數為43.57萬張。目前有13家壽險公司銷售這個保險,包括國泰、富邦、南山、三商美邦、中壽、台壽、新光、第一金人壽、台銀人壽、中華郵政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等,大家可要把握機會哦!
高齡化社會來臨,為讓所有民眾都能有基本壽險保單保障,2017年2月金管會保險局開放小額終老保險,較一般終身壽險便宜二至三成,但保額只限30萬元,且一人一生限購一張。
民進黨立委江永昌昨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表示,全台55歲至84歲的人口數有600萬,小額終老保險投保率為6.7%,投保率低,而且物價經年上漲,依目前市面喪葬與靈骨塔費用,保額只有30萬元根本不夠,保障偏低。
江永昌認為,目前小額終老保險最高繳費年期為20年,隨著人均餘命增加,繳費年限也應該延長。
對此,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昨天在立法院回應說,目前保險業者對提高小額終老保額已有共識,將從最高30萬元拉高到50萬元;另外,原本每人一生限購一張,但之前已經買過小額終老保險的民眾,也可加買至保額50萬元,意即可再買一張小額終老保險,最快下半年就會上路。
據保險局統計,小額終老保險從2017年2月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底止,總保費收入已達57.4億元,有效契約件數為43.57萬張。總計有13家壽險公司銷售小額終老保險,包括國泰、富邦、南山、三商美邦、中壽、台壽、新光、第一金人壽、台銀人壽、中華郵政人壽、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
少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愈來愈多人選擇不婚主義,所以對於後事的規劃,許多人開始提前「存起來」。最近,台灣人壽推出了市場上首張專門賣禮儀服務的實物給付附約,還建議大家搭配每人一生只能買一張的小額終老保單,讓中年族群可以用25~26萬元的價格,就能夠購買到約51萬元的身故理賠金加上禮儀服務。
過去,富邦人壽、台灣人壽以及全球人壽都已經推出了生前契約實物給付保單,但大多數是生後禮儀服務搭配塔位,去年銷售量約600多件,保費約1.6億元。壽險公司認為這種「一定用得到」的保單,未來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但由於是實物給付塔位及服務,和現金給付不同,所以保戶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台灣人壽之前已經推出了兩張生前契約的實物給付保單,這次則是推出只有禮儀服務的實物給付附約,讓保戶可以和壽險等主約搭配,用相對較便宜的保費,鎖住未來物價膨脹的風險。
台灣人壽指出,由於物價和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今年殯葬業者公告的生前契約售價已是十年多前的2倍,即漲了至少1倍。如果現在投保禮儀實物給付附約,可以選擇分期繳費的方式,將身後事的成本先鎖住,繳費年期有6、10、15、20年不等,等於是提供第二張小額終老保單。
小額終老保單是金管會推動的較平價身故保障,每人一生限購一張,最高保額30萬元,最初規劃就是為了處理身後事做準備。台灣人壽建議保戶可以用小額終老保單當主約,搭配禮儀服務實物給付附約,提前規劃好,讓子孫不必為此煩惱。
如果現在要買30萬元的塔位加上台灣人壽禮儀實物給付附約,若六年繳清,大約就要40多萬元。但如果用其傳愛小額終老保單,30萬元保額,45歲女性六年共繳保費15萬元左右,加上禮儀實物給付附約,六年保費10.7萬元,等於用25.7萬元就能夠買到總價51萬元的身故給付及禮儀服務。
台灣人壽強調,透過殯葬實物給付保單規劃身後事,好處是分期繳費享有身故高槓桿乘數效果,且禮儀服務部分等於是「團購價」,還可以鎖住通膨風險。但如果未來物價下跌,保戶用較低成本處理身後事,再改辦保單用現金支付,即不會吃虧。
先前如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及全球人壽都已推出生前契約實物給付保單,但多是生後禮儀服務搭配塔位,去年約銷售600多件,保費約1.6億元,壽險公司認為這種「一定用得到」的保單,未來成長空間大,但因為是實物給付塔位及服務,有別於現金給付,保戶仍需要時間熟悉。
台壽先前已推出二張生前契約的實物給付保單,這次則是推只有禮儀服務的實物給付附約,保戶可以搭配壽險等主約,用相對較便宜的保費,鎖住未來物價膨脹的風險。
台壽指出,由於物價及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今年殯葬業者公告的生前契約售價,已是十年多前的2倍,即漲了至少1倍,若保戶現在投保禮儀實物給付附約,即可以分期繳費的方式,將身後事的成本先鎖住,繳費年期有6、10、15、20年,台壽表示,等於是提供第二張小額終老保單。
小額終老保單即是金管會推動較平價的身故保障,每人一生限購一張,最高保額30萬元,當初規劃即是以處理身後事做準備,台壽即訴求保戶可用小額終老保單當主約,搭配禮儀服務實物給付附約,自己先規劃好,讓子孫不用煩惱。
台壽表示,如現在要買30萬元的塔位加上台壽禮儀實物給付附約,若六年繳清,大約就要40多萬元,若是用其傳愛小額終老保單,30萬元保額,45歲女性六年共繳保費15萬元左右,加上禮儀實物給付附約,六年保費10.7萬元,等於用25.7萬元買到總價51萬元的身故給付及禮儀服務。
台壽強調,透過殯葬實物給付保單規劃身後事,好處即是分期繳費享有身故高槓桿乘數效果,且禮儀服務部分等於是「團購價」,且可鎖住通膨風險,但若未來物價下跌,保戶用較低成本處理身後事,再改辦保單用現金支付,即不會吃虧。
台灣保險業IPO大動盪,全球人壽躍上焦點!近期,台灣保險業IPO標準正式拍定,這對非金控背景下的本國壽險公司來說,意味著一個新機遇的開始。在這波浪潮中,南山人壽已經搶先一步,去年6月就送件申請興櫃,目前金管會正加緊審核其相關財務資料,並將根據新規定重新檢視。金管會官員強調,保險業IPO規定一視同仁,適用於所有保險公司。以壽險公司為例,金控旗下的子公司不能上市櫃,這也讓像全球人壽、遠雄和宏泰等尚未上市櫃的壽險公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金管會官員表示,保險業IPO規定適用於所有保險公司,以壽險公司為例,由於金控旗下子公司不能上市櫃,扣除金控下子公司後,目前尚未上市櫃的壽險公司,有南山、全球、遠雄及宏泰。
全球人壽保險近期在臺灣大學舉辦了首場MA(管理實習)招募活動,這場熱鬧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吸引了許多學生關注。活動自3月份起,陸續在交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及台北科技大學展開,最終則在總公司為站點,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全球人壽的友善職場環境。 不僅僅是針對社會新鮮人,全球人壽的獵才範圍還擴及到學界,透過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這樣的賽事,挖掘優秀在校生,並透過實習生計畫,預約未來的優秀人才。 全球人壽人資長陳幸琦在活動中強調,公司積極進行保險科技轉型,並重視多元部門的均衡發展。她期望MA實習生能夠帶來多元的思維、見解和創意,為全球人壽帶來新的活力。陳幸琦還提到,全球MA計畫尋找的是那些積極、正向、富有創新精神、具有高度企圖心、良好的抗壓性和協調能力,並且中英文溝通能力流利的優秀人才。(記者 賴俊明報導)
全球人壽保險公司近日在台灣大學舉辦了首場MA(內勤儲備主管)招募說明會,吸引了許多求才若渴的學子前來參加。這場說明會只是全球人壽保險公司招聘新血的第一步,接下來還將陸續在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及台北科技大學進行說明會,最終站將設在總公司,讓參與者能夠親自參觀全球人壽友善的職場環境。 全球人壽保險公司不僅關注社會新鮮人,還透過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這樣的賽事,早早就緊盯著優秀在校生。此外,公司還持續推動實習生計劃,預約優秀人才加入全球人壽的大家庭。 對於此次招聘活動,全球人壽人資長陳幸琦表示,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的影響下,公司正在積極進行保險科技轉型,非常重視多元部門的均衡發展。她強調,全球人壽致力于延攬各類不同專業的人才,並希望MA人員能夠帶來多元的思維、見解和創意。 陳幸琦也透露,全球MA計畫尋找的並不是單一的專業技能,而是積極、正向、創新、具有高度企圖心、抗壓性及協調能力佳的人才。她表示,對於中英文溝通流利的應徵者特別有興趣。此次第5屆全球MA計畫預計招募5名優秀人員。
全球人壽人資長陳幸琦表示,全球人壽積極進行保險科技轉型,並重視多元部門均衡發展,期許MA能將不同的思維、見解和創意帶入全球。凡積極、正向、創新、高度企圖心、抗壓性及協調能力佳,且中英文溝通流利者,就是全球MA計畫要找的人。(賴俊明)
全球人壽人資長陳幸琦表示,全球人壽在金融科技浪潮下正積極進行保險科技轉型,相當重視多元部門均衡發展,致力於延攬各類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組織,並期許MA能將不同的思維、見解和創意帶入全球。凡積極、正向、創新、高度企圖心、抗壓性及協調能力佳,且中英文溝通流利者,就是全球MA計畫要找的人,第5屆預計招募5人。
台灣壽險業今年搖身一變,美元保單成為業績的主力!金管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壽險外幣傳統保單準備金佔所有準備金的比率達到18.22%,還有超過3.77兆元的額度可以動用。這意味著,就算各大壽險公司今年全力推銷美元保單,這個額度也應該還會有餘裕。 由於新台幣保單利率較低,加上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各家壽險公司今年都把目光聚焦在美元利變壽險上。去年美元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就達到5,160億元,佔整體新契約保費的37.4%。預計今年這個比例還會上升,甚至有公司預估美元保單可能佔新契約保費的50%以上。 為了吸引客戶,各大壽險公司紛紛調高躉繳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像是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都將利率調至4%左右,全球人壽甚至更高達4.01~4.03%。雖然中壽3月將利率調降至3.98%,但遠雄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司也都有3.92~3.98%的利率。 金管會去年11月將外幣傳統保單占準備金的比率從25%提高至35%,總額度從5.6兆元提高到近7.9兆元。這讓壽險公司可以更放膽地銷售美元利變壽險,避免因超額銷售而影響投資報酬率。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指出,目前只有安聯人壽因為將傳統保單移轉給中國人壽,準備金減少,外幣傳統保單占比超過35%,需要申請額外提高額度或大量銷售新台幣保單。另外,還有一家壽險公司已申請取得超過35%的外幣傳統保單額度。 不過,今年1月的美元保單銷售額卻比去年同期衰退28.6%。這主要是因為當月有高宣告利率的新台幣躉繳利變壽險停售,影響了美元保單的銷量。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額衰退幅度達54.5%,推測是去年有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的影響。
新台幣保單利率較低,又有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因 此各家壽險公司今年都已打定主意,要大賣美元利變壽險,去年美元 保單全年新契約保費共5,160億元,約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37.4%, 各家壽險公司預估今年應會占40∼50%,甚至有公司預估自家美元保 單可能會占新契約保費的逾50%。
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今年1月開始就調高躉 繳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直接衝到4%,全球人壽更拉到4.01∼ 4.03%,雖然中壽3月調降宣告利率到3.98%,但如富邦人壽、遠雄 人壽、南山人壽等公司都有宣告利率3.92∼3.98%的躉繳美元利變壽 險。
金管會去年11月調高外幣傳統保單占準備金的比率,由25%拉高到 35%,即總額度從5.6兆元提高到近7.9兆元,剩下的可承作額度由新 台幣1.52兆元變為3.77兆元,原本可能在今年觸頂的外幣傳統保單, 尤其是美元利變壽險可再「放膽」銷售,否則超過額度的外幣保單, 就必須算入國外投資,即吃掉部分的投資報酬率,對壽險業經營獲利 反而不利。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目前僅有一家公司,即安聯人壽因為將 其傳統保單移轉給中國人壽,造成準備金減少,所以其外幣傳統保單 占比則逾35%,必須申請額外提高額度,或是大量銷售新台幣保單, 否則外幣傳統保單就是會占到這家公司國外投資額度,另外有一家壽 險公司已申請取得逾35%的外幣傳統保單額度。
今年1月美元保單約銷售新台幣51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8.6%, 主要是今年元月有高宣告利率的新台幣躉繳利變壽險停售,排擠到美 元利變壽險保單的銷量;另外,衰退較多的是美元投資型保單,比去 年1月衰退54.5%,推估應是去年有目標到期基金投資型保單的原因 。
全球人壽保險近期宣布,在金管會緊盯利率政策的影響下,為了維持市場穩定,3月份將暫不調整宣告利率。這項決定受到市場關注,特別是對於熱銷的躉繳利變壽險產品。其中,全球人壽率先調降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由2月的4%降為3.98%,而新台幣保單的宣告利率也普遍下調了5個基本點,從2.97%及2.98%降至2.92%與2.93%。 面對資本市場的波動,金管會今年除了關注壽險公司的淨值變化,也擔心各家公司使用過高的宣告利率來吸引資金。為此,金管會在1月底就開始口頭勸導各家壽險公司應該遵循「審慎經營」的原則,謹慎調整宣告利率。農曆年假後,金管會迅速行動,邀請南山、台灣、中國、全球、遠雄及宏利人壽等公司了解其宣告利率的相關情況及考量。 隨著金管會的緊迫監督,國泰、富邦、新光、南山、台灣及全球人壽均表示,3月份不會調整現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中國人壽則是調降了三張躉繳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幅在2~5個基本點之間。值得一提的是,中壽今年1月才剛剛調高美元利變壽險「美鑫」的宣告利率,如今卻因為台美利差仍大,台灣央行未升息,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不得不作出降息的決定。 中壽表示,作出降息決定實在是相當「煎熬」。雖然美國已經暫停升息,但台美利差仍然存在,台灣央行未升息前,投資部門每月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必須機動調整宣告利率。然而,降息後,公司將面臨行銷通路強大的壓力,以及與同業的激烈競爭。
資本市場波動大,金管會今年除緊盯壽險公司淨值變化,也擔心各 家用高宣告利率搶資金,因此1月底就先口頭勸導各家應考量「審慎 經營」原則,謹慎調整宣告利率。
2月11日農曆年假後,金管會更火速邀南山、台灣、中國、全球、 遠雄及宏利人壽,了解宣告利率的情況及考量,26日再發函要求各家 法遵人員,交出躉繳高利率保單宣告利率決策過程及相關會議紀錄。
在金管會緊迫盯人下,國泰、富邦、新光、南山、台灣及全球人壽 都表示,3月不會調整現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
中國人壽更是一口氣調降三張躉繳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幅2∼5個基 本點,而中壽今年1月才調高宣告利率的美元利變壽險「美鑫」,宣 告利率由4%降到3.98%,暫別4%的競爭行列,目前如國壽、新壽、 台壽、全球等都還有宣告4%的躉繳美元利變壽險。
中壽表示,作出降息決定其實是很「煎熬」,美國雖已暫停升息, 但台美利差仍大,台灣央行未升息前,壽險國外投資避險成本依舊居 高不下,投資部門每月面臨的挑戰都大不相同,必須機動調整宣告利 率,但降息之後,公司必須面臨行銷通路強大的壓力,與同業競爭。
台灣保險業界近期掀起一股監管風潮,全球人壽保險成為焦點。隨著1、2月股債市場回穩,壽險投報率也隨之上升,但3月份壽險公司恐怕無法再「升息」了。根據最新消息,保險局於26日通過電郵形式,對各壽險公司發出「指定保單」的指示,要求在27日下午5時前提交3月宣告利率的相關依據、工作底稿及會議記錄。
自去年10月起,壽險業因股匯債「三殺」遭遇財務壓力。為了了解投資報酬率與宣告利率之間的關係,保險局近期約談了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及宏泰人壽等六家公司。26日,保險局再次出手,要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公司提交相關資料。業內人士指出,在保險局的嚴密監督下,3月份恐怕無公司敢擅自調高宣告利率。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去年10月以來,壽險業面臨股匯債「三殺」的挑戰,導致財務壓力增大。保險局也收集了去年11月及12月各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發現大部分公司投報率下滑,甚至有公司投報率低至2%。然而,今年元月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卻不降反升,主要壽險公司投報率均達4%,未達4%的公司也集中在3.92~3.98%之間,附加費用率較低,滿六年內部報酬率(IRR)相差不大。
為避免壽險業不斷提高宣告利率,造成惡性競爭,保險局在1月底已經要求壽險公會轉達,希望各公司依實際投資報酬率及穩健經營的方式,謹慎宣告利率。2月份,仍有部分公司調高宣告利率,因此保險局在3月利率宣告前,要求各公司法遵提交報告。保險局表示,指定保單只是日常監理的一部分,並未下達任何指令。
保險局年後才約談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及宏泰人壽等六家公司,了解其投資報酬率與宣告利率間的關係,26日馬上再出招,這次連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都收到要求,壽險業者表示,在保險局「緊盯」之下,3月應無公司敢再調高宣告利率。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表示,去年10月開始壽險業遇到股匯債「三殺」,造成財務極大壓力,保險局也蒐集去年11月及12月各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大部分公司都是下滑,有些甚至降到2%,但今年元月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卻不降反升,主要壽險公司都衝上4%,沒到4%的公司,也有3.92∼3.98%,且附加費用率較低,所以滿六年內部報酬率(IRR)各家公司其實都差不多。
保險局擔心壽險業不斷提高宣告利率,造成惡性競爭,在1月底就先口頭要求壽險公會轉達,希望各公司依實際投資報酬率及穩健經營的方式,來謹慎宣告利率。
2月依舊有多家公司調高宣告利率,所以保險局2月11日一開工,就陸續約談六家壽險公司,不過擔心仍有公司不理勸阻,3月又再提高宣告利率,保險局趕在3月利率宣告前要求各公司法遵提交報告。
各公司大多被指定一張保單,如國泰人壽是益美利加,新光人壽是美旺福,中國人壽是美鑫,都是宣告4%的躉繳美元利變壽險。保險局表示,這僅是日常監理的一部分,希並沒有下達任何指令。
【台北訊】近來,台灣壽險市場掀起了一股購買熱潮,原因竟然是多家壽險公司陸續停售某些產品。這波停售風潮從1月份開始,當時有三家壽險公司宣布停售躉繳型新台幣利變高利保單,包括新光人壽、全球人壽和元大壽險。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民眾的搶購狂潮,對其他保單產品也造成了不小的排擠效果。 據統計,1月份傳統型壽險保費收入達到了1,12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720億元增加了40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55%。這個數字驚人地高,反映了市場對於高利壽險保單的熱情。 除了高利壽險保單外,新光人壽和全球人壽還宣布停售了還本型失能扶助險或長扶險,元大壽險也預計在3月中旬停售其產品。這些保單的停售主要是因為還本型保單的賠率較高,以及保險局對於「嚴重特定傷病疾病項目及定義」和「癌症保險」的重新定義。 保險局的新規定要求保險公司更新其產品,以符合新的標準。許多保險公司因此停售舊保單,並以新產品取而代之。這一來,市場上出現了對未來失能險可能漲價的擔憂,因此民眾紛紛搶購舊保單。 這波停售潮讓人壽保險業界頗為緊張,因為市場對於新定義保單的價格和保障範圍仍然充滿疑問。不過,這也反映了消費者對於保障的需求,以及對於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對於壽險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他們必須更加努力地創新和改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