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微型保險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商品種類包含定期壽險(每人累計保額上限50萬元)、傷害保險(每人累計保額上限50萬元)及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每人累計保額上限3萬元)等三大類,並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多元投保方式,如個人投保、團體投保及集體投保等特點。
壽險公司設定2024年要完成1億1,923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9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達65.3萬人,總保額2,011.3億元,總保費收入1億678萬元,總達成率由7月的60.52%大幅攀升為89.55%,力拚年底達標。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截至9月底,國泰人壽以16.8萬人占最多、提供約578億元的保障,緊追在後的是南山人壽約有11萬人、保額約333.1億元,凱基人壽則有10.1萬人、保額達304.3億元。而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富邦人壽有效契約人數分別有7.1萬人、6.3萬人、4.6萬人。
以壽險業目標達成率來看,15家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923萬元的微型保險保費目標,目前凱基人壽以149.91%的年度目標達成率排在第一,台灣人壽達成率127.63%暫居第二,南山人壽達成率123.02%排在第三,第四與第五則為中華郵政與新光人壽,達成率分別為113.09%、102.82%,同樣已達成目標。其他包含元大人壽 、 全球人壽、國泰人壽目標達成率皆在七成以上。
另外,為提升微型保險覆蓋率,產險業同樣積極推展,13家產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2,928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截至9月底,總保費收入2,332.6萬元,總達成率約79.7%,其中,共有三家業者達成率超過100%,分別為泰安產達成率539.18%、兆豐產120.4%、國泰產106.1%。
而據金管會也公布,去年銷售最佳的前三大保險公司,依序是中華郵政、南山人壽與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則在今年前八月異軍突起,衝至第二,國泰人壽則拿下今年前八月的第三名。
壽險業者指出,小額終老保險是終身壽險的一種,可提供被保險人身故或完全失能時的保障,保障期間為終身,並可附加1年期傷害保險附約,增加因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死亡或失能保障,此商品含括高CP值、保費便宜、門檻低、免體檢、終身保障等五大好處,且0歲起可投保,最高承保年齡至84歲。
壽險業者提醒,投保小額終老險要留意,第一,各家保險公司保費略有不同,繳費年期至少要六年以上,最高承保年齡規定「投保年齡加繳費期不得超過90」;第二,小額終老險在投保的前三年,被保險人若身故僅能退還所繳總保費的1.025倍,因此要繳費到第四年後才會有足額保障。
第三,不得有增額或加倍給付設計,並以承保單一保險事故為限;第四,小額終老保險最高保額90萬元,對於主要負擔家中經濟者的保障而言明顯不足,因此建議民眾投保時,可透過醫療險與重大傷病險規劃來轉嫁自費高額醫療花費。
反映川普當選後關稅與移民政策恐導致通膨升溫,近兩個月美國1 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到4%之上,因美債跌價,壽險舊的債券部位遭 受評價損失,目前壽險近9成債券放在按攤銷後成本(AC)項下以成 本帳列,至9月底規模約20兆元,未實現評價損失約3.6兆元,但持有 到期不會有大額損失。
舊債雖出現評價損失,但美債殖利率上揚,卻挹注壽險利息收入大 增,今年前九月壽險利息收入約有6,600億元,主要是債息,少部分 是銀行存款與放款利息,較去年同期的6,340億元,年增4.1%,其中 前六大壽險就有高達5,213億元利息收入、年增3.4%,以國泰人壽超 過1,500億元最多,南山人壽也有超過千億元,富邦人壽逾940億元、 新光人壽逾750億元。
因壽險投資以海外債為大宗,壽險利息收入在2019年正式突破7,0 00億元大關,去年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影響,美債殖利率飆升,利息 收入更一舉突破8,000億元大關、來到約8,360億元,今年前三季已比 去年同期增加,預估全年應可超過去年,並續創史上新高。
壽險業者表示,債券殖利率上升,不管是舊有債券部位或新投入, 都會有不錯的債息進帳,提高今年經常性收益率,除外幣新錢部位投 入海外債,債息收入也能再投入,有利未來收益率。
但今年壽險股利收入應不如去年,主要是今年壽險股市操作多著重 在資本利得,前九月六大壽險股利收入約1,070億元、年減7.7%,因 股利發放旺季已過,預估今年前六大壽險股利收入難超過去年全年的 1,366億元。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當選後,美債殖利率攀升至4%以上,對台灣壽險業來說,這是一個雙刃劍的現象。一方面,壽險積極加碼美債高利,但另一方面,美債跌價也導致舊債部位評價損失擴大。
自去年以來,壽險業積極布局美債市場,並且因應美債殖利率的上升,預期今年的利息收入將會超越去年,甚至可能創下歷史新高。截至今年前三季,整體壽險業已經有約6,600億元的利息收入,年增長達4.1%,這對現金流的挹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南山人壽、國泰人壽等前六大壽險公司的利息收入均超過千億元,顯示了市場對其信用的認可。南山人壽的利息收入更是高達千億以上,展現了其在壽險市場的強大實力。
儘管美債跌價帶來評價損失,但由於壽險業近9成債券位於按攤銷後成本(AC)項下,所以這些損失並未影響壽險公司的實際經營。至9月底,壽險業的未實現評價損失約3.6兆元,但這並不會導致大額損失。
此外,由於美債殖利率的上升,壽險業的債息收入也隨之增加。今年前三季,壽險業的債息收入約6,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預計全年利息收入將會超過去年的8,360億元,並可能創下新的歷史記錄。
對於未來,壽險業者表示,不論是舊有債券部位或新投入的海外債,都將帶來可觀的債息收入,這將有利於提高今年的經常性收益率。而除外幣新錢部位投入海外債,債息收入也能進一步投入,對未來的收益率將產生積極影響。
然而,今年壽險業的股利收入可能不如去年,主要因為今年股市操作多著重於資本利得。前九月六大壽險公司的股利收入約1,070億元,年減7.7%。由於股利發放旺季已過,預計今年前六大壽險公司的股利收入難以超過去年全年的1,366億元。
昨日,台灣金管會保險局盛大舉辦了「113年度保險業配合政策推動各項業務頒獎典禮」,其中南山人壽與南山產物以其在公益服務方面的具體行動,榮獲四項大獎的殊榮。南山人壽在微型保險競賽中,不僅囊括「業務績優獎」和「身心障礙關懷獎」兩大獎項,更以創新保險商品和多元化服務,展現對每一位保戶的用心關懷。
南山人壽以保險專業和溫暖服務,守護著全台超過660萬個家庭,同時深入各地偏遠鄉村關懷弱勢群體,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該公司鼓勵保戶做好準備,面對未知的風險,勇於迎戰挑戰,讓「未來 有備而來」。
南山人壽積極與政府合作推動「微型保險」,幫助經濟弱勢者擁有基本保障。截至目前,已與屏東、台東、台中、基隆、台南、彰化、新北及金門、馬祖、澎湖等十個縣市政府及社福機構合作,保障對象涵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長者、特殊境遇家庭及新住民家庭等。
截至今年10月底,南山人壽累計捐贈微型保險保費超過1億1,525萬元,協助近52萬人次享受基本保障。這卓越的推動成果,讓南山人壽在微型保險競賽中,獲得「身心障礙關懷獎」和「業務績優獎」的肯定。
而南山產物則在2023年8月獲得金管會試辦許可,推出國內首張財產保險的微型保單——「南山產物微型火災不便費用保險」。該保單特別為全台各縣市之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設計,投保方式需透過社福慈善團體或縣市政府等代理投保單位,以集體投保方式辦理。若保戶之居住處所遭受火災,南山產物將給付定額火災不便費用保險金。
此外,南山產物透過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捐贈保費,與屏東縣、新竹縣、澎湖縣、基隆市、南投縣、彰化縣及台南市等七個縣市合作,讓全台逾三成的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民眾能夠無須自負保費,享受財產保險的風險防護。
【台灣新聞報導】
台灣知名鞋業製造商寶成工業(9904)近期表現亮眼,隨著客戶庫存調整告終,以及客戶需求持續強勁,公司今年出貨量預計可達2.54億雙。在營運方面,寶成工業的出貨量恢復增長,帶動稼動率提升,預計整體營益率將較去年有所提升,製造端2024年OPM預計可達6.5%至7%。
在第三季的製鞋業務方面,寶成工業面臨價格下跌但量能增加的趨勢,營收達到485億元,季增8.5%,年增率則達25%。整體集團本業獲利41.42億元,集團營業利益率為6.2%。值得注意的是,本業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72%。
在業外獲利方面,寶成工業透過南山人壽(台灣主要壽險公司)的投資獲利達115.62億元,轉投資認列利益則達28.1億元。扣除少數股權後,第三季稅後歸屬母公司純益為57.27億元,每股純益(EPS)為1.94元。
對於寶成工業未來的股價表現,權證發行商表達了樂觀態度,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價內外5%以內、有效天期100天以上的商品進行介入,看好公司接續的表現。
南山人壽透過創新保險商品、多元化服務,用心服務每一位保戶,以保險專業與溫暖服務守護全台超過660萬個家庭,並深入各地偏鄉關懷弱勢,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陪伴保戶做好準備面對未知風險,勇敢邁開步伐迎接挑戰,讓「未來 有備而來」。
南山人壽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微型保險」,協助經濟弱勢者擁有基本保障。目前共攜手十個縣市政府及社福機構團體合作,包括屏東、台東、台中、基隆、台南、彰化、新北及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地區;保障對象涵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輕度/中度身心障礙者、領有津貼的中低收長者、特殊境遇家庭及弱勢新住民家庭等。截至今年10月底,南山人壽累計歷年捐贈微型保險保費超過1億1,525萬元,協助近52萬人次的弱勢民眾享有基本保障,卓越的推動成果,獲頒113年微型保險競賽「身心障礙關懷獎」、「業務績優獎」兩項殊榮。
南山產物於2023年8月獲金管會試辦,推出「南山產物微型火災不便費用保險」,為國內首張財產保險的微型保單。這張保單最大特色,是投保對象僅限於全台各縣市之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且投保方式須透過社福慈善團體或縣市政府等代理投保單位,以集體投保方式辦理。若保戶之居住處所不幸遭受火災事故,導致建築物本身或屋內物品毀損,南山產物將給付定額火災不便費用保險金。
同時,南山產物透過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捐贈保費方式,至今已陸續與屏東縣、新竹縣、澎湖縣、基隆市、南投縣、彰化縣及台南市等七個縣市合作,讓全台逾三成的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民眾無須自行負擔保費,就可增添財產保險上的風險防護。
寶成第3季製鞋業務價跌量增且量年增率近三成,營收485億元,季增8.5%,年增達25%;整體集團本業獲利41.42億元,集團營業利益率6.2%,本業獲利較去年同期增長172%,業外來自南山人壽獲利115.62億元,整體轉投資認列利益達28.1億元,扣除少數股權淨利後,第3季稅後歸屬母公司純益57.27億元,每股純益(EPS)1.94元。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寶成接續股價表現,可挑選價內外5%以內、有效天期100天以上的商品介入。
南山人壽今年再度以台灣保險公司的領先地位,參與了全球關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展現其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作為唯一連續第二年參與世界氣候峰會的台灣保險公司,南山人壽在17日的會議上,由董事長尹崇堯發表了強有力的演說。
尹崇堯在演說中強調,保險業與人們的健康及環境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強調,作為一個具有深刻風險理解與掌握能力的保險公司,南山人壽將不斷發揮其影響力,幫助台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並自許為「永續健康的領航者」。
氣候變遷對全球暖化和天災頻發的影響已經不言而喻,但它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同樣不容忽視。南山人壽以台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身份,積極參與國際永續事務,並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尹崇堯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為題,分享了他對未來的展望。
南山人壽在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方面,採取了多項具體行動。首先,通過提供多元的保險商品和服務,保護保戶的健康風險,並鼓勵他們關注自身健康。2020年,公司與大健康產業夥伴合作成立「健康守護圈」,加強對健康風險的認知。
其次,南山人壽發揮保險的影響力,幫助弱勢群體抵抗氣候風險。由於台灣地形多山,极端氣候導致洪水、土石流等天災頻繁發生,南山人壽透過捐贈「微型保單」,為弱勢民眾提供意外時的保障,至今已為73萬人次提供保障。
最後,南山人壽關懷弱勢及原鄉群體,努力彌合健康不平等。自2013年起,公司提供超過5.3億元的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難關。此外,還推動了「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醫院與NGO資源,改善偏鄉部落民眾的醫療狀況,並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
氣候變遷對地球環境的威脅日益顯著,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日益深遠。在這樣的背景下,南山人壽再度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國際舞台的氣候議題。作為台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南山人壽不僅在台灣本土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更在全球範圍內展現其領導力。
近期,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出席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並在會上發表了專題演說。尹董事長強調,保險業與人們的健康以及環境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而南山人壽作為業界領頭羊,將繼續發揮其影響力,幫助台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成為「永續健康的領航者」。
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尹崇堯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為題,分享了南山人壽在保險業與氣候變遷對抗方面的策略與做法。他指出,保險業對風險有著深刻的理解,除了傳統的資金運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來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及早識別、緩解和轉移風險。
具體來說,南山人壽在以下幾個方面展現了其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關注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發生,從而提升社會對氣候變遷的韌性。2020年,公司與大健康產業夥伴共同成立了「健康守護圈」,到2023年,該平台已經吸引超過117萬人次瀏覽。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幫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為弱勢民眾提供意外保障,至今已為73萬人次提供保障。
三、關懷弱勢及原鄉民眾,彌合健康不平等:自2013年起,南山人壽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至今已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的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難關。2023年,公司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醫院與NGO資源,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 對全人類健康直接與間接衝擊。南山人壽以台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 參與國際永續事務,積極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尹崇 堯受邀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為題 發表演說。
南山人壽透過結盟及強化夥伴關係,協助台灣民眾及社會預知及轉 移風險,具體作為有三,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 ,致力提供保戶全面的健康與財務保障,提供多元的保障商品,並透 過保險商品附加外溢機制的設計,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 生,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 健康守護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民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 ,極端氣候引發更為頻繁的洪水、土石流等天災,加深民眾生命財產 安全的潛在威脅。保險業扮演「社會安全網」,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 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 累計承保73萬人次。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氣候變遷除衝擊個人健 康,也加劇健康不平等的現象。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 供逾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 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並從去年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 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 問題,也針對慢性病進行健康宣導,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確保 弱勢族群面對氣候變遷時具備足夠韌性。
南山人壽以台灣最大獨立保險公司的角色參與國際永續事務,董事長尹崇堯受邀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Climate Resilience and Health–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為題發表演說。
尹崇堯說,保險業對風險有深刻了解,除了透過資金投、融資,倡議因應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早認知風險、緩阻及移轉風險。
南山人壽具體作為包括: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生,從而提升社會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健康守護圈」、2023年健康守護圈平台瀏覽人次即超過117萬。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累計承保73萬人次。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南山人壽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2023年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
壽險登錄業務員人數激增,但恐仍難回到疫情前38萬人之上的水準 ,9月底37.45萬人,前九月仍減少1,340人,其中壽險公司登錄業務 員人數近20.53萬人,前九月合計減少3,250人,淨減少人數已超過去 年全年的2,615人,補人跟不上流失的速度。
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自2022年7月跌破38萬人大關後就一路下滑, 最低點出現在今年7月的37萬2,731人,除受2022年新冠疫情影響外, 去年也受到投資型保單新制與美國升息影響,資金移往債券、保單變 得難賣,壽險業務員出現淘汰潮。今年9月美國降息後,保單銷售開 始回溫,加上9月是大型壽險公司的增員大月,通常會有額外競賽或 獎勵活動,帶動9月整體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激增1,609人。其中壽險 公司月增1,072人最多,創2021年9月以來的37個月新高,以南山人壽 增加449人最多,其次新光人壽增314人,國泰人壽增加159人。
但就前三季來看,壽險公司大減3,250人,保代也減少209人,反而 保經逆勢大增2,119人,保經登錄人數自5月升破9萬人大關後,9月底 來到9萬1,449人,續創史上新高,顯見今年保經業務大軍茁壯速度之 快。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掀起一波增員潮,隨著投資型保單等商品買氣逐漸回溫,9月份壽險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月增達1,072人,創下近三年來新高。這波增員潮對壽險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多,不僅反映市場對產品的信心,也顯示業界對未來發展抱持積極態度。
不過,雖然登錄人數有所增加,但與疫情前38萬人的高峰相比,業界人數還是呈現下降趨勢。截至9月底,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45萬人,前九月總計減少了1,340人。其中,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接近20.53萬人,前九月合計減少了3,250人,淨減少人數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615人,顯示業界仍面臨人力流失的壓力。
從2022年7月開始,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逐月下滑,今年7月更是跌至37萬2,731人的低點。這種趨勢不僅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投資型保單新制與美國升息也是導致資金流向變化的原因,進而影響保單銷售。幸運的是,隨著美國降息,保單銷售開始回溫,9月的增員大月更為這波增員潮加溫。
在這波增員潮中,南山人壽增員449人,是所有壽險公司中增員最多的,其次是新光人壽增314人,國泰人壽增159人。這些數據顯示,大型壽險公司積極進行人力布局,以應對市場變化。
然而,若從整體前三季的數據來看,壽險公司大減3,250人,保代減少209人,而保經則逆勢增長2,119人,保經登錄人數自5月升破9萬人大關後,9月底達到9萬1,449人,創下歷史新高。這一點顯示,今年保經業務大軍茁壯的速度非常快,對於整體壽險市場的發展具有重 要意義。
前六大壽險的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人壽,受惠美 國降息與資本市場走多頭,10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15億元、年增15 %。去年受投資型保單新制影響、基期較低,今年市場逐漸熟悉新制 ,加上資本市場走多頭,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買氣不減,9月聯準 會啟動降息,也帶動利變型保單買氣增溫。
壽險業者表示,近期投資型保單中類全委賣的較好,主要是資本市 場波動度加大,投資人想要尋求資金更穩健的去處,加上類保單具有 CSM(合約服務邊際),對接軌IFRS 17及ICS也有正面助益。
10月壽險業表現由國泰蟬聯單月業績王、單月賣151億元,連四個 月賣破百億元,其中近6成是投資型保單挹注;富邦以86億元拿下亞 軍,約6成來自分紅保單貢獻,近3成是投資型保單,較去年同期增溫 。六家壽險中有五家賣贏去年10月,以新光年增66%最多,其次凱基 年增57%。
前十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3,879億元、年增5%,推估整體壽險有 望超過6,500億元,與去年同期5,693億元相較、年增將達14%。今年 剩兩個月,自5月開始壽險單月賣650億元以上,估今年將可超過7,0 00億元大關,擺脫去年6,714億元、17年新低的陰霾,更有望挑戰20 22年的7,730億元。
前十月以國泰率先衝破千億元來到1,038億元,富邦賣928億元緊追 在後,南山業績也達628億元、年增2成;凱基9月已衝破400億元,前 十月有480億元;10月台壽也賣破400億元,來到414億元;新光前十 月賣391億元,11月可超越400億元。
南山人壽前十月已大賺380億元,綜合持股23.21%的潤泰全大進補 ,12日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報,在南山人壽貢獻獲利77.22億元、及 持股25.7%的潤泰新貢獻獲利34.3億元下,潤泰全前三季大賺116億 元、EPS達11.12元,勝過去年全年的7.19元,今年將迎來史上第八度 獲利1股本紀錄。
潤泰新受惠南山人壽大賺、輝達來當房客,前三季獲利狂飆。其中 最大獲利引擎來自持股25%的潤成投控,由於南山人壽獲利攀升,前 三季上繳83.07億元獲利給潤泰新;至於潤泰新直接持股南山有0.23 %、也認列0.86億元獲利。
潤泰新持股的70%潤泰創新開發,其「南港玉成」商辦大樓出租給 AI龍頭大廠輝達,挹注可觀租金收益,依會計原則認列投資性不動產 公允價值評價,已出租部分收益就高達40多億元,潤泰新依比例認列 31.95億元。
此外,潤泰新也持股潤泰全14.28%,獲得11.67億元的獲利貢獻。 上述4筆合計127.55億元的業外收入貢獻下,潤泰新前三季稅後純益 近145億元、EPS達5.31元,改且近三年獲利新高紀錄。
展望全年、及明年股利政策會不會因為今年大賺而配發多一點,潤 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潤泰新協理陳柏宇指出,全年還有不確定性, 尤其美國新總統川普將重返白宮,原本降息之路恐相對放緩,美債殖 利率近期又上升,新台幣匯率也恐將被牽動,這些都是要觀察的變數 。雖然南山人壽在經過資產重分類後,美債評價的干擾降低,損益表 更能忠實反映實質業績表現,不過未來匯率因素也可能影響壽險業匯 兌利益表現,因此股利政策要等到明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比較明朗。
台灣壽險業市況火熱,資金轉向保單投資
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台灣資金開始大量流向保單市場。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六大壽險公司在10月份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達到41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5%。這一成績不僅追上了去年全年的6,714億元,還有望在年底前突破7,000億元的大關,並可能挑戰2022年的7,730億元紀錄。
受惠於美國降息和資本市場的走強,六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人壽,均呈現出良好的業績表現。其中,國泰蟬聯單月業績王,10月份賣出151億元,近6成為投資型保單;富邦以86億元緊隨其後,約6成來自分紅保單,近3成為投資型保單。
南山人壽表現亮眼,業績達到628億元,年增長率達到2成。凱基在9月份已經衝破400億元,前十月累計480億元。10月台壽也成功突破400億元,達到414億元;新光前十個月賣出391億元,預計11月將超越400億元。
壽險業內人士指出,近期投資型保單中,類全委賣的產品表現較佳。這是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大,投資者尋求更穩健的資金配置,而類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特性和對接IFRS 17及ICS的正面助益,也吸引了大量投資。
前十月六大壽險公司的新契約保費總額達到3,879億元,年增長率為5%。整體來看,台灣壽險市場在經歷了去年的低潮後,今年逐漸回復並呈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
台灣的保險業龍頭南山人壽近期帶來佳績,旗下潤泰集團的潤泰全和潤泰新,在南山人壽的帶動下,前三季度的税後純益都超過百億元,EPS分別達到11.12元和5.31元,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績效。
據了解,南山人壽前十月已經累計獲利380億元,對潤泰全的持股達23.21%,因此為其帶來77.22億元的獲利。潤泰新則持有南山人壽25.7%的股份,貢獻34.3億元的獲利。這樣的優異表現讓潤泰全前三季度的總獲利達到116億元,EPS為11.12元,創下歷史新紀錄。
潤泰新也因為南山人壽的獲利而獲益良多,其持股的潤成投控因南山人壽獲利增長,前三季為潤泰新上繳83.07億元。此外,潤泰新直接持有南山人壽0.23%的股份,也為其帶來0.86億元的獲利。
潤泰創新開發,持股潤泰新70%,將其旗下「南港玉成」商辦大樓出租給AI龍頭大廠輝達,這一項投資為潤泰新帶來可觀的租金收益。根據會計原則,已出租部分的收益高達40多億元,潤泰新依比例認列31.95億元。
除此之外,潤泰新還持有潤泰全14.28%的股份,獲得11.67億元的獲利貢獻。這四筆業外收入合計達127.55億元,讓潤泰新前三季度的稅後純益接近145億元,EPS為5.31元,創近三年獲利新高。
對於未來的股利政策,潤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和潤泰新協理陳柏宇表示,由於全年還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新總統川普將重返白宮,美債殖利率上升,新台幣匯率可能受影響,因此股利政策將在明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更加明朗。
台灣知名建設企業潤泰新(9945)、華建、遠雄集團近期公布財報,呈現出穩健的成長勢頭。其中,潤泰新第三季稅後純益達35.55億元,年減41%,但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44.95億元,年增長32.3%,創同期新高。這主要得益於今年完工交屋挹注本業,以及不動產評價利益和南山人壽投資收益的認列。
潤泰新指出,今年除了多個案陸續完工交屋外,第4季還有總銷19億元的「潤泰左岸生活」可完工交屋,預計將為全年營運帶來亮點。此外,總銷60億元、接近完銷的「潤泰峰左岸」預計年底可取得使照,將成為明年業績的重要推動力。法人分析,潤泰新以口碑佳、個案銷售表現良好,且主要布局雙北地區,受大環境波動影響較小,未來營運可期。
華建集團方面,第三季稅後純益為5.28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2.39億元,去年同期也是虧損,創同期新高。華建表示,今年有五筆個案可完工交屋入帳,總完工量約104.47億元,2025年預計有四筆個案可望完工交屋,完工量共156.8億元,2026年則有五筆個案完工,完工量達166.18億元。預期未來三年,每年完工量可達百億元,2026年有望達到營運高峰。
遠雄集團第三季稅後純益為11.9億元,年增長98%,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26.72億元,年增長55.8%。遠雄表示,今年第三季的強勁表現主要來自於不動產業務的增長,未來將持續擴大不動產開發和營運,以提升集團整體的財務表現。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表現亮麗,六大壽險公司業績穩定回溫,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合計達3,879億元,年增率為5.5%。業界預期,今年整體壽險業界新契約保費將有望突破6,500億元,年增率預計上看14%。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10月份新契約保費合計為415.2億元,較前一個月的376.6億元有顯著提升。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以10月份新契約保費151.4億元蟬聯冠軍,成長率分別較9月及去年同期高出27%及12%。今年前十月,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累計達1,038.5億元,為唯一一家破千億元的壽險公司。
富邦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85.8億元,年增5%,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928.3億元,年增14.5%。富邦人壽的商品策略持續轉向以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為主,個人健康及傷害險較去年同期成長69%。
南山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50.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4.8%,主要銷售高保障型商品、投資型年金商品及利變壽險商品。今年前十月,南山人壽累計新契約保費達628.2億元,年增21%,成長表現亮眼。
台灣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52.3億元,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413.6億元,年增7.3%。凱基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48.7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57%,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479.7億元,年增7.8%。新光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26.3億元,年增66.2%,累計新契約保費達390.7億元,年增22.7%,成長率在六大壽險公司中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