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國壽淨值比大增,主要受惠金融市場回溫,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增加很多,讓上半年帳面淨值6,17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連帶使淨值比同步走高,國壽發言人兼副總林昭廷日前表示,7月淨值比已一舉突破二位數,史上首度突破10%以上達10.5%。
元大人壽因為今年辦理140億元的現增注資,上半年淨值比排名第二,金控母公司考量要把壽險打造成第三具獲利引擎,因此基本重要策略發展考慮,要確保各項財務指標(雙重槓桿比與負債淨值比等)均維持穩健水準下,對元大人壽挹注資本,使得上半年元大壽資本適足率469.19%,高居本土壽險第一,淨值比亦有9.31%。
淨值較高的壽險公司有南山8.6%,富邦7.81%與中壽都在7.03%,5%以上還包括全球人壽、台灣人壽、遠雄人壽、新壽等四家,主要是因上半年列入影響淨值的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大增,或是積極實現股債利益所致。
外商壽險安聯、保誠人壽淨值比都本土龍頭來得高,高達23.77%與15.77%,主要是淨值比是淨值(即股東權益)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外商壽險因投資型商品為大宗,這類商品中分離帳戶的資產是屬於保戶,計算淨值比時要扣除,因此分母較小,普遍算出的淨值比都偏高。
至於傳統評價壽險業經營體質的資本適足率(RBC)方面,自有資本代表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包括股本、公積、累積盈餘等,截至上半年為止,幾乎所有壽險公司都超過200%的最低門檻。
金管會日前統計壽險業大股東今年前七月挹注資本達到279億元,對RBC表現亦有幫助。但個別RBC過高不見得愈高愈好,可能顯示業務或投資面較為保守。上半年RBC高過300%的公司有安聯、保誠、全球人壽與國泰人壽。
台灣壽險業今年上半年表現亮眼,股債資本利得創下新高,南山人壽作為其中一員,其實力不容小觑。根據最新數據,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上半年賣股票及債券實現的獲利已達1,121億元,帳上股債未實現利益近9千億元,預計下半年還會有更多獲利進账。若將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上半年實現股債資本利得相加,總計應近2千億元,全年六大公司靠賣股債實現獲利可能會超過2,500億元。 這波股債資本利得的增長,主要受到三大原因的影響。首先,業界普遍選擇先實現股票利得,避免等待發現金股利時股價下跌的風險。其次,由於今年債券利率下降,配息減少,部分公司將債券ETF配息算入現金股利,也對總體獲利產生影響。最後,私募基金配息也減少很多,私募基金為了保留現金,今年並無較大出場案。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透露,國壽自2019年第三季開始減持股票部位,共賣股2千億元,但今年3月趁低點又大幅進場加碼,累積了大量的股票未實現利益。預計今年國壽現金股利收入約在150~170億元,比2019年減少三成,但為了落袋為安,確保股價不會因股利而下跌。上半年國壽賣股已賺356億元,7月又有一波實現,全年有機會挑戰2018年靠股票賺494億元的紀錄。 富邦人壽上半年股票實現139億元的獲利,債券則有240億元,已是去年全年的84%左右,在資本市場榮景的背景下,全年股債利得也可能創下歷史新高。保險局統計,7月壽險業一個月稅前就賺近500億元,累計稅前獲利已達1,505億元,創下史上同期新高。這些數據都顯示,今年台灣壽險業在股債市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南山人壽等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若再加上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六大壽險公司上半年實現股債資本利得應近2千億元,估計全年六大公司靠賣股債實現獲利可能會超過2,500億元。
六大壽險公司去年現金股利有1,001億元,今年則預估在831∼891億元左右,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先實現股票利得,沒有等發現金股利;二是有些公司將債券ETF配息算入現金股利,今年因債券利率下降,配息減少;三是投資私募基金部分今年配息亦減少很多,私募基金希望保留現金為王,且今年也無較大出場案。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日前揭露,國壽從2019年第三季一路減持股票部位,共賣股2千億元,但今年3月趁低點又大幅進場加碼,所以已累積極大的股票未實現利益。
國壽表示今年可能會視市場狀況先實現股債利得,不一定追求現金股利的極大化,預估國壽今年現金股利收入約是150∼170億元,比2019年約少三成,但先落袋為安,就不用擔心拿了股利但賠了股價,上半年國壽賣股已賺356億元,7月又有一波實現,全年有機會挑戰2018年靠股票賺494億元的紀錄,若加上債券,國壽全年實現資本利得應會破歷年紀錄。
富邦人壽上半年股票實現139億元的獲利,但債券則有240億元,已是去年全年的84%左右,在資本市場仍處榮景的情況下,全年其股債利得應也可能超越去年的452億元,創其歷史新高。
保險局統計,7月壽險業一個月稅前就賺近500億元,累計稅前獲利已達1,505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其中很大的原因即是今年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創新高,有些壽險公司是債券有極大的未實現獲利,就趁機賣債,穩住獲利,有些則是實現股票,異於往年第三季乖乖領現金股利,今年極可能是壽險業賣股債賺最多的一年。
台灣知名企業潤泰全(證交所代號:2915)昨(24)日於證交所舉辦法說會,對外透露了公司的最新發展策略。會中,潤泰全透露,旗下擁有約2.57萬坪的土地資產,將啟動土地資產活化計劃,預估市場價值達59.64億元,目前正尋求合適的機會進行出售。若能成功成交,潤泰全預計可獲利約38.97億元。 在壽險事業方面,潤泰全轉投資的南山人壽成為了公司的新獲利引擎。潤泰全股價在法說會後收盤於64.8元,上漲0.1元,表現亮眼。 潤泰全已經成功轉型為控股公司型態,旗下業務涵蓋紡織貿易、零售事業、網絡銷售事業、台灣量販事業以及壽險事業轉投資南山人壽等多元領域。今年上半年,潤泰全營收達15.5億元,稅後純益為42.3億元,雖然年減幅達30.9%,但每股純益(EPS)仍維持在7.62元的水準,表現穩定。
潤泰全表示,若有好的機會可全數處分,預估獲利約38.97億元;而壽險事業方面,轉投資的南山人壽則為公司獲利新引擎。潤泰全昨日股價收64.8元,上漲0.1元。
潤泰全已轉型為控股公司型態,包括紡織貿易、零售事業、網銷事業、台灣量販事業、壽險事業轉投資南山人壽等;潤泰全今年上半年營收15.5億元,稅後純益42.3億元,年減30.9%,每股純益(EPS)為7.62元。
【專欄】話題焦點轉移!南山人壽成為壽險銷售龍頭
近期來,壽險市場的競爭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上由銀行通路主導的銷售情況逐漸改變。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七月,壽險業務員銷售的新契約保單總額達到2,345億元,這一數字相當驚人,顯示了壽險公司的銷售實力正在逐步提升。
其中,南山人壽在這個過程中表現突出,其銷售額高達459億元,名列前茅。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南山人壽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品質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若將壽險公司的直銷行銷以及委託傳統保經代銷售的部分加起來,占所有新契約保費的比重已經突破五成,這一數字相當於銀行通路銷售量的49.6%。這一變化讓人們看到了壽險公司行銷話語權的逐漸上升。
從數據中我們還可以看到,2020年全年銀行通路銷售的新契約保費若不到整體新契約保費的50%,這將是12年來首次出現。這一現象反映了壽險市場的發展趨勢正在發生變化。
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首先,保單預定利率的下降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保單的吸引力下降,導致保單銷售量下降。其次,金管會加強了對通路佣金和保單成本的監管,壽險公司不再敢於大肆投資銀行通路。再者,保單要轉型為分期繳費和保障型,銷售過程中需要更多時間向客戶解釋,這也對銷售產生了影響。
此外,投資型保單受資本市場影響,銷售量下降,尤其是銀行通路銷售的目標到期基金保單,今年一檔都沒有。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銀行通路在新契約保費中的占比下降。
不過,這並不妨礙壽險公司的發展。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前七月業務員貢獻度最高的前三名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和富邦人壽,其中南山人壽的銷售額位居第二,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總的來說,壽險市場的發展正在發生變化,壽險公司的行銷話語權逐漸上升,南山人壽等公司正在成為壽險銷售的龍頭。
若2020年全年銀行通路銷售新契約保費不到整體新契約保費的50%,將是12年來首見。
銀行通路新契約貢獻度大減有四大原因,一是2020年因為保單預定利率比前一年降1碼(0.25百分點),同時3月新冠疫情造成資本市場波動及全球大降息,保單利率與宣告利率本來就不如去年有吸引力,利變壽險保費衰退四成以上;二是金管會加強通路佣金、保單成本的監理力道,壽險公司不敢再明目張膽撒大錢,用銀行通路搶錢。
三是保單要轉型為分期繳、保障型,尤其是7月1日後有壽險保單死亡保障門檻要求,保單儲蓄功能受影響,銷售要花更多時間解釋保單;四是投資型保單受資本市場影響,新契約保費衰退29%,尤其是銀行通路最會銷售的目標到期基金保單,今年一檔都沒有。
從2009年開始,銀行通路貢獻的新契約保費就超過50%,甚至達65%,單月更可達70%以上,金管會發現強勢銀行通路甚至可以牽著壽險公司鼻子走,要求設計專屬保單,提供較高的利率與佣金,且資金移動快速,很多是短年期儲蓄險,造成壽險公司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的風險,所以多年來祭出多項政策要降低銀行通路的影響力。
今年前七月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2,86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643億元,衰退36%以上,同時間壽險公司業務員有2,345億元,雖然也衰退23%,但傳統保經代貢獻532億元,僅衰退7.9%,加上壽險公司自己的直效行銷通路等,等於傳統業務員、直效通路占率合計逾五成,壽險公司主控權升高。
前七月業務員貢獻度最高前三名是國泰人壽的599億元、南山人壽的459億元及富邦人壽的315億元,銀行通路則以富邦人壽的416億元、國壽的408億元、台壽的352億元最高,多是同金控銀行銷售。
台灣金管會昨日公布上半年外幣保單銷售情況,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隨著資本市場的回光返照,美元投資型保單的買氣不斷回升,不再像以往那樣呈現衰退趨勢,整體美元保單的減幅也明顯縮小。雖然全體外幣保單還是繼續衰退,但幅度已經從前五月的兩成多縮小至14%。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解釋,今年上半年外幣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總計2,462.32億元新台幣,年減14%。這主要得益于美元保單減幅的縮小,使得整體外幣保單的衰退幅度也有所減緩。 在這其中,投資型保單的衰退幅度較為嚴重,為29%,而傳統型保單的減幅則為8%,顯得相對較小。就各幣別來看,美元保單的銷售量仍然是最高的,上半年美元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達79.75億美元,年減幅為0.2%,而前五月的減幅還有10%。 對於美元投資型保單能夠轉正的原因,張玉煇表示,這與投資型商品與資本市場的波動有關。第1季市場波動較大,保戶較為保守,但到了第2季市場回歸正常,保戶的購買意願也相對增加。 而在投資型保單銷售方面,前三大保險公司分別是國泰、法國巴黎及安聯人壽。至于傳統型保單,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1.54億美元,年減幅0.28%,其中銷售量最多的前三大保險公司則是南山人壽、新光人壽與國泰人壽。
壽險業務員大軍今年能否突破40萬人次,就看國壽。壽險公會最新統計,7月底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為39萬5,013人,比6月底驟減4,250人,主要是國泰人壽7月進行業務員大考核及清理行動,單月少了3,546人,上半年國壽還是登錄業務員淨增加最多的公司,考核後,前七月只淨增加207人。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衝擊,第二季許多企業放無薪假或精簡人力,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反而月月增加,到6月底總登錄人數已達39萬9,263人,只差700多人就首度突破4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紀錄,但7月一降後,且下半年保單大改款,銷售難度增加,登錄業務員人數要重新逼近40萬人次,恐有一定難度,但去年下半年國壽登錄業務員淨增加4千多人,所以今年底前仍是有希望挑戰40萬人大關。
據了解,主要是國泰人壽每年在1月及7月都會進行業務員大考核,對沒有業務量或相關指標不達標的業務員,就會一次清理,所以登錄人數就會大量減少,不過,今年7月國壽登錄業務員一次少了3,546人,比去年7月考核掉的2,238人還多,所以前六月國壽本來登錄業務員還比去年底淨增加3,753人,考核後,前七月總計只淨增加207人。
其他壽險公司今年業務員增減都不多,前七月為止,目前沒有一家公司淨增加登錄業務員人數超過500人,前七月增加最多的是富邦人壽375人,第二是南山人壽356人,第三是中國人壽308人,第四就是國壽的207人。
由於7月整體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比6月大減4,037人,因此今年前七月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是少了614人,等於今年還沒有成長。
前七月登錄人數增加最多的是保險經紀人公會,增加3,575人,另外保險代理人的登錄業務員人數前七月則增1,581人,合計整體壽險登錄業務員前七月增加4,542人,比起2019年同期僅淨增加1,869人,多增1.4倍以上,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今年第二季無薪假。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今年上半年全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2,462.32億元,年減14%,因最大量的美元保單減幅明顯縮小,使得整體外幣保單衰退幅度也比前五月小,前五月衰退二成多。
其中投資型保單608.01億元,衰退29%;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1,854.31億元,減少8%,減幅相對比投資型小。
以各幣別來看,銷售量最大是美元保單,今年上半年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79.75億美元,年減0.2%,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收入減幅還有一成。
其中,投資型有18.21億美元,從前五月的衰退6%,轉呈成長0.05%。
對於美元投資型保單轉正的原因,張玉煇說,因投資型商品跟資本場行情波動有關,之前第1季有較大波動,保戶相對保守,第2季市場回歸正常,保戶會較有購買意願。
投資型保單銷售最多前三大保險公司,依序是國泰、法國巴黎及安聯人壽。
至於傳統型,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61.54億美元,年減0.28%,減幅也明顯變小。傳統型賣最多前三大是南山人壽、新光人壽與國泰人壽。
五張外溢保單含日額及實支實付型住院、手術醫療、長期照顧及重大傷病等五大類商品,讓保戶依照自身需求與保障缺口,靈活選擇搭配量身訂做專屬保障,以較低預算擁有全方位保障。
南山人壽指出,致力建構完善的保險保障,同時推廣促進健康管理,讓保險從事後理賠走向事前預防,南山人壽設計更創新且更具外溢效果的健康醫療險商品,提供一般民眾更親民的完整保險保障,特別舉辦新商品上市記者會,為業界創新現金回饋商品群外溢保單,也是業界創新健檢型現金回饋外溢保單,直接給予民眾實質且即時的現金回饋,每年依照保戶提供的健檢數據,體況越好,就有機會獲得越高的現金回饋,最高可獲得年繳應繳保險費10%的現金回饋。
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也讓醫療險的關注度提升,根據南山人壽與遠見雜誌合作的調查發現,疫情危機感促使國人補足醫療保障的意願更高,連帶也讓自身生活習慣產生變化,有三成多的民眾會回頭檢視自己或家人的醫療保障缺口;另調查也發現,外溢商品中以可折抵保費方式對民眾的吸引力最高。
南山人壽透過創新推出的健檢外溢機制,結合現金回饋外溢商品,提供保戶最完善的保障選擇,此次新商品設計外溢現金回饋機制,直接以現金給付予保戶,保戶每年可依照當年健檢結果,最高可獲得年繳應繳保險費10%的現金回饋,鼓勵健康促進,顧健康又可有現金可拿。五小福商品採用的健檢項目及標準,以「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標為基礎,即腰圍、血壓等。
◆目標族群25∼40歲
為了搶占銷售件數第一大,南山人壽一口氣推出五張健檢型外溢保單,訴求保戶只要每年提供五大健檢數據,南山即依標準立即給付現金回饋金,5A保戶最高可有年應繳保費的10%。范文偉表示,17日一推出到中午就狂賣3千張,第一天銷售就逾6,500張,接受度非常高,目標到年底可銷售12萬張,就穩拿下外溢保單的市場第一大。
由於鎖定25∼40歲的目標族群,南山人壽這次推出的健檢型外溢保單都是一年期,訴求自然保費,年輕保戶保費較便宜,包括日額型住院醫療、75歲之後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手術醫療、長期照顧及以衛福部重大傷病為理賠標準的重大傷病險等五類保單,讓保戶依自身保障缺口選擇。
◆5A健康管理現金回饋
現金回饋指標是用衛福部新陳代謝症後群的五項指標,即一是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二是血壓(收縮壓小於130mmHg且舒張壓小於85mmHg);三是空腹血糖(小於100mg/dL);四為三酸甘油酯(小於150mg/dL);五是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男性大於等於40mg/dL、女性大於等於50mg/dL)。
范文偉指出,這五項指標定義簡單、且每年都很容易取得,五項數值都達標,就是5A,馬上可以獲得10%現金回饋。
范文偉指出,主攻健檢外溢保單的四大原因,一是在少子化趨勢下,未來要子女照護恐有難度,二是南山人壽希望增加與客戶的緊密關係,讓保險生活化,生活保險化,保戶每天生活都能感受到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三是回應金管會政策方向,多賣健康險、意外險,四是實踐保險公司的使命,也是提供意外與健康險的保障,改善保戶未來的生活品質。
◆貼近疫情後保戶需求
這波新冠肺炎疫情後,范文偉說全民顯學是健康自主新生活,據其調查,後疫情時代,國人第一重視買酒精、口罩;第二是注意生活作息,第三會關注醫療資訊,第四就是檢視醫療保障缺口,有超過四成民眾自認健康險保障不足,且民眾首重手術、照護、及療程費,最擔心慢性病與癌症風險。
范文偉分析這次保單熱賣,是因為保障內容完全貼近疫情後保戶需求,現行外溢保單主流即健檢與健走兩大項,南山人壽用健檢五項指標,提供現金回饋為誘因,若保戶年年達標,罹病風險就會逐年下降,外溢保單最終希望客戶不要來理賠,維持健康才是最好的。
陳維新表示,南山人壽為何堅持推出健檢外溢保單,而不是健走保單,主要是保單必須要有「實證」,確定理賠與保單條件的關聯,健走維持健康體態仍缺乏實證數據,只是鼓勵保戶運動,但每種體況的人需要的運動量未必相同,即能貢獻健康的程度因人而異,但健檢指標是絕對有實證經驗,可找出身體的問題,對症下藥,防止體況惡化。
另外,陳維新也強調,南山人壽選出的五大指標,即腰圍、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蛋白膽固醇,就是衛服部訂出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指標,也是各公司提供勞工每年的勞保健檢、亦或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健檢,都可以檢查出來的五項數值,定義明確、取得方式簡單,每年透過現金回饋金鼓勵保戶定期檢查,有助保戶維持健康。
其次是南山人壽這次運用「組合包」概念,推出二張主約,即住院日額、長期照顧,三張附約,75歲之後的實支實付、手術醫療,及南山人壽首次推出的重大傷病險,簡稱「五小福」,都是一年期保單,越年輕保費越便宜,陳維新建議,一開始先求有,再逐步增加保障,即加買「補充包」或經濟狀況更寬裕時,加買終身型保單。
如25歲女性,買一天2千元的住院日額,加上3單位長照(即最高理賠540萬元),重大傷病險100萬元,手術險一次1.5萬元,75歲以後的實支實付,再加一張75歲前實支實付,一年保費8,655元。
45歲時可用補充包方式,陳維新建議將住院日額拉高到一天5千元,可住單人病房,將實支實付額度也拉高到一次50萬元左右,重大傷病也建議拉高到200萬元,才能因應現在如癌症的相關治療費用,長照則規劃一個月5萬元,則一年保費會再增加4萬多元。
不過如果保戶在保單第一年就去健檢,結果5A,當年度繳保費1.9萬元,就回饋1,900元,第二年保費若因年齡上升到3.8萬元,體況再5A,就是回饋3,800元。
愈來愈多公司導入Eco System生態圈的概念,與異業合作,不只是折抵現金,還可以平台方式兌換實物。例如最近最夯的日本任天堂遊戲「寶可夢」周邊商品、超商禮券,甚至與健身房合作及行動裝置折扣等,用更有趣方式帶動全民享健康。
國外已有保險結合科技與生態圈相當成功的案例,例如南非保險公司Discovery推動「活力健康險計畫(Vitality)」,與零售、運動、食品、娛樂、航空、信用卡異業結合,利用客戶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飲食、睡眠習慣等資料推出任務,完成後換取有機商品、健康食品、運動器材,甚至旅遊機會,醫療成本下降10%-35%,正是以保險公司為核心來串連生態系。
國內壽險公司也在法規範圍內慢慢走向生態圈規劃,尤其是主打年輕人的外溢保單,除預防健康概念、費用折扣5%~20%外,讓保戶覺得「物有所值」,讓所繳保費有加乘的效果。
國內外溢保單市占率最高的國泰人壽Cathay Walker結合年輕人最愛擴增實境走路抓寶遊戲,最近推出與日本寶可夢Pokemon GO獨家合作,結合國泰銀行ATM、證券等全台上千個服務據點,提供玩家專屬補給站與道館。
同步舉辦揪團追寶,達標可以換寶可夢限定周邊商品,激盪出全新概念「健康生活圈」,把環保、健康與遊戲全都圈一起,讓人生風險和健康意識與環保行動透過遊戲完成,翻轉國內保險生態,未來要納更多運動模式並與異業合作建構健康促進平台,透過資源串接及大數據分析,帶全民一起享健康。
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精算功能副總經理陳維新也認為「生態圈是保險業一定要走的方向」。他說國外保險業已經發展成為醫療生態圈,涵蓋健身中心、藥局、醫美、醫院合作,將生態圈經營成一種Life Style,從保障一路融入健康、生活樣態的經營。
南山人壽與Garmin、法國再保險集團SCOR Global Life合作推出App,能透過五大健康指標包括步數、動態卡路里、BMI、靜止心率、睡眠時數,每周估算出生理年齡減齡成果,達標可送便利商店禮券或是買Garmin手機的折扣最高6,100元、75折。
新光人壽也首創外溢保單結合健身房,只要約定健身房會員,每周選二天到健身房運動,就有機會享保險費折扣。
累計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終於突破5千億元大關,達5,776億元, 但比去年同期少了2,430億元,衰退幅度達29.6%,依舊深陷保費懸 崖。
壽險業績今年如套上緊箍咒般,除了遇上停售效應遞延的1月與7月 ,2∼6月新契約保費都沒有突破千億元,1月是因為去年底保單責任 準備利率將降1碼(0.25百分點),許多新台幣傳統保單出現停售效 應,遞延到今年,1月新契約保費1,053億元,而6月又因下半年新台 幣責準利率降1碼、美元保單降2碼,當月有935億元的新契約保費, 來不及進帳的保費,全部順延到7月,單月有1,064億元。
下半年保單利率再降,雖然有些公司拉高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 新保單仍需要時間醞釀,若像上半年每月衰退二至三成,依2019年8 月新契約保費有962億元估算,8月可能6∼7百億元,即算正常水準, 若市場利率維持低點,即美債利率仍在低檔,依公式計算2021年保單 責任準備金利率還必須再降,則業者估計今年底可能還有一波保單停 售效應。
7月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多恢復正成長, 如國泰人壽7月單月有174億元,比去年7月成長14%以上,中國人壽 約有130億元,也成長31%,台灣人壽約87億元,是去年7月一倍以上 的保費,新光人壽有97億元左右,也成長三成。
富邦人壽7月雖有148億元的新契約保費,但因為去年7月有209億元 ,因此還是衰退;南山人壽則是因為仍不能銷售投資型保單,7月新 契約保費14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1%左右。
但若看前七月新契約保費,則六大壽險公司全部衰退兩位數以上, 且今年說不定難破兆元。
為了解後疫情時代,病友、家屬及失智照護機構的需求,南山人壽 慈善基金會針對全台36個失智照護據點的醫護、社工等多位專業人員 ,進行問卷調查,統計顯示,失智長輩到據點接受服務對失智家庭最 大的幫助在於延緩長輩失智進程、舒緩照顧壓力、維持生活作息;機 構除了平時安排的復健課程,最希望可以增加家庭、音樂、懷舊等主 題的課程活動量,以提升對長輩的服務。因此,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 擴大舉辦家庭日活動,透過手工藝製作、老歌歡唱、記憶旅行、生命 故事分享等懷舊治療活動,營造正向的家族情感互動,並將照護據點 改裝成攝影棚拍攝全家福,聘請專業化妝師及攝影師,為家族留下珍 貴的照片與回憶。
南山人壽自我期許,持續作為支持社會的隱形力量,讓大眾對失智 症防治及照護資源更了解,對失智症家庭更友善。
不過,六大壽險7月現金股利收入僅359億元,主要壽險公司表示, 因為股票未實現利益極高,今年可能會趁波段實現較多的股票資本利 得,未必要等現金股利,2019年六大壽險公司現金股利達1,001億元 ,今年恐低於900億元。
六大壽險公司投資國內外股票,到今年3月底新冠肺炎最嚴重時, 市值約新台幣1.84兆元,且當時是有2,600多億元的未實現跌價損失 ,隨後主要股市回彈,尤其是台股與美股,讓壽險業手中的股票價值 大回升,一路握到現在,都是數十億元到數百億元的未實現獲利,壽 險公司若評估此股票股價已在相對高點,短期易跌難升,就會先處分 股票,將資本利得先落袋為安。
壽險業者以往雖然都會等7、8月領現金股利,但若評估股價已在相 對高點,擔心「賺了股利、賠了股價」,就會提前獲利了結,所以多 家壽險公司都預估今年現金股利可能不會比去年高。
今年除了6月是國泰人壽回溯認列投資印尼Mayapada銀行的虧損, 否則每月六大壽險公司都賺100億元以上,7月更稅後獲利403億元, 創歷年股利旺季的單月新高,且往年六大壽險公司7月因為有大量現 金股利進帳,大多不會再額外實現資本利得,但今年7月反而是實現 股債資本利得比現金股利多,且賣股比賣債賺得多。
今年7月現金股利收入以富邦人壽92億元最高,其次是新光人壽的 80億元,往年現金股利最多的國壽7月只領現金股利71億元,但國壽 7月稅後獲利122億元,創其歷史單月新高,也是7月單月壽險獲利王 ,其中不少是實現股債資本利得。
六大壽險前七月稅後獲利,以富邦人壽的331.5億元最高,其次是 國壽的315.5億元,南山以271.33億元排第三,台壽則有131.55億元 排第四,第五是中壽的116億元,新壽亦有100.99億元,獲利都已破 百億元。
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股債都漲,未實現獲利大幅飆漲,六大壽險 公司應都有上百億到數千億元不等的未實現利益。
六大壽險公司今年股東權益谷底是3月,新冠肺炎蔓延,股市重挫 、債券信用風險飆漲,3月底六大壽險淨值僅1兆2,547億元,比2019 年底少4,323億元,加計1、2月時股債上漲的淨值增加數,3月一個月 六大壽險淨值少了4,880億元。
但隨著資本市場快速反彈,六大壽險公司淨值第二季回升逾5,400 億元,7月一個月更激增2,939億元,亦是近來單月淨值增加最多的一 個月,反應資本市場的飆升。
六大壽險公司7月底淨值最高還是國泰人壽6,968億元,創其成立5 0多年來新高,今年來已增逾千億元,帳上未實現獲利逾2千億元。
南山人壽7月底淨值約5千億元,今年以來增加約1,300億元,南山 人壽將較多的債券放在OCI(經其他損益按公允價值)部位,債券增 值就會反應到淨值。
富邦人壽7月合併資產正式破5兆元,躍升第二大壽險,且淨值今年 來亦增加773億元左右至4,263億元,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新光人壽 7月底淨值達1,699億元,主要是有認列投資性不動產增值,亦有增資 ,新壽7月底淨值比亦回升到5%以上。另外中國人壽、台灣人壽7月 底淨值分別約1,700億元、1,270億元,都是其歷史新高。
南山人壽發布了一項關於台灣爸爸腰圍的調查結果,讓人驚呼「爸爸們要小心了!」調查發現,56歲以後的爸爸們,平均腰圍竟然高達87.24公分,其中有33%的爸爸腰圍超過了90公分,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健康的標準值。這項調查讓人驚覺,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竟然對爸爸們的身材造成了這樣的影響。 南山人壽指出,這個調查結果反映了現代人常見的「代謝症候群」問題。腰圍過大,意味著內臟脂肪堆積,這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南山人壽呼籲爸爸們,在忙於工作和家庭之餘,也要關注自己的健康。 為了幫助爸爸們維持健康,南山人壽提出了幾點建議: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運動,並定期進行檢測,控制體重,遠離菸酒。此外,南山人壽還推出了外溢保單,透過體況檢測,達到一定標準即可獲得健康促進的增額給付,並提供相關現金禮券,鼓勵保戶運動。 對於新手爸爸來說,南山人壽建議可以考慮定期險,保費相對便宜,同時還能享有重大傷病的醫療保障和類長照的生活照護金。而對於經濟狀況較好的熟男爸爸,則可以考慮增加對特定傷病的一次性給付,以及含有壽險給付的終身健康險和分次給付的長照險,從而提前規劃年長時期的經濟來源。 這項調查是由南山人壽在7月份進行的,共完成1.5萬多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5~45歲的爸爸平均腰圍最為苗條,而56~65歲的爸爸腰圍已經超過平均值,66~75歲的爸爸則是腰圍最粗的一群,76歲以上的爸爸腰圍又回到平均值以下。
【健康保險新趨勢】疫情催化保單熱賣,南山人壽領跑健檢型外溢保單市場
近來,由於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許多民眾開始重視健康保護,這也讓外溢保單成為熱門商品。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健走型」外溢保單銷售量突破4萬張,年增長率達24.8倍,整體上半年外溢保單保費收入也大幅成長,達到8.34億元,年增長率為4.6倍。
在這波外溢保單熱潮中,南山人壽表現亮眼,其銷售量位居前三名壽險公司之列。外溢保單的核心理念是將保險從傳統的事後保障功能轉變為預防健康的概念,鼓勵保戶透過運動或健檢來維護健康,並在達到一定標準後享受保費優惠。
其中,南山人壽銷售量最多的為「健檢型」外溢保單,上半年銷售金額達到8,965萬元,年增長率為58%。這種保單透過自主健康管理,根據個人的體況數值來享受保費優惠,顯見南山人壽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頗高。
而國泰人壽則在「健走型」外溢保單市場中佔據絕對優勢,其市占率高達九成以上。上半年,國泰人壽的健走型外溢保單銷售金額為7億4,116萬元,年增長率達6.8倍,並推出六款新商品,顯示其不斷創新和拓展市場的努力。
南山人壽與國泰人壽的出色表現,反映了在疫情影響下,民眾對健康保險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也讓兩家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保護方案。
總結來說,外溢保單的熱賣,不僅反映了民眾對健康的關注,也顯示了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這波健康保險新趨勢下,預計未來外溢保單的發展將更加迅速,為更多民眾帶來實質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