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北訊】近期美國鷹式升息對台灣壽險業帶來不小的壓力,由於利率上揚導致投資債券出現大量評價損失,去年底累計損失高達3.9兆元。儘管今年首季情況略有改善,但對於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利率風險仍是一大挑戰。南山人壽等壽險公司面臨的壓力尤其顯著。 面對這樣的形勢,壽險公會已緊急展開調查,了解各家對利率風險加壓的影響程度並提出建議。業內人士希望向金管會爭取加壓係數打折,甚至暫緩加壓,以便有更多「喘息」空間。 回顧去年,金管會已將利率風險加壓,將利差損計算由0.6倍提高至0.8倍,對於差異逾五倍的,還要再加碼0.5倍。這讓去年半年報的整體壽險業RBC下降了20個百分點,甚至有壽險公司RBC不到200%,必須提出財務改善計畫。 美國鷹式升息是去年壽險業面臨的關鍵問題,美債殖利率大幅彈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前年底的1.51%急升至3.83%,美國公司債殖利率也從3%上升至5.55%或6%以上。這導致去年第三季九家壽險公司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將大量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 今年上半年,金管會原訂計畫將利率風險至少從0.8倍加壓至0.9倍,對於差異五倍的,再加碼0.5倍,增為再加碼0.6倍。這將使得壽險公司RBC平均至少再下降逾30個百分點。目前已有幾家壽險公司RBC接近200%,再加壓將有公司跌破200%,進入資本不足或嚴重不足的狀態。 對於南山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來說,若再加碼利率風險,恐將沒有一家RBC超過300%,甚至可能跌破250%,許多投資額度將受限。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匯兌成本高漲,資本市場預期上漲空間不大,若利率風險再如期加壓,將會讓壽險公司經營壓力山大。因此,他們希望保險局能同意暫緩加壓或減碼,以減輕業界壓力。
台灣壽險業面臨外匯壓力,成本增加,但南山人壽等大廠外匯準備金回升
近期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對台灣壽險業的外匯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根據金管會28日公布的數據,2月份壽險業單月花在避險工具(如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成本達到新台幣256億元,從去年12月開始,已連續三個月超過200億元,創下近六年新高。
由於匯率變動,壽險業從去年10月起,已連續五個月單月稅前虧損,五個月合計虧損逾1,500億元。其中,前兩個月的避險工具成本達528億元,若沒有這些避險工具,則會出現1,005億元的匯損,創近五年同期新高。幸好,前兩個月的外匯工具評價利益達到550億元,加上收回210億元外匯準備金,累計前兩個月外匯總成本為773億元。
去年同期,新台幣貶值,壽險業前兩月的外匯利益為39億元,而今年前兩個月的外匯成本比去年同期多出812億元。不過,南山人壽、富邦人壽等壽險公司已成功爭取外匯準備金可用來沖抵增加的外匯工具成本,到2月底,整體壽險外匯準備金餘額回升到2,079億元。
儘管投資收益逾1,200億元,但壽險業前二月稅前虧損達253億元,近年罕見。2月債券殖利率續揚,美股下跌,加上虧損,單月淨值減少628億元,壽險業整體淨值降到1兆7,954億元。
苗栗縣大湖鄉的新開國小,作為一所以學生數量少見的偏鄉小學,面臨著教學資源和師資的不足。然而,這所學校卻不斷努力,在藝術教育上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成果。雖然學生僅剩22位,但校方積極推動小提琴課程,讓孩子們在課後能夠學習這門藝術。不過,因為缺乏小提琴,學校的藝術教育曾經面臨困難。所幸,南山人壽苗栗分公司苗盛通訊處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伸出援手,捐助了5萬元現金及十多把小提琴,為學校的藝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山人壽苗盛通訊處處經理鄧涵表示,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缺乏學習才藝的資源。他們透過同事和朋友的力量,募集資金購買小提琴,並將其捐贈給學校,希望學生們能夠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快樂學習,透過課後的才藝課培養興趣,拓展視野。 新開國小校長鄭惠鳳表示,雖然學生們在學習小提琴的初期遇到了困難,但經過音樂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學生們的勤奮練習,他們逐漸掌握了技巧,並能夠在校園內演奏出優美的樂音。鄭惠鳳也提到,家長們最初對於學音樂的價值有所質疑,但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和自信提升後,也逐漸轉為支持。 除了捐助小提琴,南山人壽還長期支持學校圖書館的藏書,曾捐助5萬元讓學校添購優良圖書故事教材,並支持課後輔導助學方案。鄧涵處經理強調,這些捐助行動旨在讓偏鄉孩童有足夠的資源學習,拉近與都市學童的學習落差,為孩子們成就不一樣的人生提供幫助。這也是南山人壽投入公益的最大動力和收穫。
台灣壽險業市場近期出現一項顯著變化,美元保單的買氣急速下滑。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1月,美元保單(包括傳統型和投資型)的銷售額僅為6.3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數字相比,年衰退達74%。其中,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額更是大減,年減幅超過八成,整體外幣保單投資型商品的年減幅更達87%。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外幣保單的熱度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各家公司為了調整商品結構,減少銷售投資型保單,轉而推廣美元利變型商品。其次,美聯儲持續升息,導致美元投資型保單的吸引力下降。 在幣別方面,外幣保單主要分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截至今年1月底,壽險業的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新台幣195.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72%。其中,投資型保險的保費收入為36.76億元,占比約19%,年減幅超過八成。傳統型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58.90億元,占比約81%,年減幅超過六成。 在投資型保單中,美元保單的衰退幅度最大,今年1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為1.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9.68億美元相比,衰退達88%。銷售額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和富邦人壽。而在傳統型保單方面,銷售額最高的前三名則是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和中国人壽。 此外,人民幣保單的衰退幅度也相當驚人,新契約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0.09億元,年減幅達81%。其中,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收入為人民幣0.07億元,占比約78%,年減幅達84%。銷售額最高的前三名則是安聯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和安達國際人壽。傳統型保單的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0.02億元,占比約22%。
■向金管會爭取暫緩加壓
壽險公會緊急調查各家對利率風險加壓的影響程度及建議,壽險業 者表示希望向金管會爭取加壓係數打折,亦或是今年「暫緩」加壓, 以爭取「喘息」空間。
■資本適足率將面臨考驗
壽險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金管會即宣布利率風險加壓,亦即利差 損計算由0.6倍拉高到0.8倍,且接軌ICS差異逾五倍者,再加碼0.5倍 ,去年半年報整體壽險業RBC即下降20個百分點,去年上半年就有一 家壽險公司RBC不到200%,必須提財務改善計畫。
■美債殖利率彈升是主因
去年因美國鷹式升息17碼(1碼是0.25百分點),讓債券殖利率大 幅彈升,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由前年底的1.51%,去年9月底急 速拉升到3.83%,壽險投資最多的美國公司債更從3%拉上5.55%或 6%以上,壽險去年第三季出現淨值風暴,共九家壽險公司進行金融 資產重分類,將大量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由市價改為成本列 帳。
由於債券評價減損仍是要算入RBC的利率風險,加上今年上半年依 金管會原訂計畫,利率風險至少要從0.8倍加壓到0.9倍,接軌差異五 倍者,要從再加碼0.5倍,增為再加碼0.6倍,屆時壽險公司RBC平均 至少再掉逾30個百分點。
壽險業者目前已有幾家在200%附近,再加壓即會有公司跌破200% ,進入資本不足或嚴重不足,勢必要大幅增資或提改善計畫。就連六 大壽險公司,亦只有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二家分別是316%及315%, 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都在280%到290%多,若再加碼利率 風險,六大壽險恐將沒有一家逾300%,且可能跌破250%,許多投資 額度將被受限。
■不少公司恐有增資壓力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匯兌成本高漲,資本市場預期上漲空間不大, 利率風險若再如期加壓,大家經營將壓力山大,不少公司都會出現增 資壓力,但現今環境又增資不易,因此希望保險局能同意暫緩加壓或 減碼。
因匯兌成本加重,可實現資本利得不多,壽險業從去年10月開始, 已連五個月單月稅前虧損,五個月合計虧損逾1,500億元。
拆解其中成本,即前兩個月花在避險工具的成本是528億元,應是 歷史新高,這部分付出後是一去不回頭;若前二個月壽險海外投資完 全不避險,則會出現匯損1,005億元,創近五年同期新高,但因為有 CS跟NDF等避險工具,前二月外匯工具評價利益是550億元,同期間是 收回210億元外匯準備金,因此累計前二個月外匯總成本是773億元, 上次高點是2017年前二月,新台幣由31.36元急升到30.65元,前二個 月外匯總成本達1,197億元。
去年同期因為新台幣貶值,壽險前兩月是外匯利益39億元,等於今 年前二個月比去年同期外匯成本多出812億元。
加上當時債券仍未大幅跌價,壽險業含匯兌損益後的國外投資淨收 益高達1,857億元,國內即可少實現一些資本利得,合計國內外投資 淨收益2,352億元,國內約貢獻495億元。
1月新台幣匯率急升近6.5角,加上避險工具成本大增,壽險含外匯 損益後的國外投資淨收益僅421億元,至少是近三年同期新低,國內 外投資淨收益1,212億元,代表國內貢獻791億元。
壽險業已成功爭取外匯準備金可用來沖抵增加的外匯工具成本,到 2月底整體壽險外匯準備金餘額回升到2,079億元,且如國泰人壽、富 邦人壽及南山人壽等都已觸及提存上限,3月若沒有太大波動,即可 免提存外匯準備金,還可收回沖抵外匯工具成本,增加獲利來源。
即便投資收益逾1,200億元,但壽險業前二月稅前虧損253億元,近 年罕見,2月債券殖利率續揚,且美股下跌,加上虧損,單月淨值減 少628億元,壽險業整體淨值降到1兆7,954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指出,外幣保單退燒主要是二大原因,一、公司為了平衡商品結構,減少銷售投資型保單,改推美元利變型商品;二、美聯準會持續升息讓美元投資型保單買氣持續下降。
外幣保單幣別主要分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金管會統計顯示,壽險業今年截至1月底,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新台幣195.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2%,其中,投資型保險36.76億元,占比約19%,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超過八成,傳統型保險158.90億元,占比約81%,年減超過六成。
投資型保單又以美元衰退最多,今年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15億美元,和去年同期9.68億美元相比,衰退88%,賣最好的前三大依序為國泰人壽、 安聯人壽、富邦人壽;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為南山人壽、國泰人壽、 中國人壽。
衰退第二多的是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約人民幣0.09億元,年減81%,其中投資型保單約人民幣0.07億元,占比約78%,年衰退84%,銷售前三名是安聯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安達國際人壽;至於傳統型保單約人民幣0.02億元,占比約22%。
不像城市隨處都有才藝補習班,偏鄉教學資源有限,雖然新開國小有專業的小提琴老師,卻沒有足夠的小提琴供學生練琴,南山人壽苗栗分公司苗盛通訊處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拜訪新開國小,聽聞學校有意想培育孩子小提琴的才藝,毫不猶豫地捐助小學5萬元現金及十多把小提琴給學校,支持學童上才藝課。
南山人壽苗盛通訊處處經理鄧伃涵表示,新開國小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缺乏供給孩子學習才藝的資源,剛好同事的朋友是製作樂器的專家,集結了二、三十位同事及公司的力量,募集資金購買小提琴並捐贈給學校,解決新開國小學生們樂器不足的問題,讓孩子們可以沒有壓力地快樂學習,透過課後才藝課培養興趣、拓展視野。
新開國小校長鄭惠鳳說,剛開始接觸小提琴的第一個月,同學們因為抓不到拉弓的力量,也掌握不了按弦的技巧,教室常常會傳出刺耳又尖銳的琴聲,但他們沒有因為挫折就放棄練習,在音樂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勤奮練習,三個月後也漸漸能夠在校園內聽見優美的樂音。
鄭惠鳳指出,一開始推廣小提琴課程時,家長不是很看好,認為學音樂賺不了錢也無助於升學,但孩子們不怕辛苦、積極地練琴,經過長時間下功夫磨練,演奏技巧愈來愈成熟,孩子們也愈來愈有自信,甚至主動報名夏令營活動表演,並開始參與各大活動演出,家長們看到孩子的成長後也從質疑轉為支持。
為協助偏鄉學童多元學習,南山人壽除了捐助小提琴外,也長期捐助學校圖書館的藏書,曾經在2021年捐助5萬元讓該校添購優良圖書故事教材,培養國小學生優良閱讀風氣及支持課後輔導助學方案。
鄧伃涵處經理說,不論是捐助樂器還是圖書,都是希望透過團隊力量,讓偏鄉孩童有足夠的資源學習,拉近與都市學童的學習落差,或許對我們來說只是付出一點心力,但對孩子而言卻可能成就他們不一樣的人生。這也是促使大家投入公益最有價值的動力與收穫。
為因應熟齡族罹癌風險,南山人壽於銀行通路推出首張外溢保單,將新興癌篩技術「循環腫瘤細胞檢測(CTC)」納入外溢回饋機制指定癌症檢測項目之一,於檢測期間屆滿前完成指定癌症檢測即可享續期保費折減,鼓勵保戶養成癌症檢測習慣,早期了解罹癌風險,提升防癌意識,強化熟齡族保障。
南山人壽表示,保險近來強調「事前預防」概念,外溢保單即是將自主健康管理與保險商品結合,透過「保費折減」、「現金回饋」、「保障增額」等回饋方式,鼓勵保戶養成運動或健康檢查習慣,以達到疾病事前預防的效益。南山人壽大力推動外溢保單,不僅連續四年拿下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第一名,亦積極拓展外溢商品線。今年為南山人壽60周年,首度在銀行通路推出具癌症篩檢外溢機制的終身壽險商品,通過多元的銷售管道推動健康促進觀念,致力提升客戶健康。
由於癌症發病前期多半沒有明顯徵兆,定期癌症篩檢成為早期治療的關鍵,然而,觀察民眾就醫行為,近年受到疫情影響,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篩檢人數明顯下滑,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資料顯示,前述四癌110年的篩檢人數比109年減少14.6 %,若與疫情前的108年相比更大幅減少23.4 %,若錯失早期治療黃金期,可能不利病情控制。
為強化熟齡族保障,並提倡癌症檢測的重要性,南山人壽於銀行通路推出「南山人壽多享溢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鎖定50至74歲癌症好發年齡客群設計,協助建構終身壽險保障,並將「循環腫瘤細胞檢測(CTC)」、「腫瘤生化指標檢測」融入外溢機制。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在人口結構變動下,「老老照顧」的情況在全台各地急速增加。現在的高齡長輩除了要照顧自己、很可能要照顧另位年長者;若配偶不在世、也未跟子女同住,就有很高機率成為獨居老人。
當「老」這件事成為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如何照顧長者、提供長者維持健康的專業知識,顯得格外重要。日前,南山人壽特別邀請台中榮總老年醫學中心醫師林鉅勝,協助華山基金會舉辦志工照護訓練,為一百多位志工解說照顧獨居老人的醫療觀念與緊急救助知識;南山人壽文廣通訊處的同仁,也在現場貢獻已力教導志工們如何折造型氣球,讓第一線服務長輩的志工們,能正確地協助長輩解決困難並帶給生活樂趣。
經過林鉅勝醫師的專業分享,江月美表示,現在志工去個案家中訪視,多能將醫療照護的專業派上用場,像有些長輩有吃慢性病的藥,訪視時就會特別提醒長輩用藥安全及注意事項;或是有的長輩有糖尿病史,也會特別留意長輩的飲食情形。
除了補足第一線服務者的醫療專業知識,南山人壽文廣通訊處連續多年透過舉辦「揮毫迎新春」春聯義賣活動募款,邀請台中龍井區的書法老師楊覺民寫春聯義賣、及創作大型書法作品進行拍賣,並號召保戶、家人、朋友一起訂購,將春聯義賣及作品拍賣的所得捐給華山基金會幫助更多的獨居老人。
南山人壽文廣通訊處業務同仁魏綾君表示,春聯義賣活動一開始是由通訊處夥伴出資購買楊覺民老師的春聯,當作送給保戶的伴手禮;後來,保戶在知道春聯愛心義賣活動後,一同共襄盛舉,現在已成為通訊處跟保戶每年期待的年度盛事,捐款金額也每年持續成長,希望能集結眾人之力幫助長輩,讓獨居或有需要的長輩感受到溫暖。
寶成去年營收2,674.97億元、年增11.5%,主要獲益於鞋類製造業 務穩定增長。寶成指出,隨著營運規模增長,且落實費用管控,推升 去年合併營業淨利達105.96億元,年增328%。
然寶成去年度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僅75.41億元,不如2021年度 109.77億元,成拖累寶成去年獲利表現的關鍵。其中,孫公司寶勝通 路業績衰退,寶成去年認列自南山人壽的收益55.52億元、也較前一 年度106.15億元幾近腰斬。
寶成強調,對於所處運動產業的長遠前景保持樂觀,在鞋類製造業 務寶成仍將採多元布局策略,著重彈性生產與靈活產能配置因應。
第二是將提存上限由國外投資總額9.5%,改為未避險部位加計外 幣保單淨值的風險值95%,目前大約是未避險部位的7.6%,壽險業 依去年底估算上限是2,128億元,去年底壽險業實提2,289億元,已觸 及上限,有九家可免再增提,匯兌利益可100%直接進損益。
第三是調降提存下限,即動用警戒線由前一年餘額或2012年以來年 底餘額的20%,去年因新台幣貶值,快速提存,今年下線拉高到458 億元,這次改為前五年平均月固定提存的六倍,下限現約139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公式調整近日就會公布,壽險業者3月 就可適用。對大型壽險公司將是一大利多。這三大調整,有三大影響 ,第一是獲利新動能,依目前CS及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目前逼近 4%或逾4%,高出的成本可收回外匯準備金,「且會經損益表」,依 壽險業避險比重約7成,一個月最多可增加獲利逾200億元,7成又集 中在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 壽等六大壽險公司,單月可貢獻獲利逾百億元,將成股債行情不佳、 台美利差擴大時的重要支撐。
第二大影響,是新台幣大幅貶值時,壽險公司若外匯準備金快速增 加,提存餘額觸及提存上限時,即不用再提存,無論是強制提存或有 匯兌利益時50%的超額提存都將暫停,保險局表示,以去年底試算, 有九家壽險公司已達上限,2月則是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 都已達標,3月只要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可完全貢獻獲利,不用再 增提外匯準備金,提存成本也大幅下降,一個月可省數億元。
第三大影響,下限更動,則不會因去年提存過高,即今年若新台幣 急升時,很快觸及警戒線,即不能動用外匯準備金,且要加倍提存, 直到提存達下限三倍,才能重新做用,在新台幣升值時,恐加重壽險 公司匯損。
保發中心統計,壽險業去年底國外投資金額21.2兆元,隨台美利差擴大、避險工具CS與NDF成本攀升,壽險業預估今年全年避險成本約占國外投資金額1.1%。
金管會昨日公布外準金新措施,讓壽險業國外投資未避險部位,須要強制提存外準金的部分可以少提,另外,避險成本也可以用外準金沖抵,這兩項特色都有助於降低壽險業避險成本,預估可減少15%。
也因如此,把21.2兆元、1.1%、15%,這三個數字相乘,就是壽險業因為這項新制估計可減少的避險成本。避險成本少了,稅前盈餘不受侵蝕,可以想成是稅前盈餘加項。國外投資部位愈大的壽險公司,預料受惠愈大,尤其是國泰、富邦、南山等三家,估計每家避險成本都因此減少超過50億元。
潤泰新是南山人壽去年淨值事件最大苦主之一,14日董事會決議不 配發股利,創下近7年首見零股利紀錄,讓股東相當錯愕。15日台股 開盤後,潤泰新直接跳空跌停並一路鎖住至終場,收盤價38.35元, 跌破去年10月底除權息後低點,更創2年多來的新低。
潤泰新表示,去年雖然房地產本業獲利大幅成長,但股本因配股5 元擴大到316億元,因此稀釋每股稅後純益到3元;此外,去年南山人 壽受股債市大跌衝擊,淨值大幅縮水,雖經資產重分類後淨值轉正, 但金管會規定必須保留特別盈餘公積,潤泰新也提列384億特別盈餘 公積,因此無法配發股利給股東。
升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忽升忽貶,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再加上2 28連假,壽險業者反應2月保費進不來,因此2月僅有509億多元,工 作天數比1月春節連假時多三天,保費多收44億多元,但去年2月春節 加上228僅剩15個工作日,卻有643億元業績,今年還少134多億元業 績。
分析原因,主要是資本市場動盪,升息趨勢下,客戶搶買高利債券 ,銀行對銷售投資型保單力道大減,2月銀行只賣近43億元的投資型 保單,比去年2月少賣125億元之多,2月壽險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 190.34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逾35%,同時2月投資型保單有近75% ,是壽險公司業務員及傳統保經代銷售,去年同期僅占44%。
另一重點商品即利變壽險,雖壽險業今年有拉升宣告利率,但依舊 拚不過銀行優利定存,2月利變壽險新契約保費230.8億元,同比衰退 14.16%;利變年金只賣7.96億元,衰退52%以上。
2月在固定利率的傳統壽險新契約保費有41.73億元,同比成長近1 5%,另外因為國人開始出國,傷害險(即意外險、旅平險等)單月 銷售9.27億元,成長逾40%,健康險2月同比亦成長28%,有28億元 的新契約保費。
2月各銷售通路以壽險公司自家業務員貢獻最大,有227億多元,占 當月新契約保費的44.6%,其次才是銀行通路貢獻200.76億元,占率 39.4%,傳統保經代則有77.5億元,占率15%。
國泰人壽2月新契約保費近90億元,排名第一,第二名是富邦人壽 的75.7億元,第三名則是中國人壽的52.9億元,第四及第五名則是南 山人壽與安聯人壽。
潤泰新昨同步公告去年財報,集團去年營收達322.47億元,較2021年(重編年報後)272.93億元增加18.1%,毛利率為22.3%,本業利益達50.25億元、年增23.4%;惟業外部分,因少了南山人壽獲利助攻,稅後純益為91.55億元,較前年171.56億元大減46.6%,每股純益3元,低於前年的5.62元。
潤泰新表示,去年因建案入帳較多,推升本業獲利成長,但因集團透過潤成投控轉投資持有25.11%的南山人壽,因升息導致股債齊跌,經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潤泰新不需認列南山人壽的未實現損失。
不過,因該金融資產跌價之損失,依金管會要求仍需自保留盈餘提列特別盈餘公積約384億元,在遵照法規之下,因此即使潤泰新去年繳出稅後純益達91.55億元,每股純益(EPS)3元,但獲利、保留盈餘均無法配發股利。
另外,潤泰全持有26.62%的南山人壽股權,也面臨同樣狀況,但因其從法定盈餘公積發提撥,因此董事會通過擬配2元現金股利;潤泰新昨收在42.6元、下跌0.4元,潤泰全昨收64.6元、下跌0.9元。
不過,潤泰新強調,為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調整資本結構,昨董事會決議擬辦理現金減資,減資比率一成,減資後股本將從目前316.02億元降至284.42億元,每股擬退還1元現金予股東。
向來高股利政策的潤泰新,2021年(重編年報前)因南山人壽助攻,稅後純益繳出162.42億元、每股純益達7.98元,公司配出2元現金、5元股票,共7元股利;不過,同樣也因南山人壽投資的波動,今年潤泰新稅後純益為91.55億元、每股純益達3元。
從越南遠嫁來台的吳氏麗紅,五年前因家中發生意外遭火紋身,造成她全身有60%的燒燙傷,一夕之間人生劇變,有近半年的時間只能躺在病床上,期間經歷50幾次的清創手術,還得長時間穿壓力衣治療,過程非常艱辛。
燒燙傷除了有大大小小的治療與手術外,出院後還得面對看不見盡頭的復健治療。然而,吳氏麗紅在復健過程中一點也不喊苦,她不斷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到底、不能放棄。 由於身上有超過一半的面積燒燙傷,即使吳氏麗紅投入極大心力復健,身體狀態也難以完全回到從前的狀態。她說,積極治療與復健已經讓身體恢復大約五至六成,平時也能夠自理生活。
事實上,吳氏麗紅是低收入戶家庭,發生燒燙意外時,經濟狀況並不寬裕,起初還擔心醫藥費用從何而來,所幸,在台東基督教醫院的醫院志工及時協助下,由南山人壽提供就診醫療費用補助,為她帶來一場及時雨,她不必再為醫藥費擔憂。
「南山慈善基金醫療關懷計畫」為南山人壽自2013年起推動,十年來已經與全台超過210家醫院合作,迄今已投入近4.8億元,主動提供經濟弱勢族群所需的醫療支援,協助安心就醫。
吳氏麗紅說:「南山人壽這筆錢幫了我很大的忙,而且他們的撥款速度很快、很即時,雖然醫藥費用不多,但能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好好治療養病。」
負責協助關懷這起個案的業務員是南山人壽東澂通訊處處經理李姍芳,在吳氏麗紅發生意外後,李姍芳也時常主動給予生活上的協助。
李姍芳表示,吳氏麗紅即便人生有這場突然其來的插曲,她仍然很正向地面對生活,毫不怨天尤人,這樣的態度真的非常令人欽佩,她的故事甚至帶給周遭的人很大的鼓舞力量。
潤泰新14日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受到房地產本業有多筆新案密集 完工交屋,衝高全年合併營收至322.47億元,年增17.6%;不過透過 潤成控股轉投資的南山人壽獲利衰退,潤泰新認列獲利約71億元、比 2021年度的135億元明顯減少,全年稅前盈餘也從190億元減少至107 .6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也從172億元減少至91.55億元,EPS從7 .98元下降至3元。
潤泰新協理陳柏宇表示,去年潤泰新的房地產本業是獲利,但受到 南山人壽淨值大幅減少,後採取資產重分類所影響,雖然淨值轉正, 但金管會主管機關規定南山人壽必須保留特別盈餘公積,潤泰新也不 必因轉投資南山而認列未實現損失,因此潤泰新的獲利並無法分配給 股東,另外也因為有金融資產跌價損失,因此潤泰新也在保留盈餘特 別公積中提列有384億元,因此董事會決議不予配發股利。原本董事 會一度考慮是否要不要拿資本公積出來配發股利,但最後還是決議採 取現金減資方式,退還股東股款。
陳柏宇表示,潤泰新董事會決議進行減資,減資金額31.6億元,總 計3.16億股,減資比率達10%,以提升股東報酬率,並且調整資本結 構。減資後股本將從目前的316.02億元瘦身為284.4億元,減資後每 股淨值將從目前的24餘元提高到27元左右。
陳柏宇表示,雖然今年無法配發股利給股東,不過明年應該相對會 回到正軌、好很多,以目前工程進度觀察,除去年完工的新案會有大 約5成,陸續在今年持續認列外,還有會台北市「潤泰信義」、新北 市「潤泰左岸生活」等新案完工交屋,另外新成屋「潤泰敦峰」、「 松濤苑」也持續銷售入帳,力拚業績持續成長。
據了解,根據3月3日復華投信董事會決議,周輝啟升任副董事長,總經理一職將由投資理財處副總經理張偉智升任,正式生效日將待主管機關核准後另行通知,在此之前仍由周輝啟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周輝啟自2011年7月起就任總經理近12年,帶領復華投信管理資產規模穩健成長,目前已逾4,500億元,復華投信的投資研究團隊是同業中最大,約有近百人,分成股票(台灣、大中華、海外)、債券與計量三組,力行「聰明行腳式調研」。
新任總經理張偉智是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2005至2008年曾任職於寶僑財務部經理,2008年以來擔任復華投信董事長室特助、投資理財處等職務,有15年的資歷。
雖然復華投信去年底才傳出股權異動,由南山人壽買下三商美邦人壽的30%復華投信股權,不禁會聯想到是否人事異動與此相關,但據了解,這次人事異動應該與股權異動無直接關係。
南山人壽指出,攤開目前市面上各項自費費用,單顆全瓷牙冠費用 大多從萬元起跳,假牙從2萬元到10萬元不等;如需走到植牙,從術 前評估、手術、到贗復處置,單顆植牙參考費用約需6.5萬元到12萬 元(不計材料費)。就像《全球口腔衛生狀況報告》的結論所說,口 腔保健多需要自付高額費用,往往會帶給家庭及沉重的經濟負擔。
南山人壽表示,其「溢起堅齒定期保險」提供因齲齒、牙周病或傷 害所致的牙齒重建保障,協同健保減輕國人經濟負擔;同時為鼓勵客 戶定期洗牙檢查牙齒狀況,南山人壽這張牙齒保單首創結合外溢機制 ,只要保戶提供牙結石清除(洗牙)的醫療收據,就可獲「牙齒保健 回饋金」。
外溢保單銷售件數第一名的南山人壽,據其內部資料統計,賺取回 饋金的外溢機制,向來讓保戶最有感、接受度也最高。這張牙齒保單 繳費及保障年期為15年,給付內容包含活動義齒保險金、固定義齒保 險金、植牙保險金及牙冠保險金。
且除前述給付外,如果保戶在保險期間屆滿時仍生存、契約有效期 間內不幸身故或完全失能,該商品提供滿期保險金、身故保險金或喪 葬費用保險金、完全失能保險金及二至六級失能豁免保險費,讓家人 安心有保障。
除了南山人壽有外溢牙齒險外,安達人壽(前康健人壽)也有牙齒 險,提供牙冠每年最高1.5萬元、假牙最高6萬元、植牙最高給付12萬 元的保障,意外所致的牙冠、植牙、假牙給付不限顆數。也有豁免保 費機制,當二至六級失能確診後,不須再繳保費,保險期間有10年期 、15年期,承保年齡最高至55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