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09.7億元,增資額則已達1,575億元。
市場預料,6月底幾乎所有保單全數屆滿,估近2,800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抗疫史,讓業者付出上千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公布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5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6萬47件、理賠額僅剩26.54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3.54億元、疫苗險理賠3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各月減29%及20.5%。
累計今年前五月理賠件數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593.3億元。產險業者說,隨6月底防疫險保單將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理賠潮告終,但增資潮可能要到今年底。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今年截至6月6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到6月底的產險業半年報,仍會有一家產險業者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均尚未達法定標準。
據了解,該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因其需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財務指標才能達標。
若以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已高達1,575億元。
其中以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1,575億元。
近日來,隨著疫情逐漸緩和,許多民眾紛紛計劃出國旅遊,迎接暑假旺季。然而,出遊時若遇到班機延誤或取消等意外情況,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呢?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關旅遊保險的相關資訊,讓你出遊無後顧之憂! 近期,星宇航空發生滯留超過300名旅客夜宿成田機場的事件,讓人們對於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和申請流程有了更多的關注。根據產險公司的說法,只要在出國前投保了旅遊不便險,並且遇到原定航班起飛延誤超過4小時的情況,就可以啟動班機延誤的定額補償。這次星宇航空滯留事件,就涉及到了「班機延誤」的保障範圍。 國泰產險也提醒旅客,在排定旅遊行程後,就可以投保旅平險及旅遊不便險,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中信產險則表示,旅遊不便險是旅平險的加購選項,用於補償因突發情況導致旅行計劃受阻而造成的損失。 此外,富邦產險也提醒民眾,大多數信用卡附加的旅平險是有條件式的贈送,保障範圍有限,因此建議出國前還是應該選擇投保符合自身需求的旅遊保險,以確保旅程中的保障。 總結來說,投保旅遊保險是出遊時的一項重要保障。旅客在選擇保險時,應該根據自己的旅遊計劃和預算,選擇合適的保險內容和方案,以確保在旅遊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
國泰產險表示,只要在出國前有投保旅遊不便險的民眾,遇到原定航班起飛延誤超過4小時,且符合條款約定事項時,即可啟動班機延誤的定額補償,星宇航空滯留機場事件牽涉到的就是「班機延誤」,保戶於備妥申請理賠所需文件後,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
國泰產建議,旅客於排定旅遊行程後,就可以接續投保旅平險及旅遊不便險,以因應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
另外,中信產險也表示,旅遊不便險為旅平險中的加購選項,目的是為補償因突發情況導致旅行計劃受阻而造成的損失。若發生班機延誤或取消事件,可能導致行程受到影響,包括損失機票費用、衍生住宿費用等,建議旅客在出國旅遊前投保旅平險並附加旅遊不便險,享有全面的保障。
民眾可以在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購買旅行平安保險,特別提醒,旅遊不便險的班機延誤險、行李損失險等,只能在「產險公司」投保,建議可以直接在產險公司一次購足所需的保額保障。此外,保額高低的考量,需以旅遊計畫的預算及目的地的風險程度為主,建議旅客購買足夠的保額,以確保在不幸事件發生時能獲得充分的補償。
富邦產險則說,大多數信用卡附加的旅平險是有條件式的贈送,由於持卡人無需額外支付費用就享有保障,因此針對保障身份、保險期間亦多有限制。例如保障對象僅限信用卡持卡人本人、配偶或是25歲以下未婚子女;且所附贈之旅平險保障期間僅限於往返機場期間、於機場內等候搭機期間及搭乘飛機期間,民眾實際遊玩期間幾乎是沒有受到保障。
富邦產險建議,民眾可將信用卡贈送之旅平險視為輔助、加成的保障,出國前仍應選擇投保符合自身需求的旅遊保險,才可完整涵蓋整段旅程中的人身風險並將旅程中可能所帶來的不便及風險降到最低,避免因保障不足而產生額外費用之損失。但因各家保險業者對於保障額度及承保內容皆有些許不同,民眾可視自身需求及預算選擇投保內容及方案。
台灣企業面對後疫情時代風險挑戰,國泰產險舉辦專題研討會助企業加固防線
隨著政府將新冠肺炎(COVID-19)調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我們正式迎來後疫情時代。不過,這並不代表企業營運風險就此降低,反而可能因為新狀況的出現,讓企業面臨更多複雜的風險挑戰。針對這一點,國泰產險近期舉辦了「企業複合式風險研討會」,為企業提供專業的風險管理知識與策略。
過去三年,台灣企業在面對疫情時,多將焦點放在預防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然而,這也讓一些傳統風險,如颱風、洪水、火災、地震和氣候變遷等,被忽略了。根據國際再保險公司的統計,去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高達1,200億美元,台灣企業必須提高警覺。
為了幫助企業做好風險準備,國泰產險於5月19日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辦了「複合式企業風險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天氣風險公司、台灣建築中心、台灣科技大學教授等專家學者,對於「企業因應氣候變遷之挑戰」、「台灣震災潛勢與風險管理」、「工廠及倉儲業火災事故案例分享」等主題進行專題演講,並與企業代表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
國泰產險副總經理翁翠柳表示,希望這次研討會能成為企業與保險公司之間雙贏的交流平台。國泰產險始終秉持「事前預防觀念」重於「事後保險補償」的理念,並運用核心職能提供最新的風險議題、損防新知與完整保障。
今年恰逢國泰產險成立30周年,翁翠柳強調將秉持專業與熱忱,提供更好、更完整的全方面服務,與企業客戶共同邁向未來的30年。
在疫情過去三年期間,國內企業的營運風險重心,大多都著重在防 止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卻容易忽略過去常發生的傳統性風險,如颱風 洪水、火災、地震與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的風險持續加劇。根據國 際再保險公司統計,去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達到約1,200億 美元,其中大部分與天氣有關,如去年發生印度及歐洲熱浪、南非及 澳洲暴雨、美國佛州颶風等大型天災,及今年2月6日土耳其大地震, 台灣企業應留意並做好準備工作。
國泰產險5月19日於台北晶華酒店舉辦「複合式企業風險研討會」 ,邀請天氣風險公司、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台灣科技大學教授等 專家學者,針對「企業因應氣候變遷之挑戰」、「台灣震災潛勢與風 險管理」、「工廠及倉儲業火災事故案例分享」等多樣性企業風險主 題作專題演講,與各企業代表進行交流與損防經驗分享,期將風險控 管的意識帶回組織中,協助企業做好面對各類型營運風險的準備,以 強化企業韌性,維持企業穩健經營。
國泰產險副總經理翁翠柳表示,期望這次研討會可以作為促進企業 與保險公司間雙贏的交流平台,國泰產險除致力倡導「事前預防觀念 」甚於「事後保險補償」的理念,同時運用核心職能「保險保障、損 害防阻」,提供企業客戶最新的風險議題、損防新知與完整保障。
翁翠柳指出,今年適逢國泰產險成立30周年,將秉持一貫的專業與 熱忱,繼續提供更好、更完整的全方面服務,與企業客戶一起邁向下 一個30年。
台灣金融龍頭富邦金控昨(18)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韓蔚廷透露,富邦金控與富邦人壽正在規畫發行債券,預計最快第二季度啟動。金控將發行主順位公司債,人壽則是次順位債,兩者金額均至少達100億元。韓蔚廷強調,這次發債是為了進行財務結構調整,而人壽發行次順位債則是為了充實資本,選擇新台幣債券是因為利率較低。 對於近期外界關注的富邦產險防疫險理賠黑洞問題,韓蔚廷表示,這個陰霾已經大致過去,截至2022年累計理賠金額逼近900億元,預計總金額不會超過950億元。他還提到,富邦產的防疫險中有近200億元是再保公司分出,目前正與四家再保公司進行溝通。 此外,關於富邦產險是否會跟進國泰產險對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Model X Plaid等車種的承保政策,富邦產資深副總曾義陽回應,富邦產並未拒保,但由於電動車損率偏高,且與傳統車在結構、燃料、維修、零件等方面有顯著差異,因此產險公會已成立研議小組,以訂定承保電動車的獨立架構。 在產品結構方面,富邦人壽正在推動商品結構轉型,力推分紅保單逐步取代投資型保單。韓蔚廷透露,目前分紅保單業務剛剛開始推展,期望今年底分紅保單的初年度保費(FYP)占比能達到一成以上。
台灣產險業面臨「防疫險之亂」,累計理賠金額近2,683億元,產險業為回復資本適足率,增資金額已破千億元。富邦產險第二次增資160億元,中信產、新安產、和泰產等也陸續完成增資,目標在6月底前到位。市場預估,理賠額將達2,800億元,產險業近三年抗疫付出近3,000億元理賠金。富邦、國泰世紀、和泰、新安、兆豐、中信等產險公司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增資潮。兆豐產險、富邦產險、中信產險等將於5月底前完成增資,恢復資本適足率。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現金增資,目標在6月底前到位。
韓蔚廷昨在法說會後受訪時表示,富邦金控和富邦人壽都沒有流動性問題,金控發債是進行財務結構調整,人壽考量為充實資本,相較國壽發行美元與新台幣的次債,富邦人壽計畫發行新台幣次順位債,主要是新台幣債券利率(資金成本)較低。
外界關注,富邦產險防疫險理賠黑洞問題,韓蔚廷強調,「防疫險陰霾大致過去了」,2022年至今防疫險累計理賠逼近900億元,研判理賠總金額「不會超過950億元」。
韓蔚廷說明,富邦產的防疫險有近200億元屬於再保公司分出,由國內的中央再保險、德國漢諾威、一家美商與一家港商共四家再保公司承保,再保的理賠部分目前正在溝通。另外,富邦產因防疫險去年虧損400億元,今年第1季虧損53億元,合計賠了超過453億元。
針對國泰產險內部公告,針對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Model X Plaid等二款高階車種不再以目前的車體險承保,富邦產是否跟進?富邦產資深副總曾義陽回應,富邦產並未拒保,不過電動車損率偏高,且與傳統車不論結構、燃料、維修、零件等完全不同,產險公會已成立研議小組,來訂定承保電動車的獨立架構。
為接軌新制,富邦人壽推動商品結構轉型、力推分紅保單逐步取代投資型保單。韓蔚廷指出,目前分紅保單業務才剛開始推展,希望今年底分紅保單初年度保費(FYP)占比能達一成以上。
不過即便如此,近3,000億元的鉅額理賠的損失,有產險業者預估,恐怕要花30年才能彌平。
據統計,2022年全年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四月的566.75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683.2億元。市場預料,後面5至6月到保單全數屆滿,理賠額估上探2,800億元左右,換言之,過去這近三年的抗疫史,讓產險業者付出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據保險局統計,從去年至今年4月底為止,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已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但即便如此,金管會日前仍宣布有五家產險公司2022年底資本適足率低於法定200%門檻,包含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新安東京及中信產,其RBC分別是負37.25%、負8.8%、負321.06%、負1,078.76%及負1,680.92%,皆低於50%資本嚴重不足。
其中,兆豐產險3月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富邦產險第二次增資160億元,也將於5月底前完成,屆時RBC將恢復且高於法定標準,而中信產險去年三次增資金額共155億元,規劃5月第四度增資約50億元。和泰產險則將進行45億元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現金增資,目標趕在6月底前將資金全數到位。
產險業在第一季逐漸走出防疫保單的陰影,多家公司損益表現亮麗。其中,和泰產險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在首季分別獲利2.27億元和7.58億元,和泰產險去年全年虧損369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虧損470億元。和泰產險透過去年下半年的財務改善計畫,成功轉虧為盈,並計劃進一步減資和私募增資以強化財務結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因為去年多提列賠款準備金,今年預估虧損金額較低,加上營運回歸正常,成功扭虧為盈。泰安產險也成功轉虧為盈,稅後盈餘達2.48億元。富邦產險、國泰產險、中信產險和兆豐產險的虧損金額也都明顯下降。華南產險因防疫保單張數不多,營運正常,首季稅後盈餘1.78億元。
承保防疫保單最多的六大產險公司中,和泰產險和新安東京海上產 險今年第一季分別獲利2.27億元、7.58億元;和泰產險去年全年虧損 369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去年也大賠470億元。
今年首季帳上轉虧為盈,和泰產險表示,主要因去年下半年即執行 財務改善計畫,包含調整業務體質等措施,第一季獲利是預期中的成 果,為進一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營運資金及提升資本適足率,股東 會上周已通過將會再減資45億元,並在一年內辦理私募現金增資45億 元。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首季由虧轉盈,據了解是因為去年多提列賠款準 備金,預估今年虧損金額沒有原先預估高,因此,在會計師同意下將 賠款準備金回沖,再加上營運已回歸正常合理利潤,使得首季稅後盈 餘可達7.5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來到1.28元。
泰安產險去年同樣是因理賠防疫保單全年出現虧損9.84元,每股虧 損3.31元;然而第一季已轉虧為盈,稅後盈餘2.48億元、每股盈餘為 0.83元。
因防疫保單去年出現鉅幅虧損的另四家產險,首季虧損金額也明顯 下降。富邦產險首季虧損42.36億元、去年全年虧損則達399.6億元; 國泰產險首季虧損5.75億元,去年全年則是虧損196億元;中信產險 首季小虧9.7萬元,去年全年虧損金額是215億元;兆豐產險首季虧損 6.5億元、去年全年虧損金額是95億元。
五大金控旗下產險公司中唯有華南產險因防疫保單張數不多,近一 、二年營運可維持正常營運不受干擾,去年稅後盈餘4.58億元,稅後 盈餘2.29元;首季稅後盈餘為1.78億元,每股盈餘0.89元。
【產業新聞】近期產險市場表現亮眼,國泰世紀產物帶領產險業創佳績!根據產險業統計,今年前四月產險簽單保費達8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億元,年成長率8.7%。其中,九家產險公司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成,明台產、和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及法國巴黎等九家產險公司表現尤其出色,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和法國巴黎產的成長率分別達51%和27%,位居前兩名。 不過,這份亮麗的成績背後,並非隨意殺價爭取業績,而是各產險公司更加謹慎地承保各項業務。去年3月台灣連發工廠大火,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也跟著調升。而航空險保費在國境解封後,海外旅遊恢復,保費也暴增242%。 在車險方面,富邦產險以67億元簽單保費佔比19.6%仍居冠軍。而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車險成長率都逾12%,其中和泰產的成長率更達28%,高於同業平均的9%。這些數據都顯示,國泰世紀產物帶領下的產險業,正穩步發展,創造佳績。
國泰世紀產物強調旅遊保障的重要性,提醒民眾在疫情後的旅遊潮中,切勿忽視旅行保險的必要性。近期,星宇航空班機延誤事件讓許多旅客陷入困境,無法預料的不便和意外讓人深刻體會到旅遊保險的關鍵作用。保險專家指出,一般刷卡購買機票或團費時,信用卡會提供基本保障,但這些保障往往只是「基本款」,若想確保旅行期間的全面保障,還是應該再購買「旅遊平安險」和「旅遊不便險」。 國泰世紀產物強調,旅遊平安險主要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包括因意外傷害導致的身故、失能,以及因疾病產生的醫療費用。而旅遊不便險則著重於因事故發生而產生的額外費用,如因天災導致旅程延長時,可能增加的交通和住宿費用,這時旅遊不便險中的旅程變更補償就顯得格外重要。 產險業者也提醒消費者,刷卡購買機票所附的「信用卡綜合保險」雖然能提供基本保障,但申請理賠時需檢附相關證明和單據,且保障期間和保險金額可能有限制。因此,若想享有更全面的保障,還是應該選擇專業的旅遊保險產品。 另外,各大銀行也提供信用卡綜合保險,但保障範圍和條件各有不同。例如,一銀的信用卡綜合保險,只要以信用卡支付全額公共運輸工具票款或旅遊團費8成以上,即可享有保障,且無須額外支付保險費。而兆豐銀行的信用卡綜合保險則有保障期間和保險金額的限制。 總之,國泰世紀產物呼籲民眾在計劃旅遊時,應該詳細了解各種保險產品的保障內容和條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確保旅行期間的平安與順利。
近期星宇航空班機出現嚴重延誤,讓許多出國旅遊的民眾心驚膽戰。為了讓大家在外國旅行時能夠安心,專家建議,投保旅行平安險、旅行不便險或是利用信用卡附贈的保險,可以提供全面的保障。中信產險表示,民眾可以在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購買旅平險,但不便險的班機延誤險、行李損失險等,則只能在產險公司投保。此外,信用卡或旅行社附贈的旅平險通常只提供基本的意外保障,保障範圍較為有限。中信產險建議,民眾額外購買旅平險及不便險,以獲得更全面的保障。國泰產險則提醒民眾,信用卡附贈的旅平險保障範圍大多僅限於「搭乘交通運輸期間」,抵達目的地後就沒有保障,建議了解信用卡實際提供的保障內容,並補足額外保障。另外,兆豐銀行推出刷MasterCard信用卡支付團費或機票單筆滿2萬元,即可獲得價值5,400元的「海外旅遊醫療險」,保障從出發日起一整年期間。
保險專家指出,一般刷卡買機票或付團費就有提供基本保障,但提 供的保障只是基本款,若預算足可再加保「旅遊平安險、旅遊不便險 」才能確保旅行期間發生意外需坐SOS海外急難救助專機時、被迫睡 機場時有全面保障。
產險業者提醒,刷卡買機票送的「信用卡綜合保險」,必須檢附航 空公司「相關延誤證明」,及因此事件而產生的合理且必要費用,如 住宿費、膳食、來往住宿地點之交通費、電話費及為緊急需要購買衣 物及其他日用必需品的「費用單據」,才能申請理賠。但以這次星宇 班機延誤來說,因為旅客在飛機上7、8小時,不會有單據,且下飛機 時機場關閉、只能睡機場,沒有商店可消費,也沒有單據,因此還是 以產險公司的「旅遊不便險」較全面。
保險業者表示,海外旅行有兩大「錢坑」,一是突發疾病、意外受 傷需要就醫,二是海外急難救助,通常旅平險才有附送或是附加SOS 海外緊急救援服務,搭專機回台時才有保險公司幫忙負擔費用,但多 會有5,000美元到5萬美元的上限。
國泰產險強調,旅平險保障以「人」的平安為基準,包含因為意外 傷害事故導致的身故、失能,以及因為意外傷害事故或疾病產生的醫 療費用;旅遊不便險則是著重因為事故發生而產生的額外費用,像是 因為天災導致旅程期間延長,這時候可能增加交通跟住宿費用,就透 過旅遊不便險中的旅程變更提供補償,現行保險公司的旅遊不便險方 案大多涵蓋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旅程取消及海外急難救助等多個項 目,以提供民眾全方位的旅遊保障。
一銀說明,「信用卡綜合保險」提供持卡人「基本」旅遊保障,只 要以信用卡支付全額公共運輸工具票款,或旅遊團費8成(含)以上 ,就有保障。優點是「無須支付額外費用」即可獲得保障,也有針對 班機延誤的定額補償。
兆豐認為,「信用卡綜合保險」缺點是保障期間不包含整個旅程, 大部分是限定搭乘定期航班的「公共運輸工具」期間,且不包含包機 、包船、遊輪等。另外,保險金額不能任意增減、也無法指定受益人 。
中信產險解釋,「信用卡綜合保險」理賠給付多為實支實付型,申 請理賠時須檢附實際支出費用的收據正本,因此只能向一家保險公司 申請理賠,建議若是跟團旅遊或是以信用卡支付團費,應再購買有包 含較高額度的海外突發疾病旅平險及「定額給付」的旅遊不便險,交 叉保障可能發生的旅遊風險。
華銀建議,信用卡附贈的保險雖不用額外投保及支付額外保費即可 享有基本保障,但如有特別需求或認為理賠上限不足,建議可於旅程 前針對個人狀況加保相關旅遊平安險及不便險,讓保障更充足。
中信產險表示,民眾可以在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購買旅平險,不過 ,不便險的班機延誤險、行李損失險等,只能在產險公司投保。此外 ,信用卡(信用卡綜合保險)或旅行社附贈的旅平險(旅行業責任保 險),通常只提供基本的意外保障,保障範圍較為有限。
中信產險建議,民眾最好額外購買旅平險及不便險,旅平險除提供 意外身故及意外傷害醫療費用外,更重要的還有包含高額的海外突發 疾病及海外急難救助保障。再加上不便險的班機延誤或取消、旅程更 改、證件或個人物品遭竊等保障,提供更全面的保險服務。
另外,信用卡綜合保險及旅行業責任保險的旅遊不便險,理賠給付 多為實支實付型,申請理賠時須檢附實際支出費用的收據正本,因此 只能向一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建議若是跟團旅遊或是以信用卡支付 團費,應再購買有包含較高額度的海外突發疾病旅平險及「定額給付 」的不便險,交叉保障可能發生的旅遊風險。
國泰產險認為,以信用卡支付機票費用或8成以上的團費,銀行提 供持卡人及家屬享有旅平險及不便險保障,各家銀行所提供的保障內 容各不相同,保障額度也與信用卡的級別密切相關。提醒民眾特別留 意信用卡所附贈的旅平險理賠範圍,大多數僅限於「搭乘交通運輸期 間」,抵達目的地之後就沒有保障,建議可先了解信用卡實際提供的 保障內容,檢視過後針對缺少的部分,透過產險公司官網或是業務員 補足額外保障。
第一銀行及華南銀行建議,信用卡附贈保險提供持卡人基本旅遊保 障,但如有特別需求或認為理賠上限不足,可於旅程前針對個人狀況 加保相關旅平險及不便險,讓保障更充足。
兆豐銀行強調,各家產險業推出的旅平險是幾乎不賠海外染疫新冠 肺炎,投保前民眾可確認刷的信用卡是否有提供海外旅遊醫療險。以 兆豐銀為例,為讓民眾出國旅遊無後顧之憂,特別推出刷MasterCar d信用卡支付團費或機票單筆滿2萬元,就可獲價值5,400元的「海外 旅遊醫療險」,保障從出發日起一整年期間。
根據產險業統計,明台產、和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 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及法國巴黎等九家產 險,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成,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 、法國巴黎產前四月簽單保費成長率分別達51%、27%,分居第一、 二名。
產險近一年雖有不少高層異動且因防疫保單受到「核爆型」震撼教 育,使各產險承保各項業務更加謹慎,已不見隨意殺價爭業績。
統計前四個月簽單保費成長率以航空險居冠,在國境解封後,海外 旅遊恢復過往忙錄,航空險保費暴增,前四個月保費來到2.1億元, 去年同期才0.6億元,成長242%;商業火險前四個月保費近58億元, 去年同期才45億元,年成長率近28%。產險業者表示,去年3月台灣 一連出現十起工廠大火,加上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也會跟著 調升。
若以絕對金額來看,前四個月增加的64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來自任 意車險28億元、火險25億元。再就任意車險保費342億元中,富邦產 險以67億元、占比達19.6%仍居冠。另車險前四個月成長率,國泰世 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華南產等四家產險車險成長率都逾 12%,其中以和泰產成長率28%居冠;另台灣產險、中國信託產險等 車險成長率都逾10%,同樣高於同業平均的9%。
目前特斯拉可選擇的保險商品,和一般汽車均相同。國泰產險說明 ,包含法定要求一定要保的強制險,保障車輛本體損害的車體損失險 、第三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等商品,保費計算方式與一般油車相同 並無差異;富邦產險也指出,市場上,特斯拉損率較一般油車為高, 若是第一年有出險,其保費計算方式之加減費係數與一般油車相同。
國泰產險表示,特斯拉為現行電動車主流車廠,伴隨車輛持續熱銷 ,保險市場承保量體也逐漸累積,但損失經驗仍需時間觀察發展趨勢 ,另特斯拉電動車的核保審核,依被保險人年齡及過往肇事紀錄等因 素,評估案件是否承接。
根據保發中心資料顯示,去年自用小客車車險保費565億元,理賠 304億元,賠款率為55.71%,其中投保甲式車險的進口車有1萬4,52 0台,去年發生賠案者有3,723件,賠款率48%;但特斯拉投保甲式車 險賠款率90%,遠高於BMW賠款率是65%、賓士賠款率43%。
專承作車險的羅賓斯保代執行長林奕帆分析,整體特斯拉損率不好 的原因,包括保費收費不足─因為是採用的費率表20幾年沒變,跟不 上最新的維修費用;特斯拉只有「換」沒有「修」,因此維修費用很 難降低,只要發生交通事故進原廠修車,大部分維修費用都是8萬元 起跳。
據了解,一些大型產險業或因在價格、品牌較有競爭優勢,或有E SG的壓力,即使賠錢也會承作,有的產險公司則是有條件承作特斯拉 車險,如希望保戶可以多投保一些附加險種,拉高整單保費,維持保 費適足率。
【產業新聞】五家上市再保、產險Q1全獲利,中再保賺6.51億居冠,新光產EPS 1.43元最高
春節過後,各上市再保險和產險公司陸續公布第一季財報,結果令人驚艷,五家上市公司的再保和產險業務在第一季全部獲利。其中,中再保險以6.51億元的稅後盈餘,成為這次獲利冠軍,而新光產險則以每股稅後純益1.43元,成為每股獲利最高的公司。
根據財報,中再保稅後盈餘6.51億元,位居第一,其次是新產的4.53億元,台產2.43億元,旺旺友聯1.99億元,第一保0.75億元。不過,由於中再保去年辦理現金增資,使得每股盈餘被稀釋,若以每股稅後盈餘來看,新產的1.43元最高,其次是旺旺友聯的0.89元、中再保的0.83元、台產0.67元以及第一保0.25元。
去年因應疫情,許多產險公司承保了大量的防疫保單,第一季雖然還是出現虧損,但虧損金額逐月減少。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產險業因防疫保單已賠付2,683.2億元,防疫保單的理賠已接近尾聲。
值得注意的是,防疫保單銷售量前六大的產險公司,包括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保險、中信產險,自去年起迄今都進行了多次不同金額的增資計畫,以符合主管機關對保險業者所要求的法定標準,並逐步改善虧損情況。
以富邦產險為例,3月稅後虧損達18.07億元,第一季累計稅後虧損42.54億元;國泰產險3月稅後淨損9.5億元,首季稅後淨損為5.8億元;兆豐產險3月稅後虧損7.19億元,第一季稅後淨損為6.51億元。而華南產險因銷售防疫保單不多,去年和今年第一季都有獲利,3月稅後盈餘0.88億元,第一季稅後盈餘1.79億元。
走出防疫保單風暴,五家上市的再保或產險公司第一季全部獲利, 以絕對金額來看,中央再保險第一季賺6.51億元居冠,若以每股稅後 純益比較,仍以新光產險每股1.43元最高。
上市再保或產險近期陸續公告第一季財報,以獲利金額來看,第一 名是中再保稅後盈餘6.51億元,其次是新產的4.53億元,台產稅後盈 餘有2.43億元,旺旺友聯產稅後盈餘有1.99億元,第一保稅後盈餘為 0.75億元。由於中再保去年辦理現金增資提高資本額,使每股盈餘被 稀釋,若以每股稅後盈餘比較,新產的1.43元最高,其他依序是旺旺 友聯的0.89元、中再保的0.83元、台產0.67元以及第一保0.25元。
去年承保大量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第一季依然虧損,但虧損金額 正逐月減少中。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產險業因防疫險已 賠付2,683.2億元,因疫情定義更改,防疫險理賠已接近尾聲。
面對如此鉅額理賠金額,防疫保單銷售量前六大的產險公司,包含 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保險 、中信產險,自去年起迄今紛紛進行多次不同金額的增資計畫,以符 合主管機關對保險業者所要求的法定標準,虧損情況也漸漸改善中。
依富邦金控先前公告,產險業龍頭的富邦產險3月稅後虧損18.07億 元,第一季累計稅後虧損42.54億元;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產險3月稅 後淨損9.5億元、首季稅後淨損則為5.8億元;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產 險,3月稅後虧損為7.19億元,第一季稅後淨損則為6.51億元。至於 華南金控下的華南產險因銷售防疫保單並不多,因此不管是去年或者 今年第一季都有獲利,3月稅後盈餘是0.88億元,第一季稅後盈餘1. 7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