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國泰產險再創佳績!以「台灣的最強『候』盾,提升氣候變遷轉型與韌性」計畫,榮獲第19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傑出方案獎─環境友善組」首獎!這家台灣保險業龍頭,不僅在保險保障與損害防阻上發揮核心職能,更積極響應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議題及台灣四大轉型策略,展現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強調,公司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並透過深化員工永續意識,於2022年依循集團三大主軸「氣候」、「健康」、「培力」建構永續策略藍圖。副總經理翁翠柳則表示,國泰產險積極研發再生能源保險、農業保險及環境責任保險等永續保險商品,去年協助台灣環境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2.49億度並減碳127萬噸。
此外,國泰產險自2005年起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並透過數位服務低碳流程,自2013年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去年節省約3.94億張紙。公司更領先同業啟動投資議合,展現保險投資對永續議題的影響力。國泰產險以「協助創造綠色環境」為願景,將永續思維結合營運流程,期望成為台灣環境友善的領航者。
國泰世紀產物近期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國際再保公司(漢諾威)對台灣防疫險的理賠問題表示了嚴重的疑慮。根據最新消息,漢諾威在3月底向承保的保險業者發出了要求,要求提供八大文件,並表示將保留拒絕付款或部分付款的權利,直到台灣防疫政策引起的爭議問題得到解決。這一決定對國泰世紀產物及其他受影響的保險公司來說,意味著一場嚴峻的財務考驗。
目前,漢諾威再保需攤賠防疫險金額高達331億元,除了國泰世紀產物、富邦產、兆豐產、泰安產等幾家主要保險公司外,還有其他業者表示,去年只收到一期攤賠,第二期就遭卡住了,這意味著漢諾威至今的所有賠付款全部暫停。這對整個產險業的獲利前景造成了陰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產險公會已採取了兩大行動。首先,他們向金管會求援,希望金管會能協助發公文釐清漢諾威拒賠的疑慮。同時,公會也提供了公版函文給業者參考。其次,公會提醒業者注意兩年的請求權時效,並研擬採取中斷請求權時效的可行性。
漢諾威再保險公司在3月底的一紙來文中,指出了台灣保險業者就承保、理賠防疫險的處理程序存在四大疑慮,包括居家照護視同住院治療做理賠、接受數位健康證明做理賠依據、允許重複投保、及允許保戶可同時領確診和隔離理賠金等。漢諾威要求業者提供八大資訊以釐清承保、理賠是否合理,這些資訊包括政府要求的承保與理賠政策、與政府要求理賠政策的理賠流程、保戶投保、核保和理賠文件等。
業界人士表示,這些要求實際上是要求「再詳細對帳」,而去年9月漢諾威已經派人來台查過帳了。業者也早已因應漢諾威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供查。但漢諾威再度要求這些資訊,讓人懷疑是否只是「拖延戰術」。業者們已經研擬採取中斷請求權二年時效的可行性,以應對這一挑戰。
目前漢諾威再保需攤賠防疫險331億元,除富邦產、國泰產、兆豐產、泰安產等被卡外,也有其他業者說,去年只收到一期攤賠,第二期就遭卡了,等於漢諾威至今所有賠付款全部暫停。
產險公會已採取兩大行動,一、向金管會求援,金管會將協助發公文釐清漢諾威拒賠疑慮,公會也提供公版函文給業者參考,二、提醒業者注意二年的請求權時效,並研擬採取中斷請求權時效的可行性。
一旦漢諾威拒絕賠付、或僅賠付部分,又或是走向曠日廢時的仲裁,都將讓產險業獲利前景再蒙上陰霾。
漢諾威再保險公司3月底一紙來文,指出台灣保險業者就承保、理賠防疫險的處理程序,有些並不符合其原始保單、或再保險合約的條款。
漢諾威點出四大疑慮,包括居家照護視同住院治療做理賠、接受數位健康證明做理賠依據、允許重複投保、及允許保戶可同時領確診和隔離理賠金,及其他內部風險控制問題。
漢諾威要求業者需再提出八大資訊藉以釐清承保、理賠是否合理,一、政府要求的承保與理賠政策,二、與政府要求理賠政策的理賠流程,三、要求提供保戶投保、核保和理賠文件。
業者說,前兩項都是釐清政府理賠政策,例如居家照護視同住院的政策,衍生多少理賠額、數位健康證明的理賠流程等;第三項則是為了比對重複投保,但因涉及保戶個資,多數業者呈保留態度。
四、需提供實質性證據和資訊,證明業者已履行依照自留額的定義。業者說,例如A業者自留額比率是50%,需提供證明的確是自留50%,主要是漢諾威擔心業者動手腳,把壞的(賠率高者)丟進合約、好的自留,導致理賠額攀升。
五、提供已完成理賠、和未決理賠的保單,六、完整的保單,包括保單條款、除外責任、政府理賠政策的條件,七、提供理賠應備齊的文件,八、投保表格、保單期限、核保和理賠檔案。
業者說,後面這四項就是要求「再詳細對帳」,事實上,去年9月漢諾威就已派人來台查過帳了,業者也早已因應漢諾威要求提供相關資料供查,漢諾威再度要求這些資訊,恐只是「拖延戰術」,業者已研擬採取中斷請求權二年時效的可行性。
國泰產險響應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議題及台灣四大轉型策略 ,發揮核心職能「保險保障 損害防阻」並發展氣候藍圖,以多項永 續保險商品及透過建立大眾風險辨識認知,協助社會永續轉型榮獲「 傑出方案獎─環境友善組」首獎。
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表示,該公司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藉由 「認知、認同、參與、擴散」深化員工永續意識,在2022年依循集團 以三大主軸「氣候」、「健康」、「培力」建構永續策略藍圖,規劃 多項專案,投入永續議題不遺餘力。
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不僅影響大眾生命安全,也使企業面臨永續 經營一大挑戰,國泰產險副總經理翁翠柳指出,該公司積極投入研發 再生能源保險、農業保險及環境責任保險等永續保險商品,去年協助 台灣環境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2.49億度並減碳127萬噸效益。此外, 自2005年起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專注於特定風險對企業持續營 運及災害防範影響的議題,協助社會強化抗災應變能力與韌性,截至 去年共觸及4,179人次。
面對氣候變遷,國泰產險由內而外推動數位服務低碳流程,以數據 科學實踐減碳行動,自2013年導入溫室氣體盤查,透過行動化及電子 化作業於去年節省約3.94億張紙;領先同業啟動投資議合,至被投資 公司股東會提出ESG聲明,展現保險投資對永續議題影響力。
國泰產險以「協助創造綠色環境」為願景,透過辨識對營運上的永 續重大議題,將永續思維結合營運流程,更致力環境與社會共榮引領 產業發展,期望持續引領環境友善的風範,成為台灣的堅實「候」盾 。
今年度遠見ESG企業永續獎頒獎典禮於3日盛大舉行,其中,國泰金控的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與國泰產險在人才發展與環境友善領域表現亮眼,分別榮獲傑出獎項。國泰產險推出的「台灣最強『候』盾!提升氣候變遷轉型與韌性」計畫,成功奪得環境友善組首獎,成為產險業中唯一獲獎的企業;而國泰世華銀行的「迎戰T型世代,國泰跨域人才價值鏈」計畫,則榮獲人才發展組楷模獎,展現其在企業永續發展上的堅強實力。
國泰產險以「保險保障、損害防阻」為核心,發展氣候藍圖,研發了再生能源保險及環境污染保險等商品,累計協助客戶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達2.49億度,減碳量則達到127萬噸。該公司還領先同業啟動投資議合,對投資公司提出ESG行動建言,強化ESG相關資訊的揭露,展現責任投資的精神。自2005年起,國泰產險便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積極協助社會提升抗災應變能力,至今已有超過4000人次參與。
在數位服務方面,國泰產險也積極推動低碳流程,透過行動化及電子化作業,去年節省了約3.94億張紙。自2013年起,該公司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在2019年將盤查範疇擴大至其他間接排放,包括運輸產生間接溫室氣體、使用產品之間接溫室氣體。去年,國泰產險還成為產險業首家引用風控長論壇方法學的企業,針對車險及能源產業中的電廠進行碳強度計算。
國泰世華銀行則以「跨域、共養、永續」為三大人才發展主軸,啟動「跨域人才價值鏈」計畫,全面規劃各階段人才的培育與發展。該行強調以人為本,從產品專知、實體及數位通路經營、客群視角進行端到端培育。同時,打造共學共養環境,促進人才間的交流與學習,建構人才培育的永續生態圈,透過發掘新星、培育梯隊,加速組織人才的前瞻性布局。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人才發展策略應與組織需求與個人發展相結合,透過實作輪調加大對人才的投資,發展跨域能力,讓同仁與組織共同轉型前進。該行透過「戰情室」平台,運用迭代開發與小步快跑模式,實現端到端協作,為永續發展與科技金融提供關鍵人才。
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與國泰產險在2023《遠見雜誌》ESG企業永續獎中,分別以人才發展與環境友善的創新方案榮獲殊榮。國泰產險以「台灣最強『候』盾!提升氣候變遷轉型與韌性」獲得環境友善組首獎,成為產險業唯一獲獎企業;國泰世華銀行則以「迎戰T型世代,國泰跨域人才價值鏈」計畫,榮獲人才發展組楷模獎,展現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堅強實力。 國泰產險的「台灣最強『候』盾」方案,聚焦於支持環境永續,研發再生能源保險及環境污染保險等商品,協助客戶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2.49億度、減碳127萬噸。該公司也啟動投資議合,對被投資公司提出ESG行動建言,並自2005年起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至2022年已逾4,000人次參與,協助社會強化抗災應變能力。此外,國泰產險還導入數位服務低碳流程,透過行動化及電子化作業,2022年整年度節省約3.94億張紙。 國泰世華銀行的「跨域、共養、永續」人才發展主軸,則是翻轉職涯新舞台,從員工發展需求出發,進行端到端培育。該行總經理李偉正強調,人才發展策略應符合組織需求與個人發展,並從實作輪調中加大投資人才以發展跨域能力。國泰世華積極推動跨部門共養人才,以「戰情室」平台為場景,實現端到端協作,為永續發展與科技金融提供關鍵人才。
國泰產以「保險保障、損害防阻」發展氣候藍圖,研發再生能源保 險及環境污染保險等商品,總計協助客戶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2.49億 度並減碳127萬噸;領先同業啟動投資議合,至被投資公司股東會提 出ESG行動建言,使議合對象允諾改善並強化揭露ESG相關資訊,發揮 責任投資精神。2005年起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協助社會強化抗 災應變能力,累積至去年已逾4000人次參與。
國泰產險也導入數位服務低碳流程,透過行動化及電子化作業,去 年節省約3.94億張紙。2013年起導入溫室氣體盤查,於2019年將盤查 範疇擴大至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將運輸產生間接溫室氣體、使 用產品之間接溫室氣體納入;去年成為產險業首家引用風控長論壇方 法學,針對車險及能源產業中的電廠,進行碳強度計算。
國泰世華銀以「跨域、共養、永續」三大人才發展主軸,啟動「跨 域人才價值鏈」擘畫各階人才培育發展藍圖;強調以人為本,從產品 專知、實體及數位通路經營、客群視角進行端到端培育。同時打造共 學共養環境,使人才能互相交流學習;建構人才培育永續生態圈,透 過發掘新星、培育梯隊,加速組織人才前瞻性布局。
國泰世華銀總經理李偉正表示,人才發展策略應能要符合組織需求 與個人發展,從實作輪調中加大投資人才以發展跨域能力,讓同仁與 組織能夠一起轉型前進。跨部門共養人才是以「戰情室」平台為場景 ,運用迭代開發兼容小步快跑模式實現端到端協作,及為永續發展與 科技金融提供關鍵人才。
產險業唯一獲獎國泰產險,核心職能以「保險保障、損害防阻」發展氣候藍圖,支持環境永續,研發再生能源保險及環境污染保險等商品,總計協助客戶創造太陽能總發電量2.49億度、減碳127萬噸;領先同業啟動投資議合,至被投資公司股東會提出ESG行動建言,2005年起舉辦「損害防阻研討會」,專注特定風險影響營運議題,協助社會強化抗災應變能力,至2022年已逾4,000人次參與。
國泰產險導入數位服務低碳流程,數據科學實踐減碳行動,透過行動化及電子化作業,2022整年度節省約3.94億張紙。2013年導入溫室氣體盤查,2019年盤查範疇擴大至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運輸產生間接溫室氣體、使用產品之間接溫室氣體納入;2022年成為產險業首家引用風控長論壇(CRO Forum)方法學,針對主要業務車險及能源產業中電廠碳強度計算,將針對碳強度高的保單減量措施。
國泰世華銀行「跨域、共養、永續」三大人才發展主軸,「跨域人才價值鏈」翻轉職涯新舞台;以人為本,從員工發展需求出發,產品專知、實體及數位通路經營、客群視角進行端到端培育。打造共學共養環境,人才互相交流學習;建構人才培育永續生態圈,透過發掘新星、培育梯隊,加速組織人才前瞻性布局。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人才發展策略應能要符合組織需求與個人發展,從實作輪調中加大投資人才以發展跨域能力,同仁與組織能一起轉型前進。」
國泰世華積極推動跨部門共養人才,以「戰情室」平台為場景,運用迭代開發兼容小步快跑模式實現端到端協作,為永續發展與科技金融提供關鍵人才。
【台灣產業新聞】近期防疫雙險理賠額大幅下降,產險業稍獲喘息空間!
金管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4月份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件數和理賠金額均大幅下降,讓產險業稍微喘一口氣。這主要歸功於3月20日開始,防疫險僅賠付中重症確診者,使得4月份的理賠件數和理賠金額均較前月大減七成。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的理賠額達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四月的566.75億元,整體產險業已賠付2,683.2億元。
市場預估,5至6月保單全數屆滿,理賠金額可能上探2,800億元左右。過去近三年的抗疫歷史,讓產險業付出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也公布了4月份各家產險業的增資狀況。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等六家產險業已完成增資共1,125億元,其中新安東京產增資280億元最多,和泰產260億元次之,國泰產200億元、中信產155億元、富邦產150億元,兆豐產80億元。
然而,即使這六家產險業完成了1,125億元的增資,仍有四家業者去年底資本適足率或淨值比未達法定水準。
衛福部從5月1日起將COVID-19降級,並搭配中重症確診才理賠,這兩大利多預期將使防疫雙險理賠額在5月份續降。但業者指出,COVID-19降級對四家產險業者有利,而防疫保單最晚6月底就全數到期結束,對減緩業者後續提列準備金缺口助益有限。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2023年僅剩兩家保險業者銷售疫苗險,一家是產險業者針對6至18歲者青少年做銷售或續保件,另一家則是壽險業的團險疫苗險,都不受理個人投保。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四月的566.75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683.2億元。
市場預料,後面5至6月到保單全數屆滿,估上探2,800億元左右,換言之,過去這近三年的抗疫史,讓業者付出近3,000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昨公布4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4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8萬5,242件、理賠額僅剩33.37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4.75億元、疫苗險理賠8.6億元,防疫雙險理賠額均月減七成左右。
累計今年前四月理賠件數為140萬3,528件、理賠金額為566.75億元。
衛福部5月1日起再將COVID-19降級,再搭配中重症確診才理賠,這兩大利多將讓防疫雙險理賠額5月可望續降。
但業者指出,COVID-19降級僅對四家產險業者有利,加上防疫保單最晚6月底就全數到期結束了,對減緩業者後續提列準備金缺口助益有限。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2023年依舊僅剩兩家保險業者銷售疫苗險,一家是產險業者針對6至18歲者青少年做銷售或是續保件,另一家壽險業則是做團險的疫苗險,都不受理個人投保。
據統計,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等六家產險業至今已完成增資共1,125億元,其中新安東京產增資280億元最多,和泰產260億元次之,國泰產200億元、中信產155億元、富邦產150億元,兆豐產80億元。
但就算這六家產險業完成了1,125億元增資,仍包括富邦產、新安東京、和泰產和中信產等四家業者,去年底資本適足率或淨值比仍未達法定水準。
疫情指揮中心將於5月1日解編,新冠肺炎降級,這個消息對產險業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防疫險的亂象要告一段落了。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統計,從去年到今年3月底,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經高達近2,650億元,而產險業去年累積虧損也達到1,905億元,今年到3月底還是沒有轉正,這讓產險業壓力山大。為了應對這個情況,產險業去年以來增資已經超過千億元,後續還有300億元的增資將進行,希望盡快讓資本適足率回到法定標準的200%。
去年,整體產險業理賠防疫險金額達1,693億元,疫苗險理賠423.3億元。今年以來到3月底,防疫險理賠金額為416.4億元,疫苗險為117億元。這些數字讓人驚嘆,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竟然這麼高。
由於理賠金額巨大,產險業的獲利長達11個月都被拖垮了。保險局的資料顯示,從去年5月開始,產險業的稅前淨利就轉為負數,去年累積虧損達1,905億元。今年1月雖然短暫轉為正數,但2月又再度轉為負數,前三個月的累積稅前虧損達到32億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銷售防疫險最多的前六大產險公司的大股東多次拿錢進行增資。根據保險局的統計,從去年到今年4月底,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已經完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了產險業史上最大的增資潮。
雖然千億元增資後,仍有五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轉為負數,但這些公司已經啟動了增資計劃。兆豐產險在3月完成增資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而富邦產險再度啟動160億元的現金增資,和泰產險將進行45億元的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120億元的現金增資。
隨著疫情理賠逐漸告一段落,產險業正在進行最後的增資工作,目標是趕在6月底前將資金到位,讓資本適足率回到疫情前的法定標準200%以上。這對產險業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
根據保險局統計,去年整體產險業理賠防疫險共1,693億元、疫苗 險理賠423.3億元,今年以來至3月底防疫險理賠416.4億元、疫苗險 理賠117億元,防疫雙險從去年以來到今年第一季底理賠金額已高達 近2,650億元。
鉅額理賠的衝擊,拖累產險業獲利長達11個月。據保險局資料顯示 ,產險業從去年5月開始稅前淨利正式轉為負數,去年累積產險業稅 前虧損1,905億元,今年1月雖短暫轉為正數,但到2月又再度轉為負 數,前三個月累積稅前虧損來到32億元。
為彌補虧損大洞,銷售防疫險最多的前六大產險公司大股東多次拿 錢增資,據保險局統計,從去年至今年4月底為止,富邦產險、國泰 世紀產險、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已完 成現金增資1,12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千億元增資後,仍有五家產險公司資本適足率轉為負數,皆屬於「 資本嚴重不足」狀態,依法必須再啟動增資。兆豐產險3月完成增資 後資本適足率已達標,已核准未完成的,富邦產險再度啟動160億元 現金增資,和泰產險將進行45億元現增,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將啟動 120億元現金增資。
在疫情理賠告一段落後,產險業正在進行最後的增資工作,目標趕 在6月底前將資金到位,讓資本適足率回到疫情前、法定標準200%以 上。
台灣產險業面臨再保攤回款困難,防疫保單爭議升温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新冠肺炎將自5月1日起降級,從第五類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然而,產險業的防疫保單爭議卻尚未落幕,尤其關於再保攤回款的問題,讓許多產險公司頭痛不已。
根據產險公會的表示,由於各公司的再保狀況不一,且涉及業務機密,公會不便主動介入。目前,公會已就法律面提供建議,並協調同業採取一致作法,以避免個別公司被「個個擊破」。
漢諾威再保作為台灣產險業防疫保單的主要再保公司,與台灣產險業的往來多經由保險經紀人進行。在防疫保單六大受災公司中,富邦產、國泰產、兆豐產都有其再保安排,另一家是泰安產等,其他產險公司的再保安排則相當零星。然而,四家主要產險公司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不願透露相關情況。
有產險業者私下透露,漢諾威再保不願意理賠的原因,主要是堅持一切理賠都依照原始保單條款及精神。漢諾威當初願意承保台灣防疫保單,是已知道承保風險。但當台灣防疫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時,再保公司認為產險公司有義務通知再保公司,讓再保公司考慮是否要繼續承保。然而,去年防疫險理賠認定放寬時,漢諾威並不認同,而是由政府直接宣布,因此漢諾威不願意賠付。
產險業者指出,這件事已不是主管機關出具政策證明就可解決爭議,漢諾威堅持回到保險合約內容及精神。這是「國際間」的商業合約,並不是主管機關要再保公司賠,他們就會賠。預期未來國內產險和漢諾威將可能走向「國際仲裁」途徑解決爭議。
由於過去很少有類似案例,產險業者強調,無法預估這國際仲裁會走多久。通常仲裁結果一出來,雙方還是會遵守,除非有一方感覺仲裁不公平,才會尋求司法途徑解決爭議。
去年以來防疫險理賠金額已有2,600億元,在輕症不視為法定傳染 病後,理賠已近乎尾聲,而再保款約佔理賠金額11%,並不算小數。
國際再保公司對防疫險賠款有疑慮,導致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兆 豐產、泰安產等面臨防疫險再保拖延攤回賠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 7日在財委會上答詢時指出,再保公司主要是針對數位化確診證明、 快篩陽性、居家照護等三部分有一些疑慮,產險公會將會跟再保公司 做詳細說明。
據保險局統計,因當初不是每一家產險都有再保,整體產險業防疫 險再保金額約331億元。從去年以來防疫險理賠金額超過2,600億元, 若能順利賠款,約可回沖331億元,對產險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助 益。
但再保公司的疑慮,包含數位化確診證明、快篩陽性、居家照護等 ,都與當初國內的防疫政策有關。保險局說明,所有的防疫政策都有 法源依據,政府是依法處理,必要時會協助產險業者提供法源上的說 明。
日前產險業者指出不排除走向「國際仲裁」,保險局認為,目前再 保公司並沒有說拒賠,只是希望針對疑慮再詳細說明,若再保公司真 的拒賠,依照幾家產險業者與再保公司的合約來看,就是走「國內仲 裁」。
此外,5月1日起新冠肺炎將從第五類傳染疾病降級到第四類、指揮 中心解編,代表防疫險理賠正式告一段落。黃天牧強調,其實主要從 3月20日起通報調整後,大部分的防疫險理賠就已得到紓解,當然降 級也將會是防疫險重要的關鍵。
產險公會表示,因各公司再保狀況不一,且涉及各公司業務機密, 公會不方便「主動」介入,目前已就法律面,提供各產險公司建議並 協調同業儘可能採取一致作法,希望各產險公司不要被「個個擊破」 。
漢諾威再保是台灣產險業防疫保單主要再保公司,但和台灣產險業 往來幾乎都是透過保險經紀人。在防疫保單六大受災公司中,富邦產 、國泰產、兆豐產都有其再保安排,另一家是泰安產等,其他產險公 司的則是相當零星。四家主要產險公司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不願說 明情況。
產險業者私下透露,漢諾威再保不願意理賠的原因,主要是堅持一 切理賠都依照原始保單條款及精神,漢諾威當初願意承保台灣防疫保 單,是已知道承保風險。後台灣防疫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時,再保公司 認為產險公司有義務通知再保公司,讓再保公司考慮是否要繼續承保 。但去年防疫險理賠認定放寬時,漢諾威並不認同,而是由政府直接 宣布,因此漢諾威不願意賠付。
產險業者指出,這件事已不是主管機關出具政策證明就可解決爭議 ,漢諾威堅持回到保險合約內容及精神,畢竟這是「國際間」的商業 合約,並不是主管機關要再保公司賠,他們就會賠,這和中央再保公 司屬於台灣公司不同,預期未來國內產險和漢諾威走「國際仲裁」機 率高。因為「國際仲裁」不會依國內產險說法,也不會完全按漢諾威 的堅持,應可以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由於過去很少有類似案例,產險業者強調,無法預估這國際仲裁會 走多久,通常仲裁結果一出來,雙方還是會遵守,除非有一方感覺仲 裁不公平,才會尋求司法途徑解決爭議。
國泰世紀產物近期面臨一項挑戰,那就是因為國際再保公司對防疫險的賠款有疑慮,導致富邦、國泰世紀、兆豐、泰安等產險公司的防疫險賠款攤回問題。這個問題讓不少公司感到頭痛,因為賠款拖延不發,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影響。不過,好消息是,保險局已經介入協調,並且金管會也將提供協助,希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目前保險公司正在與國際再保公司進行協調,強調再保公司應該依照保險契約與當地法令履行責任。金管會也將就保險公司與再保公司協商的部分事實、法令上解釋等提供協助,並關注產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對於是否會影響產險業8月出爐的半年報,蔡火炎表示,目前仍在溝通協調中,最後能否收回賠款還無法確定,財報上目前不需立刻處理。 至於再保公司是否會按照契約履行責任,蔡火炎強調,這是當然的事,金管會將協助業者持續與再保公司溝通,保險局認為還沒有到需要國際仲裁的地步。 另外,25日清晨,聯華食品彰化廠發生大火,造成多人傷亡。根據保險局的清查,第一產險承保商業火險,而國泰世紀產險則承保雇主意外責任險。由於火災事件的肇事責任還需進一步釐清,因此在責任釐清前,理賠金額有待估算。而全球人壽也於25日主動公布,承保聯華食品員工團險,並已於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緊急事故應變機制。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保險公司正與國際再保公司協調中,要 求再保公司依照保險契約與當地法令履行責任,金管會將就保險公司 與再保公司協商的部分事實、法令上解釋等提供協助,也會關注產險 公司的財務狀況。
若無法拿回賠款,是否會反映在產險業8月出爐的半年報?蔡火炎 說明,目前還在溝通協調中,最後到底能不能收回來還無法確定,目 前在財報上不需立刻處理。
保險局認為賠款拿得回來嗎?蔡火炎強調,再保公司應該要按照契 約、針對再保責任來屢行,金管會將協助業者持續與再保公司溝通, 保險局認為還沒有要走到國際仲裁的地步。
此外,聯華食品彰化廠25日清晨發生大火,造成多人傷亡。據保險 局清查,第一產險承保商業火險,國泰世紀產險承保雇主意外責任險 ,但因火災事件肇事責任需進一步釐清,在責任釐清前,理賠金額有 待估算。全球人壽25日也主動公布,承保聯華食品員工團險,已於第 一時間啟動重大緊急事故應變機制。
產險市場在第一季度的成績表現亮眼,整體簽單保費達到6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3億元,年成長率超過了9%。其中,有12家產險公司的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了1成,表現十分出色。這12家產險公司分別是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南山產、美商安達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以及法國巴黎產險。這些公司的簽單保費年成長率分別達到63%和36%,顯示出市場的活力和潛力。
在這些公司中,國泰世紀產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其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超過了12%,高於行業平均的9.7%。在任意車險方面,國泰世紀產的保費在32億元至21億元之間,成長率也相當亮眼。而和泰產的任意車險保費則增加了逾5億元,成長率接近30%,位居冠軍。
產險業者也指出,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的原因有多個。首先,車險的成長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此外,商業火險、工程險的成長也相當顯著。這與新冠疫情的緩解和國境的解封有關,旅遊綜合險、航空險以及運輸險等產品的需求隨之增加。另外,再保成本的提升也是簽單保費成長的原因之一,特別是過去賠率較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以及寵物費率的調升。
總的來說,產險市場在第一季度的表現令人滿意,各家公司都在競爭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國泰世紀產的出色表現更是為整個產險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產險業統計,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 產、台產、南山產、美商安達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 商裕利安宜產以及法國巴黎產險等12家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 成,且由於去年基期低,包括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法國巴黎產首季 簽單保費年成長率分別達63%、36%。
統計並指出,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前三項產險項目分別是航 空險、火險以及運輸險;若絕對金額來看,首季增加的53億元簽單保 費,主要來自任意車險23億元、火險8.6億元、工程險6.3億元,另外 運輸險也增加3.6億元、一般責任險保費增加5.7億元。
再就首季任意車險保費265億元中,富邦產險以52億元、占比近2成 (19.6%);但成長率來看,以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 等成長率均逾12%,高於同業平均的9.7%,第一季保費在32億元至 21億元之間;和泰產首季任意車險多了逾5億元,成長率近30%居冠 。
產險業者強調,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原因,除車險明顯成長外,商業 火險、工程險也均成長,尤其和新冠疫情降溫、國境解封有關的旅綜 險和航空、運輸險等同為主要成長險種。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另一原因 是再保成本提升,過去賠率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及寵物費率 都跟著調升所致。
國泰世紀產物近期針對台灣住宅火災保險市場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民眾對於住家火災保險的意識逐漸提升。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2021年全台共發生5,994起建築物火災,其中住宅火災佔比高達72.4%,顯示住家火災對於民眾財產及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以下就房東和房客兩個角色,探討投保住宅火險時應注意的重點。 對房東來說,除了要保護自己的住家不受火災侵襲,還需考慮到房屋出租可能產生的風險。國泰世紀產物建議房東在規劃火災保險時,應從兩個方向思考: 1. 升級保障範圍:房東可選擇綜合型住宅火險,這類保險保障範圍更廣,不僅包括建築物及動產,還可能涵蓋屋外機車或屋內貴重物品。此外,綜合型住宅火險的理賠計算方式較為合理,不會因保額不足而影響賠款。在責任險方面,綜合型保險還能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例如保險金額的提升、承保處所及事故範圍的擴大。 2. 移轉出租風險:無論是綜合型或一般型住宅火險,基本承保範圍已涵蓋了多項風險,包括罷工、暴動、民眾騷擾、惡意破壞行為等。房東可利用這些保障來彌補房客惡意破壞所造成的損失。若房客在租屋內輕生,造成房屋變成凶宅,房東也可選擇附加房屋跌價損失保險,以減輕損失。 對房客而言,購買住宅火險同樣重要。市場上已有針對房客設計的火險保單,年繳保費低於1,000元,既能保障自身財產,也能承擔第三人責任險。這類保單能夠保障房客因用火、用電不慎引起火災而對房東造成的建築物毀損,讓租屋族享有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