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2023年起市場明顯回升,2024年理賠件數達14萬件、理賠金額逾9 .9億元,賠款率達47.64%,雖較2023年的33.98%高,但相較疫情期 間仍屬合理水準。今年首季理賠件數也已達4.2萬件,反映海外突發 醫療與行程異動狀況增加。
新光產險指出,近年旅平險投保人最關心的項目為醫療保障,尤其 是否涵蓋傳染病風險,成為投保時的重要考量。而在「旅行不便險」 部分,班機延誤與行程變更為最常詢問項目,包含是否提供急難救助 服務,例如代墊住院醫療費用等。
旺旺友聯產險則表示,國人旅平險投保行為大致可區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重視意外險保障額度者;二是著眼於保障法定傳染病風險者; 三是追求班機延誤高額給付者。從保障性質來看,意外與傳染病為低 頻、高額理賠項目,班機延誤則屬高頻、低額理賠;但若以賠款總額 衡量,旅行不便險中的班機延誤為理賠金額最高者。
據國泰產險內部資料,去年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申請案件以感冒 與腸胃炎居多,約占整體理賠申請逾五成。若發生重大傷病或不幸身 故,「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亦涵蓋醫療轉送、遺體運送與後續處 理等費用,可大幅減輕家屬負擔。
產險業者普遍認為,隨國人對全程型保障接受度提升,傳統醫療與 意外保障之外,涵蓋航班、住宿、疫情與救援等風險的綜合型保單成 為主流,推升整體保費規模持續成長。業界預期,只要未有重大國際 突發事件干擾,2025年全年旅行綜合險的投保件數與保費收入可望再 創新高。
但同時也提醒,民眾投保時應審慎比較各家保單條款,特別是航班 延誤、取消的定義與理賠標準,避免理賠爭議。
產險業界第一季度財報陸續揭曉,整體業績表現超越去年同期,不過各家公司之間的落差顯著擴大。在眾多產險公司中,富邦、國泰世紀與新安東京產險的獲利成長尤其引人注目,以實際數字來看,富邦、國泰、新光產險在市場中穩居前三名。
富邦產險在第一季的稅後純益達到20.4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41元,這一成績讓它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於其投資操作的回穩和費損管理的優化。國泰產險的稅後純益則為210.51億元,EPS為5.26元,展現了其穩健的承保能力和投資動能。而新光產險的稅後純益為27.12億元,EPS為2.25元,獲利水準維持穩健,維持了第三的位置。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新安東京產險,其稅後純益達到6.93億元,年成長率接近40%,成功躍升至產險獲利前段班。
第一季產險市場普遍回暖,除了一家外商產險公司外,其他產險公司均實現了盈餘。如泰安產險、台灣產物與華南產險的稅後純益均超過3億元;明台產險、第一產物及美商安達產險的表現也各有亮點,各自獲得逾2億元的收穫。
產險業界普遍認為,雖然首季業績亮眼,但未來三季仍面臨著多項挑戰,包括極端氣候風險、車險理賠壓力以及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等,這些都是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根據產險業界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底,全體產險市場的簽單保費達到1,01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7%,這反映出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以及政策對防災型保險的推動成效。其中,工程險的表現格外亮眼,累計簽單保費達97.5億元,年增率高達44.3%,顯示基礎建設與大型專案投保需求的顯著增長。
其他高成長的險種還包括專業責任險(年增35.2%)、颱風洪水險(年增33.4%)、火險(年增31.3%)等。此外,商業地震險與個人綜合保險分別成長31.2%與29.1%,航空險則因國際航空需求回溫和機隊保值需求的增加,年增22.8%。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汽車任意險的成長率只有5.1%,但絕對保費金額仍高達397.5億元,穩居產險市場單一險種之冠。
今年前四月,台灣產險業的簽單保費亮麗出爐,累計達1,011.9億元,成功在提早一個月之內突破千億元的大關,年成長率超過12%。在這波成長潮中,工程險的表現格外亮眼,由於富邦產險、國泰產險等產險公司積極參與綠能保險業務,年增率逾四成,火險成長也超過三成,共同推動整體簽單保費的上升。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尤其是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產險業界仍然表現穩健。業內人士預測,全年簽單保費有望成長5至10%左右。根據統計,19家產險公司在4月的簽單保費收入總計約254.3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18.8億元相比,年成長率達16.1%。
綠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產險業的簽單保費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險簽單保費在4月達26.8億元,年增長10.57%,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97.5億元,年增長44%。而商業火險的簽單保費也因為台積電等大型企業風險意識的提高而大幅增長,4月簽單保費達28.2億元,年增長近八成,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8億元,年增長30.6%。
天災險、航空險和健康險的簽單保費也均有顯著增長,分別達80.7億元、3.5億元和20.1億元,年增長率均超過二成。在兩大產險公司方面,富邦產險4月簽單保費62億元,年成長5%,其中水險成長78%,車險業務表現穩健。國泰產險4月簽單保費35.8億元,累計簽單保費達132.4億元,年成長14%,火險和工程險的簽單保費分別年增長35%和36%。
總結來說,在面對全球市場的複雜情況下,台灣產險業仍能保持穩健的成長,這與業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積極的業務拓展不無關係。未來,產險業將繼續強化風險監控,並看好全年簽單保費的成長潛力。
產險業者指出,受川普關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震盪,在投資方面有所影響,但本業表現穩健,看好全年簽單保費有5至10%左右的成長。
根據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4月的簽單保費收入總計約254.3億元,與去年4月保費總收入218.8億元相比,年成長16.1%;累計今年前四月簽單保費達1,011.9億元,較去年同期898.2億元,增加113.7億元,年成長12.6%。
以各險種來看,在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下,台灣綠能產業蓬勃發展,各大產險也持續拓展綠能、離岸風電等保險業務,工程險簽單保費持續大幅成長,4月簽單保費達26.8億元,較去年4月成長10.57%,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9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9億元,年增44%。
近幾年商業火險簽單保費大幅成長,除了再保成本增之外,也因幾家大型企業如台積電等風險意識提高,業者決定要提高保額,帶動商業火險簽單保費大增,而火險今年4月簽單保費達28.2億元,年增近八成,應為大型科技公司保費挹注所致,今年火險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6億元,年增30.6%。
天災險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0.7億元,年增25.2%;航空險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3.5億元,年增22.8%;健康險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20.1億元,同樣年增逾二成。
以兩大產險公司來看,富邦產險4月簽單保費62億元,年成長5%,其中以水險成長78%表現最亮眼,同時車險業務亦展現優於市場的穩健動能。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收入254.5億元,年成長12%。國泰產險4月簽單保費35.8億元,累計簽單保費達132.4億元,年成長14%,其中,火險方面,第2季聚焦商業火險市場,推動通路差異化,累計簽單保費年成長35%;工程險年成長36%。
產險業者指出,受川普關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震盪,在投資方面雖有所影響,但本業表現穩健,將持續強化風險監控,看好全年簽單保費有5至10%左右的成長。
第一季富邦產險稅後純益20.4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41元 ,穩居市場第一,反映投資操作回穩與費損管理優化的綜效;國泰產 險稅後純益210.51億元、EPS為5.26元排名第二,展現穩健承保與投 資動能;新光產險稅後純益27.12億元、EPS為2.25元,獲利水準維持 穩健,排名第三。表現最受矚目是新安東京產險,稅後純益達6.93億 元,年成長近4成,成功躋身產險獲利前段班。
第一季產險明顯回暖,除一家外商產險外,其他產險公司皆繳出盈 餘,如泰安產險、台灣產物與華南產險,稅後純益皆達3億元以上; 明台產險、第一產物及美商安達產險也各有逾2億元表現。
產險業者認為,雖然首季表現亮眼,但未來三季挑戰依舊,包括極 端氣候風險、車險理賠壓力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等仍需持續關注。
根據產險業者統計,截至4月底,全體產險市場簽單保費達1,012億 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7%,反映出企業風險管理意識抬頭,及政策 持續推動防災型保險所帶來的成效,其中工程險表現最為亮眼,累計 簽單保費97.5億元,年增率高達44.3%,顯示基礎建設與大型專案投 保需求顯著成長。
其他高成長險種還包括專業責任險年增35.2%、颱風洪水險年增3 3.4%、火險年增31.3%等。另外,商業地震險與個人綜合保險分別 成長31.2%與29.1%,航空險也因國際航空需求回溫與機隊保值需求 增加,年增22.8%。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汽車任意險僅成長5.1%, 但絕對保費金額仍高達397.5億元,穩居產險市場單一險種之最。
金管會近日宣布鬆綁網路投保規定,家長們現在可以透過數位身分辨識技術,為年滿七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進行線上投保。這一新政策,不僅為家庭帶來投保的便利,也為保險業帶來新的商機。
過去,為未成年子女投保旅平險等保單,家長們必須親自前往辦理,或者使用自然人憑證,這些程序繁瑣且門檻偏高。如今,隨著金管會的這項新規定,家長們可以透過線上平台,輕鬆為子女投保,大大簡化了流程。
這項制度的調整,被視為台灣網路投保發展的重要轉捩點。許多產險業者普遍看好這項新措施,預期將有效推升網路投保件數與整體保費收入。
以國泰世紀產物為例,該公司積極升級線上平台,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國泰產險設計了保費試算功能,讓用戶輸入旅遊地點、天數與人數,就能迅速掌握預算與保額建議,這種人性化的設計,大大提升了投保的便利性。
其他產險公司也紛紛展開自救,例如富邦產險強調保單的CP值比較,新安東京海上則注重保單情境設計,中信產險則打造了清晰的網頁架構,將保單分為兩大類,並以條列式方式呈現保障內容。
這些公司都展現了各自的獲客力策略,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投保體驗,也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
總之,金管會的新規定將為台灣保險業帶來新的轉機,而各大產險公司的積極應對,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保險服務。
隨著國境逐步解封,台灣的旅遊市場逐漸回溫,不少國人紛紛計劃著出國旅遊的計劃。然而,在享受旅程的同時,如何保障自身安全,成為了每個旅客心中的關鍵。近期,許多專家強調,旅遊保險的意識不應被忽視,適當的保險規劃能夠有效降低旅遊過程中的風險與損失。
市面上旅平險商品眾多,如何挑選最合適的保障組合成為了一個難題。專家建議,旅客應根據旅遊地區的風險特性,優先考慮具有關鍵保障項目的旅平險與旅遊不便險。例如,在面對頻繁的極端天氣現象時,班機延誤或取消成為常態,這時旅遊不便險的「六大保障」就顯得格外重要,包括班機延誤、行李延誤與損失、旅程取消、更改與中斷等。
對於首次出國或自由行旅客來說,將旅平險與旅遊不便險搭配投保,可以更全面地提升保障效果。專家指出,七大核心保障項目包括意外身故或失能、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損失、個人責任與緊急救援。旅客在選擇保險時,不應僅僅關注保費的高低,更重要的是關注保障內容是否實用且完整。
不同旅遊地點風險樣態有所不同。以東南亞地區為例,當地醫療資源有限,治安與交通環境可能不佳,加上氣候炎熱潮濕,傳染病與食物中毒風險較高,因此建議加保傷害醫療與海外突發疾病保障。至於前往東北亞國家旅遊,則需留意氣候風險,如颱風、雪季等,可能造成的不便或增加的風險,可考慮增加海外突發疾病險、班機延誤險等。
對於計劃前往歐洲申根國家旅遊的旅客,則需特別關注旅平險是否符合申根簽證規定。根據申根公約,旅平險必須涵蓋整段申根區旅行期間,醫療保障額度不少於30,000歐元(約新台幣100萬元),並包含醫療送返與遺體運送等內容。若保障不足,可能影響簽證核發與入境資格。
目前台灣有多家產險公司提供符合申根規範的保險商品,如中信產、新光產、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與富邦產等。專家建議,有歐洲行程規劃的旅客,應事先比價並確認保障內容,為旅程增添一份安心保障。
這項制度調整被視為台灣網路投保發展的重要轉捩點。過往包括旅平險在內的保單,如需為未成年子女投保,必須親自辦理或使用自然人憑證,程序繁瑣、門檻偏高。如今開放數位認證與線上文件上傳,不僅簡化流程,也大幅提升雙薪家庭與忙碌家長的投保便利性。產險業者指出,制度鬆綁有望進一步提高保險普及率,讓更多家庭能輕鬆獲得旅遊保障。
因應政策鬆綁帶來的市場動能,產險公司紛紛升級自家線上平台,力拚搶攻網路投保商機。以旅遊綜合保險為例,目前網路投保市占前三名分別為富邦產險、國泰產險與新安東京海上,各家平台皆針對用戶體驗進行優化,展現獨特的「獲客力」策略。富邦產險著重於保單CP值比較,特別標註新舊方案差異,方便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國泰產險則設計保費試算功能,用戶只需輸入旅遊地、天數與人數,即可迅速掌握預算與保額建議。
新安東京海上則強化保單情境設計,以「東京5日」、「日韓7日」、「美加10日」等行程為主軸,只要點選行程,系統即顯示對應保障內容與費率,有效降低消費者決策門檻,提升轉換率。中信產險亦打造清晰的網頁架構,將保單分為「國內旅行平安保險」與「國外旅行綜合保險」兩大類,並以條列式方式呈現保障內容。其中「恐怖主義行為限額附加條款」則針對高風險旅遊區域的保戶提供實用保障,強化風險控管。
極端氣候頻繁,班機因颱風、大雪延誤或取消已成常態。專家指出,旅遊不便險的保費不高,卻能涵蓋班機延誤、行李延誤與損失、旅程取消、更改與中斷等「六大保障」,建議根據行程內容與交通方式,選擇對應的保障範圍與金額,以備不時之需。
對首次出國或自由行旅客而言,將旅平險與旅遊不便險搭配投保更能提升保障效果。專家建議七大核心保障項目為:意外身故或失能、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損失、個人責任與緊急救援。不應只看保費高低,而應關注保障內容是否實用完整。
旅遊地點不同,風險樣態也有所差異。以東南亞為例,當地醫療資源參差不齊,有些地區治安與交通環境不佳,加上氣候炎熱潮濕,傳染病與食物中毒風險偏高,因此建議加保傷害醫療與海外突發疾病保障,提升醫療應變能力。
至於東北亞國家,就要留意氣候風險,包括颱風、雪季等,可能造成的不便,或是增加的風險,例如可以增加海外突發疾病險、班機延誤險等,強化保障,讓旅途無後顧之憂。
若前往歐洲申根國家旅遊,則須特別留意旅平險是否符合申根簽證規定。根據申根公約,旅平險必須涵蓋整段申根區旅行期間、醫療保障額度不少於30,000歐元(約新台幣100萬元),並包含醫療送返與遺體運送等內容。若保障不足,可能影響簽證核發與入境資格。
目前國內包括中信產、新光產、新安東京海上、國泰產與富邦產等產險公司,皆有針對歐洲旅遊推出符合申根規範的保險商品,建議有歐洲行程規劃的旅客可事先比價並確認保障內容,為旅程增添一份安心保障。
國泰金控昨(13)日發布最新營業報告,揭露了2024年的亮眼表現。董事長蔡宏圖在會議中強調,雖然全球經濟仍存在多項不確定性,但國泰金控在眾多努力下,成功把握市場機遇,創下了新的紀錄。
蔡宏圖在報告中提到,展望未來,新興科技應用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全球經濟也維持一定的韌性。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的新政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貨幣政策走向,都將對金融市場帶來變數。
在股東結構方面,新加坡主權基金對國泰金控的興趣日益增長,其持股比重從去年的1.1%增加至1.71%,排名從第九名躍升至第五名。而「台新銀行受託保管國泰ESG永續高股息ETF信託專戶」成為今年前十大股東的新成員,持股比重為1.21%,排名第七。長庚醫療則在今年跌出前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控的蔡家家族持股比例保持穩定,旗下萬寶開發、霖園投資、百星投資和萬達投資分別持有國泰金控15.68%、13.88%、1.21%與1.12%的股票,合計持股高達31.89%,與去年持平。
就營運成果而言,國泰金控在2024年表現出色,稅後純益創下歷史次高紀錄,達1,112.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9元。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等子公司也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的獲利紀錄,而國泰人壽的獲利則創下了歷年次高。
國泰金控也積極強化公司治理機制,計劃於今年委請外部專業獨立機構執行董事會績效評估,並將完成第九屆董事改選,以持續提升董事會成員的專業性。
國泰金昨天公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顯示,新加坡主權基金今年熱烈加碼國泰金股票,持股比重由前一年的1.1%增至1.71%,增加0.61個百分點,排名也從第九名躍升至第五名。
此外,「台新銀行受託保管國泰ESG永續高股息ETF信託專戶」為今年前十大股東的「新面孔」,持股比重為1.21%、排名第七;去年排名第十的長庚醫療,今年跌出榜外。
去年排名第五的勞工保險基金,今年退步至第六;去年第六的百星投資,今年退居第八;全球人壽從第七降至第九,萬達投資退後兩名,從第八變第十。
國泰金蔡家旗下包括萬寶開發、霖園投資、百星投資和萬達投資,為國泰金第一、第二、第八與第十大股東,分別持有國泰金15.68%、13.88%、1.21%與1.12%的股票,合計持股高達31.89%,與前一年持平。
蔡宏圖在營業報告書中表示,回顧2024年,全球經濟溫和擴張,主要經濟體通膨緩解,受惠AI應用浪潮,金融市場上行,國泰金控在全體同仁協力下,營運表現亮眼,稅後純益創歷史次高、達1,112.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7.29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獲利皆創歷史新高,國泰人壽獲利創歷年次高。
國泰金控持續強化公司治理機制,計劃於今年委請外部專業獨立機構執行董事會績效評估,另將完成第九屆董事改選,持續強化董事會成員組成之專業性。
台灣寵物保險市場在近年來經歷了波瀾壯觀的變遷。自2023年開始,市場遭遇了高損失率風暴,導致規模急速收縮,需求與供給同時降溫。雖然到了2025年首季,賠款率顯著下滑至38.76%,但市場整體保費與投保件數仍處於歷史低點,回穩之路漫漫。
回顧2022年,寵物保險市場達到了高峰,全年投保件數高達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然而,2023年的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飆升至108.85%,保費收入無法支應理賠成本,市場迅速冷卻。
去年全年投保件數降至28,800件,簽單保費僅剩1.2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萎縮至17,306件,保費收入為3,704萬元。市場規模在兩年間已蒸發超過四成,這反映了業者強化風控、消費者認知改變與產品調整的多重效應。
不過,損失率的改善為市場未來的復甦留下一線希望。去年損失率已回落至70.63%,今年首季更降至38.76%,這顯示了新保單條款與精算調整的成效。產險業者指出,透過調整商品內容、強化核保與理賠流程,並搭配AI風險預測,已逐步降低虧損風險。
國泰產險表示,台灣少子化與晚婚趨勢加劇,養毛小孩作為陪伴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寵物無健保制度,高額醫療費對飼主是一大風險來源,這使得寵物險具有高度市場潛力。該公司將持續強化寵物健康風險規劃商品,提升民眾保障意識。
旺旺友聯則認為,未來將深化與寵物相關產業的合作,打造跨業聯盟與整合生態圈。透過寵物醫療、飼料、電商等管道擴展投保觸角,推升市場滲透率。
富邦產險看好都市化與高齡化趨勢下,飼主對毛孩照護需求的提升將推進寵物險普及率。富邦強調,飼主可透過保險轉嫁財務風險,同時該公司也將與寵物服務業者合作,共同推廣保障觀念。
近期,上市金控公布的4月份獲利數據顯示,受美國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衝擊,整體金控4月合計獲利186.3億元,創近九年同期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金控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約23%。在這波市場波動中,富邦金和國泰金分別以每股純益(EPS)3.31元和2.28元,穩坐冠亞軍。
3月台股大跌逾2,000點,4月的川普關稱戰更對資本市場造成嚴重衝擊。擁有大量海外債券部位的壽險公司受到匯損與資產評價損失等多重衝擊,成為重災區。在九家旗下有壽險子公司的金控中,僅凱基金一家其子壽險4月單月未虧損,新光金則是虧損持續擴大。
整體來看,4月單月合計獲利186.3億元,比前月減半,同比衰退65%,創2017年以來的同月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23%。其中,富邦金4月自結稅後純益41.7億元,主要來自連結稅制所得稅利益24.9億元,抵銷子壽險虧損,但單月獲利仍較前月減62%,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增4.3%,EPS為3.31元。
富邦人壽4月由盈轉虧24.1億元。國泰金4月稅後純益12.9億元,月減86.9%,累計稅後純益達334.1億元,年減34.4%,EPS為2.28元。除了國泰人壽因匯率強升由盈轉虧外,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均創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4月轉虧,稅後淨損25.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56.7億元,年減55.4%。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反映新台幣匯率4月強升3.6%,導致避險成本上升。凱基金控4月自結稅後純益5.18億元,月減67%,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92.24億元,年減13.3%,EPS 0.55元。
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4.31億元,月減六成多,但成為金控子壽險中唯一4月有獲利的公司,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66.07億元。新光金4月稅後淨損38.5億元,累計前四月合併稅後淨損163.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3元。新壽4月稅後淨損38.1億元,累計前四月淨損148.6億元。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台灣金控雙雄——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在銀行子公司的強大獲利動能支持下,仍能穩定發展。台北富邦銀行在4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29.1億元,創下歷年4月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更是達到130.3億元,年成長22%,再創歷史紀錄。同時,國泰世華銀行前四個月的稅後純益為158.9億元,年成長18%,也創下同期新高。
儘管如此,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的整體表現仍有差異。富邦金控前四個月的稅後純益為452.8億元,年成長率降至4.3%,而國泰金控的稅後純益則為334.1億元,年減34.4%。這主要是由於兩家金控的壽險子公司在4月份受到新台幣升值衝擊,產生兌換損失,導致累積獲利成長率下滑。
在銀行子公司方面,台北富邦銀行的利息淨收益因存放款規模成長及淨利差提升,較同期成長11%;手續費淨收益則因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授信等業務動能成長,較同期成長17%。國泰世華銀行的放款動能和財管市場業務也持續成長,4月份的稅後純益為37.1億元。
在壽險子公司方面,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在4月份分別虧損24.1億元和25.7億元,主要因為新台幣升值導致的兌換損失。為應對這一情況,富邦人壽已經透過提高傳統避險及一籃子避險比重來緩和匯率波動對損益的影響。國泰人壽則因實現資本利得較少,加上避險成本較3月高,影響了整體獲利。
在產險子公司方面,國泰產險和富邦產險的稅後純益均維持穩定成長,分別創下同期新高。而證券子公司方面,富邦證券和國泰證券的稅後純益則受到台股重挫的衝擊,但國泰證券在台股累計經紀市占率上仍創下同期新高,複委託成交量也較年成長55%,維持市占第一。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寵物保險市場在2022年達到高峰,全 年投保件數高達93,927件,簽單保費突破2.69億元。然而隨著2023年 理賠金額衝高至2.63億元,滿期損失率飆升至108.85%,保費收入已 無法支應理賠成本,使得業者承保意願大幅下滑,市場迅速冷卻。
去年全年投保件數降至28,800件,簽單保費僅剩1.29億元,今年第 一季進一步萎縮至17,306件,保費收入為3,704萬元,但仍較去年同 期保費略高一點,即使如此,若依此推估全年保費,市場規模在兩年 間已蒸發超過四成,反映業者強化風控、消費者認知改變與產品調整 的多重效應。
損失率顯著改善為市場未來復甦留下一線希望,去年損失率已回落 至70.63%,今年首季更降至38.76%,顯示新保單條款與精算調整成 效初現。產險業者指出,近期透過調整商品內容、強化核保與理賠流 程、並搭配AI風險預測,已逐步降低虧損風險,未來隨市場教育深化 與精準定價機制普及,寵物保險可望邁向永續經營。
國泰產險表示,台灣少子化與晚婚趨勢加劇,越來越多民眾選擇養 毛小孩作為陪伴,然而寵物無健保制度,高額醫療費對飼主是一大風 險來源,促使寵物險具備高度市場潛力。該公司將持續強化寵物健康 風險規劃商品,提升民眾保障意識。
旺旺友聯認為,未來將深化與寵物相關產業的合作,打造跨業聯盟 與整合生態圈,藉由寵物醫療、飼料、電商等管道擴展投保觸角,推 升市場滲透率。
富邦產險看好都市化與高齡化趨勢下,飼主對毛孩照護需求提升, 將推進寵物險普及率。富邦強調,寵物若突發疾病或事故,其醫療支 出常高達數萬元,飼主可透過保險轉嫁財務風險,同時該公司也將與 寵物服務業者合作,共同推廣保障觀念。
3月台股崩跌逾2,000點,4月川普關稅戰更是嚴重衝擊資本市場,擁有龐大海外債券部位的壽險公司蒙受匯損與資產評價損失等多重衝擊,淪為重災區,九家旗下有壽險子公司的金控,僅凱基金一家其子壽險4月單月未虧損,新光金則是虧損持續擴大,整體金控4月單月合計僅賺186.3億元,比前月腰斬、去年同期衰退65%,為2017年以來的同月新低,累計前四月整體稅後純益1,622.4億元,年減23%。
富邦金4月自結稅後純益41.7億,主要反映連結稅制所得稅利益24.9億元,抵銷子壽險虧損,但單月獲利仍較前月減62%,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增4.3%,EPS為3.31元。富邦人壽4月由盈轉虧24.1億元。
國泰金4月稅後純益12.9億元,月減86.9%,累計稅後純益達334.1億元,年減34.4%,EPS為2.28元。除國泰人壽因匯率強升由盈轉虧外,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均續創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4月轉虧、稅後淨損25.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56.7億元,年減55.4%。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反映新台幣匯率4月強升3.6%,致避險成本較高。
凱基金控4月自結稅後純益5.18億元,月減67%,前四月累計稅後純益92.24億元,年減13.3%,EPS 0.55元。凱基人壽4月稅後純益4.31億元,月減六成多,但是金控子壽險中唯一4月有獲利,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66.07億元。新光金4月稅後淨損38.5億元,累計前四月合併稅後淨損163.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3元。新壽4月稅後淨損38.1億元,累計前四月淨損148.6億元。
但富邦金前四個月稅後純益452.8億元、年成長降至4.3%,首季年 成長是35%,EPS3.31元;國泰金前四月稅後賺334.1億元、前四月年 減34.4%,首季年減13.6%,EPS為2.28元。
金控雙雄銀行子公司獲利動能續強,台北富邦銀行4月稅後純益29 .1億元,創歷年4月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130.3億元、年成長2 2%,續創歷史新高,其中利息淨收益受惠存放款規模成長及淨利差 提升,較同期成長11%,手續費淨收益因財富管理、信用卡及授信等 業務動能成長,較同期成長17%;國泰世華銀行放款動能、財管市場 各項業務持續成長,4月稅後純益37.1億元,前四個月賺進158.9億元 、年成長18%,續創同期歷史新高。
金控雙雄壽險子公司4月受到新台幣升值3.64%衝擊,產生兌換損 失,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單月虧損分別為24.1億元、25.7億元,成為 拖累今年以來累積獲利成長率的主因。為因應金融市場波動,富邦人 壽已透過提高傳統避險及一籃子避險比重,緩和匯率波動對損益之影 響;國壽4月因實現資本利得較少,加上避險成本較3月高而影響整體 獲利。
產險子公司則維持穩定成長,國泰產險4月稅後純益1.7億元,累計 稅後純益續創同期新高達12.4億元、年成長29%;富邦產險4月稅後 純益4.4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0.6億元、年成長29%。
證券子公司受到4月台股重挫衝擊,富邦證4月稅後純益3.1億元, 累計稅後純益19.8億元,年減36%,主因台股加權指數最低點一度來 到17,306.97點,為今年新低點,成交值也衰退,累計前四月台股日 均值年減13%,致證券經紀收入、金融資產部位損益較去年同期減少 ;國泰證券4月稅後純益1.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0億元、年減15%, 但截至4月底台股累計經紀市占率達4.30%,創同期歷史新高,累計 複委託成交量較年成長55%,維持市占第一。
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2024年保費收入前十名依序為富邦產、國泰產、新光產、新安東京上海、明台產、和泰產、華南產、旺旺友聯、泰安產與兆豐產。富邦產險去年再度穩居台灣產險市場龍頭寶座,市占率高達23.77%,展現強勁的保費收入實力。然而,富邦產的資產報酬率(ROA)達2.77%,未能擠入產險業前十名。富邦產險今年第1季簽單金額達192.5億元,年增15%,市占率為25.4%,較去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續寫市佔領導地位。
去年保費收入第二至十名分別為國泰產367.5億元(市占率13.5%)、新光產262.8億元(9.6%)、新安東京210.6億元(7.7%)、明台產195.9億元(7.2%)、和泰143.3億元(5.2%)、華南產140.2億元(5.1%)、旺旺友聯136.5億元(5%)、泰安125.9億元(4.6%)、兆豐產110.2億元(4%)。
不過若比較前十大市占率公司的ROA表現,則可以看出中型產險公司,甚至中小型業者,表現較為亮眼,旺旺友聯以3.3%在前十大公司中,表現最搶眼,其次為明台產2.9%、新安東京的2.7%、泰安2.6%、華南產2.5%。市占前三大的富邦產、國泰產及新光產,分別為1.8%、2.31%及2.35%。
台灣產險業界在數位化浪潮中不斷前進,近期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月網路投保累計金額已達17.70億元,同比去年同期成長達17.14%,顯示產險市場的數位化成長動能持續發酵。然而,細節分析單月數據,從2月創下的高點後,成長幅度逐月收斂,網路投保市場似乎進入了短期盤整階段。
具體來看,今年1月的網路投保金額為3.93億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億元,年減1.75%。2月則因機車強制險續保潮與春節旅遊熱潮的帶動,金額攀升至4.77億元,年增逾4成,創下單月新高。3月維持高檔,達到4.78億元,年增23.2%。但到了4月,金額回落至4.21億元,年增幅降至9.64%,成長動能明顯放緩。
在產險種類方面,汽車保險和機車保險的網路投保金額分別達1.51億元和1.32億元,年增率分別為8.65%和2.32%。旅遊綜合險及傷害險因需求高且操作簡便,持續受到網路投保族的喜愛,其中旅綜險更是呈現強勁成長。但住宅火險則因基期因素,4月金額降至658萬元,年減近22%,成為主要險種中唯一呈現明顯衰退的類別。
各大產險公司對於未來的發展策略各有著不同的布局。台灣產險將結合自媒體經營、Line推播及數位廣告,並針對居家類商品設計促銷活動,以期提升市場份額。富邦產險則著重於優化使用者體驗、強化數位行銷與產品創新。國泰產險則強調將根據客戶需求不斷調整策略,並強化線上流程與服務效率。旺旺友聯產險則看好數位投保的長期潛力,將持續投入資源以提升平台操作便利性與產品彈性。
根據產險業統計,今年1月網路投保金額為3.93億元,略低於去年 同期的4億元,年減1.75%;2月在機車強制險續保潮與春節旅遊熱潮 帶動下,金額攀升至4.77億元,年增逾4成,創下單月新高;3月維持 高檔,達到4.78億元,年增23.2%;4月則是回落至4.21億元,年增 幅降至9.64%,呈現動能放緩現象。
4月汽車保險網路投保金額達1.51億元,年增8.65%;機車保險1. 32億元,年增2.32%。旅遊綜合險及傷害險受惠於高需求與操作簡便 ,持續受網路投保族群青睞,旅綜險更呈現強勁成長。反觀住宅火險 則呈逆風走勢,4月金額降至658萬元,年減近22%,為主要險種中唯 一呈現明顯衰退者。
台灣產險表示,未來將會結合自媒體經營、Line推播及數位廣告持 續推廣,並針對居家類商品設計促銷活動,目前已經有不錯成效。富 邦產險則強調,將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強化數位行銷與產品創新, 以提升整體網投吸引力。
國泰產險指出,未來將依據客戶需求滾動調整策略,並強化線上流 程與服務效率,提供更貼近用戶需求的保障方案。旺旺友聯產險也看 好數位投保長期潛力,將持續投入資源提升平台操作便利性與產品彈 性,擴大網路投保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