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世紀產物(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業龍頭企業在首季表現亮眼,其中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分別以強大的獲利能力,在金控業界中領先群倫。富邦金控在3月份再創紀錄,累計稅後純益達411.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每股稅後純益(EPS)3.01元,榮獲金控單月、首季、每股盈餘的「三冠王」。而國泰金控在國壽獲利的挹注下,首季稅後純益也突破300億元,達到321.2億元,EPS達2.17元,位居第二。
富邦人壽在股票投資部位的調節下,第一季獲利大幅成長。3月份稅後純益達9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73.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25%及57%。國泰世華銀行在3月份的稅後純益為40.2億元,第一季則達121.8億元,年成長17%,主要得益于放款成長動能強健以及資金成本的有效控管。
在產險子公司方面,國泰產險3月份稅後純益為3.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創同期新高達10.7億元,年成長23%。富邦產險3月份稅後純益為4.4億元,累計首季獲利16.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
然而,雙雄的證券子公司在首季受到全球股市波動的影響,台股日均值年減6%,進而影響證券經紀收入及金融資產部位損益。
上市金控2025年第一季的獲利結果陸續出爐,雖然整體呈現年減8.6%,但其中仍有亮點。在這波市場波動中,富邦金控表現出色,每股純益(EPS)突破3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另一方面,國泰金控則在面對市場壓力下,仍然保持穩健的獲利表現。
根據統計,14家上市金控第一季度的税後純益達1,436.1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6%。其中,富邦金控的EPS達到3.01元,表現十分亮眼。富邦金控子公司富邦人壽和台北富邦銀行的獲利也創下歷史新高,分別實現了91.8億元和30.7億元的稅後純益。
在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高的情況下,富邦人壽在3月實現部分國內外股票資本利得,並降低曝險,同時把握利率高檔時點增持債券部位。此外,美元對台幣走強也為公司帶來匯兌利益。北富銀3月的稅後純益則為30.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101.2億元,年成長24%。
國泰金控方面,第一季的稅後純益為321.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5%,EPS為2.17元。旗下國泰人壽3月的稅後純益為56.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182.4億元,雖然年減27.4%,但表現依然穩健。國泰世華銀的稅後純益為40.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21.8億元,年成長17%,主要受益於放款動能強健和外幣資金成本下降。
整體來看,在市場環境波動中,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均能保持良好的獲利表現,展現了強大的市場應對能力和穩健的經營策略。
3月台股崩跌逾2,300點,衝擊金控財務操作,證券端自營、承銷獲利受影響,而台幣貶值在部分壽險公司已實施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下,未能如過往當美元升、台幣貶即有匯兌利益,因此3月單月獲利各家金控表現不一。整體金控3月單月稅後純益386.1億元,比前月衰退18%,比去年同月減34%,累計第1季金控總獲利也年減8.6%。
富邦金自結3月稅後純益111.1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第1季稅後純益411.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EPS為3.01元,為歷來同期第三高。子公司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創下歷史新高、台北富邦銀行3月及第1季稅後純益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為9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273.6億元,年增近六成。富邦人壽基於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高,因此3月實現部分國內外股票資本利得、降低曝險,債市也把握利率高檔時點增持債券部位,而3月美元兌台幣走強,也產生匯兌利益。
北富銀3月稅後純益30.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01.2億元,年成長24%,累計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第1季利息及手續費淨收益均雙位數成長,富邦產險3月稅後純益4.4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6.2億元,年成長21%。富邦證3月稅後純益3.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6.6億元,年減29%。
國泰金3月稅後純益98.4億元,第1季稅後純益321.2億元,年減14.5%,EPS為2.17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產險及投信首季稅後純益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旗下國泰人壽3月稅後純益56.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182.4億元,年減27.4%。單月獲利穩健,主要反映資本利得、經常性收益貢獻及避險操作得宜,掌握波段操作,逢高調節股票部位,且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以及3月新台幣貶值,有利外匯避險操作。
國泰世華銀3月稅後純益40.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21.8億元,年成長17%。受惠放款動能強健,外幣資金成本因降息影響下降,財富管理商品銷量亮眼,淨息收、手收均成長。
富邦人壽股票投資部位自年初持續調節,資本利得帶動第一季獲利 成長。3月稅後純益9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73.6億元,分別較去年 同期成長125%及57%,是各壽險公司中唯一首季獲利較去年同期大 幅成者,對整體金控首季獲利貢獻度高達66%,獲利創歷年3月最高 及首季第三高紀錄;國壽今年來因應金融市場波動,投資操作平穩, 保險本業營運穩健,3月獲利56.8億元,累計首季稅後純益達182.4億 元,對金控貢獻度逾半達56%。
國泰世華銀行3月稅後純益40.2億元,第一季121.8億元,年成長1 7%,主因為放款成長動能強健,有效控管資金成本,另銷售保險、 基金等財富管理各項商品業績持續成長,信用卡消費亦穩定增加,累 計淨手收相較去年同期成長33%,稅後獲利續創同期歷史新高;北富 銀3月稅後純益30.7億元、首季獲利達101.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 長28%、24%。
產險子公司方面,國泰產險3月稅後純益3.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創 同期新高達10.7億元,年成長23%;富邦產3月稅後純益4.4億元,累 計首季獲利16.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
雙雄證券子公司都受到全球股市因川普關稅政策震盪走跌波及,第 一季台股日均值年減6%,影響證券經紀收入、金融資產部位損益較 去年同期減少。
近期,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對台灣股市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其中三檔上市產險股的現金股息殖利率卻逆勢上揚,創下新高水準。這三檔產險股分別是第一保、中再保和新光產,其現金股息殖利率分別達到7.69%、7.68%和7.08%。
國泰產險對此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對保險等相關行業的影響主要來自於成本上升、通膨增加、需求波動以及風險評估等方面。該公司將緊密關注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並根據市場狀況適時調整策略。
產險財務主管強調,產險業屬於純內需產業,與關稅高低無直接關係。由於產險業的投資配置相對保守,評價影響也不大。對於台灣取消進口車汽車關稅,對汽車市場可能帶來正面影響,但消費者可能因預期心理影響而不購買新車,進而影響汽車險保費成長率。至於美國進口關稅升高對其他險種的影響,則需進一步觀察,屬於中長期觀察範疇。總之,短期內產險業受到關稅的影響並不大。
對於中租控股等租賃業者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确。中租控股表示,由於川普政府歡迎各國政府與美國協商,未來關稅稅率是否會調降,目前尚無確定信息。該公司正在積極了解不同產業客戶可能受到的影響,以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租控股、日盛台駿等金融租賃股價在7日仍然跌停作收。由於中租控股每股配息6.1元,配股0.2元,以當日收盤價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已提高到5.6%。
國泰產險表示,川普關稅政策對保險等各相關行業可能影響,主要 來自於成本上升、通膨增加、需求波動、風險評估等方面。該公司將 密切關注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並根據市場狀況適時調整策略。
產險財務主管指出,產險業是純內需產業,跟關稅高低較無直接關 係,加上產險業的投資配置又比壽險業保守,評價影響也不嚴重。台 灣如果取消進口車汽車關稅,對汽車市場應該是正向,但就怕國內消 費受到預期心理影響,消費者不購買新車,汽車險保費成長率就會受 到些許影響。至於美進口關稅升高對於其他險種的影響,則需要再觀 察,但這些屬於中長期的觀察,總之,短期產險業受到關稅影響真的 不大。
另對等關稅對中租控股等租賃業者的影響並不明確。中租控股說明 ,因為川普政府歡迎各國政府與美國協商,所以之後未來關稅稅率是 不是會調降,目前尚未可知。
中租控股公司正積極了解不同產業的客戶可能受到的影響,以擬定 因應措施。
包括中租控股、日盛台駿等金融租賃股價7日依然跌停作收,由於 中租控股每股配息6.1元,配股0.2元,以7日收盤價,現金股息殖利 率已提高到5.6%。
產險業界今年度獲利佳績出爐,創下歷史新紀錄!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產險業的稅後純益高達221.3億元,不僅超越2021年的196.35億元,更展現出產險業在市場競爭與營運效率上的顯著提升。
在這一連串的耀眼數字中,新光產險以33億元的稅後純益榮獲「獲利王」寶座,顯示其市場競爭力和穩健的財務狀況。而國泰產險則以每股稅後純益(EPS)13.18元奪得頭名,展現其在業界中的領先地位。
具體來看,去年各產險公司的獲利排名中,富邦產險以30.1億元的稅後純益位居第二,國泰產險以26.3億元名列第三。新安產、和泰產、華南產、泰安產等公司也分別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雖然有一家產險公司法巴產陷入虧損,但整體產險業的EPS平均仍然保持在3元以上,顯示業界整體的穩健性。
在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方面,本土產險公司表現亮眼。台產、泰安產、兆豐產等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均高於600%,而第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新光產等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也都在400%以上,顯示業界整體的財務穩定性。
面對國內外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產險業者仍保持樂觀態度。業內人士表示,在嚴控營運風險的同時,各公司積極深化數位應用與服務體驗,拓展異業合作機會,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一成的潛力。
整體而言,2024年產險業的簽單保費收入達到2,702億元,首次突破2,700億元大關。產險公會預估,今年產險業整體簽單保費可望達到3,000億元,其中車險市場的發展尤其引人注目。預計新車銷售將微增46.2萬台,新能源車的占比將逐步提高,帶動產險業的發展。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去年獲利大爆發,稅後純益達221.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超越2021年稅後純益196.35億元。
就各產險公布的資料,去年獲利第一名由新光產以稅後純益33億元拿下,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富邦產稅後純益30.1億元、國泰產26.3億元、新安產20.4億元、和泰產18.8億元、華南產12.9億元、泰安產12.8億元、旺旺友聯產12.2億元、台產11.6億元及明台產9.5億元。但去年仍有一家產險未能擺脫虧損,即法巴產虧損1.6億元。
以EPS來觀察,則由國泰產險13.18元奪冠,第二至第五依序為新光產10.47元、富邦產10.06元、和泰產9.43元及華南產6.46元。而其他包含旺旺友聯產、泰安產、明台產、台產、第一產EPS皆達3元以上。
2024年19家產險業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也已公布,在本土產險公司中,台產RBC達716.71%、淨值比49.27%;泰安產RBC為613.54%、淨值比32.84%;兆豐產RBC為611.29%、淨值比37.31%,三家資本皆高於600%以上,第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新光產的RBC則在400%以上,總計19家產險皆順利達標。
產險業者指出,儘管國內外政經環境,仍呈現不確定狀態,但在各業者在嚴控營運風險之下,亦深化數位應用與服務體驗,使網路投保商品多元化,同時拓展異業合作機會,樂觀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一成的潛力。
2024年整體產險業簽單保費收入達2,702億元,為首次突破2,700億元大關,產險公會預估,今年產險業整體簽單保費年度可望達3,000億元,其中,在車險方面,車廠一般預期新車銷售將微增46.2萬的水準,在純電車、混合動力車及氫能車等選項增加,新能源車的占比可望逐步提高。
近日,飛安問題再度引起關注,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因附近變電廠發生事故,於3月21日全日關閉,造成多班航班受影響,包括台灣班機及旅客。對此,台灣的產險公司也提供了解決方案,以應對班機延誤或改降造成的旅行不便。
國泰產險公司指出,若民眾在出國前已投保旅遊不便險,並在保險有效期内,以乘客身分實際搭乘的定期航班,若出發時間延誤超過4小時,即可向產險公司申請班機延誤理賠。為此,旅客需提供實際搭乘的登機證及航空業者出具的班機延誤證明。
新光產險則針對此次事件,以新光產旅綜險為例,提供以下四種情況的理賠說明:
1. 若航班已起飛後返回原起飛機場,保戶需提供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及替代班機的登機證,若替代班機起飛時間比原定班機晚4小時以上,即可依約定金額獲得班機延誤保險金。
2. 若航班改降倫敦附近機場,保戶需提供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以及替代班機的登機證,若替代班機起飛時間比原定班機晚4小時以上,也可獲得班機改降慰問保險金。
3. 若航班被取消或起飛時間延誤超過4小時,保戶需提供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及替代班機的登機證,依約定金額獲得班機延誤保險金。
4. 若從倫敦回台航班被取消或起飛時間延誤,保戶需提供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及替代班機的登機證,同樣依約定金額獲得班機延誤保險金。
值得注意的是,各產險公司的旅行不便險保障內容略有差異,保戶在申請理賠時,應詳閱保單內容,確保符合理賠條款。在面對飛安問題時,適當的保險保障將為旅客提供有力支持。
國泰產險表示,只要在出國前有投保旅遊不便險的民眾,於保險期 間內以乘客身分所實際搭乘之定期航班較預定出發時間延誤4小時以 上時,準備實際搭乘之登機證及航空業者所出具載有班機延誤期間之 證明,即可向產險公司申請班機延誤項目理賠,由產險公司依承保內 容進行審核。
各產險公司旅行不便險的保障不盡相同,即使同一產險公司推出保 單保障內容也不一,各保戶情況發生也不同,因此,那些情況可以被 理賠,各產險公司都較保留,產險業者中,只要符合理賠條款,保險 公司都會理賠。
新光產險指出,針對這個事件,以新光產旅綜險為例,情況一是若 從台灣出發,航班已起飛,之後再返回原起飛機場,保戶申請理賠時 ,需要2種證明文件,即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和搭乘的替代班機 較原定班機起飛時間晚4小時以上等可依約定的金額給付班機延誤保 險金。
情況二是航班改降倫敦附近機場-新光產險表示,理賠項目是班機 改降慰問保險金。理賠原因是因原定降落機場關閉,改降非原定降落 機場,定額給付班機改降慰問保險金。
情況三是若航班因此遭取消或者航班起飛時間延誤逾4小時以上, 均理賠班機延誤保險金。新光產險說明,這項也是需要航空公司開立 的取消證明及搭乘的替代班機,較原定班機起飛時間晚4小時以上, 依約定定額給付班機延誤保險金。
情況四是若要從倫敦回台,航班遭取消或者航班起飛時間延誤,理 賠項目也是班機延誤保險金,但需要航空公司開立的取消證明,及搭 乘的替代班機較原定班機起飛時間晚4小時以上的兩項證明。
台灣產險業界在2024年的表現驚艷,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報,整體產險公司的稅後純益達到22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在這波熱潮中,新光、富邦、國泰三大產險公司分別以33億元、30億元、26億元的獲利表現,對整體產險業的貢獻最大,且這三家公司的獲利均超過了一個資本額。
除了這三大產險公司外,台灣、和泰、泰安、旺旺保、華南及新安東京海上等多家產險公司的稅後純益也均超過10億元。而兆豐、第一、南山等產險公司,即使去年獲利未達10億元,但仍然優於前一年。然而,在20家產險公司中,仍有6家的稅後純益略低於2023年,更有1家外商產險出現虧損。
在金控旗下產險中,富邦產險的表現尤其亮眼,其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10.06元,成功擺脫了前兩年因理賠防疫保單帶來的陰霾,淨賺逾30億元,超過一個資本額。富邦產險表示,去年獲利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業務結構的調整和品質管控的強化,核保利潤持續增加,投資績效穩定,自留綜合率也較2023年有所改善。
國泰產險則以每股13.18元的EPS奪得冠軍寶座,其自留綜合率降至91.2%,顯示公司在市場競爭力上的增強。國泰產險指出,這些成就來自於對質量的堅守、經營理念的落實、營運風險的嚴控,以及法規遵循的深化。此外,公司還積極深化數位應用與服務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與黏著度,並在大陸拓展互聯網業務,同時在越南加強數位基礎建設,拓展異業合作機會。
華南產險在去年的表現也相當出色,稅後純益達到12.93億元,年成長率41.2%,EPS為6.46元,簽單保費總收入達140.25億元,均創下歷年新高紀錄。華南產險透露,公司已經開始上架多元化網路投保商品,如電動機車險、電動汽車險等,並成立了商品創新研發小組,加速各種新商品的開發,以提升競爭力。此外,華南產險還計劃在今年建置行動投保平台,以提升作業效率和投保便利性。
除三大產險外,台灣、和泰、泰安、旺旺保、華南及新安東京海上 等產險公司,多家稅後純益都逾10億元;兆豐、第一、南山等產險即 使去年獲利未逾10億元,也都優於前一年;但20家產險中仍有六家去 年稅後純益略低於2023年,更有一家外商產險為虧損。
金控旗下產險去年獲利大增,富邦產每股稅後純益(EPS)10.06元 ,完全擺脫前二年因理賠防疫保單的陰霾,淨賺逾30億元、超過一個 資本額。富邦產險說明,去年獲利主要受惠業務結構調整及強化品質 管控,核保利潤持續增加,投資績效穩健為5.18%,自留綜合率87% 也較2023年改善。
國泰產險去年EPS更來到13.18元拿下冠軍寶座,自留綜合率降至9 1.2%,自留綜合率越低者代表在市場競爭力愈大。國泰產表示,因 堅守質量並重經營理念,嚴控營運風險,落實法規遵循,深化數位應 用與服務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與黏著度,發展大陸互聯網業務;在 越南持續強化數位基礎建設、拓展異業合作機會。
華南產險去年因本業及資金運用收益增加,稅後純益12.93億元、 年成長41.2%,EPS有6.46元,簽單保費總收入140.25億元,均持續 改寫歷年新高紀錄。華南產險指出,順應市場趨勢,已上架eCover多 元化網路投保商品,如電動機車險、電動汽車險等,並成立商品創新 研發小組加速各險種新商品開發、強化保險商品差異化、提升整體競 爭力,另今年規劃建置行動投保平台,以提升作業效率及投保便利性 。
行動裝置險(俗稱手機險)去年投保金額突破50億元,再創新高紀錄。隨著AI手機的持續問世,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智慧型手機報告預估,今年平均售價將上升5%。這一趨勢讓產險業者預測,2025年行動裝置險簽保費有望直接跳升至55億元。
根據產險業者的調查,民眾在購買高價新手機時,超過七、八成的人會選擇投保手機險。手機價格越高,投保手機險的比率也越高。因此,手機險的保費逐年增加。2023年手機險保費已經達到49億元以上,去年則是51.35億元。投保件數從2023年的164萬件,增加到去年的近173萬件,今年預計手機險投保件數和簽單保費將繼續創下新高。
國泰產險表示,這一數據反映出手機市場高階化的趨勢正在加速,這也將直接影響到維修費用。目前,一款手機的維修费用往往高達數萬元,加上功能複雜,原廠更多是只修不換。以iPhone 16 Pro為例,官方網站上顯示,若是其他損壞維修,費用可能超過2.1萬元,這幾乎是購買新機的5成。透過投保手機保險,可以有效地降低意外或故障發生後的經濟負擔。
儘管投保手機險的件數和金額逐年增加,但根據保發中心的資料顯示,近三年來手機險的理賠案件和金額也逐年上升。從2022年至2024年,理賠案件從12.11萬件增加到13.89萬件;理賠金額從13.27億元增加到17.59億元,平均每一理賠金額已經超過1.25萬元。這一理賠金額讓保戶感受到保障的實際效果,不過,由於投保案件數量眾多,損率仍低於35%,對產險業來說,手機險仍是一個有利潤的產品。
目前,產險業界有12家產險公司推出手機險,其中新安東京海上產、富邦產以及美商安達產的市佔率超過7成。產險業者指出,由於這三家公司的承保件數多,其理賠率也低於平均水準。
依產險業者調查,民眾買高價新手險七、八成以上都會投保手機險 ,手機價格愈保,手機險投保率愈高,因此,手機險保費逐年增加, 2023年手機險保費已經逾49億元,去年手機險保費更來到51.35億元 ,投保件數從2023年的164萬件,去年更提高到近173萬件,今年預估 手機險投保件數、簽單保費將持續創新高。
國泰產險表示,反映出顯示出手機市場高階化的趨勢正在加速,此 也會直接影響到維修費用,現行一支手機動輒幾萬元,又因為功能複 雜,原廠更多只修不換,以iPhone 16 pro為例,依照官方網站查詢 顯示,如果是其他損壞維修費用逾2.1萬元,幾乎是購買新機的5成。 透過投保手機保險,可以降低不少意外或故障發生後導致的經濟負擔 。
儘管投保手機險件數、金額逐年增,但依保發中心資料顯示,近三 年手機險理賠案件、金額也一年比一年高,2022年至20204年從12.1 1萬件、13.18萬件上升至13.89萬件;理賠金額也從13.27億元、16. 28億元提高至17.59億元,平均每一理賠金額已逾1.25萬元,該理賠 金額讓保戶有感,不過,因投保案件多,損率仍低於35%,對產險業 者來說,仍是有利潤的險種。
產險業者中有12家產險推手機險,不過,手機險前三大─新安東京 海上產、富邦產以及美商安達產的市佔率逾7成,產險業者表示,因 承保件數多,其理賠率更低於平均。
產險業界近期表現亮眼,各產險公司紛紛創下歷史或近年同期新高。其中,國泰世紀產物旗下四家子公司以及台產險均公布了自結獲利,整體業績成長兩倍,展現出強勁的雙引擎動力。
富邦產險在去年創下31億元的稅後純益,今年前二月再以11.9億元的稅後純益,成長率達33.7%。該公司表示,這種高成長主要得益於風險管控的強化與業務結構的優化。在業務表現上,富邦產險透過集團資源和多元通路,2月份單月簽單保費達57.2億元,年增率超過20%,其中工程險因綠能保險業務的拓展,成長率達76%,表現格外突出。
國泰產險則在去年創下27億元的稅後純益,今年前二月累計稅後純益更達7.6億元,年增率達100%。國泰產險強調,簽單保費持續雙位數成長,各類險種獲利穩定上升,並積極引進新客戶,擴大業務基盤。此外,公司也透過提升風險管理和數位工具的輔助,強化風險監控功能,進而降低損失率。
華南產險前二月稅後純益增加,主要受益於台股獲利和債券息收的增加,資金運用收益提升。而兆豐保險前二月稅後盈餘增加7%,主要原因是核保利潤的提升。
觀察富邦產險去年稅後純益31億元、國泰產27億元、華南產12.93 億元及兆豐產4.12億元,全部都較2023年大幅成長,國泰產、華南產 等去年獲利更創歷史新高,各產險今年前二月表現延續去年好成績。 富邦產險前二個月稅後純益11.9億元,較去年同期8.9億元成長33.7 %,對於獲利高成長原因,富邦產險表示,主要因為強化風險管控及 優化業務結構,保險本業收入維持穩健,帶動獲利持續提升。
富邦產險指出,業務表現方面,藉由集團資源及多元通路之優勢, 2月單月簽單保費57.2億元,即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2成,其中工程險 因掌握綠能保險業務拓展商機,成長76%最為亮眼,成長動能優於市 場。累計前2月簽單保費收入133.5億元、年成長14%,簽單市占率再 次超過25%,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國泰產險去年稅後純益27億元,賺上近1.4個資本額後,今年前二 個月累計稅後純益高達7.6億元,更較去年同期3.8億元,成長率高達 100%,創歷年同期新高。國泰產險強調,簽單保費維持雙位數成長 ,各險獲利穩定成長,持續引進新客戶、擴大業務基盤,簽單保費達 雙位數成長,在商品端提升風險管理,搭配數位工具輔助風險管理作 業流程,強化各項風險監控功能,因此,各險損失率表現良好。除核 保利潤佳外,投資團隊持續動態調整投資布局,尋求穩健獲利表現並 降低投資波動。
華南產險前二月稅後純益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主因台股已實 現獲利及債券息收增加,致資金運用收益增加所致;兆豐保險前二個 月稅後盈餘1.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獲利成長主要原因則在 核保利潤增加。
2月份,台灣旅遊綜合險投保件數及金額大增,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長的背後,是國泰世紀產物等保險公司不斷優化網路投保體驗,並針對市場趨勢調整策略的結果。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台灣旅綜險投保件數接近50萬件,金額達到1.56億元,不僅超越汽車險和機車險的投保金額,更在網路投保以來首次突破此紀錄。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2月份出國出遊人數的顯著增加,以及網路投保金額的淨增。
其中,國泰世紀產物特別受到矚目。該公司不僅在2月份的網路投保金額衝高至4.77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而且預計今年將有機會衝破55億元,甚至可能跨越60億元的大關。
國泰世紀產物表示,為了應對現代人的生活趨勢,該公司將旅遊險和寵物險作為主推險種,並通過網路社群及新媒體加強品牌推廣。該公司積極深耕YouTube頻道、Facebook粉絲專頁、Line@官方帳號等社群媒體,不斷向下紮根,以提升網路投保業績。
除了國泰世紀產物,富邦產險也表現出色。該公司自去年起開始與台灣大哥大、momo購物網及星宇航空合作,提供一站式旅平險及行動裝置險投保服務,受到廣泛好評。富邦產險預計今年將持續發展異業合作,為民眾帶來更多元化的場景式保險服務。
另外,旺旺保也表示,由於國人對於含法定傳染病的旅平險需求不斷增加,該公司將旅遊險和寵物險作為網路投保的主推險種,並將透過多種渠道進行品牌推廣。
總結來說,台灣保險市場在2月份展現了強烈的成長勢頭,各大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策略,通過優化網路投保體驗和拓展異業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保險服務。
今年1月網路投保金額3.93億元,較去年同期4億元略降1.75%,2 月出國出旅遊人數及投保件數大增,使得網路投保金額4.77億元,較 1月淨增加逾0.8億元,也較去年同期3.37億元,成長41.5%。產險業 者預期,以2月網路投保金額估算,預期今年不但有機會衝破55億元 ,甚至可跨過60億元大關。
旺旺保表示,因國人對於含法定傳染病的旅平險需求仍大,加上高 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使得現代人飼養寵物比例日漸攀高,因此今年 該公司網路投保將以旅遊險、寵物險作為主推險種,並進一步拓展合 作通路及透過網路社群及新媒體加深品牌推廣及社群對話,提升影片 行銷的影響力,持續深耕YouTube頻道、Facebook粉絲專頁、Line@官 方帳號等社群媒體,讓網路會員能夠持續不斷地向下紮根,使網路投 保業績因而穩健地成長茁壯。
富邦產險去年起配合法規的開放,攜手台灣大哥大、momo購物網及 星宇航空合作創新型保險服務,打造一站式完成旅平險及行動裝置險 投保服務且廣獲好評,富邦產表示,今年將持續發展異業合作,為民 眾創造更多元的場景式保險服務,並將著眼於更順暢的線上投保UIU X體驗及更豐富的異業合作,持續挑戰高成長。
國泰產險指出,將不斷優化網路投保體驗,並依據客戶需求與市場 趨勢,適時調整相關策略,致力於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保障選擇。 以旅遊綜合保險為例,國泰產險為春季出遊的旅客特別推出海外旅遊 險「春季漫遊型方案」,只要於3月11日至5月15日期間網路投保,即 可擁有班機延誤、旅程更改以及行李延誤等多項高額保障。其中,班 機延誤賠付最高3.2萬元,若旅行期間有突發情況,都有機會透過保 險獲得保障。
台灣金融界近日公布2月份獲利情況,金控雙雄富邦金控及國泰金控再次展現強勁的成長動力。富邦金控在2月份實現的單月獲利高達148億元,而國泰金控則獲利78億元,兩家金控的獲利均呈現年成長態勢。
在富邦金控的旗下,壽險子公司貢獻突出,其中富邦人壽在2月份實現的單月稅後純益達到95億元,累計獲利181.8億元,年增率分別為122%及36%。國泰人壽則在2月份單月獲利雖然年減58%,但累計獲利仍達到125.6億元,年增2.6%,對金控獲利的貢獻不容小覷。
兩家金控的銀行子公司表現亦十分亮眼,國泰世華銀行受益於放款動能強健和降息影響外幣資金成本下降,2月份稅後純益達到39.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創同期新高。北富銀則累計獲利70.5億元,年成長22%,續創新高。
在產險方面,兩家金控的子公司均實現了超過3成的年成長。國泰產險2月份稅後純益2.3億元,累計稅後純益創歷年同期新高達7.6億元。富邦產險2月份稅後純益4.6億元,年增35%,簽單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21%。
在證券業務方面,國泰證券2月份稅後純益4億元,累計稅後淨利6.4億元,年成長19%。富邦證券則因台股日均值與交易天數增加,帶動經紀收入成長,2月份稅後純益達到8.4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國泰投信方面,2月份稅後純益2.6億元,累計稅後純益5.3億元,總管理資產規模年成長29%,達到2.26兆元。
2月份,台灣14家上市金控的獲利成果逐漸揭曉,合計稅後純益達472.35億元,年增率6.63%,前兩個月的累計稅後純益更守住了千億元的大關,達到1,050.08億元,超越去年同期的982.01億元,年增率為6.93%。這一成績,即便面對春節長假的影響,營業天數相對增加,也顯示了金控業的強勁獲利動能。
不過,市場上仍有變數。川普的關稱影響及美國經濟數據的疲弱,導致股市走跌,對壽險投資造成挑戰。雖然多家金控旗下壽險出現小賠或是獲利不如去年,但由於新台幣匯率月貶0.4%,對外匯避險操作有所幫助,使得兩大壽險金控富邦金及國泰金獲利亮眼,助力整體金控獲利超越去年。
在這波獲利中,富邦金表現特別突出,單月獲利高達148億元,是14家金控中唯一破百億的企業。前兩個月的稅後純益為300億元,年增率達34.05%,續居單月、累計及每股獲利的冠軍。而國泰金則以單月稅後純益77.9億元,前兩個月稅後純益達222.8億元、年成長9%,旗下銀行、產險、證券及投信前兩個月的獲利皆創同期新高。
除了富邦金和國泰金,14家金控中還有八家的單月獲利超過20億元,僅新光金出現虧損。累計前兩個月的稅後純益合計達1,050.16億元,年增率6.93%,每股稅後純益(EPS)方面,金控雙雄均賺逾1元。
從年增率來看,玉山金以39.67%的年增率領先,其次是富邦金,年增率達34.05%。其他依序是凱基金年增26.79%、永豐金年增21.45%、國泰金年增9.27%、第一金年增5.93%、華南金年增3.35%。但仍有六家金控的年增率為負,其中新光金虧損。
市場法人普遍認為,進入股利發布旺季,今年金融股的股利一定會較去年成長,市場對此充滿期待。加上高股息ETF資金續加碼,看好現金股利高殖利率4%以上的金融股,相對具有股息保護。然而,今年經濟變數較多,川普新政的變數難料,金控業必須力拚全年獲利,以保住去年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