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原訂7月1日上路的保單改革有三大新制,包含實支實付醫療險落實 損害填補,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與失能險不得用意外失能程度與 給付表,近期產、壽險業皆掀保單改版停售潮。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 2日表示,保險業者表達需要更多調適時間,金管會願意給予業者一 定時間調整,也請消費者安心,新制不追溯過去保單,市場上也有定 額給付的保單,不會有買不到保單的情況。
保險局對保險業進行普查結果出爐,據了解,產險業爭取10月1日 上路,壽險業原建議可9月1日上路,在與產險業溝通後,將同步建議 10月1日上路。
因應新制,壽險業已進行保單改版調整。國內中大型壽險初估有6 6張保單需調整,國壽將調整22張,但18張是因應保單強制執行新制 ,僅一張失能險團險需調整,另三張因應旅平險意外死亡與失能費率 調降;富壽調整12張保單,其中住院醫療9張、意外醫療2張、1張利 變壽險;全球人壽須調整住院醫療、意外醫療正本理賠三張;宏泰人 壽初估約29張保單需改版。
外商壽險初估有21張,安聯人壽二張失能險下架,調整實支實付住 院醫療險及意外醫療險各一張;友邦人壽一張失能險自7月起停售; 法巴人壽有七張傷害險、五張醫療險,共12張需調整;保誠人壽7月 停售現有分紅綜合險,再推新分紅保單,二張失能險停售;安達人壽 月底四張失能險將下架。另如台銀、南山、新光、凱基、三商美邦等 壽險表示,將待金管會確定上路時程,才能進一步盤點保單調整張數 。
產險業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保障項目包含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都將 修正,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記者林育萱 台北報導
台灣大哥大(台灣大)宣布加入「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攜手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富邦媒體共同成立「富邦能源」控股公司,總投資金額達110億元。富邦人壽持股超過7成,台灣大、泓德能源各持10%。
「富邦能源」將自建約380MW的光電案場及開發354MW的儲能案場,5年內預計完成。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將出任富邦能源董事長,並表示將借重泓德能源的技術與能力,投入儲能案場開發,成為台灣首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務集團。
「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由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和策略合作夥伴組成,目前旗下有「星泓電力」、「星魚電力」、「星德電力」和「富邦能源」等4個綠能投資平台,預計管理資產金額超過650億元。
台灣大綠能策略則採多軌並進,除了投資或自建光電案場,也與泓德能源合作,由其轉供約6,700萬度綠電,強化旗下據點的綠電使用,同時與富邦金控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探索新能源和新技術的開發。
台股站穩21,000點,六大壽險通路公司趁機出脫股票獲利出場!4月六家公司合計股債資本利得近480億元,創下今年1月來單月新高,累計前五月已「落袋」近2,000億元資本利得,推升六家公司稅後獲利近1,230億元,年增近12.5倍。 領頭羊國泰人壽前五月稅後獲利393.2億元,緊追在後的是富邦人壽的378.7億元;南山人壽以201.17億元位居第三,排名第四的是台灣人壽的111.36億元,凱基人壽有85億元,新光人壽則賺60.5億元,六大壽險全數獲利。 不過,受新台幣5月升值0.37%影響,六大壽險坦言「比較辛苦」,加上避險工具價格仍然偏高,5月淨匯兌成本超過300億元,是半年來單月新高,六家壽險公司也因此回收122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抵銷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兌換損失。 六大壽險抓準台股站穩21,000點的時機,把握股票資本利得。前五月台股上漲逾18%,六大壽險公司也同步實現近2,000億元資本利得,帳上仍有未實現利益,預期6月仍有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壽險多表示,今年股票投資採總回報率來看,即股票資本利得與股利合計要最大化。因此,若股價漲多,領股利可能拉低股價,就會先賣出股票,再伺機回補,預計今年第三季現金股利收入可能低於去年水準。 六大壽險資本利得的單月新高見於2022年1月,當月估計有逾600億元的資本利得,主要受惠台股站上18,000點,且債市也是多頭,壽險業手中的股債都增值,一個月靠賣股債就有600億元的投資資本利得。今年3月及5月則各有400億~500億元之間的資本利得,其中9成以上來自股票,債券幾乎沒有利得。
**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將取消**
根據金管會近期普查,最快本周將拍板決定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的時間點,預計在9月1日或10月1日正式上路。屆時,保險公司將不再受理副本理賠,保戶的實際理賠金額不得超過醫療總費用。
例如,保戶持有兩張實支實付保單,每張最高理賠10萬元。過去,副本理賠可讓保戶獲得20萬元的理賠金。未來,保戶必須先向保險公司A申請10萬元,再向保險公司B申請5萬元,避免保戶超額理賠。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強調,各保險公司不得向業務員提供「不理賠獎金」,意圖降低保單損率。一旦收到申訴,將嚴格開罰。目前,市面上僅剩台新人壽、安聯人壽、台銀人壽的醫療險仍提供副本理賠。
另一方面,富邦人壽近期大動作停售12張保證續保保單,其中包含9張住院醫療險和2張意外傷害險。蔡火炎表示,富邦此舉與實支實付新制無關,主要是商品策略考量,為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17)而進行調整,部分停售保單可能與風險控管或銷售情況不佳有關。
蔡火炎指出,實支實付險的副本理賠已於年初停售,預計新制上路後不會再有保單停售效應。
壽險市場大轉型!金管會推高價值保單獎勵機制 金管會祭出新政策,鼓勵壽險業者銷售保障成份較高的保單,如健康險、死亡險等。為了因應未來保險負債會計(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變革,金管會希望引導壽險業調整商品結構,減輕業者負擔。 「乖寶寶」壽險公司有優惠!金管會規劃,符合特定條件的業者,可以延長享有較低的公建或股票風險係數計算優惠。這項優惠有助於壽險業者在投資上更具彈性,可以增加股票或公建的投資比重。 富邦人壽訂下年度400億元的高CSM(合約服務邊際)目標,積極調整產品組合,以符合金管會的政策導向。金管會的獎勵機制預計將於6月底出爐,屆時將公布符合資格的業者名單以及相應的優惠措施。 壽險業者表示,在政策的引導下,未來將會調整銷售策略,增加健康險、保障型商品的銷售量,以爭取獎勵。不過,由於高利率環境導致儲蓄型保單解約率上升,業者也表示可能仍會維持一部份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補充保費收入。
**富邦人壽發債250億元 壽險業今年籌資創新高** 富邦人壽於11日公告,將於12日發行250億元無擔保累積次順位公司債。本次發債分為甲券和乙券,甲券發行額度148.8億元、利率3.7%,乙券發行額度101.2億元、利率3.85%。 根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次順位公司債發行額度近年持續提升。今年截至目前,六家壽險公司已公告發債,總額度達1,5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富邦人壽本次發債的甲券期限為10年、乙券期限為15年。利率與同業國泰人壽相當,國壽日前宣布發債500億元,其中9成新台幣利率約3.7%~3.85%。 由於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壽險公司紛紛搶先發債,以降低發債成本。今年已公告發債的新光、南山、三商美邦、凱基等壽險公司,也預計於近期發債。 南山人壽今年發債額度300億元,創下史上最高。票面利率預計與去年相當,約3.75%~3.88%。 值得注意的是,壽險公司發債競爭激烈,後續發債的壽險公司可能面臨票面利率更高的壓力。富邦人壽此次發債,將有助於其強化財務結構,應對未來市場變化。
富邦人壽12保單停售!市場揣測與實支險新制有關
五家壽險公司驚傳保單停售潮,其中富邦人壽一口氣停售12張保單,引發市場關注。金管會澄清,停售是公司經營策略考量,與7月實施的實支險新制無關。
除了富邦人壽外,安聯、安達、台新和友邦人壽等壽險公司也在6月底停售21張保單,涵蓋住院醫療、意外傷害和失能險等三大險種。
金管會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保險局尊重壽險公司的經營策略,目前停售的保單並不包含實支實付險,因此無關新制。
富邦人壽停售的12張保單中,有9張是住院醫療險,2張是意外傷害險,均非實支實付險。
金管會指出,富邦人壽大量停售保單,主要是為了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和保險資訊揭露與管理制度(ICS),以及風險控管和銷售策略等因素。
金管會初步評估,過去採用副本理賠的實支險已幾乎停賣,因此預計不會引發停售效應。
為加強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損害填補原則,金管會修改商品審查注意事項,要求實支住院醫療險和實支意外醫療險僅限理賠正本收據。
業者坦言,正本理賠的實務操作與過去無太大差異,由保戶決定向哪家公司申請理賠。金管會強調,不得有業務員拒絕客戶申請理賠或提供「不理賠獎金」的狀況,否則將予以處分。
**富邦人壽停售12張保單 實支實付平準費率走入歷史**
金管會將推動醫療險改革,富邦人壽配合政策,將於6月底前下架12張保單,包含9張住院醫療險和2張意外傷害險。其中,平準費率設計的實支實付險,如「享實在」、「真實在」等,將全數停售,代表實支實付平準費率走入歷史。
富邦人壽表示,新的實支醫療險商品將改為一年期險,預計7月推出。此外,台新人壽也有一張住院實支醫療險於6月底下架。
除了實支實付險,安聯人壽和安達人壽也調整意外和失能險。安聯人壽下架3張保單,安達人壽下架4張保單,包含市場上唯二的2張失能險。安達人壽表示,本次停售是因應法規調整,未來將持續推出符合保戶需求的保險商品。
友邦人壽原本於6月21日停止受理一張失能扶助險,配合政策實施日期,延後至6月30日下架,預計修改符合法令規定後再上架。
新台幣匯率升值衝擊 六大壽險獲利5月降三成
受到新台幣匯率升值影響,六大壽險公司5月獲利普遍走跌,合計稅後賺進216.54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33.3%,創三個月新低。
富邦人壽5月獲利居冠 年增七倍多
其中,富邦人壽5月稅後純益為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達378.7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
南山人壽表示,得益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和權益證券資本利得,5月稅後純益為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達201.2億元,儘管面臨匯率升值壓力,獲利表現仍維持穩健。
回顧今年3月至5月,新台幣匯率分別貶值4.13角、貶值5.52角和升值1.22角。匯率貶值有利於壽險公司海外投資收益,因此3月和4月六大壽險獲利分別達314.81億元和324.69億元。
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93.2億元,創歷史次高。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月增2.2%,累計稅後純益60.4億元。凱基人壽5月獲利14.5億元,今年前五月稅後獲利為85億元。台灣人壽受惠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挹注,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
**富邦百億綠能布局,台灣大助陣** 台灣大哥大宣佈,攜手富邦人壽、泓德能源、富邦媒體成立富邦能源,並由總經理林之晨出任董事長。作為台灣第一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務集團,富邦能源將斥資百億元,五年內自建 380MW(百萬瓦)光電案場,積極搶攻綠能商機。 富邦能源總投資額達 110 億元,其中富邦人壽持股超過七成,台灣大與泓德能源各持股約一成。除了光電案場,富邦能源也將投資 354MW 儲能案場,加速台灣大及富邦集團的再生能源發展,同時提升能源轉型的電網韌性。 「富邦能源綠能平台」將整合集團資源,發揮泓德能源的技術與整合能力,極大化再生能源供應。林之晨表示,預計五年內自建裝置容量約 380MW 的光電案場,以實際行動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創造綠色未來。 台灣大承諾在 2040 年達成公司 100% 使用再生能源(RE100),並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為了加速目標達成,台灣大積極整合集團資源,與產業鏈夥伴合作,透過「投資或自建再生能源電廠」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模式,朝 2030 年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 35%、2035 年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 60% 的中短期目標邁進。 台灣大指出,2023 年與富邦金鼎力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在在地熱能、海洋能及去碳燃氫技術等領域探索新能源與新技術應用的開發。今年 9 月更成功突破技術,跨出中研院實驗室,串接台電小型商用發電機組,為台灣潔淨能源發展立下里程碑。
**富邦人壽再投82.5億元,深度布局能源產業**
富邦人壽持續擴大能源事業版圖,繼5月認購富邦能源30億元後,近日再公告參與現金增資,投資金額上看82.5億元,展現對能源市場的看好與長期投入的決心。
壽險業者積極轉型投資,國泰人壽從2014年便開始布局太陽能電廠,目前更成為國內首家成立太陽能電廠子公司的壽險業者。泓德能源也攜手壽險業者籌組綠能投資平台,由泓德提供穩定案源,富邦人壽在此平台上持股超過七成。
富邦金控強調,此次參與富邦能源增資,是看好其發展潛力,相信能強化集團在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而國泰人壽則持續尋求合適投資的太陽能案場,以回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並協助更多台灣企業取得綠電。
壽險業者的能源投資策略,不僅能為企業帶來穩定收益,也彰顯其對ESG議題的重視。透過深度佈局能源產業,壽險業者持續扮演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有助於促進台灣永續發展。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發行次順位公司債往年多是50億元到635億元之間,2015年、2022年甚至沒有發債,2016年、2023年發債破千億元,2016年曾高達1,040億元、去年發債金額高達1,110億元。
據富邦人壽公告,這次發行的無擔保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開始日 為2024年6月12日、甲券發行期限為十年期、固定利率年利3.7%、乙 券發行期限為15年期,固定利率年利3.85%。
富壽債票面利率與國壽相當,國壽一開始公告史上最高500億元的 發債額度,其中9成為新台幣,票面利率也是3.7%∼3.85%,僅1成以下是美元,票面利率約5.8%,比去年6.1%略低。因應接下來有海 外SPV發債需求,與為強化ICS,國壽再度公告發債額度增加300億元 ,共計800億元,創其單年籌資最大量。
由於國內債市胃納量有限,越晚發債、票面利率可能越高,發債成 本就墊高,各壽險都想先搶先贏,國壽率先公告發債,另包含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邦、凱基等都已跟進公告發債。
今年早已宣布發債的新壽,原訂額度80億元,以新台幣為主,但必 須找銀行保證,上半年預計先有55億元到位,後續還有25億元額度, 持續尋求銀行保證中,票面利率預估與去年相當、接近4%。
南山人壽今年發債額度300億元,也創下其史上最高,比去年115億元更多,將以新台幣為主,票面利率擬與去年相當的3.75%∼3.88%。
富邦能源公司由富邦人壽持股超過7成,台灣大、泓德能源各持股10%,預計五年內自建裝置容量約380MW的光電案場、及開發354MW儲 能案場。富邦能源於2023年12月由富邦集團成立。
林之晨表示,富邦能源將借重泓德能源的技術與整合能力,投入儲 能案場的開發,成為台灣第一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 務集團。
「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係由泓德能源、富邦人壽險及策略合作 夥伴所籌組成立,泓德提供穩定案源,目前四個綠能投資平台包含以 地面型光電為主的「星泓電力」、漁電共生型光電「星鱻電力 」、表前儲能「星德電力」、及光電與儲能的「富邦能源」,未來管 理資產金額預計超過650億元。
泓德旗下星星電力主要提供綠電與光充儲整合的配銷、管理與營運 解決方案,針對商辦類客群首創綠色租賃「新型態彌補型」彈性契約 ,已成功打入台北101與國泰人壽旗下商辦大樓。
台灣大綠能策略亦藉此投資案定調多軌並進,投資或自建光電案場、產研合作研發潔淨能源、及外購再生能源,2030年前使用再生能源 比率將達35%、2035年60%、2040年全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RE 100)、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
除借重泓德能源的技術與經驗投資光電案場與儲能案場,台灣大2 021年起也與泓德能源合作,由泓德旗下的星星電力轉供約6,700萬度 綠電,強化台灣大與台灣固網於全台近1,300個據點的綠電應用,並 以「外購再生能源」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數量約8%。2023年台灣大並 與富邦金控共同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在地熱 能、海洋能及去碳燃氫技術等領域探索新能源與新技術應用的開發, 2023年9月跨出中研院實驗室,串接台電小型商用發電機組,發出「 去碳燃氫」的第1度電,立下台灣潔淨能源發展的里程碑。
南山人壽11日公布5月稅後純益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賺破20 0億、達201.17億元,在六大中排名第三,前五月以國泰人壽稅後賺 393.2億元居冠,富邦人壽以378.7億元緊追在後,第四名是台灣人壽 111.36億元,凱基人壽有85億元,新光人壽則賺60.5億元,六大壽險 全數獲利。
5月新台幣升值0.37%,壽險業坦言「有比較辛苦」,加上避險工 具仍貴,六大壽險公司5月淨匯兌成本逾300億元,是半年來單月新高 ,六家公司共收回122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沖抵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兌 換損失。
前四月新台幣兌美元趨貶,六大壽險都還有兌換利益,5月則有損 失,各家趁台股站上21,000點,實現股票資本利得;前五月台股上漲 逾18%,握有不少權值股、電信及科技股的六大壽險公司,亦趁機實 現近2,000億元的資本利得,5月底帳上也還有股票未實現利益,6月 還有支撐。
六大壽險多已表示,今年股票投資採總回報率來看,即股票資本利 得與股利合計要最大化,即未必要等領現金股利,會考慮股價若已漲 多,領股利可能跌掉股價,就會先賣出股票,再伺機回補,因此今年 第三季現金股利收入,可能會比去年略低。
六大壽險實現資本利得的單月新高,是在2022年1月,當月估計有 逾600億元的資本利得,主要是當時台股站上18,000點,且債市也是 多頭,壽險業手中股債都值錢,一個月靠賣股債就有600億元的投資 資本利得,今年則是3月及5月各有400億∼500億元之間的資本利得, 且9成以上是股票,債券幾乎很少利得。
例如保戶買了二張實支實付保單,單次最高理賠各10萬元,某次醫 療費用15萬元,過去副本理賠時可能拿到20萬元,未來保戶將在A公 司申請10萬元,B公司再申請5萬元,各保險公司是否會請業務員引導 保戶,先向別家公司申請較高額理賠,以爭取自家降低保單損率?即 各保險公司不想當一家理賠者。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11日指出,每家保險公司都有機會當第一家,且提供服務才是表現的機會,嚴禁各公司提供業務員「不理賠獎金」,若保險局收到申訴,即會開罰。
金管會在去年底宣布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原 訂今年7月1日上路,但業者表達仍需要緩衝期,保險局本周普查產險 及壽險公司傾向9月1日或10月1日上路,一旦拍板,現有保單非保證 續保者,一律也跟新保單一樣,未來都不再接受副本理賠。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僅剩台新人壽、安聯人壽、台銀人壽醫療險可用副本理賠。
多家壽險公司已陸續宣布停售醫療、意外、失能險,富邦人壽大動 作下架12張保證續保平準保費的保單,包含九張住院醫療險與二張意 外傷害險,蔡火炎指出,失能險與實支實付新制無關,富壽下架12張 保單,初步了解是商品策略考量,是為未來接軌IFRS17而做調整,有 些是風險控管考量或銷售情況不好因而停售。
新制上路上是否引發保單停售效應?蔡火炎指出,初步了解,副本 理賠的實支實付險,年初就已停賣,應不會再有停售效應。
金管會未來鼓勵業者多推「第一類商品」,即CSM/新契約保費要大 於50%(幾乎等同保費50%可作為壽險公司的收益)的保單,若第一類保單占所有新契約保費的比率,能排名市場前70%強(即前30%的公司),約六至七家,同時CSM達成率150%者,可申請國外投資多1個百分點,或不計算國外投資者(如外幣傳統保單)可增加2個百分 點,金管會表示獎勵政策6月底就會出爐。
壽險業者表示,在政策引導下,未來勢必要多賣健康險、保障型商 品,才能爭取到前面的排名,以利爭取政策相關優惠,但因為高利率 環境,壽險早年賣的儲蓄型保單,現在面臨高解約率,業者表示,恐 怕也不得不賣一些儲蓄型保單,增加保費收入,否則恐會有現金流量 問題。
為了2026年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金管會逐步引導壽險業商品結構轉型,要求壽險業者要努力賣高CSM 的保單,各公司每年須提報CSM目標給金管會,年達成率100%可申請 適用前一年較低的公建風險係數,達成率達105%者,可再拿股票風 險係數獎勵。
「乖寶寶」壽險公司,甚至可在15年過渡期間都用現行較低的公建 或股票風險係數計算,有利投資上「高人一等」,用較少資本強度,投資較多股票或公建。
金管會並規劃第一類商品占比在業界前70%強,且CSM達成率有15 0%者,國外投資可以獎勵多1個百分點,亦或不計算國外投資者可增 加2個百分點。
目前大型壽險公司內部多訂有CSM目標,如富邦人壽訂一年400億元 目標;國泰人壽估一年會有約700億元水準;新光人壽每年設300億元 目標,金管會都會列管這些目標,各公司為了達標,積極拉高長年期 繳費、保障型、A &H(意外險與健康險)的銷售量。
據調查,包括富邦、安聯、安達、台新和友邦人壽共五家壽險公司,將在6月底停售21張包括住院醫療、意外傷害、失能險等三大險種保單,市場擔心是否與7月新實支險上路有關,金管會昨(11)日澄清,停售是各公司經營策略考量,與實支險新制無關,尊重各公司商品策略也認為不會引發停售效應。
這五家壽險公司中,又以富邦人壽停售12張保單最多,並非全數都是實支實付,其中包括9張住院醫療與2張意外傷害險。
對國內這波保單停售潮,金管會副局長蔡火炎昨提三點說明,一、商品停售是公司經營策略考量,保險局尊重,二、各公司停售商品並非是因新實支實付險新制,例如這波也停售了失能險,與新實支險無關。
三、富邦人壽一次下架12張,是因應未來要接軌IFRS和ICS新制影響,有些則是風險控管或是銷售情況不佳等商品策略考量所致,因此做一些調整。
據金管會初步評估,過去副本理賠的實支險,業者幾乎都停賣了,預計就算這波6月底保單停售潮,應不會有停售效應;至於為何是6月底,認為業者應是考慮通路約定,一般商品要下架,需有一定期間通知通路(如保經代)並給作業時間。
為讓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有實際支出才理賠,金管會修改「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要求實支住院醫療險、及實支意外醫療險,這兩大實支險,未來僅限民眾醫療收據的「正本」理賠。
也因未來實支險將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各家實支險的理賠額,將以保戶醫療險實際支出為限。例如保戶新投保A和B兩家公司的實支險,理賠時,保戶若先選了向A公司申請理賠,A就需出具「正本給付差額證明」給B。
業者坦言,過去沒有「副本理賠」時,均採正本的「差額」理賠,因此實務操作上應不會有太大問題,且誰要當「第一家」被申請理賠,也是由保戶決定。
市場也擔心,是否有保險公司不想當「第一家」而提供業務員「不理賠獎金」?蔡火炎說,保戶想選擇跟哪一家申請,是保戶的選擇,每家保險公司都
有機會當第一家,「沒有甚麼好閃躲,有理賠才有服務」。
他也強調,不能有「不理賠獎金」或是鼓勵業務員拒絕客戶申請理賠的狀況,若查獲屬實,金管會一定會處理。
金管會將推動醫療險改革,原本預計7月1日上路,但因應商品調整等,業者與保險局開會時提出的建議,至少會延後至9月1日,最遲10月1日才會上路。
不過,多家保險公司從上半年就開始陸續改版,不只住院醫療,連意外、失能也一併調整。
富邦人壽預計在7月停售12張保單,其中包含九張住院醫療險與二張意外傷害險,而此波停賣的實支實付險,多採平準費率設計,像是「享實在」、「真實在」、「真心實意」、「長順」、「長青健康保險」等商品,7月後全數停售,代表實支實付平準費率將走入歷史。富邦人壽表示,新的實支醫療險商品規格將改為一年期險,會與市場同類型商品相同,預計7月推出。
除此之外,台新人壽有一張住院實支醫療險同樣於6月底下架。
除了實支實付醫療險外,多家保險公司連同意外、失能險也一起調整,其中,安聯人壽一共下架三張保單,安達人壽下架四張保單,市場上唯二的兩張失能險也包含在內。對此,安達人壽表示,本次為因應法規調整停售,安達人壽向來以保戶為中心,未來將會持續推出符合保戶需求的保險商品。而友邦人壽原先自6月21日起停止受理一張失能扶助險,配合政策實施日期,延後至6月30日下架,預計在修改符合法令規定後再上架。
南山人壽昨(11)日公告獲利,5月稅後純益5.65億元,累計前五月稅後純益為201.2億元。南山人壽表示,保險本業表現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掌握市場實現權益證券資本利得,即使面對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仍維持穩健的獲利表現。
六大壽險5月賺進216.54億元,低於今年3月與4月的314.81億元與324.69億元,為三個月新低。
回顧今年3月,新台幣匯率從31.577元下滑至31.99元,全月貶值4.13角,貶值幅度為1.29%;到了4月,新台幣匯率貶值5.52角,貶幅擴大至1.7%。
5月富邦人壽獲利居冠,稅後純益為113.5億元,創歷年5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為378.7億元,5月及累計前五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726%及175%。
國泰人壽5月稅後純益4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93.2億元,為歷史次高。
新光人壽5月稅後純益28.4億元,月增2.2%,累計稅後純益60.4億元。
凱基人壽5月獲利14.5億元,今年前五月稅後獲利為85億元。台灣人壽受惠股票及基金處分利得挹注,5月稅後純益12.5億元。
富邦集團斥資百億元拓展綠能版圖,旗下台灣大哥大昨(11)日宣布加入「富邦能源綠能投資平台」,攜手泓德能源、富邦人壽、富邦媒體成立的控股公司富邦能源,由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出任董事長,規劃五年內自建380MW(百萬瓦)光電案場,搶攻綠能商機。
富邦集團去年12月成立富邦能源,台灣大今年4月曾公告台灣大新創參加富邦能源現金增資,富邦能源總投資額達110億元,富邦人壽持股超過七成,台灣大與泓德能源各持股約一成。
富邦能源預計投資380MW光電案場及開發354MW儲能案場,加速台灣大及富邦集團再生能源發展,同步強化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電網韌性。
林之晨表示,整合集團資源打造「富邦能源綠能平台」,借重泓德能源的技術與整合能力,將再生能源供給極大化,預計五年內自建裝置容量約380MW的光電案場。
林之晨指出,富邦能源也投入儲能案場開發,是台灣第一個投入「綠能投資平台」的金融電信服務集團,支持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也強化能源轉型後的電網運轉穩定性及安全性,穩步實踐能源轉型目標。
泓德能源暨星星電力董事長謝源一說,泓德能源提供全方位的綠能服務,子公司星星電力有多元且充足的綠電來源與高效的綠電轉供能力。
台灣大已承諾將於2040年達到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為加速朝目標前進,積極整合集團資源,並與產業鏈夥伴合作,藉由「投資或自建再生能源電廠」及「外購再生能源」雙軌模式,朝2030年前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35%、2035年使用再生能源比率達60%的短中期目標邁進。
台灣大2021年起與泓德能源合作,由星星電力轉供約6,700萬度綠電,強化台灣大與台灣固網於全台近1,300個據點的綠電應用,以外購再生能源形式,協助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數量約8%。
台灣大指出,2023年與富邦金共同支持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畫,在地熱能、海洋能及去碳燃氫技術等領域探索新能源與新技術應用的開發,2023年9月成功突破技術,跨出中研院實驗室,串接台電小型商用發電機組,立下台灣潔淨能源發展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