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富邦人壽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於日前舉辦「ESG環境永續暨綠色採購供應商交流大會」,攜手200餘家企業打造綠色價值鏈,並共迎2025碳價元年。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為加速企業減碳轉型,富邦積極開發綠色供應商,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永續意識,打造「共同的永續未來」。
自2021年起,富邦人壽連續舉辦交流大會,已累積近500家廠商響應,並輔導42家企業成為經濟部「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的績優廠商。
今年交流大會分享落實永續採購創造低碳商機、防詐識別及勞工權益、國際資訊安全議題等主題,獲與會廠商肯定。年代印刷總經理李國湘感謝富邦發揮「以大帶小」影響力,攜手供應商實踐永續政策。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為響應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加速企業減碳轉型與碳風險管理,富邦人壽積極開發綠色供應商,幫助對永續議題尚在摸索階段的中小型供應商夥伴提升永續意識,並致力於淨零轉型、減碳節能、人權人力發展及資訊安全與透明等ESG議題的具體作為,打造「共同的永續未來」。
富邦人壽已連續第四年舉行「ESG環境永續暨綠色採購供應商交流大會」,至今已累計近500家廠商響應,並成功輔導42家企業成為經濟部「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的績優廠商,富邦人壽期許未來能挹注更多活力與機會,持續帶領供應商追求永續共好的環境。
今年富邦人壽於交流大會中分享三大主題包括:落實永續採購創造低碳商機、識詐能力及勞工權益與人權、國際最新資訊安全議題等,獲得與會廠商正面回饋,年代印刷總經理李國湘亦分享公司轉型的過程及效應,並感謝富邦發揮「以大帶小」的影響力,攜手供應商一同實踐各項企業永續政策。
銀行資金調度主管分析,反映中央銀行3月再次升息的成本,買盤 預期之後還有升息動作,投標公債等利率都會盡量寫高;加上壽險業 為接軌新制,今年是發債搶錢大年,全年發債量將創史上新高,因壽 險次債利率誘人,資金出現排擠效應,壓縮一般企業公司債發債意願 。
1月公司債衝出660.5億元、2月休兵,3月狂發720.2億元,首季合 計發行1,380.7億元,寫歷年同期新高;第二季壽險次債連發,合計 公司債規模衝出2,362.2億元,但仍略低於去年同期,尤其扣除壽險 次債後更顯低迷。
壽險業今年次債規模至今已高達1,580億元,創史上最高紀錄,近 年破千億元僅三次,即今年、去年和2016年發債1,040億元。觀察次 債利率,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的10年期次債年收益率均有3.7%, 南山人壽10年期次債更飆上3.75%。銀行主管認為,以新台幣計價的 固收產品收益率很少超過3%,壽險次債很有吸引力。
銀行主管表示,央行還沒停止升息,第一季意外升息後,當前市場 利率持續走揚,買盤都要求公司債利率要相對高一些,加上次級市場 可以買到能滿足的量,導致整體公司債除壽險次債外,反而較去年規 模下降,企業發債也不如去年積極。
如中油10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從去年1.5%∼1.6%漸漸拉高,今年 6月已至2.05%,因此有些停損設比較窄的機構就會拋出,顧不得利 率也要先停損,換言之,次級市場可以補齊市場所需量能,就不用硬 要參與初級市場標售。
美元保單買氣持續低迷 富邦人壽逆勢成長
隨著市場淡化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美元雙率維持在高檔,導致美元保單買氣持續低迷。金管會統計顯示,4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6.4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1%,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僅29.6億美元,年增2.2%。
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表現尤為慘淡,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僅1.1億美元,月減25%,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收入3.9億美元,年減36%。主因是4月美債殖利率走高,投資人轉向投資美債,降低對美元保單的購買意願。
傳統型美元保單則相對持穩。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為5.2億美元,月減20%,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收入25.7億美元,年增12%。保費下降增加民眾購買意願,但由於3月保費墊高基期,4月略有下降。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富邦人壽逆勢成長,美元投資型保單和傳統型保單均表現不俗。業界分析師指出,富邦人壽的業務員積極推廣,加上提供多元化的保單選擇,吸引不少客戶青睞。
儘管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可能在9月啟動降息,但由於美元利率和匯率仍維持高檔,對提振外幣保單買氣效果有限。分析師預估,2024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將與2023年持平或略有成長。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昨(25)日坦言,4月美元投資型保單續衰退,有兩大主因,一、4月美債殖利率走高,價格走低,讓國人資金運用轉向投資美債,降低對美元保單購買意願;二、2月連假,新契約保費收入遞延到3月,墊高基期,使4月衰退幅度擴大。
4月單月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1.1億美元,月減25%,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收入3.9億美元,年減36%。業績最好是國泰、安聯和富邦人壽。
美元投資型保單買氣欲振乏力,傳統型也僅持穩。古坤榮說,美元傳統型保單受惠今年初調升美元保單責準利率,保費下降增加民眾購買意願,但也因3月保費墊高基期,4月也略降。
據統計,4月單月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5.2億美元,月減20%,累計前四月新契約保費收入25.7億美元,年增12%,買氣較傳統型持穩。業績最好是國泰、富邦和南山。
金管會昨公布2024年4月外幣保單業績狀況。外幣保單包括美元、澳幣和人民幣,又以美元保單占比逾八成為大宗,美國利率、匯率及壽險業宣告利率、責準金利率等因素,最易牽動外幣保單買氣。
若將這三種幣別,換算成新台幣計價,累計2024年前四月整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961.1億元台幣,年增7%,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僅40.2%,是近六年來次低。前波低點是2019年僅占39.8%。
若與2023年全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637.5億元來看,2024年前四月是2023年一整年的36%,若依此成長速度,可能全年業績將與2023年相當。
金融業者認為,就算2024年9月美國啟動降息,也因美元利率和匯率續持高檔,恐對提振外幣保單買氣有限。
富邦人壽推出APP金融友善服務專區 顧及長輩與視障族群需求
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百花齊放,但對長輩和視障者來說,繁雜操作與密密麻麻的文字,常讓使用上增添不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富邦人壽領先壽險業界,推出專為高齡及視障族群設計的「APP金融友善服務專區」。
此專區透過放大字體、簡化操作、手機語音旁白,以及語音播放驗證碼等客製化功能,實現APP的無障礙使用。此外,富邦人壽也持續與台北富邦銀行合作提供「Luc kyPAY」行動繳費服務,客戶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繳納保費,省時又省力。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富邦人壽致力於運用科技提升服務。APP金融友善服務專區今年6月上線,客戶可依照需求選擇標準版或金融友善服務專區,並能隨時切換。專區貼心考量高齡族群和視障族群的使用習慣,除了可在APP中申請會員、查詢保單資料及保障內容等服務,還提供針對高齡族群、視障族群等客製化功能。
富邦人壽不斷優化並建置友善的數位服務,確保每位保戶,包括高齡族群及視障族群,都能使用便捷的富邦人壽APP服務,落實「友善服務原則」。
**台股重挫,壽險業淨值震盪600億**
台股今(24)日重挫440點,跌幅1.89%,連續兩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超過2.5%。受此影響,壽險業手中的台股價值跟著波動。估計台股每下跌1%,六大壽險淨值合計將減少近300億元。近兩個交易日推估,六大壽險淨值已受影響超過600億元,整體壽險淨值震盪幅度可能達800億至900億元。
六大壽險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和台灣。過去五月,這幾家壽險業者積極從股市實現資本利得,落袋為安。6月的半年報中,資本適足率(RBC)和淨值比是金管會的重要監理指標。近期股市震盪加劇,大型壽險有可能加大實現資本利得,以拉升獲利並降低風險部位。但同時也要考量不能賣出太多股票,以免導致台股重挫和影響自身持股部位的評價。
根據統計,六大壽險第一季的國內與權益類資產約為2.2兆元。假設股市下跌1%,將影響近300億元。第一季台股上漲超過13%,不僅挹注獲利高達698億元,也帶動六大淨值大增逾2000億元。其中約有1300億元是來自股票和基金回升。
近兩個交易日台股震盪合計下跌約2.5%。假設六大壽險的股票部位未大量減碼,則兩個交易日就可讓六大壽險淨值受影響近600億元。
不過,大型壽險前五月已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近2000億元,顯示持股部位可能有所下降。6月初台股再創新高,壽險公司應會趁機實現獲利。因此,這波台股回檔對淨值的影響可能低於實際估計。整體壽險淨值可能因為這波台股回檔,減少800至900億元。後續仍須觀察6月的匯率變動和避險成本。
根據金管會數據,4月底整體壽險業持有台股市值約為1.98兆元,較今年3月底的2兆元高點略有下降。估計壽險公司在前四月已減碼台股約1944億元,這將有助於減緩市場波動對淨值的影響。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及台灣等前六大壽險,前五月積極 從股市實現資本利得、落袋為安,挹注獲利,6月半年報的資本適足 率(RBC)及淨值比,是金管會監理的重要考量,6月股市震盪加劇, 大型壽險有可能加大實現資本利得,拉升獲利又能降低風險部位,同 時又要考量不能「賣太多」,導致台股重挫,手中部位評價也不好看 。
六大壽險第一季國內與權益類資產約2.2兆元,若股市下跌1%,影 響數近300億元,第一季台股上漲超過13%,不只挹注獲利高達698億 元,也帶動六大淨值大增逾2,000億元,其中有近1,300億元就是淨值 下股票、基金回升。
台股近兩個交易日台股震盪,合計下跌約2.5%,假設前六大壽險 股票部位未大量減碼情況下,兩個交易日就可讓前六大壽險淨值影響 近600億元。
但大型壽險前五月積極實現股票資本利得近2,000億元,即持股部 位已可能下降,6月初台股再創新高,估計壽險公司應會趁機實現獲 利,且前波大漲,已拉升淨值,這波台股回檔整理,對淨值的影響可 能低於實際估計;整體壽險亦可能因這波台股回檔,淨值減少800∼ 900億元,最重要仍要看6月的新台幣匯率與避險成本。
據金管會數據,4月底整體壽險業持有台股市值約1.98兆元,相較 去年以來高點、今年3月底的2兆元來說稍微下降,預估光前四月壽險 台股已減碼約1,944億元,有利在市場波動時減緩對淨值的影響。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致力於運用科技提升有感服務,富邦 人壽APP金融友善服務專區於今年6月正式上線,客戶可依需求選擇標 準版或金融友善服務專區,並可隨時切換。專區設計充分考量高齡族 群和視障族群的使用習慣,除在APP中申請會員、查詢保單資料及保 障內容等服務,還提供針對高齡族群、視障族群等客製化功能。
富邦人壽不斷優化並建置友善的數位服務,確保每位保戶,包括高 齡族群及視障族群,均能使用便捷的富邦人壽APP服務,落實「友善 服務原則」。
隨著實支實付險將於10月上路,新制強調「損害填補」原則,多家壽險公司著手進行保單調整,帶動近期健康險、意外險銷售熱絡。截至5月底,健康險保費收入達187億元,年增17%;意外險保費收入則為57億元,年增4%。
實支實付險停售效應主要集中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當時,壽險公司紛紛停售副本理賠保單或調整核保政策,導致去年壽險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創下402.4億元的三年代高。今年1月,健康險保費收入也達44億元,創2019年以來單月新高。
在停售後,目前市面上仍提供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僅剩不到三家。壽險公司開始進行保單調整後,保戶擔心買不到保單,近期再推升一波健康險銷售。5月賣近39億元,前五月每月都突破30億元,累積賣出187億元,年增17%,再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高。
保經業者指出,保戶想搶搭「末班車」,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最受歡迎,但選擇已經不多。近期詢問度較高的公司包括富邦人壽、台銀人壽、台新人壽等。其中,富邦人壽主打費率平準型、續保到80歲的保單,由於雜費額度較高且預計在7月停售,詢問度相當高;台銀人壽、台新人壽則還有副本理賠。
此外,主打倍數的住院醫療險買氣也很熱。例如國泰人壽的一張住院醫療險,繳費20年後可享有實支醫療帳戶達所繳保費3倍的保障;全球人壽則推出終身醫療險,主打75歲後仍享有實支實付保障,都是近期熱賣的醫療險商品。
富邦人壽永續力奪獎項 推動產業永續轉型
【記者 林惠英/台北報導】富邦人壽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4第四屆台灣永續投資獎」中,連續四年獲頒「機構影響力-壽險組」獎項。富邦人壽透過永續金融投資,以永續、低碳為方針,引領被投資公司和企業進行減碳淨零,提升ESG韌性與永續轉型,實際落實責任投資。
富邦人壽積極實踐低碳策略,ESG主題性投資占比高达51%,受到了肯定。面對國際永續趨勢,富邦人壽長期布局,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核心業務和營運策略,更積極發揮企業綠色影響力。富邦人壽不僅對內實踐綠色企業作為,對外也致力於綠色金融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投資,並以「低碳」為策略主軸,協助被投資公司提升ESG績效及進行永續轉型。
截至2023年底,富邦人壽的ESG主題性投資金額約為新台幣2.44兆元,占投資總資產51%。在金管會主辦的首屆永續金融評鑑中,富邦人壽榮列保險業前20%的最佳評級;參加全球不動產永續指標GRESB評級,於開發類(新建工程)獲得4星級評等。
為致力達成「協助客戶永續轉型」的願景,富邦人壽訂定綠色金融量化目標與質化目標。在量化目標方面,將原訂定2025年的綠色金融目標延伸至2030年,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等。截至2023年底止,綠色金融投資餘額為1.90兆元,較2020年底(基準年)成長12%,2023年當年度的目標達成率為102%;在質化目標方面,除了原已訂定的「不再新承做燃煤比大於50%電廠投資」,另增加燃料煤開採╱運輸業、燃料煤發電及非典型油氣產業(如頁岩油氣、北極油氣等)的准入╱撤資標準。目標於2040年後,不再新增投資於未提出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減碳轉型計畫的企業。
同時,富邦人壽持續深化自身永續投資的積極作為,如購買MSCI ESG指數資料庫,強化ESG投資規範依據。對投資標的進行碳盤查,並透過CA100+參與台灣、美國、東南亞大型企業之議合小組,從內而外積極發揮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力。
**壽險業搶攻外溢保單市場 富邦人壽位居前三**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首季外溢保單初年度保費達52.84億元,年增幅達12%。壽險業者積極搶攻市場,國泰人壽以28億元的保費收入奪下「外溢保費王」,保費亞軍南山人壽則以14.8萬件的保單件數榮獲「外溢件數王」。
受益於民眾防疫後的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壽險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金管會已核准215張具有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而富邦人壽也積極參與搶市占。
首季各家壽險公司外溢保單銷售情況來看,富邦人壽初年度保費收入達7億元,位居前三名。三大壽險業者,包括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和富邦人壽,共囊括市場近九成的份額。
此外,健走型保單首季熱度最高,初年度保費近30.59億元、保單件數約12.2萬件。健檢型保單也表現不俗,初年度保費達10.47億元、保單件數超過6.05萬件。
實支實付險走向「損害填補」,最大停售效應發生在去年底與今年 初,因多家壽險公司去年底先行停售副本理賠保單,或調整核保政策 ,帶動去年壽險健康險新契約保費收入來到402.4億元、創三年新高 ,今年1月賣44億元,也創2019年以來單月新高。
經歷停售後,目前有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剩不到三家,多家 壽險開始進行保單調整,保戶擔心買不到,近期再推升一波健康險銷 售,5月賣近39億元,前五月每月皆賣超過30億元,累積賣出187億元 、年增17%,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高。
保經業者表示,保戶想趕搭「末班車」,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最熱, 但其實可選擇已不多,近期詢問度較高包括富邦人壽、台銀人壽、台 新人壽等,富壽近期賣最好是費率平準型、續保到80歲保單,因雜費 額度較高且7月要停售,很多保戶在問;台銀人壽、台新人壽還有副 本理賠。
近期主打倍數的住院醫療險買氣也很熱,像國泰人壽一張住院醫療 險,主打繳費20年後有所繳保費的3倍實支醫療帳戶;全球人壽一張 主打75歲後仍有實支實付保障的終身醫療險等,都是近期醫療險的熱 賣商品。
富邦人壽實踐低碳策略, ESG主題性投資占比達51%,備受肯定。面對國際永續趨勢,富邦人壽長期布局,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核心業務及營運策略,更積極發揮企業綠色影響力,不僅對內實踐綠色企業作為,對外也致力於綠色金融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投資,並以「低碳」為策略主軸,協助被投資公司提升ESG績效及進行永續轉型。截至2023年底ESG主題性投資金額約新台幣2.44兆元,占投資總資產51%。參與金管會主辦的首屆永續金融評鑑,榮列保險業前20%的最佳評級;參加全球不動產永續指標GRESB評級,於開發類(新建工程)獲得4星級評等。
為致力達成「協助客戶永續轉型」願景,訂定綠色金融量化目標與質化目標。在量化目標方面,將原訂定2025年的綠色金融目標延伸至2030年,投資包含低碳、綠債及綠能科技等。截至2023年底止,綠色金融投資餘額為1.90兆元,較2020年底(基準年)成長12%,2023年當年度的目標達成率為102%;在質化目標方面, 除原已訂定的「不再新承做燃煤比大於50%電廠投資」,另增加燃料煤開採╱運輸業、燃料煤發電及非典型油氣產業(如頁岩油氣、北極油氣等)的准入╱撤資標準。目標於2040 年後,不再新增投資於未提出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減碳轉型計畫的企業。
同時,富邦人壽持續深化自身永續投資的積極作為,如購買MSCI ESG指數資料庫,強化ESG投資規範依據。對投資標的碳盤查,進行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以NGFS訂定2030及2050氣候情境,針對轉型風險進行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影響評估,分析碳費敏感度,瞭解投資面可能的衝擊;並透過CA100+參與台灣、美國、東南亞大型企業之議合小組,從內而外積極發揮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力。
國人疫後健康意識抬頭,外溢保單近年成為各家壽險兵家必爭之地。
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及備查13家公司共215張具外溢效果之保險商品,據保險局統計,2024年第1季外溢保單賣出3.1萬件,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7萬件、年增14%;初年度保費收入達52.84億元,突破50億元關卡,較去年同期增加5.85億元、年增12%。
在銷售外溢保單的13家公司中,若以第1季初年度保費來看,國泰人壽保費收入達28億元,拿下「外溢保費王」,南山人壽保費收入13億元,富邦人壽保費收入7億元,排在第二、三名。以件數來看,南山人壽以14.8萬件取勝,搶下「外溢件數王」,國泰人壽件數約11.5萬件,富邦人壽達3萬件,三大壽險囊括逾九成。
第1季以健走型保單買氣最佳,初年度保費收入近30.59億元、新契約件數約12.2萬件,其次為健檢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10.47億元、新契約件數逾6.05萬件,至於提供其他非現金方式給付促進健康的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近6.97億元、新契約件數3.03萬件。
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延至10月1日施行 富邦人壽保單調整12張
為了落實損害填補原則,金管會去年宣布實支實付醫療險將全面改採正本理賠,原定7月1日上路。但保險業者反映需要更多緩衝期,產、壽險公會向金管會提出延後至10月1日實施的申請,且不溯及既往。
這項改革涉及三大新制,除了實支實付醫療險正本理賠外,還包括分紅保單強化分紅揭露,以及失能險不得使用意外失能程度給付表。近期產、壽險業者已陸續進行保單改版或停售。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保險業者需要更多時間調整,金管會已同意延後施行。消費者無需擔心,新制不會影響既有保單,市面上也有定額給付的保單,不會有買不到保單的狀況。
根據保險局普查,產險業者爭取10月1日上路,壽險業者原本建議9月1日,但與產險業者溝通後,最終將同步建議10月1日施行。
因應新制,壽險業者已進行保單調整。富邦人壽表示,將調整12張保單,其中包括9張住院醫療、2張意外醫療和1張利變壽險。
其他壽險業者也陸續改版保單。國壽調整22張、全球人壽調整3張、宏泰人壽調整約29張。外商壽險方面,友邦人壽有1張失能險自7月起停售,保誠人壽有7月停售的分紅綜合險和2張失能險。
產險業者也將全面修改保單條款,保障項目包含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都將修正,副本理賠改為正本。
**富邦人壽領軍,壽險新約保費破3千億,年增逾1成** 壽險業5月再傳佳音!前六大壽險公司新約保費達381億元,預估整體壽險業5月新約業績將近680億元。其中,以富邦人壽表現出色,前五月新約業績近466億元,拿下冠軍寶座。 壽險業積極搶攻現金保費,前五月新約保費收入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年增12%,重回保費雙位數成長軌道。其中,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像是利變壽險、分紅保單等,預計占整體新約保費60%左右。 富邦人壽今年將銷售重點放在分紅保單上,在股市多頭及金管會新制推升下,分紅保單業績穩定上升。此外,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也受惠於利變型壽險銷售增加,前五月新約保費分別達332億元、200億元以上。 凱基人壽、新光人壽今年則以銷售利變型壽險為主,預計6月新約保費將突破200億元。壽險業表示,美國降息時程延後,加上新台幣連貶,美元保單解約壓力增加,因此紛紛拉高宣告利率,強化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的銷售。 另外,在市場多頭及通路強勢推薦下,5月投資型保單新約保費預估超過200億元,壽險業5月新約保費有機會超過680億元,將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
富邦人壽等壽險業新契約保費上揚,前五月成長4%!
今年5月六大壽險的新契約保費達380.7億元,比4月多了7.5%。1到5月,六大壽險的保費達1,821.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4%。
壽險業者預估,今年5月整體壽險業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1到5月應該會達到約3,080億元的規模,比去年同期增加12.3%。
今年前五月,富邦人壽和國泰人壽的新契約保費都超過400億元,分別為465.7億元和429.3億元。南山人壽排名第三,有331.5億元。
富邦人壽表示,今年前五月的新契約保費成長了20%,5月成長了23%,主要是因為傳統型商品和個人健康及傷害險的業績表現亮眼。
國泰人壽也指出,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成長,5月相關商品的新契約保費比上個月成長32%、比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的新契約保費為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壽險業搶現金保費大作戰,5月前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達381億元, 預估整體壽險業5月新契約業績將近680億元,其中應近60%為利變壽 險、分紅保單等有利現金收入的商品,壽險業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收入 有望破3,000億元大關,年增12%,重回保費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等前六大壽險公司,5月新 契約保費為38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4.5%,已連續三個月單月賣 超過300億元大關,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合計達1,821億元、年增約4 %,包含富邦、南山、台壽年增率都有2成,富壽是因為其分紅保單 熱賣,南山人壽、台壽則是利變型壽險銷量增加。
美國降息時程延後,且新台幣連貶四個月,今年以來美元保單解約 壓力增加,壽險業開始拉高宣告利率,強化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的 銷售,外商壽險則是主攻投資型保單。
在市場多頭及通路強勢推薦下5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預估逾20 0億元,壽險業5月新契約保費有機會超過680億元,將創去年8月以來 新高。
在利變型壽險、分紅保單與投資型保單「三分天下」挹注下,壽險 業前五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有機會破3,00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2, 741億元,預期年增將逾1成,重回過往雙位數成長的軌道。
前五個月新契約保費以國壽、富壽衝最快,都已賣超過400億元, 前五月富壽以近466億元的新約業績拿下冠軍,主要是今年銷售重點 持續放在分紅保單,在股市多頭及金管會將有新制推升下,分紅保單 業績穩定上升。
國壽前五月業績近430億元,今年採雙管齊下策略,除推動美元利 變壽險外,也維持一定的投資型保單業績,但因去年國壽是唯一投資 型保單正成長的壽險,去年前五月投資型保單有近266億元業績,今 年則尚不到200億元,因此國壽前五月新契約保費未出現雙位數成長 。
南山人壽前五月新約保費近332億元,主要是利變型保單銷售,同 時近期開始推動投資型保單亦帶入不少業績;台壽前五月新約業績也 逾200億元,應是業界第五。
凱壽、新壽今年也都是以銷售利變型壽險為主,有望在6月賣破20 0億元。
六大壽險今年5月保費收入出爐。根據各公司數據,六大壽險今年5月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合計為380.7億元,高於前一個月的354.3億元,月增7.5%;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合計為1,82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
壽險業者推估,今年5月整體壽險業合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688億元,今年前五月應可達到約3,080億元的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12.3%。
回顧今年前五個月,六大壽險業績回溫,1月與3月合計新契約保費均突破400億元,分別來到403.6億元與416.3億元;2月因適逢農曆春節,新契約保費收入降至266.3億元;4月與5月未達400億元,分別為354.3億元與380.7億元。
今年前五月,六大壽險裡,包括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已突破400億元,分別為465.7億元與429.3億元;南山人壽則是331.5億元、排名第三。
至於台灣人壽、凱基人壽與新光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分別為215.9億元、199.8億元與179億元。
統計顯示,六大壽險合計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為1,821.2億元,年增4%;業者推估,整體壽險業界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約3,080億元,年增12.3%。
富邦人壽今年前五月新契約保費46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5月新契約保費9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另個人健康及傷害險業績表現亮眼,累計前五月較去年同期成長37%,轉型成果顯著。
國泰人壽指出,健康及意外險商品的銷售動能穩健成長,5月相關商品新契約保費較上月成長32%、較去年成長13%。
南山人壽5月新契約保費為64.8億元,年增約18%,主要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