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產險(公)公司新聞
根據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7月簽單保費收入總計約215.4億元,與2022年7月保費總收入190.7億元相比,增加24.7億元,成長12.96%;累計今年前七月簽單保費1,456.7億元,較去年同期1,341.1億元增加115.6億元,年成長率8.62%。
統計前七月簽單保費共有兩大險種年成長率超過二成,分別是航空險、火險。其中,航空險在疫後大爆發,加上暑假旺季到,7月保費超過2億元,累計前七月保費來到7.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5.2億元,成長41.91%;火險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3%。
產險業者指出,去年台灣一連出現十起工廠大火,加上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跟著調升,因此保費成長幅度較大。此外,由於汽車銷售暢旺,加上第三人責任險費率提升,汽車任意險保費前七月達60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0%。
在工程險方面,由於各大產險持續拓展綠能保險業務,簽單保費皆大幅成長,7月單月保費達9.9億元,與去年同期4.9億元相比,大幅成長103.12%,為7月成長幅度最高的險種,累計前七月年成長率逼近兩成。
以兩大產險來看,富邦產7月簽單保費47.2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6%。累計前七月簽單保費收入352.24億元,年成長3%,簽單市占率達24.1%。國泰產7月簽單保費29.5億元,累計簽單保費達187.0億元,年成長12%且穩定獲利。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每年約有5,600多萬件簽單,2021年電子保單約有880萬件,2022年電子保單約1,290萬件,今年上半年約650萬件,有望突破去年件數,占比約23%,相當於每四張保單有一張是電子保單。其中,去年車險投保件數接近1,300萬件,電子保單約650萬件,占比約五成。
富邦產險今年與臺灣網路認證公司之TWID身分識別中心合作,打造「E指保」,獲主管機關核准成為首家試辦「結合MID驗證之電子方式簽署要保書及理賠申請書」業務之產險業者,「E指保」財產保險業務是以自然人投保的汽機車保險、住宅火險及地震基本保險、家庭綜合保險等商品,24小時皆可回傳要保書。大幅降低投保及理賠的申請時間,且透過電子文件以系統收件,不怕文件遺失,此外,數位形式的驗證簽署流程,更減少大量紙本文件印製與寄送傳輸,不僅便利,更響應節能減碳無紙化政策。
南山產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南山產物電子保單使用率已達68.8%,其中健康傷害險新件電子保單比率更有95%。此外,更擴大推廣強制險「電子式保險證」、手機簡訊接收保單等措施,並持續與保戶溝通,改以寄送電子保單方式,減少用紙消耗。
保發中心董事長簡仲明日前產險會員大會致詞時表示,產險業上半 年產險保費收入約1,200多億元,年成長率在8%以上,自留保費近8 80億元,自留保費成長率約3%多,產險業明顯朝正向發展,產險總 資產達到4,700多億元,也逐漸恢復到去年疫情前最高水位,並往正 向發展。
簡仲明提到兩個重要指標,一是業主權益上半年約1,167億元,仍 相對堅實,即使產險業經過防疫單等重大災難,但產險財務結構還是 非常穩健;另一個是上半年稅前盈餘已來到36億元。
依保發中心資料顯示,今年4月時產險業整體產業累計稅後虧損約 1.1億元,已近損益兩平,至5月底轉正,累計稅後盈餘達18億元,6 月持續改善,上半年累計稅前盈餘來到36億元。
另從各金控旗下四家產險及臺產公司揭露的7月份自結獲利,由於 五大產險公司單月損益全數正報酬,預估產險7月整體獲利將再向前 邁開一大步。
其中,富邦產險7月稅後純益3.72億元,前七月稅後虧損28.67億元 ;國泰產險7月自結稅後純益2.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4.5億元。六大 防疫保單公司中,國泰產險4月起出現單月盈餘,上半年由虧轉盈, 淨利1.8億元。
其他包括華南產險、兆豐保險及臺灣產險7月盈餘分別是0.74億元 、0.9億元以及1.22億元;自結前七個月損益分別是4.9億元、-16.5 億元及8.07億元。
台灣金融業再創佳績!金控雙雄富邦金與國泰金7月單月再度賺破百億元,挹注上市金控整體獲利更上層樓。累計前七月,台灣上市金控整體金額達2,729億元,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衰退,但衰退幅度已縮小至1.4%,預期整體金控累計獲利將在下月翻轉為正成長。 金控7月獲利延續6月強勁表現,台股量增價揚、股息入帳進入高峰,以及台幣貶值帶來匯兌利益,金融三業同步受惠。其中,壽險業獲利表現尤其亮眼,富邦金與國泰金單月再度賺破百億元,中信金、新光金、元大金、開發金與兆豐金等也都超過30億元,使得7月單月整體金控獲利達664.99億元,雖比6月少6%,但比去年同月則是大幅成長逾四成。 在14家上市金控中,有12家獲利突破百億元,僅新光金虧損,但獲利轉正數只差一步。富邦金前七月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但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國泰金、合庫金下月也可望轉為正成長。富邦金前七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19元蟬聯冠軍,國泰金EPS 3.06元、中信金1.87元分居二、三名。 國泰金7月稅後純益達160.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489.8億元,年減5.2%,EPS為3.06元。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7月獲利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也創歷史新高。國泰人壽7月稅後純益257.9億元,獲利動能強勁。 國泰世華銀行7月稅後純益28.6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04億元,年成長28%,主因央行升息帶動放款成長及外幣有價證券等價量增,累計淨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國泰產險7月稅後純益2.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4.5億元。 富邦金7月自結稅後純益125.26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554.49億元,EPS為4.19元。富邦人壽7月稅後純益346.66億元,台北富邦銀行7月稅後純益31.48億元,創歷來同期新高。富邦證券7月、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皆為歷年同期次高。富邦產險7月稅後純益3.72億元,自4月起連續四個月獲利,累計稅後淨損逐月縮小。
金控7月獲利延續6月氣勢,台股量增價揚、股息入帳進入高峰,以及台幣仍貶有利匯兌利益,金融三業同步受惠,壽險獲利尤其出色,除了雙雄單月再度賺破百億元外,中信金單月賺76億元、新光金55億元、元大金7月獲利41億元,開發金與兆豐金都超過30億元,使得7月單月整體金控獲利達664.99 億元,雖比6月少了6%,但比去年同月則是大幅成長逾四成。
前七月累計獲利,14家上市金控有12家突破百億元,唯一虧損的新光金獲利轉正數也只差一步之遙,富邦金前七月獲利較去年同期仍衰退,但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獲利,國泰金、合庫金下月也可望轉為正成長。富邦金前七月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19元蟬聯冠軍,國泰金EPS 3.06元、中信金1.87元分居二、三名。
國泰金7月稅後純益160.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489.8億元,年減5.2%,EPS為3.06元。國泰金7月大賺,國泰金控及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7月獲利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也同步締造歷史新高。國泰人壽7月稅後大賺127.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57.9億元,獲利動能強勁。
國泰世華銀行7月稅後純益28.6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04億元,年成長28%,主因2022年起央行數次升息,放款成長及外幣有價證券等價量均增,累計淨利息收入達雙位數成長。國泰產險7月稅後純益2.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達4.5億元。
富邦金7月自結稅後純益125.26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554.49億元,EPS為4.19元,雖然累計獲利年減約三成多,但卻已超越去年全年稅後純益。富邦人壽7月大賺83.6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346.66億元,台北富邦銀行7月稅後純益31.4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61.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創歷來同期新高,富邦證券7月、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皆為歷年同期次高。
富邦產險7月稅後純益3.72億元,自4月起連續四個月獲利,累計稅後淨損28.67億元,在各項業務穩健、投資績效良好使獲利持續提升下,因防疫保單導致的累積虧損已逐月縮小。
【台灣新聞】外送員機車險損率高,富邦產險強調核保關鍵性
近年來,隨著外送行業的興起,外送員機車險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由於外送員為了追求效率,機車交通事故發生頻率較高,導致外送員機車險的損率高,讓不少產險公司對於承保外送員機車險的意願降低。
根據調查,目前台灣至少有三家產險公司承保外送員機車險,包括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及泰安產險等。不過,由於損率高,這些產險公司普遍抱持著「公益」心態,提供保單給外送員,但同時也會進行核保程序,對於年年都出險的個案,則可能會婉拒承保。
富邦產險表示,市場上已推出「營業機車附加條款」,外送員若未加費投保此附加條款,一旦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此外,外送員為了縮短外送時間,增加業績,交通事故發生頻率高,這也是產險公司承保外送員機車險損率高的主要原因。
有產險業者主管指出,即使外送員可透過網路投保「營業機車附加條款」,但產險公司仍會進行核保程序,因為機車險屬於「任意險」,非「強制險」。對於年年都出險的外送員,產險公司不見得會承保。
面對外送員無法投保「營業機車附加條款」的問題,產險業者已多次向交通部公路總局建議,將機車使用區分為「自用」及「營業用」。此外,產險公會今年也向金融總會反應,希望將此建言列入金融白皮書,以解決外送機車族理賠爭議。
產險公會建議交通部,對於物流業者及外送平台業者的營業機車,應比照納保納管將機車依使用目的區分「自用」及「營業用」。目前機車險未比照其他車輛依使用目的區分,這也導致營業機車車險檢驗規範與自用車輛相同,但營業車輛的安全性管理及實際使用風險與自用性質差異甚大。
台灣保險業龍頭富邦產險近期再度榮耀滿載,在「2023保險信望愛獎」中蟬聯獲獎數最多的產險公司寶座。這次富邦產險獲得「最佳保險專業獎」、「最佳社會責任獎」等多達8項大獎,以及1項優選,讓業界對其表現刮目相看。而富邦人壽也繼續保持強勁的表現,連續四度獲得「年度最佳壽險公司」殊榮,共獲14項榮耀,創下台灣壽險業界獲獎紀錄。
富邦產險總經理賴榮崇強調,公司長期以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為核心價值,積極投入潔淨能源,並推動數位工具應用,落實低碳營運。今年更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目標,結合商品及風險諮詢服務,協助客戶進行轉型綠色能源的保險規畫。此外,富邦產險也著眼於社會需求,研發出「初次罹患癌症特定治療費用健康保險」,透過商業保險補足健保,提供民眾更好的治療選擇。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則表示,面對挑戰,企業應積極擁抱變革,實踐「保險真善美」的宗旨。富邦人壽不僅在獲獎數量上創下紀錄,同時也持續提供專業且暖心的客戶服務,落實公平待客,與社會環境共好。
為加速數位轉型,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不斷擴大數位工具的運用。例如,富邦產險的業務員通路持續強化FBFLi智能業務管理系統,銀保通路則在銀保服務站LINE@推出全方位資產配置試算。而為應對國人健康問題,富邦產險也推出精準治療癌症的外溢保單,並運用數位科技增進人才競爭力,整合各通路,推升業務動能成長。
富邦產險近期在ESG永續經營上不斷努力,為了讓視障民眾也能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務,他們在官網上新增了一個專區,並成功通過了「無障礙網頁2.0」的認證。這個行動讓我們看到了富邦產險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不僅如此,富邦產險還積極推動微型保險,與富邦慈善基金會攜手,將關懷送到多個社福團體和縣市社會局,幫助更多弱勢群體獲得基本的風險保障。他們的「事前預防勝於事後補償」理念,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風險教育的重視。 為了提升企業客戶的風險韌性,富邦產險還主動舉辦企業損防研討會,並擴大對幼齡孩童的風險教育。他們創造了多元風險教育繪本教材,與在地文創業者和Podcast創作者合作,將繪本故事錄製成音頻,讓風險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在科技應用方面,富邦產險也是領先者。他們率先成為產險業試辦視訊投保的業者,提供客戶免紙本、零接觸、專人服務的快速投保體驗。透過「行動業務APP」,業務員能夠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即時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他們也優化了網路投保平台,並提供了多元的支付管道,讓客戶的投保體驗更加便捷。 總結來說,富邦產險在ESG、風險教育、科技應用等方面都表現出色,不僅為客戶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務,也為社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富邦產險榮獲2023年「保險信望愛獎」,再次證明其在產險業的領先地位。這家積極推動金融友善環境的公司,近期推出了讓年長者更為便利的服務——「樂齡台語客服專線」。這項服務以「從心出發」的態度,為年長客戶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的聯繫管道。 富邦產險自2022年起就引進了「AI語音機器人」服務,而現在的「樂齡台語客服專線」更是為不擅長說國語的年長客戶量身打造。只需撥打專線電話(0809-006-880),就能直接聽到台語版本的歡迎語及相關宣告,無需複雜的選單或與AI機器人溝通。電話將會優先指派給擅長台語且經驗豐富的客服專員,提供專業而溫馨的服務。 為了讓年長客戶享受「類博愛座」的快速進線服務,客服專員會以相同的語言進行溝通,這種細心設計的服務讓年長客戶感受到了無比的關懷。 不僅如此,富邦產險在內部也對員工進行了臨櫃友善服務的培訓,強化了員工的公平待客素養。在各營業處所,公司還設置了無障礙設施,並導入了多國語言翻譯及手語翻譯視訊服務。這樣的設施和服務,讓外籍客戶及聽語障客戶也能獲得即時、順暢的溝通體驗。 富邦產險透過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服務品質,也顯示了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這家公司的努力,不僅讓客戶感到安心,更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暖的社會責任。富邦產險,真是一個讓人感動的金融服務提供者。
富邦產險今年度再獲保險信望愛獎佳績,榮獲「最佳保險專業獎」、「最佳社會責任獎」、「最佳保險教育貢獻獎」、「最佳通路策略獎」、「最佳商品創意獎(初次罹患癌症特定治療費用健康保險)」、「最佳保險成就獎(企業保險資深副總經理林國鈺)」與「最佳專業顧問獎(新種保險商品部協理王範萱)」、「最佳通訊處獎(企業保險營業五部)」等8項大獎,以及「最佳通訊處獎優選(企業保險營業一部)」1項優選的肯定,自同業脫穎而出,蟬聯保險信望愛獎最大贏家,為獲獎數量最多的產險公司。富邦產險總經理賴榮崇表示,富邦產險長期投入ESG願景工程,以實際行動力挺潔淨能源,並加強數位工具應用,落實低碳營運,於今年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結合商品及風險諮詢服務,協助客戶進行轉型綠色能源的保險規畫,鼓勵客戶強化新興綠能、再生能源風險的管理,共同應對低碳轉型風險。
此外,富邦產險不斷研發符合社會需求的保險商品,此次獲得最佳商品創意獎的「初次罹患癌症特定治療費用健康保險」,即希望透過商業保險來補足健保,保障民眾罹癌衝擊,以保險提供民眾更好的治療選擇權,發揮保險功能。
富邦人壽四度蟬聯保險信望愛獎「年度最佳壽險公司獎」至高殊榮、備受肯定,並榮獲「最佳保險專業獎」、「最佳社會責任獎」、「最佳保險教育貢獻獎」、「最佳通路策略獎」、「最佳商品創意獎(精準守護)」、「最佳整合傳播獎」、「最佳通訊處獎(中雅通訊處)」及「最佳保險成就獎(中耀通訊處業務總監鄭鳳嬌)」等,共計14項榮耀(囊括九大獎、5項優選),創台灣壽險業界獲獎第一紀錄。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面對瞬息萬變的挑戰,企業不能以靜制動,需要積極擁抱變革,才能邁向永續經營,實踐『保險真善美』的真諦。」身為國民品牌將持續精進,提供專業且暖心的客戶服務,落實公平待客,攜手全民與社會環境共好。
各大通路也擴大數位工具運用、加速數位轉型。業務員通路持續強化FBFLi智能業務管理系統,銀保通路也於銀保服務站LINE@領先業界推出全方位資產配置試算。
另因應國人健康問題,推出精準治療癌症的外溢保單,並運用數位科技增進人才競爭力,以數位管理系統整合各通路,推升業務動能成長。
此外,富邦產險不斷以多方管道推動微型保險,並與富邦慈善基金會合作,主動捐贈多個社福團體及縣市社會局,讓更多弱勢民眾擁有基本的風險保障。
秉持「事前預防勝於事後補償」的概念,富邦產險亦積極推動各項風險教育,擴大舉辦企業損防研討會,強化企業客戶風險韌性,同時亦拓展幼齡孩童風險教育,創造多元風險教育繪本教材,不僅攜手在地文創業者,也與Podcast創作者合作錄製繪本故事,提升風險教育。
此外,富邦產險積極投入保險科技,持續發展創新投保與理賠服務,除率先獲准成為產險業首家試辦視訊投保業者,提供客戶免紙本、零接觸、專人服務的新型態快速投保體驗外,更透過「行動業務APP」,讓業務員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即時服務客戶。
同時也以使用者體驗的核心出發,優化網路投保平台,並提供客戶最多元的支付管道。
富邦產險表示,針對不擅長說國語的年長客戶,建議直接撥打「樂齡台語客服專線(0809-006-880)」,可聽到台語版本的歡迎語及相關宣告,無須點選層層選單或與AI語音機器人溝通,電話將優先指派給擅長台語、且具豐富經驗的電話客服專員進行後續服務。年長客戶除可享有「類博愛座」的快速進線服務外,電話客服專員將以相同的語言溝通,讓年長客戶感受到專業與感心的服務。
為持續傳遞友善服務的觀念與重要性,富邦產險在內部針對不同客戶設計臨櫃友善服務SOP,加強第一線員工的公平待客素養,更於各營業處所設置無障礙設施,並導入多國語言翻譯及手語翻譯視訊服務,讓臨櫃櫃台、理賠客服或業務人員均能利用手機視訊,提供外籍客戶及聽語障客戶更即時、順暢的溝通服務,兼顧不同族群的權益,讓金融友善服務再升級,持續打造讓客戶安心與感動的服務。
針對外送員機車險,富邦產表示,市場已有推出「營業機車附加條 款」,且透過網路就可投保,若有外送營業用行為、卻未加費投保營 業機車附加條款,保險公司不負賠償之責。
有產險業者主管表示,外送員為縮短單筆外送時間,增加業績,發 生交通事故頻率極高,外送員機車險損率相當高,產險公司承作外送 員機車險均是「賠錢承保」,即使可用網路投保「營業機車附加條款 」,產險公司依然強調會經過核保程序,因為機車險是屬於「任意險 」,非「強制險」,對於年年都出險的外送員,產險公司不見得會承 保。
對於少數外送員無法投保「營業機車附加條款」,產險業者表示, 已數次向交通部公路總局建議可將機車使用區分「自用」及「營業用 」,不過沒有下文,產險公會今年則向金融總會反應,希望列在金融 白皮書中提出建言,解決這問題,也可解決外送機車族理賠爭議。
產險公會向金融總會提出的建言,是建議交通部可將機車區分「自 用」及「營業用」。由於目前機車險未比照其他車輛依使用目的區分 「自用」及「營業用」,現行營業機車車險檢驗規範比照自用車輛, 但營業車輛的安全性管理及實際使用風險,與自用性質差異甚大,產 險公會建議交通部,對於物流業者及外送平台業者的營業機車,應比 照納保納管將機車依使用目的區分「用」及「營業用」。
台灣颱風來襲,產險業面臨多項挑戰。由於杜蘇芮颱風持續增強,氣象局已發布海上警報,並於25日下午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這不僅對旅客造成旅行不便,也讓產險業在承保旅行綜合險時,面臨許多理賠爭議的挑戰。
由於颱風導致班機延誤,屬於旅行不便險的承保範圍,但部分產險業網路投保旅行綜合險,目前只承保旅行平安險,並沒有旅遊不便險的投保選項。此外,旅綜險的保單效力也需等到投保完成後才會啟動。
在颱風期間,各產險旅行綜合險的理賠依公會版規定進行。例如,國泰產險提醒保戶,若班機延誤,應準備登機證及航空業者出具的班機延誤證明,並向保險公司申請延長保險期間,以享有完整的旅程保障。
過去,在疫情之前,颱風警報發布時仍可投保旅行綜合險。理賠規定則是以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前是否延誤或取消為準。但現今,若在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時間點後才完成投保,由於所承保的危險事故已發生,保險契約將自始無效。
富邦產險強調,根據保險法第51條,保險標的之危險已發生或已消滅者,其契約無效。因此,若班機延誤保障在颱風等情況下,在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時間點後才投保,保險契約將無效。而目前已投保旅行不便險的班機延誤保險,若保險期間內因颱風延誤四小時以上,則每滿四小時依「班機延誤保險金額」定額給付,但以給付二次事故為限。
新光產險表示,颱風天氣因素導致班機延誤屬承保範圍,只要符合承保範圍,就有機會獲得理賠。有產險公司則表示,目前仍在持續觀察颱風動向,投保規定若有調整將於官網公告。部分產險公司已將「旅遊不便險」項目暫時撤下。
目前各產險旅行綜合險理賠都依公會版規定,也就是保戶於保險期 間內所搭乘之定期航班較預定出發時間延誤四小時以上者,即符合班 機延誤條款之承保範圍,以國泰產險為例,國泰產險表示,保戶在申 請理賠之應備文件為登機證及航空業者所出具載有班機延誤期間之證 明,該產險提醒可能受影響的保戶,實際遇到班機延誤等情事時,請 記得向保險公司申請延長保險期間,讓旅程享有最完整的保障。
在疫情之前,當颱風警報發布依然可以投保旅行綜合險,產險業旅 行綜險過去理賠規定是「有關理賠標準是以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是 否有延誤或取消而定」,也就是必須在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前投保 前並完成投保才有保障,除非產險公司有特別規定,則依各產險旅綜 險契約內容為主。
富邦產險表示,根據保險法第51條,保險契約訂立時,保險標的之 危險已發生或已消滅者,其契約無效,故「班機延誤」保障若遇颱風 等狀況,若在航空公司發出停飛公告時間點後才完成投保的話,因所 承保的危險事故已發生,保險契約自始無效!而目前已投保旅行不便 險之班機延誤保險,若被保險人於保險期間內因颱風致較預定出發時 間延誤四小時以上者,則每滿四小時依「班機延誤保險金額」定額給 付,但保險期間內以給付二次事故為限。新光產險說,有關颱風天氣 因素導致班機延誤屬承保範圍,只要符合承保範即有機會理賠。
有產險公司表示,目前仍在持續觀察颱風動向,投保規定若有調整 將於官網公告,也就是颱風警報發布之後是否可以投保旅行綜合險, 產險公司目前還沒有給明確答案,然而也有產險公司直接將「旅遊不 便險」項目暫時撤下。
金融業界近日掀起了一陣公平待客的風潮,金管會於18日公布了2023年的公平待客評核結果,並首次擴大公布前50%的名單,讓未上榜的後段班也一一現形。這次評核範圍涵蓋了36家銀行、9家大型綜合證券商、21家其他綜合證券商、21家壽險和19家產險,檢視了各服務細節,結果顯示金融業在公平待客上的表現普遍呈現進步,但仍有不少空間可以提升。 在這次的評核中,台北富邦銀行等九家銀行、中國人壽、南山人壽等六家壽險公司,以及元大證券、兆豐證券等九家券商名列前茅,這些公司將會由金管會公開表揚,並且可公開分享公平待客相關優點,供其他業者學習。 然而,金管會也指出,在「注意與忠實義務」方面,還有改善的空間。例如,銀行臨櫃未清點鈔券與核驗真偽、一定金額匯款案件未依規填寫「臨櫃作業關懷客戶提問表」,以及券商未妥善處理客戶個人資料等問題,都需加強管理。 金管會法務處處長徐萃文強調,今年的公平待客評核結果顯示,金融業整體表現有進步,但仍有不足。他呼籲業者法遵及內稽單位加強檢測,並在日常監理中加強督導。對於排名後20%的公司,金管會要求他們提出改善計畫,並將進行嚴格監督,直到問題得到改善為止。
為督促金融業更友善對待及保護客戶,金管會從2019年開始推動公 平待客評核機制,今年為第五年,過去只公布前25%,今年擴大公布 前50%,針對36家銀行、9家大型綜合證券商、21家其他綜合證券商 、21家壽險、19家產險進行書面評核,檢視各服務細節。
據金管會公布的第一級距,即前25%的「前段班」名單,有九家銀 行,即三信、玉山、台北富邦、合庫、第一、渣打、遠東、滙豐、土地銀行;六家壽險為中國、南山、國泰、富邦、新光、遠 雄。
九家券商分別為元大、兆豐、富邦、中信、玉山、台中銀證、合庫 、華南永昌、福邦等;五家產險為明台、南山、泰安、新光、台產。 前25%將會由金管會公開表揚,並且可公開分享公平待客相關優點, 供其他業者仿效。
第二級距則是排名在26%∼50%的業者,九家銀行分別為上海、王 道、兆豐、板信、星展、高雄、彰化、臺灣中小企業、台灣銀行;七 券商為統一、凱基、大展、台新、美好、第一金證及台銀證;五壽險 為元大、中華郵政、台新、第一金、台銀;五家產險為旺旺友聯、華 南、第一產、富邦、新安東京海上等。
金管會法務處處長徐萃文表示,今年公平待客金融業整體表現均呈 現進步,但在「注意與忠實義務」有待改善,包括銀行臨櫃未清點鈔 券與核驗真偽、一定金額匯款案件未依規填寫「臨櫃作業關懷客戶提 問表」,及券商未妥善處理客戶個人資料、代客戶決定委託帳戶等缺 失,已建議業者法遵及內稽單位加強檢測外,也將於日常監理加強督 導。
金管會也要求排名後20%的公司提改善計畫。保險業後20%的產險 、壽險各四家,保險局已要求兩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後20%的銀行 有七家,銀行局已當面提請銀行,要求在年底前提出相關改善計畫; 證券業後20%的有二家大型券商與四家綜合券商,要求二個月內進行 缺失改善,直到改善完成為止。
台灣產險業界最新財報出爐,在防疫保單理賠逐漸落幕的背景下,各家公司損益表現各有差異。其中,兆豐產險6月自結損益出現11.76億元的虧損,讓市場為之一驚。不過,其他三家公司則交出亮麗成績單,國泰產險、富邦產險和華南產險的稅後純益分別為3.5億元、3.2億元和1.13億元,均為正值。 華南產險6月的合併稅前盈餘達到1.23億元,合併稅後純益則為1.13億元,累計合併稅前盈餘4.87億元,合併稅後純益4.1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08元,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國泰產險在6月的稅後純益為3.5億元,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8億元,成功由虧轉盈。 富邦產險的表現也不俗,6月的稅後純益為3.24億元,雖然累計稅後虧損仍有32.39億元,但公司表示,這是因為持續調整業務結構及強化品質控管,各險種獲利穩定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兆豐產險在前兩個月剛恢復單月獲利,但6月的稅後虧損卻高達11.76億元,累計前六月稅後虧損17.4億元。主要原因在於對防疫保單的再保未獲得攤回。這也反映了四家產險合計損益由盈轉虧的主要原因是這波防疫險保單未能及時獲得再保賠付。
華南產險6月合併稅前盈餘1.23億元、合併稅後純益為1.13億元;累計合併稅前盈餘4.87億元、合併稅後純益為4.16億、每股稅後純益為2.08元,穩定成長。
國泰產險6月稅後純益3.5億元、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8億元,由虧轉盈。因防疫保單於6月全數到期且賠款準備金足以因應未來延後報案賠款需求,因此擺脫防疫保單對損益的影響。
富邦產險6月稅後純益3.24億元,累計稅後虧損32.39億元。公司持續調整業務結構及強化品質控管成效展現,各險獲利穩定提升。
兆豐產險在前二個月才剛恢復單月獲利,但6月稅後虧損卻高達11.76億元,累計前六月稅後虧損17.4億元,主要原因為針對防疫保單再保未獲得攤回。
四家產險合計損益由盈轉虧的最大原因,在於這波防疫險保單未能及時獲得再保賠付。
台灣太空科技再創高峰!華泰電子、新鼎等股價強勢上漲,獵風者衛星將於9月升空引動供應鏈轉趨強勢!
隨著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即將於9月正式升空,近期相關供應鏈轉趨強勢,市場上華泰電子(2329)和新鼎(5209)等公司股價表現相當亮眼。華泰電子昨日(13日)持續大漲3.2%,收盤價達29元,創波段反彈新高;新鼎則收漲3.73%,兩家公司均表現強勁,連動相關認購權證也全面大漲。
根據國家太空中心的資訊,獵風者衛星(TRITON)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衛星,重量約250公斤,搭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在低地球軌道上蒐集訊號,進行颱風強度預測等研究。這是台灣自製的第一顆氣象衛星,自2014年啟動計畫,經過九年的努力,終於將於今(14)日起運,從桃園機場送至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發射場,預定9月搭乘亞利安公司的Vega型火箭升空。
獵風者衛星是繼福衛五號後,台灣完全自主研發製造的第二顆衛星,包括相關酬載等共達82%均由台灣自主完成,象徵著台灣太空科技能力的進步。此次升空不僅激勵了華泰、新鼎等個股股價強勢表態,也讓富邦產險、台產等保險公司承攬了衛星保險業務。
權證發行商建議,投資人若看好華泰、新鼎等「獵風者衛星概念股」後市股價表現,可考慮選擇相關連結的認購權證進行布局。選擇標準則以價內外20%以內、剩餘天數超過100天以上等條件為主,以放大槓桿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