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電再拉警報。林口電廠1號機16日發生破管狀況,停機檢修,加 上林口2號機故障、興達電廠新1號機火災事故都停機,台電表示,造 成供電缺口290萬瓩。17日夜尖峰時段,全台供電亮起「供電警戒」 的「橘燈」,維持6%有一定挑戰與困難。
台電說明,林口電廠1號機16日因破管停機檢修,預計9月21日完成 修復,22日重新併聯發電。另外,日前因發電機勵磁設備故障的林口 2號機,請原廠技師協助修復中。林口1號機、2號機故障停機,加上 配合火災事故停機安檢的興達新1號機,總計影響供電能力290萬瓩。
根據台電的說法,北部連日高溫導致用電量高,南部午後短暫雷陣 雨影響光電出力,又遭遇發電機組故障事故,初估17晚間夜尖峰備轉 容量率「維持6%有一定挑戰與困難」。為此,台電啟動備用機組, 搭配抽蓄水力、輔助服務、需量反應等多元電力供需措施,持續努力 維持供電。
據台電官網顯示,供電燈號自17日下午4時左右,即降至備轉容量 率6%以下的橙燈,晚間6點即時電力資訊儀表板指針更低,備轉容量 率約4.5%。與此同時,興達燃煤3號、4號機組皆作為備用機組啟動 ,抽蓄水力大觀、明潭亦全面啟動。
配合「綠電先行」政策,太陽光電白天供電時,優先於非再生能源 供電,這也造成過去供電容易緊張的「日尖峰」時間,亦即正午到下 午最熱的上班時間,已鮮少有電力緊繃問題。
據台電資料,隨著再生能源逐漸併網,太陽光電及風電具有間歇發 電的特性,對電網穩定與電力調度是一大挑戰,最顯著的就是扣除太 陽光電後的「淨負載」形成「鴨子曲線」,即系統出現傍晚4時至8時 的第二尖峰;當下班時間,尤其夏季時,民眾回到家打開空調、電視 、廚房電器,負載再度攀升,這段時間稱為「夜尖峰」。
貨物稅補助新制上路,機車市場氣氛明顯升溫。機車大廠光陽(K YMCO)17日表示,民俗月結束後,國內機車市場將正式衝向傳統旺季 最高峰,提前祭出加碼促銷搶市,品牌旗下更有業界最多達25款車型 符合補助資格。光陽董事長柯俊斌直言,「現在是最佳購車時機!」 料將掀起一波購車潮,全年機車市場將有望重返80萬輛。
柯俊斌表示,自9月初新制實施後,經銷商端的賞車買氣明顯回溫 ,10月訂單拉貨同步增加,「經銷商有信心才會增加訂單」,顯示下 半年旺季行情看俏。
對比年中在全球關稅爭議與國內貨物稅不確定性干擾下,柯俊斌當 時曾保守示警全年銷量恐跌破70萬輛,隨新制落地,加上各家機車廠 積極配合補助加碼,市場觀望氛圍明顯逆轉。柯俊斌指出,第四季需 求將逐步釋放,全年銷量回升至80萬輛並非奢望。
光陽配合政策,針對旗下車款全面祭出「貨物稅優惠總動員」,力 圖涵蓋不同需求族群,25款車型最高可享政府補助6,000元並搭配品 牌延長4年保固。此外,特別喊出「雙強主打」優惠,針對熱銷通勤 車「大地名流2.0 125」搭配品牌自行加碼優惠,最高補助可達2.98 萬元,創市場補助新高;新豪邁125最低入手價更進一步壓低至4.82 萬元。
龍頭廠三陽(SYM)亦不缺席,響應政府新制,針對旗下JET車系祭 出加碼購車金2,000元優惠。三陽認為,貨物稅加碼補助新制對銷售 效果,預期要等下周民俗月結束後,會更為明朗。
買氣可期下,摩特動力(PGO)及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期也都有 新車上市,摩特動力更推出全國第一輛油電機車isavR威力125,除具 有每公升65.6公里的超低油耗表現,祭出7萬元含牌險辦到好優惠, 搶搭貨物稅新制順風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雙稅議題以及總體經濟壓力下,前八月機車銷 量僅46.22萬輛、年減5.37%,以年率推估,全年規模確實不到70萬 輛。不過隨這波貨物稅新制上路,加上廠商同步讓利,被視為「史上 最佳購車時機」,加上年底前本就有一波旺季,光陽因此樂觀全年市 況有望扭轉頹勢,市場量能再戰80萬輛。
貨物稅補助新制上路,機車市場氣氛明顯升溫。機車大廠光陽(K YMCO)17日表示,民俗月結束後,國內機車市場將正式衝向傳統旺季 最高峰,提前祭出加碼促銷搶市,品牌旗下更有業界最多達25款車型 符合補助資格。光陽董事長柯俊斌直言,「現在是最佳購車時機!」 料將掀起一波購車潮,全年機車市場將有望重返80萬輛。
柯俊斌表示,自9月初新制實施後,經銷商端的賞車買氣明顯回溫 ,10月訂單拉貨同步增加,「經銷商有信心才會增加訂單」,顯示下 半年旺季行情看俏。
對比年中在全球關稅爭議與國內貨物稅不確定性干擾下,柯俊斌當 時曾保守示警全年銷量恐跌破70萬輛,隨新制落地,加上各家機車廠 積極配合補助加碼,市場觀望氛圍明顯逆轉。柯俊斌指出,第四季需 求將逐步釋放,全年銷量回升至80萬輛並非奢望。
光陽配合政策,針對旗下車款全面祭出「貨物稅優惠總動員」,力 圖涵蓋不同需求族群,25款車型最高可享政府補助6,000元並搭配品 牌延長4年保固。此外,特別喊出「雙強主打」優惠,針對熱銷通勤 車「大地名流2.0 125」搭配品牌自行加碼優惠,最高補助可達2.98 萬元,創市場補助新高;新豪邁125最低入手價更進一步壓低至4.82 萬元。
龍頭廠三陽(SYM)亦不缺席,響應政府新制,針對旗下JET車系祭 出加碼購車金2,000元優惠。三陽認為,貨物稅加碼補助新制對銷售 效果,預期要等下周民俗月結束後,會更為明朗。
買氣可期下,摩特動力(PGO)及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期也都有 新車上市,摩特動力更推出全國第一輛油電機車isavR威力125,除具 有每公升65.6公里的超低油耗表現,祭出7萬元含牌險辦到好優惠, 搶搭貨物稅新制順風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雙稅議題以及總體經濟壓力下,前八月機車銷 量僅46.22萬輛、年減5.37%,以年率推估,全年規模確實不到70萬 輛。不過隨這波貨物稅新制上路,加上廠商同步讓利,被視為「史上 最佳購車時機」,加上年底前本就有一波旺季,光陽因此樂觀全年市 況有望扭轉頹勢,市場量能再戰80萬輛。
貨物稅補助新制上路,機車市場氣氛明顯升溫。機車大廠光陽(K YMCO)17日表示,民俗月結束後,國內機車市場將正式衝向傳統旺季 最高峰,提前祭出加碼促銷搶市,品牌旗下更有業界最多達25款車型 符合補助資格。光陽董事長柯俊斌直言,「現在是最佳購車時機!」 料將掀起一波購車潮,全年機車市場將有望重返80萬輛。
柯俊斌表示,自9月初新制實施後,經銷商端的賞車買氣明顯回溫 ,10月訂單拉貨同步增加,「經銷商有信心才會增加訂單」,顯示下 半年旺季行情看俏。
對比年中在全球關稅爭議與國內貨物稅不確定性干擾下,柯俊斌當 時曾保守示警全年銷量恐跌破70萬輛,隨新制落地,加上各家機車廠 積極配合補助加碼,市場觀望氛圍明顯逆轉。柯俊斌指出,第四季需 求將逐步釋放,全年銷量回升至80萬輛並非奢望。
光陽配合政策,針對旗下車款全面祭出「貨物稅優惠總動員」,力 圖涵蓋不同需求族群,25款車型最高可享政府補助6,000元並搭配品 牌延長4年保固。此外,特別喊出「雙強主打」優惠,針對熱銷通勤 車「大地名流2.0 125」搭配品牌自行加碼優惠,最高補助可達2.98 萬元,創市場補助新高;新豪邁125最低入手價更進一步壓低至4.82 萬元。
龍頭廠三陽(SYM)亦不缺席,響應政府新制,針對旗下JET車系祭 出加碼購車金2,000元優惠。三陽認為,貨物稅加碼補助新制對銷售 效果,預期要等下周民俗月結束後,會更為明朗。
買氣可期下,摩特動力(PGO)及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期也都有 新車上市,摩特動力更推出全國第一輛油電機車isavR威力125,除具 有每公升65.6公里的超低油耗表現,祭出7萬元含牌險辦到好優惠, 搶搭貨物稅新制順風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雙稅議題以及總體經濟壓力下,前八月機車銷 量僅46.22萬輛、年減5.37%,以年率推估,全年規模確實不到70萬 輛。不過隨這波貨物稅新制上路,加上廠商同步讓利,被視為「史上 最佳購車時機」,加上年底前本就有一波旺季,光陽因此樂觀全年市 況有望扭轉頹勢,市場量能再戰80萬輛。
公股銀行調整海外布局策略,撤點成為新趨勢,包括第一銀行、合 庫銀行相繼裁撤緬甸辦事處,兆豐銀行一口氣宣布裁撤7家海外分支 行,臺灣銀行也進入辦事處整併評估期。至於土地銀行、華南銀行、 彰化銀行及臺灣企銀等,暫無裁撤規劃。
一銀、合庫銀裁撤的緬甸仰光辦事處的主因是,當地政局不穩,綜 合考量員工人身安全與當地經濟環境,決定裁撤。其他銀行則因成本 、資源等因素考量,多從辦事處著手評估調整。
公股銀高層指出,海外據點成本高,由於辦事處無法從事業務,升 格分行又有難度,舉凡人力、租金都是筆不小開支,長期下來「持續 燒錢」。銀行現階段多以鄰近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來 服務未設立據點或僅設立辦事處的相關業務。
合庫銀表示,海外據點布局上,部分地區仍具利差優勢,依舊是銀 行重要獲利引擎,還是會繼續拓展據點,但外部環境變化大,整併與 開拓將同步評估。
兆豐銀說明,因應全球金融市場變化與數位化趨勢,推動海外營運 據點整併計畫,藉由整併同地區分支行,撙節營運成本、有效配置資 源及提升整體經營效益。此外,金融業務推展方式已不像以往仰賴實 體據點,多透過數位平台與跨境整合服務,達成業務拓展目標,據點 設置策略亦隨之轉型。
臺銀強調,在支持台商企業及本國重要產業發展的前提下,海外布 局視各國政經情勢及准入政策,尋找具有商機及發展潛力的國家設點 ,或者現有據點適時評估升格營運據點。
彰銀目前未有擬合併或裁撤的海外據點,海外布局主要依據整體營 運策略與風險控管原則進行,審慎評估各地經濟暨政局穩定性、金融 監理要求強度及資本門檻等因素,並參酌評估地區與台灣雙邊經貿往 來緊密程度及政府政策發展方向。
臺企銀同樣表示,現階段仍以持續擴大既有分行的營運規模,及深 化當地客戶關係為目標。
老屋更新速度牛步,全台面臨「老屋潮」加劇。據內政部統計資料 ,今年第二季全台房屋稅籍住宅平均屋齡達34.1年,續創歷史新高, 澎湖、雲林、嘉義縣平均屋齡均超過40年,全台已有554.6萬戶住宅 屋齡超過30年,相當每十間房屋就有將近六間屋齡超過30年,隨著改 建速度不及屋齡增長趨勢,此波老屋潮將是未來房市最不容忽視的挑 戰。
統計顯示,全台各縣市中除澎、雲林、嘉義縣平均屋齡超過40年, 台北市39.1年,此外如南投、屏東、台東、花蓮等縣市也都逼近39年 ,全台房屋最年輕的是桃園市28.3年,全台也僅有桃園、新竹縣市及 金門縣四個縣市平均未及30年。
以屋齡超過30年的房屋占全體房屋占比來看,台北市高達73.8%, 相當於每4間房屋就有將近1間屋齡超過30年。此外,嘉義縣也超過7 成,全台僅在金門縣在4成以下,桃園及新竹縣市在5成以下。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全台住宅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尤 其都會區蛋黃土地取得不易,雖然政府登高疾呼進入「大都更時代」 ,但是改建速度仍不及市場需求,致使全台房屋老化加劇,其中尤以 土地取得成本較高、住戶意見整合最困難的台北市,住宅高齡化現象 最難解。
此外,不少非都會區的縣市更因城鄉差距拉大,年輕人口外移嚴重 ,換屋誘因有限,建商進駐意願不高,老屋數量更是快速累積,中南 部及東部非直轄市縣市普遍都有6成房屋屋齡超過30年。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波老屋浪潮相對集中在 七大都會區以外的縣市,此類區域由於少有重大建設,加上人口外移 與老化,若未來改建機制未能加速,且政府推動都更政策未兼顧都會 區以外縣市,長遠勢必犧牲這些老屋民眾的居住品質與安全。
公股銀行調整海外布局策略,撤點成為新趨勢,包括第一銀行、合 庫銀行相繼裁撤緬甸辦事處,兆豐銀行一口氣宣布裁撤7家海外分支 行,臺灣銀行也進入辦事處整併評估期。至於土地銀行、華南銀行、 彰化銀行及臺灣企銀等,暫無裁撤規劃。
一銀、合庫銀裁撤的緬甸仰光辦事處的主因是,當地政局不穩,綜 合考量員工人身安全與當地經濟環境,決定裁撤。其他銀行則因成本 、資源等因素考量,多從辦事處著手評估調整。
公股銀高層指出,海外據點成本高,由於辦事處無法從事業務,升 格分行又有難度,舉凡人力、租金都是筆不小開支,長期下來「持續 燒錢」。銀行現階段多以鄰近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來 服務未設立據點或僅設立辦事處的相關業務。
合庫銀表示,海外據點布局上,部分地區仍具利差優勢,依舊是銀 行重要獲利引擎,還是會繼續拓展據點,但外部環境變化大,整併與 開拓將同步評估。
兆豐銀說明,因應全球金融市場變化與數位化趨勢,推動海外營運 據點整併計畫,藉由整併同地區分支行,撙節營運成本、有效配置資 源及提升整體經營效益。此外,金融業務推展方式已不像以往仰賴實 體據點,多透過數位平台與跨境整合服務,達成業務拓展目標,據點 設置策略亦隨之轉型。
臺銀強調,在支持台商企業及本國重要產業發展的前提下,海外布 局視各國政經情勢及准入政策,尋找具有商機及發展潛力的國家設點 ,或者現有據點適時評估升格營運據點。
彰銀目前未有擬合併或裁撤的海外據點,海外布局主要依據整體營 運策略與風險控管原則進行,審慎評估各地經濟暨政局穩定性、金融 監理要求強度及資本門檻等因素,並參酌評估地區與台灣雙邊經貿往 來緊密程度及政府政策發展方向。
臺企銀同樣表示,現階段仍以持續擴大既有分行的營運規模,及深 化當地客戶關係為目標。
新台幣7月回穩,加上三類資金湧入,國銀外幣存款激增。金管會 公布7月國銀外幣存款餘額狀況,整體餘額達14兆3,742億元,7月單 月增加3,260億元、月增2.3%,不只終止連四黑,還創21個月來新高 ,銀行局官員分析,主要三因素:法人客戶營收入帳、投資款匯回, 加上資金調度需要。
國銀外幣存款餘額從3月起就受到新台幣升值因素狂掉,尤其4月、 5月、6月僅三個月就蒸發破1.1兆元,也面臨14兆元大關保衛戰,但 7月新台幣回溫,加上股利發放的傳統旺季等因素,總算守住14兆元 大關,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已連三個月都不如去年同期水準。若排 除匯率因素,以7月底美元匯率29.916換算,7月底外匯存款為4,805 億美元,較上月底增加107億美元,月增金額亦創了2023年12月以來 的新高。
外幣存款兆元俱樂部依然維持六家,包括中信銀行1.43兆元、台北 富邦銀行1.25兆元,兆豐銀行、玉山銀行、臺灣銀行、第一銀行皆在 1兆元以上,其中年增率最大的是北富銀年增8%,其次為玉山銀年增 4.7%。
中信銀表示,2025年7月外幣存款增加約216億元或1.53%,主要來 自外幣定存增加297億元或約3.44%,除了7月美金兌台幣匯率升值以 外,依照財政部公告,今年3月開始每月台灣出口金額均屢創歷年新 高,7月累計出口金額年增率28.3%,後續訂單收款亦會帶動外幣資 金流入,外幣存款相較去年同期外幣存款減少775億元,主要還是因 為美金較去年貶值幅度大所致。
北富銀指出,個金部分,7月外幣存款餘額較前月及去年同期皆成 長,主因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29元,客戶換匯動能提升,加上有 推出理財會員專屬大額優利定存,存款吸收效果佳,法金部分,7月 外幣存款較前月及去年同期皆有10%成長,主因電子科技產業出口暢 旺,出口貨款的匯入款增加,及海外分行存款的增加。
一銀說明,今年7月底全行外匯存款餘額較上月底增加約2.4%,增 加主因為美元匯率升值。另較去年7月底減少約0.7%,主要為美元貶 值匯率換算所致。今年前七月較去年底減少約1.5%,亦為美元貶值 匯率換算所致。
中華開發資本旗下中華開發跨境創新基金CDIB Cross Border Inn ovation Fund II LP宣布投資日本新創Visual Bank株式会社 。該公司以AI技術驅動漫畫、動畫等IP創作流程,是開發跨境創新基 金繼投資日本無人機表演新創後,進一步拓展日本市場的重要布局, 藉此加強台日動漫IP創作領域的連結並推動產業創新。
Visual Bank成立於2022年,旗下擁有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影像資產 平台amana Images,並推出Qlean Dataset,提供高品質且已完成版 權清理的AI訓練資料集,協助企業安全地將內容資產應用於AI開發。
同時子公司THE PEN致力於研發支援漫畫家創作的AI輔助工具,主 要用於提升從草稿(分鏡稿)到完成圖的各項流程效率,大幅縮短製 作時間,讓創作者能專注於創意發揮,協助催生更多優質動漫IP。
開發創新管顧總經理郭大經表示,AI驅動的創作工具是引領未來數 位內容產業的關鍵,Visual Bank不僅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與創新實 力,更是台灣與日本動漫產業鏈的絕佳橋樑。本次投資不只看好其發 展前景,也期待藉此促成跨文化、跨媒體的合作,探索內容產業的無 限可能。
開發跨境創新基金為開發資本首支跨足東北亞的創投基金,由開發 資本、台日政府基金(國發基金與Cool Japan Fund),及台灣產業 界如奇景光電、精誠資訊、雄獅旅遊等共同成立,投資主軸涵蓋移動 互聯網、數位轉型、人工智慧/區塊鏈及生活產業等領域。
開發跨境創新基金亦積極推動「台日新創生態圈共創平台」,近期 與Meet創業小聚聯合舉辦「Cross-Border Open Innovation Day—D X for Future Tech」,邀集台日兩地12家頂尖新創與4家指標性企業 ,共同探討新創從市場落地、成長到上市過程中的挑戰與機會,促進 雙方合作交流。
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上任周年,17日她有感指出「這一年既開心 也挑戰」,最大突破就是簽下台中國泰置地廣場,而她的重要團隊1 01總經理朱麗文則補充,101多年來一直力圖拓點,且財務面償債計 畫預計2030年可望零負債,台中店整體投資自有資金流即可支應,不 會是負擔。
今年國際精品因出國潮、關稅與匯率影響多數呈現年衰退,對市場 相對有挑戰,朱麗文指出,台北101購物中心與觀景台前八月營收、 來客數仍逆勢成長;營收前八月成長逾5.75%,今年在周年慶與第四 季觀光客旺季來,期待繼續成長。
對於即將到來的國慶煙火,賈永婕透露將以「Gen Taiwan」為主題 ,除全棟煙火外,更將有首次無人機表演,規模達500架,預算則是 「千萬起跳」。賈永婕表示,去年首度國慶放煙火效益佳,帶來至少 5成人流增長與商機,今年目標挑戰再成長。
賈永婕有感表示,每個人都在賭她能做多久,甚至家人都認為做不 到半年,她則是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全力以赴,而且上任後無時無 刻都在學習,像是每天晚上都會收到總經理傳來的商場業績、觀景台 人數等,這對她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人生經驗;而最大的突破則是台中 國泰置地廣場定案,因為是台北101大樓25年來首度拓展據點,預計 2030年商場營運。
朱麗文說,台北101在辦公大樓出租、商場業績等均已達極限,向 外拓展是繼續成長、超越過去的唯一途徑,台中案原已內部規劃已久 ,在賈永婕上任後,才真正讓計畫實行,加上預期2030年101償債計 畫將告一段落,可望零負債,才得以重啟爭取台中店,而且台中店投 資規模對101來說不會是負擔,可完全用自有資金流支應。
上證指數近日創10年新高,市場關注此波升勢能否延續。法人指出 ,這輪行情並非短線炒作,而是政策鬆綁、流動性改善、中美關係緩 和與基本面回升等多重利多推動。隨著IPO市場復甦與散戶資金回流 ,陸股投資價值依然受到肯定,但房市風險與政策拿捏仍是觀察重點 。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表示,本輪行情並非單一催化劑驅動 ,而是政策鬆綁、流動性改善、中美關係緩和及基本面增強的合力結 果。隨著IPO復甦與散戶資金回流,市場動能可望延續,但房市風險 與政策平衡仍是後市觀察重點。大陸總體經濟政策自2024年9月轉向 尤其關鍵。人行推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及「股票回 購、增持再貸款」等工具,促進股市長線投資。今年上半年流入A股 的資金主要來自機構法人,與2015年由散戶主導的升勢截然不同。
PGIM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林哲宇認為,陸股近期表現強勢,成交量 能回升,包括成交金額與融資餘額快速增溫,使得先前因資金不足所 造成的「翹翹板效應」有所減弱,各產業的有序輪動也使得市場結構 更為健全。短線上市場焦點將著重於具有上修空間的AI、ASIC族群及 其相關供應鏈,且第二季財報表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隨著風險偏好 上升,券商、貴金屬等族群也屬強勢,新能源、消費等低估值族群則 有底部反彈機會。
柏瑞投信強調,今年以來陸股的流動性充裕,主要受惠於A股企業 持續回購,今年上半年累計已回購逾人民幣730億元;公募基金發行 也出現回溫,上半年累計發行達人民幣2221億元,年增101%,提供 股市強勁支撐。
根據Goldman Sachs統計,與歷史水準相比,市場對陸股配置仍在 低檔,但被動型基金需求增加,加上主動型基金開始調降美股比重, 並受惠於不動產與消費觸底回穩,有助穩定市場信心。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與符合國際大廠相繼要求供應商再生材鋼材需求 ,中鋼2021至2024年陸續開發「熱軋RC12」、「冷軋RC12」、「鍍鋅 RC12、RC20、RC60」等產品。截至目前中鋼共計取得14張高再生料鋼 品UL 2809證書,再生材含量包括RC12至RC90,種類涵蓋熱軋、冷軋 、鍍鋅、條線及電磁鋼等鋼品,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搶占低碳鋼材 新商機。
歐盟透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政策,針對國外進口的高碳排產 品徵收關稅,也透過公共採購制度鼓勵歐盟境內優先使用高再生比材 料,進而帶動國內外業者對高再生料鋼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以降低產 品碳足跡。中鋼不僅是全球鋼鐵業首家通過UL再生材料含量驗證的企 業,且自2021年起陸續推出5項高再生料鋼品,接單量也逐年成長, 2022年約1萬公噸,今年截至9月的統計接單量已達5.7萬公噸,突破 歷年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達62%,顯示再生料鋼品的市 場需求持續增加。
為迎合低碳鋼材市場趨勢,中鋼攜手集團子公司中龍採行「電爐添 加鐵水直送鋼胚鑄機」之創新製程,在電爐內利用廢鋼添加鐵水的冶 金優勢,冶煉媲美高爐製程水準的高品級鋼材。中鋼2021至2024年主 要推出的高再生料鋼品以鍍鋅類為主,應用於電腦、家電、伺服器及 家具等終端產品,中鋼今年不僅再取得「鍍鋅RC30、RC90」2張UL28 09證書,所開發的「條線RC60」、「熱軋RC20、RC30」、「冷軋RC2 0、RC60、RC90」、「電磁鋼RC30」等再生料鋼品也成功通過UL2809 認證,應用於建築螺栓、自行車零組件、汽車鈑金及電動車馬達等產 品。此外,中鋼與中龍今年也展開全廢鋼製程開發,經過研發團隊鍥 而不捨的努力下,成功產製的「鍍鋅RC90」產品更樹立鋼材再生料含 量占比的里程碑。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 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 & P)、AM Best 等國 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 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和泰產險表示,該公司獲得國際專業信評機構AM Best(貝氏評比 )肯定,財務實力評等由「B++」(良好)升等為「A-」(優秀),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等也同步調升至「a-」(優秀),並給予「穩定」 的展望,顯示和泰產險資本適足率大幅改善,整體營運基礎穩健,反 映其資本適足率改善及營運穩健。
在產險公司中,明台產險的評等最優且始終如一,因今年再獲中華 信用評等給予最高等級twAAA,並已連18年穩居該等級,展望「穩定 」,該公司在疫情前後都有保持最高評級的產險公司,顯示其資本結 構與風險管理深獲肯定。
旺旺友聯指出,近期貝氏信評發布該公司評級A-(Excellent),展 望穩定;美國標準普爾評定該公司評級為A-,展望穩定;中華信評等 也給予國內信評等級為AA(twn),顯示該公司財務能力健全及營運績 效優良;台灣產物持續獲得S & P A-及中華信評twAA評等,展望穩 定,維持中上水準;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同樣獲得S & P「A」級別, 評等穩健。
大型金控旗下產險,富邦產物保險在AM Best評等中維持A(優秀) ,國泰世紀產險維持A(優秀)、展望穩定。新光產險4月也獲得A.M .Best給予A/a+、展望穩定,南山產物保險評等A-(優秀)、展望穩 定。
整體而言,台灣產險公司評等分布集中於twAA至twAAA或A級(優秀 ),大部分展望穩定,代表產險業在資本實力與風險控管上仍展現高 度韌性。
據產險業最新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全體產險公司簽單保費累計達1 ,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率8.4%,市場規模再度推升至歷史新高 。
險種結構上,商業險需求依舊暢旺,其中商業火險、商業地震險與 颱風洪水險前八個月簽單保費年增率均達14%∼15%;工程險表現更 為突出,簽單保費達173億元,年增32%,為各險種之冠;另有專業 責任險、個人綜合險及健康險等險種,年增率也高於20%。
任意車險卻成為整體簽單保費年增率收斂的主因,前八個月簽單保 費788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出近30億元、年增率4%。產險業者指出, 受美台關稅案不確定性影響,新車買氣遭壓抑,若第四季關稅政策底 定,潛在需求釋出,車險成長率仍有回升空間。
觀察主要產險業者表現,富邦產險前八個月累計簽單保費478億元 、年增7.4%,穩居第一;國泰世紀產險275億元、年增10.7%,位居 第二;新光產險簽單保費184億元、年增5.5%。三大產險公司保費規 模均創高,但成長率不如去年。業者分析,去年基期較高,加上工程 險成長幅度下降,及船體險、航空險、漁船險與核能險等業務簽單保 費衰退,均使今年整體增幅收斂。
但仍有多家公司繳出雙位數成長成績,包括裕利安宜年增29%、美 商安達年增27%、中信產險年增19%、泰安產險年增 16%、南山產 險年增13%、和泰產險年增11%。整體而言,雖然今年前八個月產險 市場的成長率不到1成,但在中大型業者穩定支撐下,加上部分外商 與中型產險公司快速成長,市場依舊保持中高位數的擴張動能。
據產險業最新統計,今年前八個月全體產險公司簽單保費累計達1 ,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率8.4%,市場規模再度推升至歷史新高 。
險種結構上,商業險需求依舊暢旺,其中商業火險、商業地震險與 颱風洪水險前八個月簽單保費年增率均達14%∼15%;工程險表現更 為突出,簽單保費達173億元,年增32%,為各險種之冠;另有專業 責任險、個人綜合險及健康險等險種,年增率也高於20%。
任意車險卻成為整體簽單保費年增率收斂的主因,前八個月簽單保 費788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出近30億元、年增率4%。產險業者指出, 受美台關稅案不確定性影響,新車買氣遭壓抑,若第四季關稅政策底 定,潛在需求釋出,車險成長率仍有回升空間。
觀察主要產險業者表現,富邦產險前八個月累計簽單保費478億元 、年增7.4%,穩居第一;國泰世紀產險275億元、年增10.7%,位居 第二;新光產險簽單保費184億元、年增5.5%。三大產險公司保費規 模均創高,但成長率不如去年。業者分析,去年基期較高,加上工程 險成長幅度下降,及船體險、航空險、漁船險與核能險等業務簽單保 費衰退,均使今年整體增幅收斂。
但仍有多家公司繳出雙位數成長成績,包括裕利安宜年增29%、美 商安達年增27%、中信產險年增19%、泰安產險年增 16%、南山產 險年增13%、和泰產險年增11%。整體而言,雖然今年前八個月產險 市場的成長率不到1成,但在中大型業者穩定支撐下,加上部分外商 與中型產險公司快速成長,市場依舊保持中高位數的擴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