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氣候變遷對地球環境的威脅日益顯著,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日益深遠。在這樣的背景下,南山人壽再度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國際舞台的氣候議題。作為台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南山人壽不僅在台灣本土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更在全球範圍內展現其領導力。
近期,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出席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並在會上發表了專題演說。尹董事長強調,保險業與人們的健康以及環境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而南山人壽作為業界領頭羊,將繼續發揮其影響力,幫助台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成為「永續健康的領航者」。
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尹崇堯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為題,分享了南山人壽在保險業與氣候變遷對抗方面的策略與做法。他指出,保險業對風險有著深刻的理解,除了傳統的資金運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來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及早識別、緩解和轉移風險。
具體來說,南山人壽在以下幾個方面展現了其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關注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發生,從而提升社會對氣候變遷的韌性。2020年,公司與大健康產業夥伴共同成立了「健康守護圈」,到2023年,該平台已經吸引超過117萬人次瀏覽。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幫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為弱勢民眾提供意外保障,至今已為73萬人次提供保障。
三、關懷弱勢及原鄉民眾,彌合健康不平等:自2013年起,南山人壽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至今已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的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難關。2023年,公司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醫院與NGO資源,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 對全人類健康直接與間接衝擊。南山人壽以台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 參與國際永續事務,積極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尹崇 堯受邀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為題 發表演說。
南山人壽透過結盟及強化夥伴關係,協助台灣民眾及社會預知及轉 移風險,具體作為有三,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 ,致力提供保戶全面的健康與財務保障,提供多元的保障商品,並透 過保險商品附加外溢機制的設計,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 生,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 健康守護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民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 ,極端氣候引發更為頻繁的洪水、土石流等天災,加深民眾生命財產 安全的潛在威脅。保險業扮演「社會安全網」,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 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 累計承保73萬人次。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氣候變遷除衝擊個人健 康,也加劇健康不平等的現象。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 供逾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 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並從去年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 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 問題,也針對慢性病進行健康宣導,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確保 弱勢族群面對氣候變遷時具備足夠韌性。
南山人壽以台灣最大獨立保險公司的角色參與國際永續事務,董事長尹崇堯受邀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Climate Resilience and Health–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為題發表演說。
尹崇堯說,保險業對風險有深刻了解,除了透過資金投、融資,倡議因應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早認知風險、緩阻及移轉風險。
南山人壽具體作為包括: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生,從而提升社會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健康守護圈」、2023年健康守護圈平台瀏覽人次即超過117萬。
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累計承保73萬人次。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南山人壽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2023年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結合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
壽險登錄業務員人數激增,但恐仍難回到疫情前38萬人之上的水準 ,9月底37.45萬人,前九月仍減少1,340人,其中壽險公司登錄業務 員人數近20.53萬人,前九月合計減少3,250人,淨減少人數已超過去 年全年的2,615人,補人跟不上流失的速度。
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自2022年7月跌破38萬人大關後就一路下滑, 最低點出現在今年7月的37萬2,731人,除受2022年新冠疫情影響外, 去年也受到投資型保單新制與美國升息影響,資金移往債券、保單變 得難賣,壽險業務員出現淘汰潮。今年9月美國降息後,保單銷售開 始回溫,加上9月是大型壽險公司的增員大月,通常會有額外競賽或 獎勵活動,帶動9月整體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激增1,609人。其中壽險 公司月增1,072人最多,創2021年9月以來的37個月新高,以南山人壽 增加449人最多,其次新光人壽增314人,國泰人壽增加159人。
但就前三季來看,壽險公司大減3,250人,保代也減少209人,反而 保經逆勢大增2,119人,保經登錄人數自5月升破9萬人大關後,9月底 來到9萬1,449人,續創史上新高,顯見今年保經業務大軍茁壯速度之 快。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掀起一波增員潮,隨著投資型保單等商品買氣逐漸回溫,9月份壽險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月增達1,072人,創下近三年來新高。這波增員潮對壽險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多,不僅反映市場對產品的信心,也顯示業界對未來發展抱持積極態度。
不過,雖然登錄人數有所增加,但與疫情前38萬人的高峰相比,業界人數還是呈現下降趨勢。截至9月底,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45萬人,前九月總計減少了1,340人。其中,壽險公司登錄業務員人數接近20.53萬人,前九月合計減少了3,250人,淨減少人數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615人,顯示業界仍面臨人力流失的壓力。
從2022年7月開始,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逐月下滑,今年7月更是跌至37萬2,731人的低點。這種趨勢不僅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投資型保單新制與美國升息也是導致資金流向變化的原因,進而影響保單銷售。幸運的是,隨著美國降息,保單銷售開始回溫,9月的增員大月更為這波增員潮加溫。
在這波增員潮中,南山人壽增員449人,是所有壽險公司中增員最多的,其次是新光人壽增314人,國泰人壽增159人。這些數據顯示,大型壽險公司積極進行人力布局,以應對市場變化。
然而,若從整體前三季的數據來看,壽險公司大減3,250人,保代減少209人,而保經則逆勢增長2,119人,保經登錄人數自5月升破9萬人大關後,9月底達到9萬1,449人,創下歷史新高。這一點顯示,今年保經業務大軍茁壯的速度非常快,對於整體壽險市場的發展具有重 要意義。
前六大壽險的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人壽,受惠美 國降息與資本市場走多頭,10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15億元、年增15 %。去年受投資型保單新制影響、基期較低,今年市場逐漸熟悉新制 ,加上資本市場走多頭,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買氣不減,9月聯準 會啟動降息,也帶動利變型保單買氣增溫。
壽險業者表示,近期投資型保單中類全委賣的較好,主要是資本市 場波動度加大,投資人想要尋求資金更穩健的去處,加上類保單具有 CSM(合約服務邊際),對接軌IFRS 17及ICS也有正面助益。
10月壽險業表現由國泰蟬聯單月業績王、單月賣151億元,連四個 月賣破百億元,其中近6成是投資型保單挹注;富邦以86億元拿下亞 軍,約6成來自分紅保單貢獻,近3成是投資型保單,較去年同期增溫 。六家壽險中有五家賣贏去年10月,以新光年增66%最多,其次凱基 年增57%。
前十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3,879億元、年增5%,推估整體壽險有 望超過6,500億元,與去年同期5,693億元相較、年增將達14%。今年 剩兩個月,自5月開始壽險單月賣650億元以上,估今年將可超過7,0 00億元大關,擺脫去年6,714億元、17年新低的陰霾,更有望挑戰20 22年的7,730億元。
前十月以國泰率先衝破千億元來到1,038億元,富邦賣928億元緊追 在後,南山業績也達628億元、年增2成;凱基9月已衝破400億元,前 十月有480億元;10月台壽也賣破400億元,來到414億元;新光前十 月賣391億元,11月可超越400億元。
南山人壽前十月已大賺380億元,綜合持股23.21%的潤泰全大進補 ,12日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報,在南山人壽貢獻獲利77.22億元、及 持股25.7%的潤泰新貢獻獲利34.3億元下,潤泰全前三季大賺116億 元、EPS達11.12元,勝過去年全年的7.19元,今年將迎來史上第八度 獲利1股本紀錄。
潤泰新受惠南山人壽大賺、輝達來當房客,前三季獲利狂飆。其中 最大獲利引擎來自持股25%的潤成投控,由於南山人壽獲利攀升,前 三季上繳83.07億元獲利給潤泰新;至於潤泰新直接持股南山有0.23 %、也認列0.86億元獲利。
潤泰新持股的70%潤泰創新開發,其「南港玉成」商辦大樓出租給 AI龍頭大廠輝達,挹注可觀租金收益,依會計原則認列投資性不動產 公允價值評價,已出租部分收益就高達40多億元,潤泰新依比例認列 31.95億元。
此外,潤泰新也持股潤泰全14.28%,獲得11.67億元的獲利貢獻。 上述4筆合計127.55億元的業外收入貢獻下,潤泰新前三季稅後純益 近145億元、EPS達5.31元,改且近三年獲利新高紀錄。
展望全年、及明年股利政策會不會因為今年大賺而配發多一點,潤 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潤泰新協理陳柏宇指出,全年還有不確定性, 尤其美國新總統川普將重返白宮,原本降息之路恐相對放緩,美債殖 利率近期又上升,新台幣匯率也恐將被牽動,這些都是要觀察的變數 。雖然南山人壽在經過資產重分類後,美債評價的干擾降低,損益表 更能忠實反映實質業績表現,不過未來匯率因素也可能影響壽險業匯 兌利益表現,因此股利政策要等到明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比較明朗。
台灣壽險業市況火熱,資金轉向保單投資
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台灣資金開始大量流向保單市場。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六大壽險公司在10月份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達到41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5%。這一成績不僅追上了去年全年的6,714億元,還有望在年底前突破7,000億元的大關,並可能挑戰2022年的7,730億元紀錄。
受惠於美國降息和資本市場的走強,六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與台灣人壽,均呈現出良好的業績表現。其中,國泰蟬聯單月業績王,10月份賣出151億元,近6成為投資型保單;富邦以86億元緊隨其後,約6成來自分紅保單,近3成為投資型保單。
南山人壽表現亮眼,業績達到628億元,年增長率達到2成。凱基在9月份已經衝破400億元,前十月累計480億元。10月台壽也成功突破400億元,達到414億元;新光前十個月賣出391億元,預計11月將超越400億元。
壽險業內人士指出,近期投資型保單中,類全委賣的產品表現較佳。這是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大,投資者尋求更穩健的資金配置,而類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特性和對接IFRS 17及ICS的正面助益,也吸引了大量投資。
前十月六大壽險公司的新契約保費總額達到3,879億元,年增長率為5%。整體來看,台灣壽險市場在經歷了去年的低潮後,今年逐漸回復並呈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
台灣的保險業龍頭南山人壽近期帶來佳績,旗下潤泰集團的潤泰全和潤泰新,在南山人壽的帶動下,前三季度的税後純益都超過百億元,EPS分別達到11.12元和5.31元,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績效。
據了解,南山人壽前十月已經累計獲利380億元,對潤泰全的持股達23.21%,因此為其帶來77.22億元的獲利。潤泰新則持有南山人壽25.7%的股份,貢獻34.3億元的獲利。這樣的優異表現讓潤泰全前三季度的總獲利達到116億元,EPS為11.12元,創下歷史新紀錄。
潤泰新也因為南山人壽的獲利而獲益良多,其持股的潤成投控因南山人壽獲利增長,前三季為潤泰新上繳83.07億元。此外,潤泰新直接持有南山人壽0.23%的股份,也為其帶來0.86億元的獲利。
潤泰創新開發,持股潤泰新70%,將其旗下「南港玉成」商辦大樓出租給AI龍頭大廠輝達,這一項投資為潤泰新帶來可觀的租金收益。根據會計原則,已出租部分的收益高達40多億元,潤泰新依比例認列31.95億元。
除此之外,潤泰新還持有潤泰全14.28%的股份,獲得11.67億元的獲利貢獻。這四筆業外收入合計達127.55億元,讓潤泰新前三季度的稅後純益接近145億元,EPS為5.31元,創近三年獲利新高。
對於未來的股利政策,潤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和潤泰新協理陳柏宇表示,由於全年還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新總統川普將重返白宮,美債殖利率上升,新台幣匯率可能受影響,因此股利政策將在明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更加明朗。
台灣知名建設企業潤泰新(9945)、華建、遠雄集團近期公布財報,呈現出穩健的成長勢頭。其中,潤泰新第三季稅後純益達35.55億元,年減41%,但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44.95億元,年增長32.3%,創同期新高。這主要得益於今年完工交屋挹注本業,以及不動產評價利益和南山人壽投資收益的認列。
潤泰新指出,今年除了多個案陸續完工交屋外,第4季還有總銷19億元的「潤泰左岸生活」可完工交屋,預計將為全年營運帶來亮點。此外,總銷60億元、接近完銷的「潤泰峰左岸」預計年底可取得使照,將成為明年業績的重要推動力。法人分析,潤泰新以口碑佳、個案銷售表現良好,且主要布局雙北地區,受大環境波動影響較小,未來營運可期。
華建集團方面,第三季稅後純益為5.28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2.39億元,去年同期也是虧損,創同期新高。華建表示,今年有五筆個案可完工交屋入帳,總完工量約104.47億元,2025年預計有四筆個案可望完工交屋,完工量共156.8億元,2026年則有五筆個案完工,完工量達166.18億元。預期未來三年,每年完工量可達百億元,2026年有望達到營運高峰。
遠雄集團第三季稅後純益為11.9億元,年增長98%,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26.72億元,年增長55.8%。遠雄表示,今年第三季的強勁表現主要來自於不動產業務的增長,未來將持續擴大不動產開發和營運,以提升集團整體的財務表現。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表現亮麗,六大壽險公司業績穩定回溫,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合計達3,879億元,年增率為5.5%。業界預期,今年整體壽險業界新契約保費將有望突破6,500億元,年增率預計上看14%。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10月份新契約保費合計為415.2億元,較前一個月的376.6億元有顯著提升。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以10月份新契約保費151.4億元蟬聯冠軍,成長率分別較9月及去年同期高出27%及12%。今年前十月,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累計達1,038.5億元,為唯一一家破千億元的壽險公司。
富邦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85.8億元,年增5%,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928.3億元,年增14.5%。富邦人壽的商品策略持續轉向以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為主,個人健康及傷害險較去年同期成長69%。
南山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50.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4.8%,主要銷售高保障型商品、投資型年金商品及利變壽險商品。今年前十月,南山人壽累計新契約保費達628.2億元,年增21%,成長表現亮眼。
台灣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52.3億元,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413.6億元,年增7.3%。凱基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48.7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57%,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479.7億元,年增7.8%。新光人壽10月份新契約保費為26.3億元,年增66.2%,累計新契約保費達390.7億元,年增22.7%,成長率在六大壽險公司中位居前列。
根據各公司統計,六大壽險今年10月新契約保費合計為415.2億元,高於前一個月的376.6億元;六大壽險前十月新契約保費為3,8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677億元,增加5.5%。
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151.4億元居冠。相較於9月及去年同期,10月新契約保費分別成長27%及12%。今年前十月,國壽新契約保費1,038.5億元,為唯一破千億元的壽險公司。國壽表示,10月除美元傳統理財保單月成長62%外,各類投資型商品皆有明顯成長。
富邦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85.8億元,年增5%,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為928.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5%。富邦人壽商品策略持續轉向以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為主,前十月個人健康及傷害險較去年同期成長69%。
南山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50.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4.8%,並以高保障型商品、投資型年金商品、利變壽險商品為銷售主力;今年前十月南山人壽累計新契約保費為628.2億元,年增21%。
台灣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52.3億元,前十月新契約保費413.6億元,年增7.3%;凱基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48.7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57%,前十月累計新契約保費479.7億元,年增7.8%;新光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26.3億元,年增66.2%,累計新契約保費390.7億元,年增22.7%。
潤泰新指出,今年除了完工交屋挹注本業外,因不動產評價利益挹注,加上認列南山人壽投資收益,推升獲利。
華建第3季稅後純益5.28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每股純益0.63元;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2.39億元,去年同期也是虧損,也是同期新高,每股純益1.48元。
遠雄第3季稅後純益11.9億元,年增98%,每股稅後純益(EPS)1.53元;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26.72億元,年增55.8%,每股純益3.42元。
潤泰新今年進入完工交屋期,除了「潤泰央北」、「潤泰青田618」、「潤泰大安富陽」、「潤泰信義」等四案陸續認列外,第4季還有總銷19億「潤泰左岸生活」可完工交屋,全年營運看俏。此外,總銷60億元、接近完銷的「潤泰峰左岸」預計最快年底可取得使照,將成為明年業績動能之一。
法人認為,潤泰新因口碑佳,個案銷售狀況表現良好,且又以布局雙北為主,受大環境波動較小,加上手上的「潤泰玉成辦公大樓 」還有四成未出租,若出租後,預計可認列投資性不動產公允價值評價約25億元利益,未來營運穩健看俏。
華建今年有五筆個案可完工交屋入帳,完工量約104.47億元,推升前三季營運,2025年預計有四筆個案可望完工交屋,完工量共156.8億元,2026年預計有五筆個案完工,完工量166.18億元。
華建指出,目前手握多筆個案,預期未來三年,每年完工量可達百億元動能無虞,其中包括總銷82億元的大案「大華縱橫」預計在2025、2026年可交屋入帳。預期2026年有望來到營運高峰。
台灣壽險業界近期表現亮眼,多家大型壽險公司獲利持續回溫,其中,南山人壽以穩健的經營策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六大壽險公司10月份合計賺取99.9億元,逼近百億元大關,創近三個月新高。前十月獲利累計達2,451.8億元,同比大增約84%,顯示整體業界成長動能強勁。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以10月稅後純益57.7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837.2億元的成績,拔得頭籌。公司指出,10月份主要投資收益來源於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基金配息收入。由於國內外股價指數維持高檔,富邦人壽把握時機實現資本利得。
國泰人壽則在10月實現稅後純益20.4億元,前十月累計獲利693.5億元,續創同期歷史次高紀錄。國泰人壽表示,他們在10月進行了波段操作,適時調節股票部位,並在面對新台幣兑美元單月貶值1.19%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籃子貨幣操作的穩定性。
南山人壽保險本業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市場實現權益證券資本利得,10月份稅後純益達到12.2億元,前十月獲利約383.7億元,表現十分出色。
凱基人壽和台灣人壽也在10月份分別實現稅後純益11.3億元和1.6億元,前十月獲利則分別達到212.6億元和212.3億元,年增率均超過30%,表現亮眼。
總結來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南山人壽等台灣壽險公司能夠保持穩健的成長,不僅得益于投資策略的到位,更顯示出其在市場風險管理上的優勢。
台灣金融市場昨日傳來亮麗消息,14家上市金控10月份自結獲利全數公布,單月稅後純益達359.5億元,月減2.2%。累計前十月,稅後合計獲利高達5,369.2億元,創同期新高,並超越去年獲利總和3,652億元,年增長達47%。
在「金控雙雄」方面,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的表現尤其亮眼。富邦金控10月份獲利達91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長1.2倍;前十月稅後純益為1,302.9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年增長81.3%,每股純益9.27元,逼近一個股本,蟬聯本土金控稅後純益與每股獲利王。富邦人壽、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等子公司在10月也同時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獲利。
國泰金控方面,10月份稅後純益為54.4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1,086.4億元,年增長66.6%,每股純益7.13元,創歷史次高紀錄。其子公司如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的前十月稅後純益也皆創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0月份獲利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新台幣匯率表現強於其他亞幣,導致避險成本上升,但長期來看,這些金控公司的承保及投資表現依然維持良好動能,並在央行升息及放款動能強勁的幫助下,有效控制資金成本,累計淨利息收入達雙位數成長。
少子化現象不僅對台灣社會帶來人口結構的變革,也對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人才斷層問題日益顯著。面對這樣的挑戰,南山人壽展現企業責任,推出兩大育才計畫,旨在吸引國際人才來臺,並留住在臺人才,雙管齊下,打造一個多元共融的職業環境。
其中,南山人壽設立了「南山人壽優秀僑生獎學金」,該獎學金旨在鼓勵優秀僑生及港澳生來臺就學,並在學習期間提供經濟支持。獲選者每學期可獲頒新台幣壹萬元的獎學金,並享有優先甄選實習職位的機會,這將有助於提升國際學生畢業後留臺工作的意願。
鍾富安,上一屆「南山人壽優秀僑生獎學金」得主,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台灣對我們非常友善,我一直希望能留在這裡。南山人壽的僑生獎學金計畫,不僅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念書,更重要的是讓我比很多同學更早一步進入產業,這對我的職業生涯影響重大。」
此外,南山人壽與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合作推動「希望種子培育TCP計畫」,該計畫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有機會接受南山人壽高階主管的授課,從實務中學習專業技能與心法。這將激勵更多優秀學子投入國內就業市場。
在國內人才的培養與預防流失方面,南山人壽與台灣大學的合作更是不遺餘力。通過TCP計畫,學生們得以全面了解金融保險產業的樣貌,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實質的職業技能培養。
南山人壽不僅關注國際人才的吸引與留臺,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支持也表現得相當積極。目前,南山人壽的員工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國、馬來西亞及香港等地,這些國際化的元素讓南山人壽成為一個多元共融的職業場所。本次啟動的兩大育才計畫,更是南山人壽對多元、公平和共融企業理念的具體實踐。
六大壽險業界在今年的前十月,實現了令人驚艷的成績,合計賺得2,451.76億元,年增長達84%。這一成績,對於台灣的壽險市場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突破。其中,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等壽險公司的10月獲利,更是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根據市場分析,雖然10月新台幣貶值1.2%,帶來了一定的匯兌利益,但由於各公司不同的避險操作策略,導致獲利差異顯著。一些公司選擇動用外匯準備金來沖抵,而有些則是提存,這些因素都對獲利表現產生了影響。
在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的獲利成長較為顯著。富邦人壽稅後純益近58億元,年增長293%。南山人壽的獲利則較去年虧損12.3億元大幅改善,今年10月賺得12.17億元。凱基人壽的獲利也年增長2.5%,達到11.35億元。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的獲利表現並不理想。國泰人壽和台灣人壽的獲利較去年衰退,而新壽則虧損3.26億元,較去年的虧損20.59億元有所改善。
富邦人壽表示,10月的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基金配息收入。國壽則指出,10月獲利下滑的原因是,新台幣表現強於其他亞幣,壓抑了貨幣操作表現,並且避險成本較高。
台壽在10月的保險業務表現良好,但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匯兌損失,主要來自於處分股票及基金等資本利得。而新壽則因傳統避險成本較高及外匯避險工具評價波動的影響,成為了10月唯一虧損的公司。
總結來說,台灣壽險業在今年的前十月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各大壽險公司紛紛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市場的波動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仍對業界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此外,也與台灣大學合作「希望種子培育TCP計畫」,讓學生在校 期間,就有高階主管授課,有效了解專業實務,有望激勵更多優秀的 學子,投入國內就業市場。
在孕育國際金融人才部分,「南山人壽優秀僑生獎學金」,即日起 到11月22日為止,開放14所指定大學三年級(含)以上學士班、碩士 班之僑生及港澳生申請,名額為每學期合計共10名,符合申請資格並 且獲獎的優秀學生,除了可獲頒壹萬元獎學金外,還能享有實習職位 的優先甄選機會。
上一屆「南山人壽優秀僑生獎學金」得主鍾富安分享:「台灣對我 們很友善,一直都希望能留在這裡,而僑生獎學金計畫,不僅讓我毫 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念書,更重要的是讓我比很多同學先一步進入產業 。」
國內人才的培養與預防流失部分,南山人壽與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合 作,推動「希望種子培育TCP(Talent Cultivating Program)計畫 」,課程由南山人壽高階主管授課,不藏私傳授專業技能與實務心法 ,利用不同形式的課程設計,讓參與學生綜覽金融保險產業樣貌。
留才、缺工是全球企業都正面臨著的挑戰,南山人壽一直以來,重 視多元、公平和共融,目前有多位來自英國、馬來西亞及香港等國家 的正職員工及實習生,分別在南山人壽總公司及代表處工作,本次同 步啟動兩大育才計畫,更是具體實踐促進多元、擁抱支持和接受所有 種族、性別、宗教和社會經濟等不同背景的企業理念。
六大壽險10月獲利近百億元,前十月更大賺2,451.76億元。壽險業 者觀察,10月新台幣雖貶值1.2%,應有匯兌利益,但因各公司避險 操作策略使得獲利差異大,受亞幣狂貶影響,若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 比重大,單月避險成本反增加,導致出現有壽險動用外匯準備金沖抵 ,有的則是提存,也影響獲利表現。
六大壽險公司今年10月單月獲利兩樣情,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凱基人壽獲利較去年成長,國泰人壽、台灣人壽較去年衰退,新壽虧損 較去年縮小。賺最大的富壽稅後純益近58億元、年增293%,其次國 壽20.4億元、年減32%,南山壽賺12.17億元較去年虧12.3億元好很 多,凱壽賺
11.35億元、年增2.5%,台壽賺1.62億元、年減90%,新 壽虧3.26億元較去年虧20.59億元改善。
前十月六大壽險全面年成長,合計賺2,451.76億元、年成長84%, 其中富壽稅後純益837.2億元、國壽693.5億元,均創史上次高,南山 383.7億元超越去年全年221.1億元,新光賺112.47億元較去年虧損近 百億大逆轉,凱壽、台壽分別有212.58億元、212.31億元。
富邦人壽指出,10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是處分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基金配息收入;國壽說明,10月獲利下滑,主因 新台幣單月表現強於其他亞幣,壓抑一籃子貨幣操作表現,避險成本 較高吃掉獲利,稅後純益是因課稅所得結構改變。
台壽10月保險業務動能良好,但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匯兌損失,主要來自處分股票及基金等資本利得;10月唯一虧損的新壽,主要 因傳統避險成本較高及外匯避險工具評價波動的影響。
六大壽險獲利比一比,富邦人壽拔頭籌,10月稅後純益57.7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837.2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293%及88%,創歷年單月最高及歷年前十月次高紀錄。
富邦人壽指出,10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處分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基金配息收入。10月國內外股價指數維持高檔,富邦人壽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債市方面,10月公債利率於美國聯準會降息後反彈,策略上保有充足流動性部位,以彈性因應美國大選後的市況變化。
國泰人壽10月稅後純益20.4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693.5億元,續創同期歷史次高。國泰人壽表示,10月掌握波段操作,逢高調節股票部位;另外,新台幣兌美元單月貶值1.19%,但貶幅不若其他亞幣明顯,影響一籃子貨幣操作。
南山人壽保險本業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掌握市場實現權益證券資本利得,10月稅後純益為12.2億元,前十月獲利約383.7億元。
凱基人壽10月稅後純益11.3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212.6億元,年增71%。
台灣人壽10月稅後純益1.6億元,保險業務動能良好,但仍承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匯兌損失;前十月稅後獲利212.3億元,年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