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裕日車則點出,「汰舊換新補助方案是否延長實施」,是左右今、 明年兩台灣車市走勢的另一關鍵。若確定延長,今年車市預估維持4 2.2萬輛;若不延長,年底勢必會有搶購潮,全年車市規模將上修, 不過明年車市也會因提前購買而大挫。
裕隆三寶20日法說會上,坦言由於疫情干擾,讓市場難以判斷,對 今年國內營運目標採保守設定。裕隆估納智捷新車銷售約5,000輛、 裕日車3.5萬輛、中華車估4.5萬∼5萬輛,高低標落差拉大至5,000輛 ,反映出對市況的不確定性。
裕日車表示,今年國內銷售產品組合上將有調整,國產小型車Liv ina將於8月停產,第三、第四季分別有進口休旅車Juke大改款、國產 轎車Sentra大改款等新車問世。由於預期新車銷量略減,加上今年因 應六期環保新規增加投資、促銷費用增加、主力銷售車款Kicks毛利 偏低,將導致裕日車今年本業(營業利益)較去年下滑。
裕隆持續聚焦自主品牌事業轉型工程,包括與鴻海合資新公司將於 第三季成立,及預計於第三季末、第四季初執行減資,資本額規畫從 157.29億元減至100億元,進一步提升每股獲利數字。中華車則宣布 下半年推出商旅車Zinger的貨卡車版本,強化國內新車銷售戰力;此 外,中華車下修今年電動機車銷售預估至1萬∼1.5萬輛,低於4月法 說會公布的1.7萬輛目標,應與前四月國內電動機車市場衰退程度高 於預期有關。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接手集團經營後,已大規模調整裕隆集團策略。除了自主品牌的投資策略大幅調整以降低集團風險外,新店裕隆城的商場規劃急轉彎,住宅區的土地並有意出售,集團採穩健的經營方式,而一直在大陸市場陷入困境的東風裕隆,何時退場就成為投資市場矚目的重點。
裕隆集團動作頻頻,自主品牌策略去年開始轉型後,以輕資產開放平台角度經營納智捷,使產品線成本降低。新車開發的主力公司華創車電並以資產作價,將與鴻海集團合資新公司,未來有關整車的研發與技術平台的成本將可有效收斂,並有不同的發展空間。
尤其,去年大舉提列轉投資事業損失,各車型減損也全面提列,造成裕隆公司去年淨損高達244.65億元,甚至裕隆對東風裕隆的長期投資,到去年底帳面金額已經為零。
法人指出,裕隆投資東風裕隆帳面金額歸零後,由於東風、裕隆都已停止增資,接下來東風裕隆只能精簡規模,盡量減少現金支出,甚或可能直到無法營運。這期間裕隆無須再認列更多東風裕隆的虧損,等待股東雙方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定調。由於裕隆旗下華創車電已決定將與鴻海合資新公司,納智捷則成為新公司的客戶之一,並調整為輕資產的營運方式。大陸東風裕隆的未來,被認為也將面臨最後檢討的命運。
車界人士指出,中國大陸對於品牌退場有許多規範,此外,東風公司的態度也是影響東風裕隆的處理方式。即使有意處理東風裕隆,恐怕還要費一番周折。
台灣裕隆集團近日宣布,將朝向開放式平台架構發展,並積極尋求與大陸東風集團的合資事業進行策略轉型。由於大陸車市近兩年來遭遇逆風,特別是今年疫情對市場的衝擊,許多知名自主品牌如眾泰、獵豹汽車等面臨財務危機,這對大陸東風裕隆汽車的營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東風集團決定全面檢討汽車合資事業,進行汰弱留強的改革。 裕隆集團總經理姚振祥在最近的法說會上表示,由於大陸市場的自主品牌策略調整,東風裕隆正在與大股東進行未來經營方向的討論。這意味著裕隆自主品牌事業可能會退出大陸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兩大股東的策略目標逐漸趨於一致,外界普遍認為,東風裕隆退場案有望加速協商。 過去十餘年,大陸車市高速成長,但自2018年起,市場開始出現逆風,今年初更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對許多自主品牌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東風集團與法國雷諾汽車合資的東風雷諾汽車在4月中旬宣布停業退場,這也標誌著大陸車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裕隆集團選擇轉型,朝向開放式平台架構發展,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契機。裕隆集團的這一決策,不僅有利於加速與東風集團的協商,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台灣新聞】裕隆汽車轉型新局,投資25.55億元購買東風裕隆技術平台,與鴻海合作加速進行
裕隆汽車宣布,與鴻海集團合作進入新階段,11日宣布出資25.55億元,收購自主品牌大陸生產基地-東風裕隆汽車的LC平台車型技術,這是裕隆汽車轉型為開放平台、輕資產模式的重要一步。
此舉意味著裕隆汽車將結束與東風集團的合作,並對東風裕隆汽車進行財務清理,包括去年底一口氣認列244億元相關損失,讓東風裕隆帳面價值歸零。由於疫情影響,東風裕隆汽車至今尚未恢復生產,外界對自主品牌在大陸市場的未來表示關注。
裕隆汽車透過子公司華創車電進行投資,將LC平台與最新的模組化平台M平台(MBU車型)及購自法國馬特拉的平台(M7、U7、U6、URX等中大型車)等三大車型平台整合,為未來新車型開發打下基礎。
華創車電將與鴻海合組新公司,專注於新能源車的委託開發業務,面向全球市場尋求代工、合作機會。台灣納智捷汽車未來新車型將由這家新公司開發,而鴻海與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的電動車合資公司也將成為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重要客戶。
知情人士指出,LC平台的資產移轉象徵著華創的「嫁妝」打包完畢,準備與鴻海加速合組新公司,裕隆自主品牌事業的轉型將邁出重要的一步。同時,裕隆可能正在為納智捷退出大陸市場做各種準備,以應對大陸車市環境的變化。
過去十餘年高速成長的大陸車市,從2018年起改吹逆風,今年初更 遭疫情重擊,許多知名自主品牌,包括眾泰、獵豹汽車等陸續爆發財 務危機,東風集團也啟動整頓,與法國雷諾汽車合資的東風雷諾汽車 於4月中宣布停業退場。
東風裕隆近年銷售表現不佳,頻遭陸媒點名退市,裕隆總經理姚振 祥在上(4)月法說會上就拋出「大陸(指東風裕隆)因自主品牌策 略調整,正在與大股東討論未來經營方向」的說法。兩大股東目標漸 趨一致下,外界認為,東風裕隆退場案有望加速協商。
裕隆買下東風裕隆最後技術資產,且透過一連串財務清理動作,包 括去年底一口氣認列244億元相關損失,讓東風裕隆帳面價值已歸零 ,且東風裕隆在疫情後迄今仍未復工,外界臆測,自主品牌事業有可 能退出大陸!裕隆下一步將與中方股東協商,探討東風裕隆未來的可 能走向。
裕隆11日董事會決議,透過子公司華創車電出資25.55億元,買下 原本用來開發納智捷S3、U5等小型車的LC平台,完成車型平台、技術 資產整合的最後一塊拼圖,後續與鴻海合組新公司的計畫,將可加速 進行。
華創車電是以技術作價,與鴻海現金出資合設新公司,將投入新能 源車的委託開發業務,面向全球市場尋求代工、合作機會,台灣納智 捷汽車未來新車型將委託這家新公司開發;鴻海與飛雅特克萊斯勒集 團的電動車合資公司,據悉也會是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重要客戶。
華創的三大車型平台除LC平台外,還有最新的模組化平台-M平台 (MBU車型),及購自法國馬特拉的平台(M7、U7、U6、URX等中大型 車)等。LC平台的S3、U5已完成純電動車型開發,未來可望透過與鴻 海合組的新公司實現量產。知情人士指出,LC平台的資產移轉,象徵 華創的「嫁妝」打包完畢,準備與鴻海加速合組新公司,裕隆自主品 牌事業轉型將邁出重要的一步;更重要的是,裕隆可能正為納智捷退 出大陸市場做出各種準備。
十年前自主品牌登陸,裕隆展現大魄力,拿出自有資金、技術投資 ,然受到大陸車市環境丕變衝擊,營運表現不如預期,東風裕隆連年 虧損,更成為裕隆集團的財金團隊首要止血的目標。出售技術資產, 提前認列損失等種種財務清理動作,外界研判,裕隆下一步就是要和 合資方東風集團談判自主品牌退出大陸市場。
台灣裕隆集團近來在董事長嚴陳莉蓮的領導下,進行了多項重大策略調整,旨在讓這家老牌企業迎來新機遇。嚴陳莉蓮自兼任集團執行長以來,不僅面對調整的陣痛,還展現出果斷的決策力,為裕隆集團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她推出的重頭戲之一,便是調整裕隆新店城的開發計畫,這不僅是對地產市場的一次重大布局,也反映了裕隆集團對多元發展的堅定信念。與此同時,嚴陳莉蓮還與鴻海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華創車電的輕資產化,這些動作都旨在讓裕隆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如裕日車、裕融與中華車等,能夠穩健成長,為集團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隨著嚴陳莉蓮的整頓範圍擴及嘉裕,外界看到裕隆集團在過去一年多的努力下,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調整。集團的財務管理更加精準,橫向整合和權責劃分也更加明確,風險性大大降低。現在,裕隆集團有更多的餘裕來投入紡織事業的整頓,進一步擴大其業務版圖。
在自主品牌方面,裕隆集團特別關注大陸市場的發展,尤其是與東風裕隆的合作。這對集團未來的發展和獲利具有決定性影響。嚴陳莉蓮的領導下,裕隆集團已成功將汽車事業的風險降至最低,華創車電與鴻海的合作,既解決了財務壓力,也為集團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
總之,裕隆集團在嚴陳莉蓮的帶領下,正積極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和拓展,不僅在台灣本土市場,還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未來,裕隆集團有望在汽車行業創造更多亮點。
嚴陳莉蓮的重大決策包括調整裕隆新店城的開發計畫,華創車電與鴻海公司合資新公司,納智捷輕資產化,讓集團小金雞裕日車、裕融與中華車等,能穩健的挹注裕隆集團,以固本培元。
如今嚴陳莉蓮的整頓範圍擴及嘉裕,也讓外界發現,經過一年多的著力之後,裕隆集團已經完成初步的調整,透過財務管理,集團橫向整合與權責劃分明確,集團的風險性降低,現在更有餘裕可以投入紡織事業整頓,裕隆集團旗下事業雖然眾多,但仍然可以逐一納管。
裕隆集團最被關注的是自主品牌部分,尤其是在大陸的東風裕隆到底如何解決與集團未來的發展與獲利有決定性的關係。此外,裕隆集團已將汽車事業的風險降低,尤其是華創車電與鴻海司合資新公司,一方面找到合作夥伴,降低財務壓力,一方面仰賴鴻海的全球布局,有機會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搶救疫情影響下的車市,台灣車商搶先出擊,提前啟動暑假銷售競賽,推出多項優惠吸引消費者。納智捷汽車以最高總值15萬元的優惠方案,強力促銷旗下車款;和泰車與中華車則以高檔空氣清淨機作為購車禮,巧妙搭上防疫熱潮。面對市場挑戰,各大車商紛紛出奇招,從熱門休旅車到国产車款,各個車系都推出了具體的促銷措施。 在眾多優惠中,和泰車的RAV4特別吸睛,首度推出50萬元30期零利率的貸款優惠,對於尋求低頭痛車主的誘惑力十足。而福特六和的Focus則推出20.5版新車,將高規車型的主動式安全配備下放至入門車款,以提升車型競爭力。 裕隆日產汽車則針對Tiida、Setnra等車款推出「響樂特仕車」,引入進口車款才有的六具JBL揚聲器,創造新的行銷話題。現代汽車總經銷南陽實業也宣布全車系提供購車優惠,包括免付前六期分期購車金、1萬公里免費定保等。 不僅如此,納智捷汽車也推出「榮耀共享」優惠方案,提供高額購車金,並結合汰舊換新補助、車體險保費折抵等優惠,最高總值達15萬元,全力搶客。台灣福斯汽車則利用「車稅」優惠,購車並在5月20日前領牌,即贈全年牌照稅與燃料稅,並對全新Polo GTI提供專屬的早鳥現金折扣優惠,優惠期限延長至6月底。
市況染疫,就連熱銷神車也得要走下神壇促銷。和泰車最好賣、價 格向來最硬的進口休旅車RAV4,5月首度推出50萬元30期零利率的貸 款優惠拚業績。
福特六和賣到零件斷貨的國產轎車Focus,也推出20.5版新車,將 高規車型配備的Co-Pilot360的主動式安全配備,下放至入門的四門 佛心版、五門時尚版車款,鞏固市占。
裕隆日產汽車針對Tiida、Setnra推出「響樂特仕車」,將進口車 才有的六具JBL揚聲器搬上國產車,創造行銷話題。
現代汽車總經銷南陽實業宣布,全車系提供購車優惠,包括分期購 車前六期免付、1萬公里免費定保、贈隨身空氣清淨機等。
納智捷5月針對M7、U6、S5等車款,推出「榮耀共享」優惠方案, 提供高額購車金,結合汰舊換新補助、乙式車體險保費3萬元折抵, 端出最高總值達15萬元的各式優惠搶客。
台灣福斯汽車則拿「車稅」作文章,全車系購車並於5月20日前領 牌,即贈全年牌照稅與燃料稅;購買剛發表的全新Polo GTI,不但免 牌照、燃料稅優惠期限延長至6月底,並提供專屬的早鳥現金折扣優 惠。
台灣車市在4月份力拚成長,各車商行銷策略緊扣抗疫時事,展現出創新與貼心。龍頭和泰汽車推出市價1.78萬元的除菌空氣清淨機,為國產車行銷注入新活力;納智捷汽車則以百萬元內的URX七人座車款,奮力維持國產七人座SUV銷售冠軍地位;裕隆日產汽車也推出「防疫超前布署」優惠購車專案,提供多項實惠好禮。 和泰車在4月份重啟久未見的高價贈禮活動,推出「TOYOTA淨化新氣象」優惠,購買Altis(汽油版)、Sietna、Yaris、Vios等國產車,即可獲贈市價1.78萬的大金除菌空氣清淨機,並享有最高60萬元零利率分期優惠,為4月業績冲刺。 針對疫情期間國人自駕出遊的需求,納智捷汽車特別針對URX七人座車款推出「七人座ARD智行款」,價格低至94.9萬元,並結合舊換新補助。該車款擁有方便第三排乘客進出的設計,如一鍵翻折功能、第三排出風口,以及標配六氣囊等配備。此外,還有獨家的ARD擴增實境抬頭顯示系統、12吋多功能HD觸控螢幕,以及能過濾空氣中超過94%有害物質及過敏源的一鍵清新健康對策。納智捷汽車對此車款信心滿滿,預期將為品牌4月業績帶來新氣象。
為確保4月業績,和泰車很久沒有操作的高價贈禮活動重出江湖,4月推出「TOYOTA淨化新氣象」優惠活動,購買Altis(汽油版)、Sietna、Yaris、Vios等國產車,就送市價1.78萬的大金除菌空氣清淨機,並搭配最高60萬元零利率分期優惠,衝刺4月業績。
看準疫情期間國人出遊改自駕的需求,納智捷汽車針對URX七人座車款,推出百萬以內更的「七人座ARD智行款」車型,結合舊換新補助,最低94.9萬元即可入手。納智捷表示,年初上市的URX頂級的七人座旗艦款熱賣,居首季國產七人座SUV銷售冠軍。
這次推出的七人座ARD智行版,有方便第三排乘客進出的一鍵翻折功能、第三排出風口、標配六氣囊等配備,與獨家的ARD擴增實境抬頭顯示系統、12吋多功能HD觸控螢幕,及能過濾空氣中超過94%有害物質及過敏源的一鍵清新健康對策,樂觀能為品牌4月業績帶來新氣象。
裕隆汽車董事會於近期決議,為了讓公司經營體質更健康,決定在財報上一次性認列244.65億元的鉅額虧損,這也使得去年每股虧損達到16.61元,創下公司歷史新低。不過,裕隆汽車強調,這次的減損是為了未來的發展,他們仍將堅定地發展納智捷汽車事業。 由於這項重大減損案,裕隆汽車於30日向證交所申請暫停交易,並舉行記者會解釋相關情況。公司表示,將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及減資57.29億元來彌補虧損。減資後,裕隆汽車的資本額將降至100億元,減資幅度約36.4%。這項決策將於6月18日的股東會進行討論。 裕隆汽車的這次勇敢行動,也影響了集團內其他公司的財報。例如,中華車因認列裕隆與華創車電資產減損,去年全年稅後淨損達23.0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2.38元,這是該公司成立5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自2018年底由嚴陳莉蓮接任執行長以來,裕隆汽車的策略出現明顯轉變,採取保守穩健的經營策略,逐步收斂集團的投資與財務。去年第二季,裕隆汽車啟動自主品牌的策略轉型,將汽車研發價值鏈中的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對外全面開放,爭取多元客戶,並將新店裕隆城開發案變更設計、縮減開發規模,以保留更多現金。 自去年開始,裕隆汽車加速認列自主汽車品牌事業的車型開發等減損,第二季已認列近44億元的減損,財報開始轉虧。第三季則追加認列包括新店裕隆城變更設計等相關損失共約26億元。 裕隆汽車去年全年合併稅後淨損244.65億元,每股淨損16.61元。這次減損,讓裕隆汽車將過去十年的獲利全數賠上,但幸運的是,裕隆汽車底氣夠厚,有金雞母裕日車從大陸累積賺回逾500億元的利益貢獻,加上帳上還有近400億元的特別公積,足以支撐公司度過這場空前的考驗。 這是裕隆汽車自1993至1995年連續三年虧損以來,相隔24年後財報再次出現赤字,也是自2003年裕隆汽車分割為裕隆、裕日車兩家公司後,裕隆第二次辦理減資。裕隆汽車這次財務策略的「超前部署」,將超過95%的自主汽車品牌事業的相關損失提前攤提認列,預計2020年內將有機會單季財報重返盈利,並因減資帶來提升EPS與每股淨值等效益。
裕隆汽車,這個台灣的汽車品牌,近年來經歷了不平凡的轉折。從1996年,裕隆在嚴凱泰董事長的領導下走出虧損的低谷,到如今,新任董事長嚴陳莉蓮一口氣消減244億元的減損,讓裕隆得以輕鬆展翅,再創輝煌。
回想起裕隆的過去,飛羚101的推出曾經與技術母廠日產汽車產生摩擦,甚至與總經銷國產汽車決裂,導致1993至1995年連續三年虧損,一度被降為第二類股。然而,當年剛回國接班的嚴凱泰,憑著廠辦合資、以廠為家的策略,成功開發國產豪華車Cefiro,帶領裕隆反敗為勝,在1996年的尾牙上,嚴凱泰激動地宣布公司轉盈。
如今,裕隆再次投入自主品牌事業,發展納智捷汽車。雖然經歷了現實因素的考驗,但裕隆選擇加速減損,讓財務體質更健康,並讓納智捷以更輕鬆的步伐前進。在全球不景氣、新冠肺炎疫情重擊全球股市與經濟之際,裕隆把握時機,整頓財務,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與過去研發飛羚一樣,這次投入納智捷,讓裕隆在整車開發上有了更深厚的基礎。如今,裕隆擁有將汽車研發價值鏈中的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對外全面開放的能力,爭取多元客戶,並於今年初與鴻海攜手成立公司,共同投入電動車研發的新契機。
裕隆70年的歷史,充滿了危機與挑戰,但每次都能在危機中找到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嚴陳莉蓮期待能夠透過這次大破大立的決策,重現當年夫婿帶領裕隆反敗為勝的榮光。
裕隆集團近來在執行長嚴陳莉蓮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策略調整,希望能讓公司走出陣痛期,重回佳績。嚴陳莉蓮上任後,對公司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並進行了新的人事布局。其中,裕隆新店城的開發計畫和資金投入的減少,以及租金回收時程的加速,都是重要的策略轉變。
此外,華創車電與鴻海公司的合資新公司,以及納智捷汽車朝向輕資產化的方向發展,也是嚴陳莉蓮執行的重要策略。雖然裕隆集團在自有品牌的發展上遭遇了困難,但多角化的努力卻讓裕融在兩岸的汽車金融、租賃、線上線下以及能源事業等領域不斷擴展,為集團帶來穩定的轉投資收入。
在這些策略的推動下,市場普遍對裕隆集團的未來營運抱有期待,希望它能夠在嚴陳莉蓮的領導下,重回正軌,再創佳績。
裕隆集團大动作整頓,一次性將納智捷汽車、華創與大陸車型減損等轉投資事業的虧損認列,這一舉動意味著裕隆與鴻海集團結盟的準備已經就緒。未來,裕隆集團將不再擔心財務風險,無論是開發新事業還是推動納智捷新車,都能夠全心投入,無後顧之憂。 這次裕隆集團所認列的虧損,主要來自於納智捷汽車與大陸車型的減損,以及應收帳款與華創的虧損。這些虧損反映了裕隆集團過去在自主品牌投入與技術開發上的努力,但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兩岸關係的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發展成效不如預期。 在嚴陳莉蓮接任裕隆集團一年多後,她忍痛決定認列這筆鉅額的轉投資虧損,這也是裕隆集團重新起航的宣言。裕隆集團將保留技術量能,讓納智捷輕資產後繼續努力,同時也將爭取代工業務,合資計畫持續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裕隆華創與鴻海集團的合資計畫,雖然新公司尚未成立,但已經讓裕隆集團少提列了數十億元的虧損。這次合資計畫,雙方共投資155.76億元,成立新公司,將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及生態系統的發展。這一舉動不僅讓裕隆集團在整車開發與品牌經營上獲得鴻海的支援,也讓華創過去的開發與投資價值得到認可。 未來,這家合資公司預期將展現成效,讓裕隆集團的不確定因素逐漸減少,為裕隆集團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裕隆汽車在昨日(30日)公布去年財報,結果讓市場大吃一驚,全年淨損達244.65億元,每股淨損15.55元,虧損金額之高,讓投資者不禁要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裕隆董事會決議規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57.29億元來彌補虧損,減資幅度約36.4%,實收資本額也降為100億元。裕隆汽車表示,去年財報大虧,主要原因是提列了納智捷、華創與大陸的車型減損。
雖然虧損嚴重,但裕隆汽車看準未來。華創車電即將與鴻海合資成立新公司,這將讓裕隆汽車得以擺脫相關虧損包袱,開啟全新的篇章。納智捷轉型輕資產的營運模式,也將以更健康的方式發展。
裕隆汽車表示,已將過往產生的車型減損、開發成本,以及應收帳款等減損總和約95%於去年財報中認列,這樣的調整讓公司壓力大減。而且,即使動用了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彌補虧損,裕隆汽車仍能維持足夠的資金量能,未來的營運能力有望回歸正常。
關於市場傳言,裕隆汽車上周五(27日)宣布股票暫停交易的消息,一度引起高度關注。傳言稱裕隆可能對納智捷的經營權有所動作。但昨日透過重大訊息宣布減資,終於粉碎了這些傳言。而納智捷在大舉提列車型減損後,未來將能按照原定的新車發展計畫穩步前進。
裕隆汽車強調,近年來兩岸經濟環境不穩定,車市環境也相對低迷,自主品牌銷售表現不如預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擊,讓公司不得不針對車型技術資產進行資產減損,並對應收帳款評估回收風險提列損失準備。
面對產業環境的變化與未來發展機會,裕隆汽車去年開始啟動自主品牌策略轉型,將汽車研發價值鏈中的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對外全面開放,爭取多元客戶。在開放平台策略轉型下,裕隆汽車成功爭取到Muses、Adiva等海外品牌生產代工業務,並與鴻海簽署合資協議,設立新公司,推動開放平台與共用化的經營新模式。
未來,在合資公司開放平台及生態鏈的優勢資源下,納智捷品牌作為合資公司客戶之一,將持續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裕隆30日為此重大減損案申請暫停交易,並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表示將透過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及減資57.29億元,雙管齊下,來彌補相關虧損;減資後裕隆資本額降至100億元,減資幅度約36.4%,全案將提送6月18日裕隆股東會討論。
裕隆一次性勇敢認虧,也拖累同集團其他公司財報。中華車因認列裕隆與華創車電資產減損影響,去年全年稅後淨損達23.0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2.38元,為成立50年來首見。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2018年底接棒經營後,策略出現明顯轉彎,改以保守穩健策略,逐步收斂集團的投資與財務。
去年第二季裕隆宣布啟動自主品牌的策略轉型,將汽車研發價值鏈中的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對外全面開放、爭取多元客戶,藉由資源共享共用,創造規模、降低成本。另也決定將新店裕隆城開發案變更設計、縮減開發規模,保留更多現金,以因應快速變化時局。
裕隆從去年開始加速認列自主汽車品牌事業的車型開發等減損,第二季認列近44億元的減損,財報開始轉虧,第三季追加認列包括新店裕隆城變更設計等相關損失共約26億元。
裕隆30日公布的去年全年財報,合併稅後淨損244.65億元,每股淨損16.61元。法人據此推算,裕隆此舉等於將過去十年的獲利全數賠上,所幸裕隆底氣夠厚,不僅有金雞母裕日車從大陸累積賺回逾500億元的利益貢獻,加上帳上還有近400億元的特別公積,支撐裕隆挺過這場空前的考驗。
這是裕隆自1993∼1995年連續三年虧損、相隔24年後財報再次出現赤字,也繼2003年裕隆汽車分割為裕隆、裕日車兩家公司後,裕隆第二次辦理減資。
據了解,裕隆這次財務策略「超前部署」,將超過95%的自主汽車品牌事業的相關損失,包含納智捷URX、U5等現役的七款車型,及還沒問世的UBX車款開發費用,提前攤提認列,2020年內將有機會單季財報重返盈利,更因減資將帶來提升EPS與每股淨值等效益。
裕隆第一次投入發展自主汽車品牌,推出飛羚101,落得與技術母廠日產汽車鬧得不愉快、與總經銷國產汽車決裂的下場,種下1993∼1995年連三年虧損、遭打入第二類股的低潮。
當年剛回國接班的嚴凱泰,推動廠辦合資、以廠為家,大膽投資開發國產豪華車Cefiro,帶領裕隆反敗為勝,才有了1996年裕隆尾牙,嚴凱泰激動宣布公司轉盈、反敗為勝的畫面。
裕隆第二次投入自主品牌事業,發展納智捷汽車,終因現實因素必須轉型,透過加速、提前認列減損,讓財務體質更健康,讓裕隆得以度過更為嚴峻的環境考驗,而納智捷也可以用更輕盈的步伐,一步步朝向穩健之路前進。尤其正當全球不景氣,新冠肺炎疫情重擊全球股市與經濟之際,更是上天給予裕隆整頓財務的大好時機。
就如第一次研發飛羚,為裕隆留下了工程中心的汽車研發火種,這次投入納智捷,儘管受了一身傷,卻也更讓裕隆有了整車開發的能力,有了將汽車研發價值鏈中的車型平台及研發能量對外全面開放的能力,爭取多元客戶,藉由資源共享共用,創造規模、降低成本,促成了後續為Muses、Adiva等海外品牌生產代工業務,並於今年初與鴻海攜手成立公司,共同投入電動車研發的新契機。
回顧裕隆70年歷史,每次的危機過後,都能有更好的發展,嚴陳莉蓮也期待透過這次大破大立的決策,重現當年夫婿帶領裕隆反敗為勝的往日榮光。
細數嚴陳莉蓮這段時間調整集團的作為,包括組織架構調整、新人事布局、裕隆新店城的開發計畫,減少資金投入、加速租金回收時程;同時,華創車電將與鴻海公司合資新公司,納智捷朝向輕資產化。
裕隆集團在自有品牌的努力遭遇困難,但集團多角化努力下,身為裕隆集團水平事業主體的裕融仍在兩岸的汽車金融、租賃、線上線下以及能源事業持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