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公司新聞
花旗銀行信用卡業務出包,被金管會重罰600萬元!
最近,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因為信用卡業務的疏失,被金管會開出重罰600萬元的大單。事情是這樣的,花旗銀行在聯徵中心的紀錄上,把客戶的「消費分期」誤記為「帳單分期」,這一錯誤一發生就是十年,影響了超過18萬名客戶。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指出,這個錯誤是因為花旗銀行沒有按照金管會的規定和聯徵中心的有關定義來報送資料,從2010年12月起,花旗銀行向金管會和聯徵中心報送的資料都是錯誤的。
黃副局長解釋說,「消費分期」是指持卡人消費後採用分期方式還款,有些店家還會提供零利率分期,而「帳單分期」是收到帳單後,對於剩餘的款項進行分期繳納,這是由銀行提供利率計算方式。雖然這個分類錯誤不會影響持卡人的信用評分,但卻可能讓其他銀行在核授信時,看到這個資訊後,給予較高的利率。
不過,黃副局長也強調,對於花旗銀行的客戶來說,不管是消費分期還是帳單分期,利率都是一樣的,客戶並沒有被多收利息,只是資料分類出了問題。
除了開出罰鍰,金管會還對花旗銀行提出了三項監管要求,包括檢討內部控制、建立客戶權益保障處理機制,以及加強相關作業流程的控管。
根據金管會資料,2018年花旗銀行曾兩度因信用卡違規,被金管會處分。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花旗未依金管會規定及聯徵中心有關「消費分期」及「帳單分期」的報送定義,誤將客戶在信用卡刷卡消費後向該行申請的消費分期報送為帳單分期,致該行自2010年12月起向金管會及聯徵中心報送的相關資料皆屬錯誤。
可能受影響客戶數180,281人,之後經該行自行檢視尚發現有其他類型的報送錯誤。
黃光熙表示,花旗對於資料報送作業有未妥適建立相關內部控管機制,且相關查核作業有未落實執行情形,違反銀行法規定。因此,依法處600萬元罰鍰。
金管會並對花旗採其他監理要求,包括第一,應檢討內部控制三道防線相關主管人員責任,並強化法令遵循單位的職責與功能。
第二,就本案的報送錯誤可能影響,應建立妥適客戶權益保障處理機制。第三,應加強控管相關作業流程並列入內部稽核及自行查核的重點項目。
黃光熙表示,「消費分期」主要是指,持卡人消費時或消費後採分期方式償還帳款,有些特約商店會提供零利率分期。
「帳單分期」則是,持卡人收到帳單後,扣除最低應繳帳款後,剩餘的款項分期繳納,由銀行提供利率計算方式。
黃光熙表示,消費分期報送為帳單分期,不會影響持卡人在聯徵中心的綜合信用評分,可能的影響是,其他的銀行受理相關申請時,看到此情形可能會用較高的利率。
不過,對花旗銀行來說,這兩種分期適用的利率沒有不同,18萬客戶未被多收利息。
此案主要是銀行接獲客戶反映,消費分期被記為帳單分期,客戶在聯徵中心看到,他的紀錄被改為帳單分期。
黃光熙說,花旗方面已說明,若有客戶因此受到影響,花旗會出具信函向其他銀行說明,金管會也要求花旗,若有個案受損,銀行要妥適處理。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花旗銀行未依金管會規定及聯徵中心有關消費分期及帳單分期的報送定義,誤將客戶於信用卡刷卡消費後向該行申請的「消費分期」報送為「帳單分期」,致該行自2010年12月起向金管會及聯徵中心報送相關資料皆屬錯誤,可能受影響客戶數18萬281人,且之後經該行自行檢視,發現有其他類型的報送錯誤。
黃光熙指出,「消費分期」是指持卡人消費後採分期方式還款,有些特店會給予零利率分期,「帳單分期」是收到帳單後,剩餘的款項分期繳納,是由銀行提供利率計算方式。「消費分期」報成「帳單分期」不會影響到持卡人在金融機構的「無擔保債務總餘額」,也不會影響到聯徵中心綜合信用報告中的個人信用評分,但影響到的是其他銀行在徵授信時會看到這個資訊,可能會核以較高利率,但也要看各銀行在核利率時有無參考這個數據。
但他解釋,對花旗客戶來說,消費分期、帳單分期的利率都一樣,客戶沒有被多收利息,只是分類錯誤。
金管會本次除了罰鍰,也對花旗採其他監理要求三大事項,一是該行應檢討內部控制三道防線相關主管人員責任,並強化法令遵循單位的職責與功能;二是該行就本案報送錯誤可能的影響,應建立妥適客戶權益保障處理機制;三是該行應加強控管相關作業流程並列入內部稽核及自行查核的重點項目。
台灣金融市場動態再起,九家銀行搶攻基金自行質借業務,總金額達27億元!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底止,銀行承作的基金自行質借契約金額已大幅增加,從去年2月底的2.1億元飆升至27億元,成長幅度驚人。其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以領先地位,承作金額居冠,展現其金融市場的實力。
為了促進金融市場的活絡,金管會於前年4月22日發函給銀行公會,開放銀行在調整相關資訊系統後,可向金管會申請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根據金管會資料,目前已有九家銀行陸續開辦此項業務,包括合庫、玉山、花旗、上海、國泰、元大、一銀、彰銀及兆豐銀。其中,花旗、玉山、上海三家銀行的承作金額最高。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去年底止,銀行承作基金自行質借業務的契約件數達327件,契約金額27億元。這項新政策的推出,讓過去只能「跨行」進行的「受益權質押」業務,得以在自家銀行直接辦理,大幅提高業務量。
根據規定,國人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外有價證券,可辦理質借的主要包括境內外基金、外國股票及外國債券等三大項。銀行要開辦此項業務,必須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期限三年,並需遵守自律規範。為避免高度財務槓桿,基金質借來的錢,買了基金後,不能再拿來跟同一家銀行質借。初期此項業務限專業投資人參與,未來將評估是否擴及非專業投資人。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角色,積極參與基金自行質借業務,不僅展現其對市場的敏感度,也體現了其在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未來,隨著此項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有望在金融市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金管會在前年4月22日發函給銀行公會,開放銀行在調整相關資訊系統後,可向金管會申請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到去年底止,已有九家銀行陸續開辦這項業務。
這九家銀行包括合庫、玉山、花旗、上海、國泰、元大、一銀、彰銀及兆豐銀。金額承作量最多的前三大,依序是花旗、玉山、上海。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到去年底止,銀行承作基金自行質借業務的契約件數有327件,契約金額27億元。
金管會資料顯示,去年2月開辦初期,辦理這項業務的銀行有五家,承作契約件數33件、金額則有2.1億元。
過去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質押」只能「跨行」做,在A銀行買的基金或債券,須向B銀行質借,不能在A銀行直接辦理,因為不是自家銀行業務,銀行接受客戶以他行基金質借的意願不高,業務量不大,金管會前年開放「自行」質借後,業務將逐步擴大。
依規定,國人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外有價證券,可辦理質借的主要包括境內外基金、外國股票及外國債券等三大項。
根據銀行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自律規範,銀行要開辦這項業務,必須先跟金管會申請核准,期限三年,若要申請續辦,由金管會視辦理成果再予展延。
自律規範重點包括,外幣基金只能借出外幣、新台幣基金借新台幣;為避免高度財務槓桿,基金質借來的錢,買了基金後,不能再拿來跟同一家銀行質借。
辦理基金自行質押對象,初期先限專業投資人,未來再評估是否擴及非專業投資人。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近期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業務調整,針對票據交換作業進行重新規劃。根據公告,花旗將關閉中部和南部兩個票據中心,只保留台北票據中心,並從2月1日起,全台灣的票據交換作業將由台北票據中心負責處理。這項改變意味著苗栗(含)以南地區的即期票據,代收入帳日將延長約三至五個營業日,與過去當天入帳的情況有所不同。 花旗銀行在官網上針對此調整做了詳細說明,並強調即使2月1日起實施統一作業,中南部客戶的代收支票實際入帳日仍可能因票據交換作業狀況而有所調整。不過,對於苗栗(不含)以北的客戶,入帳日將不會受到影響。 花旗銀行表示,這次調整主要是受到數位化發展的影響。隨著客戶使用票據支付的比例逐漸降低,客戶行為轉變為以匯款等方式進行支付。此外,由於中南部客戶的票據交易需求相對較少,銀行決定對票據交換作業進行調整。 近年來,民眾使用金融服務的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數位化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花旗銀行在這方面的調整動作相當迅速,例如2020年7月起,花旗停售所有幣別的美國運通旅行支票,並將有跨國金融需求的消費者引導至信用卡海外刷卡、手機支付和線上轉帳等支付方式。 為了方便客戶進行外幣交易,花旗銀行提供網路銀行及行動生活家App上的「轉帳/繳款/換匯」服務,以及「eFX外匯交易」服務,讓客戶可以更加便利地進行外幣間的幣別轉換。
花旗銀行在官網上做出上述公告,並表示外縣市支票的訖付日期較長,即使估計2月1日起統一作業,中、南部客戶的代收支票實際入帳日,端視票據交換作業狀況而調整。此項新作法,對於透過苗栗(不含)以北的花旗各分行託收票據者,入帳日並不會受到影響。
對於新項調整,花旗回應表示,主要是受到數位化發展所致,客戶使用票據支付的比例逐漸減少,現在客戶行為已轉變成以匯款等方式取代。同時,因中南部客戶的票據交易需求相對較少,日前內部決定針對票據交換作業進行調整。
民眾使用金融服務,確實在近年出現許多改變,尤其數位化帶來的影響最為明顯。花旗銀行的調整動作,經常快過於同業他行,像2020年7月起停售所有幣別的美國運通旅行支票,並把有跨國金融需求的消金客戶,大量導向信用卡海外刷卡、手機支付和線上轉帳等。
花旗銀表示,目前新台幣外幣換匯服務,可透過花旗網路銀行及花旗行動生活家App「轉帳/繳款/換匯」服務辦理,外幣間的幣別轉換,則可透過花旗網路銀行及花旗行動生活家App「eFX外匯交易」服務辦理。
最新官方統計顯示,在疫情衝擊下,2020年台外商銀行業績出現驚人轉變。德意志銀行、瑞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分別以159%、158%、78.5%、76.5%和58.3%的成長率,成為業績增長的五大強者。這些銀行的佳績主要來自台灣企業的海外併購和資金回流市場操作。然而,美國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則相對慘淡,分別衰退67.6%和20.5%。
在台灣,花旗銀行、渣打銀行、豐銀行和星展銀行的台北分行,因為視同OBU(Offshore Banking Unit,境外銀行部)業務,其2020年的獲利數據相當亮眼。金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和豐銀行的台北分行,其税前盈餘分別成長193%、192%和208%,這些高成長率主要受益於2019年的低基期。
外銀高層指出,2020年外銀業績的差異與是否能夠把握台灣的變化趨勢有關。瑞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等銀行,將業務聚焦在法金和企金,並優先服務台灣的科技和製造業。隨著台商供應鏈重組和企業整併的頻繁發生,這些外銀為賣方的外商提供服務,或為買方的台商提供過橋資金,這些商機不斷出現。
此外,台商回流和資金湧入台灣,也為法國巴黎銀行和瑞士銀行帶來了業績成長。這兩家銀行擁有私人銀行執照,並在總部奠定財富管理地位。法國巴黎銀行因為參與離岸風場開發案和擔任財務顧問,在台灣的獲利呈現高角度成長,連續多年成為業績增長的亮點。
最新官方統計顯示,在2020年這個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年分,台外商銀行的業績表現出乎意料地逆勢成長。其中,德意志銀行、瑞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分別以159%、158%、78.5%、76.5%和58.3%的成長率,奪得前五名的寶座。這些銀行的亮眼業績,主要來自台灣企業的海外併購和資金回流市場操作的激增。 不過,美國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在2020年的獲利卻出現了67.6%和20.5%的衰退,成為外銀圈中的異類。 在台灣,花旗銀行、渣打銀行、豐銀行以及星展台北分行,這些同時擁有子行和台北分行的外銀,在2020年的業績表現上可謂「極度漂亮」。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花旗銀行的税前盈餘成長了193%,渣打銀行192%,而豐銀行則高達208%。這些成長率的高漲,主要是基於2019年同期較低的基期。 外銀高層指出,2020年外銀業績的差異與是否能夠把握台灣的變化趨勢有關。例如,瑞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他們的业务主要集中於法金和企金,並優先服務台灣的科技和製造業。近年來,台商進行供應鏈重組和企業整併的頻率不斷上升,這對外銀來說是極大的商機。 另外,台商回流和資金湧入台灣,也成為法國巴黎銀行和瑞士銀行在2020年業績成長五至六成的主因。這兩家銀行的財富管理在台灣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在總部奠定了一定的地位。法國巴黎銀行更是因為早期參與離岸風場開發案,擔任財務顧問,在台灣的獲利呈現連續多年的高速成長,讓其他外銀同業都感到羡慕。
至於美商美國銀行和日商三菱日聯銀行2020年獲利則各衰退67.6%、20.5%,是外銀圈鮮少的案例。
而在台灣同時擁有子行和台北分行的花旗、渣打、(ㄏㄨㄟˋ)豐以及星展台北分行視同是OBU業務的概念,2020年的台北分行獲利數據「極度漂亮」。
依金管會最新統計至2020年11月的數據,美商花旗銀行稅前盈餘成長193%、英商渣打銀行192%、香港上海(ㄏㄨㄟˋ)豐銀行208%,高成長率主要是來自於2019年同期的低基期。
外銀高層分析,2020年外銀圈的獲利表現差異如此巨大,與是否抓住台灣的變化趨勢有關,像日商瑞穗銀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美商摩根大通銀行,主要業務集中在法金、企金業務,服務台灣的科技、製造業為優先,近兩年台商重組供應鏈、買賣整併企業頻繁,外銀亦或為賣方的外商服務,或為買方的台商提供過橋資金,都充滿商機。
其二是台商回流、湧進台灣的資金,成為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法商法國巴黎銀行、瑞士商瑞士銀行,能在2020年業績成長五至六成的主因,這兩家外銀的財富管理為台灣團隊在總部奠定地位,而法巴銀也因最早參與離岸風場開發案、擔任財務顧問,在台獲利呈現高角度成長已連續多年,也令其它外銀同業欣羨。
【台灣金融新聞】 近年來,台灣金融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全體37家銀行累計稅前淨利達2,495.95億元,雖然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13.23%的衰退,但與第二季相比已經顯著改善。這個數字反映了台灣金融市場在疫情影響下的復甦進程。 在這37家銀行中,京城銀行以每員工平均貢獻589.53萬元奪得冠軍,上海商銀則以576.9萬元獲得亞軍,結束了連續四季的冠軍地位。兆豐銀行以351.03萬元的平均貢獻度進入前三名,這是自2020年第二季以來的首次。而台北富邦銀行則從第三名下滑至第四名,但與第一季相比,其表現仍然出色。 在員工貢獻度方面,花旗銀行以270.14萬元的平均貢獻度排名第六,這家外商銀行的表現值得矚目。此外,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行、元大銀行、第一銀行和?豐銀行也分別進入了前十名。 對於這些數據,銀行主管表示,隨著台灣疫情控制得當,內需消費逐漸恢復,銀行員工的平均貢獻度也逐季上升。雖然2020年第四季疫情再次衝高,但台灣的金融市場仍保持穩定,多數中大型銀行的獲利表現好於第三季。 銀行主管預計,隨著疫苗接種的進行,金融市場對疫情的反應將逐漸緩和,銀行的獲利和員工貢獻度將繼續朝向穩定的方向發展。這對於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該銀行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將對整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據央行統計,37家國銀2020年第三季平均每一行員獲利貢獻,共有15家逾200萬元,排除輸出入銀行的338.77萬元及農業金庫的382.35萬元外,其他35家商業銀行中,第一名是京城銀行589.53萬元,第二名的國銀模範生上海商銀576.9萬元,結束連續四季的冠軍寶座,第三名為國銀龍頭的兆豐銀351.03萬元,為繼2020年第二季光榮回歸前十大後,再上一層樓進入前三大。
2020年第二季底第三名的台北富邦銀行退後一名至第四名、為345.08萬元,但與2020年第一季時的第六名相比,表現仍相當亮眼。第五名的中信銀275.43萬元,前進二名進入五大。第六至第十名依序為國泰世華銀行297.07萬元、花旗銀行270.14萬元、元大銀行243.02萬元、第一銀行的240.68萬元、?豐銀行225.14萬元。
銀行主管表示,台灣疫情2020年第二季之後控制良好,第三季仍居防疫模範生地位,隨6月國內解封,進入暑假瘋國旅,內需消費也幾乎回到疫情前,因此,情況最壞的第一季過去後,國銀員工平均貢獻度也逐季向好。統計顯示,37家國銀仍僅八家較2019年同期成長,前十強也僅兩家表現出現年成長。
員工貢獻度前十名中,公股銀行有兆豐、一銀兩家,外商銀有花旗、?豐兩家,另六家均為本國民營銀行。
銀行主管指出,走過2020年疫情肆虐,儘管2021年疫苗開始接種,但後續是否能真的跟疫情完全說再見還不得而知,可確定的是「最壞情況已過」,金融市場對於疫情的反應將趨於緩和,畢竟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反應在銀行獲利及員工平均貢獻明顯改善。
銀行主管認為,2020年第四季進入秋冬時節,國際上疫情又衝高,但台灣還是平穩不變,再就各中大型銀行自結獲利,表現多數好於第三季,預估2020年第四季底銀行獲利及員工貢獻度,仍續朝向更穩定的發展。
金管會最近大動作,推動了財富管理2.0計畫,結果讓台灣金融圈掀起了一陣風暴。首批三家銀行和四家券商通過了這項計畫,專注於那個擁有超過1億元資產的「高資產客群」。這群客戶成了2021年土洋金融機構爭相搶奪的焦點,各銀行紛紛搶人才、搶客戶、搶金融商品,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台灣花旗商業銀行。
花旗、星展和渣打這些外資銀行,他們的財富管理服務都強調是針對「私人客戶」。這些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跟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相當接近。在國際銀行私銀總管理資產(AUM)的排名上,花旗和HSBC都差不多有1,350億美元,而瑞銀則是420億美元。
HSBC(台灣)的資深副總裁陳怡婷提到,HSBC私銀業務在2020年進行了整合,現在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信貸、工商金融等。為了服務好私銀客戶,他們也採取了「差異性模式」,目前團隊約有30人,計畫在2021年擴大服務範圍。
銀行們也開始向外徵才,以兆豐銀行為例,他們挖角了擁有CFP證照的經驗理專。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則開出了「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的職缺,要求應徵者具備結構型商品銷售人員資格測驗、信託業務證照、衍生性金融商品證照等。花旗銀行則尋找「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要求應徵者對全方位金融相關服務交易有深入了解。
星展銀行甚至將徵才範圍擴大到中南部,他們的「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市場的拓市主要是因為新增客戶的增長,台灣近年來民間財富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已經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金管會大刀闊斧推動財富管理2.0新政策,結果就是銀行圈內掀起了一股搶人才、搶客戶、搶金融商品的狂潮。其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這樣的外商銀行,他們的財富管理部門早就按捺不住,年後換職潮來臨前就開始大舉徵才,徵求各種專業人才。這次我們來聊聊這股熱潮背後的故事。
其實,外資銀行在台灣的財富管理服務早就有了,但服務對象各有不同。像是花旗、星展和渣打,他們都強調自己提供的是「私人客戶財富管理」服務,這些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跟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非常接近。
在這場財富管理競賽中,各銀行的總管理資產(AUM)也有差異。以HSBC和花旗為例,他們的AUM都超過了1,350億美元,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而瑞銀則以420億美元的AUM,成為全球最大的獨立私銀。
在台灣,HSBC(台灣)資深副總裁暨私人銀行處負責人陳怡婷表示,HSBC私銀業務在2020年2月全部整合在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之下,現在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靈活信貸、工商金融等。但為了服務好私銀客戶,他們也採取了「差異性模式」,目前團隊人數約30人,計畫在2021年擴大服務範圍。
銀行為了快速成長,向外徵才成了不二法門。兆豐銀行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剛取得財富管理2.0業務核可,就高薪挖角有CFP證照的經驗理專。法商法國巴黎銀行也開出了「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的徵才條件,要求應徵者具備多種證照。而花旗銀行則徵求「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要求應徵者懂「全方位」的金融相關服務交易。
此外,私銀財管經理的徵才範圍也從2020年中旬擴大到中南部。星展銀行就開出了「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的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市場的拓市主要是因為新增客戶的趨勢,而台灣近年來民間財富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已經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外銀台灣子行都有財富管理服務,僅服務客群有差異化,花旗、星展和渣打均強調是「私人客戶財富管理」。財管2.0通過的服務內容和業務項目,較接近於持有私人銀行執照的HSBC(ㄏㄨㄟˋ)豐、法商法巴銀和UBS瑞銀。
兩種類型的外銀財管服務,各有千秋,在國際機構統計國際銀行私銀總管理資產(AUM)也有差異,(ㄏㄨㄟˋ)豐、花旗各以1,350億美元左右排名三、四,而「全球最大獨立私銀」的瑞銀AUM為420億美元。
(ㄏㄨㄟˋ)豐(台灣)資深副總裁暨私人銀行處負責人陳怡婷表示,(ㄏㄨㄟˋ)豐私銀業務可說是浴火重生,2020年2月全部整合在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之下,在台灣可以提供完整的綜合銀行服務,包括投資理財、靈活信貸、工商金融等,但服務私銀客戶也需「差異性模式」,因此目前匯豐私銀團隊約30人,2021年計畫要擴大服務。
向外徵才,是銀行財管團隊成長的快速方法,以甫取得財管2.0業務核可的兆豐銀行為例,高薪挖角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證照的有經驗理專。
法商法國巴黎銀行開出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經理(PrivateBanker)徵才條件,應具備證照多達結構型商品銷售人員資格測驗、信託業務證照、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
花旗銀行開出的「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經理」(banker)徵才條件,要懂「全方位」的金融相關服務交易,舉凡股票、債券、外匯及其他國際金融投資市的分析及財富管理規劃。
且私銀財管經理徵才從2020年中旬擴大到中南部,星展銀行開出的「資深豐盛理財客戶經理」職缺,從桃竹苗、竹科,到台中、高雄都有缺額,該行透露,中南部目前的拓市多是新增客戶趨動,台灣近年民間財富成長快速,已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
花旗台灣已連續兩屆獲得菁業獎同一領域的殊榮,上屆為企業社會責任(CSR),這次是率先與全球跨國企業同步提升到ESG架構,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我們的ESG十大建設,真正反應出全體員工的努力成果,做為一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深耕台灣56年,對於永續經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花旗(台灣)銀行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策略,於2018∼2019年打造「花旗ESG重點十大建設」,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為依歸布建ESG發展藍圖,已具體實踐14項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原本CSR報告書升級,預計2020年出版花旗台灣第一本ESG認證報告書。
花旗銀在落實環境面向、社會共融面向,以及公司治理面向均有實際佳績,如花旗台灣支持政府投資「5+2」新創產業政策,協助台灣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放貸約新台幣702億元,為外銀第一。再如聚焦青年培力,推動「PathwaystoProgress邁向成功之路」專案,幫助超過1千位年輕人成功進入職場,同時推廣理財教育,受惠人數超過50萬人。花旗銀並響應政府2030雙語國家政策,培育青年獨立思辨能力,以接軌國際競爭力。
花旗(台灣)銀行表示,信任,是金融行業運作的基石。花旗台灣透過架構透明完善的內部控制及監督制度,使得企業得以穩健經營,同步致力創造友善平權的職場環境,積極推動性別平等。
展望未來,銀行將運用金融業的核心實力,不僅要做客戶的最佳夥伴、成為員工最佳的工作場所,同時致力於深化ESG,期望發揮金融的正向影響力,創造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永續發展。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我們很榮幸今年獲得菁業獎的肯定,同時也看到全世界的公司企業,對於 ESG的重視愈來愈深,而花旗台灣銀行也把原本的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ESG架構,我們的ESG十大建設,也真正反應出我們全體員工的努力成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深耕台灣56年,我們對於永續經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花旗(台灣)銀行具體實踐永續發展策略,於2018年到2019年打造「花旗ESG重點十大建設」,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依歸布建ESG發展藍圖,已具體實踐14項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原本CSR報告書升級,預計在今年出版花旗台灣第一本ESG認證報告書。
展望過去兩年的「花旗ESG十大建設」,在環境面向,花旗台灣支持政府投資「5+2」新創產業政策,協助台灣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放貸約新台幣702億元,為外銀第一。
花旗台灣積極響應政府綠能與減塑政策,結合年輕世代的NGO,推動國內第一張公益再生能源憑證,及首創海洋廢棄物圖鑑,藉由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讓綠能減碳及環境保護跳脫傳統思維。
社會共融面向上,花旗聚焦青年培力,推動「Pathways to Progress邁向成功之路」專案,已幫助超過1,000位年輕人成功進入職場,同時推廣理財教育,受惠對象擴及到學生、新移民等多元族群,足跡遍及全台,受惠人數超過50萬人;並響應政府2030雙語國家政策,培育青年獨立思辨能力,以接軌國際競爭力。
【台灣金融新聞】花旗銀行大動作!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及App升級,帶給消費者全新體驗
花旗(台灣)銀行近日宣布,為提升消費者體驗,推出一系列信用卡優惠及App升級措施,讓消費者在享受信用卡好處的同時,也能輕鬆掌握金融服務。
首先,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全面升級,新戶申辦最高可享行動支付10%回饋,無論國內外消費,都不再受限。此外,花旗寰旅卡及Citi Prestige卡也進行了權益升級,與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結合,帶來全新的消費模式。
不僅如此,花旗銀行也對數位金融服務進行了升級。即日起,消費者通過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就能進行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一指之間就能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及資產明細。花旗更結合大數據,為客戶量身訂做專屬優惠,即時提供最新產品資訊。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Muge Yuzuak表示,花旗在台灣市場受到集團重視,進行了多項投資,包括數位體驗及系統升級,展現台灣市場的重要性。她強調,花旗致力於提供客戶精緻的金融服務,這次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App升級,就是為了讓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及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信用卡暨信貸事業群負責人蘇育徵則指出,疫情改變了國人消費習慣,這次推出的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正是針對這一現象的回應。她提到,疫情後,國內二到三天的輕旅行比率上升了30%,非航空類的哩程數兌換率成長2.5倍,顯示消費者對於停車、帳單折抵等服務的需求增加。
總結來說,花旗銀行的這次升級措施,不僅提供了更多消費優惠,也強化了數位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顯示花旗在台灣市場的決心與實力。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昨日盛大宣布,為迎接數位金融時代,將對三大信用卡權益進行升級,並同步推出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升級版。現場由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數位化通路與客戶體驗中心負責人聶詩、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慕嘉Muge Yuzuak,以及信用卡暨信貸事業群負責人蘇育徵共同主持發表會。 此次升級的重頭戲,當屬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的無門檻回饋優惠。從即日起,無論是國內外消費,都無限制於特定通路,新戶申辦最高可獲得行動支付10%的回饋。此外,花旗寰旅卡和Citi Prestige卡也將與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結合,全面啟動權益升級,讓卡友們享受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數位金融服務方面,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也進行了重大升級。現今,只要登入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即可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並一指之間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以及資產明細。花旗還結合大數據,打造客製化的金融服務,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量身訂做專屬優惠,並即時提供最新的產品資訊。 慕嘉Muge Yuzuak強調,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獲得集團在整體消金業務上的重金投資,這不僅體現了台灣市場的重要性,也顯示了花旗對提供客戶精緻金融服務的承諾。她提到,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App升級,旨在幫助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蘇育徵則分析,疫情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輕旅行比率上升,航空相關服務的哩程使用率下降,而非航空類的哩程使用率則成長2.5倍。針對這些變化,花旗推出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以迎合市場需求。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更是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即日起無最低消費門檻,國內外消費通路皆可享受2%回饋。花旗寰旅卡客戶則享有哩程兌換全新選擇,而Citi Prestige則為慶祝六周年推出新戶限時申辦優惠,新戶可獲得2萬元STUDIO A禮券。
包含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不限國內外,不限消費通路,新戶申辦最高可享行動支付10%回饋;花旗寰旅卡、Citi Prestige卡更結合飯店、雙鐵及旅遊等消費場域,全面啟動權益升級服務,提供卡友煥然一新的消費模式,享受精采生活。
同時,花旗同時升級數位金融服務,即日起登入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即可進行線上開卡、設定預借現金密碼,一指掌握信用卡消費、紅利點數、哩程累積以及資產明細,花旗並進一步結合大數據,打造客製化的金融服務,依據客戶消費習慣,量身訂做屬於客戶的專屬優惠,即時提供客戶最新的產品資訊。
慕嘉表示,花旗(台灣)獲得集團在整體消金業務上的投資,包括數位體驗、系統升級等,展現台灣市場的重要性。花旗致力提供客戶精緻的金融服務,因此,我們升級信用卡回饋權益,並結合花旗行動生活家App升級,協助客戶更直覺、無痛點地使用信用卡及享受數位金融服務。
蘇育徵指出,之所以一次推出三大信用卡權益升級優惠,原因是疫情改變國人消費習慣,國內二到三天的輕旅行比率,在疫情後上升了30%。信用卡哩程數在航空相關服務的兌換,使用率下降80%,非航空類的哩程數兌換率成長2.5倍,其中又以轉換到市區停車、帳單折抵等服務最多。
被譽為消費神卡的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即日起無最低消費門檻,不限消費場域,全面助攻直覺式消費,國內外不限消費通路,盡享2%回饋。花旗寰旅卡客戶亦可享有重量級回饋,即日起推出哩程兌換全新選擇。Citi Prestige推出六周年慶,即日起至12月31日,新戶限時申辦,可享新戶尊榮刷卡禮2萬元STUDIO A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