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德動能科技(興)公司新聞
車王電發言人蔡淑貞指出,公司今年的車用電子,包括無線胎壓偵測器(TPMS)及電動工具,除國外客戶訂單外;另在電商平台的亞馬遜及eBay,都賣得很好。至於車用的點火系統等產品,都有恢復過去的營運水準。
車王電投資25億元興建中港新廠,原預定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但因疫情關係,消防檢驗時程延誤,加上安裝設備,國外技師也不能回台安裝,因此,新廠量產期,會延後至明年第一季。
車王電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2.78億元、年增16.09%。法人認為,車王電的車用電子訂單轉強,加上去年因疫情緣故,營收比較基期較低,因此,樂觀看待車王電今年營收表現,會比去年好。
展望未來營運,蔡裕慶說,集團仍積極在電動商用車控制模組、電動商用車、高效能汽車電子,及工業4.0鋰電工具發展,並朝市場、資本及生產等三個國際化戰略布局發展。
車王電旗下華德動能(2237),今年2月1日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資格審查,成交通部首批取得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資格的廠家及車輛。此項資格將有助於華德在國內電動大客車市場,搶得商機。
蔡裕慶說,華德將持續提升車輛技術與品質,導入AI智能與自動駕駛系統,並開始提供電動底盤車,與台灣本土專業車體公司廠合作,打造成車,創造客運業者、車體廠、底盤車廠三贏局面。另集團也將加快拓展電動巴士整車及底盤三電等產品供應國內、外市場,期使公司業績能快速增長。
車王電今年將持續朝智能、效能及儲能發展策略推動。其中,智能方面,將以智能聯網技術,精進公司智慧製造系統,電動車輛控制系統,及智能聯網化產業工具。效能方面,集團將持續發展高效能的汽車電子零組件,運用於電動商用車及自駕車,並加速電動車電力控制模組產品的開發、行銷,進一步發展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至於儲能方面,集團將持續精進智慧型電動大巴電能系統,及推廣電動堆高機鋰電池系統業務,同時發展儲能系統及虛擬電廠相關產品與服務。
電動大巴的市場被看好,不過疫情影響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量,也衝擊客運業者更換電動大巴的進度。去年華德動能交車台數34台,今年5月再交車三台,另有欣欣客運六台尚未交付,將在下半年完成,營收在下半年入帳。至於昨日公告的30台電動車訂單,則將在下半年起陸續交車,全部的交車進度須視兩家客運業者的需求而定。
華德動能昨日與三重汽車客運簽定十輛電動大巴,合約總額為0.96億元,另與大都會客運簽定20輛電動大巴的買賣合約,合約總額為1.93億元,總計30輛大巴士將從下半年開始陸續交付。
台灣電動大巴一年超過1,000台的汰換規模以及每年百億元的商機,吸引各家業者加入戰局,華德動能去年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資格審查,成為交通部首批取得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資格之廠家及車輛,被看好將搶得電動大巴頭籌。
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般民眾對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意願降低,客運業者的營收受到影響,也衝擊更換電動大巴的意願與進度,預期在疫情趨緩後,電動大巴的市場商機可望回升。
華德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發行股數1,500萬股,每 股發行價格區間暫定35元∼40元,全案俟呈報主管機關核准後,授權 董事長訂定之。
華德表示,依公司法第267條規定,將保留發行新股總數10%,由 公司員工承購;另計1,350萬股,由原股東依認股基準日股東名簿記 載的持股比例,優先認購,每千股可認購逾158.96股。
車王電28日董事會決議通過透過華德現金增資,預計取得約7,044 張至15萬張,每股價格預計35∼40元,總交易金額預計逾2.53∼5.4 億元不等。
台股近期遭遇「512股災」,盤中創下史上最大跌點,市場信心動搖,不過,在這波股災中,仍有部分個股逆勢上漲。其中,華德動能科技等23檔個股跌幅皆逾一成,但生技股、遠距概念股卻逆勢奮起,成為市場資金避風港。雖然生技及防疫題材概念股僅屬於短線題材熱度焦點,但多數興櫃投資人仍看好公司前景,屬於中長線投資。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建議,投資人應靜觀其變,不必太在意個股波動,待本土疫情趨緩後,可布局基本面亮眼、股價跌深之「委屈股」。
本土疫情增溫,興櫃股「慘綠跳水」,共225檔呈下跌走勢,等於逾八成五個股下挫。證券商德信殺聲最猛烈,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兩成,鋰電池有量科技亦重挫16.32%。智微、葳天、敘豐、華德動能、尚化、力士、秀育等23檔個股跌幅皆逾一成,甚至當中近五成個股4月營收年月雙增,題材利多加持、基本面亮眼者,全都「照殺不誤」。
不過,興櫃市場一片綠油油,生技股、遠距概念股卻逆勢奮起,興櫃12日上漲個股74.19%由生技股包辦,於股災中樂當市場資金避風港。國內基因檢測大廠金萬林、精準醫療廠普生、疫苗國家隊昱厚生技,12日漲幅皆逾四成,昱厚生技不僅股價登歷史新高,最高更飆上88元天價,博錸、敏成、華宇藥也同步大漲逾兩成。
雲端科技、遊戲等「遠距商機股」亦出頭,股王綠界科技,客戶包含知名外送及線上教學平台,股價逆勢抗跌。此外,遊戲廠商樂意傳播12日以每股63元參考價登錄興櫃,興櫃生力軍挾「宅經濟」優勢力抗疫情利空,甫開市暫報73.6元,終場衝上103.5元,以參考價計算漲幅高達64.29%,不受台股殺盤攪局。
法人指出,生技及防疫題材概念股,僅屬於短線題材熱度焦點,惟多數興櫃投資人是看好公司前景、甚至希望能「一路追隨至上市櫃」,屬於中長線投資人,仍建議投資人此時「靜觀其變」,不必太在意個股波動。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疫情變化仍是目前台股漲跌關鍵,不過,預估若後續控制得當,台股短期內仍有望「化險為夷」,建議無論是上市櫃抑或興櫃投資人,持股者不必過度殺低,空手者則建議暫且觀望。待本土疫情趨緩後,可布局基本面亮眼、股價跌深之「委屈股」。至於前段時間之強勢族群,一旦疫情趨緩,股價有望率先回歸主流。
東元電機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與華德動能、承運汽車及創奕能源等業界佼佼者攜手合作,目標將電動車相關營收推升至3億元,並預計明年將翻倍成長。東元董事長邱純枝強調,公司有計劃性地發展車用電動馬達,著眼於「看得見的市場」和「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透過國內電巴國產化政策支持與OEM代工培養,從大型巴士市場切入,逐步擴展至印度、東南亞等市場。 邱純枝透露,機電、能源和空調將成為東元未來三大發展重點。日前,公司三大事業團隊主管亮相,負責機電及自動化事業的協理高飛鳶表示,全球能夠製造大型電巴動力系統的廠商不多,東元今年將推出全新自研自製的動力模組,整合馬達和驅動器,適用於城市和公路交通。此外,中型貨車和小型乘用車市場也在與合作廠商進行測試,目前已有宅配使用的3.5噸貨車投入運營。 東元與華德動能、承運汽車等電動巴士業者的合作,讓華德和承運因訂單增加而擴建新廠。近期,東元在印尼、土耳其、波蘭舉辦線上媒合會,土耳其在工業載具電動化方面發展迅速,而與印度當地最大車廠及亞洲在印度投資的汽車大廠的合作也正在進行中。
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表示,東元是有計畫發展車電馬達,鎖定「看得 到的市場、發展有競爭力商品」,透過電巴國產化的政策支持與OEM 代工培養戰力,從競爭較小的大型巴士切入,把國內市場站穩了,再 切入印度、東南亞等沒有大型車廠、正找尋電動車解決方案的市場。
機電、能源和空調將是未來東元三大重點發展領域,日前三大事業 團隊主管亮相,其中,負責機電及自動化事業的協理高飛鳶表示,全 世界能做大型電巴動力系統的廠商不多,只有大陸、德國等少數廠商 ,今年東元會推出全新百分百從研發到自製、運用於城市和公路、整 合馬達和驅動器的動力模組。此外,中型貨車、小型乘用車都有與合 作廠商在測試,目前已有宅配使用的3.5噸貨車上路。
東元與華德動能、承運汽車及專攻海外市場的創奕能源等電巴業者 都有合作,華德、承運都因訂單大增擴建新廠;此外,近來在印尼、 土耳其、波蘭舉辦線上媒合會,土耳其在工業的載具電動化發展較台 灣快很多;在乘用車方面,與印度當地最大車廠、亞洲在印度投資的 汽車大廠,也都有合作進行中。
台灣老牌馬達製造商東元(1504)與華德動能科技近期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電動巴士動力系統。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兩年內合作生產500套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其中首批30套將在第二季度交付。這項合作意味著東元將自製馬達和驅動器動力模組,並與華德動能科技自主設計的電動巴士底盤和車體結構進行強強聯手,這對於推動電動巴士的國產化是一大步進。 東元公司表示,這30套動力系統是東元自主研發的馬達和驅動器動力模組,而華德動能科技則負責設計和生產電動巴士的底盤和車體結構。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整體性能,也為電動巴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隨著這次合作的進行,東元預計2022年電動車動力系統的業績將有顯著成長。此外,東元也積極拓展電動車供應鏈,與鴻海和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進行合作,並推出車用馬達與驅動器二合一產品,這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商機。 另一方面,大同公司也在積極搶攻電動巴士市場。大同鎖定了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並在馬達工業的基礎上,建立了馬達驅動器的自主設計開發能力。大同表示,與工研院的合作,以及技術轉移的授權,讓公司能夠建立一支專業的研發團隊,為馬達產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在大同的進攻策略中,3月初與唐榮車輛舉行的100組馬達系統國際銷售締約儀式,是公司邁向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唐榮車輛將採購大同IE5超高效率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這將對大同的業務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東元指出,30套動力系統為東元自製的馬達加驅動器動力模組,為華德自主設計生產底盤、車體結構,強強合作,為推動電動巴士國產化邁進一大步。
東元預期2022年電動車動力系統的業績可望明顯成長。鴻海和裕隆合資鴻華先進後,東元也積極打入電動車供應鏈;車用馬達與驅動器二合一產品,獲多家電動車業者合作商機,第3季之後逐步實現。
大同鎖定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研發與製造能力,在馬達工業基礎上,建立馬達驅動器自主設計開發能力。大同表示,結合工研院研發能量,授權技術轉移,建立馬達驅動器研發團隊,為馬達產品共創更高附加價值,開闢新藍海。
大同3月初與唐榮車輛舉行100組馬達系統國際銷售締約儀式,唐榮車輛將採購大同IE5超高效率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
東元電機與華德動能科技攜手,共同邁向電動巴士國產化新篇章!日前,兩大台灣電機製造巨頭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華德動能將向東元採購500套電動巴士動力系統,首批30套預計今年第二季交貨。未來雙方將以電動巴士國產化為目標,並不排除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東元電機表示,這30套動力系統將是台灣生產的自製馬達和驅動器動力模組,能就近為華德提供完整的動力系統產品,並提供在地化售後服務。華德動能則將負責底盤和車體結構的自主設計與生產。 此次合作預計將加速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發展,提升國內整車與關鍵零組件技術能力,並帶動相關供應鏈的發展。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強調,自2018年切入台灣電動大巴供應鏈以來,東元在生產實績及供貨數量上均領先同業,並積極擴大在台灣的智能化生產線投資,全力支持政府電巴國產化及生產在地化。 華德動能科技作為台灣第一家取得自主設計資格的廠家,國產附加率超過60%,並在市場占有率上位居第一。此次與東元的合作,不僅將加速華德動能的發展,也將對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東元表示這30套動力系統為東元自製、在台灣生產的馬達加驅動器 的動力模組,就近提供華德電動大巴完整的動力系統產品,以及在地 售後服務;另底盤、車體結構等則為華德自主設計生產。
東元指出,兩大廠牌的合作案,預料將加速台灣電動巴士產業能量 ,提升國內整車與關鍵零組件技術能力,並帶動相關供應鏈發展,為 推動電動巴士國產化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東元是國內第一家自主設計和製造「馬達和驅動器一體化」的製造 商,今年更延伸開發下一世代緊湊型設計,250kW級電機電控高功率 與高電壓新產品「T Power +」,預計下半年展開實車上機測試。
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表示,東元從2018年起切入台灣電動大巴供應鏈 ,至今不論生產實績及供貨數量皆領先台灣同業,2021年東元持續擴 大在台投資智能化生產線,全力支持政府電巴國產化及生產在地化, 希望藉由和華德動能整車廠的合作,未來以台灣市場的成功經驗,雙 方攜手開拓國際電動巴士的廣大商機。
華德動能是台灣第一家取得自主設計資格廠家,國產附加率超過6 0%,也是台灣率先通過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資格審查的兩家本 土業者之一,近期成長動能強勁,市場占有率居同業第一。
【電動巴士新風潮】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即將迎來新一波發展高潮,預計2030年將全面上路。目前全台行駛的大巴數量超過上萬輛,但電動車僅占500多輛,市場潛力無窮。華德動能科技作為國內電動大巴市場的領先者,正積極把握這股商機。 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黃振聲強調,車體和系統是電動車的核心,特別是「三電」——電池、電機及電控。華德動能科技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研發,與國碩合資成立公司專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並有子公司生產鋰電池系統,不僅整合上下游產業,而且在妥善率和自製率上都有優勢。 隨著電動巴士的普及,政府也積極提供補助,讓客運業者降低成本。黃振聲指出,商用電動車市場更關注性價比,台灣的電動巴士價位適中,且具有高信賴度,外銷競爭力強。 華德動能科技不僅在台灣市場發展,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印尼和印度市場的潛力巨大,華德動能科技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將電動巴士整車設計、主要零部件及動力核心組件輸出,預計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營收。
目前國內電動大巴市場為創奕能源、華德動能及凱勝綠能三強鼎立的局面,創奕能源主打Tron-e品牌,已有上百輛電動巴士行馳於中南部多個縣市。多家客運業者今年計畫擴大採購,數量超過百輛,將帶動創奕營收翻倍成長。
董事長黃振聲表示,車體、系統是電動車的重要組成,稱為「三電」的電池、電機及電控,又是系統的核心,其中又以電池的成本比重近40%最高。創奕多元進行研發布局,與國碩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子公司明創能源生產鋰電池系統用於電動車及儲能系統。Tron-e電動大巴不僅具有上下游整合優勢,妥善率及自製率也居領先。
為加速電動車普及,各國政府都提供補助獎勵。以目前電動大巴售價約千萬,客運業者可獲得633.8萬補助,使實際成本支出接近柴油車。政府希望業者及早自立,未來以不必靠補助,發放補助款從一次給,改為逐年給,祈提升電動巴士的耐用年限,降低平均成本,補助金額也能逐年降低。
黃振聲分析,個人用電動轎車較注重品牌,商用電動車則以性價比為重。中國電動大巴的造價最低,台灣大約高出一至二成,歐美高出2倍;台灣的價位適中,加上高信賴度優勢,具有外銷競爭力,值得大力發展。
創奕推出RESS可充電儲能系統及E-Bus電池系統,也布局海外,多年前前進印尼及印度,逐漸開花結果。印尼的電動大巴市場比台灣大數十倍,創奕與印尼國營公司及印度一家集團企業的合作計畫,輸出電動巴士整車設計、主要零部件及動力核心組件,可望在海外創造高於台灣數倍的營收。(翁永全)
去年底,華德動能科技為欣欣客運交付了16輛電動大巴,這個新車種類已經在欣欣客運的二條路線上服役。華德動能與欣欣客運簽下了22輛的採購大單,另外還有18輛分別交給了淡水客運和指南客運。這意味著去年第四季,華德動能共交付了34輛電動大巴,為公司帶來超過3億元的營收。由於這筆營收全部由母公司車王電認列,華德動能的表現對車王電的營運是一大補強。
欣欣客運也計劃與華德動能合作申請交通部的示範型補助計畫,目標是將台北市的羅斯福幹線上屬於的28輛柴油公車全部換成電動大巴。華德動能已經成為電動大巴市場的最大受益者。雖然電動大巴的造價相對較高,但由於客運路線固定,這一類別的車輛被視為推廣電動車的理想對象。除了電動車和電動機車的熱潮外,電動大巴也是綠色能源和環保工具的重要應用領域。
近幾年來,三陽工業的營運狀況有了顯著提升,在台灣機車市場的市占率快速攀升,目前已經接近三成。三陽工業不僅在機車市場上取得了好成績,還規劃了電動機車的發展版圖。他們轉投資的鋁電池廠預計在今年第三季開始量產。三陽不僅在鋁電池開發上有所投入,還計劃在第三季開始生產電動大巴。在電動車趨勢的推動下,三陽工業成功掌握了這一新的能源發展機遇。
華德動能科技搶先機!首批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資格審查
台灣政府力推電動化政策,預計每年將有超過1,000輛大客車進行汰換,轉型為電動大巴,市場規模上看百億元。車王電子轉投資的華德動能科技,昨日(3日)成功通過「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的資格審查,成為首批取得示範資格的廠家之一,搶得先機。
華德動能科技的成功通過資格審查,意味著該公司將可以參與政府推動的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進一步拓展市場。根據交通部的規劃,台灣將在十年內汰換1萬輛大客車,以電動大巴取而代之,這將為電動大客車市場帶來每年1,000輛的規模,市場潛在商機達百億元。
三陽工業也計劃在今年第三季轉投資的鋁電池量產後,同時投入電動大巴製造,將電動大巴製造納入其事業版圖,這也是對電動大客車市場前景的強烈看好。
交通部為了達成「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去年11月核定發布了「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這項計畫採取兩階段審查方式,並對車輛的自主設計能力、車身、底盤及關鍵零組件、智慧裝置等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華德動能科技取得資格後,將能夠參與補助款申請,每輛車輛最高可領取1,000萬元補助。該公司目標除了在台灣市場發展外,也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根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台灣僅有558輛電動大巴掛牌運行,僅占台灣客運(公車)總數的3.5%。交通部與經濟部共同把關示範型計畫,確保電動大巴的性能與品質,以加速客運業者汰舊換新。
交通部近日宣布,「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計畫」正式啟動,這項計畫讓兩家台灣車輛製造商——華德動能和成運汽車,成功通過資格申請。從此,全台灣的客運業者都可以和這兩家車輛製造商合作,申請電動大巴的補助,每輛最高可獲得1千萬元的補助金。這項計畫的目的是在2022年前完成500輛大客車的汰換,預計投入經費將達50億元。
為了達成行政院2030年客運巴士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交通部特別推出這項示範型計畫。過去,公路總局已有一般型的補助計畫,但補助金額較低,每年只能汰換300輛大客車。而新計畫對國產化的要求更高,購買甲類電動大客車每輛最高補助1千萬元,乙類則是610萬元,兩者都包含12年的維運補助。車輛補助款採分期請領及撥付機制,申請條件包括車隊平均每車年營運里程至少4萬公里、每年班次妥善率至少98%、取得國產化達成度證明文件。
華德動能和成運汽車已經通過資格審核,從即日起,客運業者可以與這兩家公司合作申請補助,並且是隨到隨審。華德動能的股價在3日也因此消息飆漲超過7%。華德動能表示,未來將持續在台灣投資,提升車輛技術與品質,並導入AI智能與自動駕駛系統。此外,華德動能也將開始供應電動底盤車給本土專業車體廠合作打造成車。該公司預計在2022年前,將提供500輛電動大客車給示範型計畫使用,預計經費將在30億至50億元之間。
雖然這項計畫受到業界的熱烈歡迎,但也有一些客運業高層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認為,補貼金額不是一次給足,對客運業的財務壓力很大。此外,電動大客車的價格比柴油大客車高得多,對於一些偏遠路線的客運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再加上疫情對客運業的影響,業者的財務狀況本就吃緊,因此對汰舊換新的腳步會更加保守。
配合行政院2030客運巴士全面電動化目標,交通部對應推出2030年市區客運全面電動化政策,要汰換掉1.6萬輛大客車。公路總局過去即有一般型的補助計畫,一年補助汰換300輛大客車,由於國產化要求較低,每輛補助只有333.8萬元,一年經費編列約10億。
至於新推出示範型計畫,國產化要求較高,購買甲類電動大客車每輛補助最高1千萬、乙類每輛最高610萬,兩者均含12年維運補助,車輛補助款採分期請領及撥付機制,須符合三條件:車隊平均每車年營運里程至少應達4萬公里、每年班次妥善率至少98%、取得國產化達成度證明文件。
交通部說,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已通過車輛業者資格審核,即日起開放各家客運業者與兩家車輛業者合作申請補助,隨到隨審。受此消息激勵,華德動能3日股價漲逾7%,未來會持續在台投資、提升車輛技術與品質、導入各項AI智能與自動駕駛系統,並開始供應電動底盤車給多家本土專業車體廠合作打造成車。華德動能預計2022年前該示範型計畫補助500輛,換算約匡列經費30億∼50億元。官員也透露,2023年起將取消一般型補助,意即2023年起客運業者將只有示範型補助計畫可選擇。
有客運業高層表示,客運業對本次電動大客車補貼政策不甚滿意,因補貼不是一次給足,業者財務壓力很大;二是相較柴油大客車一台200多萬,電動中型巴士一台要價7∼800萬、電動大客車上千萬元,如何支撐部分一天收不到千元的偏遠路線;第三甲類電動大客車補助1千萬看似很多,但車款並非業者所需,現在市面電動大客車選項又少,千萬補助「看得到、吃不到」。況且疫情關係,客運業財務壓力不小,汰舊換新腳步會更保守。
欣欣客運亦規劃與華德動能共同申請交通部示範型補助計畫,將台北市羅斯福幹線所屬的28輛柴油公車,全部汰換為電動大巴,華德動能已是電動大巴市場的最大受惠者。
電動大巴的造價高,但因為客運路線固定,被視為推廣電動車最佳對象。在電動車、電動機車的趨勢之外,電動大巴也是綠能環保工具的重要對象。
三陽工業近幾年營運狀況大幅提升,機車台灣市占率快速拉升,目前已逼近三成,三陽並進一步規劃電動機車版圖,其中轉投資的鋁電池廠預計今年第3季量產。三陽不只對應鋁電池開發電動機車,也規劃第3季投入生產電動大巴,在電動車趨勢潮流帶動下,有效掌握新的能源發展。
三陽工業則計劃今年第3季轉投資的鋁電池量產後,同步投入電動大巴製造,繼汽車、機車之後,將電動大巴納入事業版圖。
台灣的大客車總數約1.6萬輛,政府目標十年內汰換1萬輛以電動大巴替代,依此規劃,每年有1,000輛市場規模,以每輛1,000萬元估算,商機超過百億元,吸引組車廠加入;車王電跨足提供電動大巴電池、電機、電控(三電)與相關機電設備,目標除台灣市場,也要外銷。
為達成「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交通部去年11月17日核定發布「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採先審查車輛業者資格,再審查營運整合計劃的兩階段方式,按該計劃,甲乙類大客運包含維運補助在內,每輛分別最高可領1,000萬及610萬元補助。欲申請補助之客運業者,僅能採購符合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資格廠家之車輛,華德動能取得資格,有助在國內電動大客車市場搶得先機。
根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國內僅558輛電動大巴掛牌運行,占台灣客運(公車)1.6萬輛的3.5%,為加速客運業者汰舊換新,除訂定補助款外,並由交通部與經濟部共同把關示範型計畫,確認車廠具有自主設計能力資格,車身、底盤及關鍵零組件、智慧裝置達到國產化要求等門檻,據以評選出符合資格之廠家,且該計劃要求12年期間必須及時提供營運資料、年營運里程達4萬公里及妥善率高於98%等考核機制,確保電動大巴的性能與品質。
台灣華德動能科技旗下的子公司車王電(1533)再傳佳績!近期,華德動能向欣欣客運交付了16輛電動大巴,這批電動公車將分別投入236區與251區的服務,昨日(28日)也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這筆交易將為華德動能帶來約3億元的營收挹注,對母公司車王電的效益也是不言而喻。 華德動能在上個月與欣欣客運簽下了22輛電動公車的採購大單,總計營收超過2.2億元。今年先交付了16輛,剩下的將在明年上半年全部交付。加上將交付給淡水客運及指南客運的18輛,華德動能今年第4季將交車34輛,營收將達3億元以上,而這筆收入將完全由母公司車王電認列。 未來,欣欣客運計劃與華德動能共同申請交通部的示範型補助計畫,將羅斯福幹線的28輛柴油公車全部汰換為電動公車。車王電與華德動能不僅提供電動大巴,還將提供整體系統的解決方案。 車王電與華德動能還計劃在110年3月底前,在深坑地區建置一座三能(創能、儲能、用能)的示範充電場站。這座充電站將搭配302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每日可產出約150度的綠能電力。充電站將使用車王電子開發的充電機,並配備OCPP功能的充電智慧排程管理系統,能夠根據車輛的所需里程、剩餘電量及排班自動計算並完成充電程序,有效降低台電契約容量並減少人工及電費支出。 欣欣客運這批電動巴士是第二次採購華德動能自主開發設計製造的全新電動巴士。這款巴士在全球同級12米電動公車中,是唯一搭載六段自動變速箱的,適用於全區域地形,耗能最低、重量最輕、爬坡力最強、時速最高,性價比極具國際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