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科科技(未)公司新聞
鋰科科技開展次世代技術的鋰聚合物電池相關事業,和精工電子有限公司(Seiko Instruments Inc.)簽訂長期合作關係。
在雙方的合作中,鋰科科技負責電池材料研發、電池設計與生產製造;SII則負責協助先進電池技術研發、生產設備的開發、品質上的監督控管及品牌行銷。目前雙方已完成市場分析與規劃,並開始打樣製作,預計2013年第三季導入量產。藉由雙方合作,應可在短期內成為全球小容量聚合物電池的領先者。(劉靜君)
在雙方的合作中,鋰科科技負責電池材料研發、電池設計與生產製造;SII則負責協助先進電池技術研發、生產設備的開發、品質上的監督控管及品牌行銷。目前雙方已完成市場分析與規劃,並開始打樣製作,預計2013年第三季導入量產。藉由雙方合作,應可在短期內成為全球小容量聚合物電池的領先者。(劉靜君)
興櫃鋰動力電芯廠鋰科(3301)昨(17)日宣布與日本精工電子有限公司(Seiko Instruments Inc.)簽訂長期全面合作契約,預計明年第3季將量產小容量聚合物電池。據了解,精工電子與鋰科合作技術將使用在醫療保健應用。
電池製造商A123 Systems聲請破產,對歐巴馬執政政府推動電池產業和刺激電動車開發的計畫造成打擊,飛寶動能(4413)亦在缺乏資金下,向法院聲請重整,國內車用鋰電池生產鏈恐受影響。法人指出,國內車用電池廠仍在啟蒙期,產能不大,但因A123事件,將使產業鏈加快與中日聯盟,與歐美市場漸行漸遠。
國內車用鋰電池供應鏈目前仍在初升段,規模不大,多數公司逐步與日本、大陸車廠結盟,提高競爭力;主攻電池的公司目前有正極材料廠長園科、宏瀨;負極材料廠中碳;鋰鐵電池廠新普、冠碩、強德及鋰科;電動車廠則以必翔為主要廠商。
元大經貿基金經理人高豪志指出,年初國內油電雙漲政策,消費者針對物價居高不下的應對措拖帶動出油電混合車熱銷,若油價持續走高,未來油電混合車市場接受度及滲透率將逐年提升;但從產業鏈來看,A123事件,會使電動車供應鏈洗牌,目前國內電動車相關廠商多著墨於車用電池研發製造及高電壓車用電池測試,在品質與技術皆高於大陸廠商且地緣政治較日本及韓國具優勢之下,將有利於切入大陸電動車電池領域。
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表示,電動車的發展是未來趨勢,但必須克服的幾大難題包括:充電站的設置、政府的補貼、價格普及化、良率及安全性等,在無法有效解決下,電動車產業目前仍難有利潤。
國內車用鋰電池供應鏈目前仍在初升段,規模不大,多數公司逐步與日本、大陸車廠結盟,提高競爭力;主攻電池的公司目前有正極材料廠長園科、宏瀨;負極材料廠中碳;鋰鐵電池廠新普、冠碩、強德及鋰科;電動車廠則以必翔為主要廠商。
元大經貿基金經理人高豪志指出,年初國內油電雙漲政策,消費者針對物價居高不下的應對措拖帶動出油電混合車熱銷,若油價持續走高,未來油電混合車市場接受度及滲透率將逐年提升;但從產業鏈來看,A123事件,會使電動車供應鏈洗牌,目前國內電動車相關廠商多著墨於車用電池研發製造及高電壓車用電池測試,在品質與技術皆高於大陸廠商且地緣政治較日本及韓國具優勢之下,將有利於切入大陸電動車電池領域。
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宇衡表示,電動車的發展是未來趨勢,但必須克服的幾大難題包括:充電站的設置、政府的補貼、價格普及化、良率及安全性等,在無法有效解決下,電動車產業目前仍難有利潤。
鋰科科技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為一家以生產電池芯為主之鋰電池公司,目前為台灣之興櫃掛牌公司(3301),主要股東包括,三陽工業,及聯電集團等,該公司在鋰電池這一產業已經營逾11年,生產之鋰電池芯產品備受市場肯定。
鋰科科技公司表示,為求創新與全球市場營運,在日本成立動力鋰電池研發中心,在美國設立行銷據點;為使研發與市場結合,在大陸山東煙台設有萬海電芯製造廠,所生產之電芯產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Power-bank、e-Book、平板電腦,及Ultrabook等3C產品上,以及 E-Bike、E-Boat、EV,與儲能系統之使用。
由於電池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可攜式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 C電子產品漸朝輕、薄、短小與高附加價值功能方向發展,鋰科為因應時代潮流及未來市場需求,除繼續創新3C產品使用之電池芯效能外,將致力於研發高效能動力用大型電池芯產品,供不斷創新與進步的電動遊艇、電動巴士、家庭用儲能系統組、電動機車及電動腳踏車電池組使用,期使台灣及全球社會環境及生活品質更加美好。網址:w ww.lico.com.tw。
鋰科科技公司表示,為求創新與全球市場營運,在日本成立動力鋰電池研發中心,在美國設立行銷據點;為使研發與市場結合,在大陸山東煙台設有萬海電芯製造廠,所生產之電芯產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Power-bank、e-Book、平板電腦,及Ultrabook等3C產品上,以及 E-Bike、E-Boat、EV,與儲能系統之使用。
由於電池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可攜式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 C電子產品漸朝輕、薄、短小與高附加價值功能方向發展,鋰科為因應時代潮流及未來市場需求,除繼續創新3C產品使用之電池芯效能外,將致力於研發高效能動力用大型電池芯產品,供不斷創新與進步的電動遊艇、電動巴士、家庭用儲能系統組、電動機車及電動腳踏車電池組使用,期使台灣及全球社會環境及生活品質更加美好。網址:w ww.lico.com.tw。
由工研院主導推動的國內電動機車E-team行動聯盟發起人會議,於農曆年前假工研院舉行,計有20多家電動機車產業相關業者與會,年後聯盟更積極與地方政府及系統商討論相關營運模式,期望能合力建構台灣優勢電動機車產業。
聯盟發起人工研院顧問李國霖博士指出,此次與會的業者相當踴躍,包括:電動機車廠商的中華 、三陽、山葉、易維特、益通及東庚,電池及元件商的有量、鋰科、統達、新盛力、宏境、天宇、神基、胡連及國陽,交換充電站設備及系統商的中油、見發、城市動力、高達、立德、承德、明緯、華美、量質能、快特及小馬租車,以及共同介面開發與技術推廣之工研院機械所、材化所、產經中心及電檢中心。
李國霖於發起人會議中說明E-team行動聯盟之基本策略:一、以解除消費者疑慮為標的,共同行銷營運驗證E-team之共通產品。
二、以公開、公正、公平之原則,廣納台灣安全性能優越之電動機車產業鏈廠商。
三、初期以共通化之產品,於試點運行達預期成效後,再經審慎確認產品性能可消除使用者疑慮後規格化;最後達到營運服務符合經濟規模後成為量產化商品,降低生產開發成本及提高競爭力;市場自由化後,整體車、電、充、營運規格和商業模式,對外輸出國際各地。
四、由工研院、車測中心、電檢中心等法人執行協助,驗證確認產品性能及可靠度達規範標準,方能運用於E-team運營點。
五、E-team之營運模式,以商業運行營利共享為目標,於工研院「電動車營運與電能補充技術推動聯盟」協助下,期望運營規模可達5萬台以上,力行低碳科技之地方政府,例如:台南、桃園、新竹縣市及台中,合作共同規劃運營先導運行或典範運行。
李國霖說,會後大部份廠商也參觀展示用之雛型系統,提出不少寶貴建議。其中共通接頭,將有4家經由已通過TES認證車廠推薦之國內專業商,投入開發生產。電動機車性能之產業標準及共通動力模組之性能驗證標準,也續排定於年後分組討論。2月中旬將和地方政府及系統商討論運營方式之後,將成立性質如產業合作社分式之商業運營聯盟,共同建立低碳之電動機車環境及永續產業。
聯盟發起人工研院顧問李國霖博士指出,此次與會的業者相當踴躍,包括:電動機車廠商的中華 、三陽、山葉、易維特、益通及東庚,電池及元件商的有量、鋰科、統達、新盛力、宏境、天宇、神基、胡連及國陽,交換充電站設備及系統商的中油、見發、城市動力、高達、立德、承德、明緯、華美、量質能、快特及小馬租車,以及共同介面開發與技術推廣之工研院機械所、材化所、產經中心及電檢中心。
李國霖於發起人會議中說明E-team行動聯盟之基本策略:一、以解除消費者疑慮為標的,共同行銷營運驗證E-team之共通產品。
二、以公開、公正、公平之原則,廣納台灣安全性能優越之電動機車產業鏈廠商。
三、初期以共通化之產品,於試點運行達預期成效後,再經審慎確認產品性能可消除使用者疑慮後規格化;最後達到營運服務符合經濟規模後成為量產化商品,降低生產開發成本及提高競爭力;市場自由化後,整體車、電、充、營運規格和商業模式,對外輸出國際各地。
四、由工研院、車測中心、電檢中心等法人執行協助,驗證確認產品性能及可靠度達規範標準,方能運用於E-team運營點。
五、E-team之營運模式,以商業運行營利共享為目標,於工研院「電動車營運與電能補充技術推動聯盟」協助下,期望運營規模可達5萬台以上,力行低碳科技之地方政府,例如:台南、桃園、新竹縣市及台中,合作共同規劃運營先導運行或典範運行。
李國霖說,會後大部份廠商也參觀展示用之雛型系統,提出不少寶貴建議。其中共通接頭,將有4家經由已通過TES認證車廠推薦之國內專業商,投入開發生產。電動機車性能之產業標準及共通動力模組之性能驗證標準,也續排定於年後分組討論。2月中旬將和地方政府及系統商討論運營方式之後,將成立性質如產業合作社分式之商業運營聯盟,共同建立低碳之電動機車環境及永續產業。
大陸即將推出新能源汽車政策,台灣廠商相當期待,包括新普(6121)、順達科、鋰科、長園科等,正摩拳擦掌布局大陸電動車市場。
近期大陸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發改委聯合公布新政策,要求試點城市研究制訂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鼓勵政策,包括落實免除車牌拍賣和等限制措施。
看好相關市場商機,新普與大陸國營企業中國普天成立合資公司,鎖定當地電動車市場;順達則與台達電合作,開發的鋰電池用在電動車、電動腳踏車和電動工具。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表示,電動摩托車電池將先在台灣布局,其後則在大陸發展;電動腳踏車電池上則以歐洲為主。
宋福祥解釋,踏入電動車輛要有耐心,但現在大陸政策還不明朗,但以全球經濟情勢研判,中國城市發展電動車的可行性與空間最高,城市電動車的發展可期。
新普電動汽車電池則先跟裕隆合作合推納智捷電動汽車,預估未來出貨量有機會達數百輛。新普昨日股價逆勢上漲1元、收180元。
台灣廠商透露,今年下半年以來其實電動車市場並不熱絡,主要是受到今年陸續發生電動車自燃的事件,像是近期在上海就有電動公車自燃的意外,也多少衝擊市場購買電動車的意願。
在大陸去年推出五個試點城市如合肥、上海、杭州、長春等啟動電動車補助方案後,就沒有其他相關推動電動車的政策,因此台灣廠商相當期待這次年底的相關措施。
廠商透露,消費者最在意的就是電動車的售價,若能透過補助壓低電動車的售價,大陸明年電動車的銷售可望進一步成長。
大陸媒體指出,大陸的推出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上海和廣州在內的試點推出停車費、電價和道路通行費等相關政策,推動政府、企業和個人購買、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大陸媒體報導,為配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使用,試點城市要制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無論住宅社區停車位或工作場所停車位的充電站,與新能源車輛配比不得低於1:1。
近期大陸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發改委聯合公布新政策,要求試點城市研究制訂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鼓勵政策,包括落實免除車牌拍賣和等限制措施。
看好相關市場商機,新普與大陸國營企業中國普天成立合資公司,鎖定當地電動車市場;順達則與台達電合作,開發的鋰電池用在電動車、電動腳踏車和電動工具。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表示,電動摩托車電池將先在台灣布局,其後則在大陸發展;電動腳踏車電池上則以歐洲為主。
宋福祥解釋,踏入電動車輛要有耐心,但現在大陸政策還不明朗,但以全球經濟情勢研判,中國城市發展電動車的可行性與空間最高,城市電動車的發展可期。
新普電動汽車電池則先跟裕隆合作合推納智捷電動汽車,預估未來出貨量有機會達數百輛。新普昨日股價逆勢上漲1元、收180元。
台灣廠商透露,今年下半年以來其實電動車市場並不熱絡,主要是受到今年陸續發生電動車自燃的事件,像是近期在上海就有電動公車自燃的意外,也多少衝擊市場購買電動車的意願。
在大陸去年推出五個試點城市如合肥、上海、杭州、長春等啟動電動車補助方案後,就沒有其他相關推動電動車的政策,因此台灣廠商相當期待這次年底的相關措施。
廠商透露,消費者最在意的就是電動車的售價,若能透過補助壓低電動車的售價,大陸明年電動車的銷售可望進一步成長。
大陸媒體指出,大陸的推出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上海和廣州在內的試點推出停車費、電價和道路通行費等相關政策,推動政府、企業和個人購買、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大陸媒體報導,為配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使用,試點城市要制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無論住宅社區停車位或工作場所停車位的充電站,與新能源車輛配比不得低於1:1。
鋰元素材料廠鋰科(3301)昨(15)日與中國奧新汽車簽署長達5年的合作協議書,全面提供奧新生產電動車所需電池。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及奧新總經理史踐表示,奧新為中國少數取得「電動汽車生產許可」的業者,預計在明年將電動車正式商品化,在中國「十二五規劃」極力推行電動車的趨勢下,奧新目標是在5年內將達到8萬至10萬輛電動車的銷售量。
奧新總經理史踐表示,取得中國「電動汽車生產許可」後,將可不限產能生產純電動車,公司也自行設計電動車專用底盤,可較一般電動車減少50%的重量。
鋰科表示,公司目前正極材料月產能為80噸,電池芯1.5至2安石月產能為50萬顆,電池模組煙台廠月產能12至15萬顆、深圳廠單月產能70至80萬顆。
於貽勳表示,公司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於中國江蘇設廠生產6,000至7,000坪的電池芯廠房,初期規畫月產能將達30萬千瓦石,而電池模組部分也計畫在2012下半年與奧新合資成立廠房,生產30至40千瓦石的電池模組,初期年產能規畫將達1萬噸,除全面提供奧新電動汽車生產外,也不排除提供第三方電動車製造商。
鋰科於今年10月24日辦理2億元的現金增資,用於購買機器設備及投資海外事業等,公司增資後股本為12.5億元。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及奧新總經理史踐表示,奧新為中國少數取得「電動汽車生產許可」的業者,預計在明年將電動車正式商品化,在中國「十二五規劃」極力推行電動車的趨勢下,奧新目標是在5年內將達到8萬至10萬輛電動車的銷售量。
奧新總經理史踐表示,取得中國「電動汽車生產許可」後,將可不限產能生產純電動車,公司也自行設計電動車專用底盤,可較一般電動車減少50%的重量。
鋰科表示,公司目前正極材料月產能為80噸,電池芯1.5至2安石月產能為50萬顆,電池模組煙台廠月產能12至15萬顆、深圳廠單月產能70至80萬顆。
於貽勳表示,公司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於中國江蘇設廠生產6,000至7,000坪的電池芯廠房,初期規畫月產能將達30萬千瓦石,而電池模組部分也計畫在2012下半年與奧新合資成立廠房,生產30至40千瓦石的電池模組,初期年產能規畫將達1萬噸,除全面提供奧新電動汽車生產外,也不排除提供第三方電動車製造商。
鋰科於今年10月24日辦理2億元的現金增資,用於購買機器設備及投資海外事業等,公司增資後股本為12.5億元。
消費性電子暨人機介面專欄─大陸積極推展電動車 台灣鋰電池產業蓄勢待發
2011年3月,浙江台州有139名居民被查出血鉛超標;5月,廣東紫金縣有45名居民血鉛超標,其中有44名是未成年。接二連三的鉛污染事件都是由鉛酸蓄電池企業所引起,大陸各地開始對鉛酸蓄電池產業做大規模的停業整頓,但是日益龐大的電動車產業不能因蓄電池短缺而停擺,這時安全又環保的鋰電池就成了大陸政府首要的推展目標。
不可否認的,電動車市場目前還是以鉛酸電池為市佔大宗,原因在於鉛酸電池比鋰電池更便宜,大多數的消費者仍以價格為選購電動車的主要考量。鉛酸電池雖然比鋰電池便宜,但耐用度差、且使用壽命短,隨著鋰電池技術越來越完善,兩者價差將越來越小,況且,鋰電池可以重複回收的特性,比較能符合電動車節能環保的形象,相信未來鋰電池在電動車的運用上會有爆發性的成長,市場預估,2020年電動車市場對於鋰電池的出貨將佔鋰電池總出貨量的28%。
放大
[放大圖片]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
擁有鋰電池上中下游之技術能力的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鋰電池由於2011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熱潮帶動了強勁需求,不過目前3C消費性電池的毛利很低,市場日趨飽和,所以鋰科轉而研發還未完全打開市場的車用鋰電池。
在研發車用鋰電池的過程中,是需要「燒」掉很多資金的,很多人笑這位董事長很傻,畢竟電動車產業還未開始大肆蓬勃發展,甚至不知道要等到多少年後,但是目前車用鋰電池的毛利很高,董事長看好未來會有爆炸性的成長空間,所以鋰科隨時準備因應市場龐大需求的來臨,並期待能達到「3年不開張,開張吃30年」的目標。
車用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一般以鋰鐵、鋰錳、鋰鈷及三元系(鋰鎳鈷)為主,究竟何種材料較適合且具競爭力呢?目前市場還未有定論。可確定的是,大陸的車廠是一面倒的使用鋰鐵電池,如比亞迪,原因在於鋰鐵電池的安全性高,壽命是普通鋰電池的4~5倍,但是鋰鐵電池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且技術研發純熟,難以再突破,未來電動車在考慮流線型的設計下,有很大的限制。
反觀鋰科不採以鋰鐵為材料的動力電池組,而是投入偏日韓的三元系材料,三元系電池在功率密度及價格都具有優勢,舉凡克萊斯勒、BMW都是使用者。於貽勳說,三元系電池有很大的研發空間,且製作良率高、品質具一致性,進而能大幅降低成本,且又較鋰鐵電池輕巧,未來的前景看好。
自2011年6月1日起,大陸在5個試點城市(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純電動車最高可補助人民幣6萬元。此外,大陸在10年內將投入人民幣1,000億元,讓大陸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500萬輛,居全球第1。由於電動車在大陸的推展快速,於貽勳強調,大陸對於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具有效率,鋰科就是以大陸為發展起點,進而推展歐美。
節能減碳是不滅的話題,台灣的車用鋰電池廠商,不管是進軍何種材料技術,只要能在安全性、使用壽命、功率密度、成本等因素上說服各個電動車廠,就能趕搭這一波電動車熱潮。
2011年3月,浙江台州有139名居民被查出血鉛超標;5月,廣東紫金縣有45名居民血鉛超標,其中有44名是未成年。接二連三的鉛污染事件都是由鉛酸蓄電池企業所引起,大陸各地開始對鉛酸蓄電池產業做大規模的停業整頓,但是日益龐大的電動車產業不能因蓄電池短缺而停擺,這時安全又環保的鋰電池就成了大陸政府首要的推展目標。
不可否認的,電動車市場目前還是以鉛酸電池為市佔大宗,原因在於鉛酸電池比鋰電池更便宜,大多數的消費者仍以價格為選購電動車的主要考量。鉛酸電池雖然比鋰電池便宜,但耐用度差、且使用壽命短,隨著鋰電池技術越來越完善,兩者價差將越來越小,況且,鋰電池可以重複回收的特性,比較能符合電動車節能環保的形象,相信未來鋰電池在電動車的運用上會有爆發性的成長,市場預估,2020年電動車市場對於鋰電池的出貨將佔鋰電池總出貨量的28%。
放大
[放大圖片]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
擁有鋰電池上中下游之技術能力的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鋰電池由於2011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熱潮帶動了強勁需求,不過目前3C消費性電池的毛利很低,市場日趨飽和,所以鋰科轉而研發還未完全打開市場的車用鋰電池。
在研發車用鋰電池的過程中,是需要「燒」掉很多資金的,很多人笑這位董事長很傻,畢竟電動車產業還未開始大肆蓬勃發展,甚至不知道要等到多少年後,但是目前車用鋰電池的毛利很高,董事長看好未來會有爆炸性的成長空間,所以鋰科隨時準備因應市場龐大需求的來臨,並期待能達到「3年不開張,開張吃30年」的目標。
車用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一般以鋰鐵、鋰錳、鋰鈷及三元系(鋰鎳鈷)為主,究竟何種材料較適合且具競爭力呢?目前市場還未有定論。可確定的是,大陸的車廠是一面倒的使用鋰鐵電池,如比亞迪,原因在於鋰鐵電池的安全性高,壽命是普通鋰電池的4~5倍,但是鋰鐵電池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且技術研發純熟,難以再突破,未來電動車在考慮流線型的設計下,有很大的限制。
反觀鋰科不採以鋰鐵為材料的動力電池組,而是投入偏日韓的三元系材料,三元系電池在功率密度及價格都具有優勢,舉凡克萊斯勒、BMW都是使用者。於貽勳說,三元系電池有很大的研發空間,且製作良率高、品質具一致性,進而能大幅降低成本,且又較鋰鐵電池輕巧,未來的前景看好。
自2011年6月1日起,大陸在5個試點城市(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純電動車最高可補助人民幣6萬元。此外,大陸在10年內將投入人民幣1,000億元,讓大陸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500萬輛,居全球第1。由於電動車在大陸的推展快速,於貽勳強調,大陸對於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具有效率,鋰科就是以大陸為發展起點,進而推展歐美。
節能減碳是不滅的話題,台灣的車用鋰電池廠商,不管是進軍何種材料技術,只要能在安全性、使用壽命、功率密度、成本等因素上說服各個電動車廠,就能趕搭這一波電動車熱潮。
針對動力鋰電池的市場布局,鋰科(3301)董事長於貽勳昨(29)日表示,規劃在2012年上半年投資約10億元,於中國安徽設立新的電池芯與電池模組生產線,以因應當地車用電池市場。
於貽勳表示,鋰科布局大陸車用電池市場,分別與中國電動車補助城市的車廠或儲能設備廠合作,包含合肥的江淮汽車,以及上海上海電氣集團、中科院旗下的深江電動車公司等。
於貽勳表示,鋰科布局大陸車用電池市場,分別與中國電動車補助城市的車廠或儲能設備廠合作,包含合肥的江淮汽車,以及上海上海電氣集團、中科院旗下的深江電動車公司等。
鋰鐵電池廠鋰科科技(3301)28日股東會通過申請上市案,預計明年下半年由興櫃轉上市。鋰科今年9月將募資,其中規劃Q4斥資3,000萬元增設電池芯及組裝生產線。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表示,公司目前以強化電池芯業務及提升電池芯營收比重為目標,與去年相比,公司已將電池芯營收比重提升至40%以上,預計年底超過5成,並與中國上海電氣集團共同開發材料及開拓中國地區電動車市場。
法人則估計,該公司今年的營收將與去年的13億元略同,唯今年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表示,公司目前以強化電池芯業務及提升電池芯營收比重為目標,與去年相比,公司已將電池芯營收比重提升至40%以上,預計年底超過5成,並與中國上海電氣集團共同開發材料及開拓中國地區電動車市場。
法人則估計,該公司今年的營收將與去年的13億元略同,唯今年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
鋰科科技公司4月14日與上海電氣集團公司舉行推動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簽約儀式,由上海東部科技轉化公司見證,鋰科科技未來將投入研發及生產高品質、低成本的動力鋰電池等儲能產品,結合三方資源,以拓展全球電動車市場。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在鋰電池上游正極材料的研發、中游電芯製程上的設計已累積自主技術,在客製化設計能力上極具競爭力。因此,雙方合作,有利推動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也符合中國政府十二•五規劃中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計畫。
上海電氣集團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建民表示,到2020年中國大陸能源發電裝機將達29億千瓦,其中,風電預計1.5 億千瓦。按儲能規模搭配風電裝機容量20%計算,2020年風電所需儲能電池容量就達3萬MW,因此,鋰電池做為規模儲能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在電動汽車方面,預估到2012年中國大陸將有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形成10億安時的車用單體動力電池生產能力,大陸汽車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可達100億元,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達490多億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全球車用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超過2,000億元。
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市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將與鋰科科技在上海合作成立先進儲能電池研發實驗室,以動力鋰電池研發為主,為動力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創新提供支援,並兼顧市場需求。上海電氣集團預計今年下半年與鋰科科技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滿足未來三至五年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龐大需求。
在推進電動車用動力鋰電電池產品開發的同時,上海電氣今年將啟動鋰電儲能示範專案建設,結合集團現有風電產業推進大容量鋰電池在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等)並網儲能的應用示範,推動鋰電池在電動車充電站的應用示範,屆時將以鋰科科技的大容量鋰電池做為推廣產品。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在鋰電池上游正極材料的研發、中游電芯製程上的設計已累積自主技術,在客製化設計能力上極具競爭力。因此,雙方合作,有利推動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也符合中國政府十二•五規劃中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計畫。
上海電氣集團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建民表示,到2020年中國大陸能源發電裝機將達29億千瓦,其中,風電預計1.5 億千瓦。按儲能規模搭配風電裝機容量20%計算,2020年風電所需儲能電池容量就達3萬MW,因此,鋰電池做為規模儲能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在電動汽車方面,預估到2012年中國大陸將有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形成10億安時的車用單體動力電池生產能力,大陸汽車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可達100億元,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達490多億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全球車用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超過2,000億元。
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市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將與鋰科科技在上海合作成立先進儲能電池研發實驗室,以動力鋰電池研發為主,為動力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創新提供支援,並兼顧市場需求。上海電氣集團預計今年下半年與鋰科科技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滿足未來三至五年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龐大需求。
在推進電動車用動力鋰電電池產品開發的同時,上海電氣今年將啟動鋰電儲能示範專案建設,結合集團現有風電產業推進大容量鋰電池在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等)並網儲能的應用示範,推動鋰電池在電動車充電站的應用示範,屆時將以鋰科科技的大容量鋰電池做為推廣產品。
台灣首屆國際電動車大展昨(14)日於世貿一館開跑,鋰科(3301)董事長於貽勳與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長黃建民簽約,結合雙方專長共同合作發展動力電池,預計下半年將建廠完成搶攻中國大陸國內儲能與電動車市場,上海電氣預計未來3年將大量投資在此合作案已發展儲能設備與電動車。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由於上海電氣在上海擁有市場優勢,而鋰科擁有鋰鐵電池一貫化的生產技術,兩者合作將可加速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
於貽勳表示,鋰科目前電芯產能為40至50萬顆,今年辦理現金增資後,產能將可再擴增1倍之多,營業額也將由去年的12億元,在深圳及山東廠產能擴充下,預估今年營收將擴增至27億元,成長率高達1倍以上,公司也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至於上海廠將從山東廠移轉技術,預計將於下半年正式出貨。同時鋰科也已與中國大陸央企江淮汽車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產品生產線。
上海電氣集團為中國500強企業之一,上海東部科技轉化有限公司夏紅根總經理於簽約儀式中表示,中國「十二五計畫」中的新能源政策,將大力發展電動車市場,並預估中國大陸電池產能將從2009年的900GWh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4,000GWh。
興櫃公司正極材料廠宏瀨(3616)表示,該公司的產品特色為3D網狀結構導電態,乃藉由碳網路傳輸電力,可有效提升電力放送接近理論克電容量極限,理論克電容量極限為169毫安石,宏瀨藉由此技術可上達150毫安石。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由於上海電氣在上海擁有市場優勢,而鋰科擁有鋰鐵電池一貫化的生產技術,兩者合作將可加速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
於貽勳表示,鋰科目前電芯產能為40至50萬顆,今年辦理現金增資後,產能將可再擴增1倍之多,營業額也將由去年的12億元,在深圳及山東廠產能擴充下,預估今年營收將擴增至27億元,成長率高達1倍以上,公司也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至於上海廠將從山東廠移轉技術,預計將於下半年正式出貨。同時鋰科也已與中國大陸央企江淮汽車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產品生產線。
上海電氣集團為中國500強企業之一,上海東部科技轉化有限公司夏紅根總經理於簽約儀式中表示,中國「十二五計畫」中的新能源政策,將大力發展電動車市場,並預估中國大陸電池產能將從2009年的900GWh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4,000GWh。
興櫃公司正極材料廠宏瀨(3616)表示,該公司的產品特色為3D網狀結構導電態,乃藉由碳網路傳輸電力,可有效提升電力放送接近理論克電容量極限,理論克電容量極限為169毫安石,宏瀨藉由此技術可上達150毫安石。
鋰科科技與上海電氣集團於2011年4月14日舉行「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簽約」記者會,由鋰科董事長於貽勳、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院長黃建民、上海東部成果轉化總經理夏紅根共同到場見證。
此合作案,主要因應大陸的儲能市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儲能、充電站儲能設備)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雙方將在上海成立儲能電池實驗室,主要研發動力鋰電池,為動力鋰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提供後續支援。
鋰科預計在2011年下半年與上海電氣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預估投入約人民幣4億元,做大型生產線規劃,以滿足大陸或海外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龐大需求。根據於貽勳表示,鋰科目前在山東的生產線,產能爆滿,計畫至上海、安徽增加生產線,而產量也將擴充至少1倍以上。
放大
[放大圖片]
左起同濟大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力生、鋰科副董事長蔣光澤、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黃建民、鋰科董事長於貽勳、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所長葉儉、上海東部科技轉化總經理夏紅根。
黃建民說,大陸目前在電動汽車開發面臨一些問題有待突破,尤其在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欠缺電池管理系統與產品之間的系統整合,電池材料供應商與電池企業之間缺少技術上的合作。上海電氣集團與鋰科科技的合作,剛好可彌補大陸電池技術研發方面的問題,相信雙方合作可發揮加乘效果。
除了推動電動車用動力鋰電池的開發,上海電氣集團2011年將啟動鋰電池儲能示範專案建設,結合上海電氣現有風電產業推進大容量鋰電池在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等)並網儲能的應用示範。由於新能源發電存在間歇性和不穩定性,而儲能是協調新能源電源並網的重要手段,是大規模新能源發展和智慧電網建設的必要環節。
於貽勳提到,世界各國積極推動乾淨能源,使得風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儲能電池成為目前最發燒的產品,誰能掌握產品開發的先機,就是大贏家。上海電氣集團是大陸3大發電設備製造商之一,其在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今與鋰科的合作,將有助於鋰科在儲能電池的規格開發與系統建置。
夏紅根表示,日本「311地震」引發了各國政府對能源需求的再省思,因此鋰科與上海電氣的合作案將朝向儲能設備來發展,將生產大型儲能之鋰電池,使用於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儲能之上,所以「鋰科與上海電氣的合作是完美結合」。
此合作案,主要因應大陸的儲能市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儲能、充電站儲能設備)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雙方將在上海成立儲能電池實驗室,主要研發動力鋰電池,為動力鋰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提供後續支援。
鋰科預計在2011年下半年與上海電氣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預估投入約人民幣4億元,做大型生產線規劃,以滿足大陸或海外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龐大需求。根據於貽勳表示,鋰科目前在山東的生產線,產能爆滿,計畫至上海、安徽增加生產線,而產量也將擴充至少1倍以上。
放大
[放大圖片]
左起同濟大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力生、鋰科副董事長蔣光澤、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黃建民、鋰科董事長於貽勳、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所長葉儉、上海東部科技轉化總經理夏紅根。
黃建民說,大陸目前在電動汽車開發面臨一些問題有待突破,尤其在電池技術研發方面,欠缺電池管理系統與產品之間的系統整合,電池材料供應商與電池企業之間缺少技術上的合作。上海電氣集團與鋰科科技的合作,剛好可彌補大陸電池技術研發方面的問題,相信雙方合作可發揮加乘效果。
除了推動電動車用動力鋰電池的開發,上海電氣集團2011年將啟動鋰電池儲能示範專案建設,結合上海電氣現有風電產業推進大容量鋰電池在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等)並網儲能的應用示範。由於新能源發電存在間歇性和不穩定性,而儲能是協調新能源電源並網的重要手段,是大規模新能源發展和智慧電網建設的必要環節。
於貽勳提到,世界各國積極推動乾淨能源,使得風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儲能電池成為目前最發燒的產品,誰能掌握產品開發的先機,就是大贏家。上海電氣集團是大陸3大發電設備製造商之一,其在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今與鋰科的合作,將有助於鋰科在儲能電池的規格開發與系統建置。
夏紅根表示,日本「311地震」引發了各國政府對能源需求的再省思,因此鋰科與上海電氣的合作案將朝向儲能設備來發展,將生產大型儲能之鋰電池,使用於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儲能之上,所以「鋰科與上海電氣的合作是完美結合」。
聯電(2303)、三陽工業(2206)合力投資的興櫃鋰電池廠鋰科(3301)昨(14)日與上海電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雙方下半年將共組公司,攜手挺進大陸電動車產業。
上海電氣集團為大陸500強企業之一,在香港以H股上市,集團旗下有各項輸配電等重機電製造企業,新營運策略將朝風力及太陽能等除能設備發展。
鋰科指出,三方合作主要因應大陸國內儲能市場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鋰科與上海電器將建立實驗室,並於下半年成立合資公司,為建立大型生產線作準備,全面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指出,合資公司下半年成立,資本額為4 億人民幣,股權尚在協調,雙方可能各持半數股權;於貽勳表示,預計今年將在合肥及上海設置電池芯廠。
據中國大陸政府統計,去年中國汽車登記數達7,000萬台,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對石油的依賴,其十二五計畫,有新能源政策,在中國境內25個城市,引進環保車、充電站及電池交換站等設備。
鋰科在山東煙台廠區,主要生產3C產品的電池芯與電池組,去年營收超過12億元,仍處虧損,今年在電池芯大量出貨後,營收將拉升至27億元,在營收規模放大後,有機會達損益兩平。
鋰科預計年底前送件申請上市,明年第一季掛牌交易;主要股東包括三陽工業及聯電,設在深圳佳揚鋰電池組裝廠、煙台萬海電芯廠與凱德鋰電池組裝廠,為發展電動車市場,鋰科在日本也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在美國設立海外營銷中心。
上海電氣集團為大陸500強企業之一,在香港以H股上市,集團旗下有各項輸配電等重機電製造企業,新營運策略將朝風力及太陽能等除能設備發展。
鋰科指出,三方合作主要因應大陸國內儲能市場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鋰科與上海電器將建立實驗室,並於下半年成立合資公司,為建立大型生產線作準備,全面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
鋰科董事長於貽勳指出,合資公司下半年成立,資本額為4 億人民幣,股權尚在協調,雙方可能各持半數股權;於貽勳表示,預計今年將在合肥及上海設置電池芯廠。
據中國大陸政府統計,去年中國汽車登記數達7,000萬台,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對石油的依賴,其十二五計畫,有新能源政策,在中國境內25個城市,引進環保車、充電站及電池交換站等設備。
鋰科在山東煙台廠區,主要生產3C產品的電池芯與電池組,去年營收超過12億元,仍處虧損,今年在電池芯大量出貨後,營收將拉升至27億元,在營收規模放大後,有機會達損益兩平。
鋰科預計年底前送件申請上市,明年第一季掛牌交易;主要股東包括三陽工業及聯電,設在深圳佳揚鋰電池組裝廠、煙台萬海電芯廠與凱德鋰電池組裝廠,為發展電動車市場,鋰科在日本也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在美國設立海外營銷中心。
鋰科科技公司4月14日與上海電氣集團在台北世貿一館第二會議室舉行「推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簽約儀式」,由上海東部科技轉化公司見證,共同建立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合作。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的合作是鋰科進入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里程碑,也是鋰科奠定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基石。雙方看見大陸政府的「十二•五規畫」將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做為新型戰略型產業,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美國歐巴馬總統設定2015年美國電動車輛數將達100萬輛;德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約72,500輛;英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將超過10萬輛;日本富士經濟表示,未來五年EV市場會有90倍的成長。全球未來五年(2011-2015年)鋰電池需求量將達576萬Pack。
鑑於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及台灣均將推展電動車市場做為今後五至十年的產業發展與國策方針,致力於推進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的發展與合作。而電動車的心臟--鋰電池更是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重中之重,因此,此合作案,即在宣示鋰科將來能研發及生產高品質、低成本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全球電動車使用。
此合作案是因應大陸國內儲能市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儲能、充電站儲能設備)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所提出的合作案。鋰科提供自主知識產權做為合作項目,舉凡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科研設備等,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市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則提供場地、技術人員及相關檢測設備做為合作項目;雙方以此利基共建大陸一流實驗室,為動力鋰電池快速產業化,及持續創新提供支援。此實驗室業務範圍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技術服務、產業培育,及中間研發過程的試生產等。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在今年上半年建立實驗室後,將於下半年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為建立大型生產線做準備,以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供應大陸或全球電動車及儲能設備市場需求。
鋰科科技公司電話(02)2211-6288,網址:www.lico.com.tw。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的合作是鋰科進入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里程碑,也是鋰科奠定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基石。雙方看見大陸政府的「十二•五規畫」將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做為新型戰略型產業,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美國歐巴馬總統設定2015年美國電動車輛數將達100萬輛;德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約72,500輛;英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將超過10萬輛;日本富士經濟表示,未來五年EV市場會有90倍的成長。全球未來五年(2011-2015年)鋰電池需求量將達576萬Pack。
鑑於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及台灣均將推展電動車市場做為今後五至十年的產業發展與國策方針,致力於推進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的發展與合作。而電動車的心臟--鋰電池更是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重中之重,因此,此合作案,即在宣示鋰科將來能研發及生產高品質、低成本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全球電動車使用。
此合作案是因應大陸國內儲能市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儲能、充電站儲能設備)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所提出的合作案。鋰科提供自主知識產權做為合作項目,舉凡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科研設備等,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市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則提供場地、技術人員及相關檢測設備做為合作項目;雙方以此利基共建大陸一流實驗室,為動力鋰電池快速產業化,及持續創新提供支援。此實驗室業務範圍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技術服務、產業培育,及中間研發過程的試生產等。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在今年上半年建立實驗室後,將於下半年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為建立大型生產線做準備,以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供應大陸或全球電動車及儲能設備市場需求。
鋰科科技公司電話(02)2211-6288,網址:www.lico.com.tw。
鋰科科技於2011年4月14日與上海電氣集團舉行「推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簽約儀式」記者會,上海東部科技轉化為見證方,雙方結合專長共同發展動力鋰電池。近年因氣候變遷及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各國政府均將新能源汽車技術及電動車市場作為首要的產業規劃,由於發展電動車的核心關鍵在於電池技術,故鋰電池的技術和研發就很重要;因此,記者會上,鋰科即宣示將投入研發及生產高品質、低成本之動力鋰電池等儲能產品,結合三邊資源,拓展全球電動車市場。
共建動力電池研發實驗室及成立合資公司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的合作案,是因應大陸儲能市場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鋰科提供知識產權作為合作項目,舉凡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科研設備等;上海電氣集團則提供場地、技術人員及檢測設備等作為合作項目;雙方將共建一個大陸先進儲能電池實驗室,目的是將動力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提供後續支援,並兼顧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
放大
[放大圖片]
25KWh電池組具有高容量、輕薄、高效率等優點。
放大
[放大圖片]
25KWh電池組規格表。
設立實驗室後,雙方將計劃開設一家合資公司,並設置大型生產線,以全面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上海電氣集團預計未來3年將投資高額人民幣於儲能設備與電動車方面的合資建案上。
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與研發能力
鋰科於2011年台灣國際電動車展上發表25KWh電池組,可運用在電動汽車、電動巴士及各類以電池驅動的設備,電池內部具有高效率電池芯及電池管理系統,將電池模組及電動車輛(EV、E-Bus)做緊密的連結及控制;另外,鋰科還首度引進以下技術與新產品結合:
1.高電容量的鋰電池正極材料。
2.全自動的生產設備。
3.完備的電池控制系統(BMS):(1)監測每一個電池的電壓溫度及健康狀況;(2)精準估算殘存的能量及行駛距離;(3)模組化設備可整體考量安全性、生產性、維修性;(4)低溫環境中,電池透過heating system保有完整功能。
發展鋰電池具有能源與綠能雙優點,各種交通工具及儲能設備(如太陽能、風力)都需要電池來儲能。鋰科為求創新及技術突破,積極與產官學界合作,舉凡跟上海電氣集團的結合發展、與中研院及暨南大學的研究計畫,皆期盼能為台灣的鋰電池產業和環保盡一份心力。
共建動力電池研發實驗室及成立合資公司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的合作案,是因應大陸儲能市場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鋰科提供知識產權作為合作項目,舉凡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科研設備等;上海電氣集團則提供場地、技術人員及檢測設備等作為合作項目;雙方將共建一個大陸先進儲能電池實驗室,目的是將動力電池快速產業化與持續提供後續支援,並兼顧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
放大
[放大圖片]
25KWh電池組具有高容量、輕薄、高效率等優點。
放大
[放大圖片]
25KWh電池組規格表。
設立實驗室後,雙方將計劃開設一家合資公司,並設置大型生產線,以全面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上海電氣集團預計未來3年將投資高額人民幣於儲能設備與電動車方面的合資建案上。
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與研發能力
鋰科於2011年台灣國際電動車展上發表25KWh電池組,可運用在電動汽車、電動巴士及各類以電池驅動的設備,電池內部具有高效率電池芯及電池管理系統,將電池模組及電動車輛(EV、E-Bus)做緊密的連結及控制;另外,鋰科還首度引進以下技術與新產品結合:
1.高電容量的鋰電池正極材料。
2.全自動的生產設備。
3.完備的電池控制系統(BMS):(1)監測每一個電池的電壓溫度及健康狀況;(2)精準估算殘存的能量及行駛距離;(3)模組化設備可整體考量安全性、生產性、維修性;(4)低溫環境中,電池透過heating system保有完整功能。
發展鋰電池具有能源與綠能雙優點,各種交通工具及儲能設備(如太陽能、風力)都需要電池來儲能。鋰科為求創新及技術突破,積極與產官學界合作,舉凡跟上海電氣集團的結合發展、與中研院及暨南大學的研究計畫,皆期盼能為台灣的鋰電池產業和環保盡一份心力。
興櫃電池廠鋰科(3301)將於本周與中國華東最大電力公司「上海電氣」結盟,共建上海實驗室及成立合資企業,以配合中國補助政策擴大試點,單就風力發電一年900兆瓦的儲電量,每1兆瓦即需要150萬美元來計算,鋰科的營收成長相當具有爆發力。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中國大陸將是未來最重要的電動車市場,下周與「上海電氣」的簽約儀式,將結合雙方材料、設備製造及人才,力求成為中國電動車的電池市場主要供應商。「上海電氣」與中國政府企業「上海汽車」關係密切,在既定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面對石油危機及節能的力量更大,今年重要試點城市電動車市場可望再增2至3倍,而中國今年電動車最少將再增加50,000台。
鋰科動力鋰電池已進入小批量產,以1台1至2萬美元的大型25KWh電池為主產品線,月產能已達20至30台,小型的4.7KWh電池月產能也達百台以上,生產技術已經相當純熟。於貽勳表示,此簽約將確立中國戰略夥伴,將馬上投入小批量產計畫,並於明年建廠擴大量產。
電動車為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眾多上市公司及集團紛紛投入鋰電池市場,包括電池大廠新普、加百裕、順達、台達電等,而宏碁集團投資的宏瀨、中橡集團的能元、中電轉投資的冠碩、台塑集團的長園、大同集團的尚志等也有佈局,而其中又以聯電集團投資鋰電池範圍最大,包括鋰科、冠碩、能元等,顯示台灣各大企業看好鋰鐵電池工業的潛力。
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表示,中國大陸將是未來最重要的電動車市場,下周與「上海電氣」的簽約儀式,將結合雙方材料、設備製造及人才,力求成為中國電動車的電池市場主要供應商。「上海電氣」與中國政府企業「上海汽車」關係密切,在既定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面對石油危機及節能的力量更大,今年重要試點城市電動車市場可望再增2至3倍,而中國今年電動車最少將再增加50,000台。
鋰科動力鋰電池已進入小批量產,以1台1至2萬美元的大型25KWh電池為主產品線,月產能已達20至30台,小型的4.7KWh電池月產能也達百台以上,生產技術已經相當純熟。於貽勳表示,此簽約將確立中國戰略夥伴,將馬上投入小批量產計畫,並於明年建廠擴大量產。
電動車為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眾多上市公司及集團紛紛投入鋰電池市場,包括電池大廠新普、加百裕、順達、台達電等,而宏碁集團投資的宏瀨、中橡集團的能元、中電轉投資的冠碩、台塑集團的長園、大同集團的尚志等也有佈局,而其中又以聯電集團投資鋰電池範圍最大,包括鋰科、冠碩、能元等,顯示台灣各大企業看好鋰鐵電池工業的潛力。
繼英格爾(8287)與普天集團合作後,央企概念股已然成形。目前快馬加鞭的合作案有中海油子公司天津新力神與強茂攜手、上海電器集團與士電集團鋰科合作合資子公司,鎖定中國十二五新能源商機,跨出兩岸合資第一步。
法人指出,央企概念股儼然成為市場新興族群,其相關效益若能發揮,對股價及基本面將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中海油及上海電器均在香港及上海A股均有掛牌,市值均超過新台幣兆元產業,其中中海油一度還吸引美國股神巴菲特入股。強茂集團與士電集團跳脫以往海峽兩岸的合作模式,而是直接與中國央企級企業合作,搶下了十二五商機優先權。
強茂透過子公司強德電能,與大陸電池大廠天新力神電池公司合資,成立天津力強公司,鎖定十二五的新能源商機;此外,士電集團亦將與上海電器集團簽約,合資子公司,並且引進上海科委為股東成員,同樣也鎖定十二五的新能源商機。
業者指出,中國央企公司僅有155家,但為中國企業的中流砥柱,由於十二五計劃中不少獨厚中國企業的商機,為了搶攻中國商機,相關LED、機殼、電源供應商外加電池相關廠全力展開與中國央企合資合作的契機。
目前已與中國央企合作的公司包括晶電、新世紀、東貝、新普、巨騰、華興,不但出現央企大訂單,並有機會與央企攜手合作,成為央企概念新題材。
英格爾於去年2月5日與中國普天簽約,成為普天的合作夥伴,並在去年簽定「一年採購、三年合作」計劃,業績大幅成長,全年合併營收為110.32億元,較98年大幅成長2.94倍,股價也三級跳。
LED的東貝與普天集團旗下的杭州鴻雁電器聯手跨入LED照明外,華興亦將與普天攜手進行LED照明設備採購計劃;此外,LED的晶電及新世紀亦傳出與普天集團合作的傳言。
另外,NB電池組裝龍頭新普則與中國普天及旗下中海油等央企進行合資開發電動車電池及充電站,初期將會由公交車及郵務車等導入,積極搶占中國十二五商機。
法人指出,央企概念股儼然成為市場新興族群,其相關效益若能發揮,對股價及基本面將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中海油及上海電器均在香港及上海A股均有掛牌,市值均超過新台幣兆元產業,其中中海油一度還吸引美國股神巴菲特入股。強茂集團與士電集團跳脫以往海峽兩岸的合作模式,而是直接與中國央企級企業合作,搶下了十二五商機優先權。
強茂透過子公司強德電能,與大陸電池大廠天新力神電池公司合資,成立天津力強公司,鎖定十二五的新能源商機;此外,士電集團亦將與上海電器集團簽約,合資子公司,並且引進上海科委為股東成員,同樣也鎖定十二五的新能源商機。
業者指出,中國央企公司僅有155家,但為中國企業的中流砥柱,由於十二五計劃中不少獨厚中國企業的商機,為了搶攻中國商機,相關LED、機殼、電源供應商外加電池相關廠全力展開與中國央企合資合作的契機。
目前已與中國央企合作的公司包括晶電、新世紀、東貝、新普、巨騰、華興,不但出現央企大訂單,並有機會與央企攜手合作,成為央企概念新題材。
英格爾於去年2月5日與中國普天簽約,成為普天的合作夥伴,並在去年簽定「一年採購、三年合作」計劃,業績大幅成長,全年合併營收為110.32億元,較98年大幅成長2.94倍,股價也三級跳。
LED的東貝與普天集團旗下的杭州鴻雁電器聯手跨入LED照明外,華興亦將與普天攜手進行LED照明設備採購計劃;此外,LED的晶電及新世紀亦傳出與普天集團合作的傳言。
另外,NB電池組裝龍頭新普則與中國普天及旗下中海油等央企進行合資開發電動車電池及充電站,初期將會由公交車及郵務車等導入,積極搶占中國十二五商機。
大陸官方斥資人民幣3,000萬,發展鋰電池相關材料,且將出口退稅幅度由13%調升至17%,未來油電混合車可獲人民幣0.4至42萬不等的補貼,補貼金額相當優渥,相準後續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因此國內正極材料電池廠商鋰科科技,也積極搶進此一市場。
為響應節能發展概念,各地政府包括台灣、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也有多項降稅減免優惠及政策目標力推電動車市佔,未來發展相當具有爆發力,吸引眾多企業摩拳擦掌搶進電動車市場。
鋰科科技表示,與中研院簽約後,將力行鋰電池正極材料對中國的專利申請,預計將於明年第二季可取得專利,屆時正式進入量產,並有機會轉虧為盈。鋰科目前正極材料採購自日本,仍投入動力電池電芯及電池研發改進,待階段性完成後,再以全世界第一條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優勢著稱。
昨(21)日,鋰科科技(3301)董事長於貽勳與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博士,在台北舉行「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合作簽約」,同時展示鋰科研發完成之動力鋰電池,於貽勳表示,目前包括公交車、轎車都已有合作對象,正在準備下一代的動力電池,有待中國專利取得後,在電動車市場大放異彩。
為響應節能發展概念,各地政府包括台灣、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也有多項降稅減免優惠及政策目標力推電動車市佔,未來發展相當具有爆發力,吸引眾多企業摩拳擦掌搶進電動車市場。
鋰科科技表示,與中研院簽約後,將力行鋰電池正極材料對中國的專利申請,預計將於明年第二季可取得專利,屆時正式進入量產,並有機會轉虧為盈。鋰科目前正極材料採購自日本,仍投入動力電池電芯及電池研發改進,待階段性完成後,再以全世界第一條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優勢著稱。
昨(21)日,鋰科科技(3301)董事長於貽勳與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博士,在台北舉行「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合作簽約」,同時展示鋰科研發完成之動力鋰電池,於貽勳表示,目前包括公交車、轎車都已有合作對象,正在準備下一代的動力電池,有待中國專利取得後,在電動車市場大放異彩。
鋰科科技於2011年2月21日與中央研究院、國立暨南大學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合作」簽約儀式記者會,由鋰科科技董事長於貽勳和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博士共同見證儀式,雙方的合作計畫,將有助於鋰科未來的研發創新能力,並擴大及穩固台灣與鋰科在鋰電池市場上的競爭力。
於貽勳表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技術發展,是電動車與儲能設備等產業創新的重要關鍵。鋰科目前在正極材料有了新的技術發現,即將向全世界申請專利,加上與產官學合作,有信心突破現今幾乎由美國主導的材料限制,並發展更輕、更安全、更低成本的鋰電池。
記者會中,鋰科還展示研發完成之動力鋰電池,讓現場貴賓眼睛為之一亮,踴躍的與鋰科交換見解。於貽勳表示,公司預計於2012年開始量產動力鋰電池,主要對象為大型巴士、汽車、公家車等,並以大陸為主要銷售中心。由於目前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大於供給,預估營收會有不錯的表現。另外,鋰科也將設立全世界第一條的電池芯自動化生產線,讓產能更加完善。
鋰科集團從上游的鋰電池材料、中游的電芯,到下游的電池組,做了全方位的產業整合,由於正確的經營策略,使鋰科的營收從2005年的新台幣6,590萬元快速成長至2010年的13.1億元,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103.9%,資本額目前已達新台幣10.6億元,公司並於2010年10月29日成為興櫃公司(代號3301),未來朝向上市櫃之路邁進。
目前鋰科在大陸深圳設有佳揚鋰電池組裝廠、煙台設有萬海電芯廠與凱德鋰電池組裝廠,產品行銷全球,舉凡平板電腦、電子書、高階手機等3C產品使用的鋰電池,鋰科集團多有生產。由於綠能產業為全球發展經濟的新動能,其中又以電動車(EV)產業最受人矚目,鋰科因應潮流從3C市場跨向4C市場(Computer、 Communication、Customer electronic、Car EV),且為了發展電動車市場(4C市場),在日本成立海外研發中心,亦於美國設立海外營銷中心,以引領公司向上發展,並期許能成為全球知名的鋰電池材料與移動電源製造商。
為求企業的進步與永續發展,於貽勳指出,鋰科積極與海內外之研究單位、學術團體合作,以獲取先進的技術和專利。今日鋰科與中央研究院在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合作,就是秉持著充實研發創新能力之精神,期望能帶動公司快速成長,並且以穩定經營與貼近客戶之策略,讓股東、客戶及員工形成三贏之局面;於貽勳也希望透過鋰科專業的研發經驗,充實台灣鋰電池產業的研究,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鑑於2010年 12月日本日產Leaf電動車、美國GM Volt電動車、福特Transit Connect電動車相繼問世,凸顯電動車市場自2011年起將有重大進展,且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將日益提升。針對此一市場成長趨勢,鋰科完全掌握脈動,在2010年已投入汽車用動力鋰電池(25kWh)的研發工作,預計2011年可製作完成汽車用動力電池,供汽車製造商測試。按此動向,2011年鋰科科技將引領資金投入動力鋰電池廠之興建與生產作業,創造另一波新需求及成長。
於貽勳表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技術發展,是電動車與儲能設備等產業創新的重要關鍵。鋰科目前在正極材料有了新的技術發現,即將向全世界申請專利,加上與產官學合作,有信心突破現今幾乎由美國主導的材料限制,並發展更輕、更安全、更低成本的鋰電池。
記者會中,鋰科還展示研發完成之動力鋰電池,讓現場貴賓眼睛為之一亮,踴躍的與鋰科交換見解。於貽勳表示,公司預計於2012年開始量產動力鋰電池,主要對象為大型巴士、汽車、公家車等,並以大陸為主要銷售中心。由於目前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大於供給,預估營收會有不錯的表現。另外,鋰科也將設立全世界第一條的電池芯自動化生產線,讓產能更加完善。
鋰科集團從上游的鋰電池材料、中游的電芯,到下游的電池組,做了全方位的產業整合,由於正確的經營策略,使鋰科的營收從2005年的新台幣6,590萬元快速成長至2010年的13.1億元,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103.9%,資本額目前已達新台幣10.6億元,公司並於2010年10月29日成為興櫃公司(代號3301),未來朝向上市櫃之路邁進。
目前鋰科在大陸深圳設有佳揚鋰電池組裝廠、煙台設有萬海電芯廠與凱德鋰電池組裝廠,產品行銷全球,舉凡平板電腦、電子書、高階手機等3C產品使用的鋰電池,鋰科集團多有生產。由於綠能產業為全球發展經濟的新動能,其中又以電動車(EV)產業最受人矚目,鋰科因應潮流從3C市場跨向4C市場(Computer、 Communication、Customer electronic、Car EV),且為了發展電動車市場(4C市場),在日本成立海外研發中心,亦於美國設立海外營銷中心,以引領公司向上發展,並期許能成為全球知名的鋰電池材料與移動電源製造商。
為求企業的進步與永續發展,於貽勳指出,鋰科積極與海內外之研究單位、學術團體合作,以獲取先進的技術和專利。今日鋰科與中央研究院在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合作,就是秉持著充實研發創新能力之精神,期望能帶動公司快速成長,並且以穩定經營與貼近客戶之策略,讓股東、客戶及員工形成三贏之局面;於貽勳也希望透過鋰科專業的研發經驗,充實台灣鋰電池產業的研究,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鑑於2010年 12月日本日產Leaf電動車、美國GM Volt電動車、福特Transit Connect電動車相繼問世,凸顯電動車市場自2011年起將有重大進展,且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將日益提升。針對此一市場成長趨勢,鋰科完全掌握脈動,在2010年已投入汽車用動力鋰電池(25kWh)的研發工作,預計2011年可製作完成汽車用動力電池,供汽車製造商測試。按此動向,2011年鋰科科技將引領資金投入動力鋰電池廠之興建與生產作業,創造另一波新需求及成長。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