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台灣保險業界近來風雲變幻,根據金管會的最新數據,美元投資型保單在2020年前11月的保費收入達到43.0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這一成長速度可謂驚人。不僅如此,美元傳統型保單的保費收入也達到109.2億美元,年增長11%,整體美元保單的保費收入合計達152.3億美元,年增長16%。 在這波美元保單的熱潮中,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和新光人壽在傳統型美元保單銷售上表現亮眼,而國泰人壽、台灣人壽與法國巴黎人壽則在投資型美元保單銷售上領先群倫。這些公司的銷售成績顯示出,在台灣,美元保單的受歡迎程度正逐漸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五月美元保單的保費收入還呈現衰退,但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失業率下降以及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美元對新台幣的貶值使得美元投資型保單的銷售轉好,保戶對投資型保單的信心逐漸恢復。 此外,美元保單的價格因為美元貶值而變得更加吸引人,這也是保戶對美元保單高度興趣的原因之一。然而,這股熱潮並非全然正面,因為澳幣和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收入都有所下滑,整體外幣保單的保費收入前11月還是減少了3%,其中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衰退幅度雖然縮小,但仍有10%。 在人民幣和澳幣保單方面,人民幣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前11月大衰87%,澳幣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也大衰49%,傳統型保單保費方面,澳幣衰退72%,人民幣衰退幅度縮小至35%,這些都對外幣保單的銷售表現造成影響。 總結來說,台灣保險市場的美元保單熱潮未減,但外幣保單的整體表現仍受到其他幣別保單下滑的影響。
【台灣金融新聞】 近期,台灣金融業界熱鬧非凡,各大金控及壽險公司紛紛啟動徵才計劃,預計招募超過2.5萬名人才,其中南山人壽成為焦點之一。以下為詳細報導: 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各金控紛紛針對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等相關領域的人才開出職缺。富邦金控預計招募6,800人,並著重於培育儲備幹部(MA)及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等FinTech人才。新光金控則因應數位轉型,預計招募近4,000人,其中南山人壽內勤將徵250人,業務員則約5,300人。 南山人壽今年內勤員工徵才400至500人,業務員徵才數則達5,300人,展現對市場的積極布局。該公司強調,將聚焦數位金融、精算、數據分析等專業領域,以滿足未來業務發展的需求。 不僅南山人壽,中壽和安聯人壽也加入徵才行列,其中中壽預計徵才2,500人,展現對人才培育的重视。金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金融業2020年稅前獲利達6,7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證券業及保險業獲利大幅增長,顯示市場對金融業的信心。 總結來說,台灣金融業在2021年將迎來一個人才競爭激烈的局面,各大公司積極招募人才,以應對數位金融的挑戰和機遇。
至於美元傳統型保單去年前11月保費收入有109.2億美元,也比前一年同期成長11%;前11月美元保單保費收入合計有152.3億美元,年增16%。
投資型美元保單銷售成績最好的前三名分別是國泰人壽、台灣人壽與法國巴黎人壽。
傳統型美元保單銷售成績前三名則是南山人壽、中國人壽與新光人壽。
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去年前五月美元保單保費收入還呈現衰退情況,上半年美元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微轉正0.05%,之後逐月成長,前九月增幅擴大到15%,前十月持續擴大到24%,至前11月美元保單保費年增幅進一步擴大至三成。
美元投資型保單下半年大賣,保險局官員指出,美國經濟去年5月起好轉,失業率下降、個人消費支出成長,美元對新台幣貶值,造成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銷售轉好,保戶對投資型保單 比較看好。
另外,美元貶值,也讓美元保單變便宜了,因此保戶對美元保單有高度興趣。
不過,外幣保單保費成長主要集中在美元,澳幣、人民幣保單保費都下滑,導致整體外幣保單前11月保費收入4,512億元,相較前年同期仍減少3%;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衰退幅度雖縮小,仍有10%。
尤其是人民幣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前11月大衰87%、澳幣投資型也大衰49%;傳統型保單保費方面,澳幣衰退72%,人民幣衰退幅度縮小至35%,拖累整體外幣保單銷售表現。
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去年前11月保費收入前三名為法國巴黎人壽、台灣人壽與安達人壽。人民幣傳統型前三名為保誠人壽、國壽與中壽。
澳幣投資型保單銷售前三名為國壽、安聯人壽與法國巴黎人壽。
純網銀來勢洶洶,樂天銀行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各銀行積極發展數位與金融科技,紛紛開出相關職缺,今年各金融機構大多著重在數據分析與數位方面的人才招募,期望公司新血加入後能在金融科技技術深耕。
在金控方面,富邦金控及子公司今年預計徵才6,800人,打算擇優錄取50至60位儲備幹部(MA)並開放招募20個組別,也將招募著重在數據分析、數位行銷、金融科技等MA職缺,持續培育FinTech相關人才,其中銀行儲備幹部將招募客群經營組和產品設計組,並著重客戶關係經營的業務拓展與金融商品的設計規劃,證券的部分則聚焦培育各項商品業務的人才,即日起至3月底開放履歷收件。
新光金控因應數位轉型,開徵職缺也偏重科技人才,金控與各子公司預計徵才近4,000人,分別招募3,500名外勤業務、100名數位金融資訊及行銷人才與超過400個內勤,其中人壽內勤將徵250人,鎖定數位金融、精算、數據分析等人才,外勤徵才達3,150人;銀行內勤部分將徵120人,如大數據分析、資訊工程、行政客服人員,而外勤徵才約200人,像是個人金融行銷業務與理專,MA將有十個名額;證券內勤將徵30人,外勤徵70人。
目前國泰金控則預計整體徵才人數目標6,700人,不過相關開徵的職務細節尚未公告。
至於人壽部分,目前有南山人壽、中壽和安聯人壽開出徵才訊息,中壽預計徵才2,500人,南山人壽今年內勤員工約徵400至500人,業務員則約5,300人。
金管會日前公布金融業2020年獲利表現非常亮眼,全體金融業稅前大賺6,756億元,比前年增加6.4%,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其中證券業及保險業受惠股市榮景,獲利大增並創新高。
壽險市場似乎逐漸轉變為目標明確的捉對廝殺,如國泰人壽與南山人壽在競爭外溢保單的龍頭地位;全年新契約保費近年都是國壽、富邦人壽與南山人壽三家公司在競逐,國壽雖以投資型保單為重心,但在一些傳統保單的設計或宣告利率上,亦不能不理會其他兩家,否則銷售通路亦會有意見,2020年只有這三家公司保費破千億元,且三家公司在規模、獲利、投資上亦較有可比較性。
至於中國人壽與台灣人壽則在資產規模、獲利、新契約保費上都相差不大,兩者競爭十分明顯。
2020年中壽的躉繳型美元利變壽險金美好宣告利率2.95%,從6∼11月「吸金」160億元以上,是壽險市場下半年最亮眼的「神單」,全年中壽的美元傳統壽險亦約有新台幣631億元,排名市場第二,僅次於南山人壽的720億元。
至於台壽2020年全年的美元傳統型則約銷售新台幣332億元,排名市場第五,台壽是以美元投資型取勝,全年有約268億元,排名市場第二,僅次國壽的362億元,中壽的美元投資型則只有31億元。
為了增加美元傳統型保單的保費,台壽突然在2月拉高二年繳費美元利變壽險增美金的宣告利率至2.95%,且高保費折扣最高可以到4%,以對戰中壽目前的新鑫美利與達美樂,這二張也都是二年繳費,但2月宣告利率2.9%,折扣最高2.5∼2.6%。
同時台壽還新推出一張躉繳美元利變壽險吉美寶,宣告利率直接拉上2.99%,投保15萬美元折扣0.9%,與中壽金美好折扣率一樣,成為2月最殺保單。若市場利率不變,3月亦可能有同業會跟進。
【壽險新聞】低利率環境持續,南山人壽調降多張保單利率
在這段壽險史上最長的低利率環境下,南山人壽近期動作了!由於銀行定存利率持續低迷,保單分紅利率從2020年4月起一路下滑,目前已經跌到0.81%,這個數字看起來雖然小,但對於民眾的投資回報來說,影響可大了。除非央行在2月底能夠提早做出利率決策,否則這個史上最低的分紅利率可能會滿滿一年,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不僅如此,南山人壽在2月份也對其利變保單做出了調整。它一口氣將27張停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從2.6%調降至1.6%,降幅達20個基本點。這個調整主要是為了反應匯兌成本的上升。對於去年2月投保的既有保戶來說,從今年2月起,他們的保單增值回饋金將按照1.6%的利率計算。
此外,三商美邦人壽也在2月份調降了新台幣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從1.6%降至1.5%,這一調整也是因應新台幣保單的投報率不如美元保單的現狀。
壽險保單分紅利率的變動,其實就是市場利率的反映。過去,強制分紅保單的預定利率還是4~6%,當分紅利率高於6%時,早期保戶還能領回一些分紅金。但現在,利率低到谷底,分紅利率已經不太具有實質意義,它只是告訴我們市場利率有多低。
從1990年代的5%以上,到2009年1月的2%以下,壽險保單分紅利率從未回到2%以上。2009年3月至10月,曾經一度降到0.86%,但之後又回升到1%以上。而這次,分紅利率再度跌破1%,創下0.81%的歷史新低,並且持續時間至少12個月,這也是低於1%利率的歷史最長時間。
金管會要求壽險公司落實利變保單宣告利率的平穩機制,宣告利率必須參考主流債券利率,並考慮匯兌成本等因素。在這樣的低利率環境下,壽險業者表示,要宣告1.5%的利率已經相當不易。
同時壽險2月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多維持不動,即新台幣保單最高宣 告2.25%,但儲蓄型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多低於2%以下,美元保單最 高宣告3.2%,儲蓄型保單多低於3%。
2月份僅台灣人壽有「試水溫」式的調高一張二年期繳費美元利變 壽險,將宣告利率由1月的2.9%,2月拉高到2.95%,測試市場接受 度。
另外,2月南山人壽亦一口氣調降27張停售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 新台幣部分降到1.6%,降幅約20個基本點(1基本點是0.01百分點) ,主要是反應匯兌成本升高。若是停售保單調降宣告利率,若是年息 方式計算的保單,既有保戶若是去年2月投保,今年2月起就適用1.6 %計算增值回饋金。
三商美邦人壽2月則是調降新台幣利變年金的宣告利率,由1.6%降 到1.5%,亦是反應新台幣保單的投報率不如美元保單。
壽險保單分紅利率主要反應銀行的定存利率水準,早期的強制分紅 保單預定利率可能是4∼6%,若分紅利率高於6%,早期保戶就有分 紅金可領回,但現在利率降到谷底,分紅利率已不太具有意義,只是 反應市場利率到底有多低。
在1990年時保單分紅利率還有5%以上,2009年1月跌破2%後,自 此未再回到2%以上,2009年3∼10月曾一度降到0.86%,但之後又回 到1%以上,這次是再度降到1%以下,且是0.81%的史上新低水準, 並且持續至少12個月,亦是低於1%利率的史上最長時間。
由於金管會要求落實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各壽險公司宣告 利率必須參考主流債券利率,並要加上匯兌成本等,壽險業者表示, 在如此低利率環境下,新台幣保單要宣告1.5%已極為辛苦。
【台灣金融新聞】 哇塞,新台幣對美元在2020年真的是猛爆升價,一下就超過了5%,這對壽險業來說,真的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啊!金管會統計,去年壽險公司為了應對這波升價,竟然申請了346.2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比2019年的68億元暴增了5.09倍,創下了歷史新紀錄呢! 這麼多錢都去哪兒了?其實,壽險業每年都會新增超過兆元的保費收入,這些錢大多數都存在海外,而且九成以上都是以美元計價。為了避免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率損失,壽險公司們除了買進衍生性商品來避險,還不斷增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庫存。 金管會保險局主秘林耀東就說,到2020年底,有十家壽險公司共申請增加提存346.2億元。其中,國壽、新壽、南山這三家壽險公司申請次數超過二次,而且還有150.7億元集中在11月和12月增提,這時候正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29元的時候,壽險業承受的匯兌壓力可大了,所以大家紛紛增加外匯準備金,好應對這波升價風暴。
壽險業每年新增保費收入逾兆元,多數擺在海外,九成用美元計價,為避免新台幣升值造成匯率損失衝擊獲利,除買衍生性商品避險,也增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庫存。
金管會保險局主祕林耀東昨(28)日表示,截至2020年底止,有十家壽險公司共申請增加提存346.2億元,申請次數超過二次且獲核准的是國壽、新壽、南山等八家,且有150.7億元集中在11及12月增提,即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29元後,壽險業承受極大匯兌壓力,因此紛紛增提外匯準備金。
若壽險業完全不避險,去年一年的匯損將高達新台幣5,818億元。
壽險業去年以三招因應,一是加大承作美元保單,擴大自然避險部 位;二是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共有十家壽險公司,申請增提2 3次,全年增提金額346.2億元,創史上新高,即用外匯準備金來吸收 每月50%的匯兌損失;三是用一籃子貨幣避險,如人民幣、韓元、新 加坡幣等。
2020年新台幣對美元升破29元,年底更來到28.508元,但因疫情造 成全球降息,台美利差縮小,CS價格下降,加上壽險業控制避險比重 ,減少NDF部位,全年花在買衍生性商品避險的費用降到1,600億元, 省下385億元,幅度達19.4%。
同時壽險業大量銷售美元保單,即可減少新台幣投資海外的避險需 求,其次就是大量增提外匯準備金。如國泰人壽去年增提四次共100 億元,新光人壽與南山人壽各二次增提,總增提金額分別是65億元與 60億元,中壽增提三次共40億元,台壽二次共30億元。
【健康保單新潮流】近年來,隨著新冠疫情的發生,台灣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這股風潮也帶動了外溢保單的熱賣。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最新統計,2020年外溢保單的初年度保費高達22.83億元,件數達20.53萬件,年增長達2.41倍。其中,健檢型外溢保單的銷售件數首度超越健走型,成為市場的新焦點。 在這波外溢保單熱潮中,南山人壽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去年8月下旬,南山人壽推出了五款外溢保單,讓健檢體況型保單銷售量大幅上升,超過10.7萬件,成功超越健走型的銷售量。對此,國壽也不甘示弱,今年1月推出兩款1年期外溢保單附約,力圖保持外溢保單龍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人壽在健走型外溢保單銷售金額方面仍穩居第一,金額達16億8,927萬元,遠高於體況健檢型的5億9,084萬元。而外溢保單銷售保費收入前三名分別是國泰、南山與新光人壽。 外溢保單的推出,將保險的功能從過去的事後保障理賠,轉變為預防健康的概念。保戶只要透過運動健走或健檢,達到一定標準,就能享有各種保費優惠。這種新時代保險商品,不僅能降低保險公司的理賠支出成本,還能讓保戶獲得健康,實現保險公司與保戶雙贏的局面。 目前,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額的外溢保單有六家,包括台灣、國泰、新光、富邦、第一金與中國人壽。而健檢型外溢保單則有台灣、國泰、南山、新光、富邦與康健人壽等六家推出。此外,還有採指定醫院健康檢查或依認知障礙提供長照服務等非現金給付方式的外溢保單,以及合併二種以上回饋項目或非屬前三類型的外溢保單。
【台灣新聞】危老條例實施後,各地危老案件面積差距驚人,南山人壽投標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案,創下2,147坪最高紀錄!
近年來,台灣政府推動「危老條例」,鼓勵民眾對於危險建築進行拆除重建,以提升居住環境及安全。然而,根據最新調查,危老條例實施後,各地危老案件的面積差距相當驚人。
以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為例,這三個直轄市的危老案件面積最大者均超過2,000坪,而最小者僅不到20坪,相差近百倍以上。其中,南山人壽投標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案,面積達2,147坪,創下最高紀錄。
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案於2019年底由南山人壽以近160億元得標,取得50年地上權,並可適用危老條例。這一案例不僅是面積最大的危老案件,也顯示了南山人壽在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強大實力。
不僅如此,新北市和台中市也出現了面積極小的危老基地。新北市林口一處2,820坪基地將改建為新創園區,而台中市東區立德段一處僅約17坪的基地,則是台中市最小的危老案件。
內政部去年修正危老條例,雖然規模獎勵鼓勵大面積整合,但同時也針對無法再整合的小基地提供額外獎勵,等於是大小面積皆有賞。然而,觀察近幾個月以來的危老核准面積,尚未有顯著擴大的趨勢,全國核准平均面積仍維持在200坪上下。
官員表示,危老雖程序較為簡便,但都更可得到的容積獎勵更多,申請人可依據自身狀況評估。至於危老條例的實施效果,仍有待時間觀察。
【台灣新聞】 疫情緊張,防疫保單成熱門!南山人壽「日溢幸福」保單銷售旺 近來,由於疫情加劇,防疫保單在台灣市場再度受到熱烈追捧。其中,南山人壽推出的「日溢幸福」防疫保單表現亮眼,最近九天內銷售量急速攀升,達到3,600張,預計一個月內將突破萬張,累計銷售量已達3萬張。 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類似防疫保單,如國泰的法定傳染病加倍給付的一年期住院日額健康險,以及新光人壽的防疫保單,都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 這些防疫保單具有多項特色,包括一年期住院日額健康險、無30天等待期、確診者住院可加倍給付等。以南山人壽的「日溢幸福」為例,該保單的住院日額為1千元,一年保費約910元。若投保者因法定傳染病住進隔離負壓病房,前30天每天可獲得4千元給付,31至42天則每天5千元,43至50天則為普通病房給付,每天3千元。 由於給付方式簡單、保費便宜,台灣的防疫保單在醫院及社區感染事件後,銷售量迅速攀升。民眾紛紛以購買「樂透」的心情搶購,保險公司也加緊推出防疫保單專案,以應對市場需求。
台灣保險市場再創佳績!南山人壽憑藉其創新策略,成為2020年外溢保單的銷售龍頭。根據保險局最新統計,去年台灣外溢保單銷售量達20.53萬張,較前年成長241%,新契約保費達22.84億元,成長率更達179%。在眾多保險公司中,南山人壽以高銷售量穩坐第一把交椅。
從新契約保費來看,國泰人壽以15.5億元的保費總額蟬聯冠軍,南山人壽則以5.3億元的保費總額位居亞軍。然而,若從件數來看,南山人壽則以10.2萬張的銷售量蟬聯冠軍,佔所有外溢保單件數的49.8%,顯示其市場佔有率之高。
南山人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主要是因為其主打的附約或一年期外溢保單,這種保單類型對消費者來說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此外,南山人壽還積極拓展生態圈,進一步提高其市場份額。
金管會對南山人壽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並鼓勵保險業推出更多外溢保單,以鼓勵民眾養成良好習慣,降低疾病風險。國泰人壽作為第一家主打健走保單的壽險公司,也為市場帶來新風氣。南山人壽則以其一年期外溢保單和廣泛的生態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總結來說,南山人壽在2020年外溢保單市場的表現令人矚目,其創新策略和廣泛的生態圈,讓其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的優選。
新光人壽26日則表示,其2020年因應疫情推出的一年期住院日額防疫保單,主打若因法定傳染病住院,每天最高給付5千元,去年4∼7月間銷售逾2.5萬張,今年1月29日將重新開放銷售,與去年一樣費率及一樣保障內容。
台灣產險的防疫保單因為給付方式簡單,即五種情況就啟動理賠,加上保費便宜,只要250∼500元,在國內傳出醫院及社區感染後,保單賣到爆,民眾紛紛以買「樂透」的心情搶購台產防疫保單。而各家保險公司近期亦紛紛加速推出防疫保單專案或強打自家現有商品。
壽險業熱賣的防疫保單大多有五大特色:一是多為一年期住院日額健康險;二是針對法定傳染病無30天等待期;三是確診者多需住進負壓隔離病房,此病房等同加護病房,會再加倍給付;四是額外給付法定傳染病慰問金;五是住院超過30天再加倍給付,所以基本款,住院一天就可理賠4∼5千元。
如國壽的「心安逸」、南山人壽的「日溢幸福」、新壽去年曾推出的「活力罩」,都有上述的特點,都是一年期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針對法定傳染病沒有30天的等待期,立即投保立即有保障。
例如新壽的保單,30歲男性投保住院日額1千元,一年保費約910元,若因新冠肺炎住進隔離負壓病房42天,之後轉入普通病房再住八天,則前30天都是4千元,31∼42天是多了1千元長期住院金,每天5千元,但43∼50天是普通病房,少了加護病房2千元,則一天是3千元。
若以新契約保費來看,前三名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與新光人壽;但就件數來看,則依序是南山、國壽與新壽。
據了解,2020年外溢保單,國壽以新契約保費15.5億元,拿下第一名,市占率近68%,南山人壽則因以附約或一年期保單為主,所以新契約保費僅5.3億元,排名第二名,保費市占率約23.3%,新壽的保費則約1.4億元,市占率逾6%。
也因為南山人壽主打的是一年期或附約型外溢保單,即便去年8月才發動,但全年衝出10.2萬張保單,拿下件數第一名,占所有外溢保單件數的49.8%;國壽外溢保單件數則有9.3萬件,以不到1萬件的差距,排名第二,件數市占率45.4%;第三名的新壽有5千多件,件數占率2.4%以上。
金管會鼓勵保險業推出外溢保單,即讓保戶享有保障之餘,還有外溢效果,壽險業推出的外溢保單類型主要是依健走步數、健檢結果,可折減保費、增加保額或回饋現金,第三款則是保單給付健檢機會,都能鼓勵保戶養成運動習慣、注意體況,讓保戶降低罹病機率,保險公司也減少理賠,即是外溢效果。
國壽是第一家主打健走保單的壽險公司,還推出國壽的健走平台,更有十多張保單都有加入每日健走7,500步的概念;南山人壽則主打一年期外溢保單,且擴大到生態圈。
根據內政部及各地方政府統計,自危老條例上路至去年12月31日,全台共1,646件危老案受理申請,其中核准1,236案,全國核准案件平均面積約212坪。危老申請最為踴躍的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尤其台北已核准逾400件,新北、台中核准案量也都突破200件。
台北市核定的危老案件中,面積最大的為信義行政中心地上權案,達2,147坪。這塊地上權標的在2019年底由南山人壽以近160億元得標,取得50年地上權,且
可適用危老條例。
至於北市面積最小的一塊危老基地,是位於大安區龍泉段,一處僅21坪的基地。光是以北市案件來看,最大面積基地是最小面積的100倍左右,差距相當
大。
新北市目前最大的危老案件,則是位於林口一處2,820坪基地,是由富創得科技公司提出,預計將原本的工廠改建為新創園區,興建全新的廠辦建築,除了是林口第一處危老基地,也是截至目前為止,新北面積最大的一案。
不過新北也不乏迷你基地,繼板橋仁愛段不到20坪的基地後,去年6月新北市樹林區大同段,出現一處面積僅15坪的基地,不僅是新北市最小案,也是全台最迷你的危老基地。
台中市方面,目前最大案仍是由皇普建設開發的「皇普莊園」,面積高達3,414坪,也是全台最大的危老基地;台中最小案件,則是位於東區立德段一處僅約17坪基地。
內政部去年修正危老條例,雖納入規模獎勵鼓勵大面積整合,但年底也針對無法再整合的小基地提供額外獎勵,等於是大小面積皆有賞,觀察近幾個月以來的危老核准面積,尚未有顯著擴大的趨勢,全國核准平均面積仍維持在200坪上下。
官員表示,危老雖程序較為簡便,但都更可得到的容積獎勵更多,像大立光原本在台中有一處廠房原先申請危老,後來轉軌到都更,就是因為容積獎勵更多,申請人可依據自身狀況評估。
1,949件、金額為374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提升國人健康意識,帶動健走或健檢可享保費優惠的外溢保單熱賣,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最新統計,2020年整體外溢保單初年度保費高達22.83億元,件數達20.53萬件,年增2.41倍,尤其第3季體檢型與長照型加入外溢保單戰局,其健檢型件數首度超越健走型。
外溢保單「雙雄大戰」呈現白熱化戰況,國泰人壽力推健走保單,南山人壽強打體況保單;去年8月下旬南山人壽一口氣推出五張外溢保單,讓2020年全年健檢體況型爆衝,銷售超過10.7萬件,一舉超越健走型的銷售件數9.59萬張,讓外溢保單龍頭國壽大為緊張。
國壽今年1月再宣布推出二張1年期外溢保單附約,分別是重大傷病及長照型,保戶只要達到健走目標、健檢加上疫苗接種、癌症篩檢,保費最多可折減15%,今年要全力衝刺外溢保單件數,力保外溢保單龍頭寶座。
至於新契約保費方面,國泰人壽仍穩居第一。金管會統計,「健走型」外溢保單2020年全年銷售金額達16億8,927萬元,仍遠高於體況健檢型的5億9,084萬元,這二大型無論是件數或是金額都較2019年全年要成長逾二倍之多。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2020年外溢保單銷售保費收入前三名分別是國泰、南山與新光人壽。
「外溢保單」是把保險從過去事後保障理賠功能,改為預防健康的概念,只要保戶透過運動健走或健檢,數據達一定標準,就能享有各種不同保費優惠,保險公司可減少理賠支出成本、保戶也能賺到健康;保險公司把節省的成本反向回饋給重視健康的保戶,給予折扣優惠,是保險公司與保戶雙贏的新時代保險商品。
目前推出運動習慣折減保費或增額的外溢保單(俗稱健走型)有六家,分別是台灣、國泰、新光、富邦、第一金與中國人壽。
另一種外溢保單是透過自主健康管理,依體況數值可享保費優惠,有台灣、國泰、南山、新光、富邦與康健人壽等六家推出這類俗稱「健檢型」外溢保單。
第三類型是其他採指定醫院健康檢查,或依認知障礙提供長照服務等非現金給付方式的外溢保單,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僅增加2萬元,第4季金管會再新增一類型「其他」,是指合併二種以上回饋項目或非屬前三類型的外溢保單,共有1,949件、金額為374萬元。
去年底,台灣六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在金融市場的表現相當亮眼。由於股債雙漲,這六大壽險公司在2020年底淨值項下的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預計將上看6千億元,與2020年1月及2月的獲利表現不相上下。這六大壽險公司的總資產超過25兆元,佔整體壽險業的八成以上,其獲利情況往往能夠反映整個壽險業的狀況。
以南山人壽為例,該公司去年底淨值增加約1,275億元,扣掉去年稅後獲利524億元後,其淨值下股債一年來扣掉已實現的部位,還增值750~800億元。這意味著南山人壽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近2千億元,其中股票可能至少有500~600億元的未實現利益。
由於2020年底的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高,市場預估六大壽險公司在2021年元月的獲利表現應該會非常亮眼,甚至可能創下歷史新高。這也讓人們對於台灣壽險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富邦人壽在2020年全年淨值增加近1,500億元,扣掉獲利610億元後,其金融資產還增值800多億元。這也意味著富邦人壽在2021年還有一定的獲利潛力。
總結來說,六大壽險公司在2020年底的金融市場表現亮眼,未實現利益上看6千億元,預計2021年元月的獲利表現將再創新高。這不僅反映了台灣壽險業的強大實力,也讓人們對於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六大壽險公司2021年年初獲利應極亮眼。由於股債雙漲,六大壽險2020年底淨值項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應在5∼6千億元之間,跟2020年1月及2月一樣出現獲利「驚奇秀」。
2020年元月及2月六大壽險合計稅後賺逾400億元,創歷年新高,2021年同期有機會再挑戰新高。
六大壽險公司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六家總資產合計逾25兆元,占整體壽險的八成以上,且六家壽險若賺錢,基本上就代表壽險業當年會賺錢。
六大壽險元月獲利好不好看,近年都取決於前一年底有沒有「存貨」,如2019年1月六家公司合計稅後賺不到60億元,就是因為前一年底股債雙跌,淨值項下金融資產幾乎都是負數,尤其股票很多都「虧本」,沒有太多資產可實現獲利。
但如2020年1月,六大壽險稅後賺逾195億元,2月再賺206億元,就是因為2019年底,六家公司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合計高達3,137億元,有很多債券及股價都有獲利,有資產可實現獲利。
2020年12月,六大壽險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估逾5千億元,且可能逼近6千億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股票增值利益,如國壽與富邦人壽都累積數百億元,其他公司則是債券未實現利益較明顯。
因為有存貨,且只要實現獲利,就可先穩住一部分淨值,所以市場預估,六大壽險公司2021年元月獲利應不會太難看,甚至可能創造驚奇秀,即單月獲利數十億元到上百億元都可能。
國壽去年底淨值增加約1,275億元,扣掉去年稅後獲利524億元,等於其淨值下股債一年來扣掉已實現的部位,還增值750∼800億元,估國壽淨值下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近2千億元,其中股票可能至少有500∼600億元的未實現利益。
富邦人壽2020年全年淨值增加近1,500億元,扣掉獲利610億元後,等於其金融資產還增值800多億元,亦代表富邦人壽今年亦還有一定的獲利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