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南山人壽昨天公布2018第1季季報,合併總保費收入達1,453億元,稅後純益達5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4倍,以股本1,022億元計算,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2元。
南山人壽主管表示,首季獲利成長的主要原因為經常性收益大幅成長約10%,加上掌握資本市場波動及有效避險操作,以致整體投資收益相較去年成長30%以上,因此較去年大幅成長。
南山人壽資產總額及股東權益持續成長,截至第1季止,資產總值逾4.15兆元,較2017年底成長3%;股東權益2,139億元,較2017年底成長14%。
南山人壽首季新契約保費收入共57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南山人壽今年跨足投資型保單,陸續推出包括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之保單及類全委保單等投資型保單,保費動能穩定。
南山人壽推廣六大保障缺口觀念,協助民眾檢視包括壽險保障、意外身故、長期照護、重疾癌症、住院醫療、手術醫療等保障,尤其致力於針對一般普羅大眾加強推廣六大保障缺口的觀念。
據2018年初南山保戶的再購統計資料發現,在年收入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的客群,六大保障的投保成效皆有提升,其中又以意外身故保障提升27.3%及重疾癌症保障提升17.3%最為顯著,推廣的成效逐漸展現。
南山產物第1季的簽單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1.9%,主要原因為個人險及企業險業務成長,其中車險成長29.5%、意外及健康險成長46.2%、商業火險成長45.9%及責任險、個人綜合險等成長48.7%。
南山人壽主管表示,首季獲利成長的主要原因為經常性收益大幅成長約10%,加上掌握資本市場波動及有效避險操作,以致整體投資收益相較去年成長30%以上,因此較去年大幅成長。
南山人壽資產總額及股東權益持續成長,截至第1季止,資產總值逾4.15兆元,較2017年底成長3%;股東權益2,139億元,較2017年底成長14%。
南山人壽首季新契約保費收入共57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南山人壽今年跨足投資型保單,陸續推出包括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之保單及類全委保單等投資型保單,保費動能穩定。
南山人壽推廣六大保障缺口觀念,協助民眾檢視包括壽險保障、意外身故、長期照護、重疾癌症、住院醫療、手術醫療等保障,尤其致力於針對一般普羅大眾加強推廣六大保障缺口的觀念。
據2018年初南山保戶的再購統計資料發現,在年收入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的客群,六大保障的投保成效皆有提升,其中又以意外身故保障提升27.3%及重疾癌症保障提升17.3%最為顯著,推廣的成效逐漸展現。
南山產物第1季的簽單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1.9%,主要原因為個人險及企業險業務成長,其中車險成長29.5%、意外及健康險成長46.2%、商業火險成長45.9%及責任險、個人綜合險等成長48.7%。
全球製鞋龍頭寶成(9904)董事會昨(15)日通過第1季合併財報,受到運動用品通路業務成長強勁,以及業外轉投資效益亮眼帶動,稅後純益20.45億元,年增25.7%,每股稅後純益(EPS)0.69元。法人估,隨著通路業績持續成長,今年營運可望逐季增溫。
製鞋三雄中,寶成首季表現相對亮眼。另一家製鞋大廠豐泰,第1季稅後純益7.62億元、年增約0.5%,EPS為1.14元。
鈺齊第1季稅後純益0.99億元、年減62.8%,主要受人民幣及新台幣升值產生匯損影響,EPS為0.68元。
寶成第1季合併營收為672.64億元,年增2.6%。以營運部門別而言,鞋類製造依然為合併營收主要來源,但受到品牌客戶訂單較為波動影響,占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比重降為58%。
而運動用品通路業務在銷售據點持續擴大,以及同店銷售增長的帶動下,成長幅度較為強勁,占合併營收比重增至41.7%;其他業務則無重大變動,占合併營收比重為0.3%。
寶成表示,隨著合併營收持續增長,以及運動用品通路營收占比逐漸擴大,寶成第1季合併營業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5.5%提升至25.7%,合併營業毛利173.14億元、年增3.4%。
但因運動用品通路持續進行店鋪新設、升級及優化,致使第1季的合併營業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合併營業淨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降低至4.6%,合併營業淨利31.21億元、年減20.1%。
寶成第1季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為14.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66億元,主要因為寶成持股20%的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營運表現亮眼,寶成第1季認列潤成投控投資收益10.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25億元。
第2季進入傳統旺季,寶成4月合併營收251.24億元、年增3%,為歷史單月次高;累計前四月合併營收924.38億元、年增2.8%,創歷史同期新高。
製鞋三雄中,寶成首季表現相對亮眼。另一家製鞋大廠豐泰,第1季稅後純益7.62億元、年增約0.5%,EPS為1.14元。
鈺齊第1季稅後純益0.99億元、年減62.8%,主要受人民幣及新台幣升值產生匯損影響,EPS為0.68元。
寶成第1季合併營收為672.64億元,年增2.6%。以營運部門別而言,鞋類製造依然為合併營收主要來源,但受到品牌客戶訂單較為波動影響,占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比重降為58%。
而運動用品通路業務在銷售據點持續擴大,以及同店銷售增長的帶動下,成長幅度較為強勁,占合併營收比重增至41.7%;其他業務則無重大變動,占合併營收比重為0.3%。
寶成表示,隨著合併營收持續增長,以及運動用品通路營收占比逐漸擴大,寶成第1季合併營業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5.5%提升至25.7%,合併營業毛利173.14億元、年增3.4%。
但因運動用品通路持續進行店鋪新設、升級及優化,致使第1季的合併營業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合併營業淨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降低至4.6%,合併營業淨利31.21億元、年減20.1%。
寶成第1季依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為14.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66億元,主要因為寶成持股20%的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營運表現亮眼,寶成第1季認列潤成投控投資收益10.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25億元。
第2季進入傳統旺季,寶成4月合併營收251.24億元、年增3%,為歷史單月次高;累計前四月合併營收924.38億元、年增2.8%,創歷史同期新高。
即將進入6∼9月的現金股利發放旺季,各壽險公司去年都強調會加碼高現金殖利率股,以衝高今年現金股利,預估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今年現金股利收入可望突破800億元。
壽險業投資台股逾新台幣1.5兆元,國外股票估計也有6千至7千億元,另外也有些壽險公司將基金配息算入;去年現金股利最多的是國泰人壽的237億元,其次是富邦人壽的188億元,南山人壽有130億元,新光人壽有105億元,中壽及台壽則各有59億及47億元,等於六大壽險公司去年現金股利就有781億元,大部分在6∼8月領取,一般7月會是壽險業獲利新高峰。
新壽今年初即預估現金股利會繼續成長,全年上看120億元,中壽及台壽也預估都會比去年增加。富邦人壽昨日法說會表示,今年現金股利至少會有去年的水準,即有188億元以上;至於南山人壽及國壽並未預估數字。
國泰金今(15)日將舉行首季法說,但由於金控特別股仍在募資期間的緘默期,國泰金已預告今年子公司國壽的隱含價值(EV)將延後公告,無法如期在法說會宣布,法說會上也不會回應任何預估數字。
前四月六大壽險稅後獲利已達625億元,年增568%,其中有不少公司是今年1月就大賣股票及債券,才能衝出獲利新高,從2月開始,各家公司多數保持「正常速度」,並未再大量實現股債獲利,並可能會回補股票,穩住現金股利。
各公司一般6月即會有現金股利開始進帳,因此5月只要新台幣趨貶,避險成本不要彈升,穩住5、6月獲利,7月獲利可望再躍進,若不計匯率及資本市場大波動等因素,一般壽險業獲利高峰都在第三季,第四季就會進入補貨調整期,累積明年初的獲利動能。
壽險業投資台股逾新台幣1.5兆元,國外股票估計也有6千至7千億元,另外也有些壽險公司將基金配息算入;去年現金股利最多的是國泰人壽的237億元,其次是富邦人壽的188億元,南山人壽有130億元,新光人壽有105億元,中壽及台壽則各有59億及47億元,等於六大壽險公司去年現金股利就有781億元,大部分在6∼8月領取,一般7月會是壽險業獲利新高峰。
新壽今年初即預估現金股利會繼續成長,全年上看120億元,中壽及台壽也預估都會比去年增加。富邦人壽昨日法說會表示,今年現金股利至少會有去年的水準,即有188億元以上;至於南山人壽及國壽並未預估數字。
國泰金今(15)日將舉行首季法說,但由於金控特別股仍在募資期間的緘默期,國泰金已預告今年子公司國壽的隱含價值(EV)將延後公告,無法如期在法說會宣布,法說會上也不會回應任何預估數字。
前四月六大壽險稅後獲利已達625億元,年增568%,其中有不少公司是今年1月就大賣股票及債券,才能衝出獲利新高,從2月開始,各家公司多數保持「正常速度」,並未再大量實現股債獲利,並可能會回補股票,穩住現金股利。
各公司一般6月即會有現金股利開始進帳,因此5月只要新台幣趨貶,避險成本不要彈升,穩住5、6月獲利,7月獲利可望再躍進,若不計匯率及資本市場大波動等因素,一般壽險業獲利高峰都在第三季,第四季就會進入補貨調整期,累積明年初的獲利動能。
用保單預購長照服務,短期內恐很難。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 人壽及新光人壽都表示,暫時還設計不出長照實物給付保單,主要是 欠缺長照機構整合平台,無法有全台都可適用的保單,同時要用保單 直接給付長照服務,不是保費很貴就是壽險公司恐會虧錢。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鼓勵壽險業可先投資住宿型長照機構45%,出任 1/3,與社福機構先合作看看,國壽已明確表示沒有意願,新壽要先 做健康老人住宅,南山尚未考慮,只有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有意願或 正在研究,但都還要再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式及個案,以符合投資收益 要求。
台灣今年3月步入高齡社會,即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 者,未來長期照護需求愈來愈大,因此金管會也積極鼓勵壽險業能推 出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保單,如長照險、長照實物給付等,同時壽險 資金能投入長照事業,協助政府建構長照體系,提高照護人員的薪資 及工作意願。
現有已銷售多年的長照險,是被保險人達到需要長期照護狀態時, 壽險公司給付保險金,支應長照的費用,但許多都是有給付限額,或 是被保險人若已無家屬,錢如何指定給安養單位,仍需要安排信託等 。
現在要推動的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則是被保險人若需長照時,保單 是直接給付「長照服務」,如到府照護、安排日照中心、提供入住長 照機構等。
壽險公司研究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後發現仍有許多問題,如一張保單 應是全台保戶適用,才可能銷售,因此給付的長照機構必須遍布全台 ,且服務品質都要有一定水準,壽險公司還要保證多年的服務品質或 要有置換名單。
此外,保戶入住安養機構後,除非身故,否則不可能要求保戶搬離 ,在科技進步及長壽風險下,保戶可能存活超過當初設算的費用,若 要加計此風險,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可能會非常貴。
富邦人壽表示,參考其他國家仍無長照實物給付保單的成功案例, 尤其台灣保戶期望保費固定,投保後不能調高保費的情況下,恐怕還 要尋求法規再開放,以求壽險公司能不虧損,才可能推出保單。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鼓勵壽險業可先投資住宿型長照機構45%,出任 1/3,與社福機構先合作看看,國壽已明確表示沒有意願,新壽要先 做健康老人住宅,南山尚未考慮,只有富邦人壽與台灣人壽有意願或 正在研究,但都還要再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式及個案,以符合投資收益 要求。
台灣今年3月步入高齡社會,即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 者,未來長期照護需求愈來愈大,因此金管會也積極鼓勵壽險業能推 出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保單,如長照險、長照實物給付等,同時壽險 資金能投入長照事業,協助政府建構長照體系,提高照護人員的薪資 及工作意願。
現有已銷售多年的長照險,是被保險人達到需要長期照護狀態時, 壽險公司給付保險金,支應長照的費用,但許多都是有給付限額,或 是被保險人若已無家屬,錢如何指定給安養單位,仍需要安排信託等 。
現在要推動的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則是被保險人若需長照時,保單 是直接給付「長照服務」,如到府照護、安排日照中心、提供入住長 照機構等。
壽險公司研究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後發現仍有許多問題,如一張保單 應是全台保戶適用,才可能銷售,因此給付的長照機構必須遍布全台 ,且服務品質都要有一定水準,壽險公司還要保證多年的服務品質或 要有置換名單。
此外,保戶入住安養機構後,除非身故,否則不可能要求保戶搬離 ,在科技進步及長壽風險下,保戶可能存活超過當初設算的費用,若 要加計此風險,長照實物給付保單可能會非常貴。
富邦人壽表示,參考其他國家仍無長照實物給付保單的成功案例, 尤其台灣保戶期望保費固定,投保後不能調高保費的情況下,恐怕還 要尋求法規再開放,以求壽險公司能不虧損,才可能推出保單。
大型壽險金控獲利穩定,吸引同業壽險增加持股。國泰金揭露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包括南山、富邦、全球以及新光人壽等四大壽險,都變成國泰金大股東。
近年國泰金現金股利愈發愈多,今年配發2.5元,寫下自家以及金控史上最高紀錄,也讓國泰金成為壽險同業眼中穩定配息、高現金殖利率優質股,吸引不少壽險同業增加持股。
今年國泰金前十大股東持股中,出現四家壽險業者,新面孔為新光人壽持股1.3%,富邦人壽為1.01%,而原本就是國泰金前十大股東的南山人壽與全球人壽,對國泰金持股分別從去年的1.23%與0.99%,到今年為1.03%與1.05%。
國泰金去年每股純益4.48元,每股現金股息配發2.5元,配息率為55.8%,依國泰金昨(10)日收盤價53.3元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約4.7%,高於銀行定存約1%水準,對需要穩定投資報酬的壽險業,有十足吸引力。
國泰金第一大股東仍為萬寶開發,持股比率16.67%,第二大股東為霖園投資的14.56%,持股比率與去年相同。第三大股東則為新制勞工退休金,對國泰金增加持股,從去年的1.84%增加到今年的2.08%。
各大上市金控接連公布年報資料,國泰金同步公布今年股東會討論議案,預計提500億元額度現增案。
近年國泰金現金股利愈發愈多,今年配發2.5元,寫下自家以及金控史上最高紀錄,也讓國泰金成為壽險同業眼中穩定配息、高現金殖利率優質股,吸引不少壽險同業增加持股。
今年國泰金前十大股東持股中,出現四家壽險業者,新面孔為新光人壽持股1.3%,富邦人壽為1.01%,而原本就是國泰金前十大股東的南山人壽與全球人壽,對國泰金持股分別從去年的1.23%與0.99%,到今年為1.03%與1.05%。
國泰金去年每股純益4.48元,每股現金股息配發2.5元,配息率為55.8%,依國泰金昨(10)日收盤價53.3元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約4.7%,高於銀行定存約1%水準,對需要穩定投資報酬的壽險業,有十足吸引力。
國泰金第一大股東仍為萬寶開發,持股比率16.67%,第二大股東為霖園投資的14.56%,持股比率與去年相同。第三大股東則為新制勞工退休金,對國泰金增加持股,從去年的1.84%增加到今年的2.08%。
各大上市金控接連公布年報資料,國泰金同步公布今年股東會討論議案,預計提500億元額度現增案。
不畏金融市場震盪,國泰金昨(10)日公布前四月稅後純益274.5億元,富邦金控224.6億元,兩大壽險金控前四月稅後純益499.14億元,若加上新光金、中信金及兆豐金與元大金,前六大金控獲利加總逾千億元,整體金控前四月獲利1,362.5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受到4月國際資本市場與台股動盪、新台幣貶值影響,多數金控4月單月獲利成長趨緩,但累計獲利仍成長,因整體金控第1季獲利已攀上1,089億元新高,奠下良好基礎,累計前四月獲利表現還是攀高。
獲利表現較佳的富邦金與國泰金,今年來獲利表現互有拉鋸,1月國泰金稅後純益逾百億元,大幅領先富邦金在內的所有金控,但富邦金則在今年3月單月獲利第一次超越國泰金,4月又因富邦人壽投資績效佳,單月稅後純益60.1億元,使富邦金在前四月每股純益(EPS)2.20元位居第一,略高於國泰金前四月2.17元。
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是兩家壽險金控的獲利主引擎,國壽前四月稅後純益達188.8億元,富邦為127.39億元,兩大壽險加上南山、中壽、台壽以及新壽,今年前四月國內六大壽險的總獲利達624億元。
兩大壽險金控今年前四月獲利動能備受注意,因新台幣第1季強升,導致壽險匯損壓力擴大。但4月單月獲利佳的富邦人壽強調,受到良好的承保以及投資績效帶動,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127.39億元,年成長高達186%,其中前四月初年度保費收入達633億元、年成長7.2%,總保費收入年成長7.4%,保費收入動能強勁。
國壽指出,今年來累計稅後純益188.8億元,年成長高達160%,而4月受到投資績效良好,業務面持續朝價值導向策略,累計新契約保費收入仍是業界第一高。
兩大壽險金控的子公司銀行表現也穩健,國泰世華銀4月透過高活存比以及較低資金成本,手續費收入表現穩健,資產品質也維持良好,4月單月稅後純益17.7億元,較3月11.4億元成長55.3%。
受到4月國際資本市場與台股動盪、新台幣貶值影響,多數金控4月單月獲利成長趨緩,但累計獲利仍成長,因整體金控第1季獲利已攀上1,089億元新高,奠下良好基礎,累計前四月獲利表現還是攀高。
獲利表現較佳的富邦金與國泰金,今年來獲利表現互有拉鋸,1月國泰金稅後純益逾百億元,大幅領先富邦金在內的所有金控,但富邦金則在今年3月單月獲利第一次超越國泰金,4月又因富邦人壽投資績效佳,單月稅後純益60.1億元,使富邦金在前四月每股純益(EPS)2.20元位居第一,略高於國泰金前四月2.17元。
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是兩家壽險金控的獲利主引擎,國壽前四月稅後純益達188.8億元,富邦為127.39億元,兩大壽險加上南山、中壽、台壽以及新壽,今年前四月國內六大壽險的總獲利達624億元。
兩大壽險金控今年前四月獲利動能備受注意,因新台幣第1季強升,導致壽險匯損壓力擴大。但4月單月獲利佳的富邦人壽強調,受到良好的承保以及投資績效帶動,累計前四月稅後純益127.39億元,年成長高達186%,其中前四月初年度保費收入達633億元、年成長7.2%,總保費收入年成長7.4%,保費收入動能強勁。
國壽指出,今年來累計稅後純益188.8億元,年成長高達160%,而4月受到投資績效良好,業務面持續朝價值導向策略,累計新契約保費收入仍是業界第一高。
兩大壽險金控的子公司銀行表現也穩健,國泰世華銀4月透過高活存比以及較低資金成本,手續費收入表現穩健,資產品質也維持良好,4月單月稅後純益17.7億元,較3月11.4億元成長55.3%。
六大壽險今年獲利大爆發。4月因為新台幣貶值,大型壽險多數出 現匯兌利益,且趁波段實現股債利益,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 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4月單月稅後獲利合計逾96億元 ,累計前四月則賺了624.5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68%,絕對金額 也較去年同期多賺531億元。
新台幣對美元4月從29.12元貶至29.605元,貶值幅度逾1.6%,壽 險公司趁勢打開避險部位,減少傳統避險比重,所以六大壽險公司4 月因為有較大額匯兌利益,六家都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共 增加68.4億元,估計整體壽險業的外匯準備金餘額應可重回300億元 ,有機會創15個月新高,也代表未來有較大能力沖抵匯兌損失。
4月單月壽險獲利第一名應是富邦人壽的34.5億元,同時間富邦也 增提外匯準備金7.2億元,餘額已近30億元,累計富邦人壽前四月稅 後獲利127.4億元,成長186%,排名業界第三。
國泰人壽4月一籃子貨幣操作績效也不錯,單月提存外匯準備金達 24.9億元,餘額也來到137億元,是業界外匯準備金水位最高者,也 是其他大型壽險公司外匯準備金的數倍之多;同時因為首月抓到股債 波段行情,先獲利111億元,之後每月都穩定獲利20多億,累計前四 月已賺18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60%,拿下業界獲利第一。
新光人壽今年首月以黑馬之姿獲利96.37億元,之後二個月都有20 多億元的獲利,4月則獲利8.04億元,但避險操作也表現不錯,單月 增提外匯準備金13.7億元,餘額達34.9億元;前四月新壽獲利158.4 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195億元,拿下業界前四個月獲利亞軍。
南山人壽去年前四月虧損7.88億元,今年同樣抓到股債行情,前四 月獲利69.66億元,獲利增加77.54億元,獲利排名業界第四強。
新台幣對美元4月從29.12元貶至29.605元,貶值幅度逾1.6%,壽 險公司趁勢打開避險部位,減少傳統避險比重,所以六大壽險公司4 月因為有較大額匯兌利益,六家都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單月共 增加68.4億元,估計整體壽險業的外匯準備金餘額應可重回300億元 ,有機會創15個月新高,也代表未來有較大能力沖抵匯兌損失。
4月單月壽險獲利第一名應是富邦人壽的34.5億元,同時間富邦也 增提外匯準備金7.2億元,餘額已近30億元,累計富邦人壽前四月稅 後獲利127.4億元,成長186%,排名業界第三。
國泰人壽4月一籃子貨幣操作績效也不錯,單月提存外匯準備金達 24.9億元,餘額也來到137億元,是業界外匯準備金水位最高者,也 是其他大型壽險公司外匯準備金的數倍之多;同時因為首月抓到股債 波段行情,先獲利111億元,之後每月都穩定獲利20多億,累計前四 月已賺18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60%,拿下業界獲利第一。
新光人壽今年首月以黑馬之姿獲利96.37億元,之後二個月都有20 多億元的獲利,4月則獲利8.04億元,但避險操作也表現不錯,單月 增提外匯準備金13.7億元,餘額達34.9億元;前四月新壽獲利158.4 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195億元,拿下業界前四個月獲利亞軍。
南山人壽去年前四月虧損7.88億元,今年同樣抓到股債行情,前四 月獲利69.66億元,獲利增加77.54億元,獲利排名業界第四強。
繼三商美邦人壽在去年9月底資產正式破兆元,站上第七大壽險公 司後,全球人壽今年3月底也以資產1兆227億元成為國內第八家兆元 壽險公司,同時全球首季稅後獲利35.95億元,同比成長1,477%,獲 利可排名壽險業第六名。
此外,壽險業今年全面啟用9號公報(IFRS9),將金融資產重新定 義及分類,全球人壽在今年1月1日開帳日,淨值因此增加155.93億元 ,即淨值有近470億元,但首季即有實現股債獲利,加上評價波動, 3月底淨值更動為382億元左右。
目前壽險資產前八大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有6兆多元、南山人壽4兆 多元、富邦人壽近3.8兆元、新光人壽2.5兆多元、台灣人壽與中國人 壽則在1.5∼1.6兆元附近;三商美邦人壽及全球人壽則陸續突破兆元 ,拉開與其他壽險公司的距離。
全球人壽過去是荷商,之後由中瑋一投資後,轉為本土壽險公司, 後來又承受國華人壽的資產負債,規模快速成長,且過去全球人壽帳 上即有累積一些債券投資,去年底在無活絡市場及持有到期項下,即 有未實現評價利益近425億元。
今年無活絡及持有到期,加上原本備供出售項下的金融資產,都要 依IFRS9重新分類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的金融資產(FVTPL,類似原 本的交易目的)、透過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的金融資產(FVOCI,類似 原本的備供出售),第三種即是成本法列帳。
全球人壽今年重新分類後,淨值即增加156億元,到3月底成本項下 的金融資產也還有評價利益近173億元,在淨值項下的其他權益也有 正數42.81億元,即還累積一些獲利動能在帳上。
此外,壽險業今年全面啟用9號公報(IFRS9),將金融資產重新定 義及分類,全球人壽在今年1月1日開帳日,淨值因此增加155.93億元 ,即淨值有近470億元,但首季即有實現股債獲利,加上評價波動, 3月底淨值更動為382億元左右。
目前壽險資產前八大公司分別是國泰人壽有6兆多元、南山人壽4兆 多元、富邦人壽近3.8兆元、新光人壽2.5兆多元、台灣人壽與中國人 壽則在1.5∼1.6兆元附近;三商美邦人壽及全球人壽則陸續突破兆元 ,拉開與其他壽險公司的距離。
全球人壽過去是荷商,之後由中瑋一投資後,轉為本土壽險公司, 後來又承受國華人壽的資產負債,規模快速成長,且過去全球人壽帳 上即有累積一些債券投資,去年底在無活絡市場及持有到期項下,即 有未實現評價利益近425億元。
今年無活絡及持有到期,加上原本備供出售項下的金融資產,都要 依IFRS9重新分類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的金融資產(FVTPL,類似原 本的交易目的)、透過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的金融資產(FVOCI,類似 原本的備供出售),第三種即是成本法列帳。
全球人壽今年重新分類後,淨值即增加156億元,到3月底成本項下 的金融資產也還有評價利益近173億元,在淨值項下的其他權益也有 正數42.81億元,即還累積一些獲利動能在帳上。
美元保單首季買氣依舊旺,據統計,前三月美元保單共銷售新台幣1,73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72%以上,其中有十家壽險公司今年首季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都比去年倍增,甚至增加近20倍。
總計美元保單約占整體新契約保費47.2%,若加上人民幣等保單,則整體外幣保單約已占新契約保費的49%以上,若以公司來看,也有九家以上外幣保單已逾其首季新契約保費的五成,代表外幣保單已成壽險公司今年保費成長最大動能。
首季美元保單銷售第一是南山人壽,達新台幣347億元,占其新契約保費六成,其中傳統型美元保單有260億元,也是壽險業第一名。
美元保單銷售第二名是國壽的318億元,約占新契約保費的47%,主要美元投資型保單有184億元,是業界第一名;美元傳統保單則有134億元,排名業界第四名。
拿下第三名的是富邦人壽,有232億元,占其新契約保費的48%左右,其中美元傳統型有183億元,排名業界第二,美元投資型則有49億元。
中國人壽及新光人壽今年首季在美元保單銷售上都大幅成長,中壽有1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兩倍;新壽則有137億元,也成長近1.6倍,兩家公司分別排名業界第四及第五名。
台灣人壽首季美元保單則以130億元排名第六,約占新契約保費36%,但首季有70億元左右來自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因此合計其外幣保單占其新契約保費的五成左右。
今年首季除中壽、新壽,另外如法國巴黎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全球人壽、台銀人壽、遠雄人壽、宏泰人壽等美元保單都比去年同期倍增,甚至有成長近20倍的,例如元大人壽去年首季美元保單僅銷售新台幣1億元左右,今年則有19億元。
總計美元保單約占整體新契約保費47.2%,若加上人民幣等保單,則整體外幣保單約已占新契約保費的49%以上,若以公司來看,也有九家以上外幣保單已逾其首季新契約保費的五成,代表外幣保單已成壽險公司今年保費成長最大動能。
首季美元保單銷售第一是南山人壽,達新台幣347億元,占其新契約保費六成,其中傳統型美元保單有260億元,也是壽險業第一名。
美元保單銷售第二名是國壽的318億元,約占新契約保費的47%,主要美元投資型保單有184億元,是業界第一名;美元傳統保單則有134億元,排名業界第四名。
拿下第三名的是富邦人壽,有232億元,占其新契約保費的48%左右,其中美元傳統型有183億元,排名業界第二,美元投資型則有49億元。
中國人壽及新光人壽今年首季在美元保單銷售上都大幅成長,中壽有1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兩倍;新壽則有137億元,也成長近1.6倍,兩家公司分別排名業界第四及第五名。
台灣人壽首季美元保單則以130億元排名第六,約占新契約保費36%,但首季有70億元左右來自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因此合計其外幣保單占其新契約保費的五成左右。
今年首季除中壽、新壽,另外如法國巴黎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全球人壽、台銀人壽、遠雄人壽、宏泰人壽等美元保單都比去年同期倍增,甚至有成長近20倍的,例如元大人壽去年首季美元保單僅銷售新台幣1億元左右,今年則有19億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受託辦理台中精華商場公開標售,標的位於台中火車站後站商圈,建物總面積達1萬3,922坪,預計將以底價17億元在6月29日公開標售。
第一太平戴維斯副總經理盧映婕表示,商場在中市復興路三段與公理街口,可規劃商場、辦公室或電影院等多種商業使用;這是繼2016年改裝中的李方艾美酒店以24.6億易手後,台中市最大宗的商用不動產交易案。
標售方式採用「全部樓層合併出售」與「部分樓層合併出售」的雙軌並行方式,最低標售門檻約3.5億。盧映婕表示,台中市為中台灣消費市場核心,企業看好商機紛紛卡位,日本三井集團斥資25億在台中港打造Outlet;ATT4Fun早於2014年即斥資20.69億購入烏日1.5萬坪土地,計畫於2018年啟動開發案,總投資額上看百億。
金融業對台中百貨市場也充滿信心,富邦人壽在2014年以27.5億收購新時代購物中心的半數持股;南山人壽則攜手秀泰集團,斥資20億元打造秀泰廣場站前店。飯店方面,李方酒店管理集團投資80億在原金沙百貨舊址,設立總房數228間房的五星級李方艾美酒店。
第一太平戴維斯副總經理盧映婕表示,商場在中市復興路三段與公理街口,可規劃商場、辦公室或電影院等多種商業使用;這是繼2016年改裝中的李方艾美酒店以24.6億易手後,台中市最大宗的商用不動產交易案。
標售方式採用「全部樓層合併出售」與「部分樓層合併出售」的雙軌並行方式,最低標售門檻約3.5億。盧映婕表示,台中市為中台灣消費市場核心,企業看好商機紛紛卡位,日本三井集團斥資25億在台中港打造Outlet;ATT4Fun早於2014年即斥資20.69億購入烏日1.5萬坪土地,計畫於2018年啟動開發案,總投資額上看百億。
金融業對台中百貨市場也充滿信心,富邦人壽在2014年以27.5億收購新時代購物中心的半數持股;南山人壽則攜手秀泰集團,斥資20億元打造秀泰廣場站前店。飯店方面,李方酒店管理集團投資80億在原金沙百貨舊址,設立總房數228間房的五星級李方艾美酒店。
投資型保單今年首季即熱賣1,442億元,占整體新契約保費近4成,也較去年同期成長約44%,最熱銷的保單即三大款,一是附加值回饋金的月月配息型類全委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型基金的保單、身故保本的類月退俸保單,三大當紅炸子雞力爭成為年度銷售王,若此成長速度持續,今年投資型保單保費應可破4,000億元。
附加值回饋金的月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是去年創出單張近千億元銷售量的冠軍保單,除了最早推出的國泰人壽外,今年如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中國人壽都已加入銷售陣容,還有多家壽險公司正在評估推出。
這種保單除了連結月月撥回(即俗稱月配息)類全委基金,年化撥回率5∼6%外,為了鼓勵保戶中長期投資,保單前5或6年解約要收解約費用,但若保戶撐過第五年或第六年,則隔年就會年年有壽險公司提供的0.5∼0.6%加值回饋金,等於額外配息。
投保此類保單的多半是高資產客戶,躉繳一筆保費,即可有月月撥回資產,有些甚至會投保「壽險款」,將保額設定在「總繳保費」,則每年領的都是自用,若不幸身故,資產也可保全給下一代。
類似有一張保單二世情功能的還有附保證給付的類月退俸投資型保單,一樣是連結月月撥回型類全委基金,但身故保本,至少給付總繳保費,一樣是活著時自己用,身故留給家人的概念,目前有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推出。
各家公司都強調基金淨值在一定金額以上,月月都能撥回,如台壽是7.5美元以上,國壽及三商是8美元,富邦則是8.3美元,年化撥回率有3.8∼4.05%,若資本市場行情大好,淨值再超過一定金額,如國壽、台壽是10.25美元,富邦10.3美元,三商12美元,則撥回率會拉高到5∼5.19%。
最近國壽則是推出當淨值低於8美元,一樣可保證月月撥回,這部分由壽險公司來給付,不損及保戶的基金淨值,以免錢越撥越少,基金規模無法回升,就等於不斷侵蝕保戶的本金。
第三款是目標到期型基金保單,即設定6年為期,投資一籃子6年左右會到期的債券,以追求固定收益為主,有些打出目標年化收益率要達3.7∼6%(分不同幣別有不同收益率),吸引不少追求穩定收益的資金進駐,如台壽、南山、法國巴黎人壽、中壽、新光人壽都有推出,估計前4月銷售量可近新台幣400億元。
附加值回饋金的月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是去年創出單張近千億元銷售量的冠軍保單,除了最早推出的國泰人壽外,今年如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中國人壽都已加入銷售陣容,還有多家壽險公司正在評估推出。
這種保單除了連結月月撥回(即俗稱月配息)類全委基金,年化撥回率5∼6%外,為了鼓勵保戶中長期投資,保單前5或6年解約要收解約費用,但若保戶撐過第五年或第六年,則隔年就會年年有壽險公司提供的0.5∼0.6%加值回饋金,等於額外配息。
投保此類保單的多半是高資產客戶,躉繳一筆保費,即可有月月撥回資產,有些甚至會投保「壽險款」,將保額設定在「總繳保費」,則每年領的都是自用,若不幸身故,資產也可保全給下一代。
類似有一張保單二世情功能的還有附保證給付的類月退俸投資型保單,一樣是連結月月撥回型類全委基金,但身故保本,至少給付總繳保費,一樣是活著時自己用,身故留給家人的概念,目前有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推出。
各家公司都強調基金淨值在一定金額以上,月月都能撥回,如台壽是7.5美元以上,國壽及三商是8美元,富邦則是8.3美元,年化撥回率有3.8∼4.05%,若資本市場行情大好,淨值再超過一定金額,如國壽、台壽是10.25美元,富邦10.3美元,三商12美元,則撥回率會拉高到5∼5.19%。
最近國壽則是推出當淨值低於8美元,一樣可保證月月撥回,這部分由壽險公司來給付,不損及保戶的基金淨值,以免錢越撥越少,基金規模無法回升,就等於不斷侵蝕保戶的本金。
第三款是目標到期型基金保單,即設定6年為期,投資一籃子6年左右會到期的債券,以追求固定收益為主,有些打出目標年化收益率要達3.7∼6%(分不同幣別有不同收益率),吸引不少追求穩定收益的資金進駐,如台壽、南山、法國巴黎人壽、中壽、新光人壽都有推出,估計前4月銷售量可近新台幣400億元。
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月月配息的「噱頭」已不夠,去年最熱賣款是附 「加值回饋金」,鼓勵保戶至少投資6年以上,中長期累積資產,目 前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中國人壽都有此類保單,且 中壽打出早一年加值回饋0.6%,且保單費用降到2.6%,最低只要投 保10萬,力拚投資型保單市場。
去年國泰人壽投資型保單賣出近1,544億元,拿下市場第一名,其 中最熱銷款的保單就是月月得利,除了月月撥回資產(類似月月配息 ),年化撥回率5%,訴求保戶持續投資滿6年,第7年開始每年有加 值回饋金0.6%,訴求保戶「進可攻、退可守」,若資本市場行情佳 ,滿6年時淨值符合投報率時,保戶可考慮獲利了結。
但若暫時也無資金去化之處或基金淨值不符目標,保戶可繼續投資 ,每年即可有0.6%額外的加值回饋金,加速資產累積速度;也因為 要鼓勵保戶中長期投資,因此保單前6年解約都要收取解約費用,分 別要收取6%、5%、4%、3%、2%及1%,第七年開始即不再收解約 費用。
國壽因為此類保單「賣得太好」,今年4月10日已暫時停售月月有 利的「年金款」,只剩「壽險款」,希望提升保戶的保額。
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中壽今年2月及3月也都跟進,銷售同款 保單,南山的鑫富雙享有新台幣及美元計價,月月撥回率比國壽稍稍 高一點,主要針對滿期金客戶,打出2.7%的最低費用率,且最高可 投資到8千萬元。
三商美邦人壽的世紀安穩,則是保費在120萬元以上,即適用2.8% 的保單費用,小額者則是3%,同時基金的年化撥回率則是6%。
中壽是這波最晚推出同款保單的公司,除了基金年化撥回率6%, 打出只要投資滿5年,第六年開始就有加值回饋金0.6%,比其他三家 公司早一年給,解約金也只收五年,另外即是保費逾200萬元者,保 單費用僅2.6%,也是四家公司中最低者,且保戶最低只要投保10萬 元,保單最高可達3億元。
去年國泰人壽投資型保單賣出近1,544億元,拿下市場第一名,其 中最熱銷款的保單就是月月得利,除了月月撥回資產(類似月月配息 ),年化撥回率5%,訴求保戶持續投資滿6年,第7年開始每年有加 值回饋金0.6%,訴求保戶「進可攻、退可守」,若資本市場行情佳 ,滿6年時淨值符合投報率時,保戶可考慮獲利了結。
但若暫時也無資金去化之處或基金淨值不符目標,保戶可繼續投資 ,每年即可有0.6%額外的加值回饋金,加速資產累積速度;也因為 要鼓勵保戶中長期投資,因此保單前6年解約都要收取解約費用,分 別要收取6%、5%、4%、3%、2%及1%,第七年開始即不再收解約 費用。
國壽因為此類保單「賣得太好」,今年4月10日已暫時停售月月有 利的「年金款」,只剩「壽險款」,希望提升保戶的保額。
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中壽今年2月及3月也都跟進,銷售同款 保單,南山的鑫富雙享有新台幣及美元計價,月月撥回率比國壽稍稍 高一點,主要針對滿期金客戶,打出2.7%的最低費用率,且最高可 投資到8千萬元。
三商美邦人壽的世紀安穩,則是保費在120萬元以上,即適用2.8% 的保單費用,小額者則是3%,同時基金的年化撥回率則是6%。
中壽是這波最晚推出同款保單的公司,除了基金年化撥回率6%, 打出只要投資滿5年,第六年開始就有加值回饋金0.6%,比其他三家 公司早一年給,解約金也只收五年,另外即是保費逾200萬元者,保 單費用僅2.6%,也是四家公司中最低者,且保戶最低只要投保10萬 元,保單最高可達3億元。
壽險公司拚命賣債券衝獲利,不能拿來發現金股利。去年七大壽險公司稅後獲利1,201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但今年僅三家壽險公司獲准配發現金股利給股東,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及中國人壽,配出近新台幣190億元,已算是近年現金股利的高點,配出的現金股利約占獲利的15.8%。
另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今年都有盈餘轉增資,即配股,以面額10元來看,金額共534.6億元;與現金股利合計共有724.4億元,也算是近年的新高金額,占去年七家公司總獲利的60.3%。
為什麼獲利不能全數分配給股東?主要是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壽險公司投資的金融資產出現重大跌價損失,加上匯損及股票損失,在2011年時壽險業「保留盈餘」項下是負1,254億元,等於法定盈餘公積、特別盈餘公積還抵不上累積虧損,而且金融資產評價劇烈波動,造成當年底壽險公司淨值僅4,300億元,其中股本及資本公積就有4,890億元,等於都虧到股本了。
之後又有壽險公司拚命賣老債衝獲利,除要消彌累虧,也打算分配股利回饋股東,所以保險局從2013年開始要求各壽險公司要分配現金股利,必須先取得核准,除股票買賣外,一次性獲利都不能分配,主要是賣債券的收益,必須累積在帳上,以免未來保單到期,沒有錢可以還保戶。
2014年七大壽險公司稅後獲利1,009億元,富邦、中壽及三商配出104億元的現金股利,獲利分配率10.3%;
2015年七家公司賺1,145億元,當年只有國壽及中壽配出近173億元的現金股利,國壽就是上繳國泰金控,中壽直接配給股東,獲利分配率僅15.1%;2016年七家公司賺1,024億元,現金分出160億元,分配率15.6%。
去年底壽險業保留盈餘應已破7千億元,且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都消除,所以如富邦人壽即有保留盈餘可沖回,因此七家公司所有股利近535億元,創近年新高,若以現金股利來看,配出率也僅比前二年稍高一些,並沒突破16%。
另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今年都有盈餘轉增資,即配股,以面額10元來看,金額共534.6億元;與現金股利合計共有724.4億元,也算是近年的新高金額,占去年七家公司總獲利的60.3%。
為什麼獲利不能全數分配給股東?主要是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壽險公司投資的金融資產出現重大跌價損失,加上匯損及股票損失,在2011年時壽險業「保留盈餘」項下是負1,254億元,等於法定盈餘公積、特別盈餘公積還抵不上累積虧損,而且金融資產評價劇烈波動,造成當年底壽險公司淨值僅4,300億元,其中股本及資本公積就有4,890億元,等於都虧到股本了。
之後又有壽險公司拚命賣老債衝獲利,除要消彌累虧,也打算分配股利回饋股東,所以保險局從2013年開始要求各壽險公司要分配現金股利,必須先取得核准,除股票買賣外,一次性獲利都不能分配,主要是賣債券的收益,必須累積在帳上,以免未來保單到期,沒有錢可以還保戶。
2014年七大壽險公司稅後獲利1,009億元,富邦、中壽及三商配出104億元的現金股利,獲利分配率10.3%;
2015年七家公司賺1,145億元,當年只有國壽及中壽配出近173億元的現金股利,國壽就是上繳國泰金控,中壽直接配給股東,獲利分配率僅15.1%;2016年七家公司賺1,024億元,現金分出160億元,分配率15.6%。
去年底壽險業保留盈餘應已破7千億元,且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都消除,所以如富邦人壽即有保留盈餘可沖回,因此七家公司所有股利近535億元,創近年新高,若以現金股利來看,配出率也僅比前二年稍高一些,並沒突破16%。
去年賣得「嚇嚇叫」的小額終老保單,今年首季依舊賣出近3.18萬張,保費約有5億元,與去年首季相比成長72%,但去年是2月才有第一張小額終老保單問世,若以平均每月銷售張數來看,今年首季的小額終老保單銷售速度似有稍微放緩。
為了提高國人保險保障,保險局推出多項政策保單及優惠保費等政策,如特別針對經濟弱勢族群的微型保單;每人一生限購一張、最高保額30萬元的小額終老保單;及今年特別拉高純死亡險責任準備金利率,提供較便宜純壽險保單;再來則是鼓勵國人提早規劃的長照險。
據保險局公布,到3月底小額終老保單銷售3萬1,785件,保費約5億元,去年2月是國壽先推出小額終老保單,後來才有其他公司陸續推出,去年首季賣2個月,就有2萬4,970張,保費2.9億元,銷售前3名的公司則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及富邦人壽。
去年壽險業賣11個月的小額終老保單,就賣出35萬8,203件,保費有43億2,763萬元,等於平均每個月賣3.25萬張,每月平均有保費3.93億元,但今年首季平均每月約賣出1萬張左右小額終老保單,平均每月保費也僅1.66億元,極可能是如國壽等公司今年要提高國人保障的保單已轉換,轉為便宜的純身故險。
在微型保單方面,今年首季保費941.4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141.4萬元,衰退17.52%,保險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主要是有一縣市的微型保單標案已決,金額有500萬元,但作業仍來不及在首季入帳,若加上這500萬元,則微型保單保費應算有成長。
首季微型保單保費收入前3名公司是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
為了提高國人保險保障,保險局推出多項政策保單及優惠保費等政策,如特別針對經濟弱勢族群的微型保單;每人一生限購一張、最高保額30萬元的小額終老保單;及今年特別拉高純死亡險責任準備金利率,提供較便宜純壽險保單;再來則是鼓勵國人提早規劃的長照險。
據保險局公布,到3月底小額終老保單銷售3萬1,785件,保費約5億元,去年2月是國壽先推出小額終老保單,後來才有其他公司陸續推出,去年首季賣2個月,就有2萬4,970張,保費2.9億元,銷售前3名的公司則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及富邦人壽。
去年壽險業賣11個月的小額終老保單,就賣出35萬8,203件,保費有43億2,763萬元,等於平均每個月賣3.25萬張,每月平均有保費3.93億元,但今年首季平均每月約賣出1萬張左右小額終老保單,平均每月保費也僅1.66億元,極可能是如國壽等公司今年要提高國人保障的保單已轉換,轉為便宜的純身故險。
在微型保單方面,今年首季保費941.4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141.4萬元,衰退17.52%,保險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主要是有一縣市的微型保單標案已決,金額有500萬元,但作業仍來不及在首季入帳,若加上這500萬元,則微型保單保費應算有成長。
首季微型保單保費收入前3名公司是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
ETF今年來規模跳增23% 突破4,300億 歷年同期最快增速 壽險大加碼 債券商品吸引買盤
ETF搶壽險財啟動新一波募集潮,近期富邦、復華投信分別推出台股中小股、高股息低波動ETF,吸引本土人壽布局,加計債券ETF持續引資壽險,累計整體ETF規模4,309億元,年增23%,創歷來同期最快。
原先業界預期,今年市場大幅波動,ETF增速可能放緩,不過統計顯示,高波動的股票、商品ETF,規模雖減,債券、收益類ETF卻匯聚避險買盤,反帶動國內ETF規模再上層樓。
今年以來,受惠債券、台股新型ETF等商品發行,壽險擴大布局,推動ETF規模大增。除了既有及新發的債券ETF大吸金,近來富邦、復華投信轉募集台股中小型股與高股息低波動ETF,再延續募資動能。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兩檔ETF分別獲得南山、新光人壽投資五億及25億元,成績不俗。
本波募集潮同時有兩大面向受到關注,一是富邦首發兼具收益與交易特色的中小股ETF,也是元大富櫃50發行以來,睽違多年再見中小股ETF。
其次,進軍ETF已相當時間的復華,加入台股ETF生力軍,使目前推出ETF的11家投信,僅華頓未發台股ETF,反映各投信基於政策或壽險需求,更加重視台股商品。
業者分析,富邦新發行的台灣中小A級動能50 ETF,十大持股網羅技嘉、和大、國喬、大成鋼等,便利壽險藉由ETF架構,緩衝布局優質中小股的流通性風險。
至於復華富時台灣高股息低波動ETF,掛牌價拉高至50元,也高度訴求大型買盤,有利客戶掌握配息收入。
受惠台股ETF方興未艾,目前台股ETF維持1,283億元高峰,其中具收益機制的台股ETF規模逾600億元,已與最大型的元大台灣50反1相當。合計全體ETF規模4,309億元,相對去年底增23%,創下同期最快。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指出,壽險布局考量宏觀,一手布局國內ETF,另一手可能同時減碼同類但不同工具型態的股債資產,投資人以公告為進出依歸,策略不見得奏效,建議優先評估自身需求、投資屬性,進一步從多元化的ETF篩選正確商品。
ETF搶壽險財啟動新一波募集潮,近期富邦、復華投信分別推出台股中小股、高股息低波動ETF,吸引本土人壽布局,加計債券ETF持續引資壽險,累計整體ETF規模4,309億元,年增23%,創歷來同期最快。
原先業界預期,今年市場大幅波動,ETF增速可能放緩,不過統計顯示,高波動的股票、商品ETF,規模雖減,債券、收益類ETF卻匯聚避險買盤,反帶動國內ETF規模再上層樓。
今年以來,受惠債券、台股新型ETF等商品發行,壽險擴大布局,推動ETF規模大增。除了既有及新發的債券ETF大吸金,近來富邦、復華投信轉募集台股中小型股與高股息低波動ETF,再延續募資動能。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兩檔ETF分別獲得南山、新光人壽投資五億及25億元,成績不俗。
本波募集潮同時有兩大面向受到關注,一是富邦首發兼具收益與交易特色的中小股ETF,也是元大富櫃50發行以來,睽違多年再見中小股ETF。
其次,進軍ETF已相當時間的復華,加入台股ETF生力軍,使目前推出ETF的11家投信,僅華頓未發台股ETF,反映各投信基於政策或壽險需求,更加重視台股商品。
業者分析,富邦新發行的台灣中小A級動能50 ETF,十大持股網羅技嘉、和大、國喬、大成鋼等,便利壽險藉由ETF架構,緩衝布局優質中小股的流通性風險。
至於復華富時台灣高股息低波動ETF,掛牌價拉高至50元,也高度訴求大型買盤,有利客戶掌握配息收入。
受惠台股ETF方興未艾,目前台股ETF維持1,283億元高峰,其中具收益機制的台股ETF規模逾600億元,已與最大型的元大台灣50反1相當。合計全體ETF規模4,309億元,相對去年底增23%,創下同期最快。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指出,壽險布局考量宏觀,一手布局國內ETF,另一手可能同時減碼同類但不同工具型態的股債資產,投資人以公告為進出依歸,策略不見得奏效,建議優先評估自身需求、投資屬性,進一步從多元化的ETF篩選正確商品。
抓準時機就雙贏。壽險業去年加碼大陸債券約新台幣460億元,主要是國泰人壽增加投資近300億元,另外如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及元大人壽都有加碼,壽險業者表示,大陸債券利率不錯,今年又因為人民幣升值,資本利得及匯率兩頭賺。
應金管會要求,壽險業必須揭露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情況,依2014年開始公布的數據顯示,壽險業近年加碼大陸市場最多是2015年的新台幣657億元左右,當年獲利也達279億元左右。
但之後即因人民幣貶值,2016年壽險業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金額降為新台幣1,595.7億元,減少280億元,當年獲利僅57億元,算是近年新低,甚至還有壽險公司投資大量的大陸債券,放在持有到期項下,承受極大的損失,必須增資來因應。
去年國壽則是大幅加碼大陸債券,其投資部位由前年底的506億元,到去年底增加為830億元,增加金額是全壽險業最高,去年一年自大陸資本市場賺到45.65億元,其中未實現增值利益25.5億元,另外有6億多元是匯兌利益,等於有13.87億元是已實現利得,獲利金額也是壽險業最高。
南山人壽去年也加碼大陸資本市場,金額約新台幣88億元,帳上獲利44.55億元,匯兌利益有7.89億元,另外實現38億元左右的獲利。另外如中壽約增加26億元投資部位、全球人壽約增加30億元、遠雄人壽約29億元。
若就大陸資本市場投資部位來看,以國壽830億元最高,其次是南山的近300億元,第三名是富邦人壽的238億元,但去年富邦人壽是減碼約43億元;第四名就是中壽的229億元,第五名是台灣人壽的163億元,而去年底有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壽險公司,幾乎帳上都獲利。
應金管會要求,壽險業必須揭露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情況,依2014年開始公布的數據顯示,壽險業近年加碼大陸市場最多是2015年的新台幣657億元左右,當年獲利也達279億元左右。
但之後即因人民幣貶值,2016年壽險業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金額降為新台幣1,595.7億元,減少280億元,當年獲利僅57億元,算是近年新低,甚至還有壽險公司投資大量的大陸債券,放在持有到期項下,承受極大的損失,必須增資來因應。
去年國壽則是大幅加碼大陸債券,其投資部位由前年底的506億元,到去年底增加為830億元,增加金額是全壽險業最高,去年一年自大陸資本市場賺到45.65億元,其中未實現增值利益25.5億元,另外有6億多元是匯兌利益,等於有13.87億元是已實現利得,獲利金額也是壽險業最高。
南山人壽去年也加碼大陸資本市場,金額約新台幣88億元,帳上獲利44.55億元,匯兌利益有7.89億元,另外實現38億元左右的獲利。另外如中壽約增加26億元投資部位、全球人壽約增加30億元、遠雄人壽約29億元。
若就大陸資本市場投資部位來看,以國壽830億元最高,其次是南山的近300億元,第三名是富邦人壽的238億元,但去年富邦人壽是減碼約43億元;第四名就是中壽的229億元,第五名是台灣人壽的163億元,而去年底有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壽險公司,幾乎帳上都獲利。
外資撤出,新台幣對美元4月已貶值逾4.08角,貶幅1.38%左右,但原本貶值應該開心的壽險業,去年底開始拉高避險比重,有些公司可能出現衍生性商品評價損失,如2月新台幣貶0.27%,壽險業反而出現近300億元的評價損失,單月匯損148億元,呈現「升值也痛、貶值也痛」的兩難局面。
去年新台幣兌美元升值逾2.4元,升值幅度8%左右,壽險業一年匯損金額1,761億元,因此保險局約談幾家去年匯損成本相對較高的公司,要求注意避險策略、外幣投資占比等,不少公司從去年下半年提高換匯(CS)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的傳統避險比重。
這些避險工具每月都要評價,若新台幣貶值,就可能出現避險部位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損失,如去年6月新台幣貶值1.1%,當月壽險避險部位評價損失達948億元,不過當月有匯兌利益939億元,另要提存外匯準備金,因此單月匯損60億元;去年9月也是新台幣貶值,也是評價損失有367億元,單月匯損111億元,今年2月也是同樣情況。
據財報顯示,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去年全年避險成本合計1,349億元,約占整體壽險業77%,但其國外投資金額則占整體壽險的83%左右。
其中,國壽去年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操作得宜,全年避險成本僅0.89%,但因國壽國外投資金額近3.5兆元,因此避險成本一年也有280∼300億元;另外如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新壽也都有200∼300多億元的避險成本。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匯損已405億元,估3月及4月可能還是會擴大。
去年新台幣兌美元升值逾2.4元,升值幅度8%左右,壽險業一年匯損金額1,761億元,因此保險局約談幾家去年匯損成本相對較高的公司,要求注意避險策略、外幣投資占比等,不少公司從去年下半年提高換匯(CS)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的傳統避險比重。
這些避險工具每月都要評價,若新台幣貶值,就可能出現避險部位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損失,如去年6月新台幣貶值1.1%,當月壽險避險部位評價損失達948億元,不過當月有匯兌利益939億元,另要提存外匯準備金,因此單月匯損60億元;去年9月也是新台幣貶值,也是評價損失有367億元,單月匯損111億元,今年2月也是同樣情況。
據財報顯示,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去年全年避險成本合計1,349億元,約占整體壽險業77%,但其國外投資金額則占整體壽險的83%左右。
其中,國壽去年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操作得宜,全年避險成本僅0.89%,但因國壽國外投資金額近3.5兆元,因此避險成本一年也有280∼300億元;另外如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新壽也都有200∼300多億元的避險成本。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匯損已405億元,估3月及4月可能還是會擴大。
新台幣升值助外幣保單大賣。金管會昨(19)日公布外幣保單銷售情況,累計前二月外幣保單衝出新台幣1,274億元的佳績,較去年同期暴增一倍,成長動能來自於投資型保單,其中美元、人民幣保單均較去年成長、澳幣保單下滑。
壽險業者表示,台幣升值對買外幣保單保戶相對有利,去年(2017)台幣大幅升值近8%,新保戶與繳續期保費保戶等於便宜近一成,今年新台幣續升,保險業依舊大推外幣保單,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折合新台幣為1,274億元,較去年同期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成長97.82%,今年前二月投資型保單為582億元,傳統型為692億元,去年同期投資型139億元、傳統型505億元。今年主要成長來自於外幣投資型保單。
我國外幣保單仍以美元、澳幣以及人民幣為主,美元保單今年前兩月新契約保費為39.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7.89億美元增118%。美元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依序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南山人壽;美元傳統型單前三大業者為南山壽、富邦壽、國壽。
人民幣保單銷售暴增,今年前二月新契約保費16.58億人民幣,去年同期1.33億人民幣,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台灣人壽、法國巴黎人壽、保誠人壽;人民幣傳統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國壽、新壽、台灣人壽。
澳幣保單前二月新契約保費為1.9億澳幣,去年同期為3.47億澳幣,中壽行銷企畫部資深協理許鴻儒表示,近期外幣保單熱賣,仍以「美元保單」為大宗,但澳幣保單有一定銷量,隨著國際原物料價格活絡,詢問度及買氣漸增。澳幣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為國壽、安聯人壽、法國巴黎人壽;澳幣傳統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則是新壽、富邦壽、中壽。
壽險業者表示,台幣升值對買外幣保單保戶相對有利,去年(2017)台幣大幅升值近8%,新保戶與繳續期保費保戶等於便宜近一成,今年新台幣續升,保險業依舊大推外幣保單,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二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折合新台幣為1,274億元,較去年同期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成長97.82%,今年前二月投資型保單為582億元,傳統型為692億元,去年同期投資型139億元、傳統型505億元。今年主要成長來自於外幣投資型保單。
我國外幣保單仍以美元、澳幣以及人民幣為主,美元保單今年前兩月新契約保費為39.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7.89億美元增118%。美元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依序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南山人壽;美元傳統型單前三大業者為南山壽、富邦壽、國壽。
人民幣保單銷售暴增,今年前二月新契約保費16.58億人民幣,去年同期1.33億人民幣,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台灣人壽、法國巴黎人壽、保誠人壽;人民幣傳統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國壽、新壽、台灣人壽。
澳幣保單前二月新契約保費為1.9億澳幣,去年同期為3.47億澳幣,中壽行銷企畫部資深協理許鴻儒表示,近期外幣保單熱賣,仍以「美元保單」為大宗,但澳幣保單有一定銷量,隨著國際原物料價格活絡,詢問度及買氣漸增。澳幣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業者為國壽、安聯人壽、法國巴黎人壽;澳幣傳統型保單前三大業者則是新壽、富邦壽、中壽。
卡達政府首度來台掛牌發行國際板債券原來是南山人壽促成。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18日「爆料」,當初要求卡達政府債券同時在盧森堡及台灣掛牌,即可讓壽險業投資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又能創造流動性,所以這檔共發行60億美元,其中有1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30億元)是台灣壽險業認購。
據了解,這檔卡達政府債,南山人壽認購5億美元,其次是富邦人壽認購1.3億美元、新光人壽認1.2億美元、中華郵政也拿1.1億元,另外如中國人壽0.8億美元、全球人壽0.6億美元,國泰人壽及台灣人壽各有0.5億美元。
這檔債券創多項紀錄,即金管會開放外國政府來台發國際板債券後第一檔外國政府債,也是第一檔同時在台灣及盧森堡雙掛牌的外幣債券,發行金額60億美元也是新高。
杜英宗表示,這檔債券要訂價的前一天,遇上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發120億美元的主權債,所以利率又再拉高,最後30年期利率5.1%,報酬率相當不錯。
同時,因為台灣與盧森堡雙掛牌,除了10多億美元是台灣壽險業投資,另外80%多都是國外機構投資,可以為國際板債券創造流動性。
先前多位立委批評壽險業投資海外占其資金比重已逾65%,且投資國際板比重過高,應留住資金投資國內。杜英宗先前也表示,國內沒有足夠的投資標的,錢留台灣,反而無法達到對保戶的承諾,且國際板債券發行利率與國際市場相當,在國內投資並不吃虧。
針對外界批評國際板債券都握在壽險公司手中,欠缺流動性,杜英宗昨日表示,所以南山要求卡達政府這次發債必須雙掛牌,就可創造流動性,又能滿足壽險業投資需求,又增加台灣能見度,「不是去修法限制國際板債券,可以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
杜英宗表示,後續投資國際板債券都會要求最好是雙掛牌,增加流動性,之後還有一些類似債券會來台發行,增加台灣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又能去化壽險資金。
據了解,這檔卡達政府債,南山人壽認購5億美元,其次是富邦人壽認購1.3億美元、新光人壽認1.2億美元、中華郵政也拿1.1億元,另外如中國人壽0.8億美元、全球人壽0.6億美元,國泰人壽及台灣人壽各有0.5億美元。
這檔債券創多項紀錄,即金管會開放外國政府來台發國際板債券後第一檔外國政府債,也是第一檔同時在台灣及盧森堡雙掛牌的外幣債券,發行金額60億美元也是新高。
杜英宗表示,這檔債券要訂價的前一天,遇上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發120億美元的主權債,所以利率又再拉高,最後30年期利率5.1%,報酬率相當不錯。
同時,因為台灣與盧森堡雙掛牌,除了10多億美元是台灣壽險業投資,另外80%多都是國外機構投資,可以為國際板債券創造流動性。
先前多位立委批評壽險業投資海外占其資金比重已逾65%,且投資國際板比重過高,應留住資金投資國內。杜英宗先前也表示,國內沒有足夠的投資標的,錢留台灣,反而無法達到對保戶的承諾,且國際板債券發行利率與國際市場相當,在國內投資並不吃虧。
針對外界批評國際板債券都握在壽險公司手中,欠缺流動性,杜英宗昨日表示,所以南山要求卡達政府這次發債必須雙掛牌,就可創造流動性,又能滿足壽險業投資需求,又增加台灣能見度,「不是去修法限制國際板債券,可以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
杜英宗表示,後續投資國際板債券都會要求最好是雙掛牌,增加流動性,之後還有一些類似債券會來台發行,增加台灣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又能去化壽險資金。
從債券投資高手到壽險公司董事長,開發金控總經理王銘陽再度轉 型,到2020年底前王銘陽至少要先解決三大難題,一是籌到收購中壽 剩下65%股權的資金;二是協助凱基證券布局海外市場;三是讓開發 金從法人金控轉型為個金金控。
在南山人壽債券部門及財務部門歷練多年,還曾被大陸龍騰計畫挖 角到大陸保險公司,王銘陽接下中壽總經理後,讓中壽從資產僅1,3 72億元的中小型壽險公司,走過35號公報資產減損,到併購瑞泰人壽 、保誠人壽業務團隊及安聯人壽保單,成長為資產1.5兆元的大型壽 險公司,現在加入開發金,王銘陽也接下開發金總經理職位。
王銘陽昨日公開宣布,2020年底前要將中壽變成開發金100%子公 司,即要再買中壽65%股權,市場推估大約還要800億元,王銘陽表 示,若用普通股換股,必須考慮會稀釋股東權益及相關收購時機。
據了解,開發金控手中其實還有逾200億元的現金部位,但散見在 各孫、子公司手上,必須減資上繳,另外開發資本要處理非核心資產 ,及將投資餘額由470億元減為300億元,處分手中已有獲利股票等, 這些都可以「變現」,剩下就是可用發債等資本工具,儘可能不讓開 發金股份再膨脹,也能讓2020年開發金獲利大增時,每股盈餘(EPS )能有效提升。
第二是大陸將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放寬外資持股比率,曾在服貿協 訂時與大陸上海錦江集團談定要成立合資券商的凱基證,之後是與同 一合作對象繼續合作還是獨資,王銘陽也說,當初談的市場環境與現 在可能已大不相同,必須重新檢視,保留所有可能性及彈性。
第三是工業銀行起家的開發金,過去都是直接投資與法人業務,王 銘陽說:「工銀的基因都深植到員工的血液裡,現要轉型為個人金融 ,是不容易的事」。王銘陽表示,他要推動企業文化轉型,讓台灣更 多民眾知道「開發金」及相關子公司的名字,拓展個金市場。
在南山人壽債券部門及財務部門歷練多年,還曾被大陸龍騰計畫挖 角到大陸保險公司,王銘陽接下中壽總經理後,讓中壽從資產僅1,3 72億元的中小型壽險公司,走過35號公報資產減損,到併購瑞泰人壽 、保誠人壽業務團隊及安聯人壽保單,成長為資產1.5兆元的大型壽 險公司,現在加入開發金,王銘陽也接下開發金總經理職位。
王銘陽昨日公開宣布,2020年底前要將中壽變成開發金100%子公 司,即要再買中壽65%股權,市場推估大約還要800億元,王銘陽表 示,若用普通股換股,必須考慮會稀釋股東權益及相關收購時機。
據了解,開發金控手中其實還有逾200億元的現金部位,但散見在 各孫、子公司手上,必須減資上繳,另外開發資本要處理非核心資產 ,及將投資餘額由470億元減為300億元,處分手中已有獲利股票等, 這些都可以「變現」,剩下就是可用發債等資本工具,儘可能不讓開 發金股份再膨脹,也能讓2020年開發金獲利大增時,每股盈餘(EPS )能有效提升。
第二是大陸將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放寬外資持股比率,曾在服貿協 訂時與大陸上海錦江集團談定要成立合資券商的凱基證,之後是與同 一合作對象繼續合作還是獨資,王銘陽也說,當初談的市場環境與現 在可能已大不相同,必須重新檢視,保留所有可能性及彈性。
第三是工業銀行起家的開發金,過去都是直接投資與法人業務,王 銘陽說:「工銀的基因都深植到員工的血液裡,現要轉型為個人金融 ,是不容易的事」。王銘陽表示,他要推動企業文化轉型,讓台灣更 多民眾知道「開發金」及相關子公司的名字,拓展個金市場。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