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主要壽險公司首季自結獲利出爐。最大亮點是昨(11)日公布數據的南山人壽,因3月份稅後純益為21.7億元,雖低於去年同期,仍相當夠水準,並推升首季稅後純益為62.1億元,年增率高達42.1%,成為壽險新獲利王。
南山人壽財務長許妙靜表示,主要是去年布建固定收益型、國際板債券完整,每月利息收益穩定貢獻獲利不少。雖然壽險公司皆面臨新台幣3月升值3.7%,在匯兌上有些衝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因此沖回部分,不過仍維持一定的水準。
至於去年底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383億,首季表現如何?許妙靜表示,首季市況明顯回溫,備供出售未實現損益今年已回升超過百億元。
國泰人壽因支付佣金等因素,新契約成本提高,加上因應避險成本增加,3月稅後純益為5.9億元,不過受惠於全球經濟持穩,股市回溫,國泰人壽首季稅後純益達27.3億元,EPS0.49元。
國壽強調,首季年化避險成本遠低於1%,至3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達148億元,規模為業界最高。
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12.01億元。受惠於市況轉好,實現了部分股債獲利,使得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比2月大增兩倍多,累計首季稅後純益22.11億元,EPS為0.39元,表現漸入佳境。
新光人壽首季仍淨損-36.6億元,EPS為-0.63元,但趁市況良好,新壽也在3月實現海內外股票利益,3月份新光人壽稅後純益也有2.21億元。
南山人壽財務長許妙靜表示,主要是去年布建固定收益型、國際板債券完整,每月利息收益穩定貢獻獲利不少。雖然壽險公司皆面臨新台幣3月升值3.7%,在匯兌上有些衝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因此沖回部分,不過仍維持一定的水準。
至於去年底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383億,首季表現如何?許妙靜表示,首季市況明顯回溫,備供出售未實現損益今年已回升超過百億元。
國泰人壽因支付佣金等因素,新契約成本提高,加上因應避險成本增加,3月稅後純益為5.9億元,不過受惠於全球經濟持穩,股市回溫,國泰人壽首季稅後純益達27.3億元,EPS0.49元。
國壽強調,首季年化避險成本遠低於1%,至3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達148億元,規模為業界最高。
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12.01億元。受惠於市況轉好,實現了部分股債獲利,使得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比2月大增兩倍多,累計首季稅後純益22.11億元,EPS為0.39元,表現漸入佳境。
新光人壽首季仍淨損-36.6億元,EPS為-0.63元,但趁市況良好,新壽也在3月實現海內外股票利益,3月份新光人壽稅後純益也有2.21億元。
資本市場波動下,南山人壽強調其固定收益穩定成長,外匯表現也比去年佳,3月稅後獲利21.73億元,在已公布壽險公司中拿下第一名,累計首季獲利62.11億元,也是目前壽險公司中最高。
另外,3月南山人壽業務競賽,加上銀行通路保費大躍進,單月新契約保費265億元,同比成長108.7%,拿下單月業界第一名;累計首季新契約保費653億元,也成長86.6%,同樣也是壽險業第一名。
由於今年首季各壽險公司股票部位仍在「修身養息」,等待價格回升,因此舊有公債部位大者,才能有較大實現獲利的空間,已公告首季獲利的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獲利都明顯不如去年同期,國壽首季稅後獲利27.3億元,已是金控下壽險公司獲利最高者,其次是富邦人壽的22.11億元,台灣人壽則有13.42億元的獲利。
富邦金控11日也代富邦人壽(香港)公告取得開業許可,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壽險子公司。
非金控體系的南山人壽今年來勢洶洶,目前首季新契約保費領先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超過50億元,甚至更多,且在獲利上也拿下第一。
南山財務長許妙靜表示,今年首季實現資本利得並沒有比去年同期多,主要是資金規模持續增加,投資在固定收益上,讓利息收入也增加,今年以來已比去年增加38億元之多,單月也增加9億元以上。
另外則是今年首季雜幣匯率相對穩定,比去年同期表現要佳,雖然3月新台幣升值不少,但許妙靜說,南山人壽的外匯表現也比去年佳,所以整體首季獲利即比去年同期成長41.9%。
去年底南山人壽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383億元,主要來自台股及國外股票,許妙靜表示,3月大致回升逾100億元,情況已相對改善。
至於新契約保費部分,因為3月是南山人壽業務競賽月,業務員銷售量增加,另外則是銀行資金極多的情況下,讓南山人壽今年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成長極大。
另外,3月南山人壽業務競賽,加上銀行通路保費大躍進,單月新契約保費265億元,同比成長108.7%,拿下單月業界第一名;累計首季新契約保費653億元,也成長86.6%,同樣也是壽險業第一名。
由於今年首季各壽險公司股票部位仍在「修身養息」,等待價格回升,因此舊有公債部位大者,才能有較大實現獲利的空間,已公告首季獲利的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等,獲利都明顯不如去年同期,國壽首季稅後獲利27.3億元,已是金控下壽險公司獲利最高者,其次是富邦人壽的22.11億元,台灣人壽則有13.42億元的獲利。
富邦金控11日也代富邦人壽(香港)公告取得開業許可,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壽險子公司。
非金控體系的南山人壽今年來勢洶洶,目前首季新契約保費領先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超過50億元,甚至更多,且在獲利上也拿下第一。
南山財務長許妙靜表示,今年首季實現資本利得並沒有比去年同期多,主要是資金規模持續增加,投資在固定收益上,讓利息收入也增加,今年以來已比去年增加38億元之多,單月也增加9億元以上。
另外則是今年首季雜幣匯率相對穩定,比去年同期表現要佳,雖然3月新台幣升值不少,但許妙靜說,南山人壽的外匯表現也比去年佳,所以整體首季獲利即比去年同期成長41.9%。
去年底南山人壽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383億元,主要來自台股及國外股票,許妙靜表示,3月大致回升逾100億元,情況已相對改善。
至於新契約保費部分,因為3月是南山人壽業務競賽月,業務員銷售量增加,另外則是銀行資金極多的情況下,讓南山人壽今年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成長極大。
銀行資金大量湧向壽險業,據初步調整,3月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有6家突破百億元,其中甚至有3家破200億元,整體壽險公司推估有1,380億元左右的成績,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5%以上,累計首季可望突破3,200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成長10∼13%以上,依此速度,全年恐破1.2兆元,創歷史新高。
首季新契約保費第一名是南山的653億元,3月單月265億元也是單月第一,主要是躉繳利變商品在銀行通路熱銷,雖然其主力保單在4月中將陸續調整,但市場推估4月有可能還是南山人壽拿下第一名。
富邦人壽首季以597億元,拿下業界第二名,單月也以219億元排名第三,主要也是躉繳利變型商品,但富邦在4月初停售其6年繳費還本終身壽險,3月即造成熱賣逾80多億元的效益,富邦4月再推出新款保單,強調6年繳費期間保費1.8%還本,還本率拉高,繳費期滿保額2.2%還本,接續首季戰力。
國泰人壽3月也是業務員競賽月,其6年繳費還本終身險同樣大暴衝,銷量估計突破百億元,單月新契約保費238億元,拿下單月第二,在各家主要靠銀行通路熱銷躉繳利變保單中,國壽商品策略與其他主要公司不大相同,但首季新契約保費也達521億元,排名業界第三名。
台灣人壽在加入中信金控後,首季新契約保費預估有293億元以上,較去年同期成長16%左右,目前排名業界第四,3月單月也有118億元左右,同樣排第四。
首季新契約保費第一名是南山的653億元,3月單月265億元也是單月第一,主要是躉繳利變商品在銀行通路熱銷,雖然其主力保單在4月中將陸續調整,但市場推估4月有可能還是南山人壽拿下第一名。
富邦人壽首季以597億元,拿下業界第二名,單月也以219億元排名第三,主要也是躉繳利變型商品,但富邦在4月初停售其6年繳費還本終身壽險,3月即造成熱賣逾80多億元的效益,富邦4月再推出新款保單,強調6年繳費期間保費1.8%還本,還本率拉高,繳費期滿保額2.2%還本,接續首季戰力。
國泰人壽3月也是業務員競賽月,其6年繳費還本終身險同樣大暴衝,銷量估計突破百億元,單月新契約保費238億元,拿下單月第二,在各家主要靠銀行通路熱銷躉繳利變保單中,國壽商品策略與其他主要公司不大相同,但首季新契約保費也達521億元,排名業界第三名。
台灣人壽在加入中信金控後,首季新契約保費預估有293億元以上,較去年同期成長16%左右,目前排名業界第四,3月單月也有118億元左右,同樣排第四。
南山人壽大砍中信金持股,原因之一為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對金融股帶來的股價下跌壓力。據了解,中信金去年8月以來至今年3月底,已按人民幣6.6元兌1美元左右,認列TRF損失合計新台幣26億元,除非人民幣貶破6.7元,才會有比較大的財務壓力。
中信金控對TRF的因應措施,主要按客戶瀕臨違約時的市場即期匯價,採取核心子公司中信銀行出現多少損失、就相對應提列多少損失準備的作法。
人民幣貶值較大的三個月份,去年12月約認列損失10億元、今年1月認列11億元、2月認列4億元,其餘1億元為其他月份零星合計。
根據中信銀行內部試算,人民幣如果不貶破6.6元,中信金都不需要再提存損失準備,而就算貶至6.7元,以中信銀單月稅前盈餘逾30億元來看,也可以維持單月獲利狀態。
中信金控對TRF的因應措施,主要按客戶瀕臨違約時的市場即期匯價,採取核心子公司中信銀行出現多少損失、就相對應提列多少損失準備的作法。
人民幣貶值較大的三個月份,去年12月約認列損失10億元、今年1月認列11億元、2月認列4億元,其餘1億元為其他月份零星合計。
根據中信銀行內部試算,人民幣如果不貶破6.6元,中信金都不需要再提存損失準備,而就算貶至6.7元,以中信銀單月稅前盈餘逾30億元來看,也可以維持單月獲利狀態。
壽險保單利率堅持「不降息」,民眾資金瘋狂湧入,壽險業者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恐逾新台幣1.2兆元,加上續期保費也達約1.5兆元,為了撐住利率,壽險公司只好狂買國際板債券及加碼海外投資,估計今年壽險資金外流至少再1兆元。
央行三度降息,銀行9兆元濫頭寸貸不出去,競搶公債或票券且婉拒大額存款,造成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債即會出現「利差損」,另外因為房貸利率也將跌破2%,無利可圖下,去年壽險資金加碼海外投資逾新台幣2.1兆元。
依各公司揭露數據顯示,去年各壽險公司國內定存金額大量減少,如國泰人壽即少掉1,300多億元,南山人壽減少420多億元,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銀人壽都減少定存百億元上下,整體來看,壽險資金存放銀行定存去年大約少了近2,500億元,轉到其他相對高收益的部位。
另外在房貸部分,壽險業也轉為消極,從前年逾9,400億元的貸款餘額,去年全年金額減少660億元,今年初已不到8,700億元,壽險房貸承作大戶的國壽、新壽及南山都有減少逾百億元甚至數百億元的情況。
過去壽險資金大搶國內公債、公司債,去年到今年初則趁著價格好,一路大賣實現資本利得,公債減持金額已逾2,000億元,利率若無反彈,則壽險業投資國內公債餘額今年可能跌破2.1兆元,甚至水位降到逼近2兆元。
保費不斷湧進,一年約逾2.5兆元,國內又沒有什麼可加碼標的,壽險業資金大量湧向外幣計價在台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投資金額今年即會破新台幣2兆元,如新壽、富邦人壽、南山、中壽都是投資大戶,今年預估要再搶5,000億元以上,這部分可不算入國外投資45%的限額,大型公司一年都計劃加碼逾千億元以上,只怕債券發行量不夠投資。
國壽今年還有2∼3%的海外投資額度,其他大型公司也大約還有1%多,加上外幣保單保費可不算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業者預估,在海外投資報酬率至少可達4%以上,今年資金會再加速外移,至少1兆元,甚至可能更多,海外投資餘額可能逼近12兆元。
央行三度降息,銀行9兆元濫頭寸貸不出去,競搶公債或票券且婉拒大額存款,造成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債即會出現「利差損」,另外因為房貸利率也將跌破2%,無利可圖下,去年壽險資金加碼海外投資逾新台幣2.1兆元。
依各公司揭露數據顯示,去年各壽險公司國內定存金額大量減少,如國泰人壽即少掉1,300多億元,南山人壽減少420多億元,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銀人壽都減少定存百億元上下,整體來看,壽險資金存放銀行定存去年大約少了近2,500億元,轉到其他相對高收益的部位。
另外在房貸部分,壽險業也轉為消極,從前年逾9,400億元的貸款餘額,去年全年金額減少660億元,今年初已不到8,700億元,壽險房貸承作大戶的國壽、新壽及南山都有減少逾百億元甚至數百億元的情況。
過去壽險資金大搶國內公債、公司債,去年到今年初則趁著價格好,一路大賣實現資本利得,公債減持金額已逾2,000億元,利率若無反彈,則壽險業投資國內公債餘額今年可能跌破2.1兆元,甚至水位降到逼近2兆元。
保費不斷湧進,一年約逾2.5兆元,國內又沒有什麼可加碼標的,壽險業資金大量湧向外幣計價在台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投資金額今年即會破新台幣2兆元,如新壽、富邦人壽、南山、中壽都是投資大戶,今年預估要再搶5,000億元以上,這部分可不算入國外投資45%的限額,大型公司一年都計劃加碼逾千億元以上,只怕債券發行量不夠投資。
國壽今年還有2∼3%的海外投資額度,其他大型公司也大約還有1%多,加上外幣保單保費可不算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業者預估,在海外投資報酬率至少可達4%以上,今年資金會再加速外移,至少1兆元,甚至可能更多,海外投資餘額可能逼近12兆元。
壽險保單利率堅持「不降息」,民眾資金瘋狂湧入,壽險業者預估今年新契約保費恐逾新台幣1.2兆元,加上續期保費也達約1.5兆元,為了撐住利率,壽險公司只好狂買國際板債券及加碼海外投資,估計今年壽險資金外流至少再1兆元。
央行三度降息,銀行9兆元濫頭寸貸不出去,競搶公債或票券且婉拒大額存款,造成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債即會出現「利差損」,另外因為房貸利率也將跌破2%,無利可圖下,去年壽險資金加碼海外投資逾新台幣2.1兆元。
依各公司揭露數據顯示,去年各壽險公司國內定存金額大量減少,如國泰人壽即少掉1,300多億元,南山人壽減少420多億元,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銀人壽都減少定存百億元上下,整體來看,壽險資金存放銀行定存去年大約少了近2,500億元,轉到其他相對高收益的部位。
另外在房貸部分,壽險業也轉為消極,從前年逾9,400億元的貸款餘額,去年全年金額減少660億元,今年初已不到8,700億元,壽險房貸承作大戶的國壽、新壽及南山都有減少逾百億元甚至數百億元的情況。
過去壽險資金大搶國內公債、公司債,去年到今年初則趁著價格好,一路大賣實現資本利得,公債減持金額已逾2,000億元,利率若無反彈,則壽險業投資國內公債餘額今年可能跌破2.1兆元,甚至水位降到逼近2兆元。
保費不斷湧進,一年約逾2.5兆元,國內又沒有什麼可加碼標的,壽險業資金大量湧向外幣計價在台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投資金額今年即會破新台幣2兆元,如新壽、富邦人壽、南山、中壽都是投資大戶,今年預估要再搶5,000億元以上,這部分可不算入國外投資45%的限額,大型公司一年都計劃加碼逾千億元以上,只怕債券發行量不夠投資。
國壽今年還有2∼3%的海外投資額度,其他大型公司也大約還有1%多,加上外幣保單保費可不算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業者預估,在海外投資報酬率至少可達4%以上,今年資金會再加速外移,至少1兆元,甚至可能更多,海外投資餘額可能逼近12兆元。
央行三度降息,銀行9兆元濫頭寸貸不出去,競搶公債或票券且婉拒大額存款,造成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債即會出現「利差損」,另外因為房貸利率也將跌破2%,無利可圖下,去年壽險資金加碼海外投資逾新台幣2.1兆元。
依各公司揭露數據顯示,去年各壽險公司國內定存金額大量減少,如國泰人壽即少掉1,300多億元,南山人壽減少420多億元,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銀人壽都減少定存百億元上下,整體來看,壽險資金存放銀行定存去年大約少了近2,500億元,轉到其他相對高收益的部位。
另外在房貸部分,壽險業也轉為消極,從前年逾9,400億元的貸款餘額,去年全年金額減少660億元,今年初已不到8,700億元,壽險房貸承作大戶的國壽、新壽及南山都有減少逾百億元甚至數百億元的情況。
過去壽險資金大搶國內公債、公司債,去年到今年初則趁著價格好,一路大賣實現資本利得,公債減持金額已逾2,000億元,利率若無反彈,則壽險業投資國內公債餘額今年可能跌破2.1兆元,甚至水位降到逼近2兆元。
保費不斷湧進,一年約逾2.5兆元,國內又沒有什麼可加碼標的,壽險業資金大量湧向外幣計價在台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投資金額今年即會破新台幣2兆元,如新壽、富邦人壽、南山、中壽都是投資大戶,今年預估要再搶5,000億元以上,這部分可不算入國外投資45%的限額,大型公司一年都計劃加碼逾千億元以上,只怕債券發行量不夠投資。
國壽今年還有2∼3%的海外投資額度,其他大型公司也大約還有1%多,加上外幣保單保費可不算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業者預估,在海外投資報酬率至少可達4%以上,今年資金會再加速外移,至少1兆元,甚至可能更多,海外投資餘額可能逼近12兆元。
股災災情慘重。壽險財報3月31日全都露,南山驚見備供項下出現383億元未實現虧損,其中台股未實現損失即有398億元,超越新光人壽去年底台股未實現損失的336億元,成為壽險業去年底投資台股最大苦主。保險局也透露,去年底除了中國人壽,所有壽險備供項下都是未實現虧損。
去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巨幅波動,壽險業最慘是去年第3季,備供項下未實現損失逾1,500億元,不止台股跌,國外股票也跌,債券價格未有效回升,因此備供未實現虧損大幅增加。
去年第4季台股略有回穩,主要還是國外股市回升不少,再加上債券價格反彈,壽險業備供未實現損失降為1,100億元左右,據大型壽險業者表示,到今年3月備供部位大多轉為未實現獲利或損失減少,推估季報的備供未實現損失應可降到千億元以下。
總資產3.19兆元的南山人壽,是目前資產第二大壽險公司,其投資台股部位有2,104億元,是潤成投資入主後,才有顯著加碼,AIG時代的南山人壽只投資公債等保守型工具,潤成入主後的南山人壽靠著較積極的投資操作,加碼股票、不動產、國際板債券等,連年獲利,弭平累虧,但也因為投資更多樣化後,資本市場一波動,南山人壽的淨值也跟著變化。
去年底南山人壽台股部位未實現損失達398億元,比第去年第3季未實現損失多出94億元,但其國外股票部位則有明顯好轉,從去年第3季未實現損失195億元,縮小到未實現損20億元左右;另外南山人壽持有到期部位藏有未實現獲利414億元,但無活絡市場部位則是未實現損失395億元。
由於備供項下多是投資股市、基金及債券,這部分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淨值,去年底因為債券價格回升,抵銷股票跌價損失,另外如中壽有建信人壽未實現價值逾110億元,成為壽險中唯一備供項下是未實現獲利者。
去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巨幅波動,壽險業最慘是去年第3季,備供項下未實現損失逾1,500億元,不止台股跌,國外股票也跌,債券價格未有效回升,因此備供未實現虧損大幅增加。
去年第4季台股略有回穩,主要還是國外股市回升不少,再加上債券價格反彈,壽險業備供未實現損失降為1,100億元左右,據大型壽險業者表示,到今年3月備供部位大多轉為未實現獲利或損失減少,推估季報的備供未實現損失應可降到千億元以下。
總資產3.19兆元的南山人壽,是目前資產第二大壽險公司,其投資台股部位有2,104億元,是潤成投資入主後,才有顯著加碼,AIG時代的南山人壽只投資公債等保守型工具,潤成入主後的南山人壽靠著較積極的投資操作,加碼股票、不動產、國際板債券等,連年獲利,弭平累虧,但也因為投資更多樣化後,資本市場一波動,南山人壽的淨值也跟著變化。
去年底南山人壽台股部位未實現損失達398億元,比第去年第3季未實現損失多出94億元,但其國外股票部位則有明顯好轉,從去年第3季未實現損失195億元,縮小到未實現損20億元左右;另外南山人壽持有到期部位藏有未實現獲利414億元,但無活絡市場部位則是未實現損失395億元。
由於備供項下多是投資股市、基金及債券,這部分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淨值,去年底因為債券價格回升,抵銷股票跌價損失,另外如中壽有建信人壽未實現價值逾110億元,成為壽險中唯一備供項下是未實現獲利者。
壽險公司去年底財報出爐,四大壽險公司去年底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逾900億元,壽險公司並首次公布資本適足率(RBC)實際數字,國泰與中壽均超過300%,表現搶眼。中壽更是五大壽險公司中,唯一有未實現利益的業者。
壽險公司昨(31)日公布RBC實際數字。去年金融市場動盪,許多業者的備供金融資產,這項法人相當關注的重要數據,出現鉅額的未實現損失,由於業者在金融市場投資標的表現,都會影響RBC的表現,相關情況頗受矚目。
國壽去年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39億元,加上併購國寶、幸福人壽,金管會給予行政寬容,使國壽淨值維持3,400多億元的高標,RBC也因此高達305%,高於去年表現。
至於富邦人壽,去年底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為156億元,淨值也受到影響,去年底為1,827億元,使得富邦人壽的RBC調整為256%。去年上半年,富邦人壽的RBC還維持在300%以上,顯示市場波動對RBC的影響當重大。
惟根據前日富邦法說會的說明,至3月下旬,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打平,會挹注淨值,RBC也可望回到高水準。法人認為,由於去年富邦人壽公布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還有156億元,雖然市況回溫、損益回穩,但是否影響股利政策,仍須持續關注。
去年南山人壽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約383億元,此情況,並導致南山的大股東潤泰新難發股息。不過,南山強調,首季至目前為止,情況已明顯改善,未實現損失部位減少了100多億元。
但也因此,南山人壽去年上半年在250%~300%的RBC,去年底下滑到239%。
新光人壽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擴大340億元,因此恐難發放股利,而新光人壽RBC同樣應聲下滑,去年上半年在300%以上,去年底則下滑268%,但仍有250%以上的水準。
五大壽險公司中表現特殊的是中國人壽,去年備供出售部位出現未實現利益,金額119億元,使中壽RBC維持在高標準的357%,在五大壽險公司當中最高。
中壽轉投資中國大陸建信人壽的部位,列於備供出售科目,由於建信人壽去年財務、業務穩健,未實現利益有14億元,貢獻中壽不少,再加上中壽的債券、股票投資得宜,整體表現優秀。
壽險公司昨(31)日公布RBC實際數字。去年金融市場動盪,許多業者的備供金融資產,這項法人相當關注的重要數據,出現鉅額的未實現損失,由於業者在金融市場投資標的表現,都會影響RBC的表現,相關情況頗受矚目。
國壽去年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39億元,加上併購國寶、幸福人壽,金管會給予行政寬容,使國壽淨值維持3,400多億元的高標,RBC也因此高達305%,高於去年表現。
至於富邦人壽,去年底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為156億元,淨值也受到影響,去年底為1,827億元,使得富邦人壽的RBC調整為256%。去年上半年,富邦人壽的RBC還維持在300%以上,顯示市場波動對RBC的影響當重大。
惟根據前日富邦法說會的說明,至3月下旬,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已打平,會挹注淨值,RBC也可望回到高水準。法人認為,由於去年富邦人壽公布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還有156億元,雖然市況回溫、損益回穩,但是否影響股利政策,仍須持續關注。
去年南山人壽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約383億元,此情況,並導致南山的大股東潤泰新難發股息。不過,南山強調,首季至目前為止,情況已明顯改善,未實現損失部位減少了100多億元。
但也因此,南山人壽去年上半年在250%~300%的RBC,去年底下滑到239%。
新光人壽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擴大340億元,因此恐難發放股利,而新光人壽RBC同樣應聲下滑,去年上半年在300%以上,去年底則下滑268%,但仍有250%以上的水準。
五大壽險公司中表現特殊的是中國人壽,去年備供出售部位出現未實現利益,金額119億元,使中壽RBC維持在高標準的357%,在五大壽險公司當中最高。
中壽轉投資中國大陸建信人壽的部位,列於備供出售科目,由於建信人壽去年財務、業務穩健,未實現利益有14億元,貢獻中壽不少,再加上中壽的債券、股票投資得宜,整體表現優秀。
壽險業未實現損益「忽胖忽瘦」,都是股票惹的禍。去年下半年全球股災,壽險業投資近新台幣2兆元的國內外股票,到2015年底未實現虧損恐有1,000∼1,500億元,其中國內股票未實現損失就逼近千億元。
但因為今年首季台股反彈,不少壽險公司台股價值也快速回升,如國泰人壽就反彈逾150億元,轉為未實現獲利,富邦人壽也從未實現損失108億元轉為正數,其他公司也有價值回升的情況。
整體壽險業備供資產約新台幣5兆元,其中有國內外股市、國內政府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及各類基金受益憑證,去年底國內政府公債價格反彈,不少公司都靠公債出現大量未實現獲利「撐住淨值」,但在股票部位則出現相對較大未實現損失。同時各家公司去年都趁台股攻上萬點前,大量實現台股獲利,今年帳上可以再賣的資產並不多,因此今年要像去年獲利破千億元,恐怕難度相對較高。
如富邦人壽去年處份備供項下資產,實現獲利高達633億元,加上未實現跌價損失,使得去年富邦人壽備供項下未實現損益減少850億元,雖然全年稅後獲利410億元,但綜合損益則為負320億元,代表富邦人壽一年潛藏價值大量減少。
富邦金控30日法說會揭露,富邦人壽去年底備供未實現損失156億元,但其持有到期及無活絡市場部位則有未實現獲利36億元,到今年3月,備供項下已無未實現損失,持有到期及無活絡部位則出現高達200億元的未實現獲利,推估即是低利率環境造成債券價值彈升,股票部位也有回升。
如同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也大搶國際板債券,去年底已有60億多美元的部位,今年首季再搶下10億美元,全年希望再搶20∼30億美元,既可排除國外投資上限,又能增加固定收益。
昨日法人也極關心富邦人壽手中高收益債及高收債基金的部位,富邦表示僅有約新台幣1,500億元左右,但其備供項下海外受益憑證有近2,500億元,去年底出現未實現損失158億元,法人推估大部分是來自高收益債基金用本金配息,及後續跌價損失。
但因為今年首季台股反彈,不少壽險公司台股價值也快速回升,如國泰人壽就反彈逾150億元,轉為未實現獲利,富邦人壽也從未實現損失108億元轉為正數,其他公司也有價值回升的情況。
整體壽險業備供資產約新台幣5兆元,其中有國內外股市、國內政府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及各類基金受益憑證,去年底國內政府公債價格反彈,不少公司都靠公債出現大量未實現獲利「撐住淨值」,但在股票部位則出現相對較大未實現損失。同時各家公司去年都趁台股攻上萬點前,大量實現台股獲利,今年帳上可以再賣的資產並不多,因此今年要像去年獲利破千億元,恐怕難度相對較高。
如富邦人壽去年處份備供項下資產,實現獲利高達633億元,加上未實現跌價損失,使得去年富邦人壽備供項下未實現損益減少850億元,雖然全年稅後獲利410億元,但綜合損益則為負320億元,代表富邦人壽一年潛藏價值大量減少。
富邦金控30日法說會揭露,富邦人壽去年底備供未實現損失156億元,但其持有到期及無活絡市場部位則有未實現獲利36億元,到今年3月,備供項下已無未實現損失,持有到期及無活絡部位則出現高達200億元的未實現獲利,推估即是低利率環境造成債券價值彈升,股票部位也有回升。
如同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也大搶國際板債券,去年底已有60億多美元的部位,今年首季再搶下10億美元,全年希望再搶20∼30億美元,既可排除國外投資上限,又能增加固定收益。
昨日法人也極關心富邦人壽手中高收益債及高收債基金的部位,富邦表示僅有約新台幣1,500億元左右,但其備供項下海外受益憑證有近2,500億元,去年底出現未實現損失158億元,法人推估大部分是來自高收益債基金用本金配息,及後續跌價損失。
中央銀行3月底已第三度降息,宣告利率「打死不降」的壽險公司也開始「鬆動」,今年初已調降新台幣宣告利率0.1個百分點的富邦人壽,4月初考慮再降新台幣的宣告利率,但由於其他競爭對手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今年都未調整利率,擔心競爭差距拉大,富邦人壽仍在觀望。
南山人壽方面透露,4月初會停售部分保單,改推出新的保單,屆時內容及利率可能就會有所調整;中壽則表示,今(31)日才會開會討論4月的宣告利率,但也可能壓到4月1日上午再決定;台壽方面則已決定4月應不會調整其主力保單的宣告利率。
目前幾家主要壽險公司新台幣利變壽險或利變養老險,宣告利率最高有3.07∼3.01%,也有主打2.82∼2.9%,由於是壽險或養老險保單有相關保障費用,但7年的投報率大多有2.4%以上,前2月已吸金822億元。
央行去年下半年二度降息,只有富邦人壽在年初有調降其新台幣利變的宣告利率,但也反向提高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將重心轉往美元利變型商品,其餘壽險公司未跟著調整。
南山人壽方面透露,4月初會停售部分保單,改推出新的保單,屆時內容及利率可能就會有所調整;中壽則表示,今(31)日才會開會討論4月的宣告利率,但也可能壓到4月1日上午再決定;台壽方面則已決定4月應不會調整其主力保單的宣告利率。
目前幾家主要壽險公司新台幣利變壽險或利變養老險,宣告利率最高有3.07∼3.01%,也有主打2.82∼2.9%,由於是壽險或養老險保單有相關保障費用,但7年的投報率大多有2.4%以上,前2月已吸金822億元。
央行去年下半年二度降息,只有富邦人壽在年初有調降其新台幣利變的宣告利率,但也反向提高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將重心轉往美元利變型商品,其餘壽險公司未跟著調整。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近12年來,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14%,但24至29歲年齡人每月收入卻只成長7.8%。
年輕世代對未來感到徬徨,南山人壽呼籲面對景氣低迷大環境,年輕人應及早開始運用保險規劃累積財富、防範風險更顯重要,建議採建立「資產、保障」雙拼圖的概念,為夢想跨出第一步,同時為風險缺口加層防護傘。
在「資產拼圖」方面,初入社會年輕人收入有限,建議可透過利率變動型增額保險,趁早奠定未來逐夢資本。以25歲女性投保南山人壽新推出「創薪世代利率變動型增額終身保險 (定期給付型)-20ISWL 」保額新台幣60萬元為例,每月保費只需約5,140元,自動轉帳繳費者有1%折扣,且繳費期間保額就開始逐年遞增,20年繳費期滿後,除繼續享有終身保障,保額仍持續增加。
南山人壽表示,除了有助累積資產之外,此商品還有一大特色,特別設計納入天災意外及燒燙傷意外保障,被保險人若遭天然災害意外導致身故時,可申請保險金給付;或是不幸發生重大燒燙傷,一樣可獲得理賠,保障更周全。同時,針對身故或全殘廢保險金的給付,提供分期給付方式,讓身故受益人或被保險人能將保險金妥善運用,作為長期生活、教育或醫療照顧用途。
在「保障拼圖」方面,為補足健康風險缺口,南山人壽建議年輕人可透過定期健康險搭配附約的方式,用小預算為自己規劃完善的健康保障。
例如選擇「南山人壽新活力康祥定期健康保險(NTDD)」100萬元,再搭配「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200萬元、「南山人壽住院醫療保險附約 (HS)」20計畫,一次購足重大疾病、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的保障。以職業等級屬一級的25歲女性來說,投保此方案,每年保費1萬2,714元,一天只要省一杯咖啡錢,就可享有完善保障,不會造成經濟負擔。
南山人壽強調,年輕世代在築夢的道路上,除了逐步累積第一桶金,更應隨時檢視保障是否足夠,未雨綢繆先行做好保險規劃,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力為人生衝刺。南山人壽24小時客服專線:(0800)020-060,或至南山人壽官網查詢。
年輕世代對未來感到徬徨,南山人壽呼籲面對景氣低迷大環境,年輕人應及早開始運用保險規劃累積財富、防範風險更顯重要,建議採建立「資產、保障」雙拼圖的概念,為夢想跨出第一步,同時為風險缺口加層防護傘。
在「資產拼圖」方面,初入社會年輕人收入有限,建議可透過利率變動型增額保險,趁早奠定未來逐夢資本。以25歲女性投保南山人壽新推出「創薪世代利率變動型增額終身保險 (定期給付型)-20ISWL 」保額新台幣60萬元為例,每月保費只需約5,140元,自動轉帳繳費者有1%折扣,且繳費期間保額就開始逐年遞增,20年繳費期滿後,除繼續享有終身保障,保額仍持續增加。
南山人壽表示,除了有助累積資產之外,此商品還有一大特色,特別設計納入天災意外及燒燙傷意外保障,被保險人若遭天然災害意外導致身故時,可申請保險金給付;或是不幸發生重大燒燙傷,一樣可獲得理賠,保障更周全。同時,針對身故或全殘廢保險金的給付,提供分期給付方式,讓身故受益人或被保險人能將保險金妥善運用,作為長期生活、教育或醫療照顧用途。
在「保障拼圖」方面,為補足健康風險缺口,南山人壽建議年輕人可透過定期健康險搭配附約的方式,用小預算為自己規劃完善的健康保障。
例如選擇「南山人壽新活力康祥定期健康保險(NTDD)」100萬元,再搭配「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200萬元、「南山人壽住院醫療保險附約 (HS)」20計畫,一次購足重大疾病、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的保障。以職業等級屬一級的25歲女性來說,投保此方案,每年保費1萬2,714元,一天只要省一杯咖啡錢,就可享有完善保障,不會造成經濟負擔。
南山人壽強調,年輕世代在築夢的道路上,除了逐步累積第一桶金,更應隨時檢視保障是否足夠,未雨綢繆先行做好保險規劃,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力為人生衝刺。南山人壽24小時客服專線:(0800)020-060,或至南山人壽官網查詢。
去年主要壽險公司多因市場動盪,導致帳上出現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引起矚目,各公司的因應策略也備受關心。跡象顯示,各壽險公司多提高海外投資的比重,降低持有台灣金融資產的部位,但台灣市場上報酬率頗佳的國際板債券,仍對壽險業者具吸引力。
據保發中心統計,至今年1月底止,整體壽險公司投資海外為10.7兆元,占壽險可運用資金將近六成,估計各壽險公司還會繼續加碼投資海外。但進一步比較,各壽險公司的投資策略仍有不同。
以國泰人壽來說,目前整體可運用資金為4.6兆元,其中投資海外債券與海外股票部位,占可運用資金比重為56.8%。國泰今年的操作策略,仍會持續加碼海外投資,估計還有1%~2%的投資空間。
進一步分析,國泰人壽持有高收益債與高收益基金的比重,為可運用資金4%,算占海外投資近8%。法人認為,受惠於全球市場寬鬆政策與市場穩定,國壽投資海外債券的部位還會更積極。
由於金管會鬆綁海外不動產限額,依據差異化管理,可以選擇淨值或可運用資金孰低當作額度上限,因此,債券之外,壽險業者海外投資策略,也會聚焦在海外不動產標的上,尤其是英國倫敦,已成為主要壽險公司獵地的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南山人壽與新光人壽聚焦於台灣的國際板債券市場。南山去年起,即積極投資國際板債券,貢獻獲利不少;新壽計劃今年上半年內,要把投資拉高到3,000億元。據了解,國際板債券的年報酬率約4.5%,且發行者多為國際知名的跨國大企業,加上可排除於海外投資的限制,因此頗受歡迎。
據保發中心統計,至今年1月底止,整體壽險公司投資海外為10.7兆元,占壽險可運用資金將近六成,估計各壽險公司還會繼續加碼投資海外。但進一步比較,各壽險公司的投資策略仍有不同。
以國泰人壽來說,目前整體可運用資金為4.6兆元,其中投資海外債券與海外股票部位,占可運用資金比重為56.8%。國泰今年的操作策略,仍會持續加碼海外投資,估計還有1%~2%的投資空間。
進一步分析,國泰人壽持有高收益債與高收益基金的比重,為可運用資金4%,算占海外投資近8%。法人認為,受惠於全球市場寬鬆政策與市場穩定,國壽投資海外債券的部位還會更積極。
由於金管會鬆綁海外不動產限額,依據差異化管理,可以選擇淨值或可運用資金孰低當作額度上限,因此,債券之外,壽險業者海外投資策略,也會聚焦在海外不動產標的上,尤其是英國倫敦,已成為主要壽險公司獵地的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南山人壽與新光人壽聚焦於台灣的國際板債券市場。南山去年起,即積極投資國際板債券,貢獻獲利不少;新壽計劃今年上半年內,要把投資拉高到3,000億元。據了解,國際板債券的年報酬率約4.5%,且發行者多為國際知名的跨國大企業,加上可排除於海外投資的限制,因此頗受歡迎。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昨(29)日表示,他2010年在政府徵召下重返兆豐金擔任董事長,他那天在日記上寫下,「今天因政府命令回來,但未來離開日期我要自己決定」。
他昨天一邊看著手機源源不絕的簡訊,一邊強忍涕淚說,也許他是帶點傲氣的人,雖然有重量級高層人士告知他,即使政黨輪替仍是續任董座的不二人選,但他還是決定自己離開。
蔡友才說,他在兆豐銀前後工作十多年,最自豪的就是他早在2001年到任訂下的三大政策方向:國內不設分行,增設海外分行;以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為台商全球資金調度中心;打造全球金融網的連線系統戰等,時隔十多年,同業爭相仿效。
他最大的遺憾,則是沒能在任內成功推動兆豐金與南山人壽、彰銀三合一,然後再加土銀提升公股持股比,讓兆豐金的全球金融業排名提升到120名。他並表示,現有公股管理政策只重控制權、不重股東權益下,未來民營金融業將會大幅拉開領先公股機構的距離。
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昨(29)日表示,他2010年在政府徵召下重返兆豐金擔任董事長,他那天在日記上寫下,「今天因政府命令回來,但未來離開日期我要自己決定」。
他昨天一邊看著手機源源不絕的簡訊,一邊強忍涕淚說,也許他是帶點傲氣的人,雖然有重量級高層人士告知他,即使政黨輪替仍是續任董座的不二人選,但他還是決定自己離開。
蔡友才說,他在兆豐銀前後工作十多年,最自豪的就是他早在2001年到任訂下的三大政策方向:國內不設分行,增設海外分行;以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為台商全球資金調度中心;打造全球金融網的連線系統戰等,時隔十多年,同業爭相仿效。
他最大的遺憾,則是沒能在任內成功推動兆豐金與南山人壽、彰銀三合一,然後再加土銀提升公股持股比,讓兆豐金的全球金融業排名提升到120名。他並表示,現有公股管理政策只重控制權、不重股東權益下,未來民營金融業將會大幅拉開領先公股機構的距離。
兆豐金、兆豐銀董事長蔡友才突然請辭,未來可能轉戰民營金控,外傳國泰金、中信金等多家金控都曾接觸;蔡友才請辭也提前掀起公股金融高層人事異動,華南金董事長徐光曦、前花旗銀行總經理陳聖德等,都被視為可能接替人選。
另據了解,除民營金控,包括寶成集團、南山人壽也都傳出有意延攬蔡友才投效。蔡友才本人目前規劃先休息兩個月,再定行止,並傾向僅出任獨立董事。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9)日表示,目前屬新舊政府交替期間,董總人事都凍結,蔡友才請辭後,空出遺缺將先由總經理吳漢卿暫代。一直到520後,由新閣揆林全指派,屆時勢必將牽動一連串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異動。
張盛和表示,蔡友才半年前就表達辭意,因在總統大選前不妥,就留到現在;至於請辭原因?張盛和說,是蔡友才個人生涯規劃。今年蔡友才滿65歲,提前走人,可能想利用時間多陪媽媽。
蔡友才是「戰將」型的公股董事長,經營績效在公股中排名第一。據了解,陸續有民營業者想挖角蔡友才,外傳包括國泰金及中信金等金控都曾接觸,有關人士表示,蔡友才與國泰金、富邦金蔡家互動多,轉戰國泰金可能性相對高。
在接替人選方面,蔡友才今年將屆滿65歲退休年齡,外傳已有多人準備卡位,今年初就有消息傳出,呂桔誠有可能接掌兆豐金。
不過,有關人士表示,呂桔誠可能性不高,目前較合適人選是徐光曦及陳聖德。
陳聖德不僅是新政府有意延攬出任金管會主委人選之一,在公股金融高層人事布局中,也是一步活棋,外商背景的陳聖德若能入主兆豐金,將為公股金融體系注入新活力。不過,他個人意願將是關鍵。
新政府上任後,公股金融機構原本被視為會是第二波高層人事異動,6月股東常會後才會逐步調整,現在蔡友才提前走人,也讓新政府必須提前布局公股金融高層人事。
外界對於蔡友才提前請辭頗感意外,他昨天則表示,兆豐金董事長是熱門職務,請辭把位子空出來,正好「天下英雄共逐之」,也不必老是被人背後議論他到底幾月生、何時滿65歲到公股代表人退休年齡。
另據了解,除民營金控,包括寶成集團、南山人壽也都傳出有意延攬蔡友才投效。蔡友才本人目前規劃先休息兩個月,再定行止,並傾向僅出任獨立董事。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9)日表示,目前屬新舊政府交替期間,董總人事都凍結,蔡友才請辭後,空出遺缺將先由總經理吳漢卿暫代。一直到520後,由新閣揆林全指派,屆時勢必將牽動一連串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異動。
張盛和表示,蔡友才半年前就表達辭意,因在總統大選前不妥,就留到現在;至於請辭原因?張盛和說,是蔡友才個人生涯規劃。今年蔡友才滿65歲,提前走人,可能想利用時間多陪媽媽。
蔡友才是「戰將」型的公股董事長,經營績效在公股中排名第一。據了解,陸續有民營業者想挖角蔡友才,外傳包括國泰金及中信金等金控都曾接觸,有關人士表示,蔡友才與國泰金、富邦金蔡家互動多,轉戰國泰金可能性相對高。
在接替人選方面,蔡友才今年將屆滿65歲退休年齡,外傳已有多人準備卡位,今年初就有消息傳出,呂桔誠有可能接掌兆豐金。
不過,有關人士表示,呂桔誠可能性不高,目前較合適人選是徐光曦及陳聖德。
陳聖德不僅是新政府有意延攬出任金管會主委人選之一,在公股金融高層人事布局中,也是一步活棋,外商背景的陳聖德若能入主兆豐金,將為公股金融體系注入新活力。不過,他個人意願將是關鍵。
新政府上任後,公股金融機構原本被視為會是第二波高層人事異動,6月股東常會後才會逐步調整,現在蔡友才提前走人,也讓新政府必須提前布局公股金融高層人事。
外界對於蔡友才提前請辭頗感意外,他昨天則表示,兆豐金董事長是熱門職務,請辭把位子空出來,正好「天下英雄共逐之」,也不必老是被人背後議論他到底幾月生、何時滿65歲到公股代表人退休年齡。
南山人壽表示,去年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約占總資產1%,估算約有300億元未實現損失。
南山結算去年稅後純益227億元,每股純益2.26元。
會計師指出,根據會計公報規定,如果帳上有未實現損失,就不能夠分配盈餘,並且潤泰新、潤泰全因投資南山股權超過20%,必須採權益法認列,若認列的未實現損失超過潤泰新獲利,潤泰新就不能配發股息。
不過,若是市況好轉,南山的未實現損失減少,或轉成有未實現利益時,南山就可配發盈餘、潤泰新也就可以配發股利。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南山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占總資產1%,南山目前總資產約3.15兆元,以此估算,去年未實現損失約為300億元。
南山強調,今年開春以來,金融市場及股市回溫,因此未實現損失減少100億元,估算現在帳上未實現損失縮減為200億元。
南山解釋,去年底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300億元,主要是台股波動,且南山持有台股比外國股票多,因此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今年才能回升很多。
至於海外債券的部分,南山說,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後,造成海外債券評價往下走,產生未實現損失,但是所賺利息可投資更高利息,對壽險並非壞事,而海外債券的未實現損失也沒有比台股多。
南山結算去年稅後純益227億元,每股純益2.26元。
會計師指出,根據會計公報規定,如果帳上有未實現損失,就不能夠分配盈餘,並且潤泰新、潤泰全因投資南山股權超過20%,必須採權益法認列,若認列的未實現損失超過潤泰新獲利,潤泰新就不能配發股息。
不過,若是市況好轉,南山的未實現損失減少,或轉成有未實現利益時,南山就可配發盈餘、潤泰新也就可以配發股利。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南山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占總資產1%,南山目前總資產約3.15兆元,以此估算,去年未實現損失約為300億元。
南山強調,今年開春以來,金融市場及股市回溫,因此未實現損失減少100億元,估算現在帳上未實現損失縮減為200億元。
南山解釋,去年底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300億元,主要是台股波動,且南山持有台股比外國股票多,因此備供出售未實現損失今年才能回升很多。
至於海外債券的部分,南山說,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後,造成海外債券評價往下走,產生未實現損失,但是所賺利息可投資更高利息,對壽險並非壞事,而海外債券的未實現損失也沒有比台股多。
潤泰新、潤泰全昨(29)日受到股利配發不如市場預期影響,開盤即跌停鎖死至收盤。潤泰新董事長簡滄圳指出,去年每股純益6.46元創新高,但因轉投資南山人壽未實現資產減損擴大,需在帳上提列特別盈餘公積71.42億元,加上法定盈餘公積不足,去年才沒有盈餘分配。
潤泰新去年營收達130.54億元、年增6%,毛利率拉高6.8個百分點至28.53%,稅後純益79.99億元、年增21.8%,每股純益6.46元新高,但董事會通過不配發股利。
潤泰全去年營收85.41億元,年減5.6%,稅後純益76.06億元,年增6.9%,每股純益8.57元,董事會擬發放現金股利0.93元,加上法定盈餘公積0.67元,合計配息1.6元,換算下來配發率僅18.7%。引發股民不滿,紛紛致電公司詢問。
潤泰雙雄去年獲利高,但潤泰全僅發1.6元股息,潤泰新則不配發股利,引發失望性賣壓出籠。潤泰新昨天一開盤即打入跌停價42.3元,終場都未打開,並有3.55萬張賣單高掛。潤泰全也以跌停價51.7元作收,1,055張賣單高掛。
簡滄圳表示,潤泰新持有25%潤成投控投資的南山人壽,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情勢不佳,造成南山人壽海外資產、股票、債券等產生跌價損失,潤泰新須先在帳上提列71.42億元特別盈餘公積,加上公司目前法定盈餘公積僅21.29億元,在法定盈餘公積不到資本額139.4億元的25%下,按法令規定,去年無可供分配盈餘。
潤泰全指出,潤泰全持有南山人壽股權約23%,按股權比例,須保留62億元現金盈餘。去年潤泰全賺76億元,要扣除62億元盈餘,加上提撥法定盈餘公積等,僅剩8.8億元盈餘可發股利。
潤泰新去年營收達130.54億元、年增6%,毛利率拉高6.8個百分點至28.53%,稅後純益79.99億元、年增21.8%,每股純益6.46元新高,但董事會通過不配發股利。
潤泰全去年營收85.41億元,年減5.6%,稅後純益76.06億元,年增6.9%,每股純益8.57元,董事會擬發放現金股利0.93元,加上法定盈餘公積0.67元,合計配息1.6元,換算下來配發率僅18.7%。引發股民不滿,紛紛致電公司詢問。
潤泰雙雄去年獲利高,但潤泰全僅發1.6元股息,潤泰新則不配發股利,引發失望性賣壓出籠。潤泰新昨天一開盤即打入跌停價42.3元,終場都未打開,並有3.55萬張賣單高掛。潤泰全也以跌停價51.7元作收,1,055張賣單高掛。
簡滄圳表示,潤泰新持有25%潤成投控投資的南山人壽,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情勢不佳,造成南山人壽海外資產、股票、債券等產生跌價損失,潤泰新須先在帳上提列71.42億元特別盈餘公積,加上公司目前法定盈餘公積僅21.29億元,在法定盈餘公積不到資本額139.4億元的25%下,按法令規定,去年無可供分配盈餘。
潤泰全指出,潤泰全持有南山人壽股權約23%,按股權比例,須保留62億元現金盈餘。去年潤泰全賺76億元,要扣除62億元盈餘,加上提撥法定盈餘公積等,僅剩8.8億元盈餘可發股利。
潤泰新去年大賺80億元、卻宣布配發0元股利,這10年來破天荒之舉讓市場傻眼;再加上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家族表示1年內要出清浩鼎持股,雙重利空夾擊下,「泛潤泰家族」相關8檔個股全數慘綠,昨(29)日單日集團市值瞬間蒸發約224億元,成為台股最大受災戶。
潤泰新去年稅後純益刷新史上新高達80億元,年增21.8%,全年EPS達6.46元也改寫新高;但因轉投資南山人壽未實現資產減損擴大,董事會決議去年度不配發股利,為近10年首見,也讓市場錯愕。至於潤泰全去年每股盈餘達8.57元,也僅配發每股1.6元現金股利,「潤泰雙雄」昨天一開盤就湧現失望性賣壓,雙雙跳空跌停。
再加上小英家族宣示1年內出清浩鼎持股,動搖市場信心,早盤也應聲重挫。總計「泛潤泰家族」相關族群,單日市值就蒸發掉約224億元。其中,「潤泰雙雄」一開盤就直接跳空跌停,潤泰新重挫至42.3元,終場跌停委賣張數仍高達3.55萬張,單日下跌4.7元,市值縮水達65.49億元,損失最慘重。
潤泰全也是一開盤就跌停,成交爆量1.15萬張,單日下跌5.7元,市值蒸發53.66億元;潤弘下跌2.1元至45.5元,單日市值萎縮2.84億元;潤泰精材下跌0.9元以21.55元做收,單日市值減少1.35億元;F-立凱下跌1.10元以28.60元收盤,單日市值減少1.81億元;日友也下跌5元以130.5元坐收,市值減少5.57億元。
台灣浩鼎則和「潤泰雙雄」一樣淪為「重災區」,盤中多次打到跌停358.5元,創下解盲以來新低點,終場以360元收黑,下跌38元,單日市值縮水達64.98億元。另中裕也被拖累,昨天以194.5元做收黑,下跌11.5元、市值減少28.45億元。
儘管「泛潤泰家族」相關個股兵敗如山倒,股價面臨考驗,但潤泰創新國際董事長簡滄圳說「2016年潤泰新獲利會更好,0元股利只是配合法規。」
簡滄圳表示,潤泰新去年實際上是獲利大爆發,EPS達6.46元,雖然財報上必須提列南山人壽的金融資產減損金額,還有配合勞退新制提列福利金,但實際上潤泰新沒有處分掉轉投資的金融資產,因此只有在帳上列出,不能配發出去。接下來本業有兩個BOT案,以及業外轉投資中國大潤發、南山人壽等都頗有續航力,因此儘管股價跌停,但還是有低接買盤近3,700張,顯示還是有理性投資人,看到潤泰新的長線價值逢低布局。
潤泰新去年稅後純益刷新史上新高達80億元,年增21.8%,全年EPS達6.46元也改寫新高;但因轉投資南山人壽未實現資產減損擴大,董事會決議去年度不配發股利,為近10年首見,也讓市場錯愕。至於潤泰全去年每股盈餘達8.57元,也僅配發每股1.6元現金股利,「潤泰雙雄」昨天一開盤就湧現失望性賣壓,雙雙跳空跌停。
再加上小英家族宣示1年內出清浩鼎持股,動搖市場信心,早盤也應聲重挫。總計「泛潤泰家族」相關族群,單日市值就蒸發掉約224億元。其中,「潤泰雙雄」一開盤就直接跳空跌停,潤泰新重挫至42.3元,終場跌停委賣張數仍高達3.55萬張,單日下跌4.7元,市值縮水達65.49億元,損失最慘重。
潤泰全也是一開盤就跌停,成交爆量1.15萬張,單日下跌5.7元,市值蒸發53.66億元;潤弘下跌2.1元至45.5元,單日市值萎縮2.84億元;潤泰精材下跌0.9元以21.55元做收,單日市值減少1.35億元;F-立凱下跌1.10元以28.60元收盤,單日市值減少1.81億元;日友也下跌5元以130.5元坐收,市值減少5.57億元。
台灣浩鼎則和「潤泰雙雄」一樣淪為「重災區」,盤中多次打到跌停358.5元,創下解盲以來新低點,終場以360元收黑,下跌38元,單日市值縮水達64.98億元。另中裕也被拖累,昨天以194.5元做收黑,下跌11.5元、市值減少28.45億元。
儘管「泛潤泰家族」相關個股兵敗如山倒,股價面臨考驗,但潤泰創新國際董事長簡滄圳說「2016年潤泰新獲利會更好,0元股利只是配合法規。」
簡滄圳表示,潤泰新去年實際上是獲利大爆發,EPS達6.46元,雖然財報上必須提列南山人壽的金融資產減損金額,還有配合勞退新制提列福利金,但實際上潤泰新沒有處分掉轉投資的金融資產,因此只有在帳上列出,不能配發出去。接下來本業有兩個BOT案,以及業外轉投資中國大潤發、南山人壽等都頗有續航力,因此儘管股價跌停,但還是有低接買盤近3,700張,顯示還是有理性投資人,看到潤泰新的長線價值逢低布局。
為給予民眾更周全的保險防護,南山人壽宣布,將「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保障內容升等,除原可獲得給付的保險金,新增「天然災害意外傷害事故」的加倍給付,在完全不必增加保費的情況下,讓民眾享受到保障加值卻不必加價的好處。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的「壽險業被保險人死亡原因分析」顯示,民國103年時,全台平均身故保險金給付金額為56萬元;倘保戶為家中的經濟支柱,且身故給付金額無法支應家庭的消費支出,恐對其家庭形成相當的財務壓力。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頻率相當高,加上近年氣候環境變化異常,颱風、洪水、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發生次數也明顯增加,甚至因此導致嚴重傷亡事件,像是2月才剛發生的台南大地震,以及過去的納莉風災、莫拉克風災等,事後都發現國人普遍有保障不足的問題。
南山人壽指出,自即日開始,民眾只要投保「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被保險人若因地震、颱風、洪水或土石流導致身故或殘廢,除原可獲得給付的保險金,還有「天然災害意外身故」或是「天然災害意外殘廢」保障。
舉例來說,職業等級屬一級的40歲男性,若投保「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保額為新台幣300萬元,年繳保費僅需3,510元,因地震、颱風、洪水或土石流身故時,即可獲得共600萬元的意外身故給付;若被保險人因此而導致殘廢,也可依殘廢等級表加倍給付保險金。
此外,除了將上述四項天然災害,本次新增的保障內容中,還有納入「航空意外殘廢」及「水陸大眾運輸意外傷害事故」給付,凡被保險人於搭乘國內外航線的飛機及水陸大眾運輸工具時,若遭遇意外傷害事故而導致殘廢或死亡,同樣享有保險金加倍給付。
南山人壽強調,該保障內容調整,對於原已有「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保障的既有保戶,不必額外再多繳保費,也不用提出申請作業,保障內容自動升等。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的「壽險業被保險人死亡原因分析」顯示,民國103年時,全台平均身故保險金給付金額為56萬元;倘保戶為家中的經濟支柱,且身故給付金額無法支應家庭的消費支出,恐對其家庭形成相當的財務壓力。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頻率相當高,加上近年氣候環境變化異常,颱風、洪水、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發生次數也明顯增加,甚至因此導致嚴重傷亡事件,像是2月才剛發生的台南大地震,以及過去的納莉風災、莫拉克風災等,事後都發現國人普遍有保障不足的問題。
南山人壽指出,自即日開始,民眾只要投保「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被保險人若因地震、颱風、洪水或土石流導致身故或殘廢,除原可獲得給付的保險金,還有「天然災害意外身故」或是「天然災害意外殘廢」保障。
舉例來說,職業等級屬一級的40歲男性,若投保「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保額為新台幣300萬元,年繳保費僅需3,510元,因地震、颱風、洪水或土石流身故時,即可獲得共600萬元的意外身故給付;若被保險人因此而導致殘廢,也可依殘廢等級表加倍給付保險金。
此外,除了將上述四項天然災害,本次新增的保障內容中,還有納入「航空意外殘廢」及「水陸大眾運輸意外傷害事故」給付,凡被保險人於搭乘國內外航線的飛機及水陸大眾運輸工具時,若遭遇意外傷害事故而導致殘廢或死亡,同樣享有保險金加倍給付。
南山人壽強調,該保障內容調整,對於原已有「新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約(PAR)」保障的既有保戶,不必額外再多繳保費,也不用提出申請作業,保障內容自動升等。
中華信評23日指出,各壽險業業務團隊對簽單保費收入的貢獻比重相當大,有助改善業者近年來的平均資產報酬率,但受到全球央行持續降息、景氣不振的限制,壽險業將和銀行業一樣面臨利息收入減少,甚至負利率的威脅,影響所及,獲利表現可能要保守看待,預估不會優於去年的表現。
中華信評分析,限制壽險業未來3∼5年的獲利成長有三大因素:壽險業過去保單預定利率過高的負擔;現在則面臨持續偏低的利率水準,使得較高獲利的保單銷售困難,負利差威脅也無法去除;股票投資比高達七成,資本市場波動大。
至於銀行業的三大利損威脅,分別是央行連續降息,去年第4季利息收入率整體平均減少3bp,導致ROA下降不及0.8%;景氣不佳,呆帳上升;TRF等交易手收費用明顯減少。
中華信評首度針對受評的六家壽險業進行信用品質等項目進行比較,23日公布詳細報告,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王珮齡表示,六家業者共通特點是主要業務專注於國內市場、市占率穩定、以及對銷售通路的掌控狀況良好。
但王珮齡提醒,六家壽險經常是靠著一次性獲利,創造較漂亮的資本利得,就財務結構的本質來看,台灣壽險業在資本和獲利能力都是劣勢,「調整獲利」(指利息前及稅前、且不包括資本利得之盈餘)對平均資產比為負數,表現不如亞太區同業的普遍正數。
中華信評分析,限制壽險業未來3∼5年的獲利成長有三大因素:壽險業過去保單預定利率過高的負擔;現在則面臨持續偏低的利率水準,使得較高獲利的保單銷售困難,負利差威脅也無法去除;股票投資比高達七成,資本市場波動大。
至於銀行業的三大利損威脅,分別是央行連續降息,去年第4季利息收入率整體平均減少3bp,導致ROA下降不及0.8%;景氣不佳,呆帳上升;TRF等交易手收費用明顯減少。
中華信評首度針對受評的六家壽險業進行信用品質等項目進行比較,23日公布詳細報告,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王珮齡表示,六家業者共通特點是主要業務專注於國內市場、市占率穩定、以及對銷售通路的掌控狀況良好。
但王珮齡提醒,六家壽險經常是靠著一次性獲利,創造較漂亮的資本利得,就財務結構的本質來看,台灣壽險業在資本和獲利能力都是劣勢,「調整獲利」(指利息前及稅前、且不包括資本利得之盈餘)對平均資產比為負數,表現不如亞太區同業的普遍正數。
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昨(17)日,舉辦市議會舊址設定地上權案招商說明會,包括南山人壽、三商美邦、遠百、國揚實業等國內壽險及建設開發等40多家業者參加;財政局指出,為增加投資人投標誘因,此次招標將透過降權利金、權利金分三期繳交、降拆除費用及開放樓地板使用範圍等,希望把此案推銷出去。
財政局已定5月3日決標,價高者得標。此次權利金底價已由前次的32.8億元,降為新台幣26億元,較前次調降6.28億元。
另,為減輕得標者財務負擔,權利金的繳交,可分期繳交,期數也由之前的2期,調整為3期。
至於得標廠商應負擔舊市議會建物拆除及綠美化等工程經費,也由原訂1,500萬元修正為870萬元,以減輕得標人財務負擔。
此案土地面積為6,695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文化觀光專用區及第四種商業區;其中,文化觀光專用區提供40%總容積樓地板面積給北市府無償使用,作為台北城市願景館及NGO總部或國外使節駐台辦公室等使用;財政局表示,這些提供給市府使用的建物,相對應的房屋稅與土地租金,也將由北府自行負擔。
財政局指出,在第四種商業區土地的使用上,市府也放寬使用範圍,得標者可做旅館、商辦及餐飲等商業使用。財政局官員表示,這次提出降價等優惠、修改開發內容、增加商業設施,就是為吸引企業廠商投資意願,如能脫標,預估可吸引78億民間投資金額。
不過,財政局也強調,就長遠來看,下修權利金並不會讓市府財政收入減少。因此案地上權設定高達50年,如以公告地價每三年調一次,未來市府所收取的地租,每三年就會調高一次,以地上權設定50年限來看,有廠商來投資開發,市府的財政收入只會多、不會少。
財政局已定5月3日決標,價高者得標。此次權利金底價已由前次的32.8億元,降為新台幣26億元,較前次調降6.28億元。
另,為減輕得標者財務負擔,權利金的繳交,可分期繳交,期數也由之前的2期,調整為3期。
至於得標廠商應負擔舊市議會建物拆除及綠美化等工程經費,也由原訂1,500萬元修正為870萬元,以減輕得標人財務負擔。
此案土地面積為6,695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文化觀光專用區及第四種商業區;其中,文化觀光專用區提供40%總容積樓地板面積給北市府無償使用,作為台北城市願景館及NGO總部或國外使節駐台辦公室等使用;財政局表示,這些提供給市府使用的建物,相對應的房屋稅與土地租金,也將由北府自行負擔。
財政局指出,在第四種商業區土地的使用上,市府也放寬使用範圍,得標者可做旅館、商辦及餐飲等商業使用。財政局官員表示,這次提出降價等優惠、修改開發內容、增加商業設施,就是為吸引企業廠商投資意願,如能脫標,預估可吸引78億民間投資金額。
不過,財政局也強調,就長遠來看,下修權利金並不會讓市府財政收入減少。因此案地上權設定高達50年,如以公告地價每三年調一次,未來市府所收取的地租,每三年就會調高一次,以地上權設定50年限來看,有廠商來投資開發,市府的財政收入只會多、不會少。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