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產物保險公司新聞
台灣產險業面臨歷史級挑戰,防疫雙險理賠金額驟減,市場預計6月底理賠潮將正式收尾。根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5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達6萬47件,理賠金額26.54億元,與上月相比減少逾二成。這一現象反映出COVID-19降級後,中重症確診才會觸發理賠,導致防疫險理賠金額一路下滑。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為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整體產險業已賠付2,709.7億元,增資額達1,575億元。預計6月底保單全數屆滿,近2,800億元的理賠金額將對產險業造成巨大壓力。 金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減少29%,理賠金額減少20.5%。隨著6月底防疫險保單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不過,增資潮可能要到年底才會告一段落。截至6月6日,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仍有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未達法定標準的產險業者。和泰產險因賣地時間較久,預計今年底前才能達標。 在這波防疫險增資潮中,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高達1,575億元。其中,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這次增資潮對於南山產物保險來說,也意味著其增資額達到15億元,以應對防疫雙險的理賠壓力。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六月的599.95億元,過去一年半,這防疫雙險讓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16.4億元,幾乎吃掉產險業逾20年的獲利,這兩年的增資額則達1,515億元。
據金管會統計,5月單月產險業稅前盈餘27億元,已連兩個月「翻正」,累計前五月賺22億元,主因是承保利益大增所致,累計前五月產險業承保利益157億元,是去年同期11億元的14.3倍,顯示產險業營運正從谷底翻揚,市場預料6月獲利將更趨樂觀。
法人指出,隨防疫險理賠告終、加上去年下半年因開始認列防疫險虧損造成低基期,這兩大利多將會讓今年產險業下半年獲利轉趨成長,有助保險型金控獲利穩定。
另一法人則說,後續對獲利較大變數,是漢諾威再保需攤賠防疫險331億元的部分,這部分則需視雙方協商結果而定,衝擊較大者如兆豐產。依兆豐產今年首季財報,目前與國際再保協商,應攤回再保賠款共約112.2億元。
金管會昨公布6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6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1萬8,140件、理賠額僅剩6.65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5.71億元、疫苗險理賠0.94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均同步月減約七成。
累計今年前半年理賠件數148萬1,715件、理賠金額599.95億元。產險業者說,6月底防疫險保單已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已邁向終點。
理賠潮邁向終點,增資款項也進入收尾。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去年截至7月4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增資額共1,500億元已全數到位,僅剩南山產15億元仍在規劃中,但林志憲強調,南山產增資15億元並未僅針對防疫險,還有補強財務規劃的需求。
若以近兩年增資款項來看,其中以新安東京共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8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七家產險業共增資1,515億元。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09.7億元,增資額則已達1,575億元。
市場預料,6月底幾乎所有保單全數屆滿,估近2,800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抗疫史,讓業者付出上千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公布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5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6萬47件、理賠額僅剩26.54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3.54億元、疫苗險理賠3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各月減29%及20.5%。
累計今年前五月理賠件數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593.3億元。產險業者說,隨6月底防疫險保單將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理賠潮告終,但增資潮可能要到今年底。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今年截至6月6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到6月底的產險業半年報,仍會有一家產險業者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均尚未達法定標準。
據了解,該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因其需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財務指標才能達標。
若以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已高達1,575億元。
其中以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1,575億元。
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新冠肺炎降級 ,今年1、2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單月還在200億元以上,到3月開始大 幅度下降,5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6月更是降到僅剩5.7 億元,預估理賠即將進入尾聲。
據保險局4日公布最新理賠統計,6月防疫險理賠1.5萬件、理賠金 額5.7億元,比起5月減少76%;疫苗險理賠6月下降到剩約3,000件、 理賠金額僅剩1億元,比起5月減少67%。
今年來防疫雙險理賠額從3月起快速下降,理賠最高是1月的220億 元,4月下降只剩下33.4億元,5月只有26億元,6月跌破10億元以下 、僅剩6.7億元。
今年上半年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為600億元,加計去年的理賠金額2, 116.3億元,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5月突破2,700億元大關,去年至今 年6月底產險防疫雙險的總理賠金額為2,716.3億元。目前還有先前已 確診保戶還未申請理賠,預估之後還陸續會有零星理賠金額,但預期 單月理賠已不會超過10億元。
防疫險理賠到尾聲,多家產險增資款也陸續到位。據保險局統計至 7月3日,已有六家產險完成增資,包含國泰產增資200億元、中信產 增資205億元、富邦產增資31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增資400億元、 和泰產增資305億元、兆豐產增資80億元,整體產險業已完成增資達 1500億元。
目前剩下南山產險,增資已獲保險局核准但未完成,預計增資15億 元,整體產險業增資款去年至今達1,515億元。保險局表示,6月底各 家產險公司增資完成後,將會只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 比還未達法定標準,將會再次啟動增資,希望在年底所有產險業的資 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隨著電動車的熱潮席卷台灣,車主們對於相關保險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了滿足這波市場需求,南山產物保險公司近日推出了全新的「充電樁綜合保險」,專為電動車主量身打造,幫助他們在充電樁這個重要能源補充裝置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達55%,台灣市場更是翻倍成長,全台總銷售年增率驚人地達到128%。南山產物保險公司強調,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充電樁的安裝和使用也變得日益重要。不過,由於充電樁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損壞,例如颱風、梅雨等氣候因素,或是公共充電站離家太遠,車主們在安裝個人充電樁時,也需要考慮到相關的風險。
南山產物保險推出的「充電樁綜合保險」,正是針對這些風險設計的。該保險方案包括充電樁財產損失保險及颱風洪水附加條款,對於車主自用、自有、且固定於地面或壁掛方式的充電樁,提供因外來物碰撞、火災、閃電、雷擊、爆炸、拋擲物或墜落物、颱風洪水等造成的損壞賠償。
除了財產損失保險,該方案還包含充電樁第三人責任保險,確保在使用充電樁時,若發生意外事故導致第三人受傷或財產受損,車主可以依法得到賠償保障。
對於保費方面,南山產物保險表示,保費將根據投保的充電樁費用有所不同。以價值2萬元的充電樁為例,全年保費不到900元。若充電樁發生承保範圍內的意外事故,車主只需負擔自負額1,000元或2,000元,即可為充電樁轉嫁意外風險。至於第三人責任險,則提供每一意外事故責任保額200萬元或300萬元,每一事故自負額為10%,保險期間累積最高賠償金額分別為400萬元或600萬元。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世界電動車銷量成長55%,台灣更是翻 倍成長,全台總銷售年增率達到128%之多。南山產表示,充電樁是 電動車補充電能的裝置,若公共充電站離家太遠,電動車主會考慮在 家自行安裝充電樁,若居住獨棟或透天住宅,車主直接從自家電錶拉 電裝設充電樁即可;但若居住在集合式住宅,則須視停車位與電錶的 配置,來決定如何安裝個人自有充電樁,並符合社區管委會要求。
南山產指出,國內常面臨颱風、梅雨等氣候,許多電動車主車位在 地下車庫或透天厝一樓,若遇到淹水,車位旁的充電樁就可能因泡水 而嚴重毀損,不僅需另外維修或重新購置,也會讓車主陷入需用車時 卻沒電的擔憂,因此該公司推出「充電樁綜合保險」,提供車主風險 規畫需求。
針對保障內容,南山產說明,包括充電樁財產損失保險及颱風洪水 附加條款,針對車主自有、自用、且限固定於地面或壁掛方式的充電 樁,提供因外來物碰撞、火災、閃電、雷擊、爆炸、拋擲物或墜落物 、颱風洪水的損壞賠償。此外,該專案內容也包含充電樁第三人責任 保險,保障在使用充電樁時發生意外事故時,導致第三人體傷或財損 、依法須負賠償責任時,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所造成的損失。
市面上充電樁依廠牌、機型不同,購買價格不盡相同,南山產強調 ,總保費依投保充電樁費用而略有不同。以價格2萬元的充電樁試算 ,投保該專案全年保費不到900元。若充電樁遇到承保範圍的意外事 故而毀損,車主只要依方案規定負擔自負額1,000元或2,000元,即可 為充電樁轉嫁意外風險。針對第三人責任險,依投保方案提供每一意 外事故責任保額200萬元或300萬元的責任保障(每一事故自負額10% ,保險期間累積最高賠償金額分別為400萬元或600萬元為限)。
防疫雙險理賠金額逐月下滑,南山產物保險積極增資強化穩定性
隨著台灣疫情逐步受控,防疫雙險(防疫險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也逐月下滑,為產險業帶來喘息之機。根據最新數據,5月份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相比今年1月的峰值下降了88%,累計去年起至今年5月,產險業在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突破2,700億元。
南山產物保險,作為台灣重要的產險公司,也面臨著防疫雙險的理賠壓力。不過,公司積極採取措施,包括增資強化資本適足率,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
今年3月20日後,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起新冠肺 炎病症降級,使得防疫雙險的月理賠金額從200億元以上的高點開始大幅下降。保險局6日公布,5月防疫險理賠件數5.3萬件,理賠金額23.5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則下降至約9,000張,理賠金額僅剩3億元。
南山產物保險透露,為了達到6月底前將資本適足率回到法定標準200%之上的目標,公司已積極進行增資。截至目前,已完成增資的有兆豐產6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80億元、富邦產160億元,並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進行第二次增資120億元,和泰產增資45億元、南山產增資15億元、中信產增資50億元。
保險局預計,6月底增資完成後,將只剩1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未達法定標準,該公司將再次啟動增資。南山產物保險等產險公司積極增資,旨在確保業界穩定性,並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台北訊】近期,隨著COVID-19疫情逐漸穩定,台灣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件數和金額也呈現下降趨勢。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5月份防疫雙險的理賠件數為6萬47件,理賠金額為26.54億元,較上月減少了超過二成。這一數據顯示,隨著COVID-19的降級,中重症確診的理賠標準實施,防疫險的理賠金額逐漸減少,預計6月份的理賠潮將正式結束。 從2022年全年來看,防疫雙險的理賠額為2,116.4億元,加上今年前五月的593.3億元,整體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達2,709.7億元。這波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對產險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也使得產險業的獲利受到影響。 金管會公布,5月份的防疫雙險理賠件數和理賠金額均較上月減少了29%和20.5%。累計今年前五月的理賠件數為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為593.3億元。隨著6月底防疫險保單的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然而,理賠潮的結束並不意味著產險業的壓力減輕。據了解,今年至6月6日止,已有六家產險業者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達530億元。其中,和泰產險因賣地時間較久,預計今年底前才能達到法定標準。至於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已有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達1,575億元,其中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是2,116.4億元,加上今年累計前五月的593.3億元,合計這波防疫雙險、全體產險業已賠付了2,709.7億元,增資額則已達1,575億元。
市場預料,6月底幾乎所有保單全數屆滿,估近2,800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抗疫史,讓業者付出上千億元的天價理賠金、吃掉了產險業逾20年來的獲利。
金管會公布5月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金額及各家產險業增資狀況。
據統計,2023年5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6萬47件、理賠額僅剩26.54億元,其中防疫險理賠23.54億元、疫苗險理賠3億元,防疫雙險理賠件數、理賠額各月減29%及20.5%。
累計今年前五月理賠件數146萬3,575件、理賠金額593.3億元。產險業者說,隨6月底防疫險保單將全部到期結束,後續將僅剩前期遞延理賠件,理賠潮將告終。
理賠潮告終,但增資潮可能要到今年底。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今年截至6月6日止,六家產險業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增資額將達530億元,但到6月底的產險業半年報,仍會有一家產險業者RBC和淨值比,兩大財務指標均尚未達法定標準。
據了解,該家產險業者是和泰產險,因其需賣地,時間較久,預估今年底前,財務指標才能達標。
若以這波防疫險增資潮,從去年至今,富邦產、國泰世紀產、和泰產、新安東京產、兆豐產、中信產、南山產等七家產險業增資額已高達1,575億元。
其中以新安東京增資400億元最多、富邦產310億元次之、和泰產305億元、中信產205億元、國泰產200億元、兆豐產140億元、南山產15億元,合計1,575億元。
今年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加上5月起新冠肺 炎病症降級,原本今年1、2月防疫雙險的月理賠金額還在200億元以 上,到3月開始大幅度下降,5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不到30億元,預估 之後也將呈下降趨勢。
保險局6日公布防疫險最新理賠情況,5月防疫險理賠件數5.3萬件 、理賠金額23.5億元,比起4月減少18%;疫苗險理賠件數5月下降到 剩約9,000張、理賠金額僅剩3億元,比起4月減少高達65%。
就今年以來的數據來看,防疫雙險理賠金額呈現每月下降,今年1 、2月的月理賠金額約在200億元左右,最高是1月份的220億元,到4 月大幅下降只剩下33.4億元,5月更只有26億元。
官方統計,今年前5月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為593.3億元,加計去年的 理賠金額2,116.3億元,整體產險業在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已來到2, 709.6億元。因還有先前已確診的保戶還未申請理賠,預估之後還陸 續會有理賠金額的增加,但增加趨勢估計持續向下,單月理賠應不會 超過30億元。
防疫雙險理賠超過2,700億元,等於產險業過去近30年獲利歸零, 也迫使去年產險業拿出1,125億元的增資款填補缺口,及至去年底仍 有5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轉為負數,各家產險業今年持續增資; 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產險業已拿出1,655億元增資,目標於6月底前將 資本適足率回到法定標準200%之上。
據保險局統計,今年及至6月6日,已完成增資的有3家產險公司、 增資300億元,包含兆豐產6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80億元、富邦產 160億元,另還有4家產險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增資,其中新安東京海 上產正在進行今年的第二次增資120億元,和泰產增資45億元、南山 產增資15億元、中信產增資50億元。
保險局表示,6月底各家產險公司增資完成後,將會只剩1家產險公 司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還未達法定標準,預計將會再次啟動增資, 希望在年底所有產險業的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都能達標。
產險市場在第一季的成績單上,交出了亮麗的成績!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產險業的首季簽單保費總額達到了6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3億元,年成長率竟然超過了9%。這個成長率,對於產險業來說,可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數字呢! 在這12家產險公司中,有12家的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了1成,這些公司分別是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產、台產、南山產、美商安達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以及法國巴黎產險。其中,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和法國巴黎產險的成長率分別達到了63%和36%,相當驚人!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因為去年基期低,那你就錯了。實際上,這些公司的成長率都是實打實的成長。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前三項產險項目分別是航空險、火險以及運輸險。而絕對金額來看,增加的53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來自任意車險、火險、工程險,以及運輸險和一般責任險保費。 在任意車險這一塊,富邦產險以52億元的保費,占比近2成,但成長率方面,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等公司的成長率都超過了12%,高於同業平均的9.7%。其中,和泰產首季任意車險的保費增加了逾5億元,成長率接近30%,可謂是成長冠軍。 產險業者強調,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的原因,除了車險的明顯成長外,商業火險、工程險也都有所成長。這和新冠疫情降溫、國境解封有關,旅綜險、航空、運輸險等同為主要成長險種。此外,再保成本提升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過去賠率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及寵物費率都跟著調升。
近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邁入第53周年,全球各地紛紛展開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地球、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在金融保險業界,南山產物保險公司以身作則,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與減碳行動,不僅進行溫室氣體碳盤查,還開發綠色保險商品,並將電子保單推廣作為營運重點。
南山產物保險承襲母公司南山人壽的「低碳保險先行者」理念,不斷在營運中落實綠色金融策略。為了減少紙張使用,公司大力推動電子保單,截至今年3月底,電子保單使用率已達68.8%,健康傷害險的新件電子保單比率更是高達95%。公司還積極推廣強制險「電子式保險證」和手機簡訊接收保單,並與保戶保持溝通,改以電子保單方式寄送,進一步減少用紙。
近年來,南山產物保險積極跟進全球減碳趨勢,2021年已取得ISO 14067的「環保署財產保險服務碳標籤」和PAS 2060的「電子保單碳中和」雙認證。2022年,公司再創業界之先,完成「電子保單碳足跡」計算與驗證,並取得「環保署電子保單碳標籤」,展現出積極接軌國際標準和提升營運服務的決心。
據產險業統計,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泰安 產、台產、南山產、美商安達產、中國信託產、美國國際產、比利時 商裕利安宜產以及法國巴黎產險等12家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都超過1 成,且由於去年基期低,包括比利時商裕利安宜產、法國巴黎產首季 簽單保費年成長率分別達63%、36%。
統計並指出,首季簽單保費成長率最高的前三項產險項目分別是航 空險、火險以及運輸險;若絕對金額來看,首季增加的53億元簽單保 費,主要來自任意車險23億元、火險8.6億元、工程險6.3億元,另外 運輸險也增加3.6億元、一般責任險保費增加5.7億元。
再就首季任意車險保費265億元中,富邦產險以52億元、占比近2成 (19.6%);但成長率來看,以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 等成長率均逾12%,高於同業平均的9.7%,第一季保費在32億元至 21億元之間;和泰產首季任意車險多了逾5億元,成長率近30%居冠 。
產險業者強調,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原因,除車險明顯成長外,商業 火險、工程險也均成長,尤其和新冠疫情降溫、國境解封有關的旅綜 險和航空、運輸險等同為主要成長險種。首季簽單保費成長另一原因 是再保成本提升,過去賠率高的商業火險、第三人責任險及寵物費率 都跟著調升所致。
其中,在推動電子保單方面,更是列為營運之執行重點,截至今年 3月底,南山產物電子保單使用率已達68.8%,其中健康傷害險的新 件電子保單比率更有95%。此外,更擴大推廣強制險「電子式保險證 」、手機簡訊接收保單等措施,並持續與保戶溝通,改以寄送電子保 單方式,減少用紙消耗。
近年因應全球減碳趨勢,南山產物繼2021年導入ISO 14067取得「 環保署財產保險服務碳標籤」,及PAS 2060「電子保單碳中和」雙認 證後,2022年再創業界之先,完成「電子保單碳足跡」計算與驗證, 並再取得「環保署電子保單碳標籤」,積極展現接軌國際標準與營運 服務。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大家開始規劃起來要出國旅行啦!南山產物保險公司看準這個時機,在業務員通路跟網路投保兩個方向,都推出了超級實用的「海外旅行綜合保險專案」。這個專案讓大家投保超級方便,還有針對不同年紀和保險金額的多種方案,讓你選擇起來超自由! 先來看看業務員通路推出的「金平安pro」專案,除了基本的「個人旅行平安保險」外,還有「個人旅行不便綜合保險」,這可是給你海外旅行時的不便保險、緊急救援費用保險,還有高達500萬元的第三人責任保險哦!這個專案還分為六種方案,對於15歲以上的客戶,還有200萬到1,000萬元的身故及失能保險金保障。對於未滿15歲的寶貝,也有喪葬費用保險金和失能保險金呢! 再來是網路投保的「旅遊御守」專案,這個專案適用年齡是20歲到未滿85歲,要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必須是同一個人。只要在出發前一小時完成投保,就能馬上享受海外旅平險和旅行不便險的雙重保障,還有保費優惠哦!對於不同年齡層和投保身分,旅平險的保額也有100萬到1,000萬元的多元選擇。 想了解更多資訊,可以直接聯繫南山產物保險的業務員,或者上他們的官網查詢,保險出國旅行,就選南山產物保險,讓你的旅行更安心、更放心!
針對業務員通路推出的「金平安pro」專案,除「個人旅行平安保 險」之外,還包括「個人旅行不便綜合保險」,可提供個人海外旅行 不便保險、緊急救援費用保險以及高達500萬元保額之「第三人責任 保險」的三大保障,並依承保年齡分為六種方案,其中對15歲以上客 戶提供身故及失能保險金200萬∼1,000萬元的保障。此外,該專案依 保險法107條修正案,提供未滿15歲孩童喪葬費用保險金及失能保險 金。
針對網路投保推出的「旅遊御守」專案,投保年齡為20∼未滿85歲 ,要、被保險人須為同一人,只要在出發前一小時完成投保,立即享 有海外旅平險和旅行不便險的雙重保障,且保費另有優惠。其中,針 對不同年齡層及投保身分,提供旅平險「身故(喪葬費用)及失能保 險金」100萬∼1,000萬元多元保額的選擇。更多相關資訊,可洽南山 產物業務員或至官網查詢。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陳嘉虎表示:「台灣是亞洲主要的保險市場之一,保險滲透率高居世界第一,但民眾的平均保額偏低,且退休準備的潛在需求市場機會大,AIA友邦人壽聚焦『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商品策略。此次增資,代表AIA友邦保險集團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台灣保險市場的信心,彰顯深耕台灣的企圖心,支持AIA友邦人壽未來持續的業務發展,提供客戶更多元化的保險商品及服務。」
AIA友邦人壽在台灣原來以直效行銷和銀行通路為主,自2011年起成立業務員通路,除了在北中南成立業務支援中心(iCenter),發展新型態業務員通路外,同時透過多元行銷通路,協助客戶規劃壽險保障外,並以投資型保險商品、多元的醫療險和傷害險等商品,充分利用保險守護個人和家庭的財務安全。友邦人壽投資型保單的有效契約平均保額超過330萬元,是國人2013年個人壽險平均保額165萬元的二倍,是最佳例證。
相關人士指出,依上述做法,保戶繳滿6年,可跟今年取得差不多的年化內部報酬率(IRR)、大約1.8%,被壽險業視為明年「最殺的保單」。
月配型投資保單明年仍是重頭戲,目前以國壽銷售最佳,富邦壽、中壽緊追在後,南山則是推出月配息型的利變養老險,同樣在銀行通路大受歡迎,業者指出,在低利時代,月配息型保單仍可望受定存族青睞。
第三種明年可能熱銷的商品是利變養老險,壽險業者表示,躉繳短年期保單明年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從1%降到0.75%,但預估明年可能不會調降保單預定利率,即各壽險公司自行吸收,增提「保費不足準備金」,維持保單預定利率在1%左右,且宣告利率會維持2.7%左右,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額即會回饋給保戶。
壽險業者表示,明年就看連動債保單是否重回市場,下半年則看人民幣保單商機,再來就是財政部是否會同意給予年金、長看險及團體年金賦稅優惠,這些可能創造額外的投保熱潮。
受保單停售效應影響,不少壽險業者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增加,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11月包括台灣人壽、中國信託人壽、南山人壽、友邦人壽和安達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成長幅度都超過1倍。
邦產險董事長施瑞達昨(2)日召開記者會信心喊話,強調友邦產
險不在AIG 集團出售子公司的名單之內,不論AIG集團財務狀況為
何,友邦產對台灣保戶的權益與承諾,不會有任何改變。
為了深耕台灣產險事業,友邦產險表示,聘請前保險局長魏寶生
擔任友邦產董事;據了解,魏寶生4月可望接任友邦產總經理。
友邦產證實,AIG集團將出售集團旗下的壽險、資產管理與金融服
務三大事業體,僅保留目前獲利最佳、過去集團起家的產險事業
體(General Insurance)。
此外,友邦產晚間代母公司發出緊急聲明稿,AIG將整合旗下產險
子公司(含海外)成立「AIU控股公司」(AIU Holdings Inc),並
視市場情形再決定是否公開上市;如此大動作,似乎要與虧損連
連的AIG集團切割。
至於友邦產的財務狀況為何,施瑞達解釋,友邦產目前是AIG Inc.
旗下海外產險事業體、AIU百分之百投資的子公司,雖然母集團財
務出現危機,但各個國家對產險公司都有一套嚴格的監理制度,
台灣也不例外,友邦產未經金管會同意,將不得任意匯回資金給
母公司;因此,友邦產為資金獨立運作的子公司,營運不受母公
司財務危機的影響,而資本適足率也高於300%。
據統計,友邦產去年保費收入達69億元,為國內第一大的外商產
險公司,個人保戶達70萬戶,企業戶約有2.6至2.7萬戶,施瑞達
表示,今年1月的續保率達90%,與過去水準相當,顯示母公司財
務危機未對友邦產造成影響。
台保戶權益,保險局已經要求AIG的台灣子公司、分公司,一旦有
資金匯出,都要先經過金管會同意。
此外,金管會也調降南山人壽的國外投資比重上限,從保險業資
金的40% 降為35%。
原本去年金管會已核准南山人壽國外投資比重可從35%提高到40%
,這也是金管會核准保險業國外投資的上限。不過,因為AIG母公
司財務不穩,金管會也希望南山人壽多留點資金在國內,因此最
近又調降其國外投資比重上限。
保險局此舉,主要是希望南山人壽不會把自家的資產轉移到母公
司AIG挹注財務。
AIG集團在台有多家保險子公司與分公司,包括南山人壽、美國人
壽、友邦產險,此外還有友邦證券、投信、投顧等。但擁有較大
資產者,主要是保險公司。
AIG去年11月才為南山人壽增資451.1億元,創台灣壽險公司去年
增資金額最大紀錄,顯示AIG非常看重南山人壽,增資後,南山人
壽財務也更穩健。
保險局表示,去年9月AIG集團爆發財務危機之後,南山人壽已經
與金管會溝通並達成多項承諾,包括不得移轉資產給集團相關人
,目前南山人壽在台灣的營運一切正常。
過去金管會對於外資銀行、保險公司的監理多半較寬鬆,主要是
因為有其外國母公司強勁的財務支持。但在金融海嘯之後,這些
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在台子公司、分公司沒事,反倒是母公司出
現財務危機。
因此,金管會將修正其監理邏輯,計畫透過訂定「金融服務法」
,要求外國金融機構在台資產,必須要大於其負債,以確保國內
投資人、存戶、保戶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