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泰人壽(公)公司新聞
宏泰人壽近期再創佳績,旗下「宏泰人壽三倍防護住院醫療定期保險(HSB)」榮獲台灣金玉獎產品設計優等獎!這個獲獎產品不僅是宏泰人壽對於高齡化社會需求的敏感度,更體現了其對保障型保險商品不斷追求卓越的承諾。商品部副總經理江愷嵐解釋,HSB之所以能在設計上獲得肯定,是因為其提供保戶多樣化的醫療理賠給付選擇。與傳統的住院醫療保險不同,HSB讓保戶在繳費期滿後,可以自由選擇住院日額保險金或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這種設計更加貼近保戶的需求,提供了更高的保障。 HSB的設計理念非常簡單明了,那就是以保戶為核心。江愷嵐表示,宏泰人壽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未來也將繼續以保戶需求為出發點,開發更多適合特定族群的商品。對於59歲(含)以下的保戶來說,投保HSB可以享受免體檢的優惠,而且醫療保障最高可達年繳保險費的3倍。此外,該產品在門診手術項目上的保障範圍也進行了擴大,以適應現代醫療的發展趨勢。繳費期滿後,實支實付的保障年齡甚至可以高達90歲。 宏泰人壽不僅在HSB上展現了其創新精神,在整體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的開發上也表現出色。江愷嵐強調,宏泰人壽將持續努力,評估商品的包容度和適合度,開發更多特色商品,期望成為每一位保戶強大的支持與後盾。
商品部副總經理江愷嵐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需求,宏泰人壽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保障型保險商品,「宏泰人壽三倍防護住院醫療定期保險(HSB)」為主推的產品之一,能夠在商品設計部分勝出,主要在於保單中部分的醫療理賠給付方式交由保戶自行選擇。
一般而言,住院醫療保險通常會有設定住院日額保險金的額度,或是明定條件以實支實付的方式提供保險保障;住院日額保險金屬於定額給付,而實支實付則在符合保單條款的前提下,以檢附實際花費相關單據申請,限額給付。「宏泰人壽三倍防護住院醫療定期保險(HSB)」讓保戶可於繳費期滿後,在住院日額保險金及實支實付兩者擇一,選擇對自己較為有利的方式申請,對於保戶來說更有保障。
另外,投保HSB的保戶59歲(含)以下原則上免體檢,最高有超過3倍年繳保險費總和的醫療保障,在門診手術項目部分也擴大保障範圍,以符合現代醫療的趨勢;繳費期滿後,實支實付保障年齡最高至90歲。
江愷嵐表示,宏泰人壽專注在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的開發,商品設計一貫以保戶需求為優先,未來亦將持續評估商品包容度及適合度、開發特定族群之特色商品,並力求商品多元化、差異化,期望藉此回應保戶不同的需求,成為保戶個人與家庭最強的支持與後盾。
【壽險新聞】宏泰人壽成功翻轉!RBC與淨值比達標,領跑業界
就在剛剛,壽險業界傳來重大喜訊!宏泰人壽在去年底成功將資本適足率(RBC)和淨值比都拉回到法定標準之上,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這一成果,讓宏泰人壽在壽險市場中再創佳績,也為其他壽險公司帶來了正面的示範。
去年6月底,壽險業界曾經有三家公司的RBC不到200%,分別是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和宏泰人壽。由於金管會的監理指標是每半年檢查一次,所以去年底的RBC結果將在3月份與年報一同揭露。不過,宏泰人壽在這次評估中成功逆轉,讓人刮目相看。
宏泰人壽去年6月底的RBC掉到145.82%,但透過提高出租投報率、賣出南港土地等手段,成功將RBC拉回到法定標準。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宏泰人壽去年底的RBC與淨值比都已達標,實屬不易。
宏泰人壽指出,他們去年積極活化不動產,降低不動產占比,並採用長期資產配置策略,提升經常性收益類的資產占比。同時,宏泰人壽也進行了商品調整,深耕保障型及長年期保單,提升保障型商品保費、減少躉繳保單占比,從而改善了財務結構。
而另外兩家壽險公司,新光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則仍需努力。其中,新光人壽去年6月底的RBC掉到184.38%,因為去年底新台幣匯率反轉,導致資本不足。新光人壽計劃今年第一季度增資70億元,並發債80億元,以改善資本結構。
總結來說,宏泰人壽的成功轉型,不僅是公司自身的努力,也反映出台灣壽險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宏泰人壽將繼續努力,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保險服務,為業界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新聞報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手機普及,辦理保單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宏泰人壽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努力提升服務品質,讓保戶的保險經驗更加順暢。宏泰人壽官網不僅提供完整的資訊和下載表格,還持續強化線上服務功能,同時,傳統的臨櫃服務和0800客服專線也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渠道。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消費者心中最滿意的壽險公司。」宏泰人壽客戶服務中心經理許涵棣這樣說。他強調,宏泰人壽不僅在保險商品的設計上用心,在售後服務上也持續進步,不斷拓展服務管道,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品質。 宏泰人壽在官網上提供了各種保險業務的表單下載、留言諮詢服務,並強化了線上保險服務功能。為了更加貼近保戶的需求,公司還設立了意見回饋管道,並定期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確保保戶的聲音能夠被真實傳達。 根據最新的數據,宏泰人壽的0800客服專線諮詢服務滿意度高達98.4%,臨櫃滿意度調查也取得滿分。對於身障及高齡族群的金融友善客戶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滿意度也是100%。為了確保每個保戶都能得到適當的服務,宏泰人壽對於長輩客戶採取事後電訪調查,並關懷問候,確保服務到位。 許涵棣強調,宏泰人壽對於保戶的回饋建議都非常重視,並積極回應和調整,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他們堅信,持續落實公平待客原則,提供讓保戶滿意的金融友善服務,是宏泰人壽的責任和使命。
宏泰人壽在近期壽險業界中成為焦點,由於該公司去年底資本適足率(RBC)與淨值比均達到法定標準,這一成績讓它在眾多壽險公司中脫穎而出。根據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的透露,宏泰人壽在去年6月底時的RBC曾一度低至145.82%,淨值比則為2.42%,顯示其資本充足程度有待提升。不過,在積極處分資產的行動下,宏泰人壽成功地在年底將RBC拉升至200%,淨值比也達標。 具體來說,宏泰人壽在去年12月公告處分了南港區一塊土地,交易金額超過30億元,預計將帶來5.5億元的處分利益。此外,公司還提高了出租投報率,進一步提升了資本適足率。施瓊華局長在產險公會新春團拜後的受訪中提到,宏泰人壽的這一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相較之下,新光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則面臨著不同的挑戰。新光人壽在去年底雖然一度將RBC拉升至200%,但因為第四季度的環境和匯率變化,RBC再次下降。新光金控已經計劃以子公司盈餘和自有資金對新光人壽進行增資,並且發行次級債券來提升資本適足率。 三商美邦人壽則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目前資本適足程度顯著不足。該公司去年6月底的RBC為140.23%,淨值比為2.84%,雖然年底的淨值比有所提升,但仍然未達到3%的門檻。公司表示,自2022年起即開始資本強化計畫,並正在研擬新的資本強化方案,以達到標準。
壽險業去年6月底RBC,三家不到200%,因金管會監理指標是每半 年看一次,去年底的RBC將在3月跟著年報一起出爐。保險局長施瓊華 表示,三家壽險中有一家順利在去年底RBC回升到200%,另兩家壽險 將視其努力與增資進度,提出合理改善計畫。
宏泰人壽去年6月底RBC掉到145.82%,在提高出租投報率,賣出南 港土地淨賺5.5億元後,施瓊華透露,去年底宏泰人壽RBC已回升到法 定標準,淨值比也已達標。
宏泰人壽指出,去年積極活化不動產,降低不動產占比,並採長期 資產配置策略,持續提升經常性收益類的資產占比,同時進行商品調 整,深耕保障型及長年期保單,提升保障型商品保費、減少躉繳保單 占率,去年積極改善財業務結構,使RBC及淨值比達到標準。
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的三商壽落入資本顯著不足,近兩年採用 三策略,包含增資、處份資產與尋找策略投資人。施瓊華說明,三商 壽去年上半年與下半年都很努力在增資,私募洽談需要時間,仍需觀 察。
三商壽2022年已進行兩次現增,金額共87.26億元,去年再完成50 .25億元增資,兩年增資近138億元,今年也將持續增資;處份資產部 分,2022年已處分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年底董事會也通過處 分復華投信股權,交易完成後可獲利約13億元。在尋找策略投資人上 ,據了解,因私募洽談需要時間,一直有在談,但還未有談妥的對象 。
新壽去年6月RBC掉到184.38%,因去年底新台幣匯率反轉,去年底 自結RBC約179%,確定連兩期資本不足,19日董事會通過力拼今年第 一季先增70億元,含去年未增的55億元,與今年的70億元,全年共增 資125億元,且將發債80億元,22日新壽將提出改善計畫,有待金管 會同意。
「成為消費者心中最滿意的壽險公司」是宏泰人壽一直以來的目標 ,宏泰人壽客戶服務中心經理許涵棣表示,宏泰人壽不僅用心推出切 合保戶需求的保險商品,在售後服務方面亦不斷地精進,並致力於保 戶服務管道的多元化,期望以優質的服務品質讓保戶滿意。
宏泰人壽除了在公司官網提供完整的資訊揭露、各式保險業務所需 的表單下載、設置留言諮詢服務之外,亦強化線上辦理保險服務等功 能以符合市場所趨,而考量保戶使用習慣及偏好,臨櫃服務及0800客 服專線等溝通管道也保持暢通。
為了讓服務更貼近保戶實際需求,保戶的意見反饋格外重要,因此 在協助保戶完成諮詢服務及應辦理業務之後,宏泰人壽主動提供保戶 意見回函管道,同時也執行服務滿意度調查,讓保戶聲音真實傳達, 作為服務改善的依據。
許涵棣表示,自112年全年數據來看,0800客服專線諮詢服務過程 所獲得的評分,非常滿意高達98.4%,臨櫃滿意度調查也有極高的比 例為滿分。另外,針對身障及高齡族群所進行的金融友善客戶臨櫃服 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滿意度亦為100%。
在臨櫃滿意度調查的過程中,常見高齡長輩不熟悉手機的操作流程 而婉拒填答,因此採取事後電訪調查方式,同時進一步關懷問候,確 認服務到位、切合所需;對於保戶回饋建議事項,宏泰人壽認真看待 、積極回應及調整,期使服務更臻完善,以持續落實公平待客及提供 讓保戶滿意的金融友善服務。
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昨日出席產險公會新春團拜,會後受訪時透露三家壽險2023年底的RBC情況,三家壽險中,宏泰人壽去年6月底RBC掉到145.82%,淨值比為2.42%,但宏泰人壽積極處分資產,去年12月就曾公告已處分台北市南港區玉成段二小段232地號土地,總交易金額逾30億元、預計處分利益5.5億元,加上提高出租投報率,努力提升RBC。施瓊華透露,宏泰人壽RBC已回升到法定標準200%,淨值比也已達標。
而新光人壽去年6月底RBC掉到184.38%,為符合RBC 200%的標準,新光金控先以帳上自有資金注資15億元給新壽,而新壽也發行次債130億元,故新光人壽10月份的RBC也一度回升至200%,但因為去年第4季整體環境及匯率變化大,致使新壽RBC下降、再次不足。新光金董事會19日也通過將以銀行、證券子公司盈餘上繳與金控自有資金對新壽增資70億元,同時新光人壽董事會也通過發債80億元,將送金管會審查。
而新光金也指出,為積極回應主管機關期待,新光金對人壽增資70億元,將儘早於今年第1季完成,同時,將促請財顧公司儘早於3月中提出研究方案,新光金將配合於3月底召開董事會討論,以利儘速提出今年度對人壽增資55億元,及協助人壽今年6月RBC達標的具體計畫。
對於新光金董事會通過增資發債來提升資本適足率(RBC)計畫能否通過審查,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昨日僅表示,等改善計畫案來了再評估。
另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的三商美邦人壽,落入「資本顯著不足」,其去年6月底RBC為140.23%,淨值比為2.84%,而據三商美邦人壽公告,其2023年底淨值比雖提升至2.97%,仍未達3%門檻。施瓊華則說,三商美邦人壽在去年上半年、下半年都很努力增資,所以仍需觀察。
對於未能達標,三商壽日前表示,自2022年起公司即開始進行資本強化計畫,採取的措施有現金增資、不動產活化、資產重分類及股權處分等措施,經上述措施執行後,淨值比亦相對改善提升,目前公司也在研擬新的資本強化方案,期能持續提升淨值比,以符合標準。
【台北訊】今(2023)年美國聯準會(Fed)的首次利率決策會議即將揭幕,市場普遍預期本次會議將維持利率不變。對於台灣壽險業來說,這意味著2月的宣告利率將保持保守態度。與1月份兩家壽險公司帶動美元宣告利率衝高不同,2月份各家壽險公司普遍按兵不動,市場最高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為4.05%,而新台幣利變型保單最高則為2.6%。 年初,遠雄人壽和全球人壽率先調高美元宣告利率,將其拉升至最高4.05%。台新人壽也跟進調升美元宣告利率至4%,三商壽則調升至3.55%。然而,2月份,市場觀望聯準會的利率決策,多數壽險公司如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元大、宏泰人壽等均維持宣告利率不變,包括先前1月份調升的遠雄、全球、台新、三商壽等公司。 由於新台幣和美元等責任準備金利率已經調升,傳統型保單的保費有望降低,這讓1月份的保單買氣有所回升。壽險業界普遍樂觀看待新年開門紅。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金融市場對Fed降息的討論,以及美債殖利率的回落,利變型保單的銷售前景看好。然而,由於新台幣走勢不穩,台美利差未見明顯縮小,壽險公司對於2月份的宣告利率調整採取了觀望態度。 遠雄人壽和全球人壽在年初的行動受到市場矚目,其中遠雄人壽將6張美元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升5個基本點,最高達到4.05%。全球人壽則將約7張美元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升至4.05%,創下近年來新高。目前市場上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最高的是遠雄和全球人壽的4.05%,其次是台新人壽和台灣人壽的4%,元大人壽最高為3.9%,國泰人壽則為3.85%。
農曆春節將至,各大壽險公司的利率戰略似乎都暫時放緩了。不過,這不表示市場沒有新動向,因為還是有幾家壽險公司悄悄地在升息。像是宏泰人壽,就在這個節氣點,它們的利率保持不變,但市場上其他幾家壽險公司卻有點不按牌理出牌。 先來看看宏泰人壽,它和其他幾家壽險公司一樣,2月的宣告利率沒有變動。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宏泰人壽沒有它自己的策略。它們可能正在為未來的市場趨勢做準備,或者是等待更好的時機來出擊。 接著看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他們的美元保單利率卻是市場的亮點。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的美元保單利率都達到了4.05%,這是目前的最高水準。不過,別以為只有他們兩家在升息,元大人壽和台新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利率也達到了4%。 回到2024年1月,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的升息動作相當大膽。全球人壽將七張美元利變型保單的利率提升了10個基本點,而遠雄人壽則將六張美元利變保單的利率提升了5個基本點。而台新人壽也不甘示弱,將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提升了5個基本點。 不過,升息的風潮似乎只局限在幾家壽險公司。凱基人壽、南山人壽和國泰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利率分別為3.95%、3.9%和3.85%;而富邦人壽和三商美邦人壽的利率則分別為3.65%和3.55%,顯示了市場的分化。 總結來說,宏泰人壽和其他幾家壽險公司在利率戰上各有策略,而全球人壽和遠雄人壽則是市場上的升息領頭羊。不過,隨著農曆春節的到來,市場的利率戰可能會暫時放緩,我們只能期待未來它們會有怎樣的動作。
年初兩家壽險公司帶頭調高美元宣告利率,讓美元宣告利率一舉升 破4%大關,包括遠雄人壽、全球人壽,都將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 率拉上最高4.05%,台新人壽也一口氣調升美元宣告利率最高到4% ,三商壽調升最高到3.55%。
目前來看,2月各家壽險宣告利率戰將暫時停火,主要是觀望今年 首次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已公布的壽險公司包含國泰、富邦、南山 、凱基、元大、宏泰人壽等,美元與新台幣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都不 動,1月調升過的遠雄、全球、台新、三商人壽等,2月也維持不變。
由於今年新台幣、美元等責任準備金利率已調升,傳統型保單保費 可望較便宜,讓1月買氣回溫,壽險業樂見新年開門紅。壽險業者表 示,金融市場近期開始討論Fed降息,美債殖利率回落也有利於利變 型保單的銷售,但因新台幣走勢還未明,台美利差沒有明顯縮小,避 險成本壓力仍大,讓壽險2月調整宣告利率轉呈觀望。
年初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拉高美元宣告利率,受到市場的矚目,遠 雄人壽一口氣調升6張美元利變型保單各5個基本點,美元宣告利率最 高拉到4.05%;全球人壽針對現售美元保單拉高3個基本點∼10個基 本點,約有7張美元保單宣告利率都來到4.05%,正式突破去年台灣 人壽的美元保單最高宣告利率4%高位。
綜觀目前市場上美元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最高是遠雄、全球的4 .05%,再來是台灣人壽、台新人壽的4%,其他元大人壽最高到3.9 %、國泰人壽最高到3.85%。
回顧2024年1月,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大舉調升美元保單利率,最高利率達4.05%,為目前市場最高水準;到了2月,絕大多數的壽險公司未有進一步動作,除全球人壽與遠雄人壽外,元大人壽與台新人壽美元保單最高利率也有4%水準。
以11家主要壽險公司而言,目前近四成業者,美元保單最高利率突破4%大關。
2024年1月,全球人壽調升七張美元利變型保單10個基本點,美元保單宣告利率來到4.05%。
遠雄人壽則將六張美元利變保單調升5個基本點至4.05%。台新人壽則將美元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調升5個基本點,最高來到4%。
目前凱基人壽、南山人壽與國泰人壽,美元保單最高利率分別為3.95%、3.9%與3.85%;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分別為3.65%與3.55%。
宏泰人壽在台灣壽險業界的表現一直备受矚目,不過近期來,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引起了市場的關注。隨著兩壽險在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標,宏泰人壽也面臨著挑戰。根據最新數據,新光人壽去年底自結資本適足率(RBC)約179%,確定連兩期「資本不足」,而三商美邦人壽雖然淨值回升,但自結RBC到第三季約150%,年底前難以回到200%之上。 離接軌進入倒數兩年,保險局表示,在接軌日前RBC未達200%將不能申請15年寬限期,這讓壽險業者感到壓力倍增。業內人士擔憂,若新壽再不增資、三商壽財務狀況未好轉,將可能對整個壽險市場信心造成影響。 去年底,因為台美利差大以及新台幣急升,已經讓不少壽險公司的財務形勢雪上加霜。新壽去年6月RBC掉到184.38%,去年底自結RBC再下降到179%,連續兩期資本不足,迫使保險局出手,要求新光金即刻增資新壽。 而三商壽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該公司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連三期淨值比不到3%,落入「資本顯著不足」的狀態。雖然三商壽努力增資,去年6月底140.23%的RBC在去年9月自結數已回到150%以上,但由於年底匯率波動,年底前RBC恐仍難達200%。 在這樣的背景下,宏泰人壽也展開了積極的應對策略。該公司近兩年來「三路並進」,一是增資,2022年已兩次現增,共約87.26億元,去年再增資50.25億元,兩年共增近138億元;二是賣資產,2022年已處分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2022年底董事會通過處分復華投信股權,交易完成後可獲利約13億元;三是持續尋找策略投資人。 然而,宏泰人壽在去年底也面臨金融市場變化的挑戰,雖然去年提高出租投報率,並賣南港土地賺取5.5億元,RBC應有到200%,但由於金融市場的變化,是否維持200%還有待觀察。
離接軌進入倒數兩年,保險局表示,在接軌日前RBC未達200%將不 能申請15年寬限期,壽險業者擔憂,新壽再不增資、三商壽財務狀況 未好轉,恐「殃及池魚」,即影響壽險市場信心。
去年因台美利差大,去年底新台幣又急升,讓原本已在財務警戒線 的壽險公司雪上加霜。新壽去年6月RBC掉到184.38%,去年底自結R BC再下降到179%,連續兩期資本不足,保險局被迫出手,要求新光 金即刻增資新壽。
金管會認為「較棘手」的還有三商壽,已連續三期RBC不到200%、 連三期淨值比不到3%,落入「資本顯著不足」,三商壽雖努力增資 ,RBC從去年6月底140.23%,去年9月自結數已回到150%以上,但去 年底匯率波動,年底前RBC恐仍難達200%。
三商壽近兩年「三路並進」,一是增資,2022年已兩次現增,共約 87.26億元,去年再增資50.25億元,兩年共增近138億元,今年也將 持續增資;二是賣資產,2022年已處分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 2022年底董事會通過處分復華投信股權,交易完成後可獲利約13億元 ;三是持續尋找策略投資人。保險局說明,三商壽一直有在談,但私 募洽談仍需時間。
三商壽24日公布2023年財報自結數,全年自結稅後虧損95.2億元, 虧損縮小41億元,淨值399.4億元,一年提升111億元,去年底淨值比 為2.97%,仍未達法定標準3%,但已比去年6月的2.84%提高許多。
去年6月底RBC掉到145.82%的宏泰人壽,去年提高出租投報率,並 賣南港土地賺5.5億元,RBC應有到200%,但去年底金融市場變化大 ,是否維持200%還有待觀察。
【台北訊】近來,利變型保單在台灣市場上遭遇了一波寒流,但看來這股冷風即將轉為暖陽。根據最新的數據,2023年利變型保單的銷售額僅達到2,703億元,創下了自2013年以來的11年新低。然而,隨著美國預計降息,壽險業界普遍看好美元利變型壽險的買氣將會顯著回升。 近期,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政策導致利變保單在宣告利率調升上難以與美元定存和美債殖利率抗衡。但隨著美債殖利率不如去年,資金逐漸回流,加上新台幣、美元等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調升,利變保單的保費變得更加親民,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 壽險公司們早已嗅到這股氣息,紛紛推出新的利變保單搶市。其中,宏泰人壽、遠雄人壽、凱基人壽等知名壽險公司均推出了新品,將美元利變壽險與新台幣利變壽險作為主力商品。 尤其是宏泰人壽,該公司推出的利變保單以其高利率和優質服務而聞名。最新的1月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已升破4%大關,這一消息不僅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也為宏泰人壽帶來了新的商機。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美國聯準會降息,利變保單的市場將會逐步回溫,而宏泰人壽等壽險公司的利變保單將會成為市場上的焦點。
壽險業者期望今年下半年美國聯準會降息,美債殖利率不如去年, 資金回流到利變型保單。此外,最新的1月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升 破4%大關,加上新台幣、美元等責任準備金利率調升已上路,保費 較便宜,多家壽險均推出新利變保單搶市。
2023年美國鷹式升息,利變保單在宣告利率調升上,難敵美元定存 、美債殖利率拉升的速度,加上分紅保單重出江湖,兩大強敵環繞, 致全年利變保單僅賣出2,703億元,年減597億元、18%。
近年最熱銷的利變型壽險,2014年以來年年都賣超過3,000億元, 去年僅賣出2,627億元、年減16%,與最鼎盛的2018年賣出近7,000億 元,大減超過4,300億元;反觀分紅保單帶動傳統保單去年賣出超過 900億元佳績,年增高達87%。
利變壽險崛起前的2008年∼2013年,原是利變型年金險的天下,更 被視為類定存商品,最鼎盛期2010年賣逾4,000億元,但經歷幾波監 管後,銷售逐年下滑,2023年更受升息後的美元高利定存吸金衝擊, 利變年金險全年僅賣出76億元,一整年竟賣不到百億元,年減高達5 8%,應是史上新低。
壽險業者期望,今年下半年美國聯準會降息,美債殖利率不如去年 ,資金將慢慢回流到利變型保單。
最新的1月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升破4%大關,遠雄、全球人壽帶 頭拉高後,最高達4.05%,加上新台幣、美元等責準利率調升已上路 ,保費較便宜,多家壽險均推出新利變保單搶市。
1月遠雄、凱基、宏泰等人壽皆推出新的利變型保單,顯見今年壽 險公司大多將美元利變壽險與新台幣利變壽險作為主力商品。
【台灣新聞】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解禁,宏泰人壽仍處於限制狀態
台灣南山人壽終於可以重新開放銷售投資型保單了!這個好消息對於該公司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自從2019年因系統問題遭到金管會限制銷售以來,這是首次恢復。然而,對於其他一些壽險公司來說,這可能會帶來一些挑戰。
根據最新消息,南山人壽在2024年1月2日起將恢復銷售投資型保單,這要歸功於他們新核心系統「境界成就」的改善。過去四年的困難時期,南山人壽不得不依靠利變型保單應對市場,而其他壽險公司則利用這個機會在投資型保單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當時,南山人壽因為系統問題導致營運出現嚴重問題,被金管會開罰3,000萬元,並暫停銷售投資型保單。當時的董事長杜英宗因為這起事件被停止職務兩年,並被禁止領取任何形式的報酬與福利。這個事件對於南山人壽來說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宏泰人壽、台灣人壽和新光人壽等壽險公司也因不同原因受到了金管會的限制。宏泰人壽雖然已經超過了限制不動產投資的三年期限,但由於未提出改善計畫,因此仍處於限制狀態。
金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還有9家金融業受到業務限制,包括中信金控、中信銀行、宏泰人壽等。這些限制措施旨在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同時也為受影響的公司提供改善的機會。
隨著南山人壽的投資型保單解禁,市場對於該公司的期待也越來越高。不過,宏泰人壽等其他公司仍需努力滿足金管會的要求,以期待早日解禁。
南山人壽表示,保單資訊系統已完成改善優化作業,亦已接獲主管 機關通知函,後續將積極進行教育訓練及輔銷工具等準備工作,以期 儘速恢復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
南山人壽「史詩級」更換核心系統卻接軌不順案,讓營運出現嚴重 問題,在2019年9月17日遭金管會開罰3,000萬元,並停賣投資型保單 ,要求系統改善完成,且經第三方驗證通過才能恢復,當時南山人壽 董事長杜英宗被停止董事及董事長職務兩年,期間不得領取任何形式 報酬與福利,之後杜英宗也離開南山,被視為當時最重裁罰。
在四年多時間內,多家壽險公司都以投資型保單為銷售主力,減輕 接軌的財務壓力,又能有不錯業績排名,南山人壽只能靠利變型保單 應戰,到今年1月南山投資型保單的禁令才獲解除。
南山人壽兩度向金管會報告,第一次是2022年9月30日,但金管會 認為系統仍有問題,要求再進行改善,第三機構也要持續驗證;第二 次是2023年12月20日南山再次報告,當初投資型保單系統的投資標的 誤植、帳單錯誤等問題,都已改善,也經第三方機構驗證,金管會認 可其完成改善,因此解禁。
據金管會統計,至今還有9家金融業遭限制業務,包括1家金控、1 家銀行、3家壽險、1家券商、3家投信。金控為中信金、銀行為中信 銀行,主要因公司治理遭罰,遭禁止申請轉投資並暫停申設國外分支 機構,期限至今年2月10日止。
3家壽險為宏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台壽是一年內禁止新 增不動產投資,期限至今年8月11日;宏泰是從2019年7月30日遭金管 會限制三年不得新增不動產投資,雖已超過三年期限,但宏泰遲遲未 提出改善計畫,因此仍未解禁;新壽則遭金管會限制三年內不得新增 與新光傑仕堡健身等企業進行授信或授信以外其他交易,限制期間至 2025年3月10日止。
券商被限制業務還有康和證券,3家投信為街口投信、富邦投信、 保德信投信。
【台灣保險新聞】近年來,雖然金管會為應對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現象,於2014年開放保單活化業務,讓保戶能夠將早年繳清的終身壽險保額轉換為醫療險、長照險或年金險等,但實際轉換件數卻不盡如人意。根據最新統計,2023年前三季僅有12件保單轉換,轉換保單價值金共670萬元,雖然較2022年的4件、轉換保價金167萬元有顯著增加,但市場活絡程度仍待提升。 保險局指出,新保單的推陳出新,讓保戶有更多選擇,因此不見得會選擇將舊保單進行轉換。自2014年政策開放以來,保單轉換件數不到5,000件,保價金轉換金額不到17億元,2015年曾達到轉換3,611張、轉換金額11.66億元的最高紀錄,之後逐年下滑。至2023年第三季底,累積轉換件數為4,756件、金額共16.92億元。 在市場上,共有九家壽險公司辦理保單活化業務,包括台灣人壽、國泰人壽、凱基人壽、南山人壽、台銀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宏泰人壽等。其中,近八成保單轉換為健康險,一成轉換為長照險,另一成轉換成年金險。然而,由於近年保單活化件數稀少,加上金管會禁止給付佣金,業務員推動意願不高,保單活化業務幾乎已名存實亡。
金管會在2014年開放保單活化業務,考量台灣社會走向高齡化、少 子化,許多保戶可能在年輕時投保許多壽險保單,但後來因為單身、 沒有子女,或後代經濟優渥,亦或高齡缺乏醫療或長照保障,因此開 放保戶可將早年的高利率終身壽險,用死亡保價金轉換為同一家壽險 公司的醫療險、長照險或年金險等。
也就是拿已經繳清的終身壽險保額,當成買新保單的保費,轉換成 同一壽險公司的「住院醫療險日額給付型」、「長期照護險」、「年 金險」三類保單,且轉換後保險契約生效日及投保年齡均維持不變。
但從2014年推出至今九年,保單轉換件數不到5,000件,保價金轉 換金額不到17億元,最多是在政策開放隔年、2015年轉換3,611張、 轉換金額11.66億元最多,之後就一路下滑,2023年到第三季底,只 有12張轉換、670萬元。從2014年開放至今累積到2023年第三季底, 保單轉換件數4,756件、金額共16.92億元。
以近五年來看,最低是2022年,當年只有4張保單轉換,轉換金額 共167萬元,應為新低。近五年每年的轉換件數都不到50件,2021年 只有12件保單轉換,保價金轉換只有553萬元,跌破千萬元,2022年 更低,2023年則略有增加,前三季已有670萬元轉換。
市場上共有九家壽險公司辦理保單活化業務,包含台灣人壽、國泰 人壽、凱基人壽、南山人壽、台銀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三商 美邦、宏泰人壽等,其中近八成是將壽險保單轉為健康險,一成是轉 換成長照險、另一成是轉換成年金險。但由於近年保單活化件數少之 又少,金管會又要求不得給付佣酬,業務員推動意願不高,保單活化 業務幾乎已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