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除國壽外,南山人壽也已宣布,擬在新加坡設立SPV海外發債,額 定資本額為2,000萬美元;富邦人壽今年預期要發債750億元,將以新 台幣為主,明年不排除到海外發債;新光人壽也曾在內部演練,打算 在明年啟動海外發債。
金管會3月開放保險公司可透過在海外成立特定目的國外籌資事業 (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搶下頭香,3月5日董事 會就通過到新加坡成立SPV,5月15日通過SPV資本額為3,000萬美元, 同時申請加碼新台幣300億元發債額度,合計全年發債募資800億元, 創成立逾60年來最大年度募資量。
7月5日國壽就發行十年期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發行金額為6億美元 ,為國內保險業首檔海外債。國壽表示,觀察債券次級市場表現強勁 ,信用利差較發行之初顯著收窄。8月28日國壽再透過新加坡SPV,於 境外債券市場發行第二檔境外美元債,發行總規模3.2億美元,順利 達成全年新台幣800億元的發債目標。
國壽指出,近期國際債市走勢平穩,為掌握發債機會、完成年度資 本規劃,27日已在香港進行為期一天的投資人交易路演,並於28日成 功定價於T10+150基點,發行收益率為5.329%,票面利率為5.3%。
第二次海外發債,獲得逾10倍超額認購,其中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 占77%,保險與退休基金占12%,銀行占5%,私人銀行與其他占6% ;地區分布方面,亞太地區占79%,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則約 21%。以投資者結構觀察,這次發行吸引更多長線投資者青睞,且區 域更具分散性,有利於多元化投資人基礎、提升國際能見度。
今年要發債的六家壽險,即國泰、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邦、 凱基等,其中國泰、富邦今年已是兩度加碼發債額度。至8月底,整 體壽險發債額度來到2,080億元,史上首次超過2,000億元大關,遠超 過去年的1,110億元。
因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壽險公司擔心越晚發、票面利率就越 高,發債成本增加,各壽險公司先搶先贏,大型壽險則將尋求海外發 債,爭取更大資金量,海外發債更是要看美債殖利率等國際金融市場 環境,尋求好時機。初估至8月底,整體壽險約已有1,165億元資金到 位。
國壽下半年兩度海外發行美元債,加上國內已發行500億元次債, 至8月底已將800億元額度全部發完;富邦人壽下半年加碼發債額度5 00億元後,今年額度已拉高到750億元,上半年國內發行250億元後, 目前還有500億元額度,預料將持續鎖定在國內發債。
壽險業者表示,不同癌症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有可能面臨高額醫 療費用,例如標靶治療、或達文西手術等,但部分不在健保給付範圍 內,加上其他隱形開銷如營養補給品、薪資損失、看護費用等,可能 會對患者家庭開支帶來不小經濟壓力。
為因應近年癌症罹患率增加和客戶需求,壽險業者不斷更新防癌險 保障。安達人壽近日即推出安心抗癌一年定期防癌健康保險,保單四 大特色,包括新式癌症達文西手術理賠、重度癌症標靶理賠、初次罹 癌一次給付,以及保證續保至80歲,保單投保年齡自1歲至60歲,且 保證續保至80歲,成為目前業界最優。
保誠人壽8月上旬推出保誠人壽誠心防癌2.0健康保險,罹癌補助保 險金及豁免保險費為特別針對首度確診重度癌症的保戶的給付,除在 確診次日即可獲豁免保費,若符合保單條款的分次給付條件,最高總 共可領取保額600%的罹癌補助保險金。
國泰人壽在去年推出首創癌後追蹤照護的防癌險,涵蓋標靶藥物治 療、癌後追蹤照護及外溢機制,提供罹癌一次金及五次分期追蹤照護 保險金,更首創將癌監控基因檢測融入實物給付,以追蹤癌症轉移或 復發風險。
富邦人壽防癌險提供多項需自費的癌症新式檢測及療法給付,沒有 住院也可以理賠,包括罹癌後癌症基因檢測、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 疫細胞療法及質子治療,能有效提升保戶治療品質。
南山人壽針對新式檢測與療法提供附加條款補充型的保單,例如首 張將癌症重粒子放射治療納入保障的附加條款,若接受癌症特定粒子 精準放射治療,即質子治療或重粒子治療,依投保金額給付,最高投 保金額100萬元。
今年上半年,富邦人壽股票已實現損益76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6億元暴增1.78倍;不過,因大舉處分股票,今年上半年現金股利縮至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2億元明顯減少。
展望股市前景,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用「審慎樂觀」四字形容,他表示,對AI產業仍樂觀看待、中長期仍有不錯發展,只是短期漲幅已高,評價是否會調整仍須留意;此外,傳統產業雖還不是太好,但也不是最差,而是緩步復甦、且朝正面方向走。
受惠金融市場回穩,富邦人壽股票評價上揚,帶動金融資產未實現餘額由3月底的404億元,6月底回升至609億元;截至目前為止,股票未實現獲利超過千億元。除股市外,富邦人壽最大投資部位仍為海外債券,約2兆8,890億元,占比為56.6%,投報率為4.18%。
富邦金控昨日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813.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97元,稅後純益、每股稅後純益居金控業之冠。富邦人壽上半年稅後純益市場第一,年增97%;台北富邦銀行上半年稅後純益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24%;富邦證券上半年獲利大幅成長,年增45%;富邦產險利潤持穩增加,續居市場龍頭。
富邦金控先前公布7月稅後純益267.4億元,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純益1,078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獲利並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純益為8元,稅後純益及每股稅後純益雙雙續居金控業冠軍。
對於台新金可能調高換股比例,來與中信金對抗,吳一揆直言,並沒打算跟誰比價,但台新金提高換股比例時要留意股本膨脹、股權被稀釋問題。他說,新光金的量體(資產規模)是台新金的1.6倍,中信金的量體又是新光金的1.6倍,換言之,台新金不管怎麼提高換股比例,對中信金都不是威脅。而台新金提高換股比例,就有股權稀釋的問題,這些都是台新金的員工要提醒台新金董座吳東亮的地方。
對於主管機關及對手台新金擔心三合一的問題,也就是雙方可能因為新新併在台新金及新光金股臨會通過,且中信金公開收購條件成就,但未滿51%出現時,吳一揆說,台新金可以選擇解約,或是退出新新併,這樣就不會形成三合一的問題。
吳一揆表示,對於新光金,中信金希望認真做該做的事,紮紮實實併進來,在法令允許的範圍內,合法合規,合情合理,所有的事都是開大門走大路。對於目前已掌握多少股東支持,吳一揆表示這不便透露,但對於包括新光金南部大股東等,甚至非前十大股東有這麼多人表態,還滿高興的。
對於主管機關的態度,吳一揆說,金管會對這件事非常公正,不是管誰出的價格高,而是在思考四大利害關係人,他坦言,中信金併新光金有兩大客觀條件,當主管機關不同意,或是在公開收購期限日前,未能收到10%持股,那麼中信就會退出。否則,依照目前的規畫,中信會一路收,在期限內只要達到10%,但還未達到51%前,會再進行一次公開收購,直到收足。
至於外界擔心,小股東可能會把股票應賣給中信,卻把委託書交給新新併團隊,吳一揆說,目前通路掌握到的情形,出現的比率會很低,主要是小股東是真心想賣股票給中信金,來享受價差,如果同意新新合併,反而會造成自己賺價差的困難,並不容易有大規模的小股東這麼做。
雖然在雙龍搶珠合併案公布時,中信金股價一度受到壓抑,不過吳一揆並不擔心,他說中信金的股東結構有長期有短期股東,短期的避險基金可能會把中信股票賣掉放到新光金去,這是很合理的,但算了一下長期資金投資人還沒有把籌碼丟出去,這部分中信金總經理高麗雪下周會向外資說明。
吳一揆說,合併的價格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合併後的經營,這種事不是兩家公司的高層握完手就算了,新光金及新壽最重要是增資,中信金不論從經營績效、市場規模,都是對手無法比的,過去中信金在增資上都說到做到,該要多少就多少,過去中信承諾子公司台壽十年要RBC(資本適足率)要到200%,現在250%以上,中信也做到了。
吳一揆認為,接軌ICS,是很大的考驗,國泰人壽的總資產有8兆,富邦人壽5.5兆,台壽加新壽5.7兆,增資能力要怎麼比,台新的規模是中信的六分之一,主管機關要怎麼判斷?他說,「如果新光金今天選擇中信卻搞砸,這還沒事,選了台新搞砸,人家會問你為何要選台新?」吳一揆還說,中信若講到增資,除了保險自己增資,旁邊有一家很大的銀行可以當彈藥庫。
吳一揆坦言,過去中信在併購台壽時,很多外資也曾表達不希望中信從銀行加了壽險進去,但他說,過去中信吃虧的是在台灣市占率增長,銀行十年資產才增1%,壽險卻每年資產增加1兆,尤其是過去雷曼兄弟出事後,外國保險撤出台灣,中信發現,自己的通路賣保單能力是市場第三名或第四名,但50%以上賣的都是國泰及富邦保單,等於把自己客戶名單給別人了。
繼國泰人壽後,南山人壽先前經董事會決議,在新加坡設立100%持有的子公司Nanshan Life Pte. Ltd.,該公司已於7月26日完成設立;南山人壽指出,董事會先前通過今年300億元發債額度,該公司將在額度內進行國內外債券發行的規劃。
新光人壽先前指出,著眼國外利率目前還維持在高檔,預料今年還不會去海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但新壽會依據法規行動,最快會在明年推動相關計畫。另外,包括富邦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等,目前暫無申設SPV的計畫。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昨天表示,富邦人壽今年擬發債750億元,但暫無申設SPV的規劃,主要是內部研判,目前在台灣就能發行債券,債券的發行條件內部認為可以接受,且程序簡單、成本也較低。
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TW-ICS新制,金管會於今年3月宣布允許台灣保險公司透過在海外成立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搶下同業頭香、在新加坡設立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並於7月5日發行10年期的美元次債6億美元;昨天再度宣布,發行總規模3.2億美元、15年期的美元次債,為國內保險業發行的第二檔境外美元債。
國泰人壽指出,近期國際債市走勢平穩,為掌握發債機會窗口、完成年度資本規劃,國泰人壽8月27日在香港進行投資人交易路演,並於8月28日成功定價於T10+150基本點(以美國10年期公債為基準利率),發行收益率為5.329%,票面利率為5.3%,總發行規模為3.2億美元。在投資人積極參與下,創下逾十倍超額認購,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占77%,保險/退休基金占12%,銀行占5%,私人銀行/其他占6%;地區分布方面亞太地區占79%,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三個地區合稱)約21%。本次發行順利吸引更多優質及長線投資者青睞,且區域更具分散性,將有利於公司多元化投資人基礎、提升國際能見度。
對於年底美國總統大選重頭戲,北富銀分析,目前兩位候選人民調 接近,近期市場不會出現劇烈變化,11月選後則有慶祝行情,受壓抑 產業可能有表現機會。
韓蔚廷進一步說,台股基本面還是正向,以AI題材來說,中長期有 正面發展,但短期評價上可能因為漲多而出現調整;傳產則呈現緩步 復甦,整體而言,短期間看不到負面因素,後市審慎樂觀看待。
上半年股市大漲,富邦人壽第二季台股投報率高達27%,在壽險業 中數一數二,從股市實現的資本利得高達438億元,一季就賺了接近 去年全年的461億元,累計上半年實現高達766億元獲利、年增1.8倍 ,應是史上新高。8月台股波動大,富壽透露,股票未實現利益還在 千億元以上,顯示仍有極大空間實現資本利得挹注未來獲利。
富壽大量實現資本利得,6月底持有台股市值稍微下降到4,585億元 ,占比從上季9.7%降到第二季9%,但台股投報率高達27.49%;若 加上國外股市,股票投資占比維持在16.4%,國外股市值增至3,802 億元,投報率也有17%。
富壽認為,AI是未來趨勢,將關注新興科技發展,第二季從台股實 現較多資本利得,也同時汰弱留強,現金部位有2,219億元、占比4% 以上,相對在高位,有較大空間可伺機布局。
另外,上半年富壽現金股利僅44億元入帳,較去年同期減少6成。 富壽料到,今年台股配息率下降,所以用成長股操作較有機會,因此 上半年有實現較多股票資本利得,預估今年現金股利收入在120億元 ∼130億元,比去年229億元減少。
富邦金上半年稅後純益813.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97元, 穩居金控冠軍寶座;子公司富邦人壽稅後純益居市場第一、年增97% ;台北富邦銀行獲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24%;富邦證券獲利年 增率也達45%;富邦產險則持穩增加,續居市場龍頭。
金融圈近期最關心的話題就是新光金控花落誰家,韓蔚廷在法說會 後指出,併購案要看「誰跑到最後終點線才算數」,這次新光金的併 購案,不論是哪一家成功走到最後,且經過主管機關核准,都會鼓勵 國內金融業更願意參與併購。
韓蔚廷還說,只要是對客戶好、能提高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 能提高股東的權益,都很樂意評估併購的可能性。所有子公司中,例 如銀行、證券子公司都有機會列入併購考量,但壽險方面,因為富壽 市占較高,還會有公平會審查的考量,相對可能性會比較低。
銀行房貸水位也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北富銀指出,到7月止房貸水 位大概不到27%,因為母數也在增加,目前約3兆元存款,都在正常 範圍內,內部評估大概達到28.5%就會開始控管。
富邦金指出,北富銀上半年整體授信餘額年成長11.8%,其中個人 放款與企業授信年成長分別為13.2%與11%,今年以來整體授信餘額 成長7.4%,授信動能維持穩健。企業授信方面,成長主因掌握台商 供應鏈移轉及國際聯貸商機;個人放款的房貸餘額較去年底成長7.1 %,其他個人授信餘額成長8.9%,個人信貸有雙位數成長。
壽險發債潮創新高,富邦人壽二度加碼750億元
2026年即將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壽險業積極透過發債籌措資金。根據統計,今年已宣布發債的壽險公司達六家,申請額度高達2,0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受益於目前市場利率偏低,加上看好美國聯準會將於9月啟動降息,部分壽險公司預計在年底前動用額度發債,預計至8月底,已有五家壽險公司到位資金超過千億元。
其中,富邦人壽今年已二度加碼發債額度。上半年申請250億元後,已於近期發完,下半年再加碼500億元,今年發債額度來到破紀錄的750億元。富邦人壽表示,發債資金將主要用於長期負債管理、海外投資和業務成長。
除富邦人壽外,國泰人壽也申請了800億元的發債額度,成為今年發債金額最高的壽險公司。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和凱基人壽等壽險業者也已宣布發債計畫,顯示壽險業對資金需求殷切。
壽險業者搶先發債,主要考量是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若發債時間愈晚,票面利率恐隨之上升,增加發債成本。因此,各公司競相搶先取得資金。預估至8月底,六家壽險公司的發債資金已到位逾千億元。
今年董事會已通過宣布發債的有國泰、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 邦、凱基等壽險公司,其中國泰、富邦今年已第二次加碼發債額度, 國泰第一次申請500億元,很快就發完後,再度申請300億元,以因應 海外發債,今年額度達800億元;富邦第一次申請250億元,同樣上半 年就發完,下半年再加碼500億元,今年發債來到750億元。
兩家壽險龍頭接連加碼發債額度後,至8月底六家壽險董事會通過 的發債額度來到2,080億元,創史上新高,更首次超過2,000億元大關 ,遠遠超過去年的1,110億元,近十年壽險發債超過千億元只有兩次 紀錄,一次是2016年的1,040億元,與去年1,110億元,今年是第三次 ,也是額度最高的一次。
因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壽險也擔心愈晚發、票面利率就愈高 ,等於發債成本會增加,因此各公司先搶先贏,初估至8月底約有1, 060億元的資金到位。
**富邦人壽業務員登錄人數微減,保經通路持續成長**
今年前七月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出爐,壽險公司在6月登錄人數回升後,7月因年中考核等因素,人數大幅減少逾1,500人。其中,富邦人壽業務員人數減少188人,六大壽險中僅次於國泰人壽的1,285人減幅。
不過,保經通路業務員人數則維持正成長,達9萬992人,再創新高。保經高層指出,保經通路業務成長,且業務員自由度較高,符合現代人多元保障需求,預期業務員人數將持續增加。
整體而言,今年前七月壽險保費收入(含負債)合計達1兆3,611億元,年增4.1%,新契約保費4,448億元,續年度保費9,163億元,分別年增5%和3.7%,寫下「三增」佳績。
壽險公會統計顯示,7月三大通路業務員人數變化如下:
- 壽險公司:20萬4,311人(-1,530人)
- 保代公司:7萬7,428人(-160人)
- 保經公司:9萬0,992人(+206人)
市場預測聯準會將於9月啟動降息,利變型保單買氣回溫,投資型保單也持穩。專家預估,隨著經濟情勢好轉,壽險業務將迎來成長動能。
**新光人壽發債強化資本,富邦人壽為業內積極發債代表**
隨著保險業即將於 2026 年接軌國際清償能力標準(ICS)2.0,大型壽險公司紛紛積極發債籌資強健資本。今年,新光人壽通過發行 80 億元次債,第一波已順利募集 55 億元,預計 8 月底前再發行 20 億元,提升資本適足率(RBC)。
受市場波動影響,新光人壽自 2023 年 6 月起 RBC 未達法定標準,隨後啟動改善計畫,並於去年發行 130 億元次順位債,包含鴻海等大型企業投資,超額認購。今年,新壽再通過發行 80 億元 10 年期次債,第一波已順利募集 55 億元,RBC 已達標,預計 8 月底再發行 20 億元,強化資本抵禦市場波動。
大型壽險公司發債籌資盛況持續,今年以來,國泰人壽通過 800 億元發債額度、富邦人壽 750 億元、南山人壽 300 億元、凱基人壽 100 億元、新光人壽 80 億元與三商美邦 50 億元,合計通過 2,080 億元的發債額度,創下新猷。
市場預估聯準會即將於9月啟動降息,資金陸續回流,利變型保單買氣回溫,投資型保單也持穩,今年前七月壽險保費收入(加計負債)合計為1兆3,611億元,年增4.1%;其中新契約保費4,448億元,年增5%,續年度保費9,163億元,年增3.7%,寫下「三增」。
而據壽險公會統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在6月回升之後,7月受到年中考核、轉職等因素影響,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大幅減少1,530人,來到20萬4,311人,若是與2023年底20萬8,534人相較,減少4,223人。
而保險代理人公司7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60人,來到7萬7,428人,較2023年底7萬8,000人,減少572人;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206人,達9萬0,992人,續創歷史新高,相較2023年底8萬9,330人,大增1,662人,也成為唯一正成長的通路;總計壽險業務員人數為37萬2,731人,較上月減少1,484人。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7月僅有四家壽險業務員登錄維持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80人、新光人壽增加106人、安達人壽、台新人壽7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而在六大壽險中,國泰人壽業務員人數較上月大減1,285人、富邦人壽減少188人、凱基人壽減少137人、台灣人壽亦減少131人。
針對保經公司業務員人數不斷增加,保經高層指出,受惠於保經通路業務成長,加上有別於傳統單一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保經業務員具有更加充足的保險商品資源,符合現代人生活需多元化保障及事事要求效率等需求,業務員的自由度更高,加入保經的業務員也日漸年輕化,看好保經業務員人數持續成長。
其中,新光人壽今年將發債80億元,第一波發行10年期次債55億元已募集完成,並規劃於8月底前再發行10年期次債20億元,透過厚實資本再提升RBC水準。
近二年來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劇烈影響,新光人壽自2023年6月起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隨即啟動財業務改善計畫,在發行具資本性質債券方面,其2023年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票面利率高達4%,最終為超額認購,包含鴻海等大型企業皆有投資。
今年新壽董事會通過發行10年期次債80億元,以發行新台幣為主,第一波55億元已順利募集完成,使得RBC順利達標,並規劃於8月底再發行20億元,透過厚實資本再提升RBC水準,以抵禦未來市場環境波動之影響。
具公告指出,第二波發行的20億元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依保證機構不同分為甲、乙券,分別由台中商銀、板信商銀,依個別簽訂之委任保證契約及履行公司債保證契約保證,固定年利率3.50%,預計8月底發行。
大型壽險公司近年來積極發債籌資,今年以來,包括國泰人壽通過800億元的發債額度、富邦人壽750億元、南山人壽300億元、凱基人壽100億元、新光人壽80億元與三商美邦50億元,合計通過2,080億元的發債額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金控併購戰火延燒 中信金祭出敵意收購
金控併購案再掀波瀾!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甫通過換股合併案,中信金控旋即祭出敵意公開收購,開啟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併購對決。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坦言「事態發展令人意外」,強調台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是金融史上首宗「合意併購」金金併,兩者的文化融合獨樹一幟。得知中信金宣布公開收購,讓他感到遺憾。
若中信金的公開收購獲金管會核准,將對台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案造成「破局」危機。根據金管會數據,併購後的中信金資產規模將達13.6兆元,躍升為台灣第一大金控,超越富邦金與國泰金。
在關鍵的壽險子公司方面,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併入新光人壽後,將超越南山人壽,直逼富邦人壽的龍頭地位。若台新人壽與新光人壽合併,則將維持第四大壽險的地位。
至於銀行子公司,中信金的併購將使其資產規模成為全體銀行之冠;台新銀行雖規模較小,但其信用卡、數位帳戶和授信業務居於民營銀行前列。兩家金控在證券業務上互補,有助提升競爭力。
新新併購案演變為「三角戀」,後續發展引發各界關注。金控併購戰火持續延燒,最終結果仍未完待續。
**富邦人壽強勢回歸房貸市場 利率最低2.35%**
繼銀行房貸業務出現緊縮情況,富邦人壽宣布重返房貸市場,並推出「真心相貸」專案,最低利率僅2.35%,引起市場關注。除了富邦人壽,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也提供房貸服務。
**壽險公司房貸業務策略**
壽險公司提供房貸業務主要是為了服務既有客戶,業務量不大。對於銀行房貸荒,壽險高層表示,目前尚未出現業務暴增等異常情況。
**各家壽險公司房貸專案**
國泰人壽推出「ESG優良企業專案」,鎖定ESG優良企業員工,最低利率2.2%,但限首購客戶。新光人壽的「金好客」專案,針對菁英客戶,利率最低2.28%。
**富邦人壽重返房貸市場原因**
富邦人壽在2020年暫停房貸業務,今年7月重啟。主要原因是全球升息潮,國內房貸利率回升至2.2%以上,加上富邦人壽房貸業務穩健保守,放款逾放率長期低於0.01%,符合公司長期新台幣資產配置策略。
**壽險公司房貸業務限制**
根據保險法規定,壽險公司房貸不得超過資金總額的35%。南山人壽早在2014年退出房貸市場,目前仍未受理相關業務,原因是低利率環境下,壽險承作房貸可能出現虧損。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坦言「一路走來不容易」,台新金與新光金併 ,是台灣金融史上首宗「合意併購」金金併,台新與新光文化融合是 其他金控無法企及的,他得知消息後,也曾與辜家討論,很可惜未成 功,對外中信金會啟動公開收購很意外。換言之即使台新與新光達成 換股協議,若中信金正式遞件,且金管會核准了,還是會有「破局」 可能性。
據金管會數據,至6月底中信金為第三大金控總資產為8.5兆元,若 併購第五名、總資產5.1兆元的新光金,資產規模將達到13.6兆元, 超車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國泰金、富邦金,躍升為第一大金控。若資產 規模3.2兆元的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後,資產規模達8.3兆元,將是第 四大金控,甚至有機會與中信金一較高下奪取第三大金控。
就金控最重要「金雞母」壽險子公司看,不管最後買主是中信金或 台新金,併以壽險為主的新光金,市場排名將大洗牌。中信金旗下台 灣人壽現居第六大,併第四新光人壽後將「坐三望二」,合併後資產 達到5.9兆元,超過第三大的南山人壽5.5兆元,有望追上第二大的富 邦人壽6兆元;若台新人壽與新光人壽合併後資產達3.96兆元,維持 在第四大壽險。
銀行子公司,中信銀行資產6兆元是民營銀行中第一大,合併1.28 兆元的新光銀行,資產將至7.28兆元,成全體銀行第一大;台新銀行 的資產2.81兆元,在民營銀行之中無論信用卡、數位帳戶,以及授信 都排名前列,新光金下的新光銀行規模較小;新光金有元富證券,台 新金的台新證券相對較小,兩家金控合併有助截長補短。
除富邦人壽外,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也提供房貸業務服務,對於近期銀行爆出房貸荒,無法順利取得房貸額度的民眾是否琵琶別抱、湧向壽險公司申辦房貸,壽險高層表示,壽險提供房貸業務主要是為了服務客戶、一直以來業務量不大,目前也沒有業務暴增等異常情況。
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也提供房貸專案。以國泰人壽推出的「ESG優良企業專案」為例,鎖定ESG優良企業之正式員工,貸款金額200萬元、貸款期間20年,且年收入80萬以上者(或含配偶135萬),貸款利率2.2%起,但限首次申貸客戶,若非首購客戶,利率為表定利率調升0.05%。
新光人壽的「金好客」房貸專案,若房屋座落在六大都會區,且需「綁約」的菁英好客,最低利率2.28%起跳,貸款金額同樣為200萬元、貸款期間為20年。
富邦人壽在2020年9月宣布停辦房貸,並於今年下半年重啟。富邦人壽表示,2020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央行大降息,房貸利率降至新低,富邦人壽決定暫停受理新件、僅服務既有客戶的需求;在睽違近四年後,富邦人壽在今年初研議重啟房貸業務,並於7月1日起恢復受理新案件。
富邦人壽決定重返房貸市場,主要是2022年3月後全球啟動升息,國內房貸利率已回復到2.2%以上水準,因富邦人壽房貸穩健保守的策略,放款逾放率長期低於0.01%,加上台灣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CS制度,擔保放款的風險資本相對較低,恢復受理房貸新件,有助於協助公司長期新台幣資產配置及調節流動部位資金。
同為大型壽險業的南山人壽,早在2014年便退出房貸市場、目前也未受理相關業務。業者分析,先前壽險業者陸續退出房貸市場,主要是國內利率水準偏低、房貸利率不到2%,而壽險業的資金成本比銀行業高了1個百分點以上,壽險承作1字頭的房貸利率可說是「做多少、虧多少」,不如直接把錢拿去投資海外債券,賺取更高的報酬率。富邦人壽指出,壽險公司房貸是保險法第146-3條規定保險公司的放款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35%。
**富邦人壽大手筆投資,加碼生技醫療與歐洲地產**
【台北訊】富邦人壽於近日召開董事會,核准投資鑽石1號與鑽石高新創投基金,預計投入金額各不超過10億元。此外,董事會也通過對比利時布魯塞爾不動產Fubon Ellipse(Belgium)S.A.增資1.88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66.7億元。
富邦人壽表示,鑽石1號和鑽石高新創投基金規模各預計達50億至80億元,主要投資領域為生技醫療技術與產品,投資區域以美國與台灣為主。其中,鑽石1號將著重投資處於擴充期及成長期的生技醫療產業,而鑽石高新則聚焦於中晚期生技醫療技術與產品公司。
富邦人壽指出,這項投資將有助於推動台灣經濟轉型,並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期望參與全球生技醫療產業的成長,獲得長期獲利機會。另針對台灣的投資金額,原則上不低於20%。
除了創投基金,富邦人壽亦增資比利時布魯塞爾不動產Fubon Ellipse(Belgium)S.A.的普通股。這項增資主要是因應營運與改裝所需。
**富邦人壽啟動環亞大樓都更案 市值倍增上看 1,103 億元**
壽險業巨頭富邦人壽於昨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參與「松山區敦化段開發案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並決議擔任實施者。此都更案包括微風南京百貨(原環亞大樓)和茹曦酒店(原台北王朝大酒店),用地面積約 4,450 坪。富邦人壽持有環亞大樓 94.25% 土地和 93.99% 建物面積,為主要權利人。
根據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估計,更新前的環亞大樓總價值超過 500 億元。預計更新後,權利價值將大幅上漲至 1,103.1 億元,成為壽險業規模最大的都更案。其中,富邦人壽持有的部分市值將從 471 億元躍升至 1,038 億元,增值幅度驚人。
富邦人壽董事會表示,除興建成本約 289.32 億元外,更新後的可分配價值約為 1,037.83 億元。推算完工後,扣除興建成本後,增值空間上看 300 億元,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環亞大樓已有 40 年屋齡,更新後預計將成為地標性的建築物。業者預估,都更作業需取得台北市政府同意後,方可於二至三年後動工,工期可能長達十年。屆時,環亞大樓的市值有望再度倍增,為台北市創造新的地標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