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壽險投資大陸趨保守 富邦人壽部位居首
受大陸經濟復甦速度低於預期影響,壽險業者持續調整投資策略,至6月底投資大陸股債部位已降至751億元,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連續五季減碼。但受益於匯率因素與評價減損改善,投資收益已暌違兩季轉正,帳列獲利0.14億元。
壽險業投資大陸股債部位在2021年第一季達到高峰,當時投資部位高達2,769億元,其後開始逐季減碼。去年第三季正式跌破千億元,今年第二季再降至751億元,創下有統計以來新低。
與去年第二季相比,壽險業投資大陸股債部位年減260億元或26%,自2021年高峰以來,累積減碼超過2,000億元。受大陸景氣緩慢復甦影響,今年減碼速度放緩,較去年下半年減少220億元。
在最高峰的2021年,曾有11家壽險公司投資大陸資本市場。但自2021年下半年一路減碼,至今年6月底僅剩10家,其中5家在今年第二季底投資認列轉獲利。
至6月底,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部位第一大為富邦人壽,帳列投資金額為224億元,近三年維持在200億元左右,但仍比2015年底的392億元減少約168億元。排名第二的國泰人壽,帳列投資金額為145億元,較2021年第一季高峰的1,267億元大幅縮減。
壽險投資大陸股債部位高峰在2021年第一季,投資部位高達2,769 億元,之後開始逐季減碼下探,去年第三季正式跌破千億元之下的9 08億元,今年第二季再降到751億元,創2015年底有統計以來新低, 且已是連續五季減碼,與去年第二季相較年減260億元或26%,自20 21年高峰以來的近三年累積減碼超過2,000億元。
壽險投資大陸股債上半年減碼近40億元,去年下半年減碼達220億 元,今年減碼速度放緩,與大陸景氣緩慢在復甦有關,去年上半年減 碼63億元。
21家壽險公司在最高峰的2021年,曾有11家壽險投資大陸資本市場 ,但2021年下半年開始一路減碼,至今年6月底降到10家,其中5家今 年第二季底投資認列轉獲利。
去年開始因受到大陸經濟復甦力道疲軟影響,壽險投資大陸股債自 去年第四季開始,連續兩季認列投資損失,去年第四季認損約5億元 ,今年第一季帳上認損縮小,但還有近3億元,第二季終於轉正,認 列投資獲利0.14億元。
第二季投資大陸股債部位年減最多的是台灣人壽年減約65億元,國 泰人壽、新光人壽也各年減約60億元,富邦人壽年減35億元、南山人 壽年減約24億元。
至6月底投資大陸資本市場部位第一大為富邦人壽,帳列投資金額 224億元,近三年多維持在200億元左右,但比2015年底極盛時期的3 92億元,減少約168億元;第二大國泰人壽,帳列投資金額145億元, 但相較最極盛時期、2021年第一季曾高達1,267億元,顯示近年積極 實現大陸股債資本利得,尤其是債券,去年第三季投資部位就已降到 200億元之下。
壽險業2024上半年資本適足率(RBC)全數出爐,21家壽險中,14家RBC逾300%,六家更達400%以上,富邦人壽也大幅提升至370.99%。
根據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RBC不得低於200%,淨值比連兩期不得低於3%。21家壽險中,法巴人壽、合庫人壽、安達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友邦人壽等RBC皆在400%以上。
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由去年底RBC 336.09%、淨值比9.8%,提升至370.99%、11.68%;國泰人壽由RBC 323.45%、淨值比8.38%,提升至RBC 352.08%、淨值比9.16%;台灣人壽由RBC 305.44%、淨值比6.93%,提升至RBC 317.74%、淨值比7.74%;南山人壽由RBC 280.3%、淨值比6.66%,提升至RBC 281.77%、淨值比6.99%;凱基人壽RBC小幅下降至332.85%,淨值比則提升至7.78%。
新光人壽去年底RBC僅176.37%,透過改善財務及厚實資本,在6月底RBC回升至201.02%,順利達標。而三商美邦人壽RBC為150.99%,提出自救方案,力拚早日符合法定要求。
金管會以每半年度為基準,要求保險業RBC不得低於200%、淨值比不得連兩期低於3%,兩大指標為金管會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參考指標。
21家壽險中,法巴人壽、合庫人壽、安達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友邦人壽等公司的RBC皆在400%之上,而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由去年底RBC 336.09%、淨值比9.8%,提升為RBC 370.99%、淨值比11.68%;國泰人壽由RBC 323.45%、淨值比8.38%,提升為RBC 352.08%、淨值比9.16%;台灣人壽去年底RBC為305.44%、淨值比6.93%,提升為RBC 317.74%、淨值比7.74%;南山人壽去年底RBC為280.3%、淨值比6.66%,提升為RBC 281.77%、淨值比6.99%;而凱基人壽RBC小幅下降至332.85%,淨值比則提升至7.78%。
新光人壽去年底RBC僅176.37%,但新壽透過提升經常性收益、增加資本利得、降低避險成本、提升不動產收益及撙節費用等來改善財務,同時透過現增及發債厚實資本,在6月底RBC回升至201.02%,順利達標。
**壽險上半年獲利三級跳,富邦人壽股票未實現利益稱霸**
在股市多頭帶動下,21家壽險公司於上半年皆實現獲利,稅後合計大賺1,999億元,年增2.5倍。富邦人壽表現亮眼,股票類未實現利益達千億元,領先同業。
儘管美公債殖利率飆升導致壽險債券評價損失擴大至4.6兆元,但台股上半年上揚28%,帶動壽險手中股票轉為評價利益,其中富邦人壽股票類未實現利益超過600億元,在其他綜合損益中領先各家。
除了股票表現亮眼外,富邦人壽也在上半年加碼買債,帳列債券金額達20.5兆元。壽險業界總體加碼買債超過兆元,但因債券跌價,整體評價損失仍達4.66兆元。
壽險公司趁殖利率高檔時加碼買債,有助於提升負債端的收益率。隨著股市持續走強,以及壽險公司持續調整投資策略,業界未來獲利表現備受期待。
**壽險上半年財務回升 富邦人壽資本充足**
金管會公布最新壽險財務指標,受惠於股市大漲,多數壽險公司獲利與淨值大幅回升。在資本適足率(RBC)方面,國泰、富邦等六家壽險公司RBC超過300%,資本相當充足。
其中,富邦人壽上半年RBC維持在300%以上,顯示其資本充沛,並具備穩健的財務基礎。富邦人壽長期重視財務體質,透過多元的投資組合與嚴謹的風險控管,確保公司穩健成長。
相較之下,三商美邦人壽RBC仍低於法定標準,但已比去年底回升至150.99%。公司已積極採取改善措施,包括發行新股、調整投資策略等,目標於今年將RBC提升至200%以上。
新光人壽上半年RBC也順利回升至200%以上,歸功於其積極自救措施,例如增資、發債和處分不符效益的不動產。新光金近期又完成增資,將全部轉投資新光人壽,預計進一步提升RBC。
淨值比方面,所有壽險公司也皆在法定標準3%以上。前十大壽險公司中有六家淨值比超過6%,其中法巴人壽最高達28.78%,顯示其擁有優異的財務實力。
金管會表示,將持續監控壽險公司的財務狀況,確保其維持穩健的經營。
富邦人壽綠色實踐獲肯定 七度榮獲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認證
致力於推動綠色金融的富邦人壽,勇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在日前行政院環境部舉辦的「112年綠色採購及綠色消費推廣績優單位頒獎典禮」中,再度榮獲「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認證,這是富邦人壽第七度獲得此殊榮。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富邦人壽以「善盡企業社會公民」為職責,致力於推動綠色金融,以實踐低碳企業為目標。為達成此目標,富邦人壽積極展開四大低碳策略,包括綠色採購、友善職場、服務無紙化及公益環保,透過諸多舉措落實低碳永續行動。
截至今年7月,富邦人壽累積的綠色採購金額已達7.08億元。富邦人壽以綠色採購帶動綠色產業發展,促進環境永續。對於其傑出的綠色採購表現,也獲得「2024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綠色領袖獎」及台灣永續投資獎等肯定。
行政院環境部頒發的「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認證,旨在鼓勵各界推動綠色經濟,建立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透過企業推廣綠色商機,吸引業者申請環保標章,串聯供應端、銷售端及消費端,共同打造環保與經濟共榮的社會。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富邦人壽以善盡企業社會公民為己任,致力推動綠色金融品牌,以實踐低碳企業為目標,持續推動綠色採購、友善職場、服務無紙化及公益環保等四大低碳策略,透過各項職場節能及e化專案、綠能╱替代能源投資案、大型公益環保活動,展開友善環境實質作為,以期成為綠色金融的領航者。
富邦人壽今年再度榮獲行政院環境部頒發「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認證,累積綠色採購金額達7.08億元。該獎項鼓勵各界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透過企業推動綠色商機,吸引業者申請環保標章,串聯供應端、銷售端及消費端,共同打造環保與經濟共榮的社會。
美債殖利率4月開始走高,壽險滿手債無利可圖,只能依靠股票實 現獲利。至6月底共持有超過20.5兆元債券,目前在攤銷後成本(AC )項下以成本列帳,若以市價計算後跌價約4.6兆元,但持有到期不 會有大額損失。
台股6月站上23,000點,上半年漲28%,美股三大指數也漲4∼18% ,壽險手中約2.4兆元國內外股票轉為評價利益,股票及基金去年同 期未實現損失逾2,900億元,一年來至今轉正利益47億元。但因債券 及美債ETF上半年仍呈跌價,其他綜合損益(OCI)項下股債金融資產 仍呈評價損失552億元,單季回升超過440億元,更較去年同期回升超 過3,300億元,主要都是股票的未實現利益帶動,股票部位也隨時可 實現資本利得,貢獻後續獲利表現。
上半年已有11家壽險股票類未實現轉正,其中富邦人壽逾千億元最 多,中華郵政也有超過90億元,宏泰人壽約65億元。其他綜合損益下 的股債金融資產,已有八家壽險轉正,以富邦人壽超過600億元最多 ,中華郵政也有超過百億元,宏泰人壽有68億元。
趁殖利率相對高檔,壽險加碼買債,第二季帳列AC部位債券約20. 5兆元,較去年底19.4兆元,上半年加碼上兆元,但4月後美債殖利率 上揚、債券跌價,壽險滿手債券評價損失擴大,第二季達4.6兆元, 上半年增逾兆元。
壽險上半年帳上股債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約4.66兆元,單季增逾4 ,600億元、年增超過3,600億元;受惠股市大漲,第二季綜合損益超 過3,800億元,季增1,580億元,18家單季皆上升。
金管會壽險財務監理指標為每半年檢視一次,三商美邦人壽連五期 RBC不到法定的200%,但受惠股市上漲,較去年底的111.09%,今年 上半年已回升到150.99%,淨值比也從連四期不到3%,上半年順利 達3.34%。
金管會已下最後通牒,三商壽今年目標要讓RBC回升到200%之上, 因此8月先完成發行普通股3億股現增,發行價格6.8元,約籌資20.4 億元,合計二年多來已五次現增近150億元。今年改善計畫還有不動 產轉列投資用、私募負債型特別股、發行次順位債券50億元等。
新光人壽經歷兩期RBC在200%之下,積極自救,包含增資、發債、 處分不符合投資效益的不動產、拉高出租率等,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 累計增資達457億元,去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發行次債185億元,使得 6月RBC順利回到201.02%。8月初新光金再完成16.7億股、138.61億 元增資,8月底全數轉投資新壽,同時新壽8月底也再發行20億元次債 ,力求8月底RBC能更充足。
上半年十大壽險有六家RBC在300%上,顯示資本非常充足,包含國 泰、富邦、凱基、台壽、遠雄、中華郵政等,最高則是法巴人壽1,6 72%、合庫1,373%。
淨值比部分,上半年全體壽險皆在3%以上,前十大有六家在6%以 上,包含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台壽、遠雄,法巴人壽28.78% 最高,安達人壽26.35%,合庫人壽也有24.63%。
**富邦人壽上半年獲利創高 台股投報率27%**
富邦金控今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韓蔚廷表示,由於美國聯準會降息機率高,預期利息成本降低,景氣將好轉,對金融業利多,對台股後市審慎樂觀。
對於美國總統大選,富邦分析,目前兩位候選人民調接近,近期市場不會出現劇烈變化,11月選後則有慶祝行情,受壓抑產業可能有表現機會。
韓蔚廷進一步指出,台股基本面仍正向,AI題材中長期有正面發展,但短期評價可能因漲多而調整;傳產則呈現緩步復甦,整體而言,目前看不到負面因素,後市審慎樂觀。
富邦人壽第二季台股投報率達27%,在壽險業中名列前茅,實現資本利得438億元,一季就賺了接近去年全年的461億元,累計上半年實現獲利766億元,年增1.8倍,創歷史新高。富邦人壽透露,8月台股波動大,但股票未實現利益仍超過千億元。
富邦人壽調整股票投資策略,第二季從台股實現較多資本利得,也同時汰弱留強,現金部位增加至2,219億元,占比4%以上,預計今年現金股利收入在120億元至130億元,較去年減少。
富邦人壽持續關注新興科技發展,認為AI是未來趨勢,將伺機布局。此外,因預期今年台股配息率下降,富邦人壽轉以成長股操作,上半年已實現較多股票資本利得。
富邦金上半年稅後純益813.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97元,穩居金控冠軍寶座;子公司富邦人壽稅後純益居市場第一,年增97%;台北富邦銀行獲利續創歷史新高,年增24%;富邦證券獲利年增率也達45%;富邦產險則持穩增加,續居市場龍頭。
**富邦金併購經驗談:資本規劃、員工溝通至關重要**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表示,併購案中資本規劃和員工溝通至關重要。富邦金併購日盛金控時,便將這兩點放在首位。未來富邦金子公司是否考慮併購,富邦金將以增加客戶服務範圍和提升股東權益為考量,包含銀行、證券子公司在內。
近期新光金併購案備受關注,韓蔚廷指出,成功併購者才是最終贏家。無論何家併購新光金,只要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將鼓勵國內金融業積極參與併購。
韓蔚廷強調,富邦金樂意評估併購可能性,只要對客戶有利,擴大服務廣度和深度,同時提升股東權益。銀行、證券子公司均列入併購考量,但富邦人壽由於市佔率較高,在公平會審查考量下,併購可能性相對較低。
此外,北富銀指出,截至 7 月,房貸水位不到 27%,約 3 兆元存款在正常範圍內。北富銀評估,一旦房貸水位達到 28.5%,將開始控管。
富邦金表示,北富銀上半年授信餘額年增 11.8%,個人放款與企業授信年增率分別為 13.2% 和 11%。今年以來,整體授信餘額成長 7.4%,授信動能維持穩健。企業授信成長主要來自台商供應鏈移轉和國際聯貸商機;個人放款方面,房貸餘額年增 7.1%,其他個人授信餘額成長 8.9%,個人信貸有雙位數成長。
**富邦人壽可轉列外匯準備金**
金管會近日拍板外匯準備金新制,旨在增加壽險業外匯準備金並提高可沖抵比率,藉此逐步降低對避險工具的依賴。新制實施後,壽險業將可申請將2026年接軌IFRS 17後的超額準備金轉列為外匯準備金。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符合轉列條件的保險公司包括新舊制外匯準備金制度下的公司。轉列金額可彈性調整,保險公司可根據當時的新台幣走勢、台美利差等因素決定轉列比例。
富邦人壽表示,新制有助於提升外匯避險操作的彈性,並控制長期經常性避險成本。國泰人壽預估可轉列金額約140億至150億元,有意願申請轉列。台灣人壽估算可轉列金額約9億元,不計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則僅約1億元。
此外,保險局透露,接軌後可轉列的外匯準備金還包含壽險接軌IFRS 17後,負債準備金與現值之間出現差額的超額準備金。
**富邦人壽發債領軍壽險業者**
壽險業今年掀起發債潮,創下史上新高。截至 8 月底,六家壽險公司已申請發債額度 2,080 億元,其中富邦人壽為發債主力。
今年發債的壽險公司包括國泰、新光、南山、富邦、三商美邦和凱基。國泰和富邦今年二度加碼發債額度,帶動整體壽險發債額度突破 2,000 億元大關,遠超過去年的 1,110 億元。
富邦人壽下半年加碼發債額度 500 億元,使今年發債額度上看 750 億元,為國內發債最大戶。富邦人壽上半年已發行 250 億元次債,目前仍有 500 億元額度待發,預計將持續鎖定國內市場。
壽險公司發債主要是為籌集資金,擴大投資規模。今年壽險發債潮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債券市場胃納量有限,壽險公司擔心發債成本增加,遂搶先發債卡位。此外,大型壽險公司也積極尋求海外發債,爭取更大資金量。
截至 8 月底,壽險公司已有 1,165 億元資金到位。國壽已發行 800 億元海外美元債和 500 億元國內次債,完成全年發債規劃。富邦人壽持續在國內發債,鎖定 500 億元額度。
壽險發債潮反映壽險業對市場變動的應變能力,也顯示壽險業對未來投資機會的信心。
**富邦人壽防癌險強化保障,抗擊癌症新武器**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逾四十年,隨著癌症治療趨勢高端化,壽險業者紛紛補足客戶需求。富邦人壽防癌險近日強化保障,提供多項自費癌症檢測及療法給付,提升保戶治療品質。
壽險業者指出,癌症治療方式多元,標靶治療、達文西手術等先進療法可能產生高昂費用,而健保不予給付的項目及隱形開支,如營養補給、看護費用,更會加重病患家庭經濟負擔。
富邦人壽防癌險針對癌症新式檢測及療法提供保障,即使沒有住院也可以理賠,包括:
此外,富邦人壽防癌險可提供:
隨著癌症罹患率持續上升,壽險業者強化防癌險保障,提供客戶更多元的選擇。富邦人壽防癌險的強化措施,將有效降低保戶癌症治療的經濟負擔,提升抗癌成功率。
**富邦人壽股市投資斬獲豐碩 未實現獲利破千億**
**股票投資績效亮眼** 富邦人壽在今年上半年股市投資大顯身手,總投資部位達5兆1,061億元,其中台股投資4,585億元,投資報酬率飆升至27.49%。國外股票部位也表現不俗,投資3,802億元,投報率達到16.88%。截至目前,富邦人壽股票未實現利益已突破千億元大關。 **實現損益暴增** 上半年,富邦人壽股票實現損益達到76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78倍。然而,由於大規模處分股票,現金股利降至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2億元明顯減少。 **展望股市審慎樂觀**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表示,對AI產業仍抱持樂觀態度,但近期漲幅已高,需要關注評價是否會調整。此外,傳統產業雖仍有改善空間,但正朝正面方向緩步復甦。 **金融資產回升** 受惠金融市場回穩,富邦人壽股票評價上揚,帶動金融資產未實現餘額從3月底的404億元回升至6月底的609億元。 **海外債券維持最大投資部位** 除了股市以外,富邦人壽最大的投資部位仍為海外債券,約2兆8,890億元,占投資部位比重56.6%,投報率為4.18%。 **金控業獲利霸主** 富邦金控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813.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97元,位居金控業之冠。其中,富邦人壽上半年稅後純益市場第一,年增97%;台北富邦銀行上半年稅後純益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24%;富邦證券上半年獲利大幅成長,年增45%;富邦產險利潤穩定增加,持續領先市場。 **持續成長動能** 富邦金控先前公布7月稅後純益267.4億元,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純益達1,078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獲利,並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純益為8元,稅後純益及每股稅後純益雙雙續居金控業冠軍,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中信金併新光金決心十足 公開收購達成條件後將持續收購至足額
中信金控副董吳一揆日前強調,若公開收購新光金獲准通過,中信金將會「一直買下去」,若收購日到期時,達到10%以上成就條件、未達51%前,還會再進行一次公開收購,直到收足為止。
針對台新金可能調高換股比例,吳一揆表示,並沒打算跟誰比價,但他提醒台新金,提高換股比例時要留意股本膨脹、股權被稀釋問題。他指出,中信金的量體(資產規模)是新光金的1.6倍,換言之,台新金不管怎麼提高換股比例,對中信金都不是威脅。
對於主管機關及對手台新金擔心三合一的問題,吳一揆表示,台新金可以選擇解約,或是退出新新併,這樣就不會形成三合一的問題。
吳一揆強調,中信金希望認真做該做的事,紮紮實實併進來,在法令允許的範圍內,合法合規,合情合理。
他指出,中信金併新光金有兩大客觀條件,當主管機關不同意,或是在公開收購期限日前,未能收到10%持股,那麼中信金就會退出。否則,依照目前的規畫,中信金會一路收,在期限內只要達到10%,但還未達到51%前,會再進行一次公開收購,直到收足。
吳一揆表示,合併後的經營最重要,中信金在增資上都說到做到,該要多少就多少,過去中信承諾子公司台壽十年要RBC(資本適足率)要到200%,現在250%以上,中信也做到了。
他強調,接軌ICS,是很大的考驗,國泰人壽的總資產有8兆,富邦人壽5.5兆,台壽加新壽5.7兆,增資能力要怎麼比,台新的規模是中信金的六分之一,主管機關要怎麼判斷?
吳一揆指出,中信金若講到增資,除了保險自己增資,旁邊有一家很大的銀行可以當彈藥庫。
**富邦人壽暫緩境外發債,評估國內發債條件佳**
國泰人壽繼先前發行境外美元債後,再籌資3.2億美元,為國內保險業第二檔境外美元債。然而,富邦人壽總經理韓蔚廷表示,富邦人壽今年預計發債750億元,目前暫無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的計畫。
韓蔚廷指出,富邦人壽評估目前台灣發債條件可以接受,且程序簡單、成本較低。因此,富邦人壽今年以在國內發債為主,暫不考慮境外發債。
根據金管會規定,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TW-ICS新制,允許台灣保險公司在海外設立SPV發行資本性質債券。國泰人壽搶下同業頭香,在新加坡設立境外子公司,並於近期發行美元次債。
國泰人壽表示,近期國際債市平穩,為掌握發債機會,於8月28日成功定價發行總規模3.2億美元、15年期的美元次債。本次發行吸引逾十倍超額認購,投資人分布多元,包括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保險/退休基金、銀行等。
此外,新光人壽也表示,目前利率維持在高檔,預計今年不會設置SPV。南山人壽則已在新加坡設立境外子公司,將規劃國內外債券發行的時機。
**富邦人壽今年擬發債750億元**
保險業發債潮持續,國泰人壽今年已完成兩檔海外債,富邦人壽今年預期發債金額達750億元,將以新台幣為主,明年不排除海外發債。 金管會自3月開放保險公司可透過在海外成立特殊目的國外籌資事業(SPV),發行具資本性質的債券。國泰人壽今年3月搶下頭香,隨後7月及8月分別發行兩檔海外美元債,總規模達3.8億美元。 除了國泰人壽外,南山人壽也已宣布擬在新加坡設立SPV海外發債,富邦人壽今年預期發債750億元,將以新台幣為主,明年不排除到海外發債。新光人壽也曾於內部演練,打算在明年啟動海外發債。 國泰人壽表示,近期國際債市走勢平穩,為掌握發債機會、完成年度資本規劃,已於香港進行投資人交易路演,並於8月28日成功定價於T10+150基點,發行收益率為5.329%,票面利率為5.3%,獲得逾10倍超額認購,其中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占77%,保險與退休基金占12%。 國泰人壽指出,第二次海外發債吸引更多長線投資者青睞,且區域更具分散性,有利於多元化投資人基礎、提升國際能見度。保險局所謂接軌後可轉的準備金,就是壽險2026年接軌IFRS 17後 ,負債準備金與現值間出現差額的超額準備金。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 表示,方向上會開放,前提是在接軌日當時沒有缺口,須在有利影響 數金額內轉列,一般降息趨勢下,負債公允價值會增加,有利影響數 會減少。
蔡火炎指出,此案不管是用外匯準備金新、舊制的保險公司,都可 申請轉列,且可不全額轉列,例如到2026年1月1日算出負債準備金與 現值間有20億元的有利影響數,可10億元轉外匯準備金、10億元進淨 值,也可以20億元全進淨值、或20億元全留在負債轉進外匯準備金。 但如何提前算出差額、何時可以開放申請等,有待與壽險公會討論。
另壽險業者曾建議的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金,蔡火炎說,因現在還 要提存,但2026年接軌後就不用提存,可與負債準備金一起計算,選 擇是否轉列到外匯準備金。
國泰人壽強調,內部估算申請新制後,約有140億元∼150億元可轉 到外匯準備金,有意願要申請,但須考量新台幣走勢、台美利差、外 匯準備金餘額等,尋求合適的申請時機;富邦人壽認為,新制有助提 升外匯避險操作彈性,長期可控制經常性避險成
台灣人壽估算,可轉列金額約9億元,若不計長年期保費不足準備 金則僅約1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