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人壽(公)公司新聞
財政部昨亦證實批准臺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辭呈,5月18日生效;遺缺由總經理魏江霖代理。同日,元大金控代子公司元大銀行公告,由張財育升任銀行董事長,11日生效;其遺缺由執行副總經理邱文卿暫代,新任總經理於元大銀行董事會通過後另行公告。
張財育出身元大證券,可謂老元大人。歷任元大銀執行副總、元大金財務長、策略長;元大證券執行副總,集團內歷練完備,相當受到元大高層重視。
富邦金近期董事會變化不小,前金管會主委、前立委曾銘宗甫於上月接任金控副董事長,昨日獨董王銘陽宣布請辭。富邦金表示,昨日收到獨立董事辭任書,至於辭任原因,王銘陽表態為個人因素。
王銘陽曾任中國人壽(現改名凱基人壽)總經理、董事長,以及開發金控董事暨總經理;2020年申請退休,卸下開發金總經理與中壽董事長職務,同年進軍富邦金任獨董,夾帶保險業老手背景,為富邦金添助力。
不過,黃思國日前提出退休請辭開發金董事長暨子公司凱基人壽董座,4月9日生效,由於時間點敏感,市場傳言王銘陽可能將回歸開發金。對此,開發金表示,市場傳言不回應。
根據各家公司統計,今年3月,六大壽險初年度保費約416億元,年減3.7%;不過單月初年度保費約416億元,創八個月新高。
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高達130.4億元,不僅奪下冠軍,也是六大壽險裡唯一破百億元的業者;3月初年度保費較2023年同期成長4.6%。今年第1季,國壽初年度保費約271.6億元,緊追富壽的282.7億元。
富邦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約98.44億、逼近百億水準,排名業界第二,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及投資型商品;富壽3月初年度保費與去年大致相當,今年第1季,富壽初年度保費約282.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8%。
南山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為66.8億元、排名第三,年增15.6%,今年第1季初年度保費約204.6億元,為國壽、富壽之外,第三家破200億元的壽險公司,年增率達17.4%。南山人壽以利變壽險商品及投資型年金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凱基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為43.5億元,第1季初年度保費約113億元,年減近27%。凱基人壽將持續推動高價值保單銷售,以提升保險本業長期發展。
新光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約39.1億元,今年第1季約97.7億元,與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台灣人壽3月初年度保費約38.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當,今年第1季初年度保費約116.6億元,年增34%。
壽險業高層估計,今年3月,壽險業初年度保費約680億元,今年第1季估計近1,800億元,年增逾9%。
回顧今年元月,六大壽險喜迎開門紅,合計初年度保費來到403.6億元;2月適逢農曆春節連假、工作天數較少,六大壽險合計初年度保費降至266.2億元,合計前二月為669.8億元,加計3月,今年第1季六大壽險初年度保費合計約1,086億元,年增3.51%。
此新制將衝擊目前有承作分紅保單業務者,包括保誠人壽、富邦人壽及法國巴黎人壽等三大業者。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一、架上的分紅保單,業者需自行檢視是否符合新規,若不符合新規就要做修改,才能在7月1日起繼續賣,二、若分紅保單主約中,有附加意外、醫療等理賠項目,7月起得重新送審,或自行改為附約。
分紅保單銷售亂象頻傳,金管會昨宣布修改三項法規、從五大面向做控管,7月1日起上路。
新制主要有五大面向,一、商品設計。分紅保單需設區隔帳戶並分開管理;盈餘分配比例不得低於七成,連兩年沒達到,需提報董事會、向保戶解釋原因並向金管會說明理由及改善措施。
二、資訊揭露。銷售文件、簡介、建議書、要保書等需載明「分紅可能為零」警語。每年紅利宣告日後30天,需在公司揭露可分配紅利盈餘、實現率和計算方式。
三、銷售行為。招攬時禁止以分紅率與公司股息率、同業保單、銀行存款或其他金融商品的報酬率做比較。
四、董事會及專業人員責任。董事會對分紅保單業務負最終責任,簽證精算人員每年需提報紅利分配報告,商品簽署人員需追蹤紅利實現,若有偏離得開會提改善。
五、審查機制。分紅保單屬壽險保單,若有附加意外、醫療等非壽險的理賠項目,一律得重新送審。
壽險業另有一個重磅消息,即富邦金控與富邦人壽獨董王銘陽25日 辭去職務。市場盛傳王銘陽可能回歸開發金控,可能接下日前申請退 休的前開發金與凱基人壽董事長黃思國的遺缺。
受惠股市上揚及新台幣貶值,三商壽淨值比回升至法定標準以上, 第一季底淨值446.8億元,單季淨值增加47.4億元,總資產達1.57兆 元,也較去年底成長3.3%。三商壽表示,隨第一季台股指數上漲, 第一季權益類已實現獲利較去年同期增加14.1億元,且國內外債券殖 利率較去年底上升,經常性收益呈現穩定成長。
整體壽險業第一季受惠於匯兌利益,有助獲利表現,但外匯避險成 本高昂仍具挑戰,未來將持續以積極管理平衡布局為原則,三商壽將 資金積極投入長期獲利成長股票,與持續布局海內外債券相關商品, 並彈性調整匯兌避險策略,期減少匯率波動造成影響。
三商壽強調,第一季表現漸入佳境,獲利轉盈,將持續抱持穩健積 極的態度,3月董事會已通過各項籌資案、陸續進行中,以努力強化 財務結構、厚實資本。
富邦金獨董王銘陽辭任,富邦金指出,11日收到獨董辭任書,因個 人因素,自4月25日辭獨董職務。
王銘陽過去曾任中國人壽(現凱基壽)董事長、總經理,及開發金 控總經理,更早並待過南山人壽、中國平安保險,曾任壽險公會常務 理事,保險經歷非常豐富。2020年退休後擔任日盛金控與日盛證券獨 董,並受邀擔任富邦金獨董。
王銘陽任期在2026年6月8日才結束,但卻提早選擇離開,外界揣測 ,有可能回到他過去熟悉的開發金。
**富邦人壽獲利41億,台股飆漲匯率助攻壽險3月獲利315億創8個月新高** 台灣六大壽險業者3月稅後獲利近315億元,創下8個月來新高紀錄。其中,台股站上2萬點,高息ETF問世接盤,助攻壽險業者3月實現近500億元的資本利得。 除了台股獲利,新台幣3月兌美元大貶近1.3%,壽險業者的海外投資完全不避險,獲取兌換利益近1,400億元,也挹注3月獲利。 六大壽險業者中,國泰人壽以125億元奪下3月獲利王,富邦人壽則以41億元位居第三。富邦人壽表示,主要是投資的德國房地產租期將至,3月認列公允價值下調近60億元,拖累3月獲利。 不過,富邦人壽的台股部位有超過400億元的未實現獲利,加上投資的私募基金還有逾400億元的未實現利益,預計第二季仍有機會追趕獲利。
壽險獲利創新高 富邦人壽年增逾140%
受惠於股市創高和新台幣貶值,六大壽險公司三月獲利亮眼,稅後獲利達314.8億元,創八個月新高。富邦人壽三月份稅後純益為40.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7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40%。 富邦人壽表示,三月份主要投資收益來自利息收入、國内外股票和基金的資本利得。此外,其投資的私募基金帳上也有超過400億元的未實現利益。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三月稅後純益125億元,累計達247.4億元,奪下獲利冠軍。受惠於資本利得和新台幣貶值,其避險成本壓力減緩。 南山人壽則受益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和台美股市的漲幅,三月稅後純益為71億元,累計獲利134.8億元。 新光人壽三月份稅後純益29億元,年增達386.7%。主要受國內外股票資本利得挹注。 台湾人壽因美元升值減緩避險成本,加上股票處分利得和股息紅利,單月稅後純益27.5億元,累計獲利76.5億元。 凱基人壽受惠於美元升值和投資獲利,三月稅後純益為21.3億元,今年第一季累計稅後純益51.4億元。**上市金控獲利大爆發!富邦人壽保守出擊仍穩居三哥** 台灣上市金控第一季獲利表現亮眼,合計獲利達1,57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次高紀錄。在美國升息到頂、資本市場暢旺以及台美利差維持高檔等有利因素助攻下,金控旗下的壽險、銀行、證券三路齊發,推動獲利大幅成長。 金控龍頭國泰金與富邦金表現搶眼,第一季獲利雙雙突破300億元,穩坐一、二名寶座。國泰金不僅達成單月、季累計獲利與EPS的「三冠王」,富邦金也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因看好後市並採取保守策略,獲利排名位居第二。 在3月單月獲利表現方面,上市金控合計大賺590億元,較前月、去年同期分別成長逾三成、近一倍,展現出強勁的獲利動能。其中,受惠新台幣貶值降低避險成本,以及台股頻創新高帶動投資收益,金控旗下壽險公司獲利表現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人壽在3月受到德國房地產租期將至影響,基於保守原則認列了近60億元的公允價值下調,導致其3月單月獲利退至壽險業第三名。不過,富邦人壽主要投資收益仍以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為主,整體獲利表現仍舊穩健。 另一方面,富邦金旗下子公司表現也相當亮眼。台北富邦銀行3月稅後純益達23.9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富邦證券3月稅後純益也成長18%,富邦產險則分別達到4.61億元與13.48億元的3月與季累計獲利。
國泰金獲利衝高!Q1淨利飆4倍 超越富邦金
台股強勁、新台幣貶值,帶動金控雙雄三月上演精彩好戲。國泰金控周三(10日)公布三月單月獲利168億元,兩月來獲利雙雙破百億,創下26個月來新高,首季更是累計371.9億元,不僅達歷史同期次高,還較去年同期成長4.4倍,每股稅後獲利2.57元,一舉超越富邦金,成為三月單月、首季以及每股獲利三冠王。
富邦金控因旗下富邦人壽認列德國歐元塔投資減損60億元,三月單月獲利80.1億元,首季累積獲利303.8億元,每股稅後獲利2.33元,三項成績雖僅次於國泰金,但首季獲利仍較去年同期成長118%,等於倍增。
兩大金控龍頭首季獲利都突破300億元,加上排名第三的中信金控貢獻209.2億元的獲利,帶動14家金控首季稅後純益衝破1,572.71億元,也是去年的兩倍,同比成長逾102%,獲利創歷史同期次高。除了國泰金、富邦金,開發金首季獲利也倍增,顯示台股熱絡加上新台幣貶值,讓壽險金控重現獲利動能。
14家金控中,共有九家壽險子公司在三月大賺251.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首季累積獲利近57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多賺逾641億元,首季也占金控獲利的36.6%,僅次於金控旗下13家銀行的獲利貢獻度。
首季獲利前三名的國泰金、富邦金和中信金,都是壽險和銀行雙引擎發威。中信金旗下的中信銀行三月獲利121億元,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世華銀行賺104億元,台北富邦銀行獲利達81.6億元,分居金控銀行第一、二和第四名。國泰人壽三月獲利247億元,富邦人壽174億元,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則賺近77億元,分居金控旗下壽險的前三名。雙引擎齊發,讓三家金控穩居獲利前段班。
金控主管分析表示,首季金控獲利中,銀行持續成長,壽險穩健提升,證券業務也因股市熱絡而受惠,擁有大型券商的金控首季獲利表現也不錯。兆豐金首季稅後獲利近115億元,排名第四,元大金則以92.35億元暫列第五,首季已有四家金控進入獲利百億元俱樂部。若台股持續看漲,預估四月將有更多金控晉級百億元獲利行列。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3月稅後純益125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47.4億元,奪下獲利冠軍,單月獲利提升,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3月股市創高,國壽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加上新台幣匯率單月貶值1.3%,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整體獲利表現亮眼。
南山人壽3月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掌握台美股市上漲實現資本利得,3月稅後賺進71億元,首季累計獲利134.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98元。
富邦人壽3月稅後純益為40.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74.3億元,年增141%。
富邦人壽3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另所投資的各種私募基金帳上有未實現利益逾400億。
新光人壽3月稅後純益29億元,月增386.7%,累計稅後純益4.1億元,EPS為0.05 元。主要受惠於國內外股票實現資本利得將近80億元,挹注獲利表現。
台灣人壽3月因美元升值,使避險成本壓力減緩,亦由於股票處分利得及股息紅利挹注,單月稅後純益27.5億元,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76.5億元;凱基人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並掌握市場脈動實現投資獲利,3月稅後純益為21.3億元,今年第1季稅後純益達51.4億元。
第三、四名的中信金、兆豐金分別大賺200多、100多億,前四強累計獲利近千億,元大金也賺近百億元。
國泰金在2月、3月均賺逾百億元下,一舉拿下單月、第1季累計獲利與每股稅後純益(EPS)三冠王,富邦金則是在看好後市、保守實現資本利得與國外不動產公允價值下調等影響,EPS排名轉居亞軍。
14家上市金控3月單月大賺590億元,比前月、去年同期分別成長逾三成、近一倍,第1季累計稅後純益達到1,572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倍,3月單月與第1季獲利表現均僅次於2021年紀錄,而且全部金控都獲利、無人虧損。
受惠3月新台幣貶值降低避險成本、衍生匯兌利益,旗下有大型壽險的金控獲利都相當亮眼,而台股頻創新高、價量齊揚,也帶動壽險、銀行、證券的投資操作收益,以及證券經紀手續費大增,而第1季台美利差仍大,各銀行的換匯交易(SWAP)也貢獻良多。
國泰金自結3月稅後純益168億元,年增4.7倍多,累計稅後純益371.9億元,年增近4.2倍並創歷史次高紀錄,EPS為2.57元。
子公司國泰人壽今年來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以及美元上揚、新台幣單月貶值1.3%,匯兌利得有助緩和避險成本壓力,加以在調節私募基金及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下,整體獲利表現亮眼。
國泰世華銀行3月稅後純益33億元,累計賺104.2億元,年成長14%。國泰產險3月稅後純益3.2億元,累計獲利8.8億元大幅成長。
富邦金3月自結稅後純益80億元,累計第1季稅後純益303.8億元,年增1.1倍,EPS為2.33元,銀行及證券子公司單月及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皆創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人壽3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但德國房地產租期將至,基於保守穩健原則,3月認列德國不動產公允價值下調近60億元,使3月獲利受衝擊,3月單月獲利退至壽險業三哥。
台北富邦銀行3月稅後純益23.93億元,為歷年3月新高,累積稅後純益81.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並續創歷史新高。
富邦產險3月稅後純益4.6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3.48億元,富邦證券3月稅後純益9.29億元,月增18%,累計前三月稅後純益23.4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1%。
富邦金控因為子公司富邦人壽認列德國歐元塔的投資減損新台幣6 0億元,3月單月稅後賺80.1億元、首季累計稅後獲利303.8億元、EP S為2.33元,三項都是金控第二,首季獲利亦年成長118%,即倍增。
兩大龍頭金控首季獲利都衝破300億元,加上排名第三的中信金控 首季稅後賺209.2億元,帶動14家金控首季稅後純益達1,572.71億元 ,亦較去年倍增、同比成長逾102%,獲利創歷史同期次高,除國泰 金、富邦金外,開發金首季獲利亦倍增,都是因台股帶旺,加上新台 幣貶值,讓壽險金控重現獲利動能。
14家金控下共有九家壽險子公司,3月稅後合計大賺251.5億元,是 去年同期的11倍,累計首季稅後獲利近576億元,更比去年同期虧損 ,多賺逾641億元,首季占金控獲利的36.6%,僅次金控下13家銀行 的獲利貢獻度。
首季獲利前三名的國泰金、富邦金及中信金都是壽險、銀行獲利雙 引擎,首季中信銀獲利121億元、國泰世華銀賺104億元、台北富邦銀 行獲利81.6億元,在金控銀行中,分居第一、二及四名;國泰人壽首 季攻上247億元、富壽是174億元、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則賺近77億 元,則分居金控下壽險的前三名,雙引擎發威,讓三家金控穩居前三 名。
金控主管分析,金控首季獲利中,銀行持續穩定向前,壽險則是穩 健向上,證券也因股市熱絡而受惠,有大型券商的金控首季獲利亦表 現不錯,兆豐金首季稅後獲利近115億元,排名第四,元大金則以92 .35億元暫列第五,首季已有四家金控進入獲利百億元俱樂部,若台 股續旺,估計4月亦會有金控再晉級
其次是新台幣3月兌美元大貶近1.3%,六大壽險海外投資完全不避 險的兌換利益近1,400億元,匯兌利益亦貢獻3月獲利。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凱基、台灣等前六大壽險,3月稅後獲 利31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5億元,年增11.6倍之多,是繼去年7月後 首度單月再賺超過300億元;第一季六大壽險合計稅後獲利689億元, 去年首季則是虧損65億元。
助攻壽險獲利的三利多,一是台股旺,靠賣股票給ETF基金等,實 現300多億元資本利得,二是投資私募基金有賺,國壽及新壽3月都有 處份多檔私募基金,各實現新台幣85億及18億元,第三就是新台幣貶 值,兌換利益逾千億元,六大公司3月亦大量增提外匯準備金,帳上 累計亦已破千億元,厚植吸收匯率波動的實力。
3月獲利王為國壽的125億元,睽違8個月後重回單月賺百億元水準 ,也是首家累積賺破200億元;南山3月以71億元拿下亞軍,首季賺近 135億元,排名第三;富壽3月稅後賺41億元,首季以174.4億元暫列 第二名,富壽表示,主要是德國房地產租期將至,3月認列公允價值 下調近新台幣60億元,拖累3月獲利。
主要是富壽在2019年以5.75億歐元投資的德國歐元塔,原本歐洲央 行(ECB)承租,但ECB已宣布最晚2025年就要搬離,尋找更高端的大 樓,所以富壽依保守穩健原則,先認列價值減損,但富壽台股部位有 遠逾400億元的未實現獲利,加上其投資的私募基金亦還有逾400億元 未實現利益,第二季仍極具實力追趕獲利。
壽險巨頭買進新台幣債券ETF衝破1.5兆元
近期因避險成本高漲,壽險公司紛紛轉向持有新台幣計價債券ETF避險,帶動債券ETF市值大幅攀升,截至2月底已達1.5兆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新高。壽險公司持有的債券ETF佔總投資資產比例也從去年的5%提升至今年的6%~7%。
其中,富邦人壽領先業界,截至去年底持有債券ETF比例約為7%,推估金額約3,300億元新台幣。國泰人壽也持有約4,500億元新台幣,佔總投資資產約5.9%。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將持續配置新台幣計價債券ETF。由於台美利差擴大,造成避險成本過高,壽險公司為了減少支出,開始將新台幣保費部分轉投入新台幣債券ETF,省下部分避險成本。外幣保單的保費則直接投入海外債券。
壽險業者強調,今年的新增資金仍將主要布局海外債券與新台幣債券ETF,以提高經常性收益率。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債券ETF將持續受惠於壽險公司避險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可望維持成長趨勢。
**遊日國人首選!富邦人壽提醒旅平險不可少**
2023年國人赴日旅遊人數達423萬,日本成為國人出國首選。國泰產險推出「遊日賞櫻型」海外旅綜險專案,保障班機延誤、行李損失、旅程取消等風險;考量人潮湧現可能發生的現金竊盜、信用卡盜用等狀況,也納入保障範圍。
富邦人壽表示,國外旅遊最擔心突發事故或身體不適,網路投保旅平險是便利的選擇。以富邦人壽「安心悠遊網路投保旅行平安保險」為例,出國前10分鐘內可投保,保障身故、失能等風險;另可附加傷害醫療與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障,提供雙重醫療保障。
試算前往日本5天,投保1,000萬保額,保費最低482元;附加100萬傷害醫療與100萬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障後,保費也僅952元。傷害醫療最高實支實付100萬元,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障涵蓋急診、住院、門診等費用。
**富邦人壽業務員定著率大增 薪資成長幅度達25%** 台灣壽險業務員人數持續下探,2月業務員登錄人數為20萬5,993人。六大壽險公司中,富邦人壽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由2022年的40.07%,大幅成長11.45個百分點至51.52%。 **留才策略奏效** 富邦人壽業務部表示,該公司以「創業制」核心的業務工作,讓業務員透過個人努力程度獲得報酬和成就。2023年,全體業務同仁的薪資成長幅度達到25%,業務主管超過三成,通訊處處主管更高達46%。 富邦人壽指出,其留才策略包括提供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業務制度,並培育「五高」保險人,即高知識含量、高服務品質、高熱誠、高抗壓和高情商。 **其他壽險公司定著率** 除了富邦人壽,其他壽險公司的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如下: * 台灣人壽:90% * 凱基人壽:86.85% * 全球人壽:72.62% * 安達人壽:67.7% * 國泰人壽:63.8% **微型保險保費目標成長** 此外,金管會為守護弱勢民眾,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2024年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為1億1,923萬元,較2023年成長2.7%。截至今年2月底,整體壽險達成率超過10%。**
```即日起至5月15日期間,投保國泰產險櫻花季限定「遊日賞櫻型」海外旅綜險專案,就能擁有海外旅程中,民眾最注重的班機延誤、行李延誤、行李損失、旅程取消、旅程更改、食物中毒等保障項目,提供足夠補償額度;考量人潮眾多時,可能發生現金竊盜、信用卡盜用等情況,皆納入專案保障,萬一民眾出國時的食衣住行發生突發事故,都有機會透過保險獲得保障。
富邦人壽指出,出國旅遊最擔心發生不可預期的意外傷害或是身體不適,需在國外緊急就醫,快速方便的網路投保旅平險是許多旅人的一時之選,以「富邦人壽安心悠遊網路投保旅行平安保險」為例,出國前10分鐘前可投保,若發生身故╱失能保險事故,除依保險金額給付一般意外身故╱失能保險金外,再提供大眾運輸工具身故保障,額外給付保險金額10%(大眾運輸工具意外失能保險金則依保險金額10%乘以失能給付比例),還可附加傷害醫療與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之雙重醫療保障。
以飛往日本五天投保1,000萬保額為例,保費最低482元,附加100萬傷害醫療與100萬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障後,保費也只要952元,傷害醫療保險金額最高實支實付100萬元,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保險針對海外突發疾病急診、住院、門診都有保障。
由於2月遇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壽險公司增員速度減緩,加上各大保險公司有考核機制,因此影響業務員登錄,據壽險公會統計,2月壽險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009人,來到20萬5,993人,連續二個月衰退。
「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可視為一家公司的留才指標,也就是各壽險公司當年度登錄業務員迄第13個月仍在職人數占當年度登錄業務員總數的比例,定著率愈高,代表愈多新血留得住。
根據最新數據,若扣除郵政壽險,2023年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最高的是台灣人壽,以90%的高定著率排在第一,表現不俗;凱基人壽定著率雖較2022年的90.99%小幅下降,但仍以86.85%排第二;第三由全球人壽72.62%拿下;安達人壽、國泰人壽分別以67.7%、63.8%排第四、五名。
六大壽險中,定著率進步最大的是富邦人壽,一口氣上升11.45個百分點,達51.52%順利過半,顯示出回穩的跡象;南山人壽亦較2022年成長逾2個百分點,達55.43%;新光人壽2023年定著率則為46.5%。
展望今年,六大壽險公司增員目標人數22,500人,而在增才過後,育才、留才制度也相當重要。為提高定著率,富邦人壽表示,該公司是以「創業制」為核心的業務工作,透過個人的努力程度達到想要的報酬與成就,2023年全體業務同仁的薪資成長幅度達到25%,業務主管超過三成,若是通訊處處主管更高達46%。
台灣人壽積極培植知識高含金量、高服務品質、高熱誠、高抗壓、高情商的「五高」保險人,提供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業務制度,進一步助攻保險顧問創造高薪資成長,讓職涯走得更長遠。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為守護弱勢民眾,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目的主要是提供經濟弱勢者基本程度的人身保險保障,各大保險業者也響應政府全力推動微型保險。2024年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也較2023年成長2.7%,達到1億1,923萬元,截至今年2月底,整體壽險達成率超過10%。
微型保險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923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壽險公會統計,截至2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60.1萬人,總保額1,871.3億元,總保費收入1,199.7萬元,總達成率10.06%,力拚年底達標。
統計至2月底,壽險業債券ETF部位帳面價值來到1兆5,301億元、創 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1兆2,283億元,市值增加3,018億元、年增24 .5%,除與去年底開始債券價格回升有關,也是壽險業積極加碼的結 果,2月債券殖利率又攀升、債券價格回落,但前兩個月壽險持有債 券ETF市值增356億元,顯示仍持續加碼中。
目前壽險業持有債券ETF市值,約占可運用資金的4.8%,比去年同 期4%高出許多,大型壽險持有部位約占總投資資產5%∼7%。像富 邦人壽至去年底持有部位約7%,以去年底總投資資產4.8兆元推算, 持有部位約3,300億元;國泰人壽去年底持有部位約4,500億元,占總 投資資產約5.9%。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仍會配置新台幣計價債券ETF,會看債券殖利 率高時機動進場,因為不用支付避險成本,目前債券ETF投報率5%以 上,「對新錢來說很不錯」,若加上去年債券殖利率高檔時加碼部位 ,整體投報率逾6%。
台美利差大,避險成本過高,為減少外匯避險成本支出,壽險業去 年開始收到新台幣保費,不同於過去絕大部分轉成外幣匯出到海外投 資,開始部分轉投入新台幣計價債券ETF,不用換匯可省下部分避險 成本;至於外幣保單的保費不需避險,就大多直接投入海外債。壽險 業者強調,今年新錢布局仍持續投入海外債與新台幣債券ETF為主, 有助提高經常性收益率。
壽險業者淨灘護海 富邦人壽響應守護海龜產卵地
珍視台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富邦人壽持續響應壽險公會「為地球保險」行動,於3月29日號召集團同仁前往台東杉原海灣淨灘。杉原海灣是本島少數重要的海龜產卵棲地,富邦人壽熱心參與,淨灘總計清除約438公斤的海岸垃圾,展現企業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周資為表示,身為壽險業領導品牌,富邦人壽秉持守護海洋的信念,積極響應淨灘活動,希望能拋磚引玉,保護亟需呵護的海岸環境。此次淨灘活動中,參與同仁們熱情付出,撿拾輪胎、汽車座椅等大型垃圾,以及塑膠製品等常見海廢,協助自然環境遠離污染危害。
淨灘活動前,富邦人壽與海湧工作室合作舉辦環境教育講座,傳達多元的環保觀念。公司也鼓勵同仁從日常生活中減少廢棄物產生,落實個人永續力。
除了淨灘,富邦人壽也關注河川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自2021年起,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推動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計畫,並將調查數據提供公部門參考,促進河川治理優化。透過培育企業同仁和社會大眾成為公民科學家,富邦人壽積極參與河川保育,守護河海環境和地球永續。
富邦人壽淨灘守護台東杉原海灣 438公斤海廢還原淨潔海岸
富邦人壽長期關注環境議題,響應壽險公會「為地球保險」淨灘活動,近日攜手員工前往台東杉原海灣淨灘。杉原海灣是本島僅存珍貴的海龜產卵棲地,也是當地居民用心守護的護漁區。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周資為表示,公司秉持守護海洋精神,持續關懷台東海岸。此次淨灘共移除約438公斤海廢,其中包含輪胎、汽車座椅和塑膠製品。周資為期盼企業拋磚引玉,為海岸環境還原淨潔,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淨灘行動前,富邦人壽與海湧工作室合作舉辦環境教育講座,傳遞多元的環境保護作為。公司呼籲員工從日常習慣改變,減少一次性容器使用和廢棄物產生,積極實踐個人永續力。
除了淨灘活動,富邦人壽關注川廢對海廢的影響。2021年起,公司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推動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計畫,扮演綠色種子,影響身邊親友和保戶,共同守護河海和地球環境。